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回忆小说免费阅读
Ⅰ 少年时代读过的一本回忆小说
少年时代读过一本小说还是不错的,猛龙过江
Ⅱ 推荐几本80年代出版的小说,描写80年代的生活,最好是描写老百姓的
路遥《平凡的世界》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路遥的《人生》也可以吧
我都看过,感觉还不错,我不是很喜欢写七八十年代的书,心理上觉得不好看吧,不过被迫看了,感觉,嗯,怎摸说呢,挺有感触吧
Ⅲ 《重读八十年代》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重读八十年代》(朱伟)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ptrm7MOG_LgXpFEf8W48og
书名:重读八十年代
作者:朱伟
豆瓣评分:7.4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份:2018-6
页数:368
内容简介:
八十年代是什么?《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写道:
八十年代是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整夜整夜聊文学的时代;是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喝啤酒,整夜整夜地看电影录像带、看世界杯转播的时代;是可以像“情人”一样“轧”着马路的时代。大家都被创新的狗在屁股后面追着提不起裤子,但都在其中亲密无间其乐无穷。
八十年代,是朱伟骑着自行车从一个作家家里,去见另一个作家的年代。在此期间,他相继在《人民文学》推出莫言、余华、苏童、刘索拉、阿城、格非等一大批作家。2013年,朱伟开始在博客中写《我与八十年代》,期望以自己的生活轨迹回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节点,记录与一位位作家交往的过程。
本书是朱伟三年阅读和写作的结晶,他逐一重读了活跃在八十年代至今的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条分缕析,系统解读了王蒙、李陀、韩少功、陈村、史铁生、王安忆、莫言、马原、余华、苏童10位标志性作家的作品,让读者能够通过一篇文章读懂一个作家。
作者简介:
朱伟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微博粉丝225万。
1978-1983年在《中国青年》杂志做记者、任文艺部编辑。
1983-1993年在《人民文学》小说编辑室任编辑、编辑部副主任。
曾在《人民文学》推出莫言、余华、苏童、刘索拉、阿城、格非等一大批作家。1988-1989年在《读书》杂志撰写《最新小说一瞥》专栏,主编《东方纪事》杂志。因爱好古典音乐,1993年到三联书店创办《爱乐》杂志,并编著大型工具书《音乐圣经》。1995年9月起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代表作:《考吃》《有关品质》《微读节气》《四季小品》等。
Ⅳ 《追忆似水年华Ⅱ在少女们身旁》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追忆似水年华 Ⅱ》([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u2wEkAySepwx3ZMzd41QLA
书名:追忆似水年华 Ⅱ
作者:[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者:桂裕芳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0-6
页数:520
内容简介:
《追忆似水年华》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学创作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小说以追忆的手段,借助超越时空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地重现已逝去的岁月,从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普鲁斯特的这种写作技巧,不仅对当时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是一种突破,而且对日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小说创作中实现了一场“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人的精神重又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小说的目 标变成描写为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他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对 日后形形色色新的小说流派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划时代巨著,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最重 要的小说之一,与《尤利西斯》并称意识流小说的巅峰。这部小说以 清新灵动的独特艺术风格,借助超越时空的潜在意识,使逝去的时光 在他笔下重现,从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 其第二卷《在花季少女倩影下》于1919年出版,同年获得龚古尔奖。 本卷主要讲述“我”少年时期与希尔贝特的恋情,以及在巴尔贝克海滩的见闻。
“普鲁斯特简单的、个别的和地区性的叙述引起全世界的热情,这既是人间最美的事情,也是最公平的现象。 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 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
——安德烈•莫洛亚
Ⅳ 我想知道哪里可以免费全部看见郭敬明的小时代一系列的小说
小时代林萧吧都有吧……
(小时代林萧吧小吧广告飘过……)
不过通常四爷都不喜欢这样子的……
Ⅵ 哪里能在线看到小说<追忆似水年华>
这位朋友,<<追忆似水年华>>这部书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这是一部意识流小说,在这本小说中,“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 如一连串在海中跳跃的浪花。
《追忆似水年华》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学创作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小说以追忆的手段,借助超越时空概念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地重现已逝去的岁月,从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伟大的作家。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他同巴尔扎克一样,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普鲁斯特的这种写作技巧,不仅对当时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是一种突破,而且对日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再现了客观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叙述者的主观世界,记录了叙述者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天才作品,实质上总是超时代,超流派的。《追忆似水年华》就给了我们具体的论证。的确相当长,大概一千万字左右。有很多网址支持这部书的在线看以及下载。例如:http://www.cnool.net/tianyige/foreign/plst/zyssnh1.htm 和
http://www.cmzx.sh.cn/ebook/01/a0150/0101.htm
以下奉送的是普鲁斯特的生平以及创作年谱
普鲁斯特年谱
1871年 7月10日 马塞尔·普鲁斯特生于巴黎位于布洛尼林园与塞纳河之间的奥德伊市拉封丹街96号其外叔祖父路易·韦伊家。马塞尔为其父母的长子。其父阿德里安·普鲁斯特通过学衔考试,任医学院教授,其母让娜·韦伊,较教授年轻十五岁。马塞尔的父母住在巴黎罗瓦街8号。 1873年 5月24日 马塞尔的弟弟罗贝·普鲁斯特出生。 8月1日 普鲁斯特教授一家自鲁瓦街迁至马尔泽尔布路9号。 自1878年起 马塞尔每年随其父母前往厄尔-卢瓦尔省他父亲的出生地伊利耶度复活节假。他们住在教授的姐姐儒勒·阿米纳夫人家。伊利耶为普鲁斯特作品中贡布雷的原型,自1971年起改名为伊利耶—贡布雷。 约1881年 马塞尔首次患哮喘。 1882年 10月2日 马塞尔入丰塔纳中学五年级(中学最低年级),四个月后,该校恢复孔多塞中学名称。由于健康关系,马塞尔缺课颇多。 约1887年 马塞尔在香榭丽舍大街与政治家,后于1895年任第三共和国总统的费利克斯·富尔及玛丽·贝纳达基两夫妇的女儿们相识。 1887—1888年 在修辞班受业于马克西姆·戈谢。按当时法国中学生在读完五、四、三、二、一年级后,按文理科分班,文科再读修辞班一年,哲学班一年。 1888—1889年 在哲学班受业于阿尔封期·达尔吕。得“法文作文”(哲学论述)比赛第一名。 1889年 6月 通过中学毕业会考,获文学业士学位。马塞尔在孔多塞中学与雅克·比才日后成为剧作家并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的罗贝·德·弗莱、后来成为史学家的达尼埃尔·阿莱维结识,并为校内刊物(《绿色评论》、《丁香评论》)撰稿。他开始出入于马德莱娜·勒梅尔、阿芒·德·加亚维夫人、斯特劳斯夫人的沙龙。加亚维夫人将他介绍给大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斯特劳斯夫人娘家姓阿莱维,为著名作曲家乔治·比才的遗孀,马塞尔在她家中结识花花公子夏尔·阿斯,后来成为其作品中夏尔·斯万的原型。 1889年 11月15日 普鲁斯特自愿在奥尔良步兵第76团入伍,与罗贝·德·利里结识。 1890年 11月15日 作为二等兵退伍。在法学院及政治科学自由学院注册入学。 1891年 9月 在芒什省冈市附近的卡堡度假。此处有海滨浴场,即普鲁斯特作品中的巴尔贝克。 1892年 3月 《宴会》杂志创刊,普鲁斯特为之撰稿。该刊于1893年3月停刊。 1893年 为《白色评论》撰稿。开始与诗人、艺术评论家、审美家、花花公子罗贝·德·蒙代斯吉乌交往。 1894年 准备文学士学位考试。在卡尔瓦多斯省特鲁维尔度暑假。 1895年 3月 取得文学士学位。 6月 经考试被马扎然图书馆录用为馆员。 7月 暂调国民教育部。12月获准长假,普鲁斯特从此不再担任公务员。 9月 与其友作曲家雷纳尔多·阿恩同游布列塔尼。 自1895年9月至1900年初 普鲁斯特撰写其第一部长篇小说,终未完成,直至1952年始以《让·桑德伊》之名发表。 1896年 6月12日 普鲁斯特的第一部作为《欢乐与时日》在加尔曼—雷维出版社出版,由法朗士作序,马德莱娜·勒梅尔作水彩插图,雷纳尔多·阿恩作与音乐有关的评注。这部作品的许多片段在此之前已在《白色杂志》、《每周评论》及《高卢人报》上发表。 1894年 2月 与让·洛兰决斗。 1898年 在德雷福斯案件中,普鲁斯特力主重审。 1900年 1月20日 英国艺术评论家兼社会学家约翰·拉斯金逝世。普鲁斯特在《艺术与珍品专栏》(1月27日)中撰文悼念。不久在《费加罗报》发表题为《拉斯金在法国的巡礼》的文章,4月又在《法兰西信使》上发表论文《拉斯金在亚眠圣母院》(该论文后来又重刊于拉斯金所著《亚眠的圣经》的法译本序中)。普鲁斯特在其母及雷纳尔多的英籍表姐玛丽·诺林格的帮助下从事拉斯金作品的法译工作。 5月 与母同游意大利。在威尼斯与玛丽·诺林格相逢。 10月 普鲁斯特全家迁居古塞尔街45号。 1903年 11月26日 父亡。 1904年 在《法兰西信使》中刊载拉斯金所著《亚眠的圣经》的法译本。 1905年 9月26日 母亡。 12月 普鲁斯特神经深受刺激,不得不在塞纳河上的布洛尼住院六周。 1906年 在凡尔赛小住一段时间后,普鲁斯特迁居奥斯曼路102号。失眠日益严重,为隔绝一切噪音,普鲁斯特于1910年请人将他卧室的墙壁全部加上软木贴面。——在《法兰西信使》中发表拉斯金另一部著作《芝麻与百合》的法译本,并冠以1905年6月15日已在《拉丁文艺复兴》杂志上发表过的一篇长序;此序日后稍加修改,在《什锦与杂记》中以《读书日》之名重新发表。 1907年 在卡堡度暑假;普鲁斯特以后每年都来此间,直至1914年。同年,乘汽车游览,由阿戈斯蒂耐里为其开车,参观了诺曼底诸教堂。 1908—1909年 在《费加罗报》发表一系列杂文,其题材为当时被揭露的冒险家勒穆瓦纳的种种骗局。 1909年 6月 普鲁斯特草拟论文一篇,反对圣伯夫所用批评方法,他久已有意通过这一途径来阐述他个人的美学原则。这篇论文终未完成,因为他多年间念念不忘重操小说旧业,他写的那篇《让·桑德伊》不过是这部巨著的一个梗概。 1912年 阿戈斯蒂耐里当上他的秘书。 1913年 写毕《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三部,即《在斯万家那边》、《盖尔芒特家那边》、《重现的时光》,但无出版商愿意接受。贝尔纳·格拉塞后来同意出版,但应由作者出资;且不顾普鲁斯特的愿望,仅同意先出第一部,《盖尔芒特家那边》须在1914年,《重现的时光》则须在1915年始能问世。 11月8日 《在斯万家那边》印毕出版。 1914年 5月30日 阿戈斯蒂耐里在此之前已与普鲁斯特分手,学习驾驶飞机,是日驾一架单翼机在海滨阿尔卑斯省的昂蒂布海岸上空遇难身亡。 6月1日 《新法兰西评论》发表《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摘录,该卷即将在贝尔纳·格拉塞出版社出版。这些摘录属于《在少女们身旁》。 7月1日 《新法兰西评论》再次发表《追忆似水年华》的摘录,系《盖尔芒特家那边》的第一卷中的梗概。 8月 贝尔纳·格拉塞应征入伍,《追忆似水年华》的出版工作中断。自1915年起,普鲁斯特改写小说的第二及第三部分,作了大量增补。1916年与格拉塞断绝交往,自此其作品即由新法兰西评论社出版。 1918年 11月30日 《在少女们身旁》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印毕。 1919年 3月28日 《什锦与杂记》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印毕。 6月 因原住所由银行收买,被迫迁出奥斯曼路,在洛朗—毕夏街8号甲女演员莱雅纳拥有的一所房子中 觅得一暂时栖息之所。 10月 迁入阿姆兰街44号,在此直住至逝世。 12月10日 《在少女们的身旁》以6∶4票通过获龚古尔奖。罗朗·多热莱斯的《木十字架》落选。阿尔封斯·都德之子、新闻记者与作家莱翁·都德在票选中起了重大作用。 1920年 8月7日 《盖尔芒特家那边》的第一卷在新法兰西评论印毕。 11月 在《巴黎评论》上发表《致友人(论风格)》。这是普鲁斯特为保尔·莫朗的中篇小说《细弱的储备》所作的序。 1921年 1月 在《新法兰西评论》中发表《谈福楼拜的风格》。 4月30日 《盖尔芒特家那边》第二卷及《索多姆和戈摩尔》的第一卷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印毕。 5月 在网球场博物馆参观荷兰画展时,普鲁斯特突感不适。 6月 在《新法兰西评论》上发表《谈波特莱尔》一文。 1922年 4月3日 《索多姆和戈摩尔》的第二卷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印毕。 11月18日 马塞尔·普鲁斯特与世长辞。 1923年 《女囚》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出版。 1925年 《女逃亡者》以《阿尔贝蒂娜不知去向》为名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出版。 1927年 《重现的时光》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出版。 自1950年起 “马塞尔·普鲁斯特与贡布雷之友协会”通讯出版。 1952年 《让·桑德伊》在新法兰西评论社出版。 1954年 《驳圣伯夫》,附《新杂记》,由新法兰西评论社出版。《追忆似水年华》评注本三卷,由伽里玛出版社在《七星丛书》中出版。 1970年 《通信集》注释本第一卷在普隆出版社出版,由菲力普·戈尔勃评介。 1971年 普鲁斯特其他作品的评注本在《七星丛书》中出版,其中包括《让·桑德伊》一卷(附《欢乐与时日》)、《驳圣伯夫》一卷(附《什锦与杂记》及《随笔和文章》)[转自铁血读书 http://book.tiexue.net]
Ⅶ 重生在八十年代的小说 主要描写童年的生活
强烈推荐《改写人生》,作者:徐奇峰。主要描写童年的生活,比重生传奇还要琐碎细致。
贺明重生了,从繁华的二十一世纪,以一个不得志的经济学研究生的身份重生成了一个10岁的小孩子,那才是八十年代,是一个有如摇滚般的年代。
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重生了,就要把过去失去的东西都找回来,抓住一个个机遇!
改写人生给您讲述,一个人是怎么一步步让自己从平凡变得非凡的,80年代、90年代,21世纪,让我们一起伴随着主角的脚步穿行,感受刺激,感受激情。
【阅读重要提示】:本书取材和剧情十分贴近生活,着重反应不同的时代特征和人成长中的不同阶段,有笑声有感动,喜欢过度yy的读者请绕行。
Ⅷ 《米沃什词典一部20世纪的回忆录》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米沃什词典》([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vMs_EoNzJD_JOD5VzsIZVg
书名:米沃什词典
作者:[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译者:西川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2
页数:480
内容简介:
“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8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人生回忆录,呈现20世纪历史文化广阔的精神地图。
1940年6月,29岁的切斯瓦夫·米沃什闯过苏军与德军四道防线,从维尔诺长途跋涉到纳粹占领下的华沙。半个多世纪流亡生涯之后,他才终于重返故乡维尔诺,一座“从童话中长出来的城市”。与自己的过去重逢,他回到一种间接的自我表达方式,开始为各种历史人物事件登记造册,而不是谈论他 自己。。
作者简介: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1911―2004),美籍波兰裔诗人、作家、翻译家,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流亡者,“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或许是最伟大的”。著作宏富,主要作品有诗集《冬日钟声》、《在河岸边》、《三个冬天》、《白昼之光》、《日出日落之处》、《无法抵达的土地》、《拆散的笔记簿》,政论集《被禁锢的头脑》、《权力的攫取》,自传体小说《伊萨谷》,回忆录《故土》,日记《猎人的一年》,译著《圣经•诗篇》、《五书卷》,等等。
Ⅸ 回忆一下我的学生时代(3)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回忆一下我的学生时代(3)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最近真是人生里最腐败惬意的几天啊!可以什么也不用干,整天躺在床上吹着空调一边啃鸭脖子一边看《bones》,没有图纸要画,没有稿子要赶,没有编辑在后面追,也没有必须要冒着酷暑出去的应酬……虽然一边看着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烂到一半的尸体一边热烈的啃鸭脖子似乎挺诡异,但还是不得不说,这日子,哦,太美好了!
不过随着《bones》的看完,短暂的休息也该结束了。趁着现在空闲,先写两个《花镜》的小短篇练练手,好久没写短篇了,手生。
《羽》第二卷《赤炎之瞳》将在7月底上市,8月开始会有新一轮的全国签售~
第三卷暂定叫做《仲夏之雪》,估计寒假吧……这两个名字还真应景。
我就是天生的劳碌命啊……
----------【接上一篇】---------
话说接下来就该写到我的高中生活了,但……
怎么说呢?越接近现在的事情越是会牵扯到很多方面,不像久远得如远古的童年,反正亲历的人多半如今已经星散流离,所以就无所谓了——而近现代的嘛……我知……
别忘了采纳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