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言情小說原文
❶ 《祝福》出自魯迅的那篇小說集
《祝福》是魯迅的小說代表作之一,它是魯迅第二個小說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寫於1924年2月7日。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魯迅正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殘酷的現實不久就讓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❷ 魯迅的《祝福》
創作背景及時代意義
《祝福》寫於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在1924年3月15日《東方雜志》第21卷第6號上,後收入作者的第二個小說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科學」,而阻礙中國進入民主、科學時代的最大障礙,就是中國兩千多年遺留下來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婦女則是中國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魯迅選擇婦女題材,是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餘毒。
作者批判的封建思想觀念
1.貞節
從宋代起,中國封建社會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越加保守、僵化、反動。此時理學出現了,主張「存天理,滅人慾」。夫權自然是「天理」,而寡婦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慾」破壞了這個「天理」。理學提倡婦女守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寡婦再嫁當然不可以,就連未婚夫死了,也要為他守一輩子。最後更殘忍地提出婦女要為死去的丈夫甚至未婚夫自殺殉葬,並為這樣的婦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經發展到滅絕人性的地步。
2.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維護封建秩序,講「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任何人都不允許破壞封建社會的尊卑秩序。在魯四老爺這樣的理學擁護者看來,像康有為那樣的改良,都是洪水猛獸,更不要說變革了。祥林嫂的再嫁,破壞了封建夫權秩序,魯四老爺自然是無比仇恨,斥為「謬種」。
3.婦女的「三從」
封建秩序對婦女的壓迫尤為深重,婦女沒有人身權利。「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違背這一秩序的婦女,都被視為「罪人」。
4.封建祭祀
對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思想文化的一個方面。血緣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魯四老爺對祭祀非常重視,像已經是「罪人」的祥林嫂這種人,不配在儀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祥林嫂的人生悲劇
快樂與幸福 苦難與不幸
逃出婆家在魯四老爺家做工
滿足,有笑影,白胖了
被婆家賣掉
拚死反抗
再婚:沒婆婆,丈夫有力氣
有自己的房子
生了兒子
胖了
丈夫死了,兒子被狼吃了
她又流落到魯四老爺家做工
被魯鎮的人歧視(阿毛、額頭上的疤)
被魯四老爺鄙視
對地獄的恐懼
捐門檻贖罪
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
參加祭祖儀式被拒絕
惴惴的,頭發也花白了,最終
被趕出魯家,淪為乞丐
帶著疑問和恐懼貧困而死
❸ 魯迅《祝福》的內容簡介。
作品敘寫一個離開故鄉的知識分子「我」在舊歷年底回到故鄉後寄寓在本家四叔(魯四老爺)家裡准備過「祝福」時,見證了四叔家先前的女僕祥林嫂瘁死的悲劇。
該小說通過描述祥林嫂悲慘的一生,表現了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以及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也闡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樣的啟蒙知識分子,對當時人們自私自利以及世態炎涼的這一社會現狀的無動於衷和不知所措。
創作背景:
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在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驅使下,1924年2月7日魯迅先生創作了這篇小說。
❹ 魯迅《祝福》 梗概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 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
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朴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因傷寒病復發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
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白痴,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魯鎮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
(4)祝福言情小說原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
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在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驅使下,1924年2月7日魯迅先生創作了這篇小說。
文章結構特點
小說採用了插敘的方式展現出了魯迅的小說風格的多變性,按時間順序來講述祥林嫂的故事那不是魯迅的「愛好」,這也是小說作者拋棄選擇祥林嫂身邊人特別是衛老婆子作為敘述者的原因。
「我」這個角色做為敘述角度的合適點在於:有些故事,「我」是知道的;有些事要聽過來補充;有些事實直接發生在「我」的身上。
這樣,文章就會呈現三個層面的內容:有直接發生的(如有無魂靈的對話);有所見的(如祥林嫂的外貌、在魯鎮生活的情況等);有是聽來的(如阿毛故事等)。這樣的不同類型的故事組合自然會採用「現實與過去,真與虛」的方式,使文章展現出多變的敘述方式,讀起來富有跳躍感。
❺ 祝福txt全集下載
《祝福》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R9G2TuMUKUodh2Kaho0Cvg
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寫於1924年2月7日,最初發表於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小說集《彷徨》。
❻ 魯迅《祝福》的原文是什麼
魯迅:《祝福》
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里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葯香。我是正在這一夜回到我的故鄉魯鎮的。雖說故鄉,然而已沒有家,所以只得暫寓在魯四老爺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應該稱之曰「四叔」,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比先前並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末留鬍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後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後即大罵其新黨。但我知道,這並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但是,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於是不多久,我便一個人剩在書房裡。
第二天我起得很遲,午飯之後,出去看了幾個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樣。他們也都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家中卻一律忙,都在准備著「祝福」。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裡浸得通紅,有的還帶著絞絲銀鐲子。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並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只限於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麼大,滿天飛舞,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亂成一團糟。我回到四叔的書房裡時,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裡也映得較光明,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已經脫落,鬆鬆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況且,一直到昨天遇見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鎮的東頭訪過一個朋友,走出來,就在河邊遇見她;而且見她瞪著的眼睛的視線,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來的。我這回在魯鎮所見的人們中,改變之大,可以說無過於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頭發,即今已經全白,會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丕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技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備她來討錢。
「你回來了?」她先這樣問。
「是的。」
「這正好。你是識字的,又是出門人,見識得多。我正要問你一件事——」她那沒有精採的眼睛忽然發光了。
我萬料不到她卻說出這樣的話來,詫異的站著。
「就是——」她走近兩步,放低了聲音,極秘密似的切切的說,「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的?」
我很悚然,一見她的眼釘著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學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臨時考,教師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時候,惶急得多了。對於魂靈的有無,我自己是向來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樣回答她好呢?我在極短期的躊躇中,想,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卻疑惑了,——或者不如說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惱,一為她起見,不如說有罷。
「也許有罷,——我想。」我於是吞吞吐虹的說。
「那麼,也就有地獄了?」
「啊!地獄?」我很吃驚,只得支吾者,「地獄?——論理,就該也有。——然而也未必,……誰來管這等事……。」
「那麼,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見面的?」
「唉唉,見面不見面呢?……」這時我已知道自己也還是完全一個愚人,什麼躊躇,什麼計畫,都擋不住三句問,我即刻膽怯起來了,便想全翻過先前的話來,「那是,……實在,我說不清……。其實,究竟有沒有魂靈,我也說不清。」
我乘她不再緊接的問,邁開步便走,勿勿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裡很覺得不安逸。自己想,我這答話怕於她有些危險。她大約因為在別人的祝福時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會不會含有別的什麼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麼豫感了?倘有別的意思,又因此發生別的事,則我的答活委實該負若乾的責任……。但隨後也就自笑,覺得偶爾的事,本沒有什麼深意義,而我偏要細細推敲,正無怪教育家要說是生著神經病;而況明明說過「說不清」,已經推翻了答話的全局,即使發生什麼事,於我也毫無關系了。
「說不清」是一句極有用的話。不更事的勇敢的少年,往往敢於給人解決疑問,選定醫生,萬一結果不佳,大抵反成了怨府,然而一用這說不清來作結束,便事事逍遙自在了。我在這時,更感到這一句話的必要,即使和討飯的女人說話,也是萬不可省的。
但是我總覺得不安,過了一夜,也仍然時時記憶起來,彷彿懷著什麼不祥的豫感,在陰沉的雪天里,在無聊的書房裡,這不安愈加強烈了。不如走罷,明天進城去。福興樓的請墩魚翅,一元一大盤,價廉物美,現在不知增價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雖然已經雲散,然而魚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個……。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我因為常見些但願不如所料,以為未畢竟如所料的事,卻每每恰如所料的起來,所以很恐怕這事也一律。果然,特別的情形開始了。傍晚,我竟聽到有些人聚在內室里談話,彷彿議論什麼事似的,但不一會,說話聲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聲的說:
「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我先是詫異,接著是很不安,似乎這話於我有關系。試望門外,誰也沒有。好容易待到晚飯前他們的短工來沖茶,我才得了打聽消息的機會。
「剛才,四老爺和誰生氣呢?」我問。
「還不是和樣林嫂?」那短工簡捷的說。
「祥林嫂?怎麼了?」我又趕緊的問。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緊縮,幾乎跳起來,臉上大約也變了色,但他始終沒有抬頭,所以全不覺。我也就鎮定了自己,接著問:
「什麼時候死的?」
「什麼時候?——昨天夜裡,或者就是今天罷。——我說不清。」
「怎麼死的?」
「怎麼死的?——還不是窮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沒有抬頭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驚惶卻不過暫時的事,隨著就覺得要來的事,已經過去,並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說不清」和他之所謂「窮死的」的寬慰,心地已經漸漸輕松;不過偶然之間,還似乎有些負疚。晚飯擺出來了,四叔儼然的陪著。我也還想打聽些關於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雖然讀過「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而忌諱仍然極多,當臨近祝福時候,是萬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類的話的,倘不得已,就該用一種替代的隱語,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屢次想問,而終於中止了。我從他儼然的臉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為我不早不遲,偏要在這時候來打攪他,也是一個謬種,便立刻告訴他明天要離開魯鎮,進城去,趁早放寬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這佯悶悶的吃完了一餐飯。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籠罩了全市鎮。人們都在燈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靜。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獨坐在發出黃光的萊油燈下,想,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先前還將形骸露在塵
❼ 《祝福》 魯迅
《祝福》生動地塑造了一個受侮辱、受迫害的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作者在重筆濃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的同時,還作了匠心獨運的構思,那就是祥林嫂的每一次悲劇的發生都是在春天。
首先看她最初的身份--童養媳
她有一個比自己小十歲的丈夫。正值青春少年的她,在婆婆家裡做牛做馬,把自己的青春支付在無窮無盡的勞作中,封建夫權奪取了她一生中的春天。
再看她第一次喪失,也是在春天
如果一直做童養媳,生活再苦再累,總有小丈夫長大的一天,丈夫成人後總會給祥林嫂一些依靠,不幸的是在婆家失去青春自由的祥林嫂,又在春天裡失去了丈夫。在當時的中國的農村,女人失去丈夫就意味著更要聽從婆婆的呵斥,要謹遵著"從一而終"的信條,所以在這個春天,祥林嫂失去的不僅僅是比她小十歲的丈夫,更是她做一般婦女的權利。如果說有小丈夫的祥林嫂是婆婆家的媳婦兼傭人,那麼春天裡失去丈夫的祥林嫂則成了婆婆家裡純粹不用付錢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隨人使用隨人買賣。為了躲避婆婆難堪的虐待,而逃到魯家做了一個冬天短工的祥林嫂,在有了短暫自由之後的新春時節,又被婆家人五花大綁而去。婆婆為榨取祥林嫂最後的一點價值,用賣她到賀家坳的錢給小叔子說親,讓另一個"祥林嫂"來到婆家。
其三,再看祥林嫂一生中的又一次打擊。在春天裡再度喪夫且失子
嫁到賀家坳之後,盡管祥林嫂沒有逃脫被賣的命運,但是她卻有了一個有力氣、會幹活的丈夫,有了個白胖的兒子,日子可以說舒心了不少,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可憐的祥林嫂再次在春天裡被拋入不幸的深淵。壯如牛的丈夫因傷寒而死,在"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三綱五常"的封建社會里,女人寡而再嫁,本來就要無辜地背上不貞的罪名,再加上一寡再寡更無辜地要讓滿腦子封建迷信思想的人們加上"不祥"的罪名。沒有了丈夫,祥林嫂還可以有做母親的權利,但是祥林嫂的不幸仍在春天裡延續,狼叼走了兒子,也叼走了祥林嫂所有的希望和生命力,甚至封建族權這條豺狼還叼走了祥林嫂夫妻二人苦心經營的家--大伯把她趕出了家門。
最後再看祥林嫂在新春的祝福中倒斃
一寡再寡,失去青春的祥林嫂,在給魯家付出青春血汗之後,被魯四老爺藉助於封建的政權逐出了家門。流落街頭的祥林嫂由於受到封建神權的毒害,在新春到來之時,又惶惶恐恐,瑟瑟縮縮地承受鬼神思想的折磨。春天本是讓人充滿希望的季節,魯鎮的人們在祝福的聲聲祈禱中盼望著幸福降臨。然而無依無靠、走投無路的祥林嫂卻在連綿不斷的爆竹聲中,帶著被分屍的驚懼寂然逝去,為自己凄慘悲涼的命運劃上了句號。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祥林嫂的悲劇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春天裡發生,作者這一匠心的構思,真正用意不外乎有兩點:一、讓讀者更深刻地把握祥林嫂的悲劇性;二、讓讀者明白在封建四權的統治下,像祥林嫂這樣的舊中國農村的勞動婦女生命中沒有"春天"可言的,封建四權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網羅著祥林嫂這樣的女子生命中的一個個春天,直到吞噬她們的靈魂。
(載2000年1月7日《語文教學周報》)
關於祥林嫂形象的幾點思考,畢業論文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摘 要: 魯迅著力揭示的祥林嫂之悲劇, 並不是以「偶然」為支點; 祥林嫂的痛苦是精神痛苦, 是相對清醒、自覺的精神痛苦; 它恆久而深廣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關鍵詞: 《祝福》; 祥林嫂; 悲劇;必然性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er。」 [ 1 ] (P297)l魯迅是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注重於「國民性弱點」的揭示,並總是用他的如椽大筆將下層社會的不幸悲劇描寫出來,以引起「療救」的注意er。祥林嫂是魯迅《祝福》中的主人公,她命運多舛,一樁一樁的不幸就像一把又一把尖刀,插在她脆弱的心臟,使她終於在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下悲慘的死去er。我在慨嘆她的不幸的同時,又被這樣幾個問題糾纏: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1.祥林嫂悲劇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勤勞、善良、質朴、頑強的祥林嫂是有價值的女性,作為舊中國農村婦女的典型,生活在舊社會最底層的她,幾經抗爭非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反而被踐踏、被愚弄、被鄙視,而最終被吞噬er。祥林嫂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時代的悲劇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掙扎於冷酷的封建制度下er。故事開始時,祥林嫂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犧牲品:被嫁給一個「比她小十歲」的丈夫,而丈夫又過早地喪命er。祥林嫂因此陷入「嫁而守寡」的悲慘命運中er。封建夫權要求她守節,二十六七的祥林嫂完全可以憑自己的雙手生活下去,但嚴厲婆婆的所謀逼得她不得不出逃er。在魯鎮,善良的祥林嫂做穩了一個廉價而又高效的奴隸,以為辛勤勞作能換來安心生存,但尋求一條生路的願望很快破滅er。封建族權向她伸出了魔掌,像捆牲口一樣搶回她er。族權迫使她寡而再嫁,而夫權又視此為奇恥大辱,使她忍羞含冤,永遠生活在恥辱之中er。同一隻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兩條繩索,捆住了她的脖子,朝著相反的方向緊勒er。祥林嫂就處於這種極端悲慘的境地中er。按照封建宗法制度觀念,婦女「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旦喪夫失子,則連在家庭中生存的權利都要被剝奪er。代表族權的大伯來收屋,祥林嫂走投無路,只好再到魯鎮er。二嫁再寡,祥林嫂被認為是不祥的er。為了爭得做人的權利,求得一線生存的希望,背負沉重的精神負擔,埋頭苦幹一年,以為捐門檻能減去罪孽,贏得封建神權的認可,擺脫人們在陽世、陰世給她定下的「罪名」er。但無情的事實表明,她是無法贖罪的,神權是永遠不會包容她的er。想從夫權,卻守寡不得;喪夫失子,族權不容,則守家不能;忍辱贖罪,神權不容,故守命不成er。既不能不守節,又不容許她守節,還要她承擔不守節的罪名而受盡侮辱和損害er。許壽棠說:「人世間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er。」包容「四權」的封建制度的存在,註定了社會中必將發生祥林嫂的悲劇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寄身於冷酷的社會環境中er。魯四老爺書房裡的陳設(特別是那些書)告訴我們:這樣的人自然不會太計較有人把自己家得力的女傭搶走,也自然會說出二嫁再寡的祥林嫂是「敗壞風俗」的話,更自然會叮囑四嬸切不可讓祥林嫂做出辱沒祖宗的事er。祥林嫂生活的小環境如此,大環境魯鎮亦如此er。辛亥革命推翻了一個封建帝王,但中國農村的狀況並沒有什麼根本性的變化,「年年如此」er。在魯鎮這樣一個封閉的農村社會中,封建勢力對農村的統治依舊,封建禮教對人們的束縛依舊,封建迷信對人們的毒害依舊er。魯鎮是封建禮教羅網籠罩下的整個黑暗社會的縮影er。這樣冷酷的社會環境勢必會孕育祥林嫂們的時代悲劇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失望於愚昧冷漠的人群里er。一切依舊的魯鎮,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風俗習慣依舊er。祥林嫂以為喪夫失子能博得人們的同情,但人們叫她的音調和先前很不同er。在人們的眼裡,死了丈夫祥林,她是祥林嫂;嫁了賀老六,並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她仍是祥林嫂——一輩子都是「祥林」的人er。阿毛的故事,起初曾贏得些許同情,日子一久,時間便腐蝕了這份淺薄的同情,不久竟成了人們滿足個人心理所需的談資,後又居然成了嘲笑、挖苦祥林嫂的材料,甚至額角的傷痕,也成了人們奚落的內容er。吃齋念佛的柳媽主觀上想救祥林嫂跳出苦海,客觀上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er。「三從四德」「從一而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等封建毒素充斥了當時社會各個角落,浸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包括許多深受其害的普通群眾的心靈深處er。封建統治造成了國民的愚昧和冷漠er。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中痛心地寫出了一群愚昧麻木的看客,《祝福》中也有這么一群愚昧冷漠的看客,他們甚至還無形中成了幫凶,有意無意地將祥林嫂往絕路上推er。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病態社會中人們麻木的精神狀態er。面對這樣愚昧冷漠的群眾,悲劇的發生完全成了可能,正如丁玲所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er。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從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er。叼走阿毛的是狼,奪走賀老六的是疾病,把善良的祥林嫂逼上死路的是比狼和疾病還要兇殘的封建禮教er。祥林嫂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的,而具有深刻的社會性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2.造成祥林嫂的痛苦與不幸,「天命」與「人事」相比,「天命」是否也佔一定的比例成分?如果祥林嫂沒有這帶偶然性的不幸,這個形象是否有那麼巨大的悲劇意義?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倘若我們姑且承認一個人喪夫喪子是一種「偶然」, 而「偶然」又暗契了一種「天命」, 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祝福》揭示祥林嫂的痛苦是以喪夫失子這種偶發事件為起點的, 小說對她喪夫失子當時的痛楚並沒有正面敘寫er。如果我們僅從她喪夫失子的遭遇以及她倒斃雪地的結局來判斷她的不幸, 那我們看到的僅是一個悲劇輪廓而已er。魯迅把視點意味深長地投向了喪夫失子這種偶發性的大的人生波瀾之後的相對平靜的日常生活中er。生活中「喪夫失子」往往以劇烈的形式表現出來, 但魯迅無意表現這一點,《祝福》不是關於一個婦女如何喪夫失子的故事er。《祝福》敘述的是祥林嫂成了寡婦之後的一般生存狀況, 是那個社會對一個理當同情的寡婦作出怎樣的反應, 我們正是從這個惡劣而固執的反應中, 看到那個社會的陰冷、病態、朽壞, 進而完成對那個社會的道德評判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的悲劇正是以「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的最終「毀滅」而結束er。 祥林嫂的悲劇充滿了悲哀的情調,不俱備崇高美的特點er。魯迅說:「滅亡於英雄的特別的悲劇者少,消磨於極平常的、或者簡直近乎沒有事情的悲劇卻多er。」[ 2 ](P37l)在魯迅的筆下,祥林嫂這類凡人悲劇人物大大多於夏瑜那種英雄悲劇人物er。顯然,祥林嫂的悲劇使人「哀其不幸」,頓生同情和憐憫之心,促使人們去進行歷史和現實的反思,認清封建制度,特別是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去進行某種自我反省——決不能企求做一個坐穩奴隸位子的奴隸,從而得到真的啟迪er。這正是祥林嫂這種善的凡人悲劇的審美價值所在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祝福》中人物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是非常正常的, 沒有兵禍、水災等, 社會正常運轉, 腐而未朽, 祥林嫂倒斃雪地時魯鎮一片祥和; 魯鎮上的人們也並沒有加害祥林嫂的存心,「之乎者也」的魯四老爺也實在算不上險惡的歹人, 四嬸一聲「放著罷, 祥林嫂」, 雖然擊碎祥林嫂絕望前細心培植的最後一絲希望, 但如實說, 那聲斷喝不能算十足的歹人的惡音, 那個社會絕大多數人在那種情況下都會那樣反應, 或許, 我們今天還有很多人仍有那樣反應的潛質吧? 那個趨利避害的小伎倆, 並非惶急的四嬸的杜撰、發明, 那是社會教給她的er。所以, 推動祥林嫂的悲劇不斷發展的力量, 是那個正常運轉的社會的內在矛盾和深層痼疾, 而不是什麼偶然的神秘不可知的力量er。這也是魯迅寫小說「揭出病苦」[ 3 ](P63)的初衷er。關於這種悲劇學者楊義認為:「《祝福》是描寫病態社會中正常悲劇的典範之作er。」[ 4 ] (P175) 如果按照魯迅的說法則是「幾乎無事的悲劇」, 他說:「這些極平常的或者簡直近於沒有事情的悲劇, 正如無聲的語言一樣, 非由詩人畫出它的形象來, 是很不容易覺察的er。然而滅亡於英雄的特別的悲劇者少, 消磨於極平常的或者簡直近於沒有事情的悲劇者卻多er。」[ 5 ] (P371)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從情節設計來看, 作者以祥林嫂的喪夫失子為故事端點, 以她兩次魯鎮幫佣生活構成故事主體, 主體部分直接、詳細敘述, 魯鎮以外, 一律概述、略述或轉述, 也就是說, 喪夫失子是被置於情節主體之外或邊沿的, 作品並不賴以生發意義; 特別是作品以倒敘, 將祥林嫂的死這個結局提前, 開篇即抖落謎底, 似乎刻意消弭故事的戲劇性, 我們就有了一種面對祥林嫂的一切變故的心理准備er。而在有的作家那裡寫法是截然相反的, 彷彿在你未防備時要嚇你一跳er。魯迅如此開篇的寫作心理我們已無從知曉, 但這種寫法對偶然性的消解作用是顯而易見的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魯迅特意把祥林嫂放在一般、普通的情況下, 而非偶然、特殊的情況下, 人物在一般情況下所遭受的痛苦、不幸更能反映「必然」的東西, 這種必然不是天命的不可逃避, 而是操縱著人物的一般生存狀況的社會本真面目, 是社會對一個兩度喪夫失子的寡婦的「必然」傷害以及祥林嫂的「必然」的命運走向er。正如現代作家丁玲指出的:「我讀這篇作品覺得這是真正的悲劇er。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 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的把她往死里趕, 是一樣把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因為並不是這一個人, 或那一個人才造成她的悲哀的命運的er。」[ 6 ] (P23)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丁玲的感悟同時為我們引出同「偶然」「必然」相關的悲劇效果問題er。正因為《祝福》舍「偶然」、取「必然」, 才使丁玲感到它是一出「真正」的悲劇, 反之,《祝福》則不具備這種悲劇力量; 魯迅的好友許壽裳對這一點表達得更深刻而醒豁:「人世的慘事, 不慘在狼吃阿毛, 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er。」[7 ] (P461) 作為偶然事件的「狼吃阿毛」的悲劇意義是有限的, 盡管它使祥林嫂這個不堪一擊的生命雪上加霜, 但作為一個孤立、偶發事件, 它就像有時發生的溺水、雷擊、車禍等偶發事件, 並沒有多少社會意義er。所以《祝福》剛剛涉及阿毛慘劇, 慘劇本身實際已經結束, 而思想家魯迅敏銳地洞察到, 祥林嫂又一場真正的悲劇才剛剛悄然開始, 那就是阿毛慘劇的「餘波」、「余緒」, 小說對它進行了濃墨重彩、精雕細刻的敘述: 祥林嫂絮叨著阿毛故事, 魯鎮人的短暫的同情很快轉而為獵奇、取笑, 封建禮教的偽善很快裸露成猙獰、刻毒,……緊接著, 封建禮教又藉手四嬸、柳媽步步為營, 以招招「辣手」將對祥林嫂的傷害引向深入er。所以, 這「餘波」、「余緒」才正是社會悲劇, 我們在其中領略了封建禮教對祥林嫂的有點近乎「凌遲」古刑的「蠶食」過程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如何處理好偶然與必然的關系, 是文學家一直思考的問題, 不同時代、不同派別的作家,在這個問題上派生出不同的文學理念er。在古希臘命運悲劇的典範之作《俄狄浦斯王》里, 不可抗拒的「定數」使俄狄浦斯王殺父娶母並最終刺瞎自己的雙眼, 我們看到了偶然、天命對人生的損害; 到了浪漫主義作家那裡, 誇張、戲劇化的情節為其主要表達手段之一er。被時人稱為「情節加工廠」的大仲馬, 有一次將自己同兒子小仲馬作了有趣的比較:「我從幻想中汲取情節, 而我兒子卻到現實中去尋找它們er。我創作時閉著眼睛——而他, 眼睛卻睜得大大的er。我描繪——他攝影er。」[ 8 ] (P398) 而到了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那裡, 作品的情節同幻想、偶然性、戲劇性就拉開了距離, 他們關注的是社會, 在文學與生活的關系問題上持唯物主義態度, 處理故事的偶然性、戲劇性小心謹慎, 以反映生活為原則, 總要將偶或性降低到最小、最適宜的限度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魯迅小說完美地承襲並發揚了批判現實主義傳統, 它以對現實的深刻、精確、藝術的描寫, 顯示了魯迅不愧為對中國社會把脈最準的偉大思想家、小說家, 魯迅小說絕不以誇張、乖戾來媚俗、邀寵, 表現出一派大家風范er。《祝福》作為魯迅小說中的典範之作更是如此, 祥林嫂的悲劇不以偶然性為支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已經看到魯迅是如何將偶然的成分剝離的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3. 祥林嫂的痛苦主要是精神痛苦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的痛苦主要是精神痛苦er。她像牲口一樣被賣到賀家土奧是一次嚴重的精神摧殘, 再寡以後回到魯鎮, 遭受的是一場群體性的惡毒的精神迫害er。魯鎮社會的迫害是那麼成功有效、斯斯文文! 社會藉手的諸如魯四老爺、四嬸、柳媽以及其他的一律仇視的面孔們, 巨大的思想慣性使他們不會意識到自己行為的異樣, 他們有誰會承認或意識到迫害了祥林嫂呢? 小說里祥林嫂的精神呈現了一道憂懼、哀慟、痛苦、痴木、崩潰的令人顫栗的轍印er。那是怎樣的碾軋留下的呢?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祝福》的開頭部分寫祥林嫂的人生尾聲具有撼人心魄的力度er。被恐怖越揪越緊的祥林嫂, 其恐怖並非因為迎面而來的死神, 飢寒交迫、心力交瘁、至微至陋、目不識丁的祥林嫂, 迸發出僅存的一絲活力, 卻強烈關注起了靈魂的有無這個原本大是大非的問題! 這里包蘊著魯迅的一個大發現, 人世間居然有凌乎死神之上的大恐怖! 那個被大恐怖籠罩著的末路人, 還有誰比她面對死神更「坦然」!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歸結起來, 祥林嫂的精神痛苦表現在想做人而失敗er。她的全部的希望就是能夠過平常的起碼的生活,但就連這個希望也終於全部破滅er。如果祥林嫂所希望的生活是她不應該達到或者是她想從一個僥幸的機會達到的,那麼,她的失敗也許會成為喜劇,或者帶著眼淚的喜劇,但祥林嫂卻完全不是這樣er。她是這樣純朴,這樣善良,這樣安分,在她的生活中幾乎沒有什麼幻想er。她在來到魯四老爺家裡的時候,就連表面也看到她帶著剛死去了丈夫的悲哀er。單現在這種繁重的勞動,便使她感到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er。」如果這樣的生活並不受到侵擾,並沒有很快便遭到破壞,祥林嫂也許便這樣安然地度過她的一生er。「我們讀到這里的時候,自然也為她歡喜,但同時也感到悲哀,因為她所希望的,所感到滿足的生活,只是這樣起碼的生活,其實對於她來說還是很不公平的生活,因而這希望和滿足本身,便是帶著悲劇性的er。」[ 9 ]( P76)後來她生了阿毛,又「白胖」了一次,可見,她的所謂「做人」也就是有活做、有飯吃地做穩有點生物意義的奴隸而已er。正如寫過《祝福》一年多之後魯迅在雜文里指出的: 中國人在歷史上從來只有兩種命運,「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10 ](P213) 做穩奴隸是祥林嫂一生中孜孜以求的最高理想er。她第一次到魯鎮, 魯四老爺的「皺眉」清楚的顯示了她的作人之「虞」, 所以當魯四老爺接受了她, 她祥林嫂還有什麼理由不「白胖」呢? 隨著她日常生活的展開, 我們看到她的作人之「虞」, 被她所屬的那個社會, 不斷惡性擴張、膨脹, 直至一頂奴隸的桂冠讓祥林嫂不可企及, 於是她的生命只剩下了死er。祥林嫂作奴隸而失敗的過程, 伴隨著她強烈而深刻的精神痛苦, 使她生命里的每一個日子無不苦澀而艱難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作為最底層的農村寡婦, 她當然有物質痛苦, 寒冷、飢餓、疾病隨時就能襲擊她, 她第一筆工錢被婆婆擄走, 第二筆工錢被土地廟掠去,《祝福》略提了這兩次「洗劫」; 但是她的精神至哀至痛, 顧不上、感不到物質的痛苦, 她被捆在賀家土奧的花轎里哪裡會記起婆婆拿去的那筆工錢? 相對於物質痛苦, 精神痛苦是更深層次的er。在習慣觀念中, 舊時代的農民備受的是物質的痛苦, 而《祝福》向我們展現的卻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舊時代中國農婦的一部令人揪心的精神災難史, 此前恐怕還沒有任何一個中國文人以如此悲天憫人的情懷, 屏息體察了一個農婦的精神的苦難歷程er。我們應當把這視為《祝福》的成就之一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4. 祥林嫂的痛苦也是一種相對比較清醒、自覺的精神痛苦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的痛苦也是一種相對比較清醒、自覺的精神痛苦er。我不太同意視她為麻木、愚昧的觀點er。難道祥林嫂要對自己的悲劇負一部分責任嗎?人們習慣將魯迅筆下的很多小人物貼上「麻木」的標簽, 其實我們應該根據作品實際分析, 否則我們自己倒有點「麻木」了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魯迅比那個面對祥林嫂的詢問支支吾吾的「我」更同情祥林嫂, 對她只有「哀其不幸」的一面er。但一種有代表性的由來已久的觀點認為, 魯迅對祥林嫂也有「怒其無爭」的一面, 換句話說, 她和諸如阿Q、閏土之流一樣, 是麻木而愚昧的er。我看不出什麼矛盾, 對祥林嫂的所作所為我更多的倒是理解er。同在底層, 她比阿Q、華老栓、閏土等都要清醒er。作為一個舊時代的農婦, 她可算得一個「明白人」, 並沒有多少糊塗的成份er。如果我們因為她不鬥爭、迷信、不知痛苦的根源等, 就認定她愚昧、麻木, 那是荒唐可笑的, 一個農婦, 哪裡知曉「悲劇根源」之類形而上的東西? 我們不應超出一個舊中國「農婦」的身份特別要求她什麼er。正如魯迅所說「我們也不能責成人人都是戰士」[ 11 ](P161),很多情況下, 祥林嫂的抉擇是唯一的、「正確」的、「合理」的, 只是社會不因此就輕饒了她er。她的抉擇也是明智的, 她是一個溫順的婦人er。也有人認為她有「反抗」的一面, 其實那不是「反抗」, 而是「掙扎」, 掙扎是對社會的順應er。她的一切都是在困境中趨利避害er。她新寡來到魯鎮, 是為了躲避婆婆的威權, 彷彿鐵樹開花, 祥林嫂在魯四老爺家竟真的「白胖」了一回; 她不願再醮, 是她明智地感到如果不守住節操, 就不為社會所容, 所以她撞破額頭也要保住寡婦身份; 十二塊鷹洋, 一年勞動所得, 對她已不是一筆小數, 捐了一道虛無的「門檻」, 她很清醒: 必須這樣er。她一直是非常清醒的, 一直在閃閃躲躲, 但一次次受到傷害, 總讓她在劫難逃er。阿Q 的痛苦是不同類型的, 為了生存他令人心酸地長出一層「精神勝利法」的精神鎧甲, 一般他在被碰響頭、揪小辮、找不著活兒又寒又飢時才能感到確切的陣痛; 雖然阿Q 並無一絲幸福可言, 但我們可否稱他比祥林嫂更「幸福」一些, 或者說祥林嫂更為疼痛? 阿Q 在《阿Q 正傳》前後, 形容並無多大改變; 而《祝福》三次集中肖像描寫以及十多次寫到她的眼睛, 每次都有變化, 形象地凸現了一個清醒的苦苦掙扎的婦女, 面對紛至沓來的打擊、剜割靈魂的鈍刀, 內心所產生的急遽可怕的裂變! 最終兩個形象以不同的死亡形式走到結局, 也顯示了魯迅的精確er。設若阿Q 也倒斃雪地, 則可能是凍餓而死吧? 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5. 祥林嫂的痛苦恆久而深廣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的痛苦恆久而深廣, 它不因事過境遷而消匿, 也不是什麼不幸就只相應地引起什麼樣的痛苦er。人生的至哀至痛, 其形式總是如此, 彷彿核聚變一樣er。x2ag5免費畢業論文 lw.89518.com
祥林嫂的悲劇是善的凡人悲劇er。在祥林嫂身上,「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呢?是普通人對於象普通人一樣生活下去的權利的追求er。這樣的悲劇多發生在只為滿足小小的生活上的善的功利需求的普通人物身上er。魯鎮上的祥林嫂正是這樣的人物er。她有著勞動農民特有的勤勞和純朴的美德er。丈夫死後,她以逃跑的方式來掙脫苦境er。在魯家當傭人,她的人生要求是極為低微的,很易於知足er。被逼改嫁時,她鬧過,鬧得「真出格」er。當她再一次成了寡婦又來到魯家時,她的身體和精神已大不如前了er。捐門檻是她抗拒厄運的又一種方式er。臨死前,她的詢問表明她對靈魂和地獄的懷疑er。總之,祥林嫂為了能夠活下去,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次次掙扎,卻一次次失敗er。她沒有起碼的生活權利,連最卑微的生活需求也難以保障er。而祥林嫂的不幸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精神上的er。寡婦再嫁是「大罪名」,何況她是兩次死了丈夫的寡婦;在魯家,她既受到魯四老爺「皺眉」的冷遇,更被視為「敗壞風俗」、「不幹不凈」的「謬種」er。魯鎮上的人們拋給她的也只是「鄙薄」、「嘲笑」、「煩厭和唾棄」er。這些給她精神上的損傷太大了er。然而,世間的岐視和侮辱還不夠,殘酷的現實又在她的頭上壓下了鬼神的威嚴er。捐了門檻,也擺脫不了這種鬼神恐怖er。她「木偶人」似的,眼睛只能間或一輪er。她的精神上受到了何等致命的摧殘er。活著,她哀苦無告,死去,磨難更深重er。在魯鎮喜慶的祝福聲中,她背負精神重壓,終於死在街頭er。在《祝福》中,強大的封建勢力從四面八方向祥林嫂重壓下來,使得她生活貧困,處世艱難,精神上遭受著無法忍受的巨大痛苦,心靈上得不到片刻安寧er。她被剝奪了自由生活的權利,被剝奪了獨立的人格,她的那點卑微的求生慾望被殘酷的現實壓得粉碎er。所以,她追求無用,掙扎失敗,「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註定遭到無情的「毀滅」她因為死了第一個丈夫, 婆婆依據族權堂而皇之將她賣了, 使她無節可守, 而額角撞出的傷疤反又成了日後的笑柄、罪證; 死了第二個丈夫和兒子阿毛, 更確證了她的命硬、克夫克子、污穢不凈, 於是大悲大哀後的祥林嫂的生存狀況更為險惡: 魯鎮的人們不約而同地鄙視她, 唯其如此, 人們才能獲得一種合乎封建道德律的內心平和er。精神高壓使她「記性尤其壞, 甚而至於忘卻了去淘米」, 這樣, 她做人的資格被人們「又冷又尖」的目光否決了, 同時她作為一個傭人的基本能力條件也一並喪失er。
❽ 祝福(魯迅) 原文
《祝福》
作者:魯迅
原文節選: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里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葯香。
我是正在這一夜回到我的故鄉魯鎮的。雖說故鄉,然而已沒有家,所以只得暫寓在魯四老爺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應該稱之曰「四叔」,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
他比先前並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末留鬍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後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後即大罵其新黨。但我知道,這並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但是,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於是不多久,我便一個人剩在書房裡。
(8)祝福言情小說原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
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在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驅使下,1924年2月7日魯迅先生創作了這篇小說。
作品主題:《祝福》是魯迅小說代表作之一。《祝福》從不同角度表達出了封建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約束和制約,導致了祥林嫂悲慘命運的出現。通過祥林嫂和富人們完全不同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用富人的生活熱鬧忙碌來烘托祥林嫂的悲慘和痛苦,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和思想。
❾ 魯迅的短篇小說《祝福》的原文是什麼
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並且拿走了她在魯四老爺家打工的所有工錢,然後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朴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因傷寒病復發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行屍走肉,於是,走投無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魯四老爺家。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魯鎮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但是,人們非但沒有可憐她,還都罵她是一個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