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言情小說花月痕
『壹』 詳細字義——花月痕
《花月痕》,清朝小說,作者是魏秀仁,這本書是我國第一部以妓女為主要人物的長篇言情小說。主要講述了韓荷生、韋痴珠與青樓女子杜采秋、劉秋痕的愛情故事。
『貳』 花月痕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花月痕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feYNUihHacRe0hn3LG5gDQ
《花月痕》,清朝小說,作者是魏秀仁,這本書是我國第一部以妓女為主要人物的長篇言情小說。主要講述了韓荷生、韋痴珠與青樓女子杜采秋、劉秋痕的愛情故事。、
『叄』 最是凝眸無限意,似曾相識在前生。什麼意思
眼眸相對的那一瞬間,心中激起無限愛意,就像在前生就已經相識一樣。表達一種一見鍾情之意。
出自清代魏秀仁的《花月痕》卷三,此書是清朝繼《紅樓夢》之後的又一部長篇言情小說,是我國第一部以妓女為主要人物的長篇小說,它是晚清時期狹邪類小說的代表。
(3)古風言情小說花月痕擴展閱讀:
《花月痕》簡介:
1,作者魏秀仁,字子安,字子敦,福建侯官人。道光丙午(1846) 舉人,屢應進士不第。曾游山西、陝西、四川,以幕僚為生,後主講渭南、成都等地書院。
2,《花月痕》 為其旅居山西時的作品,於同治初年修改定稿。書中寫韋痴珠、韓荷生兩才子各狎一妓,其後韋落魄而亡,所押妓劉秋痕也殉情而死,韓卻得志顯達,所狎妓杜采秋也封一品夫人。 作者通過兩人的不同遭遇,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和對功名富貿的渴望與追求。
3,《花月痕》 是中國第一部以妓女為主要人物的長篇小說,在清來狹邪小說中以文情見稱,但充滿了庸俗頹唐的情調。
『肆』 清代魏子安的《花月痕》中,「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下一句是什麼
再回頭已百年身
『伍』 誰能幫我翻譯下《花月痕》這首詩幾句的意思
白話譯文:
從古至今多人情的不免留下很多遺憾,這里看來也很難找到有情的人了。
等感情沒有的時候就會轉換成無情,可是無情比多情還要讓人累的多。
為我譜寫一首曲子吧,這次之後我聽到這首歌也就像是見到你一樣了。
哎,沒有到恨的時候也很難感覺到離愁,可愁緒擠上心頭的時候也就感覺不到恨意了。
聽著外面吹打葉子的聲音才知道已經下雨了,差點忘了那時在西窗共飲酒的情形了。
西邊的雲被夕陽染紅的像血一樣在天空,對天長笑一聲,卻讓人不覺的留下了眼淚。
再在一起飲酒歡歌的日子什麼時候還會有呢?人家都笑我痴情,但是我一點也不在意他們在說什麼。
有酒的時候都是喝的酩酊大醉用來借酒澆愁,哎,可怎奈,酒並沒有讓我好過些,相反我更比往常要悲傷的多。
原文《花月痕》清 魏子安
花月痕自古多情空餘恨,此處難覓有情天。
情到盡時轉無情,無情更比多情累。
君為我譜無聲曲,此去聞曲如聞君。
未到恨時難知愁,愁起心頭不知恨。
聽風方覺秋雨至,已忘共飲西窗時。
雲起天邊殘陽血,一聲傲笑一把淚。
把酒歡歌何時有,人笑我痴我偏痴。
莫道有酒終需醉,酒入愁腸愁更愁。
(5)古風言情小說花月痕擴展閱讀:
關於《花月痕》內容簡介
1、此書是清朝繼《紅樓夢》之後的又一部長篇言情小說,是我國第一部以妓女為主要人物的長篇小說,寫韓荷生、韋痴珠與青樓女子杜采秋、劉秋痕的愛情故事。書中的韓荷生才兼文武,屢見奇功,終得封侯,杜采秋也受一品夫人封典
2、韋痴珠則懷才不遇,窮困潦倒,落得個一病身亡,劉秋痕也自縊殉情。作者通過這一窮一達兩對人物的描寫,寄託了自己的不平和追求。其中關於韋、劉二人的描寫,凄婉動人,頗具藝術感染力。
3、此書描寫韋痴珠、劉秋痕和韓荷生、杜采秋這兩對才子與妓女的故事,敘述他們空達升沉的不同遭遇。韋、韓角逐官場,流連妓院。韋風流文采,名傾一時,而懷才不遇,終身潦倒;秋痕也因不得嫁韋,以身殉情。
4、韓則飛黃騰達,累遷官至封侯;采秋終於歸韓,亦得一品夫人封號。全書布局巧妙,行文纏綿,文筆細膩、哀艷凄婉。其中劉秋痕,雖墮娼門,但不甘沉淪,以死殉情,是中國古代小說中少見的一處身遭侮辱損害而奮力抗爭搏鬥的光彩照人的妓女形象。
關於《花月痕》文風
1、文中還有一些地方是受《紅樓夢》的影響,如荷生,采秋等人多次以聯句,行令,猜謎,無論是主題(詠梅,菊等),還是形式,都似乎仿《紅樓夢》中類似情節
2、章回的名稱也可見端倪,如第十四回《意綿綿兩闋花魂詞,情脈脈一出紅梨記》,似受《紅樓夢》中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3、還有第二十五回《影中影快談紅樓夢,恨里恨高詠綺懷詩》,作者借書中人物談論對於《紅樓夢》的理解。然而此書於詩詞上,不輸於紅樓夢,更時有可勝之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花月痕》
『陸』 魏子安的小說《花月痕》如何解析
《花月痕》,清人魏子安所作小說。此書是後來鴛蝶派的濫觴,象徐枕亞的《玉梨魂》從小說名字和內容都是學它的。
這部書有名,其實也只有名在裡面的詩詞,纏綿悱惻,哀感頑艷,都是香奩體。清末的文人很欣賞這些詩,張恨水早期的小說里也常引用這里的詩詞。如果滿分為一百分的話,小說最多隻能打個六十分,詩卻可以打上七十。可這些詩也過於綿軟香艷,讀過一些,就覺得無味了。我初讀此書是在中學里,十多年了,記得的只有兩句:"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這兩句因為太有名了,很多人都能上口,可知道它出自於《花月痕》的,又有幾人?不免有點數典忘祖了。
清末這一類小說頗多,但寫得好的並不多。除了《花月痕》以外,陳森的一部有點變態的《品花寶鑒》寫得還不錯,但裡面的詩詞卻比《花月痕》差遠了。如果《品花寶鑒》還能打個六十五分,那裡面的詩最多也只有五十分了。
《花月痕》里,因為詩詞實在太多,每一回都有詩,但大多都千篇一律,多選也無謂,選上一詞一詩可矣。嘗鼎一臠,可知全味,盡管這全味不見得如何味道好。
第十五回詩: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
不為別離已腸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此詩是書中女主角杜采秋寫給男主角韓荷生的。這首詩,依我看來,也是全書中最好的一首。而首二句,又是一詩之冠。一首詩,起二句太好,並非好事,試讀古來的名句,有哪一句是一首詩的起句?起句起得太好了,後面的句子就成了狗尾續貂。象此詩,有了頭兩句,後面的幾句讀過便忘。其實這兩句詩本是一對,也不適合作起句,何況這兩句,已是意盡,再接些濫熟之句,反而多餘。
第二回詞:
台城路
蕭蕭落葉西風起,幾片斷雲殘柳。
草沒橫塘,苔封古剎,才記舊游攜手。
不堪回首。
想倚馬催詩,聽鶯載酒。
轉眼凄涼,虛堂獨步遲回久。
何人高吟祠畔,吊新碑如玉,孤墳如斗。
三尺桐棺,一杯麥飯,料得芳心不朽。
離懷各有。
灑淚墮春前,魂銷秋後。
感慨悲歌,問花神知否。
"孤墳如斗"句,"孤"字原作"狐"字,不通,且對"新"字,無疑是"孤"字。此字我妄改,想必也不是很離譜。此詞是第二回男主角韋痴珠題花神廟的詞。花神廟在小說里是一種象徵,此詞是小說中第一主人公韋痴珠出場的第一首詞,自然應該很好了,但此詞也只是一般,象"新碑如玉",比擬不倫,有點雜湊之感。小說里說"亭外孤墳三尺,春時葬花於此,或傳某校書埋玉之所。"那墳自不會是葬花,世上恐怕沒人會那麼無聊,葬個妓女(校書)自有可能。詞里是把墳中當後者解,無非是弔古傷懷。一部小說里,連篇累牘的都是詩,我覺得他寫小說似乎只是為了把自己的詩塞進去,小說反成了附屬,不免本末倒置了。象此詞,用在這里,其實也只是炫才使氣,沒有的話,對情節發展也沒什麼影響。而詩詞太多,也喧賓奪主,至少我讀此書,記得的也只是幾句詩,情節一般沒什麼印象。我讀的這部是八十年代初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的定價一元二角二分,共453頁。點校得不太好,時有標點錯誤,象十九回里,有一句是"卻是將《池北偶》談李閑、謝玉清一則衍出來","談"字應屬上。另外前面那個"狐"字,我想也多半訛字。
『柒』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古以來,在這人世間里,多情的人比比皆是,他們會用情過深,可是他們的深情就像做夢一樣,最終都會醒過來,愛而不得最後難免就會生出恨意來。
這句詩文出自魏秀仁的《花月痕·第十五回詩》,全詩: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
不為別離已腸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補充資料:
魏秀仁,字子安,又字子敦,號眠鶴主人、眠鶴道人,又號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縣東門外(今福州市鼓樓區洪山鎮東門村塔頭)人,清朝作家,代表作《花月痕》。據《魏子安先生年譜》,他生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卒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