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小说的感言
1. 对现在网络小说的评价
你说的这些当然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但只能说这是经济时代的趋势以及人们的价值取向的问题。我相信网上还有很多不错的小说,只能看读者的品味以及取向了。
我想这些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上的现象,也许是负面的,但他也提出了社会的一些病态。而我们只能做接受好的,漠视腐败的不健康的。
我相信一人会有一些不错的小说家正在创作出另一部经典。
而我们不能只做一个愤青才是啊!
2. 看小说之后的感悟~~
第一,小说毕竟是小说,不要把自己代入角色.代入角色后,你会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角,他的结局就是你的结局,所以小说结束后你会有种失落,你感觉自己随着结局而结束.
第二,性格内向的你把你的感情全部都给了小说里面的人物,他们就象是你的朋友和亲人,所以你没有多余的感情给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一方面你并不是小说里面的人,另一方面你毕竟要和人交流的,因为你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你很痛苦.
不要那么吝啬.你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小说是人编写出来的,是虚幻不存在的,把你的灵魂抽离那个故事回到现实中来.
死不是一种解脱的办法,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使命的,不能白来一躺.你连想死的勇敢都有,难道就连去跟别人交流一下的勇气都没有吗?痛苦的死,还不如快乐的生活下去.必要时可以找找心理医生.
如果你认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会好起来,那你就去另外一个地方,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你会发现生活是很美好的.你用小说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是一本很精彩的小说,充满喜怒哀乐.毕竟小说家们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人物的.
3. 你对网络小说的看法是什么
仅供娱乐,现在的网络小说实在太多了,鱼龙混杂的,可能几万本里面才有一本文笔构思都不错的,所以网络小说我一般是闲着没事干的时候偶尔看看,放松一下自己,没太多的可读性,一般真想看到好的作品可以看出版书,出版的质量还是有保障的。
4. 十年前的哪些网络小说感动过你,至今让你想起来感慨万千
芥末绿的小说,东岑西舅,一直特别喜欢,从小喜欢到大,小的时候去看那些小说是因为无聊,那个时候感动是因为觉得他们的爱情真不容易,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现在再次看这个小说还是感动,但是又不一样,是因为经历过了,知道他们的感受,甚至有的时候会把自己带入,这样的感觉很不好,这样的感觉又很好。
小说里有一段写的是你要我,还是要我死,当年看的时候,觉得怎么写的这么偏激,怎么会有这样的女生,人家不喜欢你还硬要和人家在一起,我曾经一度觉得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女人。
可是我错了,我差点没成为这个偏激的女人,我开始觉得生活原来和小说没有什么区别,那些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其实现实生活中都存在,那些你觉得你做不了甚至做不到的事情你都经历了,而且有了自己的看法,回味一下过去就好像又重新长大,重新经历,这些是财富,我得珍惜。
5. 读玄幻小说的感想500字作文
看完《鬼吹灯》,产生一点自己的小想法,就写下来了,仅代表个人观点。
看过几部网络小说,包括《诛仙》,《鬼吹灯》等等。不过说实话,个人不是很喜欢诛仙那种类型,诛仙的文笔确实很不错,对人物情节的刻画也很细腻,对小说整体的把握也很好。不过很关键的一点,诛仙是一个完全架空的世界,而我觉得一个好作品还要能够和现实或历史相结合,这才容易使人在虚实之间找到共鸣点,身临其境到小说中所架构的世界中。鬼吹灯在这点上就写的很不错,将背景放在文革到80年代的时期,对那个时期的人物特定的心理及社会意识形态描写的非常到位,同时将现实中的盗墓器具,方式等各方面与自己的想象相结合,营造出极具现实感的大环境。
其实举凡好的作品,在我印象中都是将作者自己的想象建立在历史和现实的洪流中。就中国来说,最出名的四大古典名著都是这样。《西游记》是建立在唐朝玄奘西行的历史事实上;《水浒传》是建立在宋朝农民起义的基础上;《红楼梦》虽没明确写出是什么年代,但从作者对书中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文字描述中,也可以看出是以作者当时的现实社会为基础的;而《三国演义》就更不用说了。撇开古典文学不说,就现代而言,金庸的武侠小说在这方面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几乎每一部都能找到历史的大背景,并将想象中的故事与历史中的真实事件相结合,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金庸的封笔作《鹿鼎记》。其实不只是国内,国外的作品有不少在这方面都做的非常出色,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福尔摩斯探案集》,柯南·道尔的作品中所塑造的福尔摩斯就曾被当时的不少人认为是确有其人。
不过就我的感觉而言,现在的网络小说中能够做到文笔流畅,刻画深入的本就稀少,而同时又能现实和历史与想象相结合的更是寥寥无几。毕竟这样的作品需要作者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丰富的学识和生活经验的累积,而在网络环境中的大部分写手都是年轻的业余爱好者,而网络小说大部分属于玄幻一类的特质也决定了与其使作品极力符合历史远比不上自己创造一个世界历史观来的方便。
当然,其实网络小说中还有另外两类特殊的世界背景观的塑造方式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
其一是将作者自身创造作品的世界背景观与人们所熟知的已有的出色作品联系起来,这就好比拍好莱坞大片的续集,可以使人很容易与原有的作品产生联想,从而深入到作者作品的世界中去。记得我看过的这种类型的网络小说做得最好的就是梦入神机大大的《佛本是道》,这部网络小说简直可以说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续集,而且其中还夹杂了作者本身对这两部名著的一些理解,只是作者在对感情描写的处理以及一些细节的刻画上还不是很好。
而另外一种方式则是直接借用网络游戏的模式,这一类网络小说统一都叫做网游小说,运用的世界背景观也和网络游戏如出一辙,这类小说对玩过网络游戏,尤其是大型rpg网络游戏的读者来说是能够引起共鸣的,但同时它也有一定的缺陷。一是大部分网游的背景设定其实是很单薄的,这也注定了除了在玩网络游戏的行为模式上能和读者有一定的沟通共鸣点外,其余的方面难有建树,而且看多了这类小说就会发觉几乎每部网游小说的设定几乎都大同小异,缺乏新意,多了就会感到麻木;二是这类作品对那些没有玩过网络游戏的读者而言,吸引力就没那么明显了。
哎,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其实一部小说成功的因素有方方面面,以上只是我个人对小说背景塑造的一些想法而已,搏人一笑,娱人娱己......
神墓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和乱,作者写空间和时间到最后让读者分不清过去现在和未来了,情节更显空洞没有活力,好多场面全是作者用直白的文字“喊口号”此中更显示作者词穷的一面。没有功底,反正不是一本好书,没有观赏性。
春节期间,因为比较放松,就看了一些网络小说。先到知名网站找了推荐的知名作家的小说,下载到手机上看了起来。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玄幻类的小说,就连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也没有看过。如今难得偶尔想起看看这些玄幻小说,于是就根据网上的排名推荐下载了这些玄幻小说。看了大约三五部之后,就感觉这些小说中的情节大同小异,和以前打的《仙剑奇侠传》的情节没有本质的区别,反正想象力没有多大的改变。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些评论,现在中国人的想象力惊人的低下,看看动画片吧,《喜羊羊和灰太狼》,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啥时候能有个划时代的、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呢?看这些网络小说,感觉就象是在打游戏一样,需要不断的修炼升级。看的过程就象很久之前打的PRG角色扮演游戏一样,主人公为了通关而不断的修炼。后来和一些同事聊起来,同事告诉我,其实那些小说都和游戏一样的情节,也有一些网络游戏如《诛仙》应该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游戏。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提游戏了,想想前段时间我也打了一个单机版的游戏,叫《火炬之光》,其实游戏的过程就在不断的打怪物,相同的怪物层出不穷的出现,然后就是升级、过关、打BOSS,那些网络游戏不也是这样?〈魔兽世界〉应该也是否这样的游戏,据说最高级别的已经到了九十几级吧。其实玩游戏的过程应该是很枯燥的吧,情节就是不断的重复,主人公不断的打各种怪物、修炼和升级,所谓的情节都是为了最终打BOSS而已,尤其比较搞笑的是,在修炼的过程中,主人公还能感觉到自己的体力值是多少、生命值还有多少、升到了几十几级,在真实世界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吧,就连自己能拿多重的东西,都不一定有准确的数量。不过信息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就得用数字来展示。就是有很多已经工作多年的人,一玩起游戏来还是那么沉溺,其实玩游戏的过程,从心理学上来讲,好像是获得人生的成就感,如果把工作软件设计的象游戏那样应该也会不错的。既然打游戏能这么上瘾,为什么学习和工作的设计软件就不能设计的吸引人呢?如果学会了一样东西就算过一关,完成了一项工作相当于打了一个BOSS,这样会吸引那些沉迷于游戏中的人摆脱游戏瘾或网瘾,从此致力于工作或学习中吗?而且这些功能还和绩效考核挂上钩,一年每位员工在信息系统中处理了多少流程、为企业制造了多少知识、为其他员工创造了多少协同。毕竟网络游戏中的团队打BOSS是一个很好的MODEL,当然游戏中的目标比较明确,而现实中的目标不是很固定,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磨合,工作团队的目标也会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了。
说了一些与玄幻小说无关的话,但是我感觉看玄幻小说最多看三五部也就足够了,有时间还是看看更有营养的书吧,毕竟那些玄幻小说里面的情节是单调的吧。想想就行,一些网络小说能写到上千万字,里面能有多少养分,也算是一种快餐文化吗?一部红楼梦,批阅十载,前八十回也不过61万字。而很多玄幻小说,超过几百万字的不在少数,里面刻画的人物反来复去就那些十来个人,单调的不能再单调,当然了,估计很多写这些小说的人,目标就是想成为各大游戏公司的目标,然后转化为游戏产品,名与利俱得。网络上的玄幻小说的数量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但是种类不外乎东方玄幻、远古神话、异术超能、变身情缘、王朝争霸、转世重生、异世大陆等。一般来说,修炼类的,最终都是修炼成了创世者,或者叫第二创世神,或者是鸿蒙第二;重生类的,一般会带着前世的记忆,凭借着更丰富的经验,当然是无往而胜,拿一位名人的名言,“如果人都可以重来一次,那么每一个人都是伟人了”,毕竟没有后悔药,人生也不可能重来,只能通过想象了;穿越类的,一般能凭着先知先觉,改变历史;等等。这些小说满足了人们在某些方面的欲望吧,所以还是有很多粉丝的。
我感觉玄幻小说最主要的应该是故事情节,如何能引人入胜、话题新颖,构思独特,毕竟创新才是主题嘛。国外还是有些可以借鉴的玄幻小说的,如电影《魔戒》的原著、《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等等,当然,我更期待着象《变形金刚》、《星球大战》、《海底二万里》等那样的科幻类小说,以更加丰富的想象来引导人们,回到过去不如奔向未来嘛。
6. 两千本网络小说给我带来了什么
毫不夸张地说,从初中到高中六年我看了两千多本言情和网络小说。乍一听,这无疑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可是仔细算一算,也差不多是一两天看一本书而已,况且还没有限定字数。
因为我看书比较杂,几乎所有类型的小说都有涉猎。例如言情,耽美,玄幻武侠这些比较大的方向,又如都市,重生,穿越,盗墓,同人,仙侠,空间之类比较小的方向。
可是2000多本小说给我带了什么呢?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从初中第一本言情《何以笙箫默》开始踏上了言情的不归路。在当时何以是给了我蛮大的震撼的。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言情这种书。相比我小学看的童话故事以及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和笑猫日记系列,言情无疑是更广阔的世界。
初中的学业轻松也给了我大量的时间阅读,自此走上了言情的不归路。在这条路上我遇见了许许多多的人。
最开始沉迷于花火爱格小说绘,认识了独木舟夏七微酸袅袅桃子夏这些作者,陶醉于她们笔下悲伤的故事。
再后来,看的书不再局限于这些人,于是看书的范围更加的大了。顾漫,顾西爵,郭敬明,韩寒,辛夷坞,八月长安,桐华,落落,迪安,安东尼,饶雪漫等等知名的作者的书我都看过了。我也在极力寻找新的文字动人情节有趣的小说。
当纸质书不能满足我的时候,我开始转战网络,开始了新的一番天地。
最开始是在小说阅读网看书。我仍然记得我看的第一本网络小说是《我的黑道男友》。嗯,不要笑,谁没有个年少无知爱看玛丽苏的时光呢。当时的我很喜欢这本书,也沉迷于黑道老大的光辉下。在当时跟我一起沉迷的人有很多。因为这本书在那个网站可以称做神作了,因为它开始了黑道风。
当相似的故事看的多了,也会觉得乏味。很快,我就不再到这个网站了。
但其实我不是一个容易书荒的人,大概是因为我看书不挑,什么都看吧。所以我毫无压力与负担的转战晋江了。不得不说这里是看小说的好地方,尽管有很多关于它的抱怨,但是直到现在我仍会在晋江看书就足以证明这里多多少少还是有好看的书的。
在晋江就认识了很多新的作者。比如明晓溪,蓝白色,酒小七,锦竹,丁墨,墨宝非宝,七宝酥,容九,红九,是今等等作者。她们的书伴我走过高中校园。
在我看晋江的同时,我又发现了另一片天地。那就是起点。
开始的时候我是有在女频看书的。古言,校园,都市,女尊都有所涉及,但往往都会半途弃掉,于是我就跟女频说拜拜了。在男频看的第一本书是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我看的时候它已经完结了,所以再知道它有多长的前提下我仍然选择继续看下去。一本小说的长度从来都不是我拒接一本书的理由。
看男生写的玄幻,与女生写的言情完完全全是不用的感受。玄幻里的大场面,大设定,以及构建的大世界让我赞叹不已。每每观看都会有一种拍手称快燃烧激情的感觉。而那时候还没有“爽文”这个词。自此喜欢上了玄幻。看了天蚕土豆的《武动乾坤》和《大主宰》,看完了唐家三少的所有书,看完了我吃西红柿的大部分书,最爱《吞噬星空》。
至于耽美,我不想讲太多,因为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但最初真的是因为言情的好书我都已经看完了就转战耽美了。而耽美也没有让我失望。
以上我说了那么多看书的经历,现在来谈谈这些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
第一,大量的阅读可以拓展知识面。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言情,网络小说仅仅是没有营养的快餐文化,并不能给你带来知识的拓展。也许它们真的不能给你带来专业知识,但知识面仅仅只局限于专业知识吗?每个人拥有的是不同的人生,有着不同的经验和不同的见解,而这些都在他们的笔下体现。至少我在书中我知道了同传与翻译是如何工作,了解了各地特色小吃以及风景名胜,明白了各种生活小技巧,最后,也成为了我努力学习的动力。
第二,大量的阅读可以提升你的阅读速度,提高你抓重点的能力。
在阅读中我们需要掌握精读与泛读两种方法。在平时并不是每本书都需要一字一句的看下去,那样只会造成时间短缺与效率低下。在没有大量的阅读后,泛读也只是纸上谈兵。比如现在的我,阅读兴趣普遍会比我身边的同学要快,该掌握的知识点我也没有遗漏。因为我比他们更会删选重点。在阅读一大段文字后能快速抓住重要句子,然后在脑海里呈现,迅速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记在心里。
第三,大量的阅读会提高自身的读书品味。
年少无知时我也看过少爷千金,总裁娇妻之类的玛丽苏小白文。可在大量的阅读后,我选择书的品味也在提高,玛丽苏更成了我不会翻开的书。只有经历过浅薄,才知道自己的无知。只有知道自己的无知,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可怕的不是你选择玛丽苏,而是你的品味只停留在这里。
第四,大量的阅读能提高一个人的写作能力。
这个毋庸置疑。中学时语文老师也是无数次的强调要想作文写的好平时要多看多积累,写作永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博览群书后,你会知道更多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明白更多的写作风格,潜移默化中,你的文笔也在提高。
第五,大量阅读会成为你的谈资。
为什么说文科生很会跟人聊天?因为政治地理历史你跟谁都可以聊,只是深度不一样而已,难道你能随便跟一个人聊物理化学与生物吗?很显然,小说也会成为你与他人谈话的一个资本。你可以跟一个同样喜欢小说的人畅所欲言,你也可以用你在某篇小说中学到的知识与别人交谈,比如,“我听说某某地方的某某东西很好吃啊!”为开头迅速与别人打的一片火热。当然,话题不仅仅局限于吃,但你也不能忽略吃货的数量。
最后呢还是要说看网络小说还是有些不好的地方,但我不说,你打我啊。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7. 赞美别人的网络小说写的好的句子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传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8. 对网络小说总的评价
看了2年的网络小说了,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回头想想,有得有失!书看了好些:(什么诛仙、异人、飘渺,差不多有30多本了吧),差不多比较热门的,大家推荐的都看了看,有些好书当时沉浸其中,食不知味,连看几天,也当是减肥了,呵。
至于说好书推荐,前面这么多人都谈了,怎么也包括进去了,见仁见智。
倒是想把一些排名靠前,网上热门的书,但自己看了后,感觉真是不怎么地,谈谈。(排名不分先后)
一是,<天魔神谭>,这本书到处都有推荐,我是今年才看的,或许是看得多了,要求也高了,感觉此书前段还好,到后面已经不能看了,一味的求爽,象主角和周围世界很不协调。
二是,<邪神传说>,作者:云天空。书一开头,就让我大倒胃口,主角最喜欢自言自语:他是什么10岁就双博士学位。虽然说网络小说大都YY,但你也不要每过几章就跳出来提醒读者该主角是双博士学位吧???到后来再看到这几个字,只觉得身上“寒”啊!
云天空本人知道博士学位的授予条件吗?要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什么,而双博士学位又需要什么?你的主角在地球上10岁得到的具体是哪2个学位呢?唉!
三是,<佣兵天下>,老实说这本书开始部分很是吸引人,我有2晚看到半夜4点,但当写到从精灵森林出来后,感觉主角性格有较大的变异,而且作者对人物描写、场景细节也开始交待流水账。是因为场面铺开太大,把握上吃力的缘故吗?我看到第五卷,奇袭汉阳部分,就看不下去了,现已放弃。
四是,<光之子>,该书文笔太差,没什么可说的,看了开头就直接丢开。
五是,<神魔>,血红所写。怎么说呢,主角虽说经历了恐怖的战争,但性格转变还是太大,对于后面几次斗争,都给人全盘在手的感觉,没有什么惊异。最失败的是对罪民的描写,刚出场时描写罪民如何如何厉害,没有任何装备和神城武士战斗就有占上风,但后来罪民占领神城后,有了精良的装备,却好象一下子变差了,令人不解。作者对于转折处理很是不到位,生硬的感觉,让我无法看下去。
最后说,<赫氏门徒>,此书情节牵强,要求读者和书中的角色一样白痴才能忍受那些莫名其妙的小事而引起的一连串事件。看完书的前部分本人就受不了放弃。
以上各书的通病:逻辑混乱,一味YY,都想把主角写得不是先知先觉,就是运气极好。书是要经过精心雕琢的,如果老是硬伤不断,读者的耐心迟早会被磨灭。如:邪神传说,写主角在学院杀人不断,
数量达到成百上千。作者有没有想过,这已经不是在战场,而是在学院,来这上学的,很多都是有背景的吧?可这么多人死去后,竟然没一个人的家属前来报复,说不过去吧,即使该院长再霸道,再有实力,先不说家属在道理上站住了脚,就是一个“双拳难敌四手”,恐怕主角已经死了100次了吧(这时主角的定位还属于“较弱”)!!!
由于各人爱好不一样,可能我的观点不被大家赞同,只当是自己看了这么多书后,一次小结吧:每次看完一本后,总是痛心疾首想到要奋发了,不能在浪费时间在小说上。可过一段时间又总是忍不住找一本来看,幸好真正的好书不多:),还能有些时间来做自己的事吧!
9. 谈谈对网络小说的看法
网络只不过是一个新时代文学的新的承载物,金庸一批大师让武侠小说登上了台面,现在网络只不过缺了这一批作者和作品。毕竟,网络小说现在的模式主要是以迎合大部分读者为主,而成天上网看书的读者里毕竟是歪瓜劣枣居多,有水平的作品毕竟是需要时间的,现在一些领头的作者也在改变自己,书里的可看之处也越来越多,我个人没什么水平,也讲不清楚,转了篇文章过来(讲的是网络小说的作者---梦入神机),你可以看看。
另:网络里也是浊者自浊、清者自清,还是有相当一批人有真才识学的,只不过被那些声势浩大的YY作品掩盖了(比如番茄、三少,并没有在一步步新作品里有所改进,迟早会被淘汰),你要是有兴趣,去看看徐公子的书
你的看法会有改观的~相信我
下面是转的:
从前梦入神机还在写《佛本是道》的时候,就已经很火。《佛本》我看了几十章,感觉很不喜欢,后来《黑山老妖》也看了一段,没有在追看,只记住了一个七杀碑的故事,主角也是杀杀杀杀杀杀杀,真的是猛男。那时候就能感觉到,梦入神机这个人很不一样,也很不一般,有一种凌厉的感觉。写《佛本》的时候,还有些青稚,比如开头诱骗那个小吸血鬼拜师的情节,显然有一些老的套路在里面,当时的梦入神机还有些泯于众人的感觉,是一个新嫩写手。《黑山》就很有些味道了,不过依然是历史传说人物大乱斗,精彩是精彩,还是没有什么内在的东西在里面。这个时候梦入神机的文字功夫已经不凡,境界更是不俗。《黑山》中,王钟练了十多年的铁砂掌,不过现代社会也没有用武之地。这一天在街上遇到小偷行凶,一时间心头怒火起,“不杀死那畜生,也不算为人。”在公交车上破窗而出,追上去把那小偷一掌打死。开头几章,梦入神机就表现出一种出尘的味道,一股凌厉劲,完全没有俗套的念头,就像黑山老妖对王钟所言,“就算在几百年后的未来,你也没被万丈红尘污染了本心。”一本书里面的世界,也是一个作者的内心世界,主角也是作者心中念头的化身,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的真实自我。从王钟这个形象,也可以窥见梦入神机这个人。
从《佛本》到《黑山》,梦入神机在写书的过程中也在慢慢领悟,慢慢成长。一种精神在他心中慢慢酝酿着。就像他自己说的,“梦入神机一直在求新,求变,求突破。”《黑山》梦入写的非常痛苦,他不想唐三跳舞那样满足于现状,一部又一部的重复自我,他要叩问自己的本心,就像《阳神》中所言,他要明心见性,追寻本性真如的人生境地。
写《黑山》的一年中,梦入神机行遍四海,走访了许多拳师,跟他们谈论国术方面的事情,这也是心的洗练,梦入神机心中渐渐有了自己的道。在《阳神》中梦入神机写道,道术道术,心中有了道理,还要有术,也就是手段,才能用出来。除了道理的寻觅,梦入神机还注意文字上的功夫,比如他自己说,“关于新书,我会注意到刻画人物这一点。”显然在写作方面,梦入也在不断思考和努力。
《龙蛇演义》这部书,正是梦入神机追寻的成果。这部书写的不是武侠,而是国术,一下子从打打杀杀上升到了文化与文明的境界。看了武侠你可能觉得很过瘾,有一种热血沸腾的冲动,想出去砍人,但看了《龙蛇》你说不定回去静下心来学武。《龙蛇》我当时追得不紧,但有个哥们很迷,还因此参加了学校的武术社团,每周末大清早出去打太极。
《龙蛇》我只是草草读过,有一个情节印象很深刻。当时王超正在寻找突破,遇到一个老人家,是走过长征路的老红军(lhj)。王朝向他请教暗劲是怎么练的,老人拿出唢呐,吹出一首《十送红军》。“上个世纪那个热情如火的年代,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像老人这样许许多多的人汇聚到一起。这样千千万万的精神凝聚在一起,还有什么能够战胜。”(《龙蛇演义》)正是在长征路上,老人才拳术大成。王超说道:“你的感动,你的拳术,我都知道了。的确是无敌的力量。”之后王超超脱尘世,去追溯当年那条振奋人心的路线,走雪山过草地,瞻仰当年的感动。最终他练得“心如赤子,意如钢铁”,暗劲大成。
这种感动无疑是震撼的,起点再没有那个人有这种真诚。
2010-1-13 14:48 回复
混沌斋
17位粉丝
2楼
经过《龙蛇演义》的淬炼,梦入神机真正有了自己的体系,这时候的他已经很有一股大家风范了,《阳神》出世,无人能当。
《阳神》开篇就有真意,一种大气的感觉迎面而来。这种掷地有声,一气呵成的精炼,上次体会到,就得说树下野狐的《搜神记》,再往前,就是金庸的作品了。作品先是存在于作者的心中,从作者开始写第一个字时,整部作品就活了起来,有自己的神魂。这已不再是平常的写手以码的形式码出的故事,而是真正的著书立作。
一般的丫丫文,开篇是要先入戏的,然后再开始讲故事。穿越文要先把穿越这件事讲了,再讲明异界的基本情况;重生文也是如此,网游文更是千篇一律,从排队领头盔到拎木棒出门杀鸡,每篇小说都必须不厌其烦的重复这个套路,然后才能开始写自己的内容。一部书根本没有自己的神魂,而只是循规蹈矩的套路罢了。这些都只能叫做讲故事,离真正的著书,还差得远。
下笔有神魂,已经有著书立作的气度了。
相比《搜神记》的华丽和金庸的沉稳,《阳神》的神魂更加了不得,是一种读书人的气度。开篇第一章有子洪易,先交代了朝代背景和地点、人物背景,写道洪易这个少年在读书,“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读的是前朝大儒李严的《草堂笔记》,而且讲了一个封神的故事。洪易虽然年纪小,但心中却是雪亮,不读死书,知道人情达练即文章。第二章小人如鬼,洪易手无缚鸡之力,却正气凛然,一言呵退恶奴,然后说到治鬼,读书人心中有正气,神鬼不能近。后来洪易在野外破庙中夜读,遇到香狐王元妃,也不惊慌,“我辈读书人,寸大义,明六合,知妖鬼,达神明,这才是格物。”
几行文字之间,读书人的气度显露无遗。这种气度可是了不得,是中华几千年,无数读书人积淀下来的。主角是作者心中念头的化身,由洪易推及梦入神机,梦入显然也真正具备这种读书做学问的气度。《阳神》正如书中的《草堂笔记》,讲的是怪力乱神,内里却是大道理,大学问。
梦入神机又写道,“洪易读书不是死读书,而是要揣摩著书人的思想,甚至平生经历,更有甚至,要搞清楚成书的时间,考查著书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出在什么样的状态,心态如何,这样才能把一本书彻底的读通,心灵和著作人交流。”通过揣摩人来理解书,以及我所理解的通过书来推及作者的内心世界,都是这么个意思。起点上一些写手跑出来写书,内心的污秽和恶念,一下子就在书里暴露出来了,却还不自知。
2010-1-13 14:49 回复
混沌斋
17位粉丝
3楼
《阳神》中写到科举一节,一百零三岁的文坛大宗师谢文渊,梦入神机这么描写道,“他的目光一闪,竟然爆发出了一种深邃到极点的光辉,好像眼睛之中有一种洞穿时间空间的意境。”这种人虽然不修习道术,但是在道理上的意境和修为,比鬼仙都要厉害,远远望上一眼,就知道洪易深不可测。科举开场后,朝廷大员们都跑出去望气,比如七岁中秀才的神童上方,就是祥云缭绕,如一团锦绣,写的是锦绣文章。
望气在现实中当然是荒谬的,但读书做学问的人,不仅是读书,格物、观人、看世界的功夫,也非同小可,真正的大师就如同梦入神机所写的,“有一种洞穿时间空间的意境。”一个人从大师眼前走过,就能看到人的心。一个老人站在大师面前,大师可能就心神震动,看到老人身上积淀的沉甸甸的数十年的过去。写《神游》《鬼股》《人欲》《灵山》四部曲的徐公子胜治,就有这样读书人的功力。他在《人欲》中写道,一个小青年死后附身富家弟子身上,骗过了身边的亲人,但被一个在世仙人和一个玄学大师看到,就知道不对劲,一口道破天机,说这个人并非他本人。不仅是写作,其他创造性的工作和艺术中都有这种意境,艺术大师观人,看世界,都有这样的功力。就如同梵高的画作,一般人看不出什么,但真正的大家或知音人,第一眼看上去,就可能心神震动,不能自已。
前几天跟人说,《搜神记》抓了一个中国神话的表象,而《阳神》有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神韵。就像大唐双龙、搜神中的修为,长生诀,回光诀,水螺旋,火螺旋,定海神珠,气旋在体内转啊转,转的是物理的力量,什么离心力向心力扭力。搜神中的神也好,仙侠小说中的仙也好,吸纳天地元气,实质上都是能量的积累,把龙珠里的测试仪拿来一照,一个个显示两千万三千万,立即就能分出个高下。这种书都是借了一个神仙的名头,其实跟中国的文明和文化毫无内在的关系,而是一种唯物质论的西方哲学思想。而在《阳神》中的仙,才是中国人本哲学思想的体现。《阳神》中讲,世间是个大苦海,神魂出了壳,就像人从船上掉下来,溺水了一样,要想在世间畅游,就要修炼和壮大神魂。洪易一开始修习弥陀经,通过观想法来修炼神魂,及至后来洪易修成鬼仙,和各大道门斗法,大道门都是通过自己道门的道理和认知,观想出宝塔、如意,蕴含着无上大道,有莫大的神通。武举科场上,洪易手持代表江山社稷的大稷神刀,一刀之威,近乎人仙,从中领悟到了社稷之重,从而使自己观想出的战神也持上了大稷神刀,发出的刀气,几乎有了上古圣皇,盘皇生灵剑的气息。科举开考,洪易作的文章符合诸子百家的道理,引起百圣齐鸣,自身念头也经过百圣意志的洗练,生出毫芒,几乎相当于渡过一次雷劫。可以说《阳神》中的道术唯心唯人,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真正有了文化的神韵。其中道术修为的表现形式,也不是金丹元婴这些大路货,而是神魂和念头。普通人的魂魄中念头杂乱不堪,受到世间红尘的污染,蒙上一层尘埃,而修道人洗练心灵,念头都是明光自如,有如钻石一般。二次雷劫念头生出毫芒,四五次雷劫就达到了一念一世界的地步,九次雷劫后成就阳神,有数亿个念头。
《阳神》中的武道承袭自《龙蛇》,练肉练骨练皮膜,有一种血气阳刚外放,阴神妖鬼不能近,而不是武侠小说中捏造的内力真气,以及狗血的真气外放。巅峰武圣的精气如狼烟笔直冲天,身边血气翻涌如着火一般,鬼仙近身也要被灼伤。这种设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有一种浑然的大气,读者读了以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要振奋三分。武侠中的功夫与之相比,实在是有如萤火之于皓月,上不得台面了。
10. (评论)我个人对于网络小说的看法
(评论)我个人对于网络小说的看法
文/贝玉川
鉴于我去年写长篇网络小说后,发表一下我对网络小说的看法。
从某种意义上看,网络小说是可以犯各种错误的平民化小说。因为毕竟网络小说是作者每天要更新的,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足知底和错误见解。其接受批评和指责言论是网络小说不容置疑的一种常态化行为,所以我想网络小说是容许出现被人唾骂和质疑的。作为作者谁也保证不了不出现写作上的错误和剧情安排上的短板。网络小说出现读者的唾骂和谴责,皆是对作者的一种鼓励和鞭策。如果没有读者的唾骂和谴责,那么作者也许就不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以及自己作品上的极大不足之处。
互联网之所以跻身了网络小说,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网络小说天天更新,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不面对面接触而又无间亲密的网路沟通接触————即是一种直接留言对话来促进更好写作的交流方式。
由于近年来学术界的唇枪舌战,使得网络小说自身面临各种正规化的规范。其重点要求网络小说要写正能量的东西,文学题材要富有“高、大、上”的内容,所以网络小说被人为化的定格了一定的难度。人为的自然而然,把网络小说要求化。内容健康、态度严谨。其实这样也不影响网络小说的继续发展和存在,但是“下笔如有神”却要求了作者的读书量和知识面宽窄的问题。因而有作者每天不断的增加阅读量,不断学习交流充实自己。这样来汲取作者自己不被肤浅知识所枯谢,知识面狭隘所束缚出现的壁垒。也就是说不让自己的小说中的故事内容被自己的浅能知识所局限住。
正常化完本的一部网络小说,大概在300万字以上。我喜欢网络小说的长度和厚度,更喜欢写网络小说。所以我不想被任何外在的东西所束缚,我尽最大的能力去做到每天更新且内容高大上的内容(对于我现写的网络小说)。网络小说作品要富有正能量,不能写误导人、误人子弟的糜烂品。
自从我看了微信读书里面的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以后,我对故事、写作的方法颇为震撼。当然《海边的卡夫卡》最初不属于网络长篇小说,但是在眼下网络主宰读物的时代,出现在各大网络媒体读物刊报上、自媒体公众号连载上,岂能不属于网络小说?我颇为震撼网络的能力,感谢互联网时代的变局让我读之绝版杰作。
村上用隐喻转谕的手法把田村卡夫卡的故事写的让读者认为是真实存在的。我昼伏夜继,不断追剧59天看出了“人性”二字,其中我看出了文本中村上日记式的隐喻笔调。其村上勾勒出来的有关田村卡夫卡君的故事,用笔清晰勾勒出的故事处处如画、字字珠玑。作者把现实与梦幻相结合的惟妙惟肖。其中现实与梦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叫绝。诗歌、散文般的存在文墨也有。那些形意式的意象比喻、隐喻,含沙射影而又点到为止。似春华秋实,读之使人潜默移化惊心而又动魄。值得借鉴的是,把奥地利的“绝版”作家卡夫卡日译成文,就是“乌鸦”的意思。作者想象成“一个叫乌鸦的少年”意形隐喻成田村十五岁的少年。转谕为十五岁的“活灵”。妙也,妙哉!
“一个叫乌鸦的少年”就是梦幻中的“我”。也是你中的我我中的你。庄周蝴蝶,蝴蝶周庄之感!读者读之,会产生诸多遐想。田村卡夫卡就是现实中的“我”。双重性格的“我”交汇点突出意象,含沙射影,从而隐喻转谕丛影而生。
《海边的卡夫卡》文脉清晰,纹理葱顺。我读之,倍感是村上春树的真实生活,却不料仅是平日日记写照而已。文笔细腻到达了极致,犹如我辈在观望某名画家在做人物画一样,其画毛发、鼻孔、乳毛等细枝末叶皆不惜吝惜的娓娓道来。句句箴言。
那脉路纹理犹如头发块里的细丝一样,一根根清晰灼见明亮无余。村上的词句,勾勒出一副完美的《海边的卡夫卡》油画,即————我认为的二战后一位拥有思想厚度的日本(人的)反思,以及十五岁的少年离家出走的心路历程。
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可以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相媲美。或者说是有共同之处,都是现实与梦幻结合。《变形记》写的是现实的社会压力使得十几岁的少年心理出现了裂缝。梦幻的说法就是现实生活中自己追求完美脱变。一个故事多层意思且耐人寻味,拥有教导人类的意义的。像这种的文学作品才谓之为正能量高大上的小说作品。
网络小说特点需要长、天天在网络上更新,但是不能“空乏其身”寥寥无趣。网络小说的厚度可以借鉴《变形记》和《海边的卡夫卡》。
近年来,有作者把目光投向了都市、农村。以都市农民工、农村大学生等社会低层人士的心路历程做奠笔来扩充网络小说的题材量。
其实人类文学一直都是在以关注社会底层为写作积累范畴。这样“清一色”的题材为网络小说注塑了新时代的文学作品“高大上”的血液。我认为这样很好,我欲履行之。
都说文学来自生活本身,我将履行写作文学的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