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总量
Ⅰ 概括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网络文学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作协2018年5月17日在杭州网络文学周上首次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17)》披露: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3.78亿,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3.44亿。国内45家重点文学网站的原创作品总量达1 646.7万种。中国网络文学创作队伍非签约作者达1 300万人,签约作者约68万人,总计约1 400万人。
从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始,二十余年来,中国的网络文学无论是作者数量、传播平台、阅读群体,还是产业化延伸,其数量与规模,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和飞速的增长。在世界范围内,从文学发展史和出版史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学无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一、中国网络文学的现状
(一)中国网络文学的特点
中国的网络文学,无论是作者的创作、作品的发布,还是读者的阅读,均是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上完成的。与传统的文学创作与出版比较,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出版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创作主体相对自由,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表现手法的运用,作者都是在没有任何范式约束的氛围中进行文学创作;二是没有层层的审查与旷日持久的等待,作者只要轻轻地敲击一下键盘,作品就会立即发表;三是网络文学巨大的作品数量,使读者可以从容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还可以与作者互动,交流自己阅读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作者的创作;四是作品的价值由读者的付费阅读与打赏体现。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管理机构的要求,互联网平台和网站开始借助软件对作品进行必要的审查。但由于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巨大,审查只能是对关键词加以审核,对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倾向、语言文字的表达水平,只能交由读者来评判。读者的点赞和打赏,购买与否,是检验网络文学能否生存的唯一标准,也是作者能否为读者接受的试金石。
(二)中国网络文学的作者群体
基于艾瑞咨询的监测统计,2017年,网络文学作者数量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30.2%。以阅文集团为例,到2017年12月31日,其平台上作者已达690万人,掌阅原创作者达到1.5万名。在网络文学作者中,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居多,40岁以上的只占作者总数的4.9%,网络文学作者的平均年龄是27岁,大多生活在二三线城市。作者中有如安妮宝贝、李寻欢、当年明月、宁财神这样的专业作家,但大多是业余写手,很多是在校大学生。这些写手,往往系非文学专业毕业,理工科学历居多。如网络知名作家血红是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毕业,骁骑校是电力工程师。为了方便管理和付酬,网络平台一般将作者分为五个星级,一星级为小白作者,二至四星级为普通作者,五星级为大神作者。按阅文集团自己制定的评级标准,大神作者占作者总数的17.8%。大神作者是平台和读者关注的对象,也是平台创造经济效益的主要保证。一批大神作者已经成为品牌,如20世纪90年代的五驾马车——痞子蔡、安妮宝贝、李寻欢、宁财神、邢育森,目前活跃的作者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江南、酒徒、蒋胜男等。
网络文学的作者,往往通过举办写作大赛和文学年会来发掘。对于有潜力的作者,进行作品定制,由专人辅导,或者与传统的教学研究机构合作,请专家授课,提高作者的写作能力。2013年,在中国作家协会的指导下,中文在线联合其他网络平台,在京成立网络文学大学,聘请诺贝尔获奖者莫言担任首任校长。网络文学作者只要提供2万字以上的作品,即可成为网络文学大学的学生。阅文集团于2017年6月发布内容全生态战略,并成立内容产业基金,从优质内容出版、内容方商业扶持、内容品牌传播和优秀青年作家创作扶持四个方面支持作者进行创作。阿里文学也与其影视业务共同宣布将为内容生产者提供包括平台、IP、宣传等资源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作者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除中国作家协会成立网络文学委员会外,各地作协相继成立了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部分作者加入了作家协会组织。这标志着整个社会对网络文学身份的认同,网络文学的价值为主流文化所逐步接受。
(三)网络文学的主要发表平台
中国的网络文学发表平台,曾经有上千家之多,后来盛大集团与腾讯阅文集团、中文在线通过资本运作,将一些优秀的网站集中到几家主要的平台运营。从2017年网络文学平台日更新作品数量看,阅文集团及旗下起点中文、云起书院、创世中文网、起点女生网、晋江文学网、潇湘书院位列网络平台前10名,其中起点中文网日更新作品数量过万,排名第一。纵横中文网、塔读文学、红薯小说网、17K小说网,位列第二梯队。从绝对数量来看,阅文集团以72%的作品数量占比、88%的作者数量占比位列第一。截至2017年6月,阅文集团拥有640万位作者和960万部文学作品,中文在线、掌阅及网络文学位列二、三、四名,中文在线、掌阅及阿里文学分别拥有300万、50万、40万部作品。移动终端目前由掌阅、QQ阅读领先。速途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已增长至130亿元,2017年,国内市场份额名列前位的多家网络文学网站中作品的总数约为1 647万,预计2019年,作品规模将超过2 000万。
(四)网络文学的作品类型
中国的网络文学一改过去传统文学作品中体裁划分的方法,加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作品有意将不同体裁融合在一起,并运用了多媒体的表达手法,形成独有的网络体。但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大多数网站将作品划分为玄幻、奇幻、都市、历史、军事、竞技、美文、同人等类型。在虚构类作品中,又分为穿越、架空。为了方便读者查找,以言情小说为例,网站往往将作品贴上不同的标签:一见钟情、青梅竹马、欢喜冤家、办公室恋情、前世今生、灵异爆笑、情有独钟、日久生情、后知后觉等。读者从这些标签中,能够迅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
网络文学作者的素材,一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二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如从中国历史、神话、古典小说中寻找人物和情节线索;三是从游戏中寻找题材;四是根据科学的有限假设而虚构的幻想事件。
(五)网络文学的阅读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统计报告》),如前所述,截至2017年12月,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78亿,较2016年年底增加4 455万,占网民总体的48.9%。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3.44亿,较2016年年底增加3 975万,占手机网民的45.6%。另据《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文学网站日更新总字数达2亿汉字,文学网页日浏览量达到15亿次。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在数字阅读中的主流地位日益提高,《2016年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相对于2015年,2016年数字阅读内容总量增长率达到88.2%,其中原创占比从69%上升到79.7%。
(六)网络文学的产业化延伸
网络文学作为重要的IP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文学的很多作品除以纸介质图书形式出版外,还改编为游戏、动漫、电影、电视剧、有声读物及周边产品,全版权、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从最早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到《明朝那些事儿》《诛仙》,从《杜拉拉升职记》到《欢乐颂》,这些图书不仅在网络上受到热捧,出版为纸介质图书后,也连续占领国内的图书畅销榜。如《杜拉拉升职记》从一个不到2 000字的博客,延伸到系列图书、电影、电视、话剧、音乐剧、周边产品,形成一个10亿元的大产业。
(七)网络文学的盈利模式
中国的网络文学,最初是免费阅读,从2002年开始,起点中文网试行收费阅读,这种模式很快被其他网站效仿。多年的探索发展,中国网络文学产业运营模式逐渐成熟。一条由网络写手、文学网站、内容经纪人、出版商、影视投资商、游戏厂商、动漫公司,以及电信运营商、客户端产品制造商、广告代理商等组成的完整而复杂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并逐步形成了以作品版权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其盈利来源主要包括VIP付费阅读收入、网络广告收入、无线阅读运营收入,以及线下出版、影视改编、动漫游戏改编等版权延伸收入。其中,VIP付费阅读和无线阅读运营是最重要的两大营收来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网络文学阅读最重要的载体。
同时,如前所述,高点击率的网络文学改编成实体图书后,也会获得一笔不菲的版税收入。据《华西都市报》2018年4月11日刊登的《霸榜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2017年,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年收入1.3亿元,天蚕土豆年收入1.05亿元。据此推算,网络平台的收入也不菲。《统计报告》显示:网络文学业务营收也进入全面盈利期。公开资料显示,阅文、掌阅、纵横等网络文学企业在2017年均已实现盈利。除此之外,2017年下半年,国内两大网络文学平台阅文集团和掌阅科技相继上市,从资本市场融到了所需的资金。
二、中国网络文学的贡献
首先,网络文学在探索中发展,产生了一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优秀作品。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角度来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网络文学通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带着信息化时代的技术特征,占领了中国的文化版图。尽管网络文学的大多数作品因为写作的仓促,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艺术缺陷,但正由于其规模庞大,沙里淘金,其中还是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2008年,在中国作家协会指导下,《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和中文在线曾举办过一次网络文学十年盘点,评出了十大优秀作品:《此间的少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新宋》《窃明》《韦帅望的江湖》《尘缘》《家园》《紫川》《无家》《脸谱》。同时,还有一批受到读者好评的作品,如《诛仙》《明朝那些事儿》《星辰变》《梦回大清》《斗罗大陆》等。这些作品因其在网上的点击率很高,成为各家出版社关注和追逐的出版资源。据统计,网络文学每年向实体出版输送的文艺类新书和畅销书占其总数的1/2以上。2017年,在网络上先发表又以纸介质的形式出版了网络小说6 492部。同时,网络文学业已成为各大文化公司掘金的一块宝地,许多网络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后赢得了很高收视率,如《小儿难养》《后宫甄嬛传》《裸婚时代》《步步惊心》《失恋33天》《山楂树之恋》等。同时,网络文学逐渐被主流文学接纳。2009年,网络作家阿耐所著的《大江东去》成为第一部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网络小说;《上海文学》杂志的编辑金宇澄发表在上海“弄堂”论坛上的网络文学《繁花》经反复修改后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其次,网络文学的IP开发推动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的网络文学,与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动漫,成为风靡世界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学作为重要的IP资源,IP经营不仅成为网络文学自身的重要收入来源,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甚至一个产业的繁荣。2017年,由网络文学经过加工而出版的纸介质图书达到6 492部,改编电影电视连续剧2 427部,游戏605部,动漫712部。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占据了影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除此之外,听书作为网络文学的衍生业务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7年4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阅读白皮书》数据,2016年国内近7成数字阅读用户用过听书功能,听书用户超过1亿,愿意付费的用户比例达到65.3%。在这一趋势下,蜻蜓FM、懒人听书等垂直应用均在2017年获得过亿元人民币融资;而微信读书也于2017年7月发布新版本,宣布全面上线音频内容。天涯社区、铁血科技、天下书盟、博易创等数量众多的网络文学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同时,网络文学的IP运作模式从一次性售卖向深度开发全方位合作发展。网络文学与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等多元文化相互渗透,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微微一笑很倾城》电视剧与移动游戏《倩女幽魂》实现双向剧情渗入,影视与游戏深入融合。游戏工作委员会数据显示,2016年影游联动开发的移动游戏实际收入达89.2亿元。
最后,网络文学逐步由国内走向国外,网络平台不仅获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在中国产生的影响,很快也在世界各国赢得了反响。富有中国元素的武侠、玄幻、科幻、言情等网络作品,以其曲折离奇的情节、引人入胜的叙述,吸引了海外的读者。据统计,盛大文学网站曾有超过3 600万注册网民,其中有30%的网民来自国外,网民分布在全球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起点中文网3 100万注册网民中,同样有30%来自海外,分布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晋江原创网日均浏览量超过4 000万,拥有注册网民320万,全世界共有211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访问过晋江原创网,海外流量占全站流量的30%以上。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与网文海外门户及网文翻译网站的建立是分不开的。目前,在网文翻译网站中,Wuxiaworld(武侠世界)是海外本土第一批成立的中国网文翻译网站,2014年12月成立至今,已拥有了一批忠实的用户,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Wuxiaworld在全球网站排名为1 005,拥有来自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读者。Gravity Tales是一个本土作者的翻译+原创平台,不仅与阅文集团合作,对中国网文进行翻译,而且拥有原创版块,孵化了一批平台自身的网络小说作者。
与此同时,中国的网络文学也被海外的出版商所青睐。《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藏地密码》《诛仙》《杜拉拉升职记》等一大批图书的版权被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所购买。从输出国家来看,从最初的东南亚,到日韩等国,再到后来的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土耳其等欧美国家,足迹已遍布二十多个国家,被翻译为英语、韩语、泰语、日语等十几种语言文字。
另外,网络文学网站主动走向海外,重视海外布局。如中文在线在欧洲和美国设立分公司,向海外读者推广网络文学。2017年5月,起点中文网的国际版——起点国际正式上线。目前,起点国际已上线九十多部作品,语种以英文为主,首波主打品类以仙侠、玄幻、科幻、都市等题材为主,除PC端以外,Android及ios版本APP也已同步上线。
三、中国网络文学尚需努力的地方
(一)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第一,不少作品思想内容肤浅,创作态度主观随意。网络文学的作者为了取悦读者,营造一种狂欢的氛围,往往有意反传统、打破规范,恶搞历史和文化,生造语言文字。同时,跟风、抄袭、注水现象十分严重。第二,暴力色情隐现其中。无论是标题还是作品的内容,往往有一些露骨的色情、暴力、凶杀情节,有些还宣扬一夜情、换妻、虐恋等不健康的观念。第三,思想倾向不够健康。尽管近年来因为监管加强,色情描写的作品有所减少,但作品宣扬的权力、金钱、物质崇拜仍然充斥网络文学。不少穿越小说,都是描写草根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不是当“王爷”,就是娶得三妻四妾,或者获得巨额财富。第四,语言文字粗疏。在网络文学世界里,20万字是短篇,中篇在20万到60万字,比较走红的网络小说,都以千万字计。在网上连载的作品,作者一天要“码”1万字左右。在这种以迎合读者,等待点击的状态下创作的作品,缺少生活的积淀,缺少艺术的构思,缺少修改打磨,其粗疏可想而知。阿耐网络长篇小说《大江东去》虽然最后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但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在稿件修改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在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责任编辑雇请了几位武汉大学研究生为其整理,做了大量的删削工作方达到出版水平。第五,模仿抄袭严重。网络文学由于是类型化写作,很多情节的设置已经形成了模式,因此,作品的抄袭现象比较严重。还有一些作者使用网络软件写作,尽管不能指证其作品抄袭某部作品,但这种机器写作的方式缺少感情投入,很难突破原有模式。
(二)网络文学需要多方扶持
与传统文学创作相比,网络文学的进入门槛很低,很多作者缺少文学修养和写作技巧,作品一味地迎合读者,追求点击率,结果“鸿篇巨制”很多,但缺少文学性和思想深度。中国的网络文学如果要实现经典化,在中国文学史和出版史上留下一批精品,必须在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提高作者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史意识。目前有些网站组织重要的“大神”级作者与传统作者结对子,或者组织专家讲学,将他们送到鲁迅文学院之类的机构学习,意在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但短期的学习并不能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网络作者自己要有意识地阅读文学经典,放慢写作速度,有意识地打造能够传之后世的文学精品。第二,展开必要的网络文学批评。现在对网络文学的评价,主要从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方向来做宏观的判断,印象式批评多,对具体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缺少学理性的分析,有关部门要组织批评家,放下身段,客观地分析当前网络文学的趋势,展开对作家作品的有理论有深度的批评。第三,引导网络文学进入主流社会。目前各级作家协会都十分重视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很多作者从网络文学的世界走入了文学主流群体,如安妮宝贝、金宇澄、慕容雪村、张悦然、当年明月、李可等,他们的不少作品已经成为文学精品进入文学史的视野。但与庞大的网络文学作者队伍相比,这些作者仅仅是“冰山之一角”,主流社会对网络文学要采取包容和引导的态度,在探索中提高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与思想性,让网络文学从草根进入殿堂,真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标志性的文化现象。
Ⅱ 90后毕业生边上班边写网络小说月赚多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40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驻站作者数超过1760万,作品总量达1454.8万;网络文学的用户接近3.5亿,市场规模达到90亿元。或许你对网络文学还停留在“霸道总裁、穿越言情”的印象,或许你还在感叹这一职业收入的不可思议与造“神”的速度,但不可否认,网络文学这两年确确实实火了。
凌娇介绍,她和网站的合同中约定,稿费按章节(千字为单位)按月结算,读者为了看小说付的费用,她可以拿30%,网站拿70%,当然,名气不同的作家和网站的分成占比都是不一样的,还有五五分、七三分。除了稿费,小说点击量排名及粉丝打赏的钱也是作家收益的一部分。
Ⅲ 小说的发展历程
我国数字阅读产业以平台为中心,上游包括作者等内容创作者,下游为读者,中间是众多小说平台及版权商等构成,提供产品包括网络文学和出版电子书等(不讨论新闻等内容)。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亿人,手机网民各类APP使用时长中网络文学比重为9%。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5亿人,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35亿人。阅文平台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占我国网络文学作品总量的72.20%。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逐年扩大,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亿人
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亿人,较2018年全年增长2984万人,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比重为99.10%,较2018年全年全年增长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图书出版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Ⅳ 我国网络文学走过多少年了
我国网络文学走过20年了
“我身材不高也不矮,长相不丑也不帅,个性不好也不坏。”1998年,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上引发热潮,一对年轻人的生死爱恋震撼网络。这部小说的发表,被视为我国网络文学的开端。从那时起,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登上历史舞台。
从引人注目的爆炸发展,到备受诟病的参差不齐,一路走来,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伴随着掌声和质疑。但在市场化进程中,以原创内容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已经形成,网络文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李敬泽期待着,未来我国网络文学要“把握时代脉搏,把握人民的期待和要求,加强现实题材的创作,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反对庸俗、低俗、媚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作品”。
Ⅳ 网络文学作品规模有多大
网络文学行业主要平台:起点读书;阅文集团;晋江文学等
本文核心数据:网络文学市场规模;用户规模;网络文学作品数量;付费率;热榜入选数量占比
市场规模趋于平稳,国内用户量趋于饱和
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市场规模稳步发展,在免费阅读模式和付费阅读并存的情况下,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达到268.1亿。但整体来看,我姑而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增速趋于平缓。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图书出版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Ⅵ 网络小说有什么意义
总有很多人期待有不寻常的人生经历。
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实在太平常,太无味。
也许他们看网络小说只是去寻找一个虚拟的自己。
把自己幻想成书中的主人公,这样大抵会有些满足感吧。
其实也不是拿这些来消磨时间。
只是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也是。
各方面被比较,被要求。还有升学压力。
所以只是适当的放松吧。
我也喜欢看很多书。
名著。散文。耽美。网游。
这些都有接触。
但也不可能直白地说浪费时间。
只能说,倘若那些书,可以放松心情,那么偶尔看看,也是不错的选择。
Ⅶ 我国网络文学读者超4.5亿人,你认为这和什么因素有关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知识以及文学作品。对于我国网络文学读者超4.5亿人,除了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外,也与我们现在的社交方式,业余空闲时间以及作者数量有极大的关系。这些因素都加速了网络文学的发展,提升着网络文学读者的数量。
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网络文学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其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普及,各种上网设备充斥着市场,人们能够很容易获得相关设备,如手机、电脑等,人们通过这些设备阅读网络文学,提升着读者的数量。
我国网络文学读者超4.5亿人,这个数量是非常恐怖的,这也间接说明人们对精神越来越期待精神需求。希望广大作者能够加大高质量网络文学作品的期待,创建更丰富的精神文化。
Ⅷ 网络文学为何频现“抄袭门
比葫芦画瓢。
朱慧卿绘
盗版和抄袭是困扰网络文学发展的两大顽疾。相比较而言,抄袭的治理难度更大。在缺乏创作规范、创作压力巨大而商业前景日益被各界看好的网络文学界,抄袭事件的频繁出现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
“连错别字也一起抄”
在对抄袭者隐忍了多年后,知名网络作家匪我思存近日终于感到忍无可忍,从8月初起,她连续在微博上发声,指另一位网络作家的《甄?执?贰度畿泊?飞嫦映??独湓氯缢?返茸约旱淖髌贰7宋宜即娉疲?笳卟坏???适鹿8牛??约菏橹械拇肀鹱忠惨徊⒊?斯?去。当年她引用了一首古诗,但记错了,而同样的错误出现在其书中。匪我思存发表长文表示自己的诉求不是“钱”,而是“两件事情,一是抄袭者公开赔礼道歉,二是删掉抄袭内容。”
该事件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参与转发、评论、点赞的网友超过30万。
近年来,网络小说成了抄袭的“重灾区”。《花千骨》《锦绣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改编成热门电视剧的原著都曾被曝涉嫌抄袭。但是,大多数受害者都选择了沉默,像匪我思存这样站出来公开点出抄袭者名字并公布证据的网络作家实属罕见。
对此,匪我思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抄袭这种事,一般发现之后都是默默地忍了,因为现行的状态是维权成本非常高,而侵权者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舆论对受害者也不利,站出来维权反倒要面对舆论压力。这次在微博揭破此事,有好几个诱因。主要还是因为忍无可忍。”
《甄?执?纷畛踉诮??难С巧狭?厥本驮?煌?逊⑾稚嫦映??8??006年10月晋江网发布的公告,《甄?执?酚写蟠笮⌒?0多处情节、语句和《斛珠夫人》《寂寞空庭春欲晚》《和妃番外》《冷月如霜》等相同或相似。晋江网总裁黄艳明近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我们当时判定《甄?执?返淖髡咧苯邮褂昧吮鹑说暮么屎镁洌??蛔阋杂跋煺?鲎髌返墓适鹿辜埽?闶乔嵛⒌某??!弊钪战??芾聿阕龀鋈米髡摺靶薷睦淄??Γ?虮怀??叩狼浮钡木龆ā?/p>
黄艳明回忆说,当时作者认为自己很冤枉,很委屈。“她说,我40万字的作品,你们找来找去也只找出2000字而已,然后就说我是抄袭。我不服。我不承认这是抄袭,我只是借用了别人的一些词句。”在拒绝接受修改并道歉的要求后,作者离开了晋江文学网,在自己的博客上连载完结了《甄?执?贰?/p>
从“摘抄好词好句”到“洗稿”“融梗”
晋江网是业内公认的打击抄袭最严厉的网站。黄艳明说,近10年来晋江网一共发现了1000部左右的作品涉嫌抄袭,其中400部是情节严重的抄袭。“情节轻微的,我们会要求作者删改;情节严重的,只能杀ID。”所谓“杀ID”就是封杀作者的网名,对一些已经成名的网络作者而言,ID被杀不但意味着名誉扫地,更意味着经济损失。
在这些年处理抄袭者时,黄艳明发现,很多人感到自己非常冤枉。“他们说,从小老师就要求我们准备一个本子,遇见好词好句就要抄下来,以后写作文的时候用。怎么现在我用了几句别人的好词好句就成了抄袭呢?有这种想法的作者不是一个两个,是很多人。”黄艳明认为,缺乏规范的写作教育是导致抄袭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借用好词好句容易判断,而抄袭别人的情节脉络就很难判断是否属于抄袭了。对于这种做法,网文界有专门的术语,称之为“洗稿”或“融梗”。
匪我思存说,十几年以前刚出道时就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抄袭,只是程度不一样,有时候只是一句两句被抄袭,有时候被抄得比较厉害。“最近几年问题更严重了,有网站公然号召新作者抄袭我们老作者旧作品起承转合的节奏和大纲,就是抄袭骨骼,改变小说背景和细节重新添肉,业内称为洗稿。”
所谓“融梗”,是指抄袭别人的故事桥段、情节模式。比较高明的作者会把“梗”化用在自己的作品里。这就给抄袭的认定带来了挑战。
黄艳明认为,单一的一个梗或者说一个桥段不算抄袭。她说:“有的梗不是谁写出来就被谁垄断,比如‘跳崖遇高人’‘身负血海深仇的女子爱上了仇人’,这样的梗,不能说你写出来,别人就不能再写了,这样的情节模式一旦写出来就进入了世界文明的共同财富之中,别人也可以用。”黄艳明说。
“但是,整个剧情的抄袭与单一的一个梗的雷同是不一样的。”黄艳明强调,“如果你的整个剧情脉络使用的都是别人的剧情脉络,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是抄袭。如果你只是化用了别人的桥段,但剧情脉络是自己原创的,我们一般不认为这是抄袭。”
对于目前网络上流行的做内容比对的“调色盘”,黄艳明认为并不靠谱。“单用调色盘是不能确定抄袭的,”她说,“网络小说多是模式化创作,许多情节模式是通用的。如果‘跳崖遇高人’这样的梗也被认为是抄袭的话,打击面就太大了。我们反对抄袭,也反对反抄袭的扩大化。”
中南大学文学院网络文学研究院首席教授欧阳友权指出,高产写作、技术复制和缺少严格把关的自由发布体制,使得相比传统文学创作,网络文学更容易出现抄袭现象。
“写作神器”来了
“洗稿”也罢、“融梗”也罢,在高科技面前统统相形见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的作者已经借助科技手段,使用写作软件自动生成小说了。而由此带来的问题已不是抄袭所能涵盖的了。
数月前,晋江文学网接到网友举报,与晋江网签约的一位知名网络小说作者涉嫌抄袭。经晋江网调查,认定该作者大量使用了写作软件的素材,许多内容来自知名作家作品的片段。这是晋江网第一次发现签约作者使用写作软件。黄艳明说:“这个作者是我们一直非常欣赏的,这件事也令我们大吃一惊,很受打击。他抄得太多,已经达到了杀ID的标准,只能封掉他的ID。”
其实,使用自动写作软件在网文界已是公开的秘密。早在2015年就有读者爆料,网络小说《寒门崛起》是使用小说写作软件拼凑出来的,涉嫌抄袭的主要是背景知识、外貌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其中雪景描写部分就涉嫌抄袭了鲁迅的《故乡》和弱颜的《重生小地主》。
2016年,电视剧《锦绣未央》热播,一些网友发现其原著小说涉嫌抄袭,据新浪微博“言情小说抄袭举报处”所整理的数据,《锦绣未央》涉嫌抄袭的书目达219部,数量之多,使人怀疑作者是使用了写作软件。
目前,在淘宝网上搜索“写作神器”和“自动写作软件”能找到数百种,据卖家自述,这些软件可以根据需要自动生成文章,有的“自动写作软件”号称每天可以写出8000至10000字。据软件业内人士介绍,大部分写作软件由素材库和自动写作系统构成,其中素材库基本是各类网络小说以及传统作家作品的描写类片段,而自动写作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人名、地名、招式、武功、服饰、爱好、特长、误会、巧合乃至情节结构、完整梗概等创作素材,有的高级写作软件会把多个来源的描写融合在一起。作者只需要写出情节的大致脉络,其余具体的描写都可以交给软件自动完成。由于来源驳杂,如果作者使用了其中的素材,很有可能造成抄袭而不自知。
“我觉得,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抄袭,写作软件对网络文学的冲击更大。”黄艳明说,“如果大家都认为用软件写作不算什么,那么未来的局面就很难看了。大家比的就不再是创作能力了,而是软件的智能程度。将来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文章,软件就自动写一篇,那么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说写作软件写出来的作品是否具有著作权?如何定义抄袭?”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前不久,著名作家韩少功给30多名文学研究生两首诗,其中一首是宋代诗人秦观的作品,而另一首是机器人模仿秦观创作的,结果没有人能识别出来。
欧阳友权认为,自动写作软件还只是刚刚起步,对文学创作的终极效果尚不明朗。“在我看来,在讲故事(如小说、剧本)、古典诗词、朦胧诗写作领域,自动写作软件大有可为,从总体上看,尽管文学创作不是作家的特权,但作家仍占据文学创作的绝对优势,写作软件暂时代替不了文学的人脑。”
打一场反抄袭的“人民战争”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国内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作品总量1454.8万种,当年新增作品即达175万部。要想在如此之多的作品中发现抄袭,无异于大海捞针。实际上,目前发现的抄袭线索主要来自于读者。读者是监督网络文学抄袭最强大的力量。
欧阳友权说,网络读者众多,亿万读者的“火眼金睛”会让抄袭作品无处遁身,网络的交互性也容易把抄袭的情节、细节、故事框架乃至语言表达方式等等暴露在“阳光”之下。
现在一些热心网友通过网络组织起来,自发地比对雷同网文,揭发抄袭。“反抄袭吧”“言情小说抄袭举报处”“原耽抄袭侵权举报地”“网文抄袭排行榜”“今天挂抄袭了吗”等都吸引了大量读者。读者的监督、舆论以及商业力量的介入,都给抄袭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文学网站也加强了反抄袭的力度。目前在作品上线之前一般都要做人工审核和机器查重。但正如欧阳友权所指出的,网络抄袭的根本原因在人,在创作者,在写作主体的能力不逮和功利心态。他说:“文化资本的逐利性、商业力量的诱惑力、读者市场的激烈竞争都是抄袭事件的直接推手,但它们背后还是人的价值观在起支配作用。如果一个网络作家能严于自律,经得住诱惑,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些社会责任,少一点商业心态、多一点艺术追求,任何商业环境和技术语境都很难使自己走进抄袭的陷阱。”
Ⅸ 我国网络文学如何走过20年
“我身材不高也不矮,长相不丑也不帅,个性不好也不坏。”1998年,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上引发热潮,一对年轻人的生死爱恋震撼网络。这部小说的发表,被视为我国网络文学的开端。从那时起,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登上历史舞台。
网络文学飞速发展的背后,既有新奇特的优点,也充斥着低俗乱的问题。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所说:“这些天文数字是原来文学出版业不敢想象的,数字固然重要,但优秀创作更为重要。”日前,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新华网承办的“2017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在北京举办,推介活动不仅选出了24部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更为我国网络文学沉淀反思、整装出发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