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小说免费听
Ⅰ 余华的《文城》想表达什么
《文城》无疑是一部特别催情的小说。它把人间的“情义”二字,深深地植入了人物的精神血脉之中,使他们在世俗生活里的一举一动,都悄无声息地彰显了这种人间珍贵的品质。
《文城》作品评价:
《文城》无疑是一部特别催情的小说。它把人间的“情义”二字,深深地植入到人物的精神血脉之中,使他们在世俗生活里的一举一动,都悄无声息地彰显着这种珍贵的品质。
《文城》见证了一个读者曾无比熟悉的余华的回归——那个采用底层视角、关注普通人“活着”的壮美故事、将历史和时代真正融入人物生活的余华,他是一位忠实的叙述者,也是一位耐心的聆听者。
《文城》运用了与《活着》类似的宿命性悲剧模式,击穿读者的心灵。从《活着》开始,余华笔下的善与温情就四处流淌,但每每敌不过苦难与恶的纠缠,生活的悲苦由是显现。
Ⅱ 哪里有小说文城免费收听
喜马拉雅。喜马拉雅可以免费收听文城,因为该平台购买了该书的版权,文城是由余华讲读,喜马拉雅是国内领先的音频分享平台,汇集了有声小说、儿童故事、相声评书、京剧戏曲、新闻段子、广播电台等数亿条免费声音内容。
Ⅲ 读 余华《文城》
网上大家都评论说 余华老师是把快乐留给自己,把悲伤丢给读者的段子手作家 。确实如此啊。
照例说一下本书的大概内容。在清末民国初年的动荡时代,主人公林祥福是一个乡村地主家的少爷,虽父母早亡,家产丰厚,但他没有骄奢淫欲,反而吃苦耐劳,有一身好文化修养和木匠手艺,成为一个山岳般厚重的北方男子汉。这一天,有一对自称是来自南方一个叫“文城”的兄妹来到他家借宿,说是去北方投奔亲人。一个叫小美,一个叫阿强。林祥福接纳了他们,第二天阿强说先走,把小美暂时留下,自己先去京城,过段时间再来领。长得并不相像叫小美的“妹妹”留下来了。就这样小美与林祥福日久生情,随后结婚。可是这就是一个乡村骗局,在知道林家金条藏身之处后,小美卷走一半金条。林祥福对小美爱之切,恨之深,花了好多时间才从这段感情算是走出来,可没想到小美回来了,说怀上了孩子, 一定要在林家把孩子生下来。林祥福选择了原谅,并重新补办了隆重的婚礼。也许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林祥福害怕小美会再次离开。曾许诺如果小美再次离开,他会带着女儿去找她,不管天涯海角。最终小美还是离开了,林祥福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带着女儿,带着家,一起上路去寻找着小美。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一个叫做溪镇的地方,也是林祥福认为的小美的家乡“文城”,并在那一边安家抚养着女儿一边一直寻找并等待着小美。
这样庞大的包袱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 。—陈永良第一眼看到林祥福。
接下来就是余华老师被诟病的把悲伤丢给了读者的结局。林祥福把家产交给世代的雇农—田家之后,一路南寻,历经龙卷风、冰雹等艰险,来到了溪镇,继续打听文城在哪里,可走了一段才发现小美和阿强的口音与溪镇人的口音相似,便留在了溪镇。他听婴儿哭声敲陌生人门,拿出铜钱,为女儿讨一口奶喝,就这样她的女儿喝着百家奶水长大,取名 林百家 。直至走到陈永良家里,溪镇上的陈家让他漂泊的心沉淀下来,于是便和陈永良一起做木匠,共同创业,成为溪镇的大户,并且得到溪镇地方大户顾益民的赏识,女儿与顾家长子定了娃娃亲。女儿在长大的过程中,由于陈永良老婆李美莲的悉心照料,母亲的角色并未缺失,人生得美丽大方体贴懂事,与陈家长子的爱情受到了双方家庭的排斥。后来,女儿逐渐长大,随着军阀混战,兵祸四起,溪镇的安宁遭到了破坏,林祥福为了赎回被土匪绑走的顾益民,带着“赎金”只身独闯匪巢,被土匪激怒,意欲报仇未果而不幸遇难。至死林祥福都没不确定溪镇就是文城,也没有见到找寻一生的小美, 咫尺便是天涯 。随后,衷仆田家五兄弟,前来带他的尸体回北方故乡。
这就是《文城》的主线故事,后边又补了大概三分之一阿强与小美的故事,原来小美是阿强的童养媳,阿强家里父亲是上门女婿,母亲抠搜,在家里说一不二。有一次小美用了家里的一串铜钱资助了自己的弟弟,被婆婆休了回去,阿强在沟通未果后,拿上家里的钱,带上小美去私奔,在把钱即将花完的时候,阿强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强势,自身性格与其父相似,略显怯懦,于是他不知道该去何方,而北京恭王府上的姨父也许只是他的一个幻影……
故事内容有点长。但是觉得都是不得不写的东西。
林祥福,换现在的说法——一位“优质富二代”。没有纨绔习气,反而心地善良。所有美好的品质都在他身上闪闪发光,他爱好读书,有着技术大拿的木工手艺,始终热爱生活,热爱着脚下的土地。即使是被小美欺骗,祖辈的积蓄被骗走一半,他仍是用爱与原谅重新接纳了小美,并且对她爱的更深入了。也遵循着自己的诺言,离开故土跋山涉水,历经艰难险阻去天涯海角的寻找小美。最后留在了他认为的文城——寻找并等待着。结局并不美丽,即使日后有了万贯家财,失去小美的家就始终不是个完整的家,女儿的母爱可以被代替,但林祥福却始终不是个完整的人。最后为了镇子的安危赎回顾益民死在了土匪的手中。生命的最后没有绚烂与跌宕起伏,最后留下的只有一双睁开的双眼,旁人认为的“未死”奇景。在我看来,那双眼也许在最后看到了向他的小美,他再也不舍得闭上,生怕她又走了吧。
小美,多么大众的名字啊。在文章后面才知道全名—邱小美。这个生活动荡封建时代的可怜姑娘,年纪轻轻就被卖到阿强家里做童养媳,由于婆婆在家里地位的强势,使得她始终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套子里,颇有种画地为牢的感觉,稍有逾越便是雷霆一击。命运确实也没有放过她,他被婆婆逼迫离开这个家,最后被阿强救赎般带着她远走高飞,压在头顶的乌云被一束阳光击穿,从此他对阿强才开始有了爱。在上海得恣意生活是她一生最高光时刻,之后又绚丽且短暂般回归现实。之后遇到林祥福,这个她最爱的男人,也许是为了还恩情,她没有沉浸在与林祥福的爱情之中,选择了偷走林家的财产和阿强回到了溪镇。是的,就是林祥福留下的溪镇。他没有找错。 一个人要刻意躲着你即使是挖地三尺也找寻不到的。 最后,她和阿强冻死在大雪纷飞的城隍庙祈福活动当中,宛如最虔诚的信徒般,也许是最诚心的祈求,也许是内心罪恶救赎的解脱吧,化为了一坐冰雕般一动不动立在那里。到最后无人认领草草下葬。
阿强,也是大众的化名。直到死后在墓碑上才知道他的全名叫沈祖强。可惜的是他完全没有继承祖业并使之强盛,反而在他身上沈家断了香火。在强势母亲的影响下,他怯懦且毫无目标,一辈子活在母亲的阴影下。就是这么一个老实木讷的男人,冒天下之大不韪,背上不孝子的罪名,离家出走,接上被母亲休回娘家的妻子,去了上海,还想去京城。这是小美作为一个女人,她人生当中的至美时刻。也因此,在他们落魄的时候,小美曾想过不惜以卖身来养活阿强。也许是出于感激吧,她毅然选择带上林祥福的金条,抛下女儿,回到阿强身边。后来和小美回到溪镇,错过了母亲的离世,荒废了祖业,始终活在被林祥福抓获的惶惶不可终日的内心煎熬当中。直到和小美华为冰雕解脱般冻死在城隍面前。
书中还刻画了很多人物。有顾益民,人如其名,是一个有益乡民的人。作为溪镇商会会长,民兵团第四任首领,他是个愿为乡民做实事的乡绅。面对外来力量的入侵始终团结乡民保护着自己的家园。陈永良,永远忠良。短暂做过顾益民的仆人,是林祥福的知己和商业伙伴。他救了被土匪绑架的顾益民,重情重义也亲手杀死恶贯满盈的土匪头子,为林祥福报仇。陈永良的妻子李美莲,给了林百家缺失的母爱,并在绑匪进村把林祥福的女儿绑走时,主动提出用长子去换妹妹回来,为此长子陈耀武吃尽了苦头,还丢了一只耳朵。还有田家兄弟得忠诚等,不一而足,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
作者费大量笔墨,前后反复描写小美的眼睛,直到她眼中金子般闪亮的颜色逐渐淡去。爱情没有对错,纪小美与两个男人之间的纠葛,说不上孰是孰非,只能说造化弄人。沈祖强与林祥福,各自有着爱她的方式。但在我看来她最爱的还是林祥福,即使他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那种夫妻般的相濡以沫—男耕女织才最宝贵且让人着迷吧。她是一个渴望爱与平和的人儿。对于阿强,她有过爱,但更多的是感激他解开她身上的束缚,让她能短暂呼吸的慰藉,到最后她想最多的是她的女儿—林百家。一个到死都未知道的名字。贴心的藏着的是女儿出生留下来的胎毛,是在生命最后时刻她唯一感受到温暖的地方。
也许现在各位看官看来,这就是一个渣女骗财骗色骗人生的悲惨故事,即使这个女人有着同样不堪的过去与遭遇。但林祥福没有恨她。那是在第一次出走回来后,有一句话很深刻“你也没有狠心把金条都偷走,你留下的比偷走的还多点。”是阿,她给他留下了一个女儿,给了他一个明媒正娶的妻子,一个家,即使这个妻子离开了,家维系的时间不长,但他有了不一样的一个人的生活,一个始终找回这个家的命运,即使颠沛流离,艰难险阻呢。就像林祥福一直购买土地一样,他说是给女儿以后的嫁妆,使之不受婆家看轻。 实际上这何尝不是他心上的砝码呢,他始终心存希望,每一块土地都是加在他等待小美的天平这端 , 只有这样失去小美的天平那端可能就会翘起来高到天上去,直到看不到吧。就这样形成了万亩荡 。也许是命运使然吧。他出现在城隍庙祈福当场,冻死的小美离他只有几米之隔。他生前经常爬的西山离小美的坟茔也只有一个山头之距。 就在最后的最后,装着林祥福尸体的棺材路过了了小美的坟前,并短暂停留。我想人死了如果有灵魂一说的话,他是找到了小美的。他会说:“小美我终于找到你了”。并张开他山野般的臂膀拥她入怀,再也不在放开。即使是魂飞魄散呢。
命运捉摸不透,在日升月沉的岁月当中,愿林祥福、小美与阿强不是你我。愿我们都有林祥福般善良的品格,对等的被温柔以待。
Ⅳ 文城可以在哪看
您是否指的是余华的小说《文城》在哪里看?余华的小说《文城》可以在书店或者图书馆看,若喜欢的话也可以购买《文城》这本书在家看。
文城是一个地名,源于小美对林祥福的一个谎言,是一座现实的城市以另一个虚拟的名字存在,对小美来说这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对林祥福来说这是一个找不到的地方。
余华是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十八岁出门远行》、《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等。
Ⅳ 余华《文城》
看《活着》那时候,不记得我多大了,依稀记得也是边哭边看,怎么会那么苦的活着呢?
到《文城》的时候,也就是此刻的我,内心依然纠结。想着现在的余华应该会稍微乐观一点吧,却依然是悲剧一部。也是哭哭笑笑然后平静了,然后继续哭哭笑笑就结束了。
现在有一个念头,我要是一个电影导演就好了,把这本小说赶紧导成个电影搬上荧屏,看看大家会不会和我一样的感动,会不会也被书中的情节牵绊着心。
我想我是喜欢这个书中的男主人公林祥福了,他善良、正直、好学、低调、重情重义、称得上是一个好男人。虽然是富家子弟,但是完全没有纨绔范儿,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殷实着家,勤勤恳恳的种地,每年收的麦子换成一根小黄鱼,十年换成一条大黄鱼,就这样越来越家境殷实。
在林祥福的心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外表凄凉,语气谦和,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当他娘在织布的时候,他就会翻开家里的线装书来看,说话时眼睛闪闪发亮,体内有着蓬勃的生机。
小说没办法叙述太多的情节,否则就剧透了,这是很不道德的,还是希望大家也能翻开这本书读一读,文字优美,情节跌宕起伏,故事牵绊人心,掩卷深思,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
这本书读了三天,我一共痛哭了三次,都用铅笔标注了。翻开书再看时候,发现没有一个感动点是在男女的感情上,都是在亲情和友情的部分。
读小说就是看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当林祥福走到了溪镇,每天一个铜板给林百家(他闺女)找母乳的时候,见到了陈永良,陈永良将自己的粥汤分了一碗给他,然后他颤颤巍巍的接过了这一碗粥,这意味着陈永良将自己的生命分给了他一部分。
田大(林祥福家的长工),跨越了千山万水来到溪镇找到,张开口呜咽的说:“开春的时候收到您的信,我就赶来了。”走的时候,对着林祥福说:少爷,您早点回来。
当林祥福死的时候,田大到田五收到了他的遗书,匆匆忙忙的赶来接他回去,那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少爷已经死去。田大在来的路上病死,四兄弟推着田大的尸体来到了溪镇,接他家少爷回去,谁成想,接回去的也是一具尸体,于是四兄弟用板车拉了宽大的两个箱子,田大和林祥福的尸体就并排的躺在里面,踏上了叶落归根的道路。
林祥福有这样的待遇,正是他的善良换来的,他用善心对待着身边的人,大家也用自己的善意回馈着他。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叫文城的地方,一生都在寻找着一个叫小美的人,造化弄人,信口胡诌出来的“文城”,其实正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第六感是对的,他和心爱的人其实也曾经共同呼吸过一个城市的空气,曾经离得那么近过。
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这成了他活着的意义,如果没有了这样的信念,不知道他会变成个什么样子。就让小美活在他的记忆里,这是一种念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其实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憧憬,有一个目标,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
你的心里,有没有这样的“文城”呢?
Ⅵ 《文城》(26—30)
林祥福不知道的是,自己相中的女婿顾同年是个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刚刚15岁的他,就已经是妓院的常客,不仅自己招妓,还带领着自己的弟弟们一起逛妓院,最小的弟弟顾同辰只有7岁。
林祥福不愿意看着孩子们整日楼上楼下疯跑着虚度光阴,就在家给林百家上课,一起学习的还有陈家两兄弟和顾家两姐妹。
腊月十二这一天,顾同年和林百家举行订婚典礼。也是这一天,土匪进了镇子,劫走了林百家。
陈永良的妻子李美莲早已把林百家看作了亲生女儿,她听说百家被土匪劫走了,立刻让自己的儿子陈耀武去把林百家换回来,以保全她的名节。她说:“儿子有两个,而女儿只有一个。”陈永良和妻子是一样的想法。
陈耀武追出城外,许诺赎金1000块大洋,换回了林百家。
Ⅶ 余华《文城》| 没有一个地方叫文城
“初读余华悲痛油然而生;再读余华深刻理解苦难”。这是我读完余华的多部作品后的感受。时隔8年,《文城》终于降生。
《文城》讲述的是一个叫林祥福的北方男人遇到了一个叫小美的南方女人。“一见杨过误终身”,当林祥福遇到小美后,便解读了一眼万年。
一天夜里,一男一女来到林祥福家里短暂落脚,男人叫阿强,女人叫小美。阿强说,他是小美的表哥,林祥福热情地招待了他们,也是从那时起,小美住进了林祥福的心里。
可单纯的林祥福没有想到,号称小美表哥的阿强,竟然是小美的丈夫。原来,小美与林祥福的相遇、相爱,都是一场有意的安排。
小美第一次离开林祥福时,偷偷拿走林祥福的财产。按照与阿强约定好的时间和地点,顺利碰面,正当两人决定拿着钱财打道回府时,发现小美怀孕了,孩子是林祥福的。
一向顺良的小美,这次大胆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先回到林祥福身边,把孩子生下来。因为,她觉得这是她能给林祥福唯一的弥补。
当林祥福再次拥有小美,而且小美还怀了自己的孩子,他没有埋怨、没有怀疑,坚信这就是失而复得,更加爱护小美。
“装睡的人,永远叫不醒”。当小美生下女儿后,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离开了林祥福。尽管她内心充满了对林祥福的愧疚,充满了对女儿的挂念。她还是走了。
小美走后,寻找小美,成了林祥福此生的执念。她只知道小美是从“文城”而来,那里的人穿着木鞋。
林祥福一路南下,直到他到了一个地方,这里的人操着和小美一样的口音,脚上穿着和小美一样的木鞋,林祥福觉得,这里就是文城。
他一身厚重的棉衣,怀里抱着女儿,在凛冽的寒风中四处打听着小美。后来,他得知这里不叫文城,而是溪镇。而他永远都不会知道,没有一个地方,叫文城。
虽然这里叫溪镇,林祥福还是相信小美就是来自这里。他在这里落脚,结识了重情重义的陈永良,两人如同手足一般,同甘共苦。
他还认识了正气凛然的顾益民,后来军阀混战,土匪泛滥,溪镇霎时危机四伏,人们颠沛流离。顾益民被土匪掳走,并施加残酷暴刑。
为了“赎回”顾益民,林祥福以身试险,只身闯入匪巢。不幸而言中,林祥福在和土匪博弈之时,惨遭杀害。
溪镇的故事,没有因林福祥的离开而终止。而小美,也未能在他有生之年再遇到。溪镇的确是小美所说的“文城”,而“文城”只是一个谎言。
林祥福的故事结束了,小说在最后的部分,交代了小美的过往和余生。小美的确在溪镇,她带着对女儿的牵挂与愧疚,温顺地过活着。
后来,小美冻死在一场浩大的祭拜仪式中。自此,她纠结复杂的一生,彻底画上了句点。
《文城》不同于余华以往的作品,以往的作品,犹如落地生根般朴实厚重,直击心灵,掷地有声。而《文城》多了一丝飘渺的情愫,魂牵梦绕般,渗透到灵魂。
刀光血影,鲜血染红了溪镇,他走过小美的足迹,但始终没有找到“文城”。
Ⅷ 阅读丨余华《文城》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城
偶然在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作者是余华,就顺手拿来翻阅,该书从构思到完成花费了二十一年,他的作品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用了三天时间再次沉浸于书中的城镇。
之前也看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优秀作品,里面压抑的氛围让我觉得些许悲凉,《文城》虽然也有血腥场面的描写,当相比较就显得轻松多了。
阿福,故事的主人公,沉默寡言,重情重义的谦卑男人。他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少爷,家里有地有房有仆人,本可以过别人羡慕的生活,却因为一个女子的出现,让自己有家不能回,寻找了一辈子那座虚无缥缈的文城。
阿福结识了小陈,两人靠做木工白手起家,把事业做的风生水起,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得知阿福女儿被土匪绑走了,小陈让自己的儿子去对换人质,连耳朵都被割了,此等情意,让人动容。后来阿福被土匪残害,是小陈聚集了一大帮人去替阿福报仇,亲手了结土匪头头(其实是余华的妻子看了之后,气不过,强烈要求一定要把这个土匪头头写死)。
小美,阿福喜欢的女子,柔软又坚硬,驯良却叛逆。她是一个童养媳,从小就住在婆家,后来因为私自将钱财拿去给弟弟做赔偿,被婆婆赶出了家门,他的丈夫阿强因为思妻心切,离开家出走去追寻妻子小美,两个人四处漂泊,直到走进阿福家。
这小两口谎称是兄妹,博取阿福同情,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阿福和小美成亲了,而小美的丈夫阿强说,会一直等着小美出现。看到这我无比纠结,有夫之妇还做此等伤风败俗之事,虽然可以理解,但也无法消除我心中的愤恨。
阿福把祖祖辈辈攒下来的金条、房契和地契给小美看,一段时间后,小美说要去烧香拜佛,然后一去不复返,当阿福意识过来的时候,墙里的金条少了,从祖上开始积攒下来的金条差不多一半都被卷走了,他哭了,浑身啰嗦。从此以后,阿福沉默寡言,笑容从他脸上消失,心事重重,时而对着路口发愣。
虽然小美已经走了,往后的日子还是要过的,他还要让自己家的香火延续下去,一定要娶个规矩人家的姑娘,不能再娶个不明不白的女人。怎知走了很久小美突然回来了,说自己怀了骨肉,想把孩子在这生下来。小美骗了阿福家的金条,阿福本不该让她回来的,但想到有了骨肉,家里也就传人,心也软了。虽然金条一根没有带回来,但是却把孩子带回来了,没有生在野地里。
生完孩子的小美又走了,不过这次什么也没有带走,阿福安顿好家里的事情,踏上了寻找小美的征程。
他只知道小美去了一个叫“文城”的地方,阿福从北方一路南下,找过了很多地方,都没有人听过这个名字。这个虚无缥缈的文城,是小美心里永远的痛,也意味着阿福和女儿没有尽头的漂泊和找寻。
这本催情的小说,让我对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感同情,土匪也并不都是恶人,也有后来改邪归正的,农民也并不都是贪生怕死的,面对土匪的侵袭,英勇献身的占大多数。虽然继续沿用了宿命性悲剧模式,却能击穿读者心灵。
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妻离子散,家毁人亡”的混乱时期,无法体会流离失所之痛。文城只是想象中的乌托邦,没有人真正去过那里,只要还有追求,我们便会勇敢的踏上旅途。
“总会有一个地方叫文城”,正如总会有一个地方等待我们找寻,无论那是一个梦,一份情,还是一处归宿。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漫长的寻找呢?
阿福找了几十年的小美,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去世,多年以后,仆人抬着阿福的棺材回家途中车坏了,而停下的地方正是小美埋葬之处。通过这样魔幻的方式,两个人终于又碰面了,像极了梁山泊与祝英台化蝶的场景。
这本书还有个小遗憾,没有交代阿福女儿之后的命运,还有那个被卖去澳洲当劳工的地主家傻儿子的命运,我想多半是客死他乡了,毕竟从小就没干过什么正经事,倒也不值得同情。
——文/紫青 2021/10/21
Ⅸ 《文城》另一个视角的故事
小说《文城》从林祥福开始,也到林祥福身死结束,借宿在他家为他产下女儿又不辞而别的妻子小美,即便被寻找了十几年也没有出现,故事好像就这样结束了。
只是有两个悬念,会是始终没有办法解答的:小美和阿强,是不是真的如林祥福所想,是从溪镇而来的呢?如果是,为什么后来又没有被他找到?
在《文城 - 补》里,作者不仅做了解答,也用另一个故事,从另一个视角讲述了小美的一生。
纪小美出身赤贫的佃农家庭,十岁被父母送到溪镇经营织补铺子而富裕的多的沈家,作为沈祖强也就是阿强的童养媳。小美乖巧勤劳,谨小慎微的服从婆婆的管制操持家务,到十八岁成婚之后,却因资助了娘家弟弟一串铜钱而被惩罚。
家里原本弱势的公公和丈夫代为求情,希望免罚小美而激怒了婆婆,小美被赶走了。
三个月后,阿强趁父母去沈店相亲却突发奇想,即兴偷走了一半家产到娘家接走了小美。他们经沈店到上海,把偷来的银元挥霍殆尽才想到去京城投靠一个从没见过的姨父。
小美和阿强就这样经过了黄河以北,定川城附近的林祥福家,借宿一晚。
阿强再一次的即兴创作,让小美留在沈家盗窃,他们成功偷走了林祥福一半的家产,虽然小美后来又返回林家生下了女儿,但最终还是再次出走,和阿强回到了溪镇。
虽然林祥福在雪冻时去而复返的来到了溪镇,但小美和阿强一直躲在家中,他们没有遇见。
雪冻的最后一天,顾益民在城隍庙举行祭天仪式,小美一家在露天祭祀中冻死在雪地里,她和林祥福的再次相遇,已经是十七年后。
彼时林祥福已经被土匪杀死,尸体被仆人们运回北方,他的棺材经过了小美的墓地,全书也在这个意味深长的场景里,结束了全部的讲述。没有序言,也没有后记。
用作者的话说:「她生前经历了清朝灭亡,民国初立,死后避开了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虽然小美的一生短暂,也算躲过了乱世。
对《文城 - 补》的部分,读者有极端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觉得似乎是多余的补充,也有的人觉得直到这部分,才是真正的内容。
我觉得既然是虚构的故事,无所谓是否需要补充,而双线视角的讲述,能够补充一些抓住读者情绪,充满张力的戏剧化场面,错过了却会很可惜。
比如,林祥福第二次补办婚礼时,有个来贺喜的村民是穿着少见的宝蓝色长衫来的,那长衫像是原本属于当时生死不明的阿强。比如,林祥福在龙卷风之后经过溪镇,有个陌生女人突兀的出现,递给他一套婴儿的红衣后走开。
最吸引人的设计,还有城隍庙祭天的仪式上,林祥福和纪小美已经都在现场。
只是林祥福没有看到小美,去陈永良家坐了很久,等他回到城隍庙,小美一家已经因为长时间在雪地里虔诚的祈祷而冻死。小美的尸体被冰雪覆盖,就从林祥福,这个找了她十几年的男人面前抬走收殓。
有了第二个视角的讲述,才能制造更多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体验。
Ⅹ 《文城》补21—25
故事又回到了小说的开头。
小美在林祥福的家里经历了半个秋天和一个冬天,在初春的二月里悄然离去了。小美看到了林祥福和阿强的不同,林祥福像北方的土地一样强壮有力,他心地善良生机勃勃随遇而安。但是小美担心阿强,挂念阿强,她不知道阿强一天天地怎样度过,是否受人欺负。但是当林祥福在她面前的时候,她便会决定心安。小美的眼睛里渐渐地出现了不同的颜色,在担忧阿强的时候,也在盼望着林祥福从地里劳作归来。
在那场匆忙举行的婚礼上,她看到了一个穿宝蓝色长衫的男人,她不认识那个男人,但是她认识那件长袍,那是阿强和她在上海的裁缝店里做的。那个村民说是用半袋玉米从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那里换来的,小美略微放下了心。新婚之夜,林祥福让小美看了他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财产,小美突然明白自己应该离去了。
小美给林祥福做了布鞋和衣服,林祥福很开心,丝毫没有注意到小美眼中的忧愁。离开的前一天,小美趁林祥福去地里看庄稼的时候,取出了藏着金条的木盒。她拿了七根大的和一根小的,包进了一根小包袱,就放在炕上靠近墙壁的地方,她听天由命,如果林祥福发现了,可能她走得更心安。
可是林祥福看到这个小包裹的时候没有丝毫的怀疑,他以为这是小美第二天上香要用的包裹,还给她系紧了。
第二天天不亮,小美就起床了,她站在炕前依依不舍。最终她还是在月光中走出了林祥福家的院门,她和阿强已经五个月没有见面了,她乘上马车向着阿强奔去。
小美到了定川约定的车店里,并没有见到阿强,她想不明白阿强去了哪里。她从下午等到了傍晚,终于等到了已经租了叫花子的阿强,他每天都要到这里来等小美。
他们离开了定川,一路南下。阿强没想到小美会带出来这么多金条,一路上兴致勃勃,神采飞扬;但是小美却没有欢乐的神情,她觉得离林祥福越来越远,可是留下带不走的东西却越来越多。而且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来到长江边的时候,小美的腹部已经微微隆起,她的心里充满了负罪感,林祥福把一切都给了她,她却偷走了他的金条,带走了他的孩子。她不想过长江了,她决定回去,把孩子还给林祥福,不管林祥福怎样对待她。她和阿强约好,阿强仍然在定川等候,不同的是,这次他们有金条,可以在定川租一座宅子,阿强衣食无忧。
长途跋涉之后,小美回到了林祥福的身边,林祥福以田野般的宽厚接纳了小美,小美想过的种种惩罚无一出现,种种爱护一一到来。他们再次举行了正式的婚礼。此后的生活看上去平静又快乐,林祥福沉浸其中,小美强颜欢笑,女儿长大一天,她离开的日子就近一天,她盼望女儿满月的日子慢一点来到。
林祥福按照乡俗给女儿举行了隆重的满月礼。满月之后,小美并没有立刻离去,她去意彷徨。有一天,林祥福进城换金条,回来时举着一串糖葫芦,黄昏时分,小美不时地将糖葫芦放到婴儿的嘴唇上,让她舔舔甜的滋味,霞光照着她们,在林祥福眼中就像最美的图画,这幅画面在以后的日子里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
小美惊喜地发现,女儿会抬头了,她泪流满面。这是女儿成长里的最初一步,她见证了这一步,她该走了。
第二天,小美在星光中走了。上一次离开,她满心愧疚;这一次,她满腹伤心,离开的不仅是林祥福,还有心爱的女儿。她在定川找到了阿强,他们有一次南下,这一次小美做决定,他们要回溪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