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分发平台
A. 我自己写的小说在哪里投稿,可以赚取稿费
个人创作的小说,可以投往文艺出版社、文学杂志、报纸副刊、文学网站。每个文学媒体都有各自的审美倾向和趣味偏好,应该根据自己作品的风格选择相应的投稿目标好像有一个叫作家助手,然后你可以去试试看,,不能为了写小说而写小说;要明白自己需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事情,这个故事中大概有几个人物,大致上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准备分几个层次来完成这个事情,就是所谓的提纲挈领。先列出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好比是在建房子,总得先画个大致草图,计划建几层,用多少料,准备在里面装些什么东西等等。至于其他一些语言、文采,以及语法等都是后续的装潢装饰了,不能随性所至,信马由缰。时下很多小说都是虎头蛇尾只有半截子,写了一半发现不对,写不下去了,只能不了了之了
善于使用人物描写 在五六年级写的最多的就是写人记事类型的文章了,其中一定会出现至少一个...
2.
准确运用修辞 文章中,凡是让我们感觉优美、有文采、印象深刻的句子,大多运用了修辞方法。如...
3.
适当变换句式 适当地变换句式,能使文章摇曳多姿,能更好地表达文章想强调的内容。各种句式的...
4.
恰当利用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语言宝藏,如能适当引用或化用,可让作文生色不...
【仅供参考
B. 塔读人气是点击吗
塔读人气是点击。
塔读文学是一款拥有海量精品图书和强大阅读功能的手机软件,集当前最火的网络小说、出版文学、二次元、经典书籍于一体,在功能、界面上追求精美简洁,旨在为读者创造“随身随心,乐享阅读”的完美体验。在塔读文学可以找到时下最热门的小说。
类别包括:现代都市、东方玄幻、西方奇幻、历史架空、灵异悬疑、军事战争、游戏竞技、科幻末世、武侠仙侠、官场职场、同人小说、穿越重生、古代言情、青春都市、仙侠奇缘、二次元剑与魔法等共36大分类。
软件介绍
塔读文学,中国最主流的数字版权创作、聚合和分发平台。改变阅读世界,引领精彩移动阅读生活。以贴心的移动阅读体验为核心,以丰富的品质版权内容的精细化运营为特色,充分结合移动终端的富媒体特性,为亿万用户提供精彩的数字阅读服务。
塔读文学,手机无线互联网原创文学先锋,精选海量精品小说,汇集各种经典读物,其中都市、穿越、玄幻、历史、武侠、灵异、军事题材等小说深受读者喜爱。
塔读文学现已展开全平台运营,电脑读书、手机读书、客户端应用(Android、IOS、WP7、Symbian、Java),服务已覆盖7000多款终端,是国内最受手机阅读用户喜爱的无线阅读服务商之一。塔读文学,正式上线于2010年7月12日,是北京易天新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无线阅读领域发力的基础平台。
塔读文学是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隶属于天音通信集团,亦是在新华社管理和指导下健康成长的无线阅读平台,为读者、作者、内容合作商创造了一个共赢共荣的阅读乐园。
阿里文学宣布与塔读文学合作,共同培育新锐作者。
C. 有谁把网络小说发在自媒体平台了吗效果怎么样
可以发的,不过要研究各大平台的规则,看用户喜欢看什么,看平台喜欢推荐什么,不是你写得好就有用,辛辛苦苦写得很好却没流量,不推荐,骂平台的大有人在,这样有用吗。平台都是有自己的算法,有自己的规则,并且这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过不久又有变动,不去研究随便写的不会有太大收益的。做任何一行都有诀窍,要深入研究深层次的东西,不要看其表面,其实说也不难,一旦搞懂了就都通了,月入几万的和月入几百的朋友我都有,但对自媒体的领悟是完全不同的,方向不同,策略不同,所以收益也不同,相同的只是同样的时间。
如有兴趣一起讨论的朋友可私信我。
D. 如何评价「每天读点故事」这款写故事的APP
评价如下:
关于文风:
首先,请根据APP名字看平台文风定位:
每天——强调每天更新、读文,培养读者每天使用APP的习惯,所以平台推崇系列文和连载文。
读点——强调不用读很长的文,碎片化的阅读或者听文,以中短篇见长。
故事——要求通俗易懂,故事性强,以大众读者和具有商业性的文为主, 不是什么纯文学平台,也不是什么小白文满天飞的大平台,有点像网络版本的《故事会》《知音》以及以前学生时代常看的悬疑故事、青春故事、恐怖故事刊物之类。
所以决定自己适合这一块文风和读者定位的作者,请对号入座,如果自己是追求文学性或者想写百万字的大神文,请出门右转,去更合适你的平台。
如果一直在尝试这类文风,依旧没被首页推荐,入VIP或者签约,请自行反思自己文笔是不是太烂或者不适合这个文风,不要诋毁读点的那些知名作者。
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其实真的写的很好了。他们或是文风扎实、或是故事性极强或者频繁能戳到读者的爽点。能写出傻白甜的文,也是能力和本事啊。
再说,你的文,要么戳中编辑,要么要读者买单吧。入VIP的文除了是读者大爱的一类,还有一类其实也不是阅读量特别高,但是编辑们推崇和喜爱的,你怎么就没看到呢?
所以,不要再给自己找太多理由,还是多看书、多练习,多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关于收入:
感觉在读点的收入非常有限。
首先,大家可以看一看读点前排作者的收入,以叙白等人为天花板,这种高水平的作者,月入能过万已经很不错了。可这只是极少数的一批人,俗称金字塔的顶端。似乎这么一看,很不错,但是相较其他网文平台,金字塔顶端动辄十几万乃至百万的收入,读点的天花板真的太低。
另外一点,读点的版权运作、影视化和出版做的实在平庸。其实编辑们已经很努力在做这一块,但是目前看来任重道远。我也私下问过一些圈内人士,读点这块并没有被圈内看好。这就使得收入的天花板再一次被压低。
要知道,现在真的想靠网文稿费吃饭的作者,还立志想做全职的,那还不如好好去一个公司上班来得实在。影视版权和出版才是康庄大道,可是基于读点平台的种种限制,目前这一块看不到希望,加之今年的疫情冲击,真的比较堪忧啊。
再说一下从去年年底开始读点的一些奖金和赛制的改革,我感觉平台明显给出的奖金变少了,对作者要求更苛刻了。
例如,最近的春季产粮季和连载奖金改革,真的感觉对作者来说是戕害啊,要求作者一个月写出少则数篇,多则十几篇的稿子,还希望能篇篇首页推荐,最高奖金大概也就500块钱。
这种智力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真的不值得。这些改革,都让我有种隐隐的担忧,感觉读点的收入开始捉襟见肘了。说实话,我感觉由于今日头条自己开始搞小说频道了,对主力依附在今日头条上引流的读点,影响还是不小的。
每天读点故事是侧重中短篇的类型小说分发和IP孵化的原创故事平台。平台通过开发文字、插画、有声、魔剧等多条产品线,构建了移动端的新型轻娱乐平台。
采用独家全版权签约模式,打造精品IP策源地。2016年11月每天读点故事APP获得网络“金熊掌奖。”
平台IP形象“小翠鸟”和“鲲鲲”。源于杜甫诗句中的“翡翠兰苕”和“鲸鱼碧海”,对应“婉约美”和“豪放美”,代表平台对文风兼收并蓄的包容态度。
特色功能:
【优质作者孵化体系】挖掘新一代冒芽作者,立体化作战,从短到长孵化打磨好故事。
【智能算法+人工推荐】稳定流量,坚持质量,精准分发。
【精选分类频道】订阅你感兴趣的分类频道,及时收看新鲜精选好故事。
【夜读模式离线加载】专业夜间读书模式柔和护眼离线加载没网也能刷故事。
【VIP付费体系】付费连载点播、会员抢先看等多种模式,解决优质内容变现问题。
【有声故事】视听结合,方便阅读。
E. 在哪个网站发表小说可以赚钱
一般来说,选择一个优秀的声誉较好的小说网,在上面发表你的小说。目前比较大的小说网 起点 似乎不错。开始的小说是免费的,想收费必须争取进VIP。而VIP并不只是看点击,而是看有多少读者收藏你的小说。
就起点来说,当收藏数达到3000之后,人气较高的小说就可以申请进入VIP了。之后,网站会根据有多少人付钱看你的小说,再让你从中提成。如果付钱看的人太少(网上很多盗版),你的收入也就不多。
另外,你也可以通过网站或者自己联系出版社出版。不出名的作者,出版社一般给价为30元/千字,同时他们会要求你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删减情节,也就是说,不一定你写的多拿的多。而且,能靠此赚钱的人还是算少数,保证更新,抓住读者的口味也是不容易的…… 还有像晋江 17K等等
F. 小说app都是在哪些分发平台发布的
阅读视听类app大部分平台上架都需要文网文,一舟是免审核上架的,不审证好像。
G. “笔趣阁”盗版屡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说站
“笔趣阁”盗版屡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说站
“笔趣阁”盗版屡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说站,笔趣阁盗版网文年入62亿,5年掠走300亿元的消息引起了网友热议,截至目前,“笔趣阁”商标申请共有50余条,“笔趣阁”盗版屡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说站。
“笔趣阁”盗版屡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说站1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日,网文平台“笔趣阁”忽然“火”了,千千万万个披着“笔趣阁”外衣的盗版平台,形成“笔趣阁宇宙”,依靠“搬运”小说章节获取非法收入。
据5月26日中国版权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数据,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为62亿元,近九成网文平台和近八成作家一致认为,盗版屡禁不止的原因是:科技手段降低了盗版成本。盗版平台及搜索引擎、应用市场成为网络文学盗版侵权的“三座大山”。
也是在5月26日当天,唐家三少、猫腻等522名网络作家联名倡议:呼吁将技术应用于版权治理,搜索引擎履行平台责任,应用市场加强版权审查。这也是近年来网络文学行业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呼吁。
没有绝对安全的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
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为62亿元,这也意味着盗版行为背后的可观收益。目前看,科技发展对版权保护的确会产生负面影响。著作权保护的是有独创性的表达,这种表达必须固定在一定的载体上。
随着历史的演进,表达载体从石头、龟壳和树皮,演变成纸张,直到今天普遍使用的电子存储介质。从手抄书到复印机再到键盘上“Control+C”,独创性信息通过电子手段存储、传输和访问,信息处理的效率呈指数级增长。
因此,从技术的发展来看,科技发展增加了版权作品的流通和商业化利用,同时也带来了盗版泛滥的问题。
由于网络文学作品很多直接发表在网络文学平台上,盗版者省去了传统盗版中将纸质载体上信息电子化的程序,直接得以挖掘、复制和传播;尽管著作权法赋予了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对版权作品施加技术保护措施,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技术保护措施和技术规避措施的发展总是如影随形。
无论是时间戳还是区块链等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但没有绝对安全的著作权技术保护措施。因此,希望通过技术保障来垄断或阻碍独创性信息的开放和流通,难免力不从心。著作权毕竟不是商业秘密,如果通过降低版权作品的曝光度或者对作品发表施加限制,那么又与著作权促进文化繁荣和传播的宗旨背道而驰。
平台责任需要明确边界
平台承担版权保护义务具有正当性,但责任需要明确边界。正如一些专家所言,法律作为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依赖于行为的可观测性和可验证性。这两个条件意味着法律的信息成本,也决定了法律的边界。法律对行为特性的这种依赖性,决定了著作权法必须更多地采用惩罚而不是奖赏机制来保护著作权。
实践中,网络作品的传播离不开技术平台的参与和支持。因此,法律机制希望把平台成为侵权责任的连带主体,希望平台在惩罚机制的`压力下帮助版权人净化市场,驱逐盗版信息的传播。
这也是对网络平台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经济学原理的实践。因为平台有能力检测盗版信息时,平台的作为是有效率的;如果求助版权局或法院,程序漫长且成本高昂,最后还是需要网络平台在技术上协助执行。
但是平台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平台的技术原理和网络功能是不同的。网络文学平台对于维护网络版权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因为它们和版权人是利益共同体,能从打击盗版中直接获益。但确保信息高效流通的信息分发平台,其主要职责和第一要务并非保护版权,甚至某种意义上是反版权的,即反对信息的独占和垄断,例如前文提及的搜索引擎等。
因此,各国法律都针对平台性质设定了不同的版权(协助)保护义务。例如,提供网络自动接入服务或自动传输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某些版权侵权行为并不承担赔偿责任。
同样,应用市场也无法确保每一个上传到市场中的APP在经营中不会从事版权侵权行为。这与传统的商场无法确保每个租出去的专柜绝不售假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应用市场有相应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提醒和告知义务,在得到侵权信息后,对侵权APP作下架处理等。但这些义务并不能无限扩大,否则就会影响或误伤到非专有信息的提供和传播。
欧盟《数字单一市场版权指令》中数字版权“过滤器条款”也引起巨大争议,问题的实质在于:用户原创内容(UGC)平台没有获得权利人对特定作品的授权许可时,平台能否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UGC内容进行审核和过滤,同时“尽最大努力”获得版权授权或确保未经授权内容不可获得?因此,法律不可能让每个网络平台成为“版权警察”。
如何从源头解决盗版
如果从源头上解决盗版,那么平台和应用市场自然也就无法“助纣为虐”。如果说某个平台主要功能就是分发盗版信息,那么平台成立的目的就是非法的,这种严重的盗版不仅是民事维权的对象,也是刑事打击的重要内容。此次新闻报道中提到的“笔趣阁”,无疑具有这样的“特点”,也理应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武器着重治理。
回到如何保护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本身,权利人需要依法设定技术管理措施,加强自力救济。同时,借助于良好的司法环境来委托第三方专业力量打击盗版。
最后,需要我们每个人把尊重原创和保护版权作为一种信仰。消费者都愿意为文化消费买单,那么盗版自然会失去它的市场。
“笔趣阁”盗版屡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说站2
你看过网络小说吗?听说过笔趣阁吗?
近日,笔趣阁盗版网文年入62亿,5年掠走300亿元的消息引起了网友热议,这个盗版 网站对网文作者的合法利益造成了极大伤害。
据悉,笔趣阁诞生于2012年,其创始人因盗版网文迅速实现财务自由,而后移居新加坡。
但他“好心”的将笔趣阁相关网站的开源代码,以及如何建站均公布了出来,在一些商家手中仅需100元就能买到源码。
于是这些年出现了千千万万个披着“笔趣阁”外衣的盗版平台,形成“笔趣阁宇宙”,依靠着“搬运”小说章节获取非法收入,年收入达到了惊人的62亿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 报道,一位谙熟网文行业的资深人士透露,笔趣阁不会去搬运已完结的小说,专偷正在更新的内容,这导致作家收入锐减。
天眼查App显示,截至目前,“笔趣阁”商标申请共有50余条,申请人包括传媒公司、电商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等,成功注册的有20余条。
笔趣阁相关软件著作权登记也有超70条,含“笔趣阁软件”“笔趣阁平台”“笔趣阁小说阅读器”“笔趣阁免费小说大全”等,著作权人达55家公司。
“笔趣阁”盗版屡禁不止,100元就可以建小说站3
网文界苦盗版久矣。5月26日,中国版权协会、20家网络作协、12家网文平台与唐家三少、蝴蝶蓝、猫腻等522名网文作家联手共同发起反盗版倡议,这也是网络文学行业诞生以来最大规模集体倡议。
繁盛之下,网络文学盗版问题为何反而难解?
2021年网文产业规模达358亿元
根据中国版权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下称:《报告》),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源头。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5.02亿,占网民整体的48.6%,同比增长9.1%;产业规模达358亿元,同比增长24.1%。
从行业数据来看,影视动漫和网络文学之间的关系早已“密不可分”,这也让网文的商业价值受到行业认可。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在全国排名前50的文化产业IP中,网络文学原生IP占比最高,达40%。2021年中研网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彼时横店影视基地的110个剧组中,有23个剧组涉及的题材由网络小说改编,占比超过五分之一。
以动漫改编为例,腾讯动漫曾和阅文动漫共同启动“网文漫改计划”,更有《全职高手》《魔道祖师》《天官赐福》等网文IP改编的动漫作品,不仅在国内人气居高不下,在海外也有一定影响力。
“影视动漫行业对于网络文学IP依赖,早已有之。影视动漫本身是一个高制作、高投入的行业,改编网络文学IP最大的优势是,能在投入之前就可以测试市场的真实需求,减少对于一些作品盲目投入制作和宣传形成的成本。”
艾媒咨询CEO张毅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道,“网文IP这几年不仅仅在中国市场深受欢迎,在海外也反响不俗。在华文地区,以及对中国文化比较关注的国家,影响都很大。”
阅文集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阅文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上线约2100部中国网络文学的翻译作品,吸引和培育了20多万名海外创作者,原创作品约37万部。
2021年盗版损失规模达62亿元
繁荣的网文市场背后,暗藏着庞大的盗版产业链。《报告》显示,行业收入主要来自用户付费和版权运营,网络文学单用户月平均付费为14.5元,网络文学平台的平均版权运营收入占比约为25.3%。
中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达到7841.6亿元,同比增长14.7%。网络文学的IP全版权运营影响了游戏、影视、动漫、音乐、音频等合计约3037亿元的市场,即网络文学及其IP运营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影响范围将近40%,比2020年增加了约2个百分点。
虽然商业价值深受认可,但国内网络文学这二十多年都受困于盗版问题,且从未根除。
《报告》显示,2021年盗版损失规模达62亿元,同比上升2.8%,约占网络文学市场规模的17.3%;多数网络文学平台每年超过80%的作品会被盗版;高达82.6%的创作者深受盗版侵害。
今年3月份,晋江文学城的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围绕在网文版权保护方面的难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低廉的盗文成本使得很多针对文字的防盗技术手段从根源上无法起到很大作用;另一方面,维权诉讼时间长,成本高,判罚额度低,也使得很多被侵权作者被迫“放弃维权”,从而让侵权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盗文现象屡禁不止,也让一部分盗文网站赚得盆满钵满。《报告》中提到,以笔趣阁为典型的盗版商已形成“盗版——分发——广告”一条龙的黑产链条。据了解,笔趣阁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网站,创始人靠盗版网文实现了财务自由。其在移居新加坡后,把“笔趣阁”相关网站的开源代码以及如何建站向外公布,形成“笔趣阁宇宙”,年入数十亿。
娱乐产业分析师张书乐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网文盗版容易,付费用户截图或手打均可,传播便捷,且部分盗版 网站设置在境外,开设者匿名,难以查处。
在此基础上,本次参与倡议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治理盗版最有效的措施是“关联平台加强盗版内容检索能力和版权保护意识,封锁盗版账号/网站/内容”;关键是推进全国性版权保护监管机制的落地,压实搜索引擎、应用市场等平台的自治责任,从源头切断盗版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