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ip改编影视论文
❶ ip文学改编的利与弊
IP改编热让网络小说作者从网下走到了前台,应该说对网络文学是一种促进。靠《清明上河图密码》蜚声网络的冶文彪就称,为了写《清明上河图密码》5年都没有任何收入。“我曾经艰难到会放弃写作这个职业,但IP热了,它就像救命稻草一样,让我能继续写作。”而且,IP热带给网络小说作者的除了劳动被认可外,还有金钱的诱惑。现在网络小说版权价格比过去高了许多,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的都有,甚至天价版权价格的情况今年也出现了。对网络小说作者来说,绝对是好事,毕竟作者付出的艰苦劳动得到了承认,有价值的劳动都应得到回报,都应得到尊重。
然而,IP热的到来也出现了一种不好的趋势,有些网络小说还未写完版权就卖出去了。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好故事好创意就能卖钱,但对网络小说的成长成熟并不是好事。是文学就需要认真地打磨。网络小说还处在文学的初级阶段,很粗糙,很缺乏可圈可点之处。即使是被抢购的网络小说,被拍成影视作品后也没有带来预想的效果,甚至还不及网络小说火热。在2014年收视排行前十中或许能挤进几部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但真正的年度十大电视剧排行中,无一网络改编剧上榜。所谓2015“最受期待网络改编剧”《何以笙箫默》,也不得不被吐槽和口水淹没。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还放大了网络文学语言苍白乏味、模式化和套路化等等“先天不足”。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网络文学改编热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网络文学的生态环境,相反还加剧了网络文学的浮躁,正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更使网络文学难出精品,这是必须警惕的。影视文艺自有影视规律,不是拿来网络文学就能热卖就能赚钱的,网络文学只是为影视作品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只有不断创新,也就是要增加文学深度要增加与网络文学不一样的新的可卖点,才能拍摄出更好的影视作品。影视作品要比网络文学高一个台阶高一个档次,才有热卖的可能,对网络文学才是一个促进,否则,影视作品不仅不能大卖,还会反过来“促退”网络文学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希望影视作品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为了网络文学的进步与发展,对网络文学的抢购与改编要慎之又慎,如果盲目跟风抢购改编,无论是对网络文学还是对影视艺术都不是好事。
❷ 分析网络文学IP 热对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近一年,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热潮不断——各大影企不仅疯狂争抢热门IP,打造强IP也成为各大影视传媒公司构建多元化业务发展平台的重要方向。但是值得业界考量的是,拥有所谓的热门IP,就可以拍出卖座的电影?另外,由网络文学衍生出的热门IP,在其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如何防止过度迎合、娱乐无度的偏向,使电影能够平衡娱乐和文化的关系?围绕这些话题,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北京电影学院及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承办,以“网络文学与中国电影产业”为主题的国际电影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到学者、编剧、导演等专业人士从“知识产权与产业潜力”“文学原著与影视剧作”“艺术标准与商业价值”等方面,就网络文学与中国电影产业的融合发展展开了讨论。
业内谈IP,到底有啥价值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而网络文学正是网络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网络文学在当下可谓是中国电影产业最活跃的因素。不少热门影视剧都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来,比如热播电视剧《琅琊榜》、《花千骨》等,热门影片如《失恋33天》、《匆匆那年》等,皆是网络文学IP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成功代表,并都取得了不俗的社会效应。
然而随着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影视剧的火爆,IP这一名词也变得包罗万千,似乎无所不能。在很多影视公司看来,只要和所谓的IP挂上关系,似乎就能带来市场收益。到底是不是这样?
阅文集团总裁、原起点中文网创始人罗立在解释何为IP时,阐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优秀的作品加上优秀的、完整布局的运营,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高价值的、有意义的IP概念。“就IP自身来说,它只是一个法律概念,包含了权益和利益归属。但从影视创作角度理解IP,就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IP本身,一个是后续的IP运营,两者加起来,才能具体回答一个IP是否具有价值的问题。”
在罗立看来,大多数法律意义上的IP,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然而究竟什么样的IP,能够成为普通意义中有价值的IP呢?
“作为有价值的IP的第一步,应当是一个拥有大量读者的优秀文学作品,体现在网络上,最直观的就是拥有大量的点击量和订阅量,简言之就是大量的读者粉丝群,这样的作品才具有了被运营的价值。”罗立说。
在罗立看来,后续运营在其成为知名IP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正是因为运营,才让IP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并逐步成为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罗立解释说,IP运营过程中,通过每做一次新的下游产业链的布局,这个IP的价值就会放大。可能会从小说改编成影视、游戏、动漫,或者舞台剧甚至主题公园等。“这些运营的结果总和,才最终将一个所谓的IP变得值钱,同时也被大家所知道。”
从IP到电影产品,距离很远
近来热播的《九层妖塔》、《滚蛋吧!肿瘤君》等电影无不彰显着IP的魅力。不过,在知名编剧、工夫影业总监张家鲁看来,并不是只要拥有IP,拍出来的电影就一定能叫好又叫座。
12月即将上映的电影《寻龙诀》,是由张家鲁改编自知名网络小说《鬼吹灯》。谈到此次剧本改编直至最后制作成电影,张家鲁坦言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过程竟历时4年之久。在他看来,好的IP很多,但是和影视作品的距离其实很远。“事实上,公司成立之后就一直有人拿一些名头很大的IP来谈合作。我们对于这些IP的选择非常谨慎,甚至有过犹豫和挣扎,因为我们不知道在可能长达4年的改编和创作过程中,到底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来操作会更好一些。”
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的导演韩延十分赞同张家鲁的这一观点。在他看来,网络文学转换为电影作品,普遍存有天然的障碍。比如《滚蛋吧!肿瘤君》,原本只是一个画了一年多的网络漫画,但是电影开发过程却花了几倍于绘画的时间。“把网络文学改编成电影的过程,花的心思和时间成本要比单纯的网络创作多得多。”韩延表示,在根据网络漫画改编这部电影时,他抓住了这个故事在网络传播中的亮点,并把这一点放到电影当中去,对故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基本没有保留原作的内容,只选取了几个典型人物。”韩延认为,这种处理是因为网络文学的叙事逻辑和电影叙事并不相同,电影制作还是要回归传统——有扎实的人物和故事。
不过,韩延并不否定网络文学给电影创作带来的积极作用。“电影和网络文学之间,更多的是一个互补的过程。电影创作时就是要着重强化一个网络小说中能够打动人的某一点。”但是,有了所谓的IP也并非就是无所不能,“电影创作仍需要从人物抓起,通过戏剧逻辑去延展剧本。”
张家鲁提醒道,一部成功电影的关键要素就是角色,观众会跟随角色展开电影的旅程。而当下网络IP在内容和类型上的相似度太高,以致在人物塑造以及文学性上大打折扣。罗立也认为,网络小说虽然数量众多,但摆脱不了玄幻、穿越、仙侠等类型,这些内容即使大热,但事实上依然不是主流。“它只是很热,即使被买走的很多,但是真正改编成功的并不多。”
切勿抓住IP空壳子,原创更重要
对于业界掀起的IP热潮,北京电影学院校长张会军认为,即使是在网络平台上获得高点击率、拥有大量读者群的作品,也未必具有很好的影视改编价值。相对于那些所谓的热门IP,原创更为重要。“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创作者可以在网络小说里学到故事的结构、情节的设定以及细节的完成,但不能陷入一种只抓IP空壳概念,而忽略了真正的影视剧本创作的状态。”
在编剧、制片人白一骢看来,被投资人看好的所谓IP,更像是他们为了把一个影视作品的价值放大数倍,从而在资本市场上获益的宣传和炒作。作为影视剧的创作者,白一骢认为:“从事内容创作最好不要接受资本的裹挟。”
其实,将阅读量和订阅量作为判断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具有IP价值的先决条件让韩延不无担心。“如果有人在数据上造假,又该怎么办?”
白一骢则提到了IP背后隐藏的另外一个问题——在网络IP中,大多数受众的审美趣味并不会趋向“高级”。白一骢直言,在打造IP产品的过程中,实际上,对粉丝的大数据分析很重要。多数网络文学的读者时间都相对碎片化,每次阅读三五千字,随时中断故事之后再次阅读还能回到剧情,这就要求故事本身要很简单。“网络文学长期以读者受众为导向的创作规律,也决定了它的格调偏低。由于现在大多数的创作者都面临生存的问题,只好去迁就观众的口味。从长远看,这样的创作方式并不利于影视作品改编。”
不过,张家鲁对网络文学以及未来的创作格调表示了乐观的看法。他认为,就粉丝喜好而创作的网络文学最终会被淘汰,聪明的创作者应该真正了解读者或者观众需要什么。“当下网络IP层出不穷,也在提醒我们,在影视创作中,要更谦卑。”
❸ ip改编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好的方面,为原著小说带来巨大的流量,刺激小说再火一把。而且IP改编会由市场来挑选其中的出色作品,总得来说会促进小说的优胜劣汰,使网文的整体素质提高,当然这需要很长的一段过程。坏的方面,中国目前的改编,还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能同时令原著党和改编的影视作品粉丝同时满意。而且这一股潮流兴起,市场上肯定充斥着很多跟风的改编作品,素质更是参差不齐,这对于观众的耐心也是个挑战,更会破坏大家对改编作品的印象。
❹ 如何看待将热门的IP改编成电视剧的行为
现在有很多的电视剧都是由热门的IP改编的,而且网剧也慢慢的火热起来,将IP改编成电视剧也算是大势所趋吧。
其实,像这种文学作品类、歌剧类、电影类、电视剧类等等,本来也不该有特别大的界限,大部分都是用来供大家娱乐的,而且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通过另一种电视剧的形式展现出来,也是无可厚非的。
我个人特别喜欢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系列,感觉里面文笔很细腻,描写的很生动,很有代入感,可以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去想象。现在有很多电视剧或者电影都是根据南派三叔的小说改编,他的小说也已经有了很多的老粉,虽说给了电视剧很多的关注度,但是一不小心就会伤了我们这些老粉的心。
将热门的IP改编成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给了电视剧做了免费的宣传,也有很多的原著粉都很期待电视的播放,但是一旦电视剧跟原著相差的太多,也会遭到大家批评,有利也有弊吧,但是更多的是利大于弊,只要用心拍摄电视剧,还是会很受到欢迎的。
❺ “IP改编热"对中国影视发展有什么影响
作为资深追剧党,笔者向来口味挑剔,喜欢看小说,但对IP改编并没多大兴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追剧的时候发现,那长长的已上映名单和待上映的名单里,满满的都是熟悉的名字。《盗墓笔记》、《微微一笑很倾城》、《锦绣未央》、《蔓蔓菁萝》……
改编成动漫也罢了,毕竟没有实感,不影响观众们自行想象。一旦改编成影视剧,就等于给那些书中的人物强行安上了一张脸。如果演员挑的好,符合角色人设,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制作方只是随便找个演员,不符合大众心中的想象,那这剧绝对会未播先火——观众吐槽的!
人类已经阻止不了IP改编热了!不知道是哪位第一个动了改编小说的念头,也尝到了甜头,导致稍微有点名气的小说都被买了版权,然后进行二次改编。放眼望去,影视剧的天下已被各种IP改编攻陷!
作为书粉,笔者很感激那些编剧、导演们,正因为有他们的改编,这才让喜欢的作家、喜欢的书被更多人知道,让自己支持的思想传播,有更多爱好者一起支持它们。网络文学泛滥时代,一本书想要出名实在不易,但如果它作为影视剧出现在大众面前,影响力则会更甚。这里并不想吐槽那些神改编。
另一方面,在影视文化发展发面,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众所周知,网络文学得不到认可是因为它的速食性,这也是网络文学没有走出一个高尔基,也没有走出一个《战争与和平》的原因。那些作品大多适合用来无事时消遣,增添点兴趣罢了。或者歪曲史实,或者笑谈人生,即使有科幻,却无法创造出一片灿烂的星空。比如说桐华之前某部颠倒是非,侮辱华夏先祖的作品竟然被搬上了大屏幕!
这种模式固然快速,未播前就有一大批书粉替他们免费宣传,承担收视率。可是,它们能留下什么?随便拍拍,随便放放……观众们每天看着电视里各种宫斗,各种小三,各种无脑?好的作品应当发人深省、振聋发聩。
导演和编剧们对IP作品似乎格外宽容,只要作者稍有名气,书也有名气,不管三观正不正,他们都愿意翻拍。甚至为了赚钱,随便找点演员来随便拍拍……IP改编堪忧啊!
十几年前IP改编和如今大不一样,比如《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红楼梦》的最老版,那些演员们波光流转,一个眼神便是一段戏。现在呢?笔者追了48集《老九门》都没想明白他们究竟下墓去找什么,没想明白陈皮的智商究竟丢到哪儿了。
这样下去真的好吗?
PS:图源自网络,侵删。文字原创,禁转,谢谢配合。
❻ 如何看待现在的网络IP改编热潮
编剧没有梦想 导演更没有梦想的结果找一个大热ip,甚至都不用大热,作者肯卖就行。然后随便塞两个当红小鲜肉小花,把书中原文当台词,美其名曰还原。场景全靠扣图和观众脑补,剧情带领观众回味小说,甚至有些可怕的导演还让演员念白书中原文(具体是啥电影我就不说了),当然这算好的。当然还有剧情改的乱七八糟,台词稀里糊涂,不知道该看什么的改编。然后微博吹一波洗脑一下,啥演技爆表,特效爆炸,制作良心,诚意之选,妥了。这等不用动脑子就有人来送钱的行当,要是我,我也愿意,而且是争先恐后地愿意。主要是现在网文的质量,有的真的经不起影视化的考验,观众也不是十几年前看还珠格格都能美滋滋的傻白甜。现在这种东西基本全靠请的明星撑场,剧情真没几个人看。改编ip真的可以,但是没有愿意研究ip为什么吸引人然后用影像展示这些的人,而是只有觉得因为它吸引人所以就消费我们这些可怜的书粉的热忱与梦想的人。真的可怕 吃枣药丸。有些大热ip,还真的没有人敢动,这是最讽刺的。
❼ 为什么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IP剧越来越受观众欢迎
很多网络小说都是有很好的文笔的,能改编成电视剧的小说一般都是比较优秀的小说,好的东西人们就自然喜欢了。
❽ 你如何看待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
有的改编的就蛮好的,就像微微一笑很倾城就拍的挺不错的,整个剧特别的甜蜜,也特别大的有感觉。
❾ 如何评价 IP 改编类影视作品的现象及其发展前景
在过去的一年中,IP进入了大众视野,并随着互联网公司生态建立,从游戏界逐步衍生至动漫,影视,衍生品,文学等多个领域。而影视剧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IP剧称霸荧屏使的人们的视野变的狭隘,并催生出了跟风观看的乱象,而有些改编网剧更是不注重内容只关注博人眼球,夸大搞怪的成分。
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优质IP, 例如之前由漫威所创作的美国队长,被许多导演进行二次加工,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现在依然有许多按照他的原型所创出的大量优秀电影; 还有前段时间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新奇的四海八荒之说,虽也玄幻,但其剧制作的纯良更是不得不让人点赞的,让人感到真实,它真实还原了原著本身的场景。特别是桃林,绵延的桃林让人如醉如痴,个个不同场景的串换恰到好处,服装造型的设计也符合故事中的人物本身,独具匠心,演员的演技更是爆棚,不得不说杨幂一人分饰多角的演技不为大赞,而作为男主的赵又廷让我不为动心,好一个硬气男儿,把痛咽到骨子里,故事情节也是相连,跌宕起伏。
IP剧的盛行自然有他独到魅力,但是更应该精益求精,把握小说本身,还有切勿只讲求效率,此外更应该审视小说或文学作品的三观是否正,倘若其本身三观都不正那么使观众接收的信息也是歪曲的,所以让IP与影视剧中找到一个契合点,更大话揣摩IP本身,这才是当下影视行业所要关住的,思想的魅力的无穷的。
❿ ip改编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我觉得,近几年IP改编大热,给我印象最深的IP剧改编就是去年大火的《余罪》。这部IP的主人公余罪,突破了我们传统对JC正面角色的设定。他做事不择手段,道德不挂在嘴边,内心坚强。表面上看上去自私自立贪生怕死,,一身江湖气讲究兄弟道义和仁义。但又不太守着实实在在的规矩。这么一个新颖的题材出来,确实十分吸睛!ip改编确实可以引流,带来不少的老用户哈哈,但是主要还是看导演,编剧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