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免费 » 走出非洲小说免费听

走出非洲小说免费听

发布时间: 2022-11-26 00:25:32

⑴ 奥斯卡经典《走出非洲》:我总是一再启程,但哪里都陋于非洲

“她在非洲得到过所有,却又失去一切。

最后,她孑然一身走出非洲,却留下了一生的回忆”

——这是电影《走出非洲》里的结局

《走出非洲》讲述的是一个欧洲女性在非洲土地上得到成长、蜕变、升华的故事。

主人公凯伦在非洲独自经营咖啡种植园,逐渐爱上了这片神奇而迷人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人和事物。

在这片土地上,凯伦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病痛的折磨,婚姻的破裂,好友的病故,庄园的破产,情人的意外身亡……接踵而来的一次次打击,让凯伦尝遍了酸甜苦辣,离合悲欢。

而在这个过程中,非洲大草原一直用它的质朴和深沉抚慰她、涵养她,褪其铅华,使之超越,令她从一个爱慕虚荣的富家女逐渐成长为一个坚毅勇敢、善良博爱、宽容平和的成熟女性。

许多人看完电影,都会发出一句类似的感叹:一个女人怎么可以伟大到这种境界?

然而,电影的内容并非纯属虚构。事实上,无论是人物、故事情节,还是环境背景,皆有真实来源可考。

电影由四部文学作品改编而成,以 凯伦·布里克森 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为基础,融入她的另一部作品《草地上的影子》,以及另外两位作家为凯伦·布里克森写的两部人物传记。

而电影中的女主“凯伦·布里克森”的原型正是作家凯伦·布里克森。

可以说,这部电影具有一定的纪实色彩。而改编自文学名著,则赋予这部电影浓郁的文学气息,观看这部电影,如同阅读凯伦·布里克森的散文,细腻而舒缓,平和而感动。

1985年,《走出非洲》正式上映,引发了热烈的反响。次年的第58届奥斯卡上,《走出非洲》一举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等多个奖项,以及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提名。

而肯尼亚咖啡也随着这部电影的传播而进一步蜚声环球。

在澳帝焙的产品列表里,肯尼亚从来不会缺席。一直以来,我们都想寻找到一款可以代表《走出非洲》这部电影,也能用来代表整个非洲的肯尼亚咖啡。

虽然之前的肯尼亚公主,以及后来的肯尼亚SOE,也颇为出色,但都太“肯尼亚”了,还不足以代表整个非洲,代表这部电影。

直到我们的寻豆师老朋友深入非洲原产地找到了这支微批次水洗肯尼亚,这个夙愿才终于得偿。

很高兴地说,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找到的唯一一支可以代表《走出非洲》这部电影的咖啡,也是唯一可以代表整个非洲的肯尼亚咖啡。

它的气质太像《走出非洲》的女主,我们从它的身上领略到了多元、广博、包容的气度,不止是肯尼亚,埃塞、坦桑的神韵,它都兼而有之。可以说,整个非洲的韵味,都融汇进了这支咖啡里。

因此,我们郑重地以《走出非洲》女主的名字“凯伦”命名这支咖啡。

正如凯伦在非洲尝遍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洗净铅华,获得超越那般,你也能在这支咖啡中领略到苦,品尝到酸,但更能感受到铅华褪尽之后的隽永的甜。它,干净,均衡,饱满,顺滑,风味丰富,广博多元,拥有着《走出非洲》这部电影的韵味。

仔细品尝这杯“凯伦”,脑中不由地浮现起《走出非洲》电影里的一幅幅画面:广袤无垠的非洲大草原;狮子、大象、狒狒、火烈鸟、长颈鹿、野牛、羚羊…乾坤万籁竞自由;金黄恬谧的落日斜晖;紫罗兰般的邈远天际;凯伦坐在山坡的草地上,向身边的丹尼斯娓娓诉说着动听的故事……

“我在非洲曾经有一个农场,种咖啡豆,给黑人小孩治病。我在非洲遇见了为自由奋不顾身的情人,他热爱动物胜于人,他折桂而来,情迷而往。我在非洲曾写过一首歌,那里有已逝的热土,那里有纯洁的朝露。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我总是一再启程,但哪里都陋于非洲。”

电影是好电影,咖啡是好咖啡。

二者皆得,何其幸哉!

⑵ 请问,在哪里能找到小说《走出非洲》

《走出非洲》不是小说,是带有回忆色彩的散文。电影本身大部分不是根据这本书的内容改编的。

⑶ 《走出非洲》:一个女人的史诗

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里,《走出非洲》是一个反讽的故事:一个生活在“我即我所拥有”这一伦理中的富家女,为了男爵夫人的身份,嫁给一个不爱的男人,把家具从丹麦运到非洲,在那里建起一个庄园。她的自我定义就是她的所有物,连她的劳工也被称为她的人,丈夫令她染上梅毒,她也不愿意离婚,因为她的身份就是“夫人”,这是由她有一个男爵丈夫界定的。后来她渐渐意识到,你并非你所拥有,你是你自己,当她的情人遇难、庄园烧毁,她耸耸肩,舍弃了丈夫、家园和其他的一切,却得到了她自己。

半夜读到麦基的解读,找出这部电影来看,看完大哭了一场。这几天一边听电影原声,一边读原著,还是很动情,读到书中作者问“如果我会唱非洲的歌,那么非洲会唱我的歌吗”,仍然哽咽不止。麦基两百字就可以说清楚“你并非你所拥有”,电影两个小时也能讲述,但是生活的壮美和凄婉,却不是言语能诉尽。

《走出非洲》改编自丹麦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和原著散文化的笔触不同,电影堪称史诗,不仅是非洲大陆的风光从文字到影像所传达的直观的壮美,原著里蜻蜓点水的爱情在电影里成了主题,配乐的悠远也为电影增加视听享受,最根本的我想应该是,任何一个挥洒热情倾尽所有去爱的人,都堪称史诗。

电影的开头,年迈的凯伦坐在丹麦尤斯特兹城老房子的打字机前,写她的故事。她说:“我已经写了所有其他人,并非我不够爱他们,而是他们较清楚,较容易写。”很显然,电影认为爱情是更不容易写的,它比非洲更难写。原著作者孜孜不倦地书写那片热土:草原、雨林、山峦、天空、落日、雄鹰、狮子、庄园、土著…读来令人心驰神往。而在丹尼斯出场的那一辑,第一句是:“在绝望之后”,可以想象,走出非洲的多年后,作者在写这个故事时克制的轻描淡写里汹涌的深情。在婚姻不幸福、一个人操持庄园的艰难时刻里遇到丹尼斯,那些幸福的片段,为非洲的岁月的永世不忘留下见证。好莱坞将一个“人与大自然”的故事改编为“大自然中的人与人”的故事,无疑更洞悉人心。

电影的开头,日落草原,一个旁白:“我在非洲曾有一座农场”,声音苍茫,令我想起《情人》里杜拉斯的旁白,过去式的回忆带着岁月的厚重与缥缈,一下子击中我:“你非你所拥有”——拥有与失去是多么玄妙的游戏,以至于“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类爱情箴言到处都是。失去荷西的三毛重回西班牙第三次看《走出非洲》,她写道:“当那场女主角被男主角带到天上去坐飞机的一刻出来时,当那首主题曲再度平平的滑过我心的时候,当女主角将手在飞机上往后举起被男主角紧紧握住的那一刻,我第三次在这一霎间受到了再一次的震动。幸福到极致的那种疼痛,透过影片,漫过全身每一个毛孔,钉住银幕,我不敢看身边的人。”

《走出非洲》并非只是关于“曾经拥有”的爱情故事,它之所以经典,在于百感交集的人生况味。在凯伦历数自己所拥有时,丹尼斯对凯伦说“我们并非主人,我们只是过客”;凯伦问丹尼斯带旅客去狩猎有什么不同,丹尼斯答:“对动物来说,没什么不同。”和凯伦一心建设家园的热情不同,丹尼斯四处为家、漂泊浪荡,在他飞机遇难死后,凯伦才明白:“他不属于我们,也不属于我。”丹尼斯喜欢动物多于人,“动物总是全心全意,只有人类会感到疲倦。”很容易想起梅里尔·斯特里普的另一部电影《廊桥遗梦》里的《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深入大自然的人一无所求来去自由,而人海中人们互相占有、互相牵绊。电影讨论了爱情、婚姻和自由,从“我不会因为一张纸而更爱你”到“我也并不总是知道我要去往哪里(那我跟你走吧)”。在非洲草原,动物不曾被驯服,热爱自由的人也不会,但是爱会驯服他们。这当然很打动屏幕外的我们,但是爱之于独孤的自由常常是两难困境:“在此之外,充满猛龙”,“当众神要惩罚你时,他们应验你的要求”。

除去爱情,电影仍可以看到很多,有人认为《走出非洲》是“后殖民史,新女性史”:一个虚荣骄纵的白人女性在非洲这片神奇的殖民地上成长为独立勇敢的新女性。我不想这么看,我只觉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博大旷远的爱,这份爱会教育你,会给你力量,会帮你创造你的史诗。

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深爱那片土地,却此生未再踏足非洲。“走出非洲”实则是“走不出非洲”:深爱的土地,埋葬着深爱的人,永生难忘。回想麦基所言“你并非你所拥有”,令人感喟:你拥有的,最后都会只剩回忆。写作是在回忆中唱歌,痛苦、哀伤、幸福、壮美都会谱成曲,唱一支非洲的歌,便能回到挂满琼浆的岁月:“我不让你流逝,除非赐福于我。”

写作真是赐福。

⑷ 求 走出非洲 百度网盘免费资源链接,谢谢

分享链接:https://pan..com/share/init?surl=sJveZ9qAPWdV9m0e_GaENg

提取码:vjw1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网络网盘App,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相关简介:该片改编自卡伦·布里克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讲述了凯伦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而远嫁肯尼亚,后来她跟英国探险家邓尼斯产生感情的故事。

⑸ 《走出非洲》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走出非洲》([丹麦]凯伦·布里克森)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https://pan..com/s/1ULKNHkvpRP4Bw6lI7v7Xqg

提取码: 2nd1

书名:走出非洲

作者:[丹麦]凯伦·布里克森

译者:王旭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7

页数:360

内容简介:

本版《走出非洲》是全译本无删减版,没有为了节省成本削减原书内容,完整呈现作者笔下关于非洲和自己的精彩描写。

凯伦·布里克森因为《走出非洲》,获得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为与安徒生齐名的丹麦“文学国宝”,改编的同名电影获七项奥斯卡大奖。

海明威认为凯伦·布里克森更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她写出了《走出非洲》。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作者麦卡勒斯很喜欢《走出非洲》,对凯伦·布里克森非常推崇。

《蒂凡尼的早餐》 的作者杜鲁门·卡波特认为《走出非洲》是“二十世纪最唯美的一本书”

美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对凯伦·布里克森极其欣赏。

《走出非洲》是亚马逊北欧国家作品榜单销售第一名,东非游记类作品总榜第四名。

央视《朗读者》节目,张艾嘉倾情朗诵本书内容。

著名歌手,诗人周云蓬称赞说:这两天听丹麦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真是一篇好小说。那些关于非洲上空飞行的描写,还有自由流淌的结构,我主观感觉影响了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狮子、瞪羚、以及唱歌的、跳舞的黑色的人,山峦袒露在下面,飞得快看见上帝了。真想去非洲。

作者简介:

作者

凯伦·布里克森(1885.4.17-1962.9.7)

丹麦作家,她在三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先后用英文、丹麦文发表《七篇哥特式的故事》《走出非洲》《冬日的故事》等作品。《走出非洲》为她赢得巨大声誉,她获得过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与安徒生并称为丹麦“文学国宝”。《走出非洲》同名电影斩获七项奥斯卡大奖。

【译者】

王旭

1983年生,河南南阳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已出版《与自己对话》《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等多部译著。

⑹ 求《走出非洲小说》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走出非洲小说》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QLi4WCcAF6_VjR1U8iEWKw

?pwd=oi4y 提取码:oi4y
简介:走出非洲作者卡伦·布里克森20世纪北欧传奇女作家,与安徒生并称为丹麦的“文学国宝”。凭借一部《走出非洲》蜚声文坛,同名电影斩获七项奥斯卡大奖。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授予“美国科学院荣誉院士”

⑺ 《走出非洲》:一咏三叹,非洲之歌

接到荐书寄来的《走出非洲》,是在一个周日的午后。阳光将她长长的触手从云缝里筛下来,在树荫下画一片斑驳的光影。一次小小的缘分,这本书,从遥远的上海飘到北方小城的我的手中,像一件礼物,像秋天里的欢喜。抚摸着简洁的、充满怀旧气息的封面,一如天空的清澈,心底的温暖。

生命是一首永恒的歌,《走出非洲》用细腻瑰丽的语言,演奏出一曲跌宕起伏的交响。五大篇章,时而平静舒缓,时而刀光剑影,向读者描绘了非洲原始土地上的风土人情。那广袤的草原,那茫茫的丛林,那起伏的群山,那腾跃的珍禽异兽,还有那低贱而又高贵的人们……他们的身世情怀,缓慢流淌于恩戈山麓下。

1.壮丽的自然之歌

充满野性的、蛮荒的非洲,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上个世纪初,大量欧洲移民纷纷涌入,旅行,探险,狩猎,购置庄园……非洲,勾起人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情怀,更让作者从中体会到了生命的壮美。

迥然不同于世俗都市,赤道穿过的这片高地,如此明净,静谧,接近人心。作者开篇以鸟瞰的镜头,为人们展示了非洲举世无双的自然景观——“从6000英尺深处被提炼出来的,浓烈而纯净的精华”,“一层一层的向水平方向伸展”,使人“恍若曾一度生活在空中。”

“天空不是浅蓝,便是紫罗兰。大片大片的云彩,轻柔而瞬息万变,在空中升腾、飘荡。在这样高渺的天空,你尽可自由地呼吸,你的心情无比轻松,充满自信。在非洲高原,早晨一睁眼就会感到:呵,我在这里,在我最应该在的地方。”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家园,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对动物的观察和感悟,让人对自然有了 全新的感受。

长颈鹿的队列横穿原野,他们的风度是何等古怪,和蔼,充满生命力,使你感到这不是一群动物,而是一组珍奇的,长茎,色点斑斑的巨大花卉在移动。

没有一种家畜能像野生动物那样静如处子,开化的人们已经失去了静谧的天性,他们只有向野生动物学习,补上这个空白,才能为其接受。

非洲有一种鬣蜥,皮肤的颜色比想象的更为绚丽,当它嗖的遁逃而去时,身后的石板上掠过一道天蓝,翠绿,浅紫的闪光,犹如彗星拖出的尾巴,明灿耀眼。

“我打算从它的外皮上撷取美色,而将它猎杀,发现它身上所有的颜色渐渐的都消失了,像一堆混凝土,灰突突的,毫无光泽。于是恍然明白:鬣蜥之所以绚丽夺目,分明是它一腔奔腾的热血所迸射的光彩。我愿向前来东非的外国人进上一言:为了你赏心悦目,请不要枪杀鬣蜥。”

这不仅是保护动物的呼吁,更是对人类占有欲的反思——占有只会消亡。只有放开手,让野生动物自然生长,它们的美丽才会真正属于我们。

2.真挚的人性之歌

好的文学作品,能让我们了解世相人情,体味悲欢离合,又让我们心生温暖,感悟人生美好。

《走出非洲》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土著仆人,土著妇女,老人,小孩儿,酋长,医生,英国运动员,白人庄园主,印度商人……与不同人的沟通交流,对事对物的不同态度,在作者笔下重新焕发出生机。

卡曼坦,一个患病的非洲仆人的小孩,一个有着自己独特世界观的孩子,在作者的精心照顾下,终于可以摆脱疾病的纠缠,成为作者“天才的厨师”。在文中作者不吝溢美之词“一个人能在一门艺术上如此出类拔萃,可实际上,却不真正理解这门艺术的真谛,而且对这除了轻蔑之外,毫无感情可言,这真令我感到莫名其妙。”

“这位沉溺于苦难中的不幸儿,所能期望的,除了苦难还有什么呢,而今从我的身上,他所期望的却不再是苦难。”

这意义实在是重大,世界是现实而冷酷的,而我们要做的,是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让孩子发现高贵和尊严,看到希望和光明,让他们感受温暖和正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天使,也有一个小恶魔,我们要做的,就是养大小天使,不吵醒小恶魔。这需要对心灵深处的探寻,对不同观念的关注,用心聆听心的声音。

3.高贵的精神之歌

将上帝的尊严,置于一切之上,加以珍爱,珍爱你的尊严,也珍爱邻人的尊严,珍爱狮子的尊严,不要让他们囚禁在动物园里,珍爱狗的尊严,不要让他们过于肥胖,珍爱你伙伴的尊严,让他们无私。

有一次,两头雄狮偷走了庄园里的两头耕牛,仆人们打算买毒药涂在耕牛的尾巴上,以此来毒死狮子。而作者不同意毒杀,对于这种高贵的王者之兽,当以枪杀。于是,当晚的夜里,下着热带的雨,作者和戴尼斯冒雨去猎杀狮子。场面惊险而刺激,以人之冒险精神,还狮子以死之尊严。

我们中国自古就有“将士血撒沙场,马革裹尸”的名言,那就是死的尊严。

他们一起驾驶飞机飞过非洲上空,看到一群野牛,牛群如临大敌又不知所措的憨态,诙谐又可爱。后来戴尼斯飞机坠毁,作者为他在非洲寻找墓地,墓地建好后,时常有雄狮在周围徘徊。在作者的眼中,戴尼斯自由,热情,英勇,无疑就是雄狮的化身。

当命运撒下黑手,作者不得不放弃庄园返回欧洲。“我心甘情愿将我的财物一一赠送出去,作为我自己生命的某种赎金。可当我一无所剩时,我又成了命运中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了。”在离开之前的千头万绪里,作者为土著东奔西走,终于为他们争得了一块重建家园之地。

在这个意义上,作者同样具有高贵的雄狮精神,责任,冒险,笑对人生。

4.对写作的启示

《走出非洲》与其说是具有个人生活色彩的小说,不如说更像是一篇不断编织美丽与哀愁的散文画卷。散文“意”很重要,“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

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蓝本,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优美的语言,让读者感到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

你拥有的,最后都会只剩回忆。在回忆中唱歌,痛苦、哀伤、幸福、壮美都会谱成曲。唱一支非洲的歌,便能回到挂满琼浆的岁月。

想到就去写,积累多了,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希冀生命重来,是因为虚掷年华。我的生命啊,我不会让你流逝,除非赐福于我,而一旦得到你赐予的福气,我当让你离去。如此,写作真是赐福。

后记:由于种种原因,书读得断断续续,笔记写得零零散散,且以摘录为主。只抽空画了两幅图,权是对《走出非洲》的致敬。

⑻ 大家有没有什么闲书推荐

如果你想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你可以去看一些名著,英文原著都可以。可以去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如果你只是想娱乐消遣的话,可以看一些言情小说

⑼ 《走出非洲》值得细细品味,带给我一次与高贵灵魂的对话

习惯每月去图书馆还书、借书,在图书馆乱转,被《走出非洲》淡黄色原野的清新封面吸引,更被封面上那句“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打动,心里头一阵雀跃,就像收到一件心爱的礼物那么开心,于是借回来细细品读。

当我打开第一页:

在非洲,我有一座贡嘎山脚下的农庄。赤道线横贯过这片向北延绵一百英里的高地,农庄坐落在海拔六千英尺的地方。白天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离太阳很近,但在清晨和傍晚,却是毅然决然的安静祥和。深夜里会冷。

我无法不再继续读下去,简直让我着了魔似的。有人说,这是给非洲人民写的一封情书,我确信!

《走出非洲》是丹麦女作家卡伦·布里克森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我觉得读来更像是一篇篇优美的散文。意料之中的好看,它让人沉浸在一个安静祥和的世界,令我着迷。小说发表于1937年。讲述的是作者1914——1931年在非洲肯尼亚经营咖啡农场期间的一段真实生活经历。

1914年,作者以一个殖民者和基督徒的身份,随男爵丈夫旅居肯尼亚,经营一个咖啡农场。后来她的婚姻破裂,情人丹尼斯也在一次飞机失事中意外罹难。祸不单行,农场面临破产。破产后的女主人从此结束了她在非洲的生活,随后于1931年回到了故乡丹麦。

作者卡伦文笔极其优美,流畅,优雅,读来俨如森林里的溪流潺潺流淌般清新恬静。她笔下描写的非洲景致,我心向往之。

“一些不知道名字的蒿草,芳香四溢,闻起来像百里香或是沼泽桃木。有的香气过于醇烈,几乎呛鼻。所有的花儿,不管是生长在草原上,还是在原始森林的藤蔓上,都像丘陵地带上的花那么娇小玲珑。但也有例外,只有在漫长的雨季刚刚来临时,那一簇簇芬芳馥郁,花朵硕大的百合花才会在草原上绽出蓬勃的生命。举目四望,无边无际。尽收眼底的一切,凝聚成伟大、自由和无可比拟的高贵。”

“天空总是淡蓝色或紫色,堆积着大片汹涌澎湃,又轻若无物、变幻无穷的云朵,翻滚着,飘荡着。天空饱含着生机勃勃的蓝色,连附近的山峦与林地,也都被染上了这种鲜亮却深沉的色调。”

“沾满水珠的长野草低垂着,旷野中的各种香草散发出浓烈甚至辛辣的味道。过不了多久,四面八方的蝉虫也将开始放声歌唱。在这茫茫的草原上,这一株株青草是我,这清冽的空气和远处隐约可见的山脉是我,这疲惫不堪的牛群亦是我。我轻轻呼吸着荆棘树丛中阵拂的夜风。”
……

诸如此类如此细腻的描写比比皆是,卡伦是真切地爱上这片土地,这里的一草一木,让她心生欢喜。她早就在这片土地选好了墓址,死后也要葬在这片土地上,可惜后来发生了种种事情,未能如愿。

每读到她描写非洲这片自然风光的片段时,我总是会停下来,闭上眼睛,开始神游书里的令人向往的景致,仿佛真的看到了那般美丽的景色。这是一种出于本能的、真实的、不必带技巧的描写,直抵人心。

卡伦的农场与野生动物保护区为邻,时常有大型野生动物出没。她说道,这赋予农场一种非凡的魅力,仿佛我们是一位伟大的国王的邻居。那些动物近在咫尺,多么令人兴奋及神往。
她说,在非洲,原始森林里蕴藏着一个神奇的世界。每逢星期天,如果在农场里有空闲,就和仆从法拉带着帐篷和食物,一起骑马来到森林里观察野生动物。对于一个热爱动物的人来说,那里就是自己的天堂。

她写道,“我们在树林里刚拐了一个弯儿,忽然看到一头花豹横卧在路中央,花纹斑斓,美丽异常。”

“透过繁茂的树林,看到了巨大的森林野猪,森林里难得一见的稀客,身后还跟着一头母猪与三头年幼的小猪,全家族急速奔跑着,映衬着身后阳光普照的绿色,就像几个或大或小、形状如出一辙的剪影。这样的景致不可思议。”

“一次遇到一种体型巨大的蜥蜴在大石头上晒太阳。皮肤绚丽多彩,仿佛一堆光芒闪耀的宝石,或是古老教堂的窗格里的色彩玻璃,当你慢慢靠近它时,它会窸窸窣窣地逃走,在石头上洒下天蓝色、绿色和紫色的痕迹,犹如彗星那灿烂发光的尾巴。”

“漫长的雨季结束后,夜晚空气中泛起凉意,萤火虫便出现在树林里。空气中飞舞着萤火虫,忽上忽下,宛如起伏的波浪,又好像正在行某种屈膝礼,遵循着自己飞行的节奏,使自己身上光线微弱的小灯笼忽明忽暗地闪烁着。”

“一群魁伟、铸铁般身躯的野牛在古铜色的天空下,从晨雾中走出来。”

“日出之前,一弯弦月下,见到一头雄姿英发的雄狮,它正横越灰蒙蒙的平原,走在捕猎的归途中,在闪着银辉的草丛间投下浓浓的阴影。”
……

这样的描述,还有很多很多,庞大的野生动物群近在咫尺,给作者的生活注入了无穷的生机和惊喜,往后余生回想起来,那是妙不可言的独特感受。

这样一幅幅和谐唯美的画面,我想到了一个词:生命,鲜活的生命、奇特的生命、无与伦比的生命。

当我读到“数不清多少次,在拂晓前的静谧中,我在梦中听到羚羊露露清脆悦耳的铃声。在睡梦里,我的内心常常被喜悦充满”,我的心也随之柔化了,多想能有这样的场景出现啊!动物和人原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非洲这片热土养育了这群充满灵性的野生动物,温情的野生动物又润泽了作者的灵魂,当然作者卡伦更是一个拥有赤子之心的人。

时隔多年当她拿起笔写下这群动物王国时,我们仍能从文字中听到每一种动物的脉搏跳动声,也许作者一辈子都未曾走出那个雾霭蒙蒙的早晨、那个余晖漫野的黄昏、那个月色如华的夜晚,因为那里有一群可爱的生命正徜徉在作者的心间。

作者卡伦对那片土地上的人也爱得深沉。她笔下的土著人,仿若发光的精灵,也仿若镀金的菩萨。

她是白人、男爵夫人、庄园主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她却从未用高高在上、优越、有色的眼光去看待殖民地非洲的土著人,即使在面对土著的误解之时,她依然以一种平和、好奇、欣赏的态度去与土著人交流、融合。

她入乡随俗,热情好客。书里写道,那些小牧童常常把羊群赶到草坪上吃草,自己赤着脚,悄无声息地走进卡伦的恩戈庄园的屋子。他们中年龄大的约十来岁,小的也就是两岁的样子。他们只要不随便坐下,不乱碰东西,不乱说话,他们就能在房子里随意走动,无论待多久都可以。卡伦的家,俨然是孩子们的天堂。

她更有颗菩萨心肠,热心乐于助人,倍受佃农们的欢迎和尊敬。几乎每天九点到十点之间,都会为农场里的佃农们看病。土著小男孩卡曼塔就是众多病人中其中的一位,他是农场里一户佃农寡妇的儿子。卡伦第一次遇见卡曼塔,发现他的双腿从大腿到脚踝长满了严重的脓疮,小男孩瘦削、痛苦憔悴,双目无神,令人痛心,卡伦尝试给他治疗脓疮。治疗的那些日子,卡曼塔积极配合,风雨无阻,从不缺诊。痈疮的治疗过程极其痛苦,他从未叫过一声痛,而平静淡然地默默忍受着。卡伦一直倾尽全力,可是恢复情况不乐观,最后决定亲自开车带卡曼塔去医院接受治疗。

卡曼塔在医院治疗了三个月,痊愈后回来,去看望他的族人,之后返回卡伦家,好像他已经顺理成章地属于这里了。从那以后,卡曼塔一直在卡伦身边当仆人。他孜孜不倦地为卡伦效劳,而且远超出他的职责范围。卡伦问他为何这样做时,他总是回答,如果没有卡伦,他早已死了许多年。后来,卡伦的慧眼识珠,卡曼塔对烹饪很有天赋,送他去学习烹饪,在烹饪方面,独具匠心,令人啧啧称奇,成为一名远近闻名出色的厨师。

农场里的佃农们不识字,卡伦经常为他们写信读信,为了土著人的教育,卡伦就在农场为佃农开办一所学校,聘请当地人执教。把瓦楞铁皮搭建的旧仓房改造成狭长的教室。佃农们的孩子们每天坐在长凳上专心听课学习,书声琅琅。卡伦说道,学校是她整个农场最喜欢的地方,它是这里精神生活之内核。她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美好的黄昏。

书中出现的众多人物当中,我不能不说我极其欣赏的一个人物,潇洒的丹尼斯·芬奇·哈顿。在非洲,卡伦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知己、一生的挚爱——丹尼斯。丹尼斯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被海明威、英国王子等人引为挚友。

他是位英俊出色的运动家、优秀勇敢的飞行员,短短半生极尽辉煌。

丹尼斯性格谦卑,随性洒脱,热爱生活,酷爱大自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活得明白通透,对一切听之任之,任凭别人随便去说去想,毫不在乎!

卡伦说道,在非洲,咖啡农场是丹尼斯唯一的家,狩猎归来时住在卡伦家,丹尼斯在农场里过得很愉快,来去自由。丹尼斯特别喜欢听故事,卡伦则很会讲故事。入夜,他把靠垫在壁炉前堆得像沙发一般舒适,和卡伦一起坐在上面。卡伦像《一千零一夜》中的山鲁佐德一样盘起双腿。丹尼斯目光清澈,兴味盎然地从头至尾聆听着每一个故事。

在农场,他们俩还常常一整夜一整夜地饮酒促膝长谈;一次次带上卡伦策马扬鞭来到森林里狩猎、露营,围着篝火,打开留声机播放歌曲,他们或相拥而舞,或聆听歌曲,或仰望星空。

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浪漫飞行,时间或长或短。卡伦说,丹尼斯最令她心怀感激和心醉的是,驾驶他那架“蛾式”小飞机带她一起翱翔在非洲大陆的上空。

俯瞰到的景致如此壮丽恢宏:

“彩虹横亘在阳光明媚的绿色平原上;巨大的云堆高高直立着,与气势磅礴的黑色风暴一起追逐着,舞动着”。

“骤然而至的暴雨,砸落出一道道斜斜的雨线,使四周一片白茫茫”。

“一片湖泊闯入视野,湖底在清澈的水波下闪着白光,那湖水,自高空俯瞰,发出无法想象的湛蓝色,如此澄澈透明,一瞬间几乎使你晕眩,忍不住闭上眼睛,这蓝莹莹、亮闪闪的湖水,仿佛镶嵌在黄褐色荒原上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海蓝色宝石”。

“我们降低了高度飞行,看到浅蓝色的湖面,湖边生活着数以万计的火烈鸟,当飞机接近它们时,火烈鸟纷纷四散开来,盘旋成一个个扇面和圆环,恍如落日的光辉,又像是丝绸或者瓷器上精美的东方图案不断变化组合,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们”。
……

读着这样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很有画面感,仿佛身临其境,任性地以为我下一个旅行目的地就是非洲。

后来,丹尼斯在一次飞行中不幸遇难,卡伦悲痛不已,对于非洲人而言,丹尼斯的死不亚于痛失亲人。

确切了死讯,卡伦第一时间回到了庄园,并且向他的好朋友们回忆他曾经的遗愿,在旁人看来既坚强又冷静。她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在山顶一片茫茫迷雾中坚持到最后一刻,只为给挚爱寻找一块视野最开阔的墓地。这其中的深情,让任何文字都沦为矫情。非洲大地拥抱了丹尼斯,使他重获新生,与大地合为一体。

丹尼斯的好友马丁送给丹尼斯的墓志铭:“虽然死亡之火将我化作灰烬,但我毫不介意,因为我眼中的一切都是如此安好”。对于丹尼斯,这评价太贴切不过了!

关于生命的意义,卡伦在“除非你赐予我祝福,否则我绝不会任你离去”这一章中说“寄希望于生命的重复,是因为他虚度了年华,碌碌无为,了其残生”。相比较生命的长度,她看重的是人活这一生的质量。人这辈子,生命中有过爱,曾经快乐充实,不虚度光阴,有满满美好的回忆,足矣。

在农场破产后,卡伦离开之前,还在为其农场庄园的土著人奔走,最后找到了一片收留他们所有人的土地。另外为了实现打铁工人能拥有一枚戒指的愿望,她变卖家具才凑足钱买了一枚镶有红宝石的戒指,作为打铁工人临别的礼物。她离开农场时,两手空空!

《走出非洲》书中的每个章节都值得细细品味,带给我一次与高贵灵魂的对话,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卡伦的心没有离开非洲,她的文字可以作证!

《走出非洲》后来被拍成同名电影,斩获七项奥斯卡大奖。小说与电影差异挺大,电影以男女爱情为主线。在电影里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卡伦提出结婚的时候,丹尼斯回答说“我不会因为一张纸不爱或者更爱你。”

他给卡伦两个礼物,一个是一只金笔,卡伦用它记录下这段传奇;一个则是“用上帝的眼光看世界”。于是,她看到了盐碱湖上的火烈鸟,看到了如马赛克一般的大片田野,看到了当苍穹发语时,大地隆隆回响……

摄影:落地生根

出镜:阿莱

热点内容
短篇小说言语之外 发布:2025-08-24 02:09:32 浏览:491
催泪的的短篇小说 发布:2025-08-24 02:06:59 浏览:567
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 发布:2025-08-24 02:05:08 浏览:38
关于龙魂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8-24 02:04:34 浏览:8
仙界女帝在都市小说最新章节 发布:2025-08-24 02:04:21 浏览:115
容青缈重生小说 发布:2025-08-24 02:02:19 浏览:580
记者和总裁北的小说 发布:2025-08-24 01:47:01 浏览:706
两个一模一样真假都市小说 发布:2025-08-24 01:46:27 浏览:798
小说都市终极王者 发布:2025-08-24 01:36:37 浏览:497
描写大唐的网络小说 发布:2025-08-24 01:36:36 浏览: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