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是言情小說嗎
㈠ 《城南舊事》是一本什麼小說啊
作者: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出 版 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5-1 字數: 約99000 頁數: 141 開本: 大32開 I S B N : 9787020066919 包裝: 平裝 定價:13.00 推薦收藏版本:長江文藝出版社 城南舊事繪圖本(圖片很優美) 當代中國出版社的 城南舊事【名家與故鄉】(有很多老北京的攝影作品)) 作者: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圖:關維興 出 版 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城南舊事精裝版
出版時間: 2011-6 字數: 約143000 頁數: 213 開本: 大32開 I S B N : 9787535449719 包裝: 精裝 定價:26.00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選自《城南舊事》序言) 它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睦的一家。《城南舊事》曾被評選為亞洲周刊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它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 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來大學生回了老家,再也沒回來。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不料被火車壓死。後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後來,被趕出家門的蘭姨娘來到英子家,英子發現爸爸對蘭姨娘的味道不對,英子很傷心,想了一個辦法,把蘭姨娘介紹給德先叔,使他們倆相愛,最後他們一起乘馬車走了,爸爸很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宋媽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隨著爸爸的離開,真正地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真正的長大了。 小英子作為一個主要人物出現在文章中,當她發現大人們的良好願望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反差時,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靈就愈發顯得孱弱。纏繞在文章中那種無往不復的悲劇輪回也就更加令人觸目和深省,這也正是本文顯得豐富厚重的關鍵之筆。
編輯本段目錄
《冬陽 童年 駱駝隊》 1 《惠安館》4 《我們看海去》70 《蘭姨娘》100 《驢打滾兒》124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142 《追尋母親的足跡》150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2001),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於1918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阪,原籍台灣苗栗縣頭份鎮,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經商,出生後不久回到台灣,當時台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她的父親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往北平居住,曾就讀北京城南廠甸小學、春明女子中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與筆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結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故鄉台灣,任《國語日報》編輯。1953年主編《聯合報》副刊,開始文藝創作,並兼任《文星》雜志編輯和世界新聞學校教員。1967年創辦《純文學雜志》,以後又經營純文學出版社。以小說《城南舊事》(1960年)聞名,是關於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則小故事,曾改編成電影。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富的。她已出版了18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作客美國》《芸窗 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長篇小說《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另外有《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於台灣報刊。其中,《竊讀記》被選為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課文。城南舊事的序:《冬陽·童年·駱駝隊》被選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被選入人教版初一下冊課本。 林海音2001年12月1日因中風、肺炎、敗血症病發在台北振興醫院病逝,享年83歲。
相關作品
小說:《曉雲》、《英子的鄉戀》、《生命的風鈴》、《城南舊事》、《英子的心》、《冬青樹》、《瓊君》、《金鯉魚的百襇裙》、《蟹殼黃》、《血的故事》,散文:《秋遊獅頭山》、《 吹簫的人》、《悼鍾理和先生》、《念遠方的沉櫻》、《虎坊橋》、《文華閣剪發記》、《舊時三女子》、《冬陽· 童年· 駱駝隊》、《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我的童玩》、《北平漫筆》、《絹笠町憶往》、《竊讀記》。 散文:《窗》、《兩地》、《家住書坊邊》、《一家之主》等。 代表作:《城南舊事》。
編輯本段小說評價
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寫舊北京社會風貌的小說《城南舊事》,它曾被搬上電影銀幕而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影片通過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寫了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通過看似狹小的描寫,卻反映了當時北京的整個歷史面貌,有極強的社會意義。 林海音在《城南舊事》「後記」里說:「這幾年來,我陸續的完成了本書的這幾篇。它們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寫著它們的時候,人物卻不斷涌現在我的眼前,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樹胡同的瘋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僅從這個簡單的人物羅列里就不難看出,作者雖然是書香門第出身的知識分子,但她小說里的人物卻不局限於這個狹小的范圍之內。她關心廣大的社會,擅長描寫形形色色的社會眾生相。她小說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階層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則是各種各樣的婦女。她致力於刻畫中國婦女的勤勞、賢達、溫柔、善良的美德,更擅於表現她們心靈的桎梏和命運的悲劇。誇張一點說,她的每一篇小說都離不開婦女的悲劇。有人對此評價說:「她的寫作大都是針對婦女問題。但她往往能從世界性婦女問題的症結,來思考今日台灣婦女的特殊遭遇,深度已達到超越女性的界限。如果把林海音看作老一輩女作家的靈魂性人物,那麼可以說,由於時代潮流的限制,她們只擁有較少反叛性,她們的控訴和抗議是溫和與微弱的。」 林海音的小說內容大抵是童年回憶中的「城南舊事」,小說中或深或淺含有自傳的痕跡。但是它的境地並不是窄狹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樣,她的小說是以小見大,從《城南舊事》可以窺見時代風雲。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和社會意義,對台灣文壇也有一定的影響。
編輯本段內容節選
《城南舊事》 冬陽 童年 駱駝隊——《城南舊事》出版後記(林海音) 選入人教版語文小學五年級和西師版語文小學六年級教材。以下為教材中的文章:如有出入,請諒解。 駱駝隊來了,停在我家的門前。 它們排列成一長串,沉默地站著,等候人們的安排。天氣又干又冷。拉駱駝的摘下了他的氈帽,頭上冒著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乾冷的空氣中。 爸爸在和他講價錢。雙峰的駝背上,每匹都馱著兩麻袋煤。拉駱駝的說,他們從門頭溝來,他們和駱駝,是一步一步走來的。 爸爸已經和他們講好價錢了。人在卸煤,駱駝在吃草。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總會到的;慢慢地嚼,總會吃飽的。 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會系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地響。 「為什麼要系一個鈴鐺?」我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 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因為狼會咬它們,所以人類給它們帶上了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知道那是有人類在保護著,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 「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裡倒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們,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太陽特別的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嗎?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鈴鐺在輕松的步伐里響得更清脆。 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夏天它們到哪裡去?」 「誰?」 「駱駝呀!」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 「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我默默地寫,慢慢的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爸爸的花兒落了 (刊登於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2課、滬教版七年級第二學期第二單元「兩代人的心靈溝通」第9課) 新建的大禮堂里,坐滿了人;我們畢業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間位子上。我的衣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里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 「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台時一樣!」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醫院里不能來。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我告訴爸,行畢業典禮的時候,我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且致謝詞。我問爸,能不能起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六年前他參加了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後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後」到了,我真的被選做這件事。 爸爸啞著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說: 「我怎麼能夠去?」 但是我說: 「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說話就不發慌了。」 爸爸說: 「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那麼爸不也可以硬著頭皮從床上起來到我們學校去嗎?」 爸爸看著我,搖搖頭,不說話了。他把臉轉向牆那邊,舉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後,他又轉過臉來叮囑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後一天了,可不能遲到!」 「我知道,爸爸。」 「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是。」我雖然這么答應了,但是覺得爸爸講的話很使我不舒服,自從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遲到過? 當我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有早晨賴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來,看到陽光照到玻璃窗上,我的心裡就是一陣愁:已經這么晚了,等起來,洗臉,扎辮子,換制服,再到學校去,准又是一進教室被罰站在門邊。同學們的眼光,會一個個向你投過來。我雖然很懶惰,卻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懷著恐懼的心情,奔向學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來就知道不早了,因為爸爸已經在吃早點。我聽著,望著大雨,心裡愁得了不得。我上學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媽媽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夾襖(是在夏天!),和踢拖著不合腳的油鞋,舉著一把大油紙傘,走向學校去!想到這么不舒服的上學,我竟有勇氣賴在床上不起來了。 等一下,媽媽進來了。她看我還沒有起床,嚇了一跳,催促著我,但是我皺緊了眉頭,低聲向媽哀求說: 「媽,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學了吧?」 媽媽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當她轉身出去,爸爸就進來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來,瞪著我: 「怎麼還不起來,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著頭皮說。 「晚了也得去,怎麼可以逃學!起!」 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麼啦!居然有勇氣不挪窩。 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挨打了! 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角,從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我哭號,躲避,最後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我是一隻狼狽的小狗,被宋媽抱上了洋車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車去上學。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里,一邊抽抽答答地哭著,一邊撩起褲腳來檢查我的傷痕。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是紅的,而且發著熱。我把褲腳向下拉了拉,遮蓋住最下面的一條傷痕,我最怕被同學恥笑。 雖然遲到了,但是老師並沒有罰我站,這是因為下雨天可以原諒的緣故。 老師教我們先靜默再讀書。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後,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五分鍾。老師說:想想看,你是不是聽爸媽和老師的話?昨天的功課有沒有做好?今天的功課全帶來了嗎?早晨跟爸媽有禮貌地告別了嗎?……我聽到這兒,鼻子抽答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閉著的,淚水不至於流出來。 正在靜默的當中,我的肩頭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睜開了眼,原來是老師站在我的位子邊。他用眼勢告訴我,教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轉頭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剛安靜下來的心又害怕起來了!爸為什麼追到學校來?爸爸點頭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師,徵求他的同意,老師也微笑地點點頭,表示答應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沒說什麼,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 後來怎麼樣了,我已經不記得,因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記得,從那以後,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著校工開大鐵柵校門的學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門前,戴著露出五個手指頭的那種手套,舉了一塊熱乎乎的烤白薯在吃著。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門前,手裡舉著從花池裡摘下的玉簪花,送給親愛的韓老師,她教我跳舞。 啊!這樣的早晨,一年年都過去了,今天是我最後一天在這學校里啦! 當當當,鍾響了,畢業典禮就要開始。看外面的天,有點陰,我忽然想,爸爸會不會忽然從床上起來,給我送來花夾襖?我又想,爸爸的病幾時才能好?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著?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夾竹桃今年爸爸都沒有給上麻渣,他為了叔叔給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節,石榴花沒有開得那麼紅,那麼大。如果秋天來了,爸還要買那樣多的菊花,擺滿在我們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廳的花架上嗎? 爸是多麼喜歡花。 每天他下班回來,我們在門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頭後面抱起弟弟,經過自來水龍頭,拿起灌滿了水的噴水壺,唱著歌兒走到後院來。他回家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澆花。那時太陽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著涼爽的風,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雞妹妹的頭發上。陳家的伯伯對爸爸說:「老林,你這樣喜歡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兒!」我有四個妹妹,只有兩個弟弟。我才十二歲…… 我為什麼總想到這些呢?韓主任已經上台了,他很正經地說: 「各位同學都畢業了,就要離開上了六年的小學到中學去讀書,做了中學生就不是小孩子了,當你們回到小學來看老師的時候,我一定高興看你們都長高了,長大了……」 於是我唱了五年的驪歌,現在輪到同學們唱給我們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我哭了,我們畢業生都哭了。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當我們回到小學來的時候,無論長得多麼高,多麼大,老師!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媽臨回她的老家的時候說: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還小。」 蘭姨娘跟著那個四眼狗上馬車的時候說: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媽媽生氣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個人說: 「等到你小學畢業了,長大了,我們看海去。」 雖然,這些人都隨著我的長大沒有了影子了。是跟著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嗎? 爸爸也不拿我當孩子了,他說: 「英子,去把這些錢寄給在日本讀書的陳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著你媽媽。你最大。」 於是他數了錢,告訴我怎樣到東交民巷的正金銀行去寄這筆錢到最裡面的檯子上去要一張寄款單,填上「金柒拾圓也」,寫上日本橫濱的地址,交給櫃台里的小日本兒! 我雖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著頭皮去。這是爸爸說的,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闖練,闖練,英子。」我臨去時爸爸還這樣叮囑我。 我心情緊張,手裡捏緊一卷鈔票到銀行去。等到從高台階的正金銀行出來,看著東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種滿了蒲公英,我高興地想:闖過來了,快回家去,告訴爸爸,並且要他明天在花池裡也種滿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著剛發下來的小學畢業文憑紅絲帶子系著的白紙筒,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為什麼呀? 進了家門來,靜悄悄的,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們在玩沙土,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個枝子,散散落落地很不像樣,是因為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修剪、捆紮和施肥。 石榴樹大盆底下也有幾粒沒有長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氣,問妹妹們: 「是誰把爸爸的石榴摘下來的?我要告訴爸爸去!」 妹妹們驚奇地睜大
㈡ 你有哪些壓箱底的好書
《活著》,作者:余華。
推薦結合同名電影進行閱讀觀看。
雖然這是一本網路小說,但是它確實精彩。作者南派三叔設置懸念的功力實在厲害,從一開始單純的寫盜墓,到一步步勾出越來越大的陰謀計劃,越寫越覺得精彩,越體現人性。分為一到八冊共九本書。每一冊一個單元故事,每一次都彷彿觸到了核心,卻又相隔甚遠。這個系列裡基本沒有著重的男女愛情描寫,主角大多是男人,卻依舊擋不住它的魅力。這個系列和天下霸唱另一個同類系列開啟了中國盜墓小說的新篇章。看每年那麼多稻米(盜墓筆記書粉)自發舉行紀念活動,其實這種意義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
它十足的精彩,讓一路上追隨的我在看完了大結局後有種失戀的感覺。當年南派三叔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設置了一個巧妙地懸念決定封筆,與粉絲們定下十年之約,果然十年後才揭開這個結局,讓我們知道「他」還活著。然而,這本書並沒有真正的大結局,很多不知道的還是不知道。
㈢ 城南舊事是小說還是散文
是一部小說。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於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也可視作她的代表作。
㈣ 城南舊事是一部什麼的小說
《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影,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長篇小說,也可視作她的代表作. 它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樂的一家.它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城南舊事》曾被評選為亞洲周刊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八十年代還被搬上銀幕,還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感動了一代人.它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群、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半個多世紀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隨著爸爸媽媽從台灣飄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胡同里.京華古都的城垛頹垣、殘陽駝鈴、鬧市僻巷……這一切都讓英子感到新奇,為之著迷.會館門前的瘋女子、遍體鞭痕的小夥伴妞兒、出沒在荒草叢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媽、沉痾染身而終眠地下的慈父……他們都曾和英子玩過、談笑過、一同生活過,他們的音容笑貌猶在,卻又都一一悄然離去.為何人世這般凄苦?不諳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卻又不得其解.
50多年過去,如今遠離北京的遊子,對這一切依然情意繾綣.那一縷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記憶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動著我.
讀《城南舊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緻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
㈤ 城南舊事是什麼類型的書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初版1960年。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可視作她的代表作。
㈥ 城南舊事是什麼小說
《城南舊事》是著名台灣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響力的成名作。本書以其以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於1960年出版。全書通過作者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二、三十年代舊北京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故鄉的思念。1983年上映的由導演吳貽弓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等多項大獎,風靡海內外。
全書由《城南舊事》代序《憶兒時》、《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入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2課,題《爸爸的花兒落了》)(入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九單元第一課,題《遲到》)(入選魯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八課,題《爸爸的花兒落了》)(入選滬教.七年級下冊第9課)、冬陽·童年·駱駝隊(為城南舊事的出版後記,選入新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6課)(選入西師版小學六年級下冊5課)六部分組成。
㈦ 城南舊事是什麼小說。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
《城南舊事》一書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寫照,更是當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寫真,也是她最具影響的作品。
㈧ 城南舊事是一部什麼小說
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初版1960年。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淡淡的哀愁與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可視作她的代表作。
㈨ 城南舊事是一部什麼的短篇小說集
《城南舊事》是台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 作者 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
該作品於198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吳貽弓執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