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言情 » 言情小說在水一方

言情小說在水一方

發布時間: 2022-05-15 10:34:38

A. 蒹葭知識考點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注釋

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蒼蒼: 茂盛的樣子。

為:凝結成。

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一方:那一邊。

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從:追尋。

阻:險阻,(道路)難走。

宛:宛然,好像。

晞(xī):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躋(jī):水中高地。

坻(chí):水中的沙灘

涘(sì):水邊。

右:迂迴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灘。

賞析

東周時的秦地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陝西大部及甘肅東部。其地「迫近戎狄」,這樣的環境迫使秦人「修習戰備,高尚氣力」(《漢書·地理志》),而他們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風》里的十首詩也多寫征戰獵伐、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蒹葭》、《晨風》這種凄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之音的風格。

詩中「白露為霜」給讀者傳達出節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為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深秋的凌晨,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呈出冷寂與落寞,詩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哪裡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邊。但這是一個確定性的存在嗎?從下文看,並非如此。是詩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處,還是伊人像「東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的「南國佳人」(曹植《雜詩七首》之四)一樣遷徙無定,也無從知曉。這種也許是毫無希望但卻充滿誘惑的追尋在詩人腳下和筆下展開。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或者沿著彎曲的水道和沿著直流的水道,都不會影響到對詩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長恨歌)中,楊貴妃消殞馬嵬坡後,玄宗孤燈獨守,寒衾難眠,通過道士鴻都客「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尋找,仍是「兩處茫茫皆不見」,但終究在「虛無縹緲」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楊貴妃,相約重逢於七夕。而《蒹葭》中,詩人一番艱勞的上下追尋後,伊人彷彿在河水中央,周圍流淌著波光,依舊無法接近。《周南·漢廣》中詩人也因為漢水太寬無法橫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陳啟源說:「夫說(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說益至。」(《毛詩稽古編·附錄》)「可見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著渴慕的程度。詩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隱約縹緲的,或許根本上就是詩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覺。以下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這種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凄、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章「采、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定。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如「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表明了時間的延續。

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毛詩序》、鄭箋),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姚際恆《詩經通論》、方玉潤《詩經原始》)。但跟《詩經》中多數詩內容往往比較具體實在不同,此詩並沒有具體的事件與場景,甚至連「伊人」的性別都難以確指。上述兩種理解也許當初是有根據的,但這些根據或者沒有留存下來,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們的結論也就讓人懷疑了。《詩經》的歷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卻得到失之愈遠的相反結果。況且「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見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科林伍德《歷史觀念》),對文本的闡釋也具有當代性。現代大多數學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愛情詩,先以蒼蒼的蒹葭起興,再寫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在茂密的蒹葭叢里,似見非見,時隱時現。這首詩用反復重章來表現懸念迭起。「蒼蒼」、「萋萋」、「采采」近義;白露「未霜」「未晞」、「未已」,內容也差不多。總之,這首詩的重章整齊、淺顯,讀起來節奏明快、動聽。

詩意的空幻虛泛給闡釋帶來了麻煩,但也因而擴展了其內涵的包容空間。讀者觸及隱藏在描寫對象後面的東西,就感到這首詩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詩人拿來單純地歌詠,其中更蘊育著某些象徵的意味。「在水一方」為企慕的象徵,錢鍾書《管錐編》已申說甚詳。「溯洄」、「溯游」、「道阻且長」、「宛在水中央」也不過是反覆追尋與追尋的艱難和渺茫的象徵。詩人上下求索,而伊人雖隱約可見卻依然遙不可及。《西廂記》中鶯鶯在普救寺中因母親的拘系而不能與張生結合,嘆惜「隔花陰人遠天涯近」,《蒹葭》中的詩人也是同樣的感覺罷。

詩人的追尋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終究還是水月鏡花。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則說坦塔羅斯王因自我吹噓犯下罪過而遭受懲罰——忍受永遠的焦渴和飢餓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頷,湖岸長著果樹,累累果實就懸在他的頭頂。可是,當他口渴低頭喝水時,湖水便退去;當他腹飢伸手摘果時,樹枝便盪開,清泉佳果他始終可望而不可即。目標的切近反而使失敗顯得更為讓人痛苦、惋惜,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失敗是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的失敗。

探索人生深刻體驗的作品總在後代得到不斷的回應。「蒹葭之思」(省稱「葭思」)、「蒹葭伊人」成為舊時書信中懷人的套語。曹植《洛神賦》、李商隱的《無題》詩也是《蒹葭》所表現的主題的回應。而當代台灣通俗小說家瓊瑤的一部言情小說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歌就是以此詩為本改寫的。

B. 在水一方的作者簡介

瓊瑤,本名陳喆,台灣最著名女作家、影視製作人。著有60多部言情小說,本本暢銷,拍成影視,部部賣座,賺盡海內外華人的愛與淚,人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瓊瑤」。瓊瑤作品感人至深、可讀性強,讓三代人流盡熱淚,成功囊括在世的幾乎所有年齡層讀者,成為「鑽石級」純愛代言人。其各時期不同風格代表作品均為其擁躉們競相收藏。
她生逢戰亂,1949年隨家遷台灣,就讀於台北師范附小及台北一女中。高中畢業後未能考取大學。16歲在台灣《晨光》雜志發表短篇小說《雲影》。讀高中時,先後發表200餘篇文章。1963年自傳式長篇小說《窗外》出版,一舉成名。1963~2008年,共創作長篇小說《幸運草》、《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彩雲飛》、《心有千千結》、《在水一方》、《月朦朧鳥朦朧》、《雁兒在林梢》、《碧雲天》、《冰兒》等42部。瓊瑤也是作家金庸的遠親,金庸的堂妹為瓊瑤的舅母。瓊瑤的兒媳婦何琇瓊是電視劇《又見一簾幽夢》藝術指導。 她的名著,大多數都被改編成電視劇。其中比較有名的,包括《庭院深深》、《六個夢》系列、《梅花三弄》系列、以及《還珠格格》系列。當中《還珠格格》第一、二部更在東亞享譽盛名,不僅僅在大陸、香港、台灣等地贏得收視率榜首,在泰國也很受影迷們的歡迎。其各個時期不同風格代表作品均為其擁躉們競相收藏。1970年代末,瓊瑤、平鑫濤與盛竹如等人合資成立巨星影業公司,專門把瓊瑤的小說作品翻拍成電影。當時瓊瑤每年固定只拍兩部電影,檔期則是農歷春節期間與青年節(3月29日),電影歌曲幾乎交由鳳飛飛包辦演唱,電影歌曲作曲者則是左宏元。

C. 小說 在水一方 主要是講些什麼要表達什麼思想感情的

1、主要內容:

小說 《在水一方》主要是講美麗堅強的孤女杜小雙,遵從父親的遺囑投靠台北的伯父朱自謙,並認識了其子朱詩堯。詩堯對小雙漸生愛意,但又苦於無法表白,只能默默地愛她照顧她。後來,小雙認識了青年作家盧友文,並嫁與他為妻。

婚後,盧友文為了尋找創作題材迷上賭博,置小雙與幼女不顧,家中一貧如洗。漸漸絕望的小雙終於決絕地離開了盧友文。離婚後,小雙在詩堯的幫助下走上作曲創作的道路。幾年過去了,小雙找到了貧病交加的盧友文,並陪他渡過了生命最後的美好時光。

而深愛著小雙的詩堯依然獨身,他在水的一方默默地等待著小雙……

2、思想感情:

這部小說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說的意義,瓊瑤的小說不像現在所謂的「美女作家」那麼追求露骨,她的文筆很含蓄,欲言又止,優美而細膩,揉合了中國傳統的對愛情忠不渝的思想和世俗觀念對愛情的沖撞。

情節充滿戲劇化,人物的矛盾沖突尤為激烈,讓讀者在咫尺之間感受男女主人公悲歡離合的愛情經典故事,有時禁不住感同身受。這也是瓊瑤小說的最大殺傷力。 這部小說揭示了主人公在現實生活中的一面,也反映了主人公的宿命論觀念。也讓人反思婚姻生活與愛情的深層關系。


(3)言情小說在水一方擴展閱讀:

瓊瑤,出生於1938年4月20日。本名陳喆,生於四川成都,中國當代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 。祖籍湖南省衡陽縣渣江鎮,畢業於台北市立中山女中。筆名除瓊瑤外,還曾用過鳳凰、心如。

瓊瑤創作小說主要代表作有《窗外》、《潮聲》、《水雲間》、《一簾幽夢》、《心有千千結》、《梅花烙》、《海鷗飛處彩雲飛》和《彩霞滿天》等。1949年,瓊瑤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台灣生活。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相繼進入電影、電視劇製作行業。

瓊瑤16歲時以心如為筆名發表小說《雲影》,25歲時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瓊瑤創作的小說作品大多已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其中較為聞名的包括《庭院深深》、《梅花三弄》系列、《還珠格格》系列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瓊瑤

D. 露水在煙霧中迷茫了,而我在水中漫步留戀是什麼書或者歌

你問的是《在水一方》吧?瓊瑤有部言情小說《在水一方》,創作於1975年,同年由導演張美君改編為同名電影,因受到廣泛歡迎,又被多次改編為電視劇作品,並由歌手鄧麗君演唱了同名歌曲。歌曲《在水一方》歌詞如下:

《在水一方》
歌手:鄧麗君
詞:瓊瑤
曲:林家慶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綠草萋萋,白霧迷離,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願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無奈前有險灘,
道路又遠又長。

我願順流而下,
找尋她的方向。
卻見依稀彷彿,
她在水的中央。

我願逆流而上,
與她輕言細語。
無奈前有險灘,
道路曲折無已。

我願順流而下,
找尋她的足跡。
卻見彷彿依稀,
她在水中佇立。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此詞根據《詩經*秦風*蒹葭》改編。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E. 在水一方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在水一方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天入五更,到處仍是一片蒼茫的暗灰色,而雞鳴聲已是響徹整個沐府。
位於沐府西側的一排青石房隨著雞鳴聲頓時變得煕攘,各種聲音此起彼落,宣告著新一天的開始。
曉月在一片喧嘩中睜開迷濛的雙眼,瞪視著頭頂上古樸的木製橫梁,第一零一次在心中哀嘆,到底是誰說當丫環是一件簡單輕松又好玩甚至浪漫的亊?
想起那些被自己奉為經典的言情小說,曉月再一次扼腕,自己真的是懵懂無知青春可欺,才會傻乎乎的相信那些只存在於傳說和想像中的故事。
還有還有,最愚蠢的錯誤就是誤交朱若若那個損友,更笨笨的聽信她一大堆白痴夢話。什麼當丫環只要叫主子起床,什麼當丫環只要跟著主子什麼亊都不用干,什麼當丫環在主子不在時可以光明正大地偷懶,騙人,騙人,全是騙人的!
朱若若那個騙死人不償命的惡女,真是害慘了她,若讓她逮到了她,哼哼,絕對要剝下她一層皮!
不過說歸說,能不能再見到朱若若還是一個充滿巨大疑問的難題,而等找到若若時,以她梁曉月那樣仁慈博……

F. 在水一方 誰創作的啊

蒹 葭 (出自詩經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依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依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依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G. 《詩經》裡面有「在水一方」的~ 幫俺找找 謝了~

先秦佚名《國風·秦風·蒹葭》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追隨她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在河水中央。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在水中小洲。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在水中的沙灘。

(7)言情小說在水一方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陳子展《詩三百解題》說:「《蒹葭》一詩,無疑地是詩人想見一個人而竟不得見之作。這一個人是誰呢?他是知周禮的故都遺老呢,還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舊臣呢?是秦國的賢人隱士呢,還是詩人的一個朋友呢?或者詩人自己是賢人隱士一流、作詩明志呢?抑或是我們把它簡單化、庸俗化,硬指是愛情詩,說成詩人思念自己的愛人呢?解說紛歧,難以判定。」

詩詞賞析

意的空幻虛泛給闡釋帶來了麻煩,但也因而擴展了其內涵的包容空間。讀者觸及隱藏在描寫對象後面的東西,就感到這首詩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詩人拿來單純地歌詠,其中更蘊育著某些象徵的意味。

「在水一方」為企慕的象徵,錢鍾書《管錐編》已申說甚詳。「溯洄」「溯游」「道阻且長」「宛在水中央」也不過是反覆追尋與追尋的艱難和渺茫的象徵。詩人上下求索,而伊人雖隱約可見卻依然遙不可及。

詩人的追尋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終究還是水月鏡花。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則說坦塔羅斯王因自我吹噓犯下罪過而遭受懲罰——忍受永遠的焦渴和飢餓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頷,湖岸長著果樹,累累果實就懸在他的頭頂。

可是,當他口渴低頭喝水時,湖水便退去;當他腹飢伸手摘果時,樹枝便盪開,清泉佳果他始終可望而不可即。目標的切近反而使失敗顯得更為讓人痛苦、惋惜,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失敗是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的失敗。

探索人生深刻體驗的作品總在後代得到不斷的回應。「蒹葭之思」(省稱「葭思」)、「蒹葭伊人」成為舊時書信中懷人的套語。曹植的《洛神賦》、李商隱的《無題》詩也是《秦風·蒹葭》所表現的主題的回應。而當代台灣通俗小說家瓊瑤的一部言情小說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歌就是以此詩為本改寫的。

H. 在水一方啥意思

《在水一方》是台灣言情小說家瓊瑤的一部作品,於1975年1月15日黃昏初稿完稿,1975年1月29日凌晨再稿完稿,1975年2月6日深夜三度修訂,1976年3月13日黃昏四度改定,曾被改編成多部電影、電視劇。

I.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什麼意思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四句非常經典的詩歌名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四、影響

《蒹葭》一詩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這開頭的四句詩,情景交融,創造了一個蕭瑟冷落的意境,成為千古名句。「秋水伊人」成為中國詩人作家常用的意象。「蒹葭之思」「葭思」「蒹葭伊人」成為舊時書信中懷念遠方之人的套語。1937年拍攝的影片《古塔奇案》中插曲就叫《秋水伊人》,由著名作曲家賀綠汀作詞作曲,其中就化用了《蒹葭》中的意境,請看其中的句子:「望穿秋水,不見伊人的倩影,更殘漏盡,孤雁兩三聲,往日的溫情,只換得眼前的凄清,夢魂無所寄,空有淚滿襟。幾時歸來呀伊人喲,幾時你會穿過那邊的叢林?」此外,台灣作家瓊瑤也將自己寫的一部言情小說定名為《在水一方》

J. 蒹葭是不是在水一方

《蒹葭》出自《詩經·國風·秦風》,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熱戀者對心中愛人的追求。
表現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的精神。
應當把「在水一方」看作是一個象徵性的意境。
無論它原本是招賢詩、訪友詩還是愛情詩,
「在水一方」都具有無限的象徵空間,
都可以連累生發,升華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范型。
「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
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
,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
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
都可以在這里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蒹葭》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
,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
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
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追隨她的道路險阻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在河水中央。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又艱難。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彎曲又艱險。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在水中的沙灘。

熱點內容
小說混世總裁大人最新章節 發布:2025-08-15 20:10:54 瀏覽:515
無言的愛最新小說 發布:2025-08-15 20:09:26 瀏覽:283
網游沙雕小說 發布:2025-08-15 20:05:03 瀏覽:212
古代言情經典小說推薦行煙煙 發布:2025-08-15 20:05:00 瀏覽:765
小說重生末世之並肩而行 發布:2025-08-15 20:03:30 瀏覽:502
免費閱讀小說故夢 發布:2025-08-15 20:02:41 瀏覽:139
小說言情女強現代 發布:2025-08-15 20:01:05 瀏覽:796
小說言情兵王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15 19:59:59 瀏覽:511
網游小說女主運氣超好 發布:2025-08-15 19:59:09 瀏覽:185
主角冷血無女主的網游小說 發布:2025-08-15 19:47:28 瀏覽: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