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对神话的影响
⑴ 太上老君本来是最高神,他却还要向玉皇大帝俯身称臣,这不是有矛盾吗
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解释,一个跟中国的神话体系有关,一个跟网络小说对于神话的影响有关。
01中国的神话体系
中国的神话体系是非常混乱的,中国的神话体系并不像西欧神话印度神话和希腊神话那样拥有一部完整的历史,从开头到结尾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在这个体系里面太上老君会对玉皇大帝俯首称臣的原因是太上老君不是真身,只是一个分身而已,一切都是为了在作戏。
⑵ 网络小说我说呢要篡改中国神话,是不尊重民族文化吗
神话是一个文化的根,在体现文化特点的同时,对孩子的人生价值观有直接影响。可一些网络小说的作者为追求流量却肆意篡改中国神话誉丛。这种行为就是为一时之利,断绝文化之根。
被网络小说篡改的神话有庆羡樱一条完整的时间线和体系:
盘古开天→龙凤初劫→女娲造人→巫妖大战→三皇五帝→封神时代→西游计划假如你看过这些小说就会明白,被篡改的神话影响有多大,在盘古开天和龙凤初劫两个阶段还好,到了女娲造人时代三观就彻底被颠覆了。
被篡改的神话
女娲造人:别有用心
女娲被儒家认为是福佑社稷之正神,传说中她仁慈善良,不但抟土造人,还在人类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炼石补天。
可就是这么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却在网络小说里变成了妖怪的老祖宗,造人是为了获得功德成圣,目的达到后人类就被抛弃了,即使被其他种族屠杀时无动于衷。这还是人类的母神吗?
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有个善良的母亲,一个利益至上的母亲会孕育一个善良的的文明吗?
巫妖大战:残忍好杀
中国文化的神在神话中都是有爱心的,他们为了众生可以放弃生命,可这些神在网络小说中却纷纷化身妖魔,句芒、蓐收、后土等善良的神变成了12祖巫,东皇太一堂堂楚国最高神变成妖族领导人。两拨神不但不守候人间,还残杀人类炼制法宝。
英雄仰慕的必然是英雄,强盗崇拜的必然是强盗,我们原来的神话,女娲是温柔善良的母亲,伏羲是为家奋不顾身的父亲,圣人是充满智慧的爷爷。拥有这样家庭的文明必然是善良的。
而现在经这些小说家篡改,智慧、善良、奉献已经远离了神,自私、愚蠢、冷漠才是他们的座右铭。从小听着这样故事的人,长大还能指望他善良吗?
现状:被篡改的神话人尽皆知,善良的神瑟瑟发抖
现在在浏览器搜一下中国神话,这些被篡改的神话铺天盖地,以他们为背景的游戏也数不胜数。而那些善良的神却瑟瑟发抖随时会被遗忘,70、80、90还知道这些善良的神,但当00、10、20后想知道自己文化时,网络游戏会告诉他们一个贪婪、自私的世界。
所以我们不应一味的追求流量而篡改神话,中华文化的未来应该在智慧、善良、奉献的神的怀中长大。
⑶ 如何看待网络小说中对仙神的描写
网络小说里的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神,个人觉得应该是受到西方的影响,神更像是代表一个至高无上创造万物的存在,类似上帝,这种神比仙厉害的设定一般出现在设定比较杂的小说里,这类小说一部分归类在仙侠里面,一部分归类在西幻里面,但更多归类在玄幻里面。在这种网络小说中,用的根本就不是传统的神仙体系,而是作者自创的一空让敏个混杂大乱炖的体系,很多作者通用的一个设定是仙通常指的是修炼到一定境界的修真者,而神是融合了天地法则的主宰,斗枝自然“神”要比“仙”厉害。也有滑闹例外比如耳根的小说,他的设定就是仙神妖鬼魔各代表一个流派,五种一样厉害的。还有网络小说中的洪荒流,设定就是圣人在仙之上,仙在神之上。
⑷ 神话和小说的关系
小说起源于神话。
在欧洲,西方小说起源于神话,‘神话-史诗-传奇-小说’。
神话中的以下五个方面给了小说影响:
①散体叙事。
②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英雄主义,刑天给砍了头,以乳为目继续斗争,卫精的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了影响。)
③题材和故事被后世小说所吸取。(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运用了神话传说,贾宝玉的出生时女娲补天剩下的无用石头。孙悟空。)
④叙事结构,虚实结合。(山海经记载皇帝和蚩尤之战,蚩尤代表南方炎帝的部将,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黄帝是传说中最
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来搬到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定居下来。跟黄帝同时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姜水附近。据说跟黄帝族是近亲。炎帝族渐渐衰落,而黄帝族正在兴盛起来。
这时候,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音chīyōu),十分强悍。传说蚩尤有八十
一个兄弟,他们全是猛兽的身毕配漏体,铜头铁额,吃的是沙石,凶猛无比。他们还制造刀戟弓弩各种各样的兵器,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掠别的部落。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没法子,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害,就联合各部落,准备人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关于这次大战,有许多神话式的传说。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音pí)、貔(音pí)、貅(音xiū)、貙(音chū)、虎六种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些猛兽放出来助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虎凶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使黄帝的兵
士无法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天女帮助,驱散了风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终于把蚩尤打败了。也有一种传说,说是蚩尤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卖老。黄帝用“指南车”来指引,带领兵士,依着蚩尤逃跑的方向追击,结果把蚩尤捉住杀了。这些神话反映这场战争是非常激烈的。各部落看到黄帝打败了蚩尤,都挺高兴。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拥护。但是,炎帝族和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地方打了一仗,炎帝失败。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许多发明创造,像造宫室、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这些当然不会是一个人发明的,但是后来的人都把它记在黄帝帐上了。传说黄帝有个妻子名叫缧(音léi)祖,亲自参加劳动。本来,蚕只有野生的,人们还不知道蚕的用处,缧祖教妇女养蚕、缫丝、织帛。打那时候起,就有了丝和帛了。黄帝还有一个史官仓颉(音cāngjié),创制过古代文字。我们没有见到过那个时期的文字,也没法查考了。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手烂分推崇黄帝,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后代的人还在现在陕西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造了一座“黄帝陵”。一物降一物,借助外物来帮助自己,而是双方借来物力量大小锁决定的。《西游记》就运用了这个。)
⑸ 网络文学的神话形态
大众文艺都是欲望叙事谱系成员,是神话的后裔,或多或少地都体现出神话基因,网络文学的神话形态更为显著。
人类与自己创造的大众文艺具有天然的神性,造神是人类永恒的需求:创造大德的神,让自己来拜服,如圣经神话与中国上古神话的主角是道德的化身,是德能兼备的神,负责管理人类的精神秩序,是世界的最终主宰和裁决者;或者创造一个大能的神,他的欲望与意志得以充分伸张,如北欧神话、希腊神话都是大神的“成功史”,主角都具有通天彻地的神通,并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实现自己的权力、情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他们更为凡人所认同,而人类代入大能的神话主角,可以体验实现愿望、支配世界的快感。这些大德与大能的神是整个大众文艺的精神鼻祖,他们也化身万千,变为睁喊埋网络文学诸多主角。
(一)北欧神话与奇幻文学
流行于欧美乃至整个世界的现代奇幻文学,就是北欧神话、希腊神话、圣经神话、凯尔特神话的后裔,又常以北欧神话为基本构架,无数文艺作品创作者,从神话中看到了自己的内心,繁衍了自己的奇幻故事。这里以北欧神话与奇幻文艺的流变说明神话对大众文艺的影响。
北欧神话主神奥丁兄弟杀死元初巨人,以其尸体创造世界,以树木为材料创造男人和女人,悉蚂繁衍出人类,并与巨人的后裔世代爱恨纠缠,直至“诸神的黄昏”,诸神与巨人族的多数成员同归于尽。托尔金受此启发,创造了《魔戒》的神话世界,开创了现代奇幻文学的神话谱系,北欧神话诸神、诸种族在奇幻文学、电影、电视剧中不断繁衍后代。
主神奥丁为了获得智慧,甘愿挖出一只眼睛投人智慧泉中,因而看到了整个神族的末日:“诸神的黄昏”之战,从此他在人界四处搜寻勇士英魂,甚至在人间挑动战争,以让最好的勇士尽早魂归麾下,以作为末日大战中神族一方的战士,他将勇士们的灵魂安置在瓦尔哈拉神殿,白天以战斗为戏,晚上则狂饮狂欢。奥丁还派遣女神,往来于各地战场搜寻勇士灵魂,如果战斗未分胜败,她们也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加入一方,因此她们被称作女武神。北欧勇士们笃信战死沙场者的灵魂可进入瓦尔哈拉神殿,老病而死者的灵魂只能去阴暗恐怖的冥国,因此,英勇的男儿浑不畏死,精神勃发时可进人“狂战士”状态,勇力倍增。而“诸神的黄昏”、“神殿”与“狂战士”,就成为许多奇幻小说,电影、游戏的故事架构、场景与角色的原型,也是网络奇幻文学的重要元素。
瓦格纳的著名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与后来的同名电影都是根据北欧神话中女武神与英雄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尼伯龙根的指环》主要讲述英雄齐格弗里德与女武神之首、冰岛女王伯仑希尔·米颜的爱恋故事,两人邂逅相恋,约定在齐格弗里德完成游历后相聚,后来齐格弗里德屠龙夺宝,获得龙之宝藏的同时,也继承了宝藏中的诅咒,被敌人陷害而死,伯仑希尔为其复仇,并自刎殉情。
这种神与英雄的命运悲剧元素,也在科幻文艺如美国电影《星球大战》、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小说《银河英雄传说》中遗传不绝。太空题材科幻电影、小说正是因为对神话思维、神话世界构造、英雄与神的性格与命运的诸多继承,常被看作是太空时代的神话。现代人面对茫茫宇宙,与几千年前的神话创作者,可能具有一样的茫然而跃跃欲试的心情,这个巨大的不知底细的世界,只能是大神的舞台。
(二)明清小说的造神传统
在欧亚大陆东端,同样有着绵延不绝的神话传统,从明清小说经典名著的造神思维,就可以看出神话传统对其故事形态的影响。
《西游记》、《封神榜》等神魔小说,创造了自己完整而封闭的神话世界,既是对佛教、道教神话世界架构的融合,也是人间皇朝统治的镜像,它们继承发展了中国庞大的神仙系统,而主角们在神佛的世界里,通过战斗完成了佛祖或上天安排的使命,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把个人意志与神佛使命融合在一起。而《聊斋志异》则是在东方神佛神话背景下,创造仙、灵、妖、魔、鬼、怪飞舞的局部世界,凡人在其中体验各种情感经历,特别是贫穷的书生得到各类身份美女的垂青,多数故事体现出神性与人间性的融合。
在《红楼梦》中,主角来自于青埂峰下,是一块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顽石,因为痛感“无才可去补苍天”,才到人间体验荣华富贵生活,他与一众神仙僧道关系特殊,并且最终回归仙界;《镜花缘》与此相似,是百花仙子在天界犯了错误,被贬谪下凡,化身为人间的美貌才女。这类故事中身份特殊的主角是连接神仙界与凡人界的关节点,也渗渗是吸引读者代人主角进入故事情境的重要手段。
《水浒传》在整体架构上是道教神话的神明们,在人世间演化的天道命数故事。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是霹雳大仙的化身,第五位皇帝宋仁宗,是赤脚大仙的化身,在仙界的帮助下,大宋度过一段繁荣昌盛的时期。嘉祐三年,天下瘟疫盛行,太尉洪信奉旨抵达龙虎山的上清宫,祈禳瘟疫,完成使命离开之前,执意进人了一座封闭的殿宇,看见一座石碑上凿有“遇洪而开”几个字,难以抵挡好奇诱惑,命人掘开石碑下面的大石板:一道黑云从地穴中冲了出来,裂作百十道金光,向四面八方散去,他们就是数十年后化身为绿林英雄的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员地煞星。
后来,宋江梦遇九天玄女,觉悟自己乃是“星主”,应该承担天命,九天玄女送他天书,帮助他成为梁山聚义团伙的领袖。招安、征辽、打方腊,都是“替天行道”的应命之举,所以梁山好汉只能听从。与这个神话框架相对应,多数好汉都有自己不同凡响的特长,甚至于具有神通,也都确认了作为兄弟的命定情义。他们的结局是死于战场、出家、自杀、被害死,还是寿终,也都是命运使然。最后天罡星回归天界,地煞星潜入地中,死后成神,为人间祭拜,也是一种大团圆收场,强化了天命故事的完整性。
这些明清小说把自己打造成神话的模样,主要人物来自于神仙界,其实也是读者偏向所致,读者喜欢这种代入神话故事主角、参与天地宇宙大事的感觉,扮演“与众不同”、“身负使命”、“一身系于天地国家气运”的角色,是一种隐秘难言的快感。在大众文艺中,主角拥有特殊的身份,是常见的吸引读者代人角色的招数。
《三国演义》是最为接近写实小说的作品,但其实也浸透着神话精神,是制造“伪神”的典范,它更能说明人们为何需要神话。关羽成神,并在清朝最终晋级为“关武大帝”,依据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及其话本前身中的形象塑造,对照产生于晋朝的《三国志》等历史著作,定型于明朝的《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光辉事迹都来自虚构,而虚构的方向是彰显关羽的忠义武勇,使其成为大众的伦理、人格榜样。
请看关羽简历的真伪:桃园三结义——《三国志》等史籍中没有刘关张结义的记载;关羽温酒斩华雄虚构的事迹;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是虚构;过五关,斩六将一关羽离开曹营,直接南下汝南投奔刘备,“过五关,斩六将”是虚构的;华容道义释曹操——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而且刘备去晚了,被曹操跑掉了;关羽单刀赴会——实为鲁肃单刀会关羽;麦城拒降 ——史实是关羽被围,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暗从别门撤退,却被吕蒙半路截杀;关羽很拉风的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也是虚构的,骑将不可能使用如此笨重的、战斗实效低的兵器,在战场上那是找死。这些光辉事迹,竟然只有斩颜良确有其事,其他都是从别处挪用,或者索性是虚构的。
这些虚构而来的故事经常被当成历史本身,据此,数百年来在官方与民间合谋下,人们一再为关羽封神晋级,而遍地香火的关帝庙则参与了人们的精神塑造,参与了历史进程。造神比之于事实描绘,更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造神的一般过程是:按照创作者与受众的愿望,对人物进行理想化虚构,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传播,经过官方仪式予以确认,故事就成了“神迹”与“真相”。
以上事实说明,网络文学与神话在人类精神领域是同源同构的。
东西方神话主人公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体现自身的意志,运用不受现实条件限制的神力,战胜对手,克服阻力,创造非现实的“神的事迹”,这就是神话的主要内容。
神话故事是人类白日梦的经典性呈现,是最疯狂、最坚定的,超越现实可能性,突破所有现实障碍的愿望达成的事迹。
在受欢迎的网络文学作品中,很难寻觅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故事,神话传奇故事是网络文学的主流故事形态,因为人们需要各种神力、好运的想象,需要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新鲜神话,而网络作家也只有创造出被广泛欢迎的新神话,才能成为公认的“大神”。
⑹ 神话对明清神魔小说有什么影响呀
中国神魔小说来源于鲁迅的提法,该类小说在明清时期较为兴盛。但虽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优秀作品,在避讳宣传“怪,力,乱,神”的中国古代,该流派小说的作者或者湮灭,或者不知真名,或者作品被禁止。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不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依流行的神怪故事,写了大量名著。
.中国古代神话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比如“西游记”就是利用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进行创作的;屈原、李白、李商隐等诗人的作品中也常常有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对文学精神的影响,这点十分重要。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神话的创作方法是浪漫的。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了作家的想象力,尤其重要的是神话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鼓舞人们的奋斗精神,对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重要作用。
⑺ 结合古代神话,论述古神话是怎样对后世文学产生影响的
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什么?
一。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怎样对后世文学产生影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e68d980100iapt.html
中国神话传说以其广博精深的意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其中,对诗歌和小说的创作影响尤为明显。如: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大雅·生民》写周民族始祖后稷诞生的种种神异经历,母亲生他时太顺,被认为是不祥扔掉了。扔到小巷有牛羊庇护,扔到森林,恰遇伐木工人,扔到寒冰之上,大鸟羽覆盖了他,大鸟飞去,他大声啼哭,哭声响彻云霄。
屈原《楚辞》《离骚·天问·九歌》亦充满神幻色彩,上天入地、驰骋想象。
战国时的《庄子》一书中不少寓言就是根据神话改编的。如《逍遥游》中的鲲、鹏就是《山海经》中北海神兼风神禺强的化身。藐姑射也是《海内北经》中的“姑射国”。
汉代的赋体,如曹植的《洛神赋》就采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素材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创作。
东晋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之九《夸父诞宏志》、之十《精卫衔微木》
盛唐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梁甫吟》等。
晚唐诗人李商隐《 瑶池》诗云:“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就是对神话意象的妙用。
小说采用神话作素材的也很多,它主要是借助于神话的奇特的想象,利用神话形象或神话情节进行再创作。如唐代李朝威的小说《柳毅传》,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爱情神话。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其代表作为《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以及他们的腾云驾雾、七十二般变化成了中国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故事之一。从孙悟空身上,我们不难看到“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淮涡水怪无支祁的影响。此外,如《聊斋志异》、《镜花缘》、《封神演义》、《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
近现代小说中也有不少利用神话故事进行创作的作品,如新文学的旗手鲁迅在创作中常常采用神话化素材,特别是《故事新顷腔编》中的《补天》、《奔月》、《铸剑》、《理水》四篇,完全是选取神话题材来进行写作的。在《补天》中,他通过女娲的创造活动,表现了民族精神中不倦的创造伟力;《奔月》通过羿的英雄末路,表现了战士在无用武之地时的寂寞与悲凉;《铸剑》讴歌反抗的英雄;《理水》则赞颂民族的脊梁。他的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中最早的“寻根文学”。郭沫若是一个具有强烈神话意识的诗人。他对古代神话有一种近似宗教般的崇拜,曾说:“神话是绝好的艺术品,是绝好的诗。”(注:郭沫若:《神话的世扒乎差界》,《文艺论集》,上海光华书局1925年。)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随处可见被赋予了浓烈感情色彩的神话意象,如凤凰、天狗、颛顼、共工等等,他将自己的代表作诗集取名《女神春皮》,反映了他对神话的情有独钟。
除了鲁迅和郭沫若外,茅盾、周作人、郑振铎、闻一多等人也从各个不同角度,对神话产生了浓厚兴趣。如郑振铎借用希腊神话故事写作的一些短篇小说,沈从文描写湘西风土人情的小说系列,吴祖光的剧本《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等。其中沈从文小说中运用神话素材的方式,较以前又有发展,他不是简单地采用、改编或重写某个具体神话的情节或意象,而是另辟蹊径,在诸多民间文化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一种综合性的重构和再造。在故事的表层结构之下,潜藏着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例如有的研究者发现,在《边城》中,就埋藏着求仙原型、难题原型和命运原型,并运用了拟仙、三角和循环三种叙事模式。(注:李继凯:《民间原型的再造——对沈从文〈边城〉的原型批评尝试》(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年第4期。)这种新的运用神话素材方法,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
还有如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贾平凹的《古堡》、郑义的《老井》、郑万隆《异乡异闻》等等,都是随处可见神话的踪迹。
另外,中国戏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是始终受到神话这种理性精神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戏曲审美上的神奇又与中国的神话精神有一种血肉联系。幻想孕育了梦境和神话,也可以说孕育了中国戏曲。我们知道,戏曲文学是戏曲艺术的基础,而唐代的变文与传奇小说是戏曲文学发生的基础;变文最初是由佛教寺院以通俗故事宣传经义发展而来的,然而有些变文即设想虚幻,是一些神怪的故事,因而大都与神话有关(传奇小说也是从继承我国古代志怪小说发展而来的)。中国戏曲作家历来专情于梦,执著于梦境的描写,譬如,《西厢记》的草桥梦,《梧桐雨》的秋雨惊梦,《汉宫秋》的孤雁惊梦,《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梦见情人,还有那《黄粱梦》、《蝴蝶梦》、《扬州梦》、《升仙梦》、《云窗梦》等等。梦境是借助于形象的传奇化特征与实境联接,统一于形象,是现世、伦理在戏曲中的理性表现。我们看到过《窦娥冤》窦娥鬼魂的出场托梦,把一个不屈的人物个性再作深化;《西蜀梦》也有张飞鬼魂托梦,把一个义烈、勇猛、死也不忘复仇的张飞形象再次塑造;还有那《云窗梦》的月莲忆旧;《蝴蝶梦》的包公梦蝶;《昊天塔》的令公托梦等等,无不是运用梦境来体现一种神话精神——“幻想——实践”精神。梦境中的形象塑造,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和描写的自由。梦境可以跨越死生,超越时空,极尽地宣泄悲喜之事。比起实境,梦境是神话的演变,更能深刻地展现人物的深层心理。
现在时下比较流行的网络小说中随处可见神话传说的影子。比如红极一时的网络小说《诛仙》,其中就描绘了古代神话中的“朱雀”“玄蛇”“饕餮”。网络小说的创作者更借鉴古代神话传说的神与仙,妖与魔的差别,将自己的创作分门别类,或称玄幻小说,或称修真小说。其中优秀的作品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对青少年读者具有超强的吸引力。
当然,神话对影视作品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以神话题材进行创作的连续剧。如,根据董永与七仙女的神话故事改编,台湾偶像剧“一姐”林依晨携手新生代人气偶像胡歌演的大型上古神话电视连续剧《天外飞仙》;中国大陆版的《星光灿烂猪八戒》、《宝莲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香港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封神榜》、《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等等。尤其是《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把众多的神话人物集中在一部剧中而又不显得混乱,实在难得。
古代神话传说对风俗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男左女右”一说始于盘古:盘古开天辟地后身体发肤化为宇宙万物,其中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而日为阳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因此便有了男左女右的说法。再如过“年”、“乞巧节”、“清明节”、“舞龙灯”等莫不于神话传说有关。而这些风俗又反过来影响着文学创作,使得一些文学作带很深厚的地方特色和浪漫主义色彩。
古代神话传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古代神话与传说是浪漫主义的源头,而我们在现实主义作品中也往往能看到神话传说的影子。可以说古代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学创作的起源。古代神话传说也不仅仅只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它更影响着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建筑也受到了神话传说的影响。这些综合起来便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人文特色。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依托。它必定会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⑻ 中国文学受神话的影响
中国古代神话对文学的影响有: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一方面,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数千年文学发展的主流和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形成,包含着由神话积淀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神话富于情感、形象和想象的特征,无疑引导了后世文学审美理想的发展走向。
2、丰富多运知敬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从文学总集《诗经》到近现代的文学创作,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神话的滋养。
3、神话成猛改为文学的素材,这是神话对文学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此外神话还影响了古代文学的类型,形成了图腾文学、弃儿文学、死亡文学、梦幻文学等主题文学类型。
4、神话是小说的源头,是小说的最早表现形式,神仙志怪故事是表现神、仙、精、怪的旁慎故事,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
5、在古代散文创作中,神话作为散文的题材与素材被征用与改造,成为宣传政治主张与学说见解的主角,这种神话的散文化主要表现在古代的诸子著作与历史著作中。
⑼ 例如guichuideng等等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有什么影响
其实网络文学也是文学的一种形式而已,只是因为管理较为宽松,所以有些良莠不齐。
对传统文学而言,网络文学只是开辟了一种新的形式,一味的贬低或抬高网络文学都是不可取的。其实受到欢迎的网络小说也会得到出版商的关注,从而有了纸书版本,甚至可以说,能否出书,也是一部网络小说是否得到认可的标志。而且网络文学的气氛也比较宽松,所以能够鼓励更多的人自己进行写作的尝试。
其实个人认为网络差历文学对传统文学也有促进的作用。
《鬼吹灯》这一类的小说有关风水盗墓,受到追捧的一部分原因缘于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中国明清时期的小说总习惯把人物出生时的异象和人物未来的发展相关联,认为命由天定。风水、五行对一个人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后来大家都唯物了,这些被认为是迷信的东西也就渐渐销声匿迹了。《鬼吹灯》掀起一股盗墓类型文章的狂潮,从一定程度上又把风水之类故事引到了读者当中。
当然,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网络文学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影响着传统文学的走向。网络上缺乏管理,也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等许多问题,所拆庆并以才会对传统文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过这不是网络文学本身存在的问题,正如一把刀能切菜,也能作为凶器一样。本人的观点还是,网络文学只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只是因为存在的方式不同,而被分类在了传统文学之外。网络文学的发展和传统文学的发展应旅迹当是并进的,撇开它的存在形式不谈,其实和传统文学没有多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