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网络小说书单
『壹』 推荐几本有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的网络小说
人间凶器
搜神记
仙楚
朱雀记
堕落血天使
重生之我是后翌
长生界
佛本是道
啸傲封神之我是纣王
洪荒旧事
中国神话传奇一一昆仑之歌
混沌神话
情迷洪荒
神话之七窍玲珑心
敖缡传
魔侦探洛基
『贰』 求推荐好看的有关中国神话的小说
有关神话的小说很多!从盘古开天 到龙汉初劫 在到巫妖大战 到7圣封圣 在之后的 封神 西游 都有描写 推荐
鸿蒙心尊
鸿蒙之中有一物,名曰:鸿蒙梦幻心莲。内涵无上心道,能实现无数人的梦想,成就无上尊位,同时也是鸿蒙破碎后唯一一件存在下来的宝物。
青莲太初
“我乃天道之下的一线生机,重临这个时代,玄门大道的道统,东皇太一他们的期盼。。。我都将一一重现辉煌。”一个有着现代人的灵魂,混沌时得道的先天神?,经过数万年的沉睡,带着仙岛山门弟子和无数先天灵宝重现在现代的地球,他会做些什么,会给这个时代、修真界、天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这两本推荐看下不喜欢的话 在问我
『叁』 中国古代神话小说有哪些
中国古代四大神怪小说:《封神演义》《镜花缘》《聊斋志异》《济公传》
其他还有:
《山海经》》
《西游记》
《搜神记》
《搜神后记》
《阅微草堂笔记》
《上古神话演义》
《淮南子》
《神仙传》
《中国道教诸神》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
《造神史话》
《神宵雷法》
《历代神仙通鉴》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上古神话演义》
《子不语》
《太平广记》
《云笈七籖》
《博物志》
《蒿庵闲话》
《神异经》
《轩辕本纪》
《归藏•启噬》
《岭南异物志》
《诉异记》
《神农经》
『肆』 求推荐好看的有关中国神话的小说
英雄志,武侠小说,本人觉得最经典的一部小说,一定要看哦~~
紫川,差不多和英雄志一样经典~~
极度推荐~~
诛仙,仙侠小说,虽然虎头蛇尾,但一开始还是比较好看的,不要错过了.
还有两本旧一点的,也好看,不知你看过没,是古龙的绝代双娇和金庸的天龙八部,,好好看哦~~
昆仑,已结局,也和英雄志一样,好看得没话说~~~
沧海,喜欢看昆仑的话再看吧,都是凤哥写的,都是一样的风格.截教小徒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西游记之我成了唐僧
重生成妖
重生混元道
重生西游
白蛇新传之我是许仙诛仙御剑苍穹山海经》,《搜神记》,《中国古代神话》,《中国古代神话辞典》
《中国神话传说》、《中国神话选》、《中国传说故事》、《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
『伍』 推荐几本有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的网络小说
《西汉窃龙》
天青色非酋创作的一部玄幻小说。背景是西汉时期,设定运用了一些中国的神话体系,但是有挺大区别的。
故事讲的是主角王邙穿越到西汉时期,成为了一条小白蛇,与历史上的少年王莽相识,后离别,主角王邙机缘巧合下化身一条小白蟒,现在正在猥琐发育,为化龙做准备。
可以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开局一条蛇,化龙全靠莽。虽然有的剧情想一想有些套路,但是看起来还是比较爽的,设定也比较吸引人,值得一看。题主可以直接在有毒小说网直接搜索看到。
『陆』 关于中国神话故事的书有哪些
1、《搜神记》
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
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了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2、山海经
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3、洞冥记
通过天堂地狱的鬼神生活,展示了清末民初在革命风潮中死不悔改的封建地主阶级借助鬼神迷信自我麻醉的惶恐心态。该书攻击义和团、辛亥革命,意欲将进步人士、开明学者及军械学家皆以鬼神法力打入地狱。
又鼓吹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欲等待真命紫微天子下世,以重造一个地主们所期望的中世纪圣贤国度。
4、中国神话
是由王新禧所编写,2010年5月1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本好书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神话里的故事和人物。暮霭昏沉的夜晚里,温暖而迷蒙的灯下,老人们徐徐道来的一个个充满奇情幻想的精彩故事,勾勒出我们儿时最美丽的梦。穿越神话的天空,在云之彼端,一个神话就是莲花一朵,一个神话就是明珠一颖。
中华神话就如一本读不完写不尽、博大精深的书,令人一世痴迷,一生探究。
5、佛门故事 神异篇
收入了历代僧人在传播佛教的过程中,或为拯救危困,或为教导行善,或为阐扬佛法,或是救人治病,或是祈福兴雨,或是预言世事,所留下的一百余则神奇事迹,均是典籍中影响深远的故事。全书分为五辑,每辑二十余个故事。文字流畅,内容通俗。
70
『柒』 推荐几部中国神话为背景的小说
大大喜欢中国神话?我也对这个很感兴趣。一直在研究。
我看过最好的是不动的《河图洛书》不过这个现在只到第二部《众神涅盘》,还没写完~网上应该可以下到TXT的全本。如果找不到我这里有可以传给你。
很佩服不动的脑子,明明是那么久远的神话,那么模糊概念,却在她手中变的那么鲜活。神不在是高高在上的象征,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迂回曲折的故事紧紧的抓着读者的心,时而被逗的捶书,时而被感动心中的阵阵酸楚,时而被吸引的目不转睛,几经周折之后大呼:哦~~~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都市妖奇谈》也是不错的,不过那个里面涉及神话的主要是那些妖怪,其实就是《山海经》里的那些。我发现现代背景的神话小说主要都是与这些妖精,山怪之类有关的,也许这样比较好把握把,其实这个好像人物设定,只是借用了这些《山海经》里妖怪,山脉,花草什么的特性,这个一些修真小说里也有,事实上真正的神话背景小说我看过的好像也只有《河图洛书》了。
...
展开全文
大大喜欢中国神话?我也对这个很感兴趣。一直在研究。
我看过最好的是不动的《河图洛书》不过这个现在只到第二部《众神涅盘》,还没写完~网上应该可以下到TXT的全本。如果找不到我这里有可以传给你。
很佩服不动的脑子,明明是那么久远的神话,那么模糊概念,却在她手中变的那么鲜活。神不在是高高在上的象征,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迂回曲折的故事紧紧的抓着读者的心,时而被逗的捶书,时而被感动心中的阵阵酸楚,时而被吸引的目不转睛,几经周折之后大呼:哦~~~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都市妖奇谈》也是不错的,不过那个里面涉及神话的主要是那些妖怪,其实就是《山海经》里的那些。我发现现代背景的神话小说主要都是与这些妖精,山怪之类有关的,也许这样比较好把握把,其实这个好像人物设定,只是借用了这些《山海经》里妖怪,山脉,花草什么的特性,这个一些修真小说里也有,事实上真正的神话背景小说我看过的好像也只有《河图洛书》了。
小说嘛~还是有点新意好,有一篇《上古神话演义》的,很系统,我忘了是谁写的了,不过好像是个研究神话的学者,但这个当资料还可以,不太有意思。
我喜欢现代背景的东西,不过当然也有远古的东西,不动的小说就是分古代篇和现代篇,她还有篇《笔诛》原来是作为河图洛书的番外,不过事实上是单独的故事,是写仓颉和文字精灵的,呵呵,就是造字的那位!
收起
『捌』 中国神话类小说排行榜完本
真正的中国本土新神话小说——《神斧》,即将在2016年1月出版上市!!!
揭秘华夏万年封存的历史记忆,再现中土冰河神话的传说场景。中国第一部以史前传说天地混沌为题材的长篇神话历险传奇小说一部“神话现实主义”小说,讲诉天地混沌时期,混沌人怎样从一个末落氏族,经历了历险、战争、氏族联盟、寻找神器,最后成为王族的小说,小说素材取源于古史记载、民间口述史诗《黑暗传》,其中包含有史料记载中的原始野人,以及来自赤面血目之地的罗刹人,北冥之北的极地人,从中土到西土,从“江沽造水”传说到“盘古杀雾神”……故事以民间汉族史诗《黑暗传》中的史前人物“江沽、盘古”为主人翁,描写从天地混沌时期的“混沌十六路”中的最后一支部落,遇到灭顶之灾,被迫离开领地——中土地,历经千辛万苦,穿越峡谷、洞穴、魔鬼域、沙漠,找混沌族的母族。《神斧》是一部有一定历史依据的现代神话小说,不沾仙、道、佛、侠的元素,带着一种较严肃的态度去讲诉上古神话传说。
『玖』 谁能给我推荐一本涉及中国神话的小说
中国最早的神话小说是先秦时期的《山海经》。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奇书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山海经》[1]为述图之书。
刘锡城在《全像山海经图比较》(1)序言中指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13首》)、学者郭璞的“图亦作牛形”和“在畏兽画中”的记载和论述,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曾有“山海图”流行于世。而且据说《海经》部分是图在先、文后出,因而“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马倡议(2)也认为:“《山海经》的母本可能有图,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据图为文(先有图后有文)的书,古图佚失了,文字却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山海经》。” 刘宗迪(3)写道:“《海经》的荒诞色彩和神话色彩,与这本书的特殊来历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来历在古代典籍中是独一无二的,简单地讲,这本书是述图之作,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海经》,先有图,后有书,书中的内容是对一幅图画中内容的写照。《山海经》中的文字多静态的刻画,而少动态的叙述,多记空间方位,而少间时间进程,其述图特点可谓一目了然,其实,前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最早指出这一点的是宋代学者朱熹,但前人在这一点上都有同一个误解,即认为整部《山海经》包括《山经》都是有述图的。实际上,像《山经》那样包罗万象的博物学知识是不可能在图中画出来的,更何况其中还记载了很多动物的声音、习性等等,这些内容又如何能用图画表现出来呢?除非古时候已经有了现在这样的多媒体技术。不过,《海经》所凭借的图画早就佚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中都有插图,怪怪奇奇,琳琅满目,那只是后人根据书中的内容想象增补的,与我说的古图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例如《海外东经》记载“工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根据《山海经》先有图后有书的成书过程推测,《山海经图》上在君子国的北方画有一个彩虹的“虹”字,表示该地经常见到彩虹。当时的图像文字应该类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图像,两端有首(见熊国英著《图示古汉字》)。而后来古人根据《山海经图》著《山海经》时,时间已经过了几百年,而著者并不见得一定是文字学家,这时彩虹的虹字已经成为“工虫”的样子,因此将彩虹描述为工虫,并望文生义将其描述为“各有两首”,使后人无法知道到底叙述的是天边的彩虹呢,还是描写一只有两个头的怪物。所以就连司马迁也说“馀不敢言之也”。
也正因为《山海经》的所谓荒诞不经,几千年来该书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因而也很少被后人改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书的风貌和许多珍贵的远古资料和信息。
第三,《山海经》与东方夷族有关。
金荣权(4)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关于帝俊在中国古代诸神中的地位,今天众说纷纭,然一般认为帝俊当是上古时代东方民族的祖先神,这种看法是一致的,因为《山海经》记载的帝俊活动地及其子孙之国大多在东方”。
徐旭生(5)说:“帝俊这个人物,在《山海经》里面,可以说是第一显赫的了。里面载他的事,多至十六(在《经》里面只有帝颛顼多至十七事,可是他与九嫔葬处一事三见,那只剩下十五事。此外黄帝十事,炎帝四事,帝喾三事,帝尧二事,帝舜九见八事,帝丹朱二事,帝江一事,帝鸿一事。其余的人没有帝称)”。通过这十六项的帝俊故事可以看出,第一,他东西南北,无所不至;第二,古代重要的大发明,差不多全出于他的子孙;第三,包括姬姓、姜姓、姚姓在内许多氏族都是由他分出;第四,太阳是他的儿子,月亮是他的女儿,在他之下有“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she)比尸”的神人和“五采之鸟”的“下友””。
西汉刘向(歆)《上〈山海经〉表》(6)说:“《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后人大多从其说。清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序》称《山海经》相传“作于禹益,述于周秦”。但后人研究认为,《山海经》非一人所作,有出自周人、齐人、楚人之说。而刘宗迪(7)认为,尽管“古人关于禹益作《山海经》的说法虽不可信,但可能也不是空穴来风”。自古以来,“神不禋非类,民不祀非族”,《山海经》中的某些史料特别是反应帝俊神系事迹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料来自东夷伯益或者伯益的族团应该无大误。
第四,《山海经》有两部分组成。
顾诘刚(8)认为:“《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现代研究同意这一观点,王宁在“《山海经》的分篇问题”中说“《大荒四经》其实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海外四经》”。因此,在考证《山海经》地望时,《大荒东经》和《海外东经》可以相互印证。
第五,《山海经》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实的顺序不同。
《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这可能与古人“天南地北”的习俗有关。也就是说,古《山海经图》与现在的地理图在方位上不同。以《海外东经》的汤谷地望为例:“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高诱注淮南坠形训云:『其人黑齿,食稻啖蛇,在汤谷上。』是古本有齿字之证。“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上述记录明确说明《山海经图》中,黑齿国在图的上方(南方),而汤谷在黑齿国的下方(北方)。这为《山海经》地望考证提供了方向上的坐标。
根据以上背景和原则,我们通过研究鲁东南地区龙山时期(伯益为龙山文化后期东夷部落首领)考古资料和历史地理文献,考察鲁东南地区沿海一带人文风物山川地理形势,发现《海外东经》描述的地域与《尚书》中嵎夷的地望以及海岱地区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的分布极为一致,现报告如下:
海岱地区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及其地域分布
王守功(10)在《山东龙山文化》一书中指出:“尧王城类型主要分布于沂山之南、蒙山以东的鲁东南地区。这一区域的地貌以丘陵为主,间有较大的河谷平原。该类型西、北两侧分别于尹家城类型、姚官庄类型相邻,东至黄海,南界约在陇海铁路以北。行政区划包括临沂、日照两市和江苏东北角之一部分”。“根据遗址分布特点可以推测,日照、临沂一带是尧王城类型的中心地带。这里地理环境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流众多,古代环境同现在差别较小。考古发现表明,这里龙山文化遗址十分密集,且不乏大型遗址”。
尧王城类型也称两城类型。张学海(11)在《试论莒地古文化古城古国》一文中指出:“莒地龙山文化属两城类型。该类型的范围大体在沂蒙山东南,尼山以东,以鲁东南地区沂沭河流域为中心,北包鲁东胶州、崂山、青岛市区等地,南含江苏淮北东部地区,是龙山文化的主要地方类型之一。除莒地的四个龙山聚落群以外,尚有临沂东部沂沭河中游群,临沂西部、费县东北部、平邑北半部沂河中游、祊河流域群,沂南东部、临沂北境、莒县西南端沂河上游群,苍山南半部、枣庄东南部群,此外北面的诸城中北境、高密南境、胶州西南境似有一小群,其东的胶州东北部、青岛市区尚有少数遗址,不足10处,未作群体对待;南面的临沭、郯城及同其接境的江苏赣榆、东海、新沂也应有两三个小群,总计达11个聚落群,仅山东境内就有遗址450处以上,占山东境内龙山遗址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因此,龙山文化尧王城(两城)类型的分布区域为南起江苏灌云县,北到山东青岛市的东部沿海一带。而这一带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基本都集中在日照地区,比如尧王城遗址、两城遗址、段家河遗址、东海峪遗址、另外还有大型大汶口文化遗址如凌阳河遗址和丹土遗址。因此日照地区是尧王城类型中的重点区域。
《尚书》中嵎夷的地望
据《尚书.尧典》,羲和浴日的汤谷(旸谷)在一个叫做嵎夷的地方。“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孔安国注云:“东夷之地称嵎夷。”
而嵎夷在中国东方的青州。《尚书.禹贡》曰: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 。《尚书。禹贡》又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浮于淮泗,达于河(荷)”。历史上有人认为日照属于徐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沂河流域属徐州无疑,但日照地区在沭河以东,似乎不属于徐州。因为徐州之民在《禹贡》中被称为淮夷,历史上也曾称为“徐夷”。如果日照属于徐州,则日照先民应为淮夷或徐夷,显然与历史记载不符。日照地区在历史上和传说中从来没有淮夷或徐夷的记载。
根据南宋或者清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中的禹贡九州图(12),日照地区应属于青州。图中以泰山、蒙山到羽山一线为界,其北为青州,其南属徐州淮夷,嵎夷恰恰就包括日照地区。
嵎夷的北部边界大约在青岛市区一带,附近的胶州市三里河曾经是古莒国的国都—介根。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守功先生在《山东龙山文化》一书中指出:“山东地区四个地理单元中,华北平原与胶莱平原地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泰沂山系和胶东丘陵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在龙山文化时期,泰沂山系南北分属淮河和济水两个水系,两个流域的文化面貌有很大的不同。胶东地区,由于胶莱平原古代为海洋、河湖、沼泽地带,影响着胶东地区与山东腹地的文化交流,因此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独立的文化特点”。胶东地区的龙山文化为杨家圏类型。也就是说,龙山文化时期尚为海洋或沼泽之地的胶莱平原阻断了鲁东南与胶东丘陵地区的联系。尧王城类型为《禹贡》中的嵎夷,而杨家圏类型为《禹贡》中的莱夷,所以青岛市区一带成为尧王城类型的东北部边界。
嵎夷的南部界限可达江苏灌云县及其周边地区。考古结果证明,鲁东南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延伸到连云港市的灌云县。《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何光岳(13)在《东夷源流史》中认为郁州(江苏连云港附近云台山,古称郁州)大部分为郁夷(嵎夷)人所居。这就是说,隅夷的南部边界在江苏灌云县一带。这不但与禹贡九州图相符,也得到地下考古结果的佐证。而这一疆域内的文化恰恰就是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的范围。
《海外东经》诸方国地望考证
(一)《海外东经》描写的地理走向与鲁东南沿海一带的地理走向一致
《海外东经》:“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叙述了从东南方到东北方沿海一带的方国。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吴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由于《大荒东经》也是按东南到东北方向进行描述,其中的少昊之国(行政版图)可理解为整个《大荒东经》描述的地域的总称。
鲁东南一带龙山时期的尧王城类型考古文化南起江苏灌云县北至青岛市区一带,是《尚书。禹贡》中的嵎夷所在地,在地形上也恰恰是东南至东北走向(图2 夏代地图),所以《海外东经》所描述的恰恰就是尧王城类型考古文化在东部沿海一带方国的分布。
(二)在《海外东经》和《大荒东经》记载的方国中,有四个方国可找到比较清楚的史料佐证。
1、奢比尸国
《海外东经》“奢比尸国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大荒东经》:“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肝榆既赣榆,肝榆之尸既赣榆之人。江苏赣榆县原政协副主席郑础久和连云港报社王成章共持此说。
但该赣榆有可能是今之赣榆,亦有可能是古郁州之赣榆。《山海经。海内东经》:“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根据赣榆县志(14):“赣榆地夏以前属九夷,商属人方,西周属莒、祝其二国。战国时,先后归越、齐、楚领地。秦时置赣榆县,治于盐仓城,属琅琊郡;汉属赣榆、祝其、利城三县,分属琅琊、东海二郡。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封司徒马宫为扶德侯,置国于赣榆,赣榆县移治郁洲(今连云港市北连云区);公元280年,西晋复赣榆县。南北朝置为怀仁县,世宗大定七年间(1167年)复名赣榆县,此后元、明、清直至民初无变,先后隶属于淮安府海州、江苏省徐海道”。也就是说,要是《海外东经》成书于秦,奢比尸国位于今之赣榆;要是成书于汉代,奢比尸国有可能位于古郁州,即今之连云港市连云区。
地下考古表明奢比尸国很有可能在连云区。该区域的考古文化以龙山文化藤花落遗址为代表。藤花落遗址位于连云港市中云办事处西诸朝村南部,在南云台山和北云台山的谷地冲积平原上,海拔高度6~7米,为距今 4500—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发现奠基坑、灰坑、灰沟、道路、房址、水沟、水稻田、石埠头等遗迹200多处。出土了石器、陶器、玉器 (爰有遗玉)以及炭化稻米等动植物标本2000余件。
2、青丘国
《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 , ……登九淖以伐空桑 , 黄帝杀之于青丘。”
江苏赣榆县有青口镇,或许与青丘国有关。青口镇南距连云港60公里,北距日照安东卫80公里。
六朝时李逻注《千字文》“周伐殷汤”,谓妲己为九尾狐,明人小说《封神榜》更发挥其说,成为妖媚工谗的女子主詈称。《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郭璞注:“即九尾狐”。由于青丘国距离殷人祖先王亥的方国不远,青丘国应当与殷商有密切关系。
根据《海外东经》,青丘国位于朝阳谷之北(包括东北、西北方位),黑齿国之南(包括东南、西南方位)。
根据《大荒东经》,青丘国位于黑齿国、明星山之间,与白民国和嬴土国相邻”。
3、黑齿国
《海外东经》“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高诱注淮南坠形训云:『其人黑齿,食稻啖蛇,在汤谷上。』是古本有齿字之证。古人地理与现今不同,南为上,北为下(《山海经》顺序为南、西、北、东)。因此“在汤谷上”即在汤谷之南。
《大荒东经》中“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帝俊的后裔叫黑齿,黑齿建立的国家叫黑齿国。
黑齿国地望应在赣榆枳汪镇到岚山安东卫、虎山镇一带。证据如下:
(1)黑齿国为帝俊后裔姜姓之国。
(2)夏商时姜姓纪国故地在日照安东卫到江苏赣榆之间。
《左传•隐公元年》(15)孔安国疏引《世族谱》说:“纪,姜姓,侯爵”。《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二“海州”条下云:“纪障城,在县(海州怀仁县,今赣榆)东北七十五里,平地近海,周一里余。按《春秋•昭公十九年》:“齐师伐莒”《传》曰:“莒子奔纪障”即此地也””。赣榆到安东卫的距离恰好是75里,所以今安东卫城正是古代纪障城。也有人认为纪障在赣榆县界。《故城春秋——古城遗址考察》(16)一文说:“《左传》记载:“鲁定公十九年(公元前五二三年)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不事齐故),莒子奔纪鄣”;杜注:“纪鄣莒邑也,东海赣榆东北有纪城”;《路史禅通记》:“有纪氏,有鄣氏”;《通志》载:“纪,都纪,迁于剧,注,纪本在东海故赣榆县纪城是”。“ 光绪《县志》载:界墙城,即纪鄣城。“界墙城,县北六十里,东际海,西连山”,以东际海西连山的方位来测定,岚山头东南方向的海中古城遗址即纪鄣城无疑”。“《水经注》载:“游水又东北径赣榆北,又东北径纪鄣城东北入海”;杜预《左传》注:“纪、鄣地二名,东海赣榆县东北,有故纪鄣城,即此城也”。这些记载,都说明纪鄣城址在今县城东北境内”。
但赣榆北60-75里的地望大约就在赣榆枳汪和岚山安东卫一带,二者相去并不甚远。纪国大约在商末周初由纪障迁都到今寿光南部纪台村,鄣邑(旧都)仍属纪,春秋时归属莒国。
(3)古纪障之纪国的姜姓非炎帝之姜,而是帝俊之姜,土著之姜。
纪国姜姓为炎帝后裔的记载出现较晚,最早见于唐代《元和姓纂》(17)和宋代《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18)所载,相传西周初年炎帝的后代受封于纪国(今山东省寿光县纪台县). 春秋时, 纪国被齐国所灭, 其后以国名\\\\\\\"纪\\\\\\\"为氏。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值得拥有。
『拾』 神话小说的书名都有那些好听的
我们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和想象力的,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庞杂的神话故事体系。要想全方位的了解中国神话体系,阅读相关的书籍是一个捷径。为了方便自己和他人,我整理了这个书单,不一定是最齐全的,但希望对想了解中国神话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山海经》
作者:佚名
传《山海经》乃战国至汉初成书。在不到三万一千字的篇幅里,记载了约四十个方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个历史人物,四百多神怪鬼兽,保存了大量的原始神话。后人研究校释《山海经》者很多,著名的有晋人郭璞、清人毕沅、郝懿行、近人袁珂等。
二、《搜神记》
作者:东晋的史学家干宝
《搜神记》,是是古代民间传说的总集,也是一部古代的神话故事集。《搜神记》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与民间传说,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世影响甚大。其中《干将莫邪》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残忍,鲁迅《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即取材于此。还有《吴王小女》、《李寄斩蛇》等。它中间所收的传说,有许多至今还流传在民间。例如“蚕神的故事”,(卷十四)如“盘瓠的故事”,(卷十四)“如颛顼氏二子的故事”,(卷十六)如“细腰的故事”(卷十八)。它是古代民间传说的总汇,而有一部分是后来民间传说的根源。
三、《述异记》
作者:一是南朝齐祖冲之(429~500)撰,二是南朝梁任昉(460~508)
古代小说集,有两本。所记多是鬼异之事。《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共有10卷。现已失传。鲁迅的《古小说钩沉》辑有佚文。
四、《神异经》
作者:东方朔(有争议)
古代汉族神话志怪小说集。全书分东荒经、东南荒经、南荒经、西南荒经、西荒经、西北荒经、北荒经、东北荒经、中荒经等九章,显然是模仿《山海经》的。“然略于山川道里而详于异物”(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而且文字也不象《山海经》那样古朴。书中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尤其是关于东王公、穷奇、昆仑天柱、扶桑山玉鸡等的记载,更是珍贵的神话资料。
五、《太平广记》
作者: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书。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专收野史传记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太平广记》的分类,便于检查,也很有研究的价值。书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术、方士、异人、异僧、释证和草木鸟兽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书中神仙的故事,共计七十卷,又排在全书的开头,这是唐五代小说题材的重点所在。
六、《神仙传》
作者:葛洪
《神仙传》是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国志怪小说集,共十卷。书中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92位仙人的事迹,其中很多人物并不是道士但都均被葛洪“请入”传中。神仙传以想象丰富,记叙生动著称。
七、《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
八、《三教搜神大全》
作者:不详
《三教搜神大全》是叙述古代民间宗教和神仙事迹的著作。前后两集,七卷。近人叶德辉据明刻绘图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本(一说元板画像《新编连相搜神广记》的异名)翻刻,收入《丽丛书》,与《道藏》本《搜神记》略同,后者无图,所收之神数量多於前者。卷首有叶德辉序,卷末有其跋。因搜集儒释道三教圣贤及诸神,故此名篇。
九、《聊斋志异》
作者:清代蒲松龄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人人皆知,在此不需赘述。
十、《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它的内容就不需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