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免费 » 舰入大东沟小说全本免费

舰入大东沟小说全本免费

发布时间: 2023-05-31 04:12:20

❶ 中日大东沟海战有何历史意义

1894年9月17日(清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八日)下午,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巨浪翻滚,炮声震天,一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战正在进行。交战双方是被迫应战的中国北洋水雹羡师和早有虎狼之心的日本海军。

在这场战斗中,双方共投入了二十二艘战舰,源拿拍五千六百多人。其敏凯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战斗之激烈在当时为世所罕见。这便是著名的中日大东沟海战。在这场激战中,中国北洋水师的广大爱国将士面对强敌,英勇顽强,以生命和热血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❷ 北洋舰队的定远舰,在那时候究竟处于世界上什么水平

定远舰或许在当时并非处于世界最顶尖的舰队行列,但是它绝对是一流的舰队水平。定远舰舰长94.5米,宽配戚18米,排水量高达7335吨。要知道我国解放军海军现有超过7000吨的驱逐舰,一直到2012年才出现。


可以说甲午海战的失败是早已注定的,因为慈禧在身上所花的钱足够购买十一艘定远舰这样的舰船。而且在清朝建立好海军舰队之后,海军舰队的舰船数量便基本没有变过。芹悔而日本那一方则是早早定下来要成为海军强国的目标。在清朝政府还沉浸在亚洲第一海军的梦想当中的时候,日本早已后来居上了。可以说亚洲第一海军对于清朝政府来说,一开始就是个笑话。

❸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由冯小宁自编自导,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空答猜讲述了甲午年间我们的先辈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该电影于2012年7月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并获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奖。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

120年前,那些人物、事件在荧幕上浮现时,尽管我不喜欢辫子装,也不愿去复习那场惨败,内心不由得严肃、沉重。

这部片子导演让我想起老年的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冯小宁真的老了,满篇是老人的固执、唠叨——让人辛酸。在叙事方面,大东沟海战之后和电影前半部分相比显得急促了,略感凌乱。但是前期的重重铺垫、邓世昌的壮烈殉国,以及刘公岛海战中刘步蟾、杨用霖的自杀,已将整部电影的情感带至高潮。所以即使凌乱,也毫不破坏观感,无损电影的激情。光绪皇帝在风雪中面对颐和园的石舫哀呼“一千八百里江山”,李鸿章在病床上含泪概叹“千古骂名”,算是给这段历史以苍凉的结笔。

我们经常会因为它过于沉重而不去面对,可是这段历史远远没有结束,它注定深深的影响着国家的进程,当电影结尾处,解说人在海上回忆往昔,解说一百年后中国以三千五百万人的牺牲为代价,取得抗日的胜利,夺回因甲午之败、马关条约而失去的澎湖列岛和台湾;镜头中,碧蓝的大海深处,是沉入海底的北洋舰艇锈迹斑斑的船体,海面上人们在和平的阳光下尽情欢笑。这是一段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现实,从钓鱼岛到黄岩岛,从黄海到南海,那些沉淀在海下的遗骸是有着和自己相同的血脉,他们默默地守护着祖国的海疆。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2

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

电视机里一个一个学者教授都在述说那段用士兵、人民血肉堆起的往事,我们难过、愤恨,但是我们手中却拿着印有”MADE IN JAPEN”字样的0.38记下我们的感想。经过了一世纪这么漫长的岁月,现在的我们能说伤痛吗?或许在那40分钟,我们是吧。

军国主义像是一头疯狂的野兽咬噬着中国的人民,但是我们祖先流的泪流的血,终将被时间冲淡。我们可以伤痛,但那不是重点。「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侵略者固然可恶,但在动乱的时代理,落后者若不能记取教训、迎头追赶而只是裹足不前,总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结局。看完这卷影片,我认为历史教训提醒我们的不是短暂的惊心动魄,自立自强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残害的方法。

看了《甲午战争》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

《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丢了魂似的李鸿章命令:“海军舰队不要远出,靠山巡走,略张声势……”

清晨, 日本“吉野”号军舰要攻占小岛,北洋水师前去迎战,可是邓世昌他们船好、装备差、弹药少,抵不过日本的军舰。他们不放弃,炸船的要害,炮弹百炸不穿……有举祥的'船还升起了白旗,双手抱头,还有的跳水逃跑。看到这里,我非常生气,几千年来的历史,全部都给侮辱了。邓世昌没有退缩,对水手们说:“我们一定要打掉倭寇。”这时船开的越来越快赶上“吉野”,突然一声巨响,两艘军舰撞在一起,邓世昌和水手们都死了…斗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软弱,不要落后,落后必将挨打,要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受欺凌……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甲午大海战》。

回到家,眼泪就不争气的从我的脸上往下流,那感人的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

这部电影的内容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邓世昌的人,他很爱国,也很好学。从广东到北京的一个叫“船政学堂”的校园来求学,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入学考试。全校师生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一致决定去英国留学,而邓世昌并没有和他们一起去,因为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十几年后,邓世昌到英国的军校来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刘步檐,而再去英国军校的路程中碰到了刘步檐的表妹小妹(化名),两人相见,互相都觉得曾经好像见过一样。一问,两人正好同路。当小妹去拦车时,英国人嘲笑邓世昌,说邓世昌是中国人,不应该得到尊重,而邓世昌却冷静的对这位英国人说:“如果我们中国人不应该得到尊重,那么你们英国人更不应该得到尊重,难道不是吗?”邓世昌的话激怒了这位英国人,这位英国人就想拿刀来刺邓世昌,而邓世昌不仅灵巧的躲过了英国人的暗器,还拿着刀对英国人说:“如果有下次,你认为我会放过你吗?”

就这样,小妹和邓世昌去英国军校找到了已经毕业的刘步檐,凑足了兵力,开始了海上大战。

在中国凑足了兵力时,也就是中日两国开战之时。邓世昌带领着自己的“致远号”在中国的海疆开战了,在中国一筹莫展的时候,邓世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为了战争的胜利,他决定用自己的“致远号”去撞击日本的“吉野号”,可是,由于撞击的裂缝非常的大,所以当时船上所有人都淹没在海中,只有十几人活了下来,这些活下来的人不惜自己的生命代价,打出了最后一战。他们用已经破损的“致远号”,对着正在得意洋洋的“吉野号”发出了一颗鱼雷,可是让“吉野号”跑掉了,真可惜,然后中国又向日本连续发出了两颗鱼雷,在发出第三颗鱼雷的时候日本已经无路可逃了,被我们中国的鱼雷炸毁了!最后我们还是失败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邓世昌的爱国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的感想是:我们小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做祖国的栋梁!

❹ 甲午战争邓世昌下令撞向敌舰,其中有何缘由百年后才知他的苦心

甲午战争邓世昌下令撞向敌舰,其中有何缘由?百年后才知他的苦心

抗日战争胜利距今已经70多年了。抗日战争足足持续了8年,那场战争极其惨烈,牺牲了无数的人,无数人民不怕苦不怕累,英勇的浴血奋战在前线,以他们的脆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堡垒,虽然阵地已经化为了灰烬,但军心仍然坚如磐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足以证明着我们中华民族独立的精神,奠定了中华复兴的基础。

在八年的抗战中,国共也暂时放下私人恩怨达成了合作,中国的所有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总之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无数英雄人物的抛头颅洒热血,又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无私付出,才能拥有我们今天的美满与和平。

比如经常出现在历史课本中的手拿炸药包的董存瑞和英烈邱少云都一直被我们后人所纪念着,从未忘记。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位为了我们国家英勇牺牲的一位烈士,他就是在比较出名的一个战争中去世的伟大人物,就是甲午战争。就是那个下令带着军队撞向日本军舰的英雄人物邓世超。

在说邓世昌前面我们先来几句李鸿章,李鸿章在我们中国的近代史中银雹的一个关键。当时的朝廷已经极其腐败,但他却保持着清醒。他也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他派人去出国留学,去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特别是在海军方面的一些知识,除了这些之外,还学习铁路,翻译等等其他的知识,为我们中国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知识经验。

而邓世昌很巧的是,他上过的学校就是李鸿章创办的,因为邓世昌学习比较努力,比较刻苦。他在学校的成绩特别好,而且能力出众,有胆识,就做了致远舰的舰长。同时他拥有着一颗非常爱国的心以及拥有着非常出色的能力。邓世昌在很小的时候就去上海学习洋人的一些知识,后来他终于有机会去学堂进行学习,而且还有过两年开船的实习经历,最后终于毕业。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1894年,把位置定点在大东沟,邓世昌几个人率领战舰与日本的军队进行战斗,但是因为北洋战舰已经旧的不灵了,而且炮弹的武器的数量比较少,甚至有些炮弹甚至都打不出去了,因为有些人做这些炮弹不认真,偷工减料,而且作战的士兵们平时也不怎么锻炼,所以在激烈的战斗中处于弱势。

致远舰已经被日军的军队给炸到了好多处,船上都是火,这个时候邓世昌心中做了一个决定,下令鼓励大家一直冲向敌军的军舰,但是很不幸运的被敌军的鱼雷给击中,整个船都爆炸了,最后沉入了海底,但是邓昌当初并没有选择带着部下用救生圈逃走,而是选择留在了致远舰上面一起撞向敌舰共赴死亡。

甲午战争邓世昌下令撞向培锋敌舰,其中有何缘由?百年后才知他的苦心。一直等时间到了2013年的时候,国家意外在海底发现一艘船,最终经过科学家的鉴定核查,确定这就是甲午战争中沉船的致远舰,在调查途中,很多专家都是兴致勃勃,就是致远舰的鱼雷管里面,都装满了鱼雷,也就是说当时是要发射的。可是当时的科技只能让鱼雷在近距离的情况下进行攻击,也就是说明当时邓世昌下令把军舰撞向敌军,可能就是为了配搏晌发射准备好的鱼雷给敌人致命一击,真是良苦用心啊!我们应该永远纪念邓世昌等人为我们国家作出的伟大牺牲。

❺ 致远舰是什么战役 什么战役有致远舰参加

1、致远舰是甲午战役。

2、1894年9月17日的甲午海战中,致远号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由管带租此腔(舰长)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3、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号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弊衫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扒陪,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❻ 致远舰是什么战役

简槐1、致远舰是甲午战役。

2、1894年9月17日的甲午海战中,致远号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由管带(舰长)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的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敌击中鱼雷发射管引发管内鱼雷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3、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号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冲穗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散咐卜,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❼ 中日甲午海战是怎么回事

中日甲午战争,是指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1]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穗笑和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猜盯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升链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❽ 真实的甲午海战:邓世昌的“致远”舰沉没真相

1894年,日军挑起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9月初,平壤吃紧,战火眼看就要烧到中国境内,李鸿章被迫增兵朝鲜。9月17日,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援军任务准备返回旅顺时,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黄海海面上与日本舰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这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最为壮烈的黄海大战。史称“黄海海战”、“甲午海战”。

战斗刚一打响,主帅丁汝昌就身负重伤,舰队失去统一指挥。危急时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挺身而出,担负起指挥舰队作战的重任。“致远”激战5小时后弹尽,在船体多处受伤的情况下,邓世昌驾舰全速撞向日本“吉野”舰,不幸被鱼雷击中,沉入海底,全舰官兵250余人壮烈殉国。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个细节之一橡皮老化让邓世昌壮志成空

关于“致远”舰的沉没胡渣,中日双方史料有如下记载:中方“镇远”舰枪炮官曹嘉祥和海军守备高承锡等参加黄海海战官弁的呈文,皆称“致远”等舰都是中炮沉没。日方川崎三郎《日清战史》第3卷的“汉纳根书信”中有一段话:“2300吨的护卫巡洋舰“致远”号,被日舰32厘米加农炮的榴弹击中吃水线,炮弹从舰体的一侧打穿到另一侧,军舰立即沉没海中。”

浅野正恭所写的《日清海战史》对“致远”舰的沉没作了记载:“一边游击队与“致远”战,“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也就是说,在日方记录中,日本联合舰队于整个黄海海战期间并未施放鱼雷。核皮

致远号的沉没,出版于1895年的《普拉茨塞海军年鉴》对导致“ 致远” 舰沉没原因的记述较为合理:“ 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奋然挺进, 便以群炮萃于致远, 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 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另外日舰用毫米口径巨型榴弹穿透了军舰水线下的两舷, 大量进水使损害管制很困难, 尤其是水密门因橡皮垫老化而邓世昌在战前曾多次提出换新而有关部门置之不理不起作用,最后导致海水迅速灌满各舱室, 这是很致命的。

战后, 海军官弁于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奉命总结海战失败之教训, 镇远舰枪炮官曹嘉祥等人呈文称“ 譬如致、靖两船, 请换截堵水门之橡皮, 年久破烂, 而不能修整, 故该船中炮不多时,立即沉没。 (《盛档· 甲午中日战争》下第401页) 如果及时跟换橡皮,那么致远号也许不会如此迅速沉没,邓世昌也不会壮志成空。

当时,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改做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 *** 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热点内容
科举文言情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12 16:23:23 浏览:678
单女主小说男主言情 发布:2025-07-12 16:18:39 浏览:522
王大陆谈狼殿下结局不如小说结局 发布:2025-07-12 16:17:22 浏览:731
超甜短篇古风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2 16:10:30 浏览:417
都市小说主角可以返回分钟 发布:2025-07-12 16:07:09 浏览:401
沙漠言情类小说 发布:2025-07-12 16:03:20 浏览:619
gl总裁和傻子小说 发布:2025-07-12 15:57:17 浏览:345
你我本无缘全靠你花钱小说免费 发布:2025-07-12 15:48:07 浏览:519
免费完本恐怖小说 发布:2025-07-12 15:41:59 浏览:832
凌风小说免费阅最新 发布:2025-07-12 15:26:05 浏览: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