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料為根據的言情小說
A. 推薦幾本歷史類的書籍看看
我推薦這幾本歷史書籍《萬曆十五年》,《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三國史話》。
《萬曆十五年》作者黃宇,黃仁宇,是史學界的一個「異類」,他並非科班出身,卻最終成為明史專家,而他的《萬曆十五年》出版至今,暢銷百萬余冊,同樣也是史學奇跡。
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是大明王朝一個平淡無奇的年份,但在黃仁宇筆下,這一年就像蝴蝶效應一樣,觸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永遠改變了中國未來的整個進程。
內閣首輔張居正一心重整賦稅,改善財政,然而改革剛剛開始,他就操勞而死,年僅57歲,張居正死後,他提攜的名將戚繼光被彈劾罷免。1588年,將星隕落,明朝軍事改革陷入滯,31年後,明軍在薩爾滸戰役中損失慘重,大敗而歸,明朝徹底陷入無法挽回的衰敗中,歷史的改變竟然就藏在這悄無聲息中,牽一發而動全身。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作者錢穆,錢穆,與陳垣、陳寅恪、呂思勉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而這本《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則是他關於歷代政治制度以及其帶來的利害得失的演
講合集,在書中,他列舉了漢、唐、宋、明、清這五個重要的朝代,重點分析了政府組織、考
試選舉、經濟稅務、軍事兵役這四方面的制度優劣。
但不要覺得這只是按照時間順序的簡單羅列!當你把明代與唐朝的政治制度放在一起,把清朝與宋代的稅制進行對比,你就會瞬間明白錢老的深意, 合理的制度從來不是被設計出來的,而是從現實中生根壯大的,而一次盲目的改革,或許不經意間就改變了整個王朝的命運。
《三國史話》作者思勉,不管你有沒有讀過《三國演義》,但你一定聽說過它,畢竟它太有名了!然而盛名之下,總會讓人以為小說里的故事就是歷史真相。
《三國史話》是呂思勉先生唯一一部通俗的史學著作。這本書雖然很專業,但它的語言卻極為平實,中學生也能夠讀得懂,而它的觀點也極為有趣,值得細細品味。比如,「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家都認為這是曹操領先於劉、孫二人的地方。但呂思勉先生卻反問,曹操的確是要挾了天子,但到底有哪個諸侯歸順了他?
呂思勉先生身上有一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不偏聽,不盲信,執著於透過覆在歷史上的陰霾,找尋到真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