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合作的利弊
㈠ 非常受欢迎的高质量小说该不该影视化
我认为应该看情况来决定是否影视化,因为有的小说剧情并不适合影视化,有的小说是可以的。对于可以影视化的高质量小说,影视化自然是件很好的事情,因为小说影视化不光能让大众更直观的去了解剧情,更能推动现代影视小说的文化发展。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电视剧,都是根据小说文学作品改编或演化出来的,这种影视化小说的行为,对于一些不爱看书且不识字的老人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休闲文化活动,他们不光能丰富生活,还能从中学到很多文化知识。
对于小说影视化,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尊重原创作者,因为每一本小说都是作者的心血,他们在小说中注入的独特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以及意识形态的传播,都是他们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资本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去随意篡改,毕竟一部影视作品的上映,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如何,但是首先去捧场的肯定是原著读者,对于这些读者来说,还原度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被原著读者所认可,那么这部影视剧才能走的更长。
㈡ 为什么现在小说影视化很严重
随着影视化改编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推动了大众文化与影视间的有效联系,网络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具有显著的商品化、媒体化、娱乐性等特征,充分促进了双方的协同发展。网络文学有着丰富的资源,能够为影视作品提供大量的素材,同时,网络文学小说的高人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影视化改编提供较高的票房以及收视率,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的紧密关系。
如今,在融合共生的新文化语境下,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将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因此,要找到文学与影视的连接点、平衡点,通过互动合作实现双赢,两者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㈢ 网络文学和影视文化都是一种商品
1. 网络小说与影视作品的现状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发现,一方面,网络已经成为检阅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渠道。像《步步惊心》这样的作品原来名不见经传,但在网上却经受住了大众的反复检阅,拥有了庞大的读者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被影视界发掘,改编成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另一方面,成功的影视作品,要靠成功的文学剧本,而网络文学的发达,又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种已经形成潜在市场的网络小说,很容易被影视产业挖掘,并成功开发。网络和影视作品之间已经形成了新兴的商业链条,两者可以做到互惠互利。
但与此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冲突。网络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也并非尽如人意。许多网络小说点击量十分大,因而带动影视界也来参与其中,想分得一杯羹。但是盲目的投入生产,带来的往往是广大小说读者的呼声。在我们的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受访者认为,很多影视作品不能很好地反映小说的意境与思想内涵,有的甚至大呼:心目中的人物被演员给毁了。当然,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地,并且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确实不是件易事。这种矛盾,大部分人相信是难以消除的。这也体现了文化产业资本在市场需求和管理取向面前的那种纠结。
2. 网络文化改编为影视作品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对于网络文化向影视作品转变的原因,我们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在浙江横店影视城询问了一些影视公司和相关人士。
(1).可以说,近年来,中国人开始摆脱单一的物质消费的基础形态,对精神需求的渴望更加迫切。而以前对网络文化比较排斥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渐渐认识到,不是只有买书才是文化消费的高尚形态,观看影视作品同样也是一种主流的精神消费方式,它们并非出于对立面。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需求刺激了网络,网络文化无疑成了一个待发掘的富矿。其次,供给的增长,这也是文学生产机制向下延伸的必然趋势。原先的文学生产机制以专业作家为主,以专业文学刊物发表为标志。简单说,就是文学作品到纸面发表为止。但是近年来,“文学到什么地方为止”的问题已经发生巨大改变。文学早已不是止于纸面发表,也不局限于以文字的形式发表。文学的终点要向下延伸,延伸到电影和电视中,进入整个文化生产的产业链条中去。可以说,大众的精神消费方式的提升带到了这种转变。
(2).商业利益的推动
网络文化的发展,让商家看见了极大的利益。首先,网络文化的源源不绝的资源,就为影视界提供了很好的文学基础。以前,一部影视作品往往要邀请作家为之编剧,在剧本还没有接受大家检阅的情况下,往往就被搬上了荧屏,这就大大增加了影视作品能否收益的风险。而现在,网络小说的大量兴起,既为之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也让影视界在估摸出大众的口味之后,才投入生产,很好地减小了风险。可以说,网络文学确实是丰富的矿源。巨大的商业利益也是推动该趋势日益风靡的重要因素。 3.利弊
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担忧,网络力量的加入,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文化生产机制?我们经过调查,一致认为,网络既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未来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很多能人都在这里活跃着。网络小说影视化的成功也说明,今天我们对于文学评价的标准,正悄悄发生改变。仅仅七八年前,一个作家去写剧本还被视为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似乎影视作品和真正的文学是不能相容的,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但是今天,一个成功的编剧,他的收入和社会声誉已经远远超过一个纯文字作家。这也说明,网络的推动与传播,是不容忽视的。在将来,文学最大的成功形态,也许是影视化、产品化,而不仅仅止于书面文字。这也是网络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网络作者还培养了一代人的新的文化口味。比如说,穿越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风靡了好一阵子,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之所以发生这种改变,也是因为生活阅历的时代差异,很多传统作品所关心的问题,在新一代观众面前,已不再有市场。比如情感问题。这代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没有那么复杂的家族关系、情感纠葛。再比如,过去的那种岁月艰难,为生活而拼搏的经历,在很多观众的人生故事里也是空白。再比如,那些古老的历史题材,也为人们所熟知,如果翻拍的话,也只是在特技和演员上进行提升,而对于题材本身,已经很难再有新的突破。现在大家追求的就是为了适应新的观众口味,老的编剧、导演于是不得不从网络作者中寻求作品,寻找突破。而网络文学的吃香,也为编剧,导演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改编于网络小说的影视作品的走红,反映出我们的受众基础、文化需求都在发生时代转变。我们的文化正在向新的大众方向发展。 3. 前景
网络文学的本质, 就是将大众的智慧汇集起来,是文学不在为专业人士所掌控,其实就是全民发动、全民创作。只有发动所有人的智慧,文学源泉才不至于枯竭。而网络小说向影视作品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这正体现出大众的文化品位正在受到重视,文学才智得到尊重与发掘。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国家,它们利用高校的创意写作系统,组织力量下到社区里面,开掘民间智慧。比如美国,让家庭妇女加入写作,或者帮助她们完成口述,后来形成了女权主义文学;让退伍军人尝试写作,后来形成了军事文学和反战小说潮流。韩国大抵也是如此。这也启迪我们,只有帮助全社会的人都来表达,让普通公众也能系统参与到文化创造中去,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繁荣和发展。网络改编作品的走红,反映出我们的受众基础、文化需求都在发生时代转变。我们的文化生产,要看到并且适应这种转变。只有帮助全社会的人都来表达,让普通公众也能系统参与到文化创造中去,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虽然这股热潮风靡一时,但终究会过去,当其发展到一个饱和状态的时候,新的热潮又会取而代之。文化产业资本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下去,在市场需求和管理取向的矛盾冲突中,市场会随机调节,找到那一个平衡点。当然,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也会给文化产业转型带来一些问题,所以相关管理部门的制约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市场与管理的协调运行,才能是网络文化向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4. 群众对网络小说改编的作品的看法
在我们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群众对网络文化改编成影视作品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这有助于扩大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和产业效益,能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传播开来,并形成有益的文化产业链条,但是有些问题依旧不能忽视,对网络文学的改编,不一味地求商业效益,而不顾大众的感受,比如说,有的网民高呼:有的影视作简直就玷污了他们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当然,合每个观众的口,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这方面的自我约束和群众监督还是非常必要的。总而言之,网络文学与影视作品已经形成了难舍难分的局面,他们发展前景还是有待观望的。
㈣ 小说原著与改编后的电影利弊
首先小说中有些用文字不能表达的,画面就可以,而且电影看起来比较快把,有音乐陪着,看起来的效果狠好把,翻拍的话,对小说的知名度会提升,不过本来小说就有很高知名度的话,电影的拍摄会让人比较期待的,不过如果改编的不好的话,或许会受争议的,其次看过小说的人都会比较对人物抱有幻想,所以一旦翻拍成电影,人物方面很难掌握到让大多数人喜欢诶。小说中的很多细节文字和画面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比较偏爱文字(本人不是很喜欢把小说翻拍成电影诶,个人意见啊,以上都是个人意见)
㈤ 影视剧盛行的今天,为何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却屡屡失败
因为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会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演员,剧本审核,宣传等,这些都是影响到电视剧的问题。
书粉对改编的反对。作为改编成电视剧的小说,一般都累积了很多的书粉。对于这些书粉而言,没有改编成电视剧,之前还可以让男女主保持自己心目中想象的形象,一旦变成电视剧,就会破坏他们的想象,这个是书粉完全没办法接受的事情。越好的小说越害怕改编成电视剧。书粉们的反对就会导致他们不去看电视剧,这样电视剧自然就不会成功。
㈥ ip文学改编的利与弊
IP改编热让网络小说作者从网下走到了前台,应该说对网络文学是一种促进。靠《清明上河图密码》蜚声网络的冶文彪就称,为了写《清明上河图密码》5年都没有任何收入。“我曾经艰难到会放弃写作这个职业,但IP热了,它就像救命稻草一样,让我能继续写作。”而且,IP热带给网络小说作者的除了劳动被认可外,还有金钱的诱惑。现在网络小说版权价格比过去高了许多,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的都有,甚至天价版权价格的情况今年也出现了。对网络小说作者来说,绝对是好事,毕竟作者付出的艰苦劳动得到了承认,有价值的劳动都应得到回报,都应得到尊重。
然而,IP热的到来也出现了一种不好的趋势,有些网络小说还未写完版权就卖出去了。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好故事好创意就能卖钱,但对网络小说的成长成熟并不是好事。是文学就需要认真地打磨。网络小说还处在文学的初级阶段,很粗糙,很缺乏可圈可点之处。即使是被抢购的网络小说,被拍成影视作品后也没有带来预想的效果,甚至还不及网络小说火热。在2014年收视排行前十中或许能挤进几部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但真正的年度十大电视剧排行中,无一网络改编剧上榜。所谓2015“最受期待网络改编剧”《何以笙箫默》,也不得不被吐槽和口水淹没。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还放大了网络文学语言苍白乏味、模式化和套路化等等“先天不足”。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网络文学改编热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网络文学的生态环境,相反还加剧了网络文学的浮躁,正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更使网络文学难出精品,这是必须警惕的。影视文艺自有影视规律,不是拿来网络文学就能热卖就能赚钱的,网络文学只是为影视作品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只有不断创新,也就是要增加文学深度要增加与网络文学不一样的新的可卖点,才能拍摄出更好的影视作品。影视作品要比网络文学高一个台阶高一个档次,才有热卖的可能,对网络文学才是一个促进,否则,影视作品不仅不能大卖,还会反过来“促退”网络文学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希望影视作品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为了网络文学的进步与发展,对网络文学的抢购与改编要慎之又慎,如果盲目跟风抢购改编,无论是对网络文学还是对影视艺术都不是好事。
㈦ 如何看待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利弊
它的形象传达更为直观,与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迅速发生关系的程度较高,讨论度与受众面都要更为广泛而深刻,因此,文学作品的影视化不是简单地将对话转换为台词,将情节搬到银幕,它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形象之中,达成更多人在文学与影视的双重输出中汲取价值。所以这是一个很广义的行为,不是为了满足仅有的比照性阅读的互文性解读而产生的文体转化。
㈧ 为什么现在不少网络小说,都被改编成电视剧了,有哪些利弊
愿意看啊,因为毕竟是我喜欢的小说,就特别想看看电视剧到底拍成了什么样子,有没有很好的还原原著。
顺便说一下,我是郑爽的路人粉,感觉她的性格很讨喜,不作不卑不吭的。
㈨ 小说原著与改编后的电影利弊
利:要改编的小说如果是很有名的话,会吸引这部小说爱好者的注意力,从而增加收视率,提高知名度。
弊:电影毕竟是电影不能完全表达出作者的想法,即使是改编的非常成功也不会有读小说的那种感觉,毕竟文字会让人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不过失败可想而知会被骂死,糟蹋作者的作品,例如改的很失败的《会有天使替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