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港言情小說的發展
1. 分析一下言情小說作家的發展前景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迅速,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物質生活豐富, 精神生活也需要不斷發展 ,所以小說就是充實精神生活的必需品。
2. 台灣言情文學發展史
現在,我們來看看言情小說。其一,時空交錯型。為什麼從這一類型開始呢,究其原因,是這個由席娟和瓊瑤開創的題材現在已成為"經典"。但是不可避免的,這個作者眼中的"肥肉"(極有想像空間),已經被束縛在一種普遍的模式中:現代人回到古代(當然多半是女性),然後以其在古代來說是特立獨行的思想或者行為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抑或是本身生活在現代的主角卻有著古代人的心性,於是回到適合她生存的古代與命定之人相遇相愛。其實這類小說有很大一個弊病-,除去部分的時空描寫之外,其古代情節的描寫便完全是一個純粹發生在古代的愛情故事,很多作者只注重情節發展,而往往忽略掉入另一時空的人,比如現代人進入古代,所表現的思想上,行為上的差異,而使這個"現代人"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古人",那與單純的古代小說何異?!像這種小說,我們都不知道到底有些什麼意思?亂七八糟的,還很影響人的思維,我們中學生此時還處於成長階段,很容易受到外來不好的因素影響,並且我們還在校讀書,更加受不起這些影響了。
古代言情小說中的「言情」不是很突出,情節中許多都還是男主角闖盪江湖,替天行道的故事,然後在到結局就是男女主角厭倦江湖打殺,兩人退隱江湖,快樂過完餘生,總的來說,古代言情小說是很少出現悲劇的。
其二是現代型的言情小說,特別是韓國的言情小說。早在90年代就在中國風靡一時。韓劇大多數情節都是相似的,它受中國人歡迎的主要原因就是劇中的情節很令人感動,許多人看韓劇時都是淚流滿面的,大部分韓劇的結局都是悲劇,要麼就是女主角或男主角得什麼病死了,兩主角永別分離。
以上就是對於言情小說的一點介紹。我們最終研究的還是「言情小說對中學生的利與弊」。據我們調查,在中學時代,大部分男的都是喜歡看古代電視劇,即古代言情劇;而女的就喜歡看韓國言情小說或電視劇,兩種電視劇在中學生心目中,平分秋色。
從心理方面來分析,男同學喜歡看古代劇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男生一般都比較爭強好勝、打打鬧鬧,自然而然也就喜歡看古代劇咯。女的則是那種溫柔型的,不喜歡打打殺殺,也就喜歡上韓國那種浪漫感人的言情劇咯!
任何事都是有兩面性的,究竟言情小說給中學生帶來的是利還是弊呢?
在洋浦,有人相繼開起了小說書店和影碟店,每到星期六或星期天都有不少人去租呢,而且中學生至少佔60%以上,但一般中學生都是租影碟回家看的,因為看影碟能看到真人還有一些武打動作。但有些人為了能在學校也能享受到武俠言情小說的樂趣,便租小說書,能很方便的帶到學校看。
經過我們的調查與統計後,帶小說到學校看的學生佔20%,特別是那些《美少女》、《少男少女》這類型的書特別多,最近一年內,有許多中學生已經喜歡上韓國的網路言情小說了,有些同學上癮之後,上課也不聽講,專門拿這些書出來看,成績呈直線下降,一發不可收拾。
這些言情小說到底有什麼吸引力呢?
現在,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階段,對異性有渴望與追求,希望了解異性,更希望和自己所喜歡的異性能在一起,但其實他們並不是渴望愛情,那隻是他們的好奇心驅使的,所以他們看那些《少男少女》、《美少女》之類的書就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還有的就是認為自己在異性面前很不會說話,想從中了解一下,在書中,那些男女主人公是怎樣談戀愛的,看看自己能不能從中學到一些招術,好博得異性同學的好感,也為自己今後自己在感情的道路上走得順暢一些。因此他們的心思都放在這類型的言情小說上,根本就沒心思學習,這就是言情小說給中學生帶來的壞處。其實,不然,言情小說也是有好處的,有些同學以理智的眼光去閱讀言情小說,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語言能力,在異性面前也不會那麼拘謹了;還能開拓自己的視野,能從書中提高對異性的認識,便不再對異性有深入的渴望和追求,更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成績能更好的提高。看得多了,也更容易的把握自己的情感觀、價值觀。但總的來說,言情小說給大多數中學生帶來的壞處多一些,因為中學生很容易沖動,不能理智的認識言情小說,因此就深陷其中。
現代言情,還有幾大分支:都市言情,一直是歷久不衰的,它著重刻畫都市人的情感歷程。不同身份的,不同人性所衍生的不同故事,因貼近生活,多了那麼一分真實感,被接受,也一直被喜愛著。校園言情,這一類的故事因多了一分"初戀"的味道,頗受年紀較輕的織夢少女的歡迎。但是,現在的現代言情已經不能簡單地以這種方法來區分了,就市面上的較為普遍的類型:有情婦導向的;有未婚生子的(這個更不用說了);有豪門戀情;有師生戀;有麻雀變鳳凰;有青梅竹馬;有打情罵俏……
還是來說說其通病吧!首先,是人物塑造上,男主角大多是英俊多金、事業有成,女主角就算不是國色天香,也要是清秀佳人,或者是個就算不漂亮,也是有氣質、有內在美,更或者是丑小鴨變天鵝,讓人跌破眼鏡之流的;其次,在情節架設上,一定有第三者,有壞女人,有誤會……然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當然,並不是說俊男美女的組合不好(畢竟大多讀者還是偏好這種組合的),但性格上的刻畫還是比較重要的,有些小說過於注重外貌而忽略了心理刻畫,使小說流於空泛(這種小說往往不"經久耐看")。而情節的架設,如果脫不了"公式",那至少要在細節上,在人物個性上寫出新意!
古代言情,主要是分兩大類:武俠類和宮廷類(或者是兩者結合)。亞武俠的言情小說,早在純武俠小說中就可窺一二痕跡,在武俠中滲透情感,抑或是言情輔以武俠,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失衡的是言情的描寫,往往太過注重武俠描寫,而言情成分偏少,至於情節鋪設上,倒是還有不少可發展空間(畢竟武俠小說也是有多年的"淵源歷史")。
宮廷類的言情小說,目前市面上出現最多的是清宮題材。尤其嚴重的一個問題是男主角都有"虐待"傾向,女主角有"被虐"傾向,(包括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實在叫人不敢恭維!而這類書,裡面關於色情方面的東西太多了,是很不利於我們健康成長的。
除此之外,其它一類,就暫且歸為"魔幻"一類吧。這其中包括虛擬時空類;神仙鬼怪類;精靈魔界類;人妖異戀類等等,這些都是屬於比較"天馬行空"的類型,有十足的想像空間,有豐富的故事戲劇開發性,比較起來,還是屬於比較"荒蕪的土地",但較之那些"經典",這些類型的小說更難構思,因為沒有"前車之鑒",在一些情節和人物設定上要麼太"出格",讓讀者接受不了;要麼太公式化,毫無新意;要麼無"章"可循,不倫不類。像這些小說,大部分都是在網上流傳的,在網上也很流行,我想,中學生喜歡上網,跟這有一定的關系吧。因此,這類小說,我們可以看,但也要防止裡面的色情情節(網路小說裡面的色情很多)讀者必須要有較強的自製力和理智的頭腦,但沒有多少中學生能夠做到,所以,這類小說還是少看為妙。網路小說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裡面有很多構思很活躍,思維力強`創新能力強的作品(在這兒說的是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想像力也很豐富,這對我們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或許,到時你會說「新概念作文」也不過如此。為多面的知識和較為活躍的思維來構思。
就目前讀者所反映的言情小說的幾個較為突出的問題,作一下概論。言情小說色情化,這似乎是一種近乎"扭曲"的風潮。現在的言情小說越來越偏向"重口味",幾乎每本小說都要來上一些情色描寫(有人說這是"大勢所趨"--市場需要),但一些小說幾乎是以色情為主,根本就毫無故事情節可言(這樣的小說誰要看?!)。其實小說里的情色只是感情發展的"味精",少許讓人回味,泛濫則失去其"美味"!恰如其分的、意境唯美的描寫可以讓小說增色不少,但過多,過於粗俗的大量描寫則會令人反感!
關於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題材,有一點需要反省了,男主角不但極壞而且風流無比,女主角不是過於"單蠢",就是懦弱到毫無主見,毫無內涵和深度的人物情節已經連小妹妹都在叫無聊了。
對於小說結局,有很多作者開始嘗試寫悲劇性的結局(或許認為只有這樣才讓人印象深刻),但大部分讀者還是喜愛美滿結局的,不管其中間情節是悲到最高點,讓人哭得淅瀝嘩啦地,但結局還是要幸福美滿的(言情小說本身就是生活的"調味劑",中學生有誰願意花一大段時間看完一本小說,卻徒落個"愁悵"心緒?!)
耽美小說的崛起,也說明言情小說的市場越來越趨向多元化。但由目前的耽美小說來看(以男男戀為主),缺乏新意,根本就是把男女戀的模式套入男男戀!總而言之,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論是輕松俏皮,纏綿悱惻,凄美感人……當今言情小說是利弊並存的,讀者也是多元化的,只要是好看的,值得看的書,都將成為我們中學生的最愛的!像這類的書,我們要做到堅決不看,堅決不碰,堅決不想。它就好比「書中的海洛因」,一碰就上癮,到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3. 言情小說的流派發展
當今的言情小說的源頭,是唐代的愛情傳奇。『而愛情傳奇是傳奇小說的分支,也是傳奇小說中成就最大的。
小說成熟的標志就是唐代的傳奇小說,其成熟的代表作為「三大愛情傳奇」:《鶯鶯傳》《李娃傳》《霍小玉傳》 ,可見,言情小說的祖宗愛情傳奇,幾乎成了小說的代名詞。
可惜,愛情傳奇唐宋以後逐漸衰落,章回體小說成為主流,讀者群不再像唐宋時期的愛情傳奇那樣,以女性為主,而是以男性為主了。 民國初年,上海十里洋場里的文人的失落和頹廢,沉迷於酒吧、舞會和政治玩弄而不自拔,偶然間成立的鴛鴦蝴蝶派,成為言情小說的中興之碑。
其實,鴛鴦蝴蝶派的血液與愛情傳奇小說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海派文化的影響。從此,言情小說繼唐代愛情傳奇之後,形成獨立流派。鴛鴦蝴蝶派多以「相悅相戀,分拆不開,柳陰花下,像一對蝴蝶,一雙鴛鴦一樣」的才子佳人戀愛小說為主,代表作有徐枕亞的《玉梨魂》、張恨水的《啼笑因緣》。 1949年前後,鴛鴦蝴蝶派的主力軍離開大陸,轉往港台,這是由時代的大背景決定的。由於大陸文藝的階級性,言情小說當時在大陸並沒有取得發展,流傳的主要是手抄本,一不經意間就會淪落為禁書。
港台的言情小說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達到發展巔峰。八十年代以瓊瑤、亦舒、岑凱倫、姬小苔為代表,九十年代以席絹、於晴為代表,這一時期也催生了花雨出版社。
大陸改革開放後,隨著開放程度的提高,培養了一大批言情女讀者群。然而,2005年以後,港台言情沒落了。 2000年以後,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文學形式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這一時期,言情小說的舞台轉移到了大陸,港台言情的炫彩逐漸被大陸取代。
主要原因在於,大陸八九十年代的港台言情小說的女讀者群成為了母親,為她們的子女做了美好的傳承。同時,港台言情缺少大陸的文化底蘊,流於海派輕浮,跟不上潮流。最主要的,是大陸的新一代的作家、寫手,不再滿足於港台式的夢境幻想,她們思想更為豐富,更想要展現自我,她們想要成為主人。
大陸新生代迅速崛起,使言情小說進入一個新的時期——網路言情時代。言情小說的風格百花齊放,穿越、都市、虐心、校園、高乾等等,尤以穿越文為主,並不斷將言情作品搬到熒屏。同時也涌現了一大批網路女作家,以四小天後,六小公主,八小玲瓏為代表,滄月、木然千山、明曉溪、米蘭、辛夷塢、三元、顧漫、 等大神作家,以及安黎斯、繆娟、金子、李歆、姒姜等潛力作家,成為時下言情小說的主力軍。
4. 你覺得網路言情小說以後會怎麼發展
以後發展可能會越來越差,因為言情小說在過去十幾年,已經講很相似的情節,反反復復的在利用,如果不能創新,最後肯定會失敗。
5. 新派小說的簡介
港、台的新派武俠小說進入五十年代中期,由於文革等一系列變動,武俠小說便在內地銷聲匿跡;但在香港卻得到了新的繁榮,形成為今日的新派武俠小說。新派武俠小說,「新」在去掉舊小說的陳腐語言,用新文藝手法去構思全書,從外國小說中汲取新穎的表現技巧,把武俠、歷史、言情三者結合起來,將傳統公案與現代推理揉為一體,使武俠小說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金庸、梁羽生並稱新派武俠小說鼻祖。從創作時期看,梁羽生比金庸起步早三年;從成就和影響來看,則金庸勝過梁羽生。香港作家倪匡以「古今中外,空前絕後」八個字來稱譽金庸的作品;台灣成立了「金學會」,出版《金庸研究叢書》,都說明金庸作品的成就和影響,確實高於梁羽生。到了六十年代,武俠小說在台灣大為流行,古龍異軍突起,脫穎而出,以起武俠推理小說別樹一幟,與金、梁形成鼎足三立之勢。古龍行文跌宕跳躍,句式簡短,自成一格,情節驚險曲折,結尾常出人意外。他善於製造懸念,尤善於塑造武俠福爾摩斯,在刀光劍影中,把表面亂麻般的案件,一一條分縷析,通過嚴密的推理、判斷,尋出真凶,鏟除奸惡。由於內容新、筆法新、句式新,情節離奇緊張、復雜多變,因此極受讀者歡迎。他的小說銷量多、流行廣,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的也不少,其影響之大,也堪與金庸媲美。
6. 60年代的香港言情小說有什麼特點
依達及傑克、望雲等活躍在五60年代的香港文壇上,受當時香港傳統文化氛圍的影響,他們的言情模式大多脫胎於明清兩代的「才子佳人」小說,主題披露與人物描寫有著較趨同的「套板」。一部小說講述一次戀愛經歷或者一個婚姻故事,間或也探討一下諸如「愛情是什麼」這樣的話題,在盡情抒發纏綿、神奇、朦朧、哀怨的情愛夢幻時,亦帶有著理念的意味。通常以女性為主人公,以美好的愛情為至高無上的理想,以結成美滿姻緣為結局。情節模式不是「一見鍾情」,就是「千里姻緣一線牽」,雖然或者會遇到一些惡人惡事的阻撓,或者弄成了三角戀愛、糾纏不休的局面,但最終都能排除萬難,善有善報,有情人誤會冰釋,成神仙眷侶。
這時期的言情小說,主要還是以民族傳統的道德觀念為依歸,即使是依達一些反映青年一代苦悶、孤獨心態,在當時看來比較洋化的作品,其內涵還是表現美與丑、善與惡沖突的傳統主題。稍後出現的嚴沁等作者走的也是這一路子。大部分的作品都洋溢著溫馨而浪漫的情愛氣息,卻缺乏現實的詩意,難以在時間的歷史長河中留下深刻的刻痕。
7. 香港的通俗小說是怎麼發展的
應該承認,在香港小說中,通俗小說不僅數量多,質量上也出現不少上乘之作。在幾十年中,香港的通俗小說形成了由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科幻小說、歷史小說等多足鼎立的創作態勢。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亦舒、李碧華的言情小說,倪匡、張君默的科幻小說,唐人、高旅、金東方的歷史小說,都擁有相當廣泛的讀者。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是:一方面,香港的嚴肅小說不得不以半流行的方式來獲取讀者的認同;另一方面,香港的通俗小說卻一直致力於通過與文化、歷史、社會的關聯來提高自己的文學品位。像金庸的武俠小說、唐人的歷史小說、倪匡的科幻小說等,其流行並不完全是由於編故事的水平,作者還把他們對文化、歷史、社會的思考灌注到小說之中去,因此也在不同的程度上體現出了嚴肅的一面。亦舒、李碧華的言情小說也努力越出鴛鴦蝴蝶派和台灣瓊瑤式的言情小說的固有模式,她們塑造人物的功力,語言的功力,都絲毫不弱於那些寫嚴肅小說的作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香港,這些屬於頂尖水平的通俗小說作家;他們的作品質量並不在那些專事嚴肅小說創作的作家之下。從目前的情況看,他們在華語世界的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也超過了香港的嚴肅小說作家。嚴肅小說的半流行,和通俗小說的嚴肅比,無形中模糊了二者之間的界限。再加上通俗小說在數量上所佔的壓倒性的優勢,通俗小說在華語世界中所達到的高水平,這又在無形中使香港的嚴肅小說相對地說顯得更為暗淡了。在一個很長的時期里,所謂香港是「文化沙漠」的印象,應該說和這一點不無關系。
8. 紅袖添香幾乎成了近兩年來言情的代名詞,言情小說的發展史有誰知道
紅袖添香(www.hongxiu.com)網站創辦於1999年8月,是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純文學網站,擁有完善的投稿系統、個人文集系統、媒體聯絡發表系統及高創作水準的原創書庫。 2007年5月,網站已擁有文學版作品220萬篇,日記作品60萬篇,長篇小說6萬部,論壇綜合發帖量400萬篇,注冊作者110萬。
紅袖添香一直把中國文學在網路技術語境里的全面、深入發展視為己任,在欄目設置上,涵蓋了小說、散文、雜文、詩歌、歌詞、劇本、日記等體裁,是目前中文網路創作體裁最全面的文學網站。
紅袖添香重視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除內容建設外,從程序功能和頁面設計上追求完善完美。紅袖添香是中文網路最早的文集服務系統的開發者,紅袖添香是深受女性網友青睞的文學網站,以其精美獨特的頁面設計、唯美優雅的文化氣質在同類網站里獨樹一幟。
作為國內網路原創文學的引領者之一,多年以來,紅袖添香重視維護原創作者權益,堅持開展原創打假活動,鼓勵並扶持了一大批優秀的原創作者。 紅袖添香是首個加入中國互聯網中心「網路版權聯盟」的原創文學網站。2005年5月,紅袖添香聯合二十多家網站開展「維護網路著作權益聯合大簽名」活動,積極致力於網路知識產權的保護。
紅袖添香在近六年的發展歷程中,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在 2001 年底國內多項文學網站評比中紅袖添香均位居前三名,曾被《電腦報》評選為 2001 年度最佳文學網站;2002年,CCTV-2及北方11省衛視均錄制過紅袖添香的專題訪談並在黃金時段播放;2004年8月,紅袖添香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2004紅袖添香大型文學對話論壇 」,《參考消息》、《文匯報》等相繼報道;2005年5月,在天津舉辦的第15屆全國書市上,紅袖策劃圖書品牌「書香紅袖」首批三種圖書初戰告捷,《中國圖書商報》等進行了報道。
紅袖添香在發展中不斷思索創新,2005年,紅袖添香首次提出「新創作主義」概念, 致力於把文字、圖像、音頻等形式有機整合,通過網路技術手段實現更為快捷、廣泛的共享交流。
紅袖堅信,文學在今天依然締造著我們內心最純美的那片精神家園。為此,我們將堅持致力於用文字創造我們生活中的有形價值,用文學升華我們生命中的無形價值。
9. 今後,言情小說的發展將會呈現一個什麼樣的趨勢拜託了各位 謝謝
現在的真正言情越來越差拉
應該是以其他形式的網文為主
言情情節為副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