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寫王重陽的言情小說
㈠ 金庸小說里有講王重陽的嗎
金庸的小說中並沒有專門寫王重陽的
不過在《神鵰俠侶》中有一段講述王重陽的
楊過和郭靖到全真教時,丘處機向郭靖在絕壁前講解全真教和古墓中玉女派的淵源時有對王重陽的介紹
歷史是王重陽是真有其人的
他是全真教的創始人之一,而全真教是現在我國道教最大的流派,其次是張道陵創建的天師道(現在叫做太一道)
㈡ 金庸的武俠小說里,哪部是寫王重陽的
有一本是寫王重陽的,好像叫《誰是大英雄》。可能不是金庸寫的,貌似叫金童,書寫的挺不錯。
㈢ 請問有沒有寫關於王重陽。黃葯師。洪七公。歐陽鋒年少成名的小說啊,我記得以前看過不記得書名了,
《誰是大英雄》金童寫的,有一、二、三、四、五冊,分別介紹南帝北丐,東邪西毒小時候以及怎麼成名
㈣ 關於寫王重陽在華山論劍搶九陰真經的那本書叫什麼
林朝英貌美多才,但心中只有王重陽一個人,可惜王重陽對她雖然十分欣賞,卻沒有愛意,這位才女也不算不努力追求了,她甚至使用計謀擊敗王重陽,逼使他在出家為道士與跟她一起在古墓中長相廝守之間作一選擇,但即使用到這樣直接的方法,她也是無法如願。王重陽寧願把自己所建的古墓讓給她居住,自己另在古墓不遠處蓋了全真觀,出家為道士。林朝英敢於主動追求,然而愛情不能勉強,她也無可奈何。但是,林朝英畢竟不是凡女,愛情上的失意,沒有把她變成李莫愁,劉瑛姑一流的暴戾女子,(當然,這是因為她從來沒有被拋棄過,沒有得到的又怎麼會失去呢?)剛相反,她運用她的才能,把對愛侶的渴望,以極盡風華的一套劍法表達出來,創造了「玉女素心劍」。這套劍法,每一招都是以一件她渴望與愛侶共同生活的雅事為主題,「松下對奔」,「池邊調鶴」等等,是盼望的升華,而不是失望的發泄,就如藝術家把蘊藉心中的感情,化為藝術創作一樣。 金庸的小說中,常常會出現一些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神秘、飄渺,著墨不多,充滿傳奇感,讓讀者浮想聯翩,體會到不一樣的閱讀快感。神鵰俠侶里的覺遠和尚、天龍八部里的無名少林老僧、倚天屠龍記里的黃衣女子,都是此類人物。王重陽也算是。但與少林老僧等人物不同的是,王重陽不但有名有姓,而且歷史上真有其人,有事跡、有文字、有傳說。他祖籍陝西,生於大富之家,幼好讀書,後中進士。四十七歲那年,深感「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慨然入道,隱棲山林。後在終南山築墓穴居,自稱居處為「活死人墓」,稱自己為「王害風」。功成丹圓後,前往山東布教,建立全真道,先後收馬鈺、孫不二、邱處機等七人為弟子,後世稱全真七真人。金庸寫書善借歷史人物,這樣有故事的一個人、這樣有意思的一個教派,他自然不會放過。但金庸對王重陽卻十分吝惜筆墨,只借他人之口零零星星寫了他一點內容。但就這淺淺幾筆,已足夠畫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他是一個獨步武林的奇才。華山論劍,他技壓黃葯師、歐陽鋒、段智興,洪七公,奪得「天下武功第一」的稱號,搶到武林奇書《九陰真經》。他是一個抗金保宋的義士。他組義師、抗金兵,不遺餘力。甚至在抗金之前,動用數千人力,歷時數年建成活死人墓,在其中暗藏器甲糧草,作為起事之根本。雖然義舉失敗,卻仍能激盪人心。他是一個智義雙絕的英雄。他奪取九陰真經,不是為了稱霸武林,而是為了解救普天下的豪傑,讓江湖遠離腥風血雨。他智慧超群,即便是不久於人世,也能安排一場假死傷人的戲震懾歐陽鋒。他是一個不懂愛情的男人。他與林朝英,本是一對神仙眷侶,卻因他一心國事,無暇私情,以致辜負了林朝英的日夜思慕;又因二人性格相近,爭強好勝,盡管是相戀一生,柔情高義,卻仍是「落得情天長恨,一個出家做了黃冠,一個在石墓中鬱郁以終」。這便是王重陽。這便是金庸隨手幾筆畫出的王重陽。這便是窺神龍一鱗一爪而可想見其首尾的王重陽。我驚訝於金庸先生寫人物的能力。但是,在我眼中也有缺憾。那便是金庸先生為王重陽安排的這個綽號:「中神通」。說實在的,金庸先生在取名方面真是一個大高手,任我行、東方不敗、向問天,真是名如其人、人如其名。而「中神通」,實在是一個太俗氣、太江湖氣、太小家子氣的綽號,沒有一點讓人驚艷的色彩,和王重陽蓋世的武功、傳奇的經歷毫不相稱。讀金庸每念及此,頗生不快,所以常常只記得終南山有一個「重陽子」,都忘了還有五絕中還有一個「中神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