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网络小说家
A. 著名小说作家有哪些
1.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2.
古龙: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1938年6月7日生于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
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3.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3.22~2009.1.22),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
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4.
温瑞安
:1954年01月0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埠火车头,祖籍广东梅州市梅县
区,港台武侠小说作家,也是新武侠四大宗师(金、古、梁、温)之一,马来西亚华侨,
香港户籍。
5.
司马翎
:原名吴思明,广东汕头人,将门之后,台湾「综艺侠情派」武侠小说代表家,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艺基础深厚。
6.
萧逸
:台湾新派武侠小说作者。山东菏泽人。著有《铁雁霜翎》、《饮马流花
河》、《甘十九妹》、《长剑相思》等多部武侠小说。
7.
卧龙生:原名牛鹤亭,河南镇平人,1930年生。幼年从军失学,但自幼喜读武侠小说,
颇有才思。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
B. 文风类似顾漫的小说家..
辛夷坞,女,1981年生于广西桂林,原名蒋春玲,北京白马时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金牌作家,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专职作家,现签约北京白马时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当下最受欢迎的80后女作家之一,青春文学新领军人物,独创"暖伤青春"系列女性情感小说,其所有作品均长居销量排行榜冠军位置,并陆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累计销量突破300万册
蓝淋鲜网耽美男男驻站作家,其文风熟练,描写细腻,她的文章在带给读者精神上的享受时,也给读者一些感悟。著有《不可不爱》、《请勿靠近》等多部作品。蓝小咩,蓝淋的言情小说笔名,记忆坊签约作家。其作品在《仙度瑞拉》杂志上连载,已出版长篇小说《浣熊帮帮忙》《失恋阵线联盟》。
顾西爵(Celine,1986年—),女,浙江嘉兴人,现居杭州,晋江文学网专栏作家,写有《今夕何朝》、《何所冬暖》、《何所夏凉》、《岂言不相思》、《错过》等多部作品,新作《最美遇见你》已出版。
C. 矛盾的简介与作品
1、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2、作品: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3)嘉兴网络小说家扩展阅读
笔名趣事:
现已获得证实的沈雁冰的笔名有98个,然而在众多笔名中“茅盾”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这个笔名的来源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1927年,大革命失败,沈雁冰被迫隐居在上海,郁郁不得志的他开始用笔来宣泄心中的情感,于是创作了小说《幻灭》。小说完成后沈德鸿开始投稿,可许多的报社却不敢登他的文章。这使得他内心十分矛盾,于是他在手稿上署名“矛盾”。
稿子最后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叶圣陶认为小说很好,但是看了这个名字却提出了意见,认为这个名字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
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D. 带顾字的小说作家
顾漫,生于江苏宜兴 ,晋江原创网的驻站作家,曾是《仙度瑞拉》杂志编辑,作品风格轻松浪漫,大多叙述都市爱情。
2005年以《何以笙箫默》一举成名,2010年凭借《微微一笑很倾城》获得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节最佳作者奖,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第44名。至2014年,已出版过《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杉杉来吃》《骄阳似我(上)》四本畅销言情小说,其中由《杉杉来吃》《何以笙箫默》改编成的电视剧《杉杉来了》《何以笙箫默》一经播出广受好评,收视口碑双收。近期,同名改编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在上海进行拍摄,并于2015年11月24日杀青。同名电影也已进入筹备阶段。
顾西爵,女,,浙江嘉兴人,现居杭州。活跃于四月天、晋江文学城等文学网站,暖萌青春代言人。处女作《最美遇见你》温馨轻松,一经推出便赢得千万读者好评。其后出版的《我站在桥上看风景》获辛夷坞首次作序力荐,并高居各大书店青春文学畅销榜前列。自传体小说《满满都是我对你的爱》以其超有爱的暖萌风红遍新浪微博、豆瓣,被读者称为“最具萌点和笑点的爱情小剧场”。
E. 当红的网络原创小说作家有哪些
耳根是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喜爱中国古典神话故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网络小说的创作。现已成为起点仙侠类小说的一面旗帜。其主要代表作《仙逆》,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为之倾倒,并长期占据起点仙侠类小说月票榜的前列。
代表作《仙逆》《天逆》《求魔》《我欲封天》。
唐家三少,本名张威。1981年1月10日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网络小说作家,炫世唐门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代表作《光之子》《狂神》《善良的死神》《琴帝》《绝世唐门》等。
天蚕土豆,本名李虎。1989年出生于四川,中国内地网络小说作家、80后著名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
代表作《斗破苍穹》《武动乾坤》《大主宰》等。
南派三叔,本名徐磊,1982年2月20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中国作家,南派投资公司董事长。
代表作《盗墓笔记》系列。
丁墨,人又称“老墨”、“黑土”,以独特的甜宠悬爱风格自成一脉,被读者赞誉:“又甜又刺激,又萌又感动”、“开创了全新的言情小说模式”。
代表作《如果蜗牛有爱情》、《他来了,请闭眼》、《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美人为馅》《他与月光为邻》等。
天下霸唱,“天下霸唱”笔名来源于网络游戏,原名张牧野,性别男,天津人,学美术出身。为人性格豪放,不拘小节,待人坦诚热情。喜欢自由自在地干自己的事情,不喜欢受过多束缚,也不喜欢什么都上纲上线的思维方式,尤其讨厌别人在自己面前提“文化”。
代表作《鬼吹灯》系列 《谜踪之国》系列 《鬼不语》等。
桐华,女,原名任海燕子,中国言情小说作家、影视制作人、词作者。中国文坛言情小说“四小天后”之一,被封为“燃情天后”。
代表作《步步惊心》《云中歌》《大漠谣》等。
步非烟(原名辛晓娟),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学位,中国内地女作家。
2004年获得温瑞安神州奇侠奖,2005年、2006年获黄易武侠文学奖。
代表作《华音流韶》系列、《武林客栈》系列、《昆仑传说》系列、《玫瑰帝国》系列、《修罗道》等。
天下归元,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潇湘A级签约作家,生日2月10日,水瓶座,现居江苏镇江。
天下归元,当代中国古风文坛上最大气、最具畅销力的金牌作家之一。
代表作《燕倾天下》、《帝凰》、《扶摇皇后》、《凰权》、《千金笑》、(天定风流系列)《凤倾天阑》、(天定风华系列)《女帝本色》(天定风华系列)等。
吴雪岚,笔名流潋紫。浙江湖州人,1984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5年末开始从事业余写作,陆续在各大杂志发表短篇小说及散文,并成为各文学网站专栏写手。
代表作 短篇小说《有一种爱,与婚姻无关》《严小心的超市爱情》《鸭架粥》《如是今日,愿不再相见》
中篇小说《后宫·玉簟秋》
长篇小说《后宫·甄嬛传》《后宫·如懿传》等。
顾西爵,女,1986年出生,浙江嘉兴人,现居杭州。活跃于四月天、晋江文学城等文学网站,暖萌青春代言人。
代表作《对的时间对的人》《最美遇见你》《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等。
十四夜,80后水瓶座女子,美籍华人作家,生于山东青岛,现定居美国波士顿
代表作《醉玲珑》《归离》等。
麦洛洛,本名杨奥。1992年9月生于湖南。
代表作《小小麦田》《精灵歌》《尘寰》《野人》等。
安意如,原名张莉,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绩溪,现代作家。
代表作《美人何处》《人生若只如初见》等。
Fresh果果,女,超人气新兴小说作家,出生于贵州铜仁,L和N不分,常作“双农戏猪”讲。头脑简单,四肢不勤,可以坐着就不站着,可以横着就不竖着。喜欢大口喝果汁大口吃肉,昼伏夜出,每日睡眠决不能少于八小时,否则站着都能睡着。
代表作《花千骨》 《十万狂花入梦来》 《脱骨香》《琉璃般若花》等。
今何在,原名曾雨,1977年生,江西南昌人,199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
代表作《悟空传》《西游日记》《若星汉天空》等。
F. 除邓友梅.蒋子龙.梁晓声.张贤亮.贾平凹.张抗抗.池莉外,当代还有哪些小说家比较优秀
洪峰、余华、格非、
叶兆言、林白、陈染、
史铁生、陈忠实、张洁、
方方、张炜、张承志、
王蒙、从维熙等等等等。
另外,你的当代是指现在还活着的还是指1945年至今的?
如果是后者,更多。
更多资料见此:
http://www.white-collar.net/wx_hsl/dangdai/xd_02/csh_ddwxs/042901.html
阿城(男)(1949- )
原名钟阿城。原籍四川江津,生于北京。高中一年级逢“文革”
中断学业,1968年下放山西、内蒙插队,后又去云南农场。1979年回
北京,曾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工作,后任《世界图书》编辑。1984
年发表处女作《棋王》(《上海文学》1984年7 期),引起广泛关注,
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此后又有小说《树王》、《孩
子王》相继问世,他的具有散文化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也引
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他的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
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关于宇宙、生命、自然和人
的哲学玄思,关心人类的生存方式,表现传统文化的现时积淀。这些
作品以及他在1985年发表的关于“寻根”的理论文章《文化制约着人
类》使他成为当时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的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在海外
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90年代后定居美国,有不少杂感散文作品发表,
依旧沿袭了他直白冲淡的语言风格。
艾青(男)(1910-1996)
原名蒋澄海,笔名还有莪伽、克阿、纳雍、林壁等。浙江金华人。
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但自五岁起被寄养在一位贫苦农民“大堰河”
家里,这段经历成为他日后诗歌创作的重要思想源泉。1928年考入杭
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次年赴法留学,修绘画。1932年回国,
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7 月被捕入狱。以在狱中写成
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1935年出狱。抗日战争爆发后,
加入中华全国文协。1941年3 月赴延安,任教于鲁艺文学系,主编
《诗刊》(延安版)。1945年10月任华北联大文学院副院长、华北大
学第三部副主任等职。1949年随军进京,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军代表、
中国文联筹备委员会常委、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美协理事、《人民文
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1959年调往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1975年回京治眼疾。1978年重新发表诗作。1979年平反。
后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笔会中心理事等职。他的早期创作《大堰
河》、《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等诗集,
多写劳苦大众、民族命运和社会黑暗,呈现悲怆、高昂、亢奋的重彩
格调,由于在诗歌创作中强烈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和汹涌澎湃的革命激
情,在青年中产生极大的号召力,并使他得到“火把诗人”的称号。
50年代发表了一些图解政策和歌功颂德的作品,因概念化和平面化而
显平庸,缺乏生命力,但有些描写域外题材的作品则得到评论界的肯
定。70年代末复出后,发表了大量诗作,使诗坛震惊,包括《光的赞
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和许多短小篇什,延续了三四十年代的
创作风格,并且更为凝练、深沉。1949年以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
《宝石的红星》、《海岬上》、《黑鳗》、《春天》、《归来的歌》、
《彩色的诗》、《雪莲》、《域外诗集》等。其中,《归来的歌》和
《雪莲》分获全国第一、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另外著有理论集《
诗论》、《艾青谈诗》、《艾青论创作》等。译作有凡尔哈仑《原野
与城市》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享有广泛声誉。1985年,获法国
艺术最高勋章。
巴金(男)(1904- )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余一、黄树
辉等。原籍浙江嘉兴,出生于四川成都。1918年入成都青年会的英文
补习学校,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专业学校。在学期间,接受“五四”
新文化洗礼,并深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这构成了他前期创作的
底色。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灭亡》
的发表并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此后20年,他创
作、翻译了大量深受青年喜爱的作品。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文联常
务委员、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和作协上海分会主席。
“文革”中受迫害,1973年自“干校”回上海。现任中国作协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作品经历了几个变化,3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以激烈的情感喷发倾吐对不合理社会的痛恨和对理
想社会的执着追求。而后对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开始关注小人物
的生存悲剧,发表了《寒夜》、《憩园》等感情更蕴藉、思想更深刻
的作品,为后来的批评界更为推崇。50年代开始从小说创作逐渐转向
散文创作,跟随政府号召写新题材、新主题,写出了不少遵命文学,
丧失本来的艺术个性,但也有像《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这样
在当时独具一格的报告文学集。经历“文革”后,思想又有了新的认
识,感情更内敛,一部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
闪烁着一个历经苦难的世纪老人的智慧和人格的光芒,该作1989年获
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一生坚持人道主义的追求,
常年卧病在床却笔耕不辍,近年仍继续他的“随想系列”的创作。享
有广泛的国际声誉。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 年获法国
“荣誉军团勋章”.1990 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
洲文化奖特别奖”.
巴人(男)(1901―1972)
原名王任叔。笔名屈铁、行者、八戒、赵冷等。浙江奉化人。1920
年毕业于浙江省立宁波第四师范学校后,曾担任过小学、中学教员和
编辑工作。1923年开始文学创作,参加文学研究会。1926年参加北伐,
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1929年赴日本,次年回国,参加左联。后在
南京交通部任职。抗战爆发后,在“孤岛”上海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曾主编《译报》、《译报周刊》、《民族公论》等刊物。1941年去印
度尼西亚。1948年进入华北解放区,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第二处副处长。
建国后历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社长兼
总编辑。主要从事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有自己的见解。1954年
修订出版文艺论著《文学论稿》。50年代中期在《人民日本》、《文
艺报》、《人民文学》发表杂文,提倡人道主义文学。其中《况钟的
笔》、《论人情》传诵一时。部分编辑出版为《遵命集》。还创作了
历史长篇小说《莽秀才造反记》等。在50年代反倾运动中,因提倡
“人性论”遭批判和撤职处分。1960年又被指为修正主义再受全面批
判。晚年从事东南亚历史研究工作,编成《印尼史稿》。“文革”中
被迫害至疯而死。
白桦(男)(1930- )
原名陈佑华。河南信阳人。1938年因日军占领信阳逃难,1939年
父亲被日军杀害。1942年入河南潢川初中,1945年入信阳师范艺术科。
1946年夏入潢川高中,开始文学创作,诗歌处女作发表在信阳的《中
州日报》。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中原野战军宣传员。1952
年调任昆明军区创作组长。1955年调总政创作室。1958年因《森林里
的故事》被划为右派,开除军籍、党籍。后在上海当钳工3 年。1961
年调上海电影制片厂。1964年重返军队,任武汉军区创作员。“文革”
期间曾在新疆度过数年。1979年恢复名誉。1985年转业,调中国作协
上海分会。历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协湖北分会副主席、作协上海分会
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等。五十年代在西南边疆时期出版诗集
《金沙江的怀念》、《热芭人之歌》,长诗《鹰群》、《孔雀》,小
说集《边疆的声色》、《猎人的姑娘》等,以单纯、明净的热情将斗
争生活与边疆风物融汇一体。1977年开始文革后的创作活动。著有诗
集《情思》、《我在爱和被爱时的歌》等,小说《远方有个女儿国》
等,电影剧本《苦恋》(与彭宁合作)、《今夜星光灿烂》、话剧
《吴王金戈越王剑》等。其中诗歌《春潮在望》获1979-1980年全国
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1979年10月他在第四次文代会上发言《没有
突破就没有文学》,引起许多文艺工作者的共鸣。他的后期作品尖锐
地对社会现实、历史文化进行批判,引起较大争议。1981年,电影
《苦恋》受到批判,但仍坚持创作不止。他是中国当代作家中为数不
多的能进行多种文学体裁创作的作家。
残雪(女)(1953- )
原名邓小躬。原籍湖南耒阳,出生于长沙市。1966年小学毕业。
四年后,进长沙一街道小厂当铣工十年。后为服装缝纫个体营业者。
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参加中国作协。出版有小说集《天堂里
的对话》、《黄泥街》,长篇小说《突围表演》等。她的具有“先锋”
色彩的小说《山上的小屋》、《天窗》、《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
思》等在读者和批评界中反响颇大。她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形式
上受到西方现代派作品的影响,以臆想、梦呓的手法组织神秘荒诞的
叙述氛围,造成朦胧晦涩、离奇可怖的审美意象。小说有一种对人性
丑恶的近乎残酷的透视力,对人类生存的悲剧本质进行无可保留的暴
露,表现其独特的生命体验。
曹禺(男)(1910-1996)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原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1923年入南开
中学,是南开新剧团的活跃分子。1926年发表没有引起注意的处女作
《今宵酒醒何处》(中篇小说)。1929年升入南开大学,次年转入清
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此期间,完成了他第一部多幕话剧剧本《雷雨》
(《文学季刊》1934年1 卷3 期),复杂的戏剧冲突和卓越的艺术魅
力立刻引起轰动。大学毕业后入清华研究院深造,后因故辍学,开始
教育活动,先后在保定中学、天津河北女子师范、上海复旦大学、南
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等处任教。在《雷雨》之后,他又创作了《日出》、
《原野》等多部影响巨大的话剧剧本,确立了其中国现代话剧大师的
地位。抗战期间,在重庆参加文化界抗敌活动,写了《蜕变》、《北
京人》等作品,并改编巴金的《家》,都获得了广泛好评。1946年应
邀赴美国讲学,同年底回国。1947年在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任教,
在上海文华影业公司工作。19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第
一届中国文联常委,后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1950年任北京人民艺
术剧院院长。建国后,积极参与党领导的各项文艺运动,写过一些迎
合政策的散文,收入《迎春集》。1954年创作反映知识分子改造的多
幕话剧《明朗的天》,在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中获剧本一等奖。
1960年完成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剧《胆剑篇》(与梅阡、
于是之合作)。“文革”中受到冲击,在人艺门房工作。1978年完成
受周恩来委托的描写民族团结的历史剧《王昭君》,在庆祝建国三十
周年献礼演出中获戏剧创作一等奖。后历任中国文联委员、全国人大
常委、中国剧协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文联执
行主席等。总的来说,他的早期戏剧创作成就突出,是中国现代话剧
成熟的标志。然五十年代以后的创作因多应时事、政策而作,受各种
限制,没有取得前期作品所达到的成就。他吸收了传统戏剧和西洋戏
剧的双重营养,善于应用各种创作技法,擅长对戏剧冲突的把握和人
物心理的刻画,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戏剧氛围的诗化处理更是其剧
作独具一格的要素。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探索是其剧作的永恒主题,也
使得他的剧作的艺术生命长久不衰。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雷雨》等剧作至今还在世界各地上演,以此为底本的电视、电影作
品也不断出现。
G.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的作者简介
汝荣兴,浙江嘉兴人,著名微型小说作家顷销、评论家,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迄今已在国内外400多家报刊上发表微型小说作品800多篇、微型小说评论300余篇,同时出版有《下雪的黄昏》《汝荣兴幽默小小说雀信游选》《汝荣兴哲理小小说选》等多部个人微坦斗型小说作品选集,并主编有《中学生必读的100篇校园小小说》等多部微型小说精华选本;其许多作品被《小说月报》《读者》等选刊转载或入选国内外大、中学教材,多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介绍到国外,并曾获《微型小说选刊》由读者评选的“我最喜欢的微型小说作品奖”等全国性大奖,其评论被收入《微型小说鉴赏辞典》等权威书籍;曾入选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文艺报社等联合评定的“中国当代(1982~2002年)小小说风云人物榜”,获“小小说星座”荣誉称号;其个人传略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多部大型辞书,其作品集《下雪的黄昏》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收藏,其主编的《小学生必读的100篇校园小小说》《中学生必读的100篇校园小小说》荣获2009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
H. 金古梁温黄 ,这是怎么个由来
金古梁温黄分别是指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这五位武侠小说大家。当时小说作家众多,被人们认可的写武侠的宗师只有五位,他们每一位都创作了大量的武侠作品,虽然写作风格不一样,年代也不一样,但都是经典,被人们尊称金古梁温黄。
1、古龙
古龙,原名熊耀华,新派武侠小说泰斗。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静脉出血,古龙在台湾去世,终年48岁。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2、梁羽生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
3、黄易
黄易,原名黄祖强,1952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作家。2017年4月5日中风,于医院病逝,享年65岁。代表作有《大唐双龙传》、《寻秦记》等。他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一心专注写作的黄易,1989年辞去丰厚工资的工作,隐居大屿山专心从事创作。终于在九十年代,作品风靡港台地区。
4、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等。
金庸所创作的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探寻。他通过在小说中塑造武林门派之间、人与人之间、宗教与世俗之间、正教与邪教之间、国家民族之间以及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恩恩怨怨,最终造就了不同个人、门派、国家、民族、教会、朝代的各种悲剧。
5、温瑞安
温瑞安,原名温凉玉,港台武侠小说作家。代表作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刀丛里的诗》、《布衣神相》等。他在新马以文学评论和散文起家,在台湾地区以诗人著称,小学时已在港台地区发表诗作、评论,20世纪70年代已写玄幻、惊悚、推理、心理、现代言情小说,但在内地则以武侠小说著称。
(8)嘉兴网络小说家扩展阅读
武侠小说是中国旧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以金庸、梁羽生、古龙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
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
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50年代属于梁羽生,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古典文学素养很扎实,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武侠的窠臼。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小说变成畅销书。并把武侠小说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
与金庸同时代香港另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人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不幸的。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萧逸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古龙。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小说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小说界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古龙于60年代初期开始写武侠小说,在1965-1967年间古龙完成了他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开始走红。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温瑞安在1970年以“温凉玉”笔名在香港《武侠春秋》发表处女作《追杀》(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时年仅十六岁;虽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象丰富,已见潜力。其早期作品颇受古龙影响,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均可见古的痕迹。
但由1987年开始,温瑞安却以“现代派”自居。从此武侠小说的创作进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黄易从《大剑师》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或者说科幻小说,其间有明显的田中芳树的痕迹。到《寻秦记》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小说时代。
2000年后出现大批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是好事也是坏事,好是大大丰富和繁荣了读者的可看种类和数量。但由于网络小说多数是连载,必须按时交稿,以及网络作家的不可见和随意性,导致大量太监作品出现。另有部分作家因为网站倒闭等原因导致作品连载出现中断。现代武侠小说是纸上武侠的新阶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