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经典小说集
① 蒙古国文学著作《清澈的塔米尔河》没有汉译版吗本人看蒙古语的有点费劲,想结合着看,更容易懂
这本小说有1984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的汉语版,译者温中和。但据评价翻译的质量的确不高,所以影响比较小。有文章指出了译本的部分问题,参见http://www.doc88.com/p-982342972686.html这书你去孔夫子旧书网应该能找到二手的。
上面那几个不知道情况就乱说的家伙只表现出了民族偏见而已,有本事就把蒙古的精品文化都推向中国推向世界,而不是躲在角落里满腹怨气!
② 百家姓有姓新的么
新姓
一、姓氏渊源
1、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裔,毕万之后封于新田(故城在今山西曲沃西南),其后因以为氏,见《姓苑》。
2、春秋时晋大夫新稚穆子之后,别为新氏。
3、明时云南东倘长官司土长官为新氏。
4、蒙古族姓氏。
二、姓氏分布
台湾高雄、台东、北京、河北石家庄、山东曲阜、河南焦作等地均有此姓。
新吉勒:女,蒙古族。1937年6月生,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人。1978年考入内蒙古大学中文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毕业。同年10月份于呼伦贝尔盟文联参加工作,在蒙编部作编辑工作。《热恋的时光——生命》1984年发表在《内蒙古青年》第一期蒙文版。《花面红乳牛》小说:1987年发表在《哲里木文艺》蒙文刊第七期。《爱的碎裂》小说:1989年发表在《扎鲁照黑雅其》第二期。《在坎坷的日子里》小说:1989年发表在《启明星》第九期。《人心、狗心、狼心》译文1990年发表在《呼伦贝尔》蒙文版第四期。《年轻母亲的心》诗:1990年发表在《西拉木沦》第四期。《蒙古微型小说选集》中选入两篇。《孩子与爱》1998年5月25日发表在《呼伦贝尔》日报上。《一生中的——三天》1996年发表在《呼伦贝尔》文学(5—6)期。1998年在《鸿嘎鲁》创刊40周年纪念专刊上介绍了我的创作简历。蒙古国,著名作家:俄·乌云的杰作《色格登都鲁玛》等两篇作品,我以中国通用蒙文译写发表在《呼伦贝尔》文学1998年第一期上。1994年获《呼伦贝尔》文学《骏马》奖。1994年散文作品《第二次约会》在全区,由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厅、作家协会、人民广播电台、青少年杂志社主办的全区首届《美的韵律》广播大赛知识分子组中获奖。
③ 《增广贤文》一书,为什么会被誉为蒙学经典
《增广贤文》,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蒙古文读物。该书的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戏《牡丹亭》,由此可以推断,该书最晚是在万历写成的。后来,明清以后,文人不断增加,现在才这样看,称之为“曾广贤文”,俗称“曾广贤文”。作者从未见过任何书籍,只是在清代同治时期,儒家学者被改写,可能是民间写作的结果。”《增广贤文》是一部格律谚语和文学语录的集锦。它涵盖的学科范围很广,从礼仪和道德、规章制度,到因地制宜、天文和地理,但它侧重于生活哲学和处理世界的方式。”《增广贤文》内容通俗易懂,简洁全面;形式多样,生动生动;节奏丰富,读来朗朗上口,易记。
书中说:“易升易退,易逆转小人之心”,“山上有一棵挺拔的树,世上没有挺拔的人”,“后人谁说,谁不说以前谁”,“人好欺负,马好被人骑”,“人情如纸薄”,“人生就像一片有鸟的森林,到了分头飞的时候”,既然人们不能坦诚相待,他们追求的一定是真情实感之外的东西,这就是钱:“没人问闹市区的穷人家,有钱的山里有远亲”,“钱的真谛,没钱的话真的没有。这种不良的世俗现象,笔者感慨地发出:“画虎难画骨”、“知人”、“知世,知人不多”、“人海茫茫,哪个男人才是丈夫”。
④ 席慕蓉:蒙文课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席慕蓉:蒙文课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去上蒙文课。
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在灯下,才刚写了上面这两行,忽觉悚然。这样简短的两行字,这样简单的事实,如果是发生在六岁那年,是极为欢喜的大事,也值得父母大书特书,把这一天定为孩子启蒙的纪念日。
可是,如果是发生在孩子已经六十多岁的这一年,父母都已逝去,她一个人在灯下,在日记本里郑重地写下这两行字的时候,还值得庆贺吗?
或许,还是值得庆贺的吧。
在南国的灯下,在不断滴落的热泪里,我一个人静静地自问自答。
或许,还是值得庆贺的吧。
第一次站在蒙古高原之上的时候,只觉得苍天真如穹庐,笼盖四野,而草原上丘陵如海浪般的起伏,置身于其中,一方面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一方面却又觉得和大地如此贴近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幸福。
后来,常有在草原上赶夜路的经验。一九九四年的夏天,从大兴安岭回海拉尔,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夜行,另外一辆车落后了,我们这辆就在草原中间停了下来。我本来已经很困了,就想赖在车上睡觉,朋友却在车外……
应该是你需要的吧
⑤ 求蒙文电子书PDF
网页链接 毅金夫蒙文电子书和毅金夫蒙汉翻译!
⑥ 陈乃雄的主要业绩
翻译出版短篇集《红旗勋章》、《光明之路》、《白月和黑泪》,长篇小说《曙光》、诗集《生命的礼花》(合译)、《深厚的情感》,中篇小说《我们的学校》(合译)、《达米伦一家》、《少年探险家》等。审订国际精选版《江格尔》汉译文。
《杂谈蒙文诗及其翻译》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5周年文学翻译奖,《沙格德尔的故事》获内蒙古首届民族民间文学奖,《论蒙译汉》获内蒙古首届蒙文翻译优秀论文奖,《契丹小字研究》(合作)获全国首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保安语的演变轨迹》获内蒙古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陈乃雄论文集》获内蒙古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曾于1965年5月出版《蒙文初程》,于1974年7月出版《蒙文入门》。1980年代初,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五屯村,首次调查并记录了“五屯话”。关于“五屯话”的系属和定性,专家学者意见不一,陈乃雄则认为“五屯话”是一种长期受到藏语深刻影响的以汉语为基础发展而成的独特语言。由孙宏开先生主编的《中国的语言》一书将“五屯话”列为“混合语”。
⑦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四部小说翻译成蒙古文依次是什么
"Όνειρο του Ερυθρού Αρχοντικά",
"Ταξίδι στη Δύση",
"Three Kingdoms",
"∏εριθώριο Νερό"
⑧ 世界征服者实录:蒙古秘史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蒙古秘史》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yu9693sPnoEj0VSmN8Flfw
本书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因为它事涉民族的天机和隐秘,在蒙古族入主中原的元代秘而不传,又因文字变化妨碍在本族中流传。到明清两代,虽然收入或列名于一些大型类书、丛书,但远离民间。到清中叶翻印出版时,它已成为一部高深的学问书了。这是一部蒙古族最古老的历中文学典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原书用畏吾体蒙古文即古蒙文写成的,成书地点在蒙古高原的克鲁伦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流域,年代大约是十三世纪,作者佚名。
⑨ 冬叶的主要著作
1.论新时期蒙古族小说之悲剧属性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 1995年3期
2.论那·松代的散文“高峰上的爱”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1995年2期
3.试论策·杰尔嘎拉评论文章 金钥匙 1996年2期
4.蒙古族《男子三项那达慕—原型研究》(一)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2000年2期
5.《阿力码斯之歌》的博克(摔跤巨人)原型 内蒙古社科院《蒙古语言文学》2000年4期
6.蒙古族《男子三项那达慕—审美意义研究》(二)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2000年3期
7.长篇小说《僧俗人间》之文化意识研究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2001年2期
8.科尔沁文学“出众意识”的深层内涵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3期
9.文学作品中的“牺牲品”形象及其审美价值内蒙古社科院《蒙古语言文学》,2002年2期
10.新时期蒙古文学思潮论(第一作者)内蒙古社科院《蒙古语言文学》,2002年4期
11.新时期蒙古文学思潮的特性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2002年3期
12.科尔沁文学之现实精神浅析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2002年增刊 短篇小说《火眼金睛》,“花的原野”期刊,199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