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网络小说
1. 有哪些经典的心理学小说值得推荐
《大脑的故事》《心理学与生活》《人——性》
《人格裂变的姑娘》《二十四重人格》这些书可以让还没学心理学的人了解到底心理学学的是什么。入门的不妨看看——西蒙罗格.佛洛伊德——的著作,《梦的解析》《爱情心理学》等,还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文笔很幽默,看起来很有意思。
2. 看小说上瘾,从心理学角度如何分析
成瘾是人类活动中复杂而又令人费解的一种行为模式,对成瘾行为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课题。大多数的研究都从生物学角度对成瘾进行解析,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心理因素在成瘾行为中所起到独特的作用,从精神分析等社会心理学角度对看小说成瘾行为进行分析亦是不可划缺的部分。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指人的本能,欲望,是原始的力量源泉,有即刻要求满足的冲动倾向,处于潜意识的最深层,遵循的是享乐原则。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学者认为,药物成瘾者要从药物中寻求“享乐”的感觉,以使得自己心理踏实,适应环境。克里斯特尔和拉斯金在1970年的研究中说:“在自我不足的人格中,毒品被用来逃避他们面临的也许对别人来说并不构成潜在损害的精神创伤……通过使用毒品,虽然现实被逃避开来,但这只是暂时的,当化学反应消退时,充满邪恶的现实世界又重新回到眼前,他们不得不再次从毒品中获得安慰,从而形成对毒品的依赖。”成瘾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有缺陷;对于生活中的请客威胁缺乏警惕,如对药瘾的严重后果视而不见;当遇到困难时不善于冷静处理看,摆脱困境;追寻人格发育史,发现未曾得到父母恰如其分的爱护,缺乏自尊心、责任感、理想和抱负,有过多的愤怒、仇恨、自暴自弃,感觉不到世界的美好。
超我是个体通过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道德内化,主要在监督、管束本我的冲动行为。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道德原则,要求个体按照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行动。因此,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的最高层次,也是良知与负疚感形成的基础。再来看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先进的社会中,网络成瘾者比比皆是,尤以青少年为甚。网络使用者为了协调由于本我和超我引起的矛盾和冲突,便会以各种各样的精神防御机制来化解生活中的问题及上网引起的焦虑与负疚感,由此强化了不良的防御机制,形成了网络成瘾。
3. 跪求几本关于心理学的小说及相关书籍
《心理学与生活》《梦的解析》《心理学漫画笔记》《普通心理学》
望采纳。。
4. 沉迷网络小说有什么危害对身心健康和心理情绪有影响
网络小说里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充满了权力欲与色欲,名利欲等等,藐视道德与法律,它其实就是作者欲望的发露。因为在现实里做不到的东西,在小说里都可以毫无顾忌的发露出来,所以它是一个巨大的心灵污染源,污染着我们纯洁的心灵。网络小说里的主人翁大多是运气超好,做什么都有高人帮着,不劳动就有收获,或者动不动就是什么命运之子,这在玄幻小说里最常见,这其实就是在宣扬一种不劳动就有收获,凭运气的不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让人颓废,不负责任,不肯努力,脱离现实,让人只知道索求不知道努力,只知道依赖他人,不知道自尊,自爱,自立。小说中强调的个人英雄主义,主角主义,让一个人主观,自我,独断,偏执,处处突出自我。由于个人英雄主义,主角主义严重,因此认为自己在哪儿都是主角,都是老大,因此看不起别人,认为别人都是配角,自己是主角,不尊重别人,不信任别人,不帮助别人,做什么都想着自己,这样的人性格孤僻,多疑,敏感,自私。由于有一种英雄主义情结,他活着是为了求得那种主角感,英雄感,也就是说他的所做所为都是为了求得别人的认可与喜欢,因为他是主角,主角总要有人捧呀。他很少考虑到自己,不是说他很无私,其实是他不懂得尊重自己,不懂得爱自己,不懂得独立。要知道只有一个人富有了,他才会有能力帮助别人,他不在意自己的事情,就相当于迷失了自己,丧失了生命的动力,这样不仅帮不了别人,还会给别人带来烦恼。
5. 能推荐几本跟心理学有关的小说吗
给你推荐几本我看着不错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 [美] M·斯科特·派克
译者: 于海生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内容简介 · · · · · ·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影响力》
作者: [美] 罗伯特·西奥迪尼
译者: 陈叙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 · · · · ·
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捧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影响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为什么,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呢?
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
《 吾国与吾民》
作者 : 林语堂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求心理学类的小说。
虽然题主要求是国外的小说,但是还是要推荐下国内的作品,像最近大火的《心理罪》、《法医秦明》自不必说了,能火起来就表明这些作品还会有可取之处的。另外推荐最近一部新的心理类作品《独白者》系列,一部纯粹用心理学进行犯罪与推理破案的系列小说,目前已经出到第三部。小说的主体就是围绕着心理学大师沈跃的心理学推理破案展开的,不同于以往的心理类小说,心理学只是停留在分析层面,在这部小说里,主角使用心理学粉丝受害者死亡前的心理,分析与Ta有关的人和事,通过层层推理分析拨开迷雾,找出最后的真凶,目前第三部正写到正派的心理学大师沈跃和反派的催眠鬼才云中桑开展了激烈的同行竞争,亦如福尔摩斯与莫利亚提间的宿命之争,非常精彩,值得一看。
7. 谁推荐几本好看的关于心理学方面的小说
《魔鬼心理学》,深圳中资海派的,是一个美国的作家写的,很好很多的现实生活中的按理被他解释的特别的详细。
这方面的书我认为最好是关注欧美的,那边有很到这方面的专家。
8. 找小说,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小说
心理禁区
心理原罪
心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