仙剑奇侠传小说游戏
① 仙剑奇侠传到底是小说还是游戏
是个单机游戏,后来也有狂热的爱好者写了同名小说,都是根据游戏改编的。电视剧是根据游戏改编的,但据说也参考了小说。
至于仙剑二是因为唐人(电视剧制作方)任务其故事情节拍出的电视剧情节可能不够丰满,不够吸引人,所以没有拍二。仙剑系列还有《仙剑奇侠传》《新仙剑奇侠传》(这两个在剧情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后者在画面质量与制作上更为精良)然后就是《仙剑奇侠传二》《仙剑奇侠传三》《仙剑奇侠传三外传问情篇》《仙剑奇侠传四》这些都是RPG(角色扮演类)游戏,还有一个《仙剑客栈》(模拟经营类)
最后就是还有正在由北京软星正在开发的《仙剑奇侠传五》。
简单来说就是游戏是最源头,衍生出的小说,电视剧等仙剑文化~
② 管平潮写的仙剑奇侠传小说4部各对应游戏里的哪几部
1.2是仙3,3是仙3和部分仙4,仙剑前传是姜国的事,就是铸魔剑那会儿
③ 仙剑奇侠传系列的原版是什么游戏小说还是其他什么
姚壮宪——《仙剑奇侠传》的作者、老一代仙剑迷心中的“仙剑之父”、中国乃至华人游戏圈中最著名的游戏制作人之一。《仙剑奇侠传》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拥有着最多和最忠诚的支持者的中国原创游戏。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当游戏产业刚刚起步的阶段,这款产品让所有人看到了纯中国化题材在游戏领域的广阔前景和无限希望。他为整个游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信心。 令人失望的仙剑2 很多人喜欢拿《仙剑》系列和《最终幻想》系列做对比。但你知道吗?仅《最终幻想7》的纯开发费用就达到了4500万美圆,与《仙剑》系列就是天壤之别。 而之前《仙剑2》的失利无疑也给张毅君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仙剑3》有可能会因为玩家产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到销量,一旦《仙剑3》也失败,后果则非常严重,不仅是《仙剑》初期多年来积累的口碑可能会消失殆尽,上海软星也可能面临随时关门大吉的窘境,可以说,《仙剑3》还未出世,就注定了它只能是一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作品。 2003年7月,仅隔了半年时间的《仙剑3》正式发售,游戏的品质大幅度地超过了预期效果,征服了包括内地、港澳台在内的所有玩家。游戏限量版一度被炒到12000元人民币,一扫之前《仙剑2》失败的阴霾,成为玩家心目中真正的仙剑续作,甚至还有很多从来不知“仙剑”为何物的玩家也被《仙剑3》独特的中国文化底蕴与良好的游戏性所吸引,成为仙剑的忠实拥护者。 Q版的仙剑3 细心的玩家也许会发现,在《仙剑4》中的很多人物对话,都强烈地透露着一种沧桑和辛酸的情节,这大概也算是开发人员心态的一种真实写照。 但《仙剑3》的成功却并没有为上海软星以及张毅君的团队带来多少切实的利益。原因很简单,上海软星没有独立的财权,大宇规定上软只能拿到内地销售的纯利润,而台湾、港澳的销售利润都归总部所有。众所周知,大陆的市场虽大,但却深受盗版之苦,即便是《仙剑3》这样万众拥护的经典大作也依然是叫好不叫座,据悉《仙剑3》大陆正版的销量还不到全球总销量的1/5。这样算下来,能够拨到上软的销售额只有不到1000万人民币,这点钱除去开发和渠道成本以后也就所剩无几了,很显然台湾大宇总部是赚到了大头。就是这样一种条件,张毅君和他的工作组在苦干了三年之后,却没有得到太多的利益回报。拿着极其有限的资金,却承载着无数玩家的期望,不允许有半点敷衍和粗心;与此同时,他们却拿着低于行业标准的薪水(至少和那些网络游戏开发同行们相比),张毅君的团队和他本人一直以来都在承受着难以言喻的巨大压力。 就是在这种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精神压力下,张毅君主持研发的《仙剑4》在07年推出后仍然大获成功,至少在玩家中好评如潮,成为续原版《仙剑》后口碑最好的一代作品,将《仙剑》系列推向了另一个巅峰!这其中所付出的心血与精力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得到?但令人无奈的是,在大陆市场上单机游戏就算是卖的再好也不一定能够收回研发成本,更别指望可观的利润回报。这让张毅君渐渐产生了失落感,在经过深思熟虑并和团队核心成员商量后,终于在07年底毅然选择带领整个团队离开了上软。凭借《仙剑》3、4制作人的声头和国内顶尖的游戏制作团队,相信外面有足够广阔的空间让张毅君来大展拳脚。 经典的仙剑4 “其实游戏做好最重要,露不露脸根本不重要。研发人员应该让游戏中的人物变成明星,而不是自己。”---- 摘自张毅君BLOG 对于国内的游戏行业来说,谁是真正的“仙剑之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能中国的游戏行业所带来的影响。如果说是姚壮宪赋予了《仙剑》生命,是“仙剑之父”;那么无疑的,是张毅君让《仙剑》焕发了第二次生命,是《仙剑》系列的“再生父母”。 无论如何,上海软星的解散还是让很多玩家感到可惜,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家制作公司,而是一个充满灵性、血性和个性的团队,一个深喑中国传统文化,坚持独立风格的游戏制作人群体。 于是,千万的仙剑迷们感到迷茫了,他们不知道接下来是该期待由姚壮宪重新操刀的《仙剑5》,还是张毅君领衔的另外一个崭新的“仙剑”系列
④ 《仙剑奇侠传》最初是游戏还是小说
当然是先有的游戏,仙剑系列绝对是中国单机游戏经典中的经典《仙剑奇侠传》是1995年出品,由大宇资讯狂徒创作群制作《仙剑奇侠传98柔情篇》,即大宇1997年推出的Windows 95版之相应简体版。《新仙剑奇侠传》,2001年出品,由新狂徒创作群制作《仙剑客栈》,2001年出品,由北京软星制作,属经营养成类游戏《仙剑奇侠传二》,2002年出品,由大宇资讯新狂徒创作群及DOMO小组携手制作《仙剑奇侠传三》,2003年出品,由上海软星制作《仙剑奇侠传三外传·问情篇》,2004年出品,由上海软星的原班人马制作《仙剑奇侠传四》,2007年8月1日首发版发售
2007年8月20日豪华版发售
⑤ 仙剑奇侠传是先有游戏还是小说!
原著是游戏 没有小说 所谓的小说不过就是把游戏剧情讲了一遍而已 至于仙2的问题是因为仙1的垃圾电视剧导致了大幅度偏离原著 致使和仙1剧情紧密联系的仙2无法衔接剧情 从而没有办法拍摄 最大的问题就是 仙2主角 王小虎 原著里就比李逍遥的女儿大几岁 而电视剧他和李逍遥成了同龄人 还有林月如的死 原著她没有死 仙2还有她的出场 等等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仙2的问题
⑥ 仙剑奇侠传是先有小说还是先有游戏
先有游戏,然后才有改编的电视剧,最后官方又出了小说。
仙剑游戏最早仙一95年的dos版,比较古董的了,98年仙一柔情版,比较经典的,2001年新仙剑版。台湾大宇狂徒工作室。
仙剑2游戏2002年出的。台湾大宇狂徒工作室,DOMO小组。
仙剑3游戏2003年出的。大宇旗下上海软星。
仙剑3外传问情篇2004年出的。大宇旗下上海软星。
仙剑4游戏2007年出的。大宇旗下上海软星,做完发行后不久即关门解散。
仙剑5游戏2011年出的。大宇旗下北京软星。
仙剑5前传2013年出的。大宇旗下北京软星。
仙剑6游戏2015年出的。大宇旗下北京软星。
以上游戏都指单机游戏,有一两部网游,我没玩过,反响也不大。
仙剑1电视剧2005年出的。
仙剑3电视剧2008年出的。
仙剑5电视剧2016年出的,叫仙剑云之凡。
仙剑官方小说也就是前几年出的,既仙剑5游戏之后,北京软星请管平潮写的,连着发行了几本,根据游戏剧情,做了细小的改动和加了很多个人遐想(瞎想)。姑且当仙剑官方同人小说看吧。
仙剑剧情以单机游戏剧情为准,网络游戏是另一个世界,而其它的都是渣。
⑦ 仙剑奇侠传小说 改编自游戏还是电视剧为什么和游戏情节不一样和电视剧也不一样
要知道,仙剑3是以爱情为主旨,轮回为大纲来拍的,游戏中许多人物动作,话语,神情都不能完全表现出来,自然,为了完全表达人物神情,语言与故事本身主旨大纲的联系,必然是一定要改动原先的游戏剧情,这不单单是为了完善这本电视剧主旨大纲,更是以注重感情来吸引观众,毕竟电视剧与游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电视剧必须要更高的可看性和艺术性...说到底,它就是赚钱的一种工具罢了...
至于李逍遥的出现,那是给人除惊喜外的必要出现人物,为什么呢?因为这本戏是以爱情为主旨的!两大BOSS,一个邪剑仙,自然不可能会有爱情这种东西,如果把这BOSS改成最后倾向爱情,那么也就太离谱了...也就此,改重楼,应为重楼这个先期BOSS是与人类接触最长的BOSS,这个改他的一个先决条件(邪剑仙只是单纯的邪念),然后,改重楼这个BOSS也是最能够突出剧情主旨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把他改弱,而代替他的则是邪剑仙(毕竟许多电视剧BOSS不是死,就是改邪归正,不过邪剑仙是六界外的,至少重楼还是六界内的情物)由此改动,就不能太突出主人公个人英雄主义,那就必须由爱情代替,就有了玉佩这种传说,但就因本身人物性格,和这个玉佩的与故事必须贯穿的原因,就得有一个其它人物来帮助主人公,以此来吧个人英雄主义降到最低,衬托爱情主旨(当然,个人英雄主义还是有的,至少结局是)人选就只有李逍遥,原因就在于这个人首先在仙剑系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后这个人离仙剑3的故事情节不能太远,再然后这个人的能力必须超越景天,最后他应该要与景天一行人有着那么一丝关联(毕竟随便找个人物来充当这个职位也太离谱和不尊重仙剑系列了)综上原因,满足的我想也只有李逍遥了.而且,李逍遥的出现肯定会给观众一个惊喜,增加了剧情的戏剧性.虽然改动颇大,但毕竟说到底还是一句话,这电视剧最大的目的还是用来赚钱的!
⑧ 仙剑是由小说改编成游戏的吗
恩,仙剑奇侠传是由同名游戏《仙剑奇侠传》95改编成电视剧的,之后又该公司又相继推出了仙剑奇侠传二、三、四
⑨ 仙剑奇侠传,小说,游戏,电影,哪个先有的
最早的是游戏,95年出的,这款游戏基本可以代表当时国内游戏制作水平的巅峰
电视剧05年出,设定上有极大的不同
仙剑有电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