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朗读者是网络小说吗
⑴ 你怎么评价董卿的节目《朗读者》
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结合
《朗读者》的节目定位是文化情感类,不止步于单纯的读书节目,导演的用心更在文字背后“人“的故事:“朗读者”将情感与作者当年的境遇连通,让那些作者不能够充分展现于世人面前的情感,通过朗读,穿越生命和时间,重新拥有灵魂。
成功收官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相比第一季,竞技之上,更生动展现了诗词之于民族心灵的荡涤,告诉我们“现象级”的延续,需要创新的同时也要持续保持戒备。
而《朗读者》不失为是央视最出彩的一次出击。几年的坚守,艰难的探索,不忘的初心,希望文化类节目这股清流能泉水不断,越走越远。
从某天起,身边朋友们用于表达情绪的词说来说去就那几个,突然发现,我们的情感正愈发走向单一苍白。
当泛滥的网络语言入侵生活,我们被粗暴的、千篇一律的表达捆绑,逐渐开始随着潮流用“high”,“爽”,“猴开心”表示快乐;用“蓝瘦香菇”,“宝宝不开心了”表达低落;用“毁三观”,“人设崩塌”,表达不认同。情绪失去了丰富表达,情感自然也淡漠起来。
别忘了,文字之美,可以言志,亦可传情。我想《朗读者》最大的意义便是,对我们已经麻木的情感,给予最温柔的唤醒。
⑵ 从“遇见”到“选择”,董卿的《朗读者》为什么火了
因为它能直击人心。
当我们看到某人在干活时总能爆发出最强动力,已经写好的稿子上面又层层叠叠地改过很多遍甚至扔掉重写的时候,就说明他是在为了自己的抱复而没有一丝怨言和松懈地专研着。家人对她从小就有最强要求只因成为艺术界大佬的愿望已经深入她的血液,她的全部生活纯粹的只能用吃饭看书这几个字来诠释。我们的眼睛还停留在最后一刻她在大舞台上扭转局面持危扶颠,下一秒就看到她已经站在了风格完全不同的节目上,并且完全参与了制作。
拒绝和众多无营养节目规行矩步式的创作方式和环节,充满严肃中透露出一丝生机的背景可以瞬间将人烦躁的内心变得风平水静,再加上早已听了很多年那个充满儒雅格调的声音娓娓谈来今天的主题,这样的节目才是当下最需要的。
⑶ 《朗读者》董卿读后感
《朗读者》是德国小说家本哈德·施林克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小说,
《朗读者》读后感
。《朗读者》先后获得了汉斯·法拉达奖,以及"世界报"文学奖。《朗读者》被译成35种语言并且使德语书籍第一次登上了纽约时代杂志的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由小说改编的电影获得2009年电影金球奖、奥斯卡金像奖。
⑷ 为什么董卿《朗读者》又火了
《朗读者》,给它取了个外号——《见字如面》2.0版。如果说就《见字如面》9.0的豆瓣高分堪称惊艳,那么《朗读者》9.2分,则可以说是几近完美。才看个序幕,就被董卿由内之外的,极具知性的魅力吸引住了。“朗读时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打开一本书,节选一段文字,把它朗读出来,看似简单的形式其中包含无穷的故事。朗读者未必是名人,而是有过经历的,具有内在底蕴的,真正“有故事”的人。
鲍勃·迪伦曾说过一段话——
我认为最有罪的
是那些看不到对的东西,心里也知道那不对但就是不愿正规的人。
只要去读书,你就会明白:一样东西是否存在,与你是否拥有、是否见过毫无关系。只要去读书,你就会发现:自己所处的世界是多么局限。
是的《朗诵者》《见字如面》等优质综艺节目,归根结底是在倡导阅读,不得不承认,在这些节目中,那些嘉宾们,以及董卿本人,全都那么优雅。观众不禁问,他们是怎样做到 的?而答案,就是节目最核心的主题:人遇见文字,即“阅读”。
《朗诵者》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因为现在,上至领导‘公知。下到百姓‘小资。都在倡导同一个主旋律——读书。《朗诵者》的格调之所以高出其他综艺节目一大截,归根结底一句话——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
⑸ 董卿的《朗读者》为什么火了
个人觉得,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朗读者》是一档真实、富有文化内涵和文化熏陶感染力、能引起观众心灵震颤和共鸣的文化情感节目。这个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2. 这档节目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国人的内心诉求和价值观。节目总流露出的温情、责任感和感动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引起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共鸣。节目讲述的故事情感真挚,感人至深。无论是演员徐静蕾讲她奶奶疼她爱她的平凡故事,还是96岁高龄翻译家许渊冲讲他年轻时为追求女孩翻译过才女林徽因的诗《别丢掉》的“独家趣闻”,还是无国界医生志愿者蒋励讲她在阿富汗枪林弹雨中迎接新生命的故事等等,均以真挚的情感征服了观众,也带给了观众无限的思考。
3. 最后,我觉得这档节目很平淡、真实,不像许多浮夸而无意义的娱乐综艺节目,它更能以别人的故事鼓舞,启迪我们自己的生活,让我们静下来反思自己,反思生活,寻找真实而生活。
⑹ 董卿携《朗读者》3回归,此次加盟的人员都有谁
《朗读者》这档综艺节目正式播出之后,就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呼声,得到了很多的赞美。网友们都觉得能够听很多的演员和前辈朗读一些先人是书信,能够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这档综艺节目非常受欢迎,所以2021年《朗读者》第三季也将正式地和观众见面了。那么关于董卿携《朗读者》3回归,此次加盟的人员都有谁?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张桂梅
张桂梅校长是感动中国的一位伟大的人物,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在贫困地区开办学校,改变了很多学生的命运。张桂梅校长是值得所有人敬佩的,这一次,张桂梅校长能够来参加《朗读者》这个节目,真的让人觉得非常惊喜,也非常期待。
关于董卿携《朗读者》3回归,此次加盟的人员都有谁?以上是我的看法。你还知道此次加盟《朗读者》第三季的人都有谁呢?欢迎留言交流!
⑺ 如何评价董卿主持的《朗读者》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⑻ 董卿朗读者朗读作品是什么
董卿在朗读者中朗读的作品是:
1、《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在节目中由林兆铭朗读。
2、《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于1847年创作并题献给恋人的一首抒情诗,诗中用一连串的“我愿”引出构思巧妙的意象,反复咏唱对爱情的坚贞与渴望,向恋人表白着自己的爱情。该诗20世纪在中国引起了青年中的爱情诗热潮。在节目中由乔臻、唐国妹朗读。
3、《百合花开》是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创作的散文。收录于《心的丝路》中。被收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同步阅读·四年级下·百合花开》,沪教版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12课。在节目中由蒋雯丽朗读。
4、《愿你慢慢长大》是作者刘瑜写给自己刚满百天的女儿的信。文章细腻、深情,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跃然纸上,令读者感动至深。2017年2月18日央视《朗读者》第一期节目中,由张梓琳朗读,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5、朱生豪《朱生豪情书》,该书将全部书信分成1933年到1934年、1935年暑期以前、1935年暑期以后、1936年暑期以前、1936年暑期以后到1937年五部分,以及附录“1943年春一封未寄出的信”。在节目中由周小林、殷洁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