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小说 » 玻璃珠游戏小说

玻璃珠游戏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5-11 04:43:24

Ⅰ 《玻璃球游戏》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玻璃球游戏》([德] 赫尔曼·黑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T5tFDJQ980sAbATqS9tdJg

提取码:MYFB

书名:玻璃球游戏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张佩芬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亮竖桐2012-4-1

页数:457

内容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玻敬坦璃球游戏》是黑塞最重要的长篇小说。

一个未来的世界里,玻璃球游戏是音乐和数学演变而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精神财富。纷繁的政治和战争,人类纤唤文明正面l临毁灭的威胁。为拯救和宣扬人类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团体在做不懈的努力。克乃西特是个孤儿,由该宗教团体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凭借出众的才华和优越的组织才能,在这个精英群体里不断升华,直至团体的最高顶端,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满足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觉得在这种象牙塔里对民众是不可能有所贡献的。他来到现实世界,试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而事业未竟,却在一次游泳中不幸溺水身亡。

《玻璃球游戏》是老年黑塞回溯其一生的精神体验的结晶。十二载的苦心创作,作者几乎动用了一切文学手段:诗歌、小说、格言、书信、传记、文学理论等,应有尽有,各种题材在书中既打成一片又相对独立,附录中三篇记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信仰者的传记尤为精粹,它们貌似互不相干,本质上却与整部作品浑然一体,密切呼应,令人叫绝。

《玻璃球游戏》由张佩芬翻译。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Ⅱ 玻璃珠球游戏

在读了黑塞早期的作品如《荒原狼》、《乡愁》等,再来读这本耗费了黑塞长达12年之久的压卷之作《玻璃珠游戏》,即使作为文学评论的非专业人士,我也能感觉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黑塞本人,从躯壳到灵魂,从直接的感官到心灵的感悟,由外而内,必然也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打磨与究深的探索,终至沉淀,趋于成熟圆满。他早期作品所表达的人类心灵的苦闷抑郁与精神世界的虚无渐渐找到了一道出口,而这本巨作无疑就拔向了一个哲学的高度,关注宇宙自然与人类生命的内在联系,关注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关注人自我的觉醒与意义。

《玻璃珠游戏》分为上下两册,由《玻璃珠游戏·向圈外人士简介它的历史发展》、《珠戏导师约瑟·克尼克传》、《约翰·克尼克遗作》三部分构成。小说的结构很明晰,而以玻璃珠戏为点而钩织出来的纷繁复杂的线与面的整个小说的内容却让我禁不住要慨叹作者思维和想象的乐趣、丰富、缜密、以及深邃。由于小说的主体和主题都是集中在《珠戏导师约瑟·克尼克传》这一部分,我对于此本书的理解与感悟也从这里开始。

玻璃珠碰亩戏的涵义

读《玻璃珠游戏》伊始,我就疑问道“玻璃珠游戏到底是什么呢?”读至中途,对其的实质渐渐有了眉目,随着阅读的深入,才恍然大悟原来玻璃珠戏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门高度抽象的纯粹精神式的艺术,“玻璃珠戏的性质是,先视矛盾为矛盾,而后视其为对立的统一”,它借由数学的形式、音乐的实质、辅之以静坐冥想为方法,试图包罗万象,“以一个中心观念为主,以匀称和对观的方法,将那个时代所有的一切知识做一番整理和总结”,从而使得人们获得精神上的充实,通向真理的探寻之路。读者们评论说黑塞是人类心灵的伟大探索者,这一点没错,然而黑塞如此趋向于人们精神世界的追寻,其实也源于黑塞当时所处的德国正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以及纳粹分子的残暴狂妄中,现实生活的残破增加了他的不安与焦虑,同时也使得他转而向内进行思考与追问,他因为主张和平而被迫远离故土,这本小说完成于1943年,出版地不是德国而在瑞士,也实为不易,“人都喜欢活在中心,不喜欢呆在边缘,流浪他乡,更是不用说了”。

约瑟·克尼克的人生历程—

三次卡斯达里式的感召 影响他的两个重要人物 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觉醒

首先来讲克尼克的三次感召,感召即感受召唤,体会心灵世界的声音与指引。之于克尼克颇有点命中注定的意味,克尼克首先经由音乐导师的引导,在沉浸于由音调的高衫转变、音符的跳跃而生动起来的那个充满了魅力与魔力的音乐世界中开始趋向于自我精神世界的奥秘与神圣,逐渐消除内心的迷惘,似乎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促使他戚吵腔离开此处现象世界而前往英才学校那个新的世界,此为第一步。而后经历了在华尔兹尔的潜心钻研与在自由岁月里的对玻璃珠戏意义的探寻研究,从而受到第二次感召—服从于教会组织,印证他的名字克尼克隐藏的含义—奴仆。克尼克受到最后也是最高的一次感召,是被任命为珠戏导师。可以说他一步一步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他都在听从内心的召唤,以至于看起来是那样的顺其自然而又理所当然,由学生到导师,由稚气到成熟,由迷惘到了悟透彻,由渺小个体到宇宙自然,他从险象丛生的万象世界走上了一条清静境地的道路。不过在这一漫长的旅途中,他也承受了多次的内心挣扎与思想折磨,最具危险性的就是他本人对卡斯达里的组织和运行以及玻璃珠戏的价值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来源于和俗世的朋友普林涅奥的几次交锋以及他本人在费尔丽斯度过的一段日子的所见所闻所感,他对于玻璃珠戏“好恶相克”的矛盾心情一直都在他的心里隐隐作祟,困扰着他,这也是他为何最终要离开卡斯达里前往俗世体验真实生活的原因之一。

其次来谈克尼克一生中两个重要的人,其实应该将音乐导师也放在其中,但音乐导师产生影响的性质层面不同于普林涅奥和约可伯斯神父,前者是使克尼克趋于内醒,而后者则引导克尼克趋于外放。一、普林涅奥也在英才学校学习过,但只是暂时性的,他最终是要回到俗世。他和克尼克的友谊因为思想的差异也经历了冲突—和解—裂缝—再和解的曲折过程,相对于克尼克是性灵心智的代表,他的立场却是站在自然生活的一面,两人似乎是矛盾的对立面,体现着“伦理与美学之间的古老矛盾”,世俗与教会的互相轻视,物质与精神的分离,自然与性灵的裂缝,但矛盾并非是绝对的对立而不可调和,经过双方的相互理解认可与共识—“努力将对立的两大原则综合为一,在这两者之间担任一个解人、一个通译、一个仲裁”,便可在对立中寻找统一,而普林涅奥和克尼克最终也握手言和达到了统一。此外普林涅奥也搭建起了克尼克到达俗世生活的桥梁,克尼克给予普林涅奥冷静、沉着、平和、和谐与秩序,普林涅奥带给他被欲望和渴求啃噬着的真实痛苦与折磨的实相,两人互相求取各自所需,乃为阴与阳的中和互补。二、如果说普林涅奥带给他的是直接可感的俗世的纷繁现象,那么约克伯斯神父则教会了他解释现象、找寻规律、推测未来可能性的方法,即通过研究历史。他对于历史的重视尤其在离职前的那封恳切的陈情信中窥见,他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卡斯达里得以建立的缘由—战争的破坏与毁灭使得整个社会处于无道德无秩序的混乱与野蛮中,“那个时期的反知性而重兽性,到处都有战线形式,到处都是壁垒分明,互不相容……到处都是战斗、杀戮、破坏,双方都说他们是替天行道,都说是为了上帝而打击魔鬼”,(也可瞥见作者对战争的态度),进而说明了卡斯达里在战后恢复秩序与渴求真理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它在和平年代的的绚烂与辉煌,继而预测卡斯达里开始走下坡路,注定要从历史中消失的命运,“美,即使是超越一切的美,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一旦成了人间的历史现象,就会消灭……那是不可改变的法则”。他意识到“我们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成长的一种产物。我们本身既然是历史,就得为世界历史和我们的处身其中分担责任”。可以说神父对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使得他对于处于历史长河中的芸芸众生与自然万物,对于它们的永恒性与虚幻性,对于宇宙的真理和奥秘产生了新的领悟与解读,“通过内在的意识之流…,他悟透出有意义而又虚妄的师生轮转,青春与智慧的相互追逐,此种永无穷尽的交替游戏,正是卡斯达里的象征。实际上,它就是整个的人生游戏,而分为老与少,日与夜,阴与阳,如此等等”。

最后再来谈谈克尼克真正意义上的一次觉醒,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多次意义或大或小的觉醒,我只择其一,即他从卡斯达里走向俗世生活的巨大跨越,“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一辈子完全呼吸和吃喝抽象的概念而不做别的,抽象符号是很美的东西,但生而为人,也得呼吸空气,也得吃些东西才行”,从纯粹美学转向现实伦理,从精神转向物质,这种跨越对于他是必要的,“只有物质与心灵两者合成的整体生命才是一种动力现象”,显然卡斯达里式的生活就是残缺不全的。正如他的诗《阶段(超越)》所云“每一个开端里面皆含有一种魔术的力量,…心啊,就是这般:要不断告别,辞行。”他的生活就应该是“一种不息的超越、一种进步,经过一个又一个阶段,超越一个又一个境涯,永不疲倦,永不打盹,永远清醒,永远处于现在”。克尼克由自我个性的中心伸展到世界的中心,尊重了自我,回归了自然,得享自由,臻于圆满,最终在碧尔泮的湖泊里止住了奋力前进的脚步。

多次提及《易经》—阴阳平衡

在此书中,作者曾多次提及《易经》及其卜筮和庄子的哲学思想,提及“竹林精舍”里“道长”的田园诗般的隐士生活,也提及克尼克对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和儒家精神的浓厚兴趣和细致研究。就克尼克把玩的玻璃珠戏而言,它的一个练习方法即为静坐冥想、闭门沉思,也是通过此种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修行”途径,克尼克才一次又一次受到内心深处的感召、悟见、觉醒,才会始终保持着一种令人敬仰的从容、温和、沉静乃至超然物外的神态,“我们在灵光一闪的刹那之间领悟,就像以真正的三昧慧眼亲见的一样,都是直通宇宙奥秘的捷径,而真正的神性,就在呼吸、天地,以及阴阳交替的当中,得到永恒不断地造就”。

再特别明显的一处即在“两个极端”那一篇中,两个极端象征着人的性格同时包含着的两个相反的倾向,也即《易经》中的阴与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两种倾向是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要么偏向于阴的一面,要么重于阳的一面,而克尼克的两个极端—“一方面是他对于忠于并毫无保留地奉事教会组织所显示的保守倾向,另一面则是他对“觉醒”和体会实相所显示的进步倾向”却被他平衡得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处于均衡的中心之上。黑塞多次提及这门古老神秘而又博大精深的爱智之学,既源于他对东方智慧和思想的敬慕,也源于他本身对于自然与心灵所做的探索。

当我还没有从荒原狼的精神世界里走出来时,当我还没有让漂泊的灵魂回到人间时,我又领略了玻璃珠戏的奥秘幽深。黑塞真是人类心灵的伟大探寻者,对于艺术美学的见解,对于“纯由形式与公式,纯由抽象概念和细微差别”所构成的精神世界的洞察,已至一个境界。写到这,不禁想起新京报所做的一个专题读书会“全世界的年轻人都爱黑塞”,我不知何时重读黑塞不会再有这么强烈的感同身受,但不得不承认我也爱黑塞啊。

Ⅲ 《玻璃球游戏》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玻璃球游戏》([德]赫尔曼·黑塞)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UXWpbmv02pVOdd13eoU8og

提取码:q0gs

书名:玻璃球游戏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译者:张佩芬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6

页数:498

内容简介:在一个未来的世界里,玻璃球游戏成了音乐和数学演变而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精神财富。由于纷繁的政治和战争,人类文明正面临毁灭的威胁。为拯救和宣扬人类这一精神文化,某宗教团体在做不懈的努力。克内希特是个孤儿,由该宗教团体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和优越的组织才能,在这个精英群体里不断上升,直至团体的zui高层,成为玻璃球游戏大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不满足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觉得在这种象牙塔里是不可能为民众做出贡献的。于是他来到现实世界,试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而他事业未竟,却在一次游泳中不耐雹幸溺水身亡。

作者简介: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出生于德国小城卡尔夫的一昌慎帆个牧师家庭少年时,黑塞不堪忍受僵化的经院式教育,中途辍学,先后当过工厂学徒、书店店员。从一八九五年起,黑塞大量阅读德国和外国的书籍,深入研究了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文学和哲学,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一八九九年黑塞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浪漫主义之歌》。一九○四年,黑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德》,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一九一一年,游历印度,翌年回国,迁居瑞士,一九二四年入瑞士籍。一九四六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得孝孝诺贝尔文学奖。

Ⅳ 黑塞作品必读:悉达多 玻璃球游戏

黑塞生平及创作年表

1877  7月2日赫尔曼·黑塞出生于德国符腾堡州的卡尔夫。父亲约翰内斯·黑塞(1847—1916)是传教士,后来担任“卡尔夫出版联合会”主席。母亲玛丽(1842—1902)是著名印度学家赫尔曼·贡德特的长女。父母在印度传教多年。黑塞家中,开放的世界性和宗教教育并存。  赫尔曼·黑塞有姐姐阿德蕾、妹妹玛丽、弟弟汉斯。

1881  举家迁居瑞士巴塞尔。黑塞在教会的男童学校上学,只能在星期日回家。1883年,其父取得瑞士国籍(之前是俄国国籍)。

1886  迁回卡尔夫,住在外祖父家。这栋老宅以及卡尔夫周围的景色多次出现在黑塞的小说中。

1890  在哥平根的拉丁文学校学习,准备参加符腾堡州的考试,以求能在“图宾根教会学校”接受免费的神学教育。作为公立学校的学生,黑塞必须放弃瑞士国籍,因此他的父亲在1890年11月在符腾堡为他申请到德国国籍。

1892  3月7日逃离茅尔布隆学校,因为少年黑塞只想成为诗人。外祖父戏称这是一次天才之旅。逃离后第二天被送回学校,可是强烈的内心矛盾使少年黑塞不断生病,情况严重,5月终至退学;6月黑塞试图自杀;6月到8月进斯特藤的精神病院疗养;之后在坎施塔特高级文理中学学习。

1893  4月外祖父去世。黑塞的学校生活虽不平静,但他还是于7月份通过了一年志愿考试。不过无法继续学业,只得再次辍学。    10月在一家书店当了三天学徒工,后来便留在家中。

1894  从6月到次年行氏9月在卡尔夫的塔楼钟表厂当学徒工;计划移居巴西。

1895..在图宾根一家书店当学徒,一做三年。

1896  在《德国诗人之家》(Das deutsche Dichterheim)上首次发表诗歌。

1898  结束书店学徒生活。10月第一本诗集《浪漫之歌》(Romantische Lieder)出版。

1899  6月散文集《午夜后一小时》(Eine Stunde hinter Mitternacht)出版;    移居缓镇巴塞尔,直到1901年1月都在书店做助手。

1900  为《瑞士汇报》(Allgemeine Schweizer Zeitung)撰写文章和文艺评论,开始赢得一定声誉。

1901  3月到5月第一次意大利之行;    从1901年8月到1903年春季在巴塞尔的一家旧档哪散书店卖书;《赫尔曼·劳歇尔遗留的文稿和诗歌》(Die Hinterlassenen Schriften und Gedichte von Hermann Lauscher)出版。

1902  献给母亲的《诗集》(Gedichte)出版,可惜母亲未能亲见儿子的新书。

1903  放弃书店工作之后第二次去意大利旅行,同行的还有玛丽亚·贝尔努利,她与黑塞在3月订婚;    《卡门钦得》(Camenzind)的手稿完成,受菲舍尔出版社(S.Fischer Verlag)的邀请寄到了柏林;    10月开始撰写《在轮下》(Unterm Rad)。

1904  《彼得·卡门钦得》(Peter Camenzind)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黑塞一举成名;    与玛丽亚·贝尔努利结婚,搬进波登湖畔的一家农舍;成为职业作家,为许多报纸和杂志撰写文章;    传记研究《薄伽丘》(Boccacio)和《弗兰茨·冯·阿西斯》(Franz von Assisi)出版。

1905  12月儿子布鲁诺出生。

1906  小说《在轮下》(写于1903—1904年)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    成立反对威廉二世专制统治、宣传自由思想的杂志《三月》(Mrz),黑塞担任编委之一直至1912年。

1907  短篇小说集《此岸》(Diesseits)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

1908  短篇小说集《邻居》(Nachbarn)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

1909  3月二儿子海纳出生;黑塞进行了第一次巡回德国的作品朗诵会。

1910  小说《盖特露德》(Gertrud)出版。

1911  7月三儿子马丁出生;诗集《途中》(Unterwegs)出版;9月到12月与画家好友汉斯·施图尔策内格(Hans Sturzenegger)一起到印度旅行。

1912  短篇小说集《弯路》(Umwege)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前往维也纳、布拉格、布尔诺和德累斯顿巡回作品朗诵;全家迁居伯尔尼,住在已故好友画家阿尔伯特·维尔提(Albert Welti)的房子里。

1913  《印度札记》(Aus Indien)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

1914  小说《罗斯哈尔德》(Rohalde)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儿子马丁患神经方面的疾病;

    11月3日,《朋友们,换个调子唱吧!》(O Freunde,nicht diese Tne)在《新苏黎世报》上发表,招来德国民族主义者的仇视与谩骂。也因为这篇文章罗曼·罗兰开始与黑塞通信,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1915  《克努尔普》(Knulp)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诗集《孤独者的音乐》(Musik des Einsamen)出版;短篇小说集《路边》(Am Weg)出版;短篇小说集《美妙少年时》(Schn ist die Jugend)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

1916  父亲去世,妻子开始出现精神分裂,加上小儿子的病痛让黑塞精神崩溃;首次接受心理治疗,医师是荣格的学生J.B.朗格。

1917..别人建议黑塞停止写批评时事的文章;首次匿名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章,笔名为“埃米尔·辛克莱”(Emil Sinclair);开始写《德米安》(Demian)。

1919  匿名出版政治宣传册《查拉图斯特拉归来》(Zarathustras Wiederkehr);家庭破碎,与在精神病院的妻子分居,孩子托友人和亲戚照顾;离开伯尔尼,迁往位于瑞士蒙塔涅拉/提契诺的卡木齐居,开始长年的独居生活;随笔和诗歌集《小花园》(Kleiner Garten)出版;小说《德米安》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采用笔名埃米尔·辛克莱;文集《童话》(Mrchen)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创建并主编出版杂志《我向活人召唤》(Vivos voco)。

1920  《画家的诗》(Gedichte des Malers)出版,收录了十首附有水彩画的诗;陀思妥耶夫斯基评论集《窥探混沌》(Blick ins Chaos)出版;小说集《克林索尔的最后一个夏天》(Klingsors letzter Sommer)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

1921  《诗选》(Ausgewhlte Gedichte)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创作《悉达多》(Siddhartha)的过程中经历创作危机;由荣格给他作心理分析。

1922..《悉达多》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

1923  《辛克莱的笔记》(Sinclairs Notizbuch)出版;6月与玛丽亚·贝尔努利离婚。

1924..放弃德国国籍,重新成为瑞士公民;与女作家莉萨·温格(Lisa Wenger)的女儿露特·温格(Ruth Wenger)结婚。

1925  《温泉疗养客》(Kurgast)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半真实半虚构的自传体散文,可以说是黑塞最幽默的作品;到乌尔姆、慕尼黑、奥格斯堡和纽伦堡举办朗诵会。

1926  散文集《图画集》(Bilderbuch)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当选为普鲁士艺术学院院士;结识妮侬·多尔宾(Ninon Dolbin)。

1927  《纽伦堡之旅》(Die Nürnberger Reise)和《荒原狼》(Steppenwulf)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黑塞50岁生日,首部黑塞传记出版,作者为胡戈·巴尔(Hugo Ball);与露特·温格离婚。

1928  散文集《沉思录》(Betrachtungen)和诗集《危机》(Krisis)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

1929  诗集《夜的慰藉》(Trost der Nacht)和《世界文学文库》(Eine Bib.-liothek der Weltliteratur)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

1930  小说《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Nazi und Goldmund)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退出普鲁士艺术学院,托马斯·曼挽留未果。

1931. .11月与妮侬·多尔宾结婚。

1932  小说《东方之旅》(Die Morgenlandfahrt)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开始写作《玻璃球游戏》(Das Glasperlenspiel),这部小说从初稿到成书用了12年的时间。

1933  短篇小说集《小世界》(Kleine Welt)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

1934  当选瑞士作家协会会员,该协会的成立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抵制纳粹的文化政策,为流亡同人提供更有效的可能帮助;诗选《生命之树》(Vom Baum des Lebens)出版。

1935  短篇小说集《幻想故事书》(Fabulierbuch)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由于政治原因菲舍尔出版社分裂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位于德国境内,由彼得·苏尔坎普领导,另一部分则是由戈特弗里德·贝尔曼·菲舍尔率领的流亡出版社,位于维也纳;纳粹有关当局不允许流亡出版社将黑塞作品的版权带到国外。

1936  3月获凯勒文学奖;六音步诗《花园里的时光》(Stunden im Garten)仍由维也纳的戈特弗里德·贝尔曼·菲舍尔出版社(Bermann Fischers Exil-Verlag)出版;9月与彼得·苏尔坎普第一次接触。

1937  《纪念册》(Gedenkbltter)和《新诗集》(Neue Gedichte)由柏林的苏尔坎普·菲舍尔出版社(S.Fischer Verlag Berlin)出版;《跛脚少年》(Der lahme Knabe)在苏黎世作为内部出版物出版,由画家阿尔弗莱德·库宾配以插图。

1939—1945.黑塞的作品在德国遭禁,《在轮下》、《荒原狼》、《沉思录》、《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和《世界文学文库》均不得再版;苏尔坎普·菲舍尔出版社已经着手的《黑塞文集》不得不转到瑞士的弗莱茨&瓦斯穆特出版社(Fretz & Wasmuth Verlag)。

1942  位于柏林的苏尔坎普·菲舍尔出版社出版《玻璃球游戏》的申请被拒绝;黑塞的第一部诗歌全集《诗集》(Die Gedichte)由苏黎世的弗莱茨&瓦斯穆特出版社出版。

1943  《玻璃球游戏》由苏黎世的弗莱茨&瓦斯穆特出版社出版。

1944  黑塞的出版人苏尔坎普被盖世太保逮捕。

1945  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贝特霍尔德》(Berthold)以及新小说和童话集《梦之旅》(Traumfhrte)由苏黎世的弗莱茨&瓦斯穆特出版社出版。

1946  评论集《战争与和平》(Krieg und Frieden)由苏黎世的弗莱茨&瓦斯穆特出版社出版,集子中收录了自1914年以来对战争和政治的沉思;之后,黑塞的作品在德国可以再次出版;获歌德文学奖;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7..被伯尔尼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号。

1950  鼓励并促成彼得·苏尔坎普成立自己的出版社。

1951  《晚年散文集》(Spte Prosa)和《书信集》(Briefe)由苏尔坎普出版社(Suhrkamp Verlag)出版。

1954  童话《皮克多变形记》(Piktors Verwandlungen)由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黑塞—罗曼·罗兰书信集》(Der Briefwechsel:Hermann Hesse-Romain Rolland)由苏黎世的弗莱茨&瓦斯穆特出版社出版。

1957  《黑塞文集》(Gesammelte Schriften)由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共七卷。

1961  旧诗和新诗选集《阶段》(Stufen)由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

1962  《纪念册》由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相较于1937年的版本多收集了15篇文章;7月2日85岁生日;8月9日在蒙塔涅拉去世。

Ⅳ 海塞的《《玻璃球游戏》描写了什么

《玻璃球游戏》是海塞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最重要和篇幅最大的作品,1931年开始创作,1942年脱稿带谈困。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主人公克乃西特是一个孤儿,自幼聪明刻苦。由卡斯特利恩宗教团体抚养侍历成长为这个团体的玻璃球游戏大师。但是克乃西特随着年龄和地位的增长,逐渐不满足于这个与世隔绝的精神王国的生活。他认为在这样的象牙之塔里是不可能为人民作出贡献的。最后他来到现实世界,企图用教育来改善整个世界,然蠢念而他理想没有实现就死于一次游泳。克乃西特之死象征他的理想的失败。由于克乃西特的理想以东西方的宗教、哲学杂糅而成,并无科学根据,所以海塞通过作品给现实世界提出的治世方案也是无法实现的。

Ⅵ 一本都市类小说,主角踩到玻璃珠被游戏附体,主角的同寝室朋友玩游戏只玩牧师,姓李,主角从他身上学到牧

绝品外挂

热点内容
重生我可以变大变小小说 发布:2025-08-10 04:20:03 浏览:559
明朝言情穿越小说 发布:2025-08-10 04:20:01 浏览:955
重生之言哥小说 发布:2025-08-10 04:12:56 浏览:976
重生之纨绔天下小说 发布:2025-08-10 04:11:33 浏览:196
2个女主的都市小说男频 发布:2025-08-10 04:11:27 浏览:998
我的完美女总裁小说 发布:2025-08-10 04:08:41 浏览:113
免费网络小说镇国战神叶君临 发布:2025-08-10 04:02:52 浏览:90
穿越重生徐庶的小说 发布:2025-08-10 04:00:42 浏览:804
总裁负距离深入了解小说 发布:2025-08-10 03:43:59 浏览:902
网游类末日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10 03:30:01 浏览: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