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地球5亿光年小说免费阅读
㈠ 如何测定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 为 35.7万 千米
(就是地表到月表);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6万千米(就是加上月球与地球的直径)。
月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平常月亮距离地球大概是40多万公里,由于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是一个以一个轴心为主的椭圆形的轨道,因此,月球距离地球最远比最近时多5万公里。同样是满月,月球距离地球最近比最远时,月亮的视直径大14%,视面积大30%。
月光从月球传到地球的时间只要1.3秒,也就是说只眨了下眼的功夫。可是这么短的时间,它的路程却有38万多千米。并且月球轨道以3.8cm/a的速度向外偏移,也就是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而去。
古人测量地球到月球的方法:
古人最早测量地月距是通过肉眼观察进行大概的测量,最早测定月地距离的人是伊巴谷,其在公元前180年左右出生于小亚细亚,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
伊巴谷发明了一种“瞄准器”,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杆上,有沟槽可容一个挡板在其中滑动,在木杆的一端竖立一块有小孔的板,人眼从小孔中观察星体,同时滑动挡板,使它刚好遮住目标。根据挡板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及挡板的宽度,就可以算出被测物体的相对大小,或星空中两点的视距离。
他还发明了一种星盘,可以测天体的方位和高度。人们还传说他制作过一个天球仪,刻在上面的恒星数目比他列在星表上的还多。还是让我们欣赏伊巴谷是如何测量日、月、地三天体的距离的。
他观测了一次日食,同埃拉托色尼一样,他也需要两个地点的观测数据。在土耳其附近,人们看到了日全食;而在经度接近而纬度不同的亚历山大城,只能看到日偏食,月球最大遮住了太阳的4/5。
由此,他推算出了月球的视差,他也将太阳光处理为平行照射到地球上。他的计算结果是,月球直径是地球的三分之一,月地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5倍。第一个数据偏大了一点,对于第二个数据,按照现在的测量结果,月地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4倍。由于埃拉托色尼已经给出了地球半径的数据,于是伊巴谷得到了月地距离的真实数据。
让我们替伊巴谷算一下:38400×60.5/(2×3.14)=37万千米。现代的月地距离数据是38万千米。2100多年前的祖先,手持木杆,单凭一双肉眼,就得到如此准确的数据,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后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我们发明出来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先进”技术,只是反映出我们理性思考的贫乏和虚弱罢了。
伊巴谷的太阳数据误差较大,主要还是受阿里斯塔克的数据影响。伊巴谷算出的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2倍多,而实际太阳直径超出地球达百倍之多;他的日地距离是地球半径的2500倍,而实际是两万多倍。
科学家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方法:
1、三角法
比如说地球在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分别观测一颗恒星对地球的角度,然后以公转轨道半径为基线,算出它距地球的距离
对于较近的天体(500光年以内)采用三角法测距。
500--10万光年的天体采用光度法确定距离。10万光年以外天文学家找到了造父变星作为标准,可达5亿光年的范围。
更远的距离是用观测到的红移量,依据哈勃定理推算出来的。
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天文学家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测量它的远近,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科学的测量直到18世纪(1715年至1753年)才由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N.L.Lacaille)和他的学生拉朗德(Larand)用三角视差法得以实现。他们的结果是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这与现代测定的数值(384401千米)很接近。
2、光谱在天文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一直想了解天体的物理、化学性状。这种愿望只有在光谱分析应用于天文后才成为可能并由此而导致了天体物理学的诞生和发展。通过光谱分析可以:(1)确定天体的化学组成;(2)确定恒星的温度;(3)确定恒星的压力;(4)测定恒星的磁场;(5)确定天体的视向速度和自转等等。
3、激光测量
雷达技术诞生后,人们又用雷达测定月球距离。激光技术问世后,人们利用激光的方向性好,光束集中,单色性强等特点来测量月球的距离。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厘米量级。
列如:
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s=v.t/2=3乘10的8次方乘2.56/2=384000000米=38.4万
科学家们所用的这种精细测量地月距离的新设备叫做“阿帕奇月球激光测量仪”(英文简称APPOLLO,和“阿波罗”同名)。为了达到期望的精度,来往于地月之间的激光脉冲计时精度必须达到几皮秒(1皮秒等于百亿分之一秒)的水准。由于光速是已知的,因此通过测量激光脉冲在地月之间(准确地说是在“阿帕奇月球激光测量仪”和安放在月球表面的反射阵列之间)往来的时间就可以求得两点之间的精确距离。
㈡ 天上有多少星星
肉眼可见6973颗
天文望远镜因为在不断发展就不好说了
实际上总数多少没人知道
对我们常人来说,浩瀚无垠的宇宙几乎是不可度量的。而对天文学家来说,精确地测绘宇宙天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天文学采用的计量单位是“光年”,即光在一年里所走的距离。光的前进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一光年大约是 9.7万亿公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别的星系,距离我们有数十亿光年。最新发现的类星体位于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边缘,与地球相隔约100亿~200亿光年,是迄今所知的最遥远的天体。
如此遥远的距离简直令人难以想象。要测量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或附近的恒星的距离,可以采用由古希腊人发明的视差计算法。所谓视差,是指从两个观察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两道视线所形成的夹角。在天文学中,测定视差的方法就是把两个观测点与被观测的天体构成一个三角形,已知两个观测点连线(即基线)的长度,再从这两个观测点测出天体的方位(即三角形的顶角),就能求出天体与地球的距离。基线越长,求得的结果就越精确。通常,在测量离地球较近的天体如月亮的距离时,可以用地球的半径作基线,所测定的视差则称为“周日视差”。如果要测定太阳系以外天体的距离,一般都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基线,所测定的视差称为“周年视差”。用这种视差法测量相距8.6光年以内的天体非常准确,测量远至1000光年的天体也能做到大体准确。
另一种测量恒星距离的方法是亮度测定法。一颗恒星可能因体积大、运动活跃或距离地球较近而显得很光亮。只要分清星球的实际亮度和视觉亮度,就能从光亮度上准确测出恒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本世纪初,天文学家按波长区分星球光亮,制成了光谱。他们发现,不同的恒星有不同的光谱特性。用分光镜研究恒星的光谱,就能判断该星的冷热程度。这有助于天文学家辨别貌似暗淡的小星是否遥远的活跃的巨星。只要把一颗星的光与另一颗已知距离、活跃程度相似的星进行比较,就能测量出这颗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80多年前,大多数天文学家都认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银河系之外什么也没有。可是,当精确度更高的天文望远镜诞生以后,这种看法便被证明是错误的。过去观测到的那些暗淡模糊的斑点,其实是其他的星系,有的与银河系不相上下,有的则更庞大。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威尔逊山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远镜研究银河系外星系,他分析了这些星系的光谱,发现各种谱线的波长都移向红色一端。这种现象叫做红移,说明那些星系正在向远处飞离。波长的改变是多普勒效应的作用,与疾驶而去的汽车喇叭声调的变化同样道理。由于宇宙在不断膨胀,星系距我们越远,红移就越大。换而言之,越远的星系,其飞离我们的速度也越快。哈勃据此提出了“哈勃定律”,确定了计算行星运行速度的天文学计量单位——“哈勃常数”。但是,用哈勃常数作为测量尺度存在一个问题,即无人知道它有多长。
关于宇宙膨胀的速率,天文学家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最保守的估计是,距离增加百万光年,则速度每秒钟约增加16公里,即一个距我们5亿光年的星系将以每秒约8047公里的速度远离地球。有些天文学家估计的速率比这个数字还要大一倍。按照第一种估计,宇宙中最遥远的天体距离地球约有100亿光年。而按第二种速率计算,则宇宙边缘距离地球达200亿光年之遥。
“哈勃常数”只能在太阳系以外的太空里测定。在那里,膨胀速度非常大,任何局部影响都变得微不足道。
如果天文学家能够找到一支“标准蜡烛”,即某个类星体,其亮度稳定,非常明亮,横跨半个宇宙都可以看到,那么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但是迄今为止,大家公认可通用于整个宇宙的“标准蜡烛”尚未找到。因此,天文学家运用这一基本方法时往往采取一种分步方式,这就是设立一系列“标准蜡烛”,每一步只起测,定下一步的作用
㈢ 5亿光年后的东西是怎么看到的
人们观测到,更加遥远的恒星的光谱都有红移的现象,也就是说,
恒星的光谱整个向红端移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遥远的恒星正在
快速的离开我们。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知道,离我们而去的物体发出的
光的频率会变低。
1929年,哈勃(Hubble,E.P.)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即河外星系的视
向退行速度和距离成正比:v=HD。这样,通过红移量我们可以知道星
体的推行速度,如果哈勃常数H确定,那么距离也就确定了(事实上,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哈勃常数H)。
就是光的多普勒效应。举例说明,当你用望远镜观察一个高速远离地球的天体时,它的光谱(说白了就是颜色)就要向红色方向移动,就是红移;当观察一个高速靠近地球的天体时,它的光谱就要向蓝色方向移动,就是蓝移。在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看太阳是黄白色的,如果太阳高速远离我们,我们看到太阳的颜色就会变成橙红色,这就是红移了。
㈣ 黑洞离地球有多远黑洞会不会把地球给吞噬
就科学所见,黑洞在安全范围之外。距离我们大约2800到3300光年,质量大约是我们太阳的6.6倍。下一个最近的黑洞是天鹅座,距离地球约6100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10倍。第三个最近的黑洞是V404天鹅座,距离地球约7800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12倍。黑洞被认为是大质量恒星以惊天动地的方式死亡和坍塌的结果,核心坍塌导致超新星爆炸。
其他大质量黑洞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星团的集体坍缩而形成的,然后它吞噬了周围的物质,变得越来越大。例如,位于银河系中心的黑洞人马座,其质量为400万太阳质量,可能形成了这条银河系。黑洞的引力不是太大,它被拉得太远,而是拉得太近。
天鹅座有一颗伴星,这是一颗主序星,光谱为G或K,质量略小于太阳,绕轨道只需6.5个地球日。由于其邻近性,主序星被黑洞拉成蛋形,伴星被黑洞吞噬。黑洞的引力如此强大,以至于可以撕裂并吞噬一切,是因为它收缩成了世界上最小的东西,即它中心的奇点和围绕它的空球,称为施瓦兹半径。这个半径是世界上物质能够达到的最小临界半径,任何达到这个临界半径的物质都只能成为黑洞。这是一个基于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解,该方程是由德国科学家卡尔·施瓦茨柴尔德发现的,因此命名为施瓦茨柴尔德半径。
㈤ 距离地球2.15亿光年的光真的会消耗2.15亿年时间到达地球吗
如果宇宙是静态的不膨胀的,那么此时此刻在距离地球2.15亿光年的地方向地球发射一束光,它就会经历2.15亿年才能到达地球。但是宇宙实际上是在膨胀的,在大尺度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都在逐渐增大。因此如果此时此刻某个地方距离地球2.15亿光年,那么在这个地方发出的光向地球传播的过程中,距离会被宇宙膨胀所拉长,超过2.15亿光年。所以光到达地球的耗时会超过2.15亿年。同理,如果我们此时此刻接收到了一个天体发出的光信号,而这个天体此时此刻距离地球2.15亿光年。那么就可以推出在这个光信号刚刚发出的时刻,这个天体与地球的距离小于2.15亿光年。
反过来,如果您此时此刻能在事件发生的地方,观察地球,所接收到的光线,也是地球2.15亿年前发出的;你所能看到的,也是地球2.15亿年以前的场景。再如果,你现在如果身处某个距离地球2269光年的地方,并且把高精度的光学望远镜对着中国的咸阳,你正好能见证秦始皇登基那一年;如果你有相机或者摄像设备,还可以拍照或者录像记录下来。如果你想看地球目前的状态,对不起,请2269年之后再打开望远镜,
从这个角度说,如果人类真的像《星际迷航》里那样,发明了瞬移技术,只要有宇宙中任意一点的坐标,就可以瞬移过去一一那其实人类可以通过运输大量观测员,去到离地球100光年、200光年、1000光年、2022光年的地方,从那里观测地球当年发生的重要事件 一比如耶稣诞生等等观测完再瞬移回地球,这样历史上的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就瞬间有了真相。虽然这不是严格意义的时光机,但通过距离,人类可以捕捉时间的痕迹-一这大概可以称为时间观测机。
㈥ 如在距地球5亿光年外的地方,对准地球, 是不是就可以看到地球上5亿年前发生的人和事情吗
我不是专家。
就光年的定义来说,如果处于离开地球5亿光年处,以地球上同一时刻比较,到达该处的地球传出的光线,是地球上5亿年前发出的;也就是说,与地球上同一时刻,如果在该处能观察到的话,在该地点见到的“地球上”传来的光线,是地球5亿年前传出的,这点应该没有疑问,这与现在地球上天文学家观察到的天狼星的光,是它在8.6光年前发出的一样。
但是,观察到光线和观察到“人和事”完全是两回事,比如说,漆黑的晚上用肉眼看到正对着自己的100米开外的一台正在播放节目的40寸电视机,之间没有遮挡时应该可以看到电视机传过来的光,但是大多数人无法看到这台电视机屏幕上发生的“人和事”,电视机传出的光线无法在眼睛中形成图像,要看到它的画面,可能可以借助望远镜;但目前即使再好的望远镜也无法直接看清楚月亮表面的细节,所以,起码按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即使现在就有人处于远离地球数光年以外的地方,他也无法“看到地球的过去”。
㈦ 外星人在呼叫人类科学家发现一束宇宙信号,距地球5亿光年!后来怎样
人类在花费了200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当我们看到浩瀚的苍穹时,他会感叹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伟大。在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的过去,人类对于地外世界总是充满着向往的,一直以来地外生命的存在也成为了许多人的关注点。许多科学家认为生命是存在的,只不过以我们的能力是没有办法探测到的。
霍金也曾经向人类发出过警告,人类不该频繁的去寻找外星人,其实他的担忧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人类在外星人面前是不值一提的,如果我们真的和他们相遇,他们是否会对人类出手呢?这个问题也是不得而知的。
㈧ 光年是什么意思
可以明确告诉你,光年不是瞎说,在宇宙里根本没法用公里来记距离,地球距比,邻星有4.22光年,现在火箭的速度得飞上一千多年才能到
光年,长度单位,光年一般被用于计算恒星间的距离。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它是由时间和速度计算出来的,光行走一年的距离叫“一光年”。一光年即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更正式的定义为:在一儒略年的时间中(即365.25日,而每日相等于86400秒),在自由空间以及距离任何引力场或磁场无限远的地方,一光子所行走的距离。因为真空中的光速是每秒299,792,458米(准确),所以一光年就等于9,454,254,955,488,000米(按每分钟60秒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计算)。
光年一般是用来量度很大的距离,如太阳系跟另一恒星的距离。光年不是时间单位。
光由太阳到达地球需时约八分钟(即地球跟太阳的距离为八“光分”)。
已知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为半人马座比邻星,它相距4.22光年。
我们所处的星系——银河系的直径约有十万光年。
假设有一近光速的宇宙船从银河系的一端到另一端,它将需要多于十万年的时间。但这只是对于(相对于银河系)静止的观测者而言,船上的人员感受到的旅程实际只有数分钟。这是由于特殊相对论中的移动时钟的时间膨胀现象。
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总星系。
与天文学中其它常用单位的换算:
一秒差距等于3.26光年。
一光年等于63,240天文单位。
另外,光每秒大约行驶30万千米,每分钟行驶1800万千米,每小时行驶108000万千米,每天行驶2592000万千米,每年行驶946080000万千米。所以每光年的距离大约是:946080800万千米。
㈨ 人类肉眼能看见的最远天体有多远
人类肉眼能否看见一个物体,取决于物体发出的光在到达地球时,其可见光波段的亮度是否足够强,如果一个物体的亮度足够强,即便传播很远也可能被我们肉眼看见;目前有记录的,人类肉眼能看见的最远天体是2008年的一次伽玛射线暴,对应天体距离地球75亿光年。
在2008年3月19日,美国雨燕空间探测器捕捉到一次名为GRB 080319B的伽马射线暴,数据分析显示,此次射线暴在可见光波段的视星等在5~6之间,也就是说,如果当时有人在夜空下刚好朝这个方向观看,是有可能看到此次事件的,但是持续时间只有半分钟,而该事件对应的天体距离地球75亿光年,这也是人类肉眼可见的最远天体。
㈩ 人眼能看到的最远的星球,离地球有多少光年
人眼能看到的最远的星球,离地球有75亿光年。科学家们将这颗特别的星球命名为伽马射线暴GRB 080319B,它的光芒被发现于2008年,之所以人类肉眼能够看见它,主要就在于光是能够直线无限传播的,事实上,或许可能还有更远的星球能够被人类看见,只不过是由于被暗物质、黑洞等吞噬,才让得人类没有发现它们的存在,不过,75亿光年是何等的概念?这必然不用多说,但它真的是一颗星球吗,这并不是一定一定的,毕竟诸多东西都是人类的推测和猜测而已。
假如眼光等于光速,那人类所见宇宙一切星体已经是很多亿年前的星体的模样了,那它们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还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