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风送我归小说免费阅读
① 归风送远操的原文
“凉风起兮天陨霜,怀君子兮渺难望,感予心兮多慨慷”。这是一首我无意中读到的诗。感时伤心,壮怀激烈,此当为侠士之诵,然而在它的作者栏目上竟赫然写着“赵飞燕”。
此诗名“归风送远操”,记于《西京杂记》。我是从《古诗源》(清 沈德潜)上读到的,有两排小字写着:“赵后有宝琴名凤凰,亦善为归风送远操”。赵飞燕的名声之大,恐怕只有几大美人可与之相比。据说她轻巧异常,善歌舞,蜂腰动人。更是传说汉成帝怕她飞上天去,特制的衣服,将她养于深宫之中。民间的美丑标准与皇宫有很大关系。有的皇帝喜瘦,“宫中多饿死”;有的皇帝喜胖,如唐玄宗之好杨玉环,于是整个唐代的仕女图都是以胖为美的。历史反反复复,从今天看来,在“燕瘦环肥”之间,似乎赵飞燕占了一点上风,她的形象影响了两千年之后的爱美的女子。在我所认识的女子当中,无论高矮胖瘦,人人都在进行科学减肥。这样一个赵飞燕,更准确地说,是这样一个人心目中得赵飞燕,似乎是与侠胆、慨慷、西风之类沾不上边的。然而,她不仅仅是沾上了边,还写出了这令人豪气塞胸的诗句。其间的反差多么之大,对比多么之强,令人震惊、沉思。我们考虑她的时代背景似乎是多余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无非是不同的人在同样的舞台上演着同样的故事。正如“卿云歌”所云:“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就是这么循环往复,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但是,在她的时代中,我们还必须考虑一个人:班婕妤,正是赵飞燕这个新人赶了班婕妤这个旧人。正巧的是,在我看的这个读本当中,同一页并排着班婕妤的“怨歌行”,中有两句“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从这里读出世态的残酷和人生的悲剧。旦复旦,在深宫中表现得格外无情,“....赵氏日盛,婕妤恐久见危,求供养太后长信宫”,后宫女子,大都晚景凄凉,甚而至于腰斩砍头。从这里看出,班实在算得上是聪明人,居安思危,主动退出,养心养身。
班退隐让贤,赵遂进入全盛时期,姐妹俩极宠于深宫。中国的人和哲学讲究中庸,看到物极必反。在我们从班的忧怨中反顾赵时,会蓦然意识到赵何尝不会为另一新人所赶,轮回又开始了,忧怨又会产生,得意又会产生,一切归于无可奈何的轮回。只是下一次轮回时已物是人非。轮回的另一面就是短暂的人生以及更为短暂的人生得意。这一点古人就已经为其所困扰,所以纵使千般困难,人们还是去追寻永恒。起初是寻求长生不老药,历经千年未果,人们认识到此药之不可得。人依然于心有未甘,转而寻求精神上的永恒,佛、道以及一切宗教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不信教的人,则要“立言”,要“载入史册”,要“流芳百世”,要“写下诗,让千百代知道有个我”,... ...以此立此存照于史,跳出轮回,成为为时空所捕获的人质。
然而大部分人如你我一类是无法“不朽”的,于是焦虑惆怅随之而来,“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赵飞燕居于宫中,看遍“得意苦短”,反观自身,“归风送远操”就是自然的。我们无从得知她所怀的君子,该君子已堕入轮回,连名字也没留下,而赵飞燕倒是没有为黄土所埋。可以想见当时情人间的山盟海誓,令人动情的恩爱,这一切在当时都强烈震动了他们的心灵,正如如今这些照样冲击我们的心灵一样,但这些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步埋葬了。“腾龙成雾,终为土灰”,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留下的只有后人面对历史黄土无奈的叹息。
书中一页纸,两个人的两首诗,两个为时空所捕获的人质透过历史的迷雾突兀到我们眼前。面对她们,我们的思绪就像轻烟一样袅袅升起。
② 睁开双眼做长梦 门你送我归家有何用是什么歌
吴雨霏 - 吴哥窟
作曲:陈珀 填词:林若宁
睁开双眼做场梦
问你送我归家有何用
虽知道你的她无言地向你尽忠
望见你隐藏你戒指便沉重
心声安葬在岩洞
上帝四次三番再愚弄
听得见耳边风难逃避你那面孔
越要退出越向你生命移动
难道我有勇气与你在一起庆祝正日
难道你有勇气反悔诺言你专一
两个人多挤迫难容纳多一番秘密
捉不紧变得更加固执
不应该滥用名义
被你引诱多一个名字
身份远记忆深浮尘滴进觉悟寺
雾里看花没有发生任何事
难道我有勇气与你在一起庆祝正日
难道你有勇气反悔诺言你专一
两个人多挤迫难容纳多一番秘密
捉不紧变得更加固执
原谅你太理性与我在一起要守秘密
原谅我太野性想这段情更深刻
两个人一消失谣言便得不到证实
只得幽暗的晚空记得
③ 《送何太虚北游序》全文解释和理解
吴幼清(澄)在《送何太虚北游序》中针对当时的世象世风提出了士游与不游的问题,并阐明的自己对游的几种认识。在今天我们读来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一、游与不游
《送何太虚北游序》开篇就以一个悖论起题,老子提倡的“不出户,知天下”便士不可游,但又因男子志在四方,所以又必须游。那到底是游还是不游呢?作者紧接着在下文之中开展论述。举孔子“适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为例。孔子是世人公认的圣人上智,他都出游何况普通人呢?不游者所信奉的老庄之学在吴澄分析来只是“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他认为儒家的游是肩负着天下大任,遵守礼仪,关心百姓疾苦的游。批判了道家“寡闻寡见”,“无为”的思想。这些观点与吴澄为学折衷朱陆两派是分不开的。文中他还写到交友问题,提倡“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我们当今仍能听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诲之声,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种退步。家长与老师每天都用“填鸭式”的方法来教育学生。现在的学生学校—食堂—家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他们不知道学校以外的生活是怎样,更不知道世界的广阔。当然这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如就业压力大,对人才要求高学历高素质等。我们的学生正走向“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一条死胡同里,从这点上看来《送何太虚北游序》的现实意义是极先进的。
二、怎样游
文章前面提出士必须游的论点,后文承接着抛出“怎样游”的问题。举出了正反两个例子,反面又别以两种人加以论述。一是贪图进入权势圈的人,他们借出游为名“奔趋乎爵禄之府,倚促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求得宣扬上的寸进,可谓是丑态百出。而另一种人则是以在官场之名到处出游,以赚取收刮钱财,充实囊橐。其贪厌的嘴脸直叫人恶心,激愤。在作者眼中这两种人的游都不是圣人之游。那么怎样才算的上圣人之游呢?他从正面写出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出游一心专研诗文,经书无半点进爵敛财之心,只求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与那些醯瓮之鸡,井底之蛙相比,太虚之游贵在提升了自我。
我们当下也鼓励游,但大多数是在瞎游,乱游。人们即使出游到某个文化历史古城所关注的并非是古城的民俗人风而是醉梦于声乐场所,到处莺歌燕舞。这样的游非但不能与圣人之游相提并论,它还会引发种种社会问题,如治安,环保等。我们是坚决反对和抵制这种华而不实的游。
吴澄最值得后人称道的是他提出出游的真正目的在于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的自我提升这一终极目标。我们在游中可不断地使交友更加广阔,阅历更加丰富成熟,见识日渐增长,精神也日渐振奋。将大自然一切山川风土,世间一切民情风俗,古今诗文皆备于心,充满大智慧方可不出户也。
【送何太虚北游序 吴澄译文】
读书人可以出游吗?“不出家门,知道天下的事”,为什么还要出游呢!读书人可以不出游吗?男子出生射六枝箭,表示志在天下四方,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孔子是有上等智慧的人,到周国去请教礼仪,在齐国听韶乐,从卫国回到鲁国,然后雅、颂才得到它合适的位置。孔子如果不去周国,不去齐国,不去卫国,那么还有没有请教的礼仪,没有听过的韶乐,没有得到合适位置的雅、颂。有上等智慧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比不上他的人呢!读书人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那么,那说不出家门能知道天下事的人,是错了吗?我说:那是老子的意思。老子的学说,修养自己的精神道德,而不管天下国家的大事。人的精神道德,天地万物都具备了,那认为我只要在自己的精神道德中求索就足够了,用不着再到别处去求索,这本来就是老子的学说啊。但是我们孔圣人的学说不是这样的。孔子是用不着学就知道的人,但是他所知道的,只是上天所赐予的好善的本性罢了。至于山脉河流、风俗习惯,老百姓的实情、世事生计,名号物色的大小差别,前人的言论和行为,不广泛地在外听取考察,虽然有上等的智慧,又怎么能全都知道呢?因此,见闻贫乏,难免不被人讥笑为学识浅薄。交朋友的人,在一乡里觉得不能满足,因而及于一国;在一个国家里觉得不能满足,因而遍及天下;还以天下不能满足,就上与古代的人交朋友。这就是陶渊明想到中都寻访圣贤留下的业迹的原因。那么读书人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但是后来出游的人,有的目的与此不同。当他出游京城,奔走趋奉于官僚的府第,候望于有权有势的人家中,像狗一样摇着尾巴乞求爱怜,缩敛肩膀来取悦于人,以求意外获得一官半职。等到他得到了,仕宦出游于四方,怎么会有意
于推行他的学说思想呢!怎么会有意于胜任他的职守呢!如果可以就强行索取于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口袋里装满了,就安详自得地离开了。因此,以往出游的人为了道义,后来出游的人为了私利。同样是游,但游的目的不同。
我对于弟弟何太虚的出游,怎么能够不说上几句呢!太虚以他聪敏过人的资质,刻苦专心的学习,擅长书法、诗歌,写作文章,研讨经书,提高自身修养,不求被人所知,三十多年了。他口中从来不谈官爵俸禄,眼中从来不注意权威势力,有一天忽然要出游万里之外,这使人们感到奇怪,而惟独我知道他心中所想。现在的读书人,拿起笔来仅仅能够写下姓名,就说:“我擅长书法!”联缀词句成篇,声韵略微和谐,就说:“我擅长作诗!”文辞语句分布安排,大略写得像过去所称的应试文章,就说:“我善于作文章!”关起门来称大王,夸耀自己,妄自尊大,犹如酒瓮里的醯鸡,废井中的青蛙,不知道瓮外的天、井外的海是什么样子,凭借他所会的微末小技,自以为这一生活到死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这样又何必出游!太虚肯像这样吗?他书法一定要追攀钟繇、王羲之,诗歌一定要并肩陶渊明、韦应物,文章不如柳宗元、韩愈、班固、司马迁不肯休止。并且正窥测直入孔子经典大义,觉得像天一样高广,如海一般宽深,没有办法测量其边际,怎么敢因为平时所见所闻而自以为了不起呢?这就是太虚今日出游的原因。
送何太虚北游序 吴澄送何太虚北游序 吴澄
这次外出,交游一天天广泛,见的世面一天天深切,识见一天天增长,志向一天天提高。追踪圣贤的业迹,而以圣贤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一定知道读书人之所以为读书人,该不仅仅满足于研读经书、纂写文章、擅长诗歌书法而已。闻见将越多而自己越感到孤陋寡闻,知识将越丰富而自己越感到贫乏,那么天地间万物都齐备于我,真正可以不出家门而知道天下事了。这个知,不是老子所说的知。像这样出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游,我将这样看待太虚。
我所及得上侍奉的祖母,是太虚祖父的堂姊妹,所以他叫我哥哥,我叫他弟弟。(李梦生)
④ 推荐个小说给我看~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⑤ 古代诗歌阅读: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白云在本诗中有什么作用
诗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
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此后多以白云代借隐士 。
白云自由不羁,超凡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
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一下子便将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将没有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
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就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我们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皆浮现。
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
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
⑥ 何处千里风,送儿归故里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心中思念不已的儿子从
遥远的地方
回到故乡
,不胜惊喜,于是感叹这是能吹到
千里之外
的风把儿子送回来了。
⑦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 怎么理解
临江仙.风水洞作① 苏轼
四大从来都遍满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③。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④。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①熙宁六年(1073)八月作。风水洞:旧名恩德洞。《杭州图经》:“洞去钱塘县旧治五十里,在杨村慈岩院。洞极大,流水不竭。洞顶又有一洞,清风微出。故名曰风水洞。” ②四大:佛教以地、水、火、风四者为宇宙组成的四大原素。 ③沦漪:水波细纹。 ④玉川:唐诗人卢仝的号。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说喝茶到七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两句说风水洞的风可借给卢仝乘风飞去,但天上群仙未必想念到他。
⑧ 睁开双眼做场梦,问你送我归家有何用 这些是一首粤语歌词,但我不知歌名,求答案。
歌名《吴哥窟》
演唱:吴雨霏
睁开双眼做场梦,问你送我归家有何用
虽知道你的她,无言地向你尽忠
望见你隐藏你戒指便沉重
心声安葬在岩洞,上帝四次三番再愚弄
听得见耳边风,难逃避你那面孔
越要退出越向你生命移动
难道我有勇气与你在一起庆祝正日
难道你有勇气反悔诺言你专一
两个人多挤迫,难容纳多一番秘密
捉不紧变得更加固执,不应该滥用名义
被你引诱多一个名字
身份远记忆深,浮尘滴进觉悟寺
雾里看花没有发生任何事
难道我有勇气与你在一起庆祝正日
难道你有勇气反悔诺言你专一
两个人多挤迫,难容纳多一番秘密
捉不紧变得更加固执
原谅你太理性与我在一起要守秘密
原谅我太野性想这段情更深刻
两个人一消失,谣言便得不到证实
只得幽暗的晚空记得
(8)何风送我归小说免费阅读扩展阅读:
《吴哥窟》这首歌曲是由歌手吴雨霏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的作词是林若宁,歌曲的作曲是陈珀,歌曲总时长03:44,歌曲发行时间是2011年11月15日,歌曲收录在专辑《我本人》之中。专辑收纳了歌手的10首歌曲。
歌曲其他版本:
歌手螺丝批演唱的《吴哥窟》收录在专辑《《阁楼的阳光》》之中,歌曲发行时间是2016-12-16,
歌手Popeye明少演唱的《吴哥窟》收录在专辑《乱歌高潮》之中,歌曲发行时间是2016-11-20。
⑨ 星沉月朗,家在远方,何日梅花落,送我归乡是什么 歌
这是《华胥引》卫国公主叶蓁跳下城墙后听到壮士唱的那首《星辰月朗》凌檬作词如下:
北风卷地百草荒胡天飞霜
铁戟冰残割衣角弓难张
烽火延绵征战三军哀怆
不见白骨万里长
那夜抬头见一片星沉月朗
耳边谁在呢喃家在何方
风中传来了一阵梅花香
花瓣送我归故乡
万里山河万里征战 胡笳声声入耳轻唱
望不穿厚厚的云层 舔舐经年的伤
幽冷的梅花阵阵香 想起那年隐约成双
旌旗猎猎染了风霜 衣襟披满月光
抬头仰望那一片星沉月朗
谁在轻声呢喃家在远方
风中传来了一阵梅花香
花瓣送我归故乡
这首歌我一年半前在酷狗还搜得到,现在惊奇的发现找不到了。不过我幸好我存了下来。
纯音乐版在酷我音乐里有,叫《大悲愿力》霹雳英雄的。
⑩ 大哥大姐帮帮忙!
1.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2.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3.观沧海
作者: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木兰诗(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8.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9.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思
作者: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朝辞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以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渔 歌 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黄鹤楼
崔颢(ha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燕行歌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抢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出飞瀚海,单于烈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兵车行
作者: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春望
作者: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草屋为秋风所迫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刘禹锡没有滁州西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