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言情 » 通俗文學言情小說

通俗文學言情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5-11 21:16:06

㈠ 台灣通俗文學創作概況是怎樣的

通俗文學一直在台灣當代文壇占據著重要一席。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從大陸流入並暢銷於台灣島的武俠、言情小說至現今已達八十餘年之久,起起伏伏卻始終充溢著旺盛的生命力。

一種文學現象的設立,當與其所處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氛圍有著密不可分的客觀聯系,當然,也由其自身特性所決定的。尤其通俗文學在台灣60年代那場社會經濟結構變遷下的商品潮的沖擊中,作為精神產品的文學驟然捲入商品經濟的巨浪中。文學作品的精神目的要受「市場規律」所制約,物質生活決定精神文化也是一種文化消費的需求,一種尋求精神刺激、化解內心苦悶、填補心靈空虛、獵取奇特夢幻等等為打發時間的消遣文學的應運而生,必然帶來強大的市場經濟效益。如以愛情婚姻為描寫題材的言情小說,因大多出自女性作家之手、憑借女性獨有的文化心理與氣質,著力構築虛幻飄渺的愛的世界,用縷縷憂傷的絲線編織著纏綿悱惻的感情夢幻,不僅打動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也讓具備高學歷卻賦閑於家的富家太太們掩卷不舍;再如武俠小說,那高超武功、兒女情長、非常男女、呼風喚雨的義士等等人物的刻畫,無疑獲得了多層次、多群體讀者的青睞——鬆弛心理,企求得到精神上刺激或情感上愉悅的公職人員;填補內心的空虛,追尋奇特而迷人的夢幻的城鎮小市民;處在青春的躍動時期,傾心英雄與美人並得到生理與心理上滿足的青少年。總之,通俗文學所具備的大眾文化品格與大眾文化消費心理的一致性為通俗文學提供了滋長的苗床,所以它的出現與流行是大眾文化的必然產物。

㈡ 言情小說都又一些什麼特點

裝幀設計:瓊瑤時代的小說封面多是一張清純可愛的美女圖搭配天空、城堡、鮮花、蝴蝶等美好事物的綜合體,顏色單調,排版簡單,甚至大部分的書連目錄都沒有,版權頁之後就直接回歸正文,如有插圖也是潦草粗糙的那種,幾乎無法滿足現代人的欣賞水準;而時下的言情小說則非常看重裝幀設計,尤其封面設計已經成為出版流程中單獨存在的至關重要的環節,因封面風格不新穎、不到位而需要重新製作的書很多,製作工藝也是五花八門,燙銀、UV、磨切都屬於通常使用到的一些工藝。除了封面之外,目錄、內文排版、插圖、腰封等都需要專門的設計,使得整體感覺更符合現代年輕人的閱讀需求,具有更高的收藏觀賞價值。

字數設置: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瓊瑤時代的言情小說通篇對白,場景氛圍的描寫不夠充分,每一冊的字數也大多在10萬字上下,輕薄的一本,席娟時期的作品更是如此,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速讀時代也紛沓而至,讀者能接受的就是簡單直接,無需鋪墊的愛情描寫,言情小說逐步走向娛樂時代。而新時代的言情則需要考慮更多讀者的需求,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讀者口味非常雜,非常挑剔,單純的言情小說已經滿足不了她們的需求,簡單的結構、極少的主人公也不能取悅她們了,因此現代的言情小說加入很多因素,需要構築一個龐大的體系去講述一群人的愛恨情仇,這個時候作者對場景轉換、人物設置、氛圍烘托等能力就上升了很多,字數也必須超過20萬字,甚至上下冊來表達完整的故事情節,開放式的結尾給讀者更多想像空間,加入都市、歷史、武俠、穿越等新鮮元素去豐富作品,成熟的作家們開始謀劃自己的大製作。

「大言情概念」:現代言情小說里所闡述的故事已經不拘泥於愛情部分的表達,加入了友情、親情、人與人之間復雜交錯的情感糾葛,以及對人性、對未來的深刻思考。正如桐華所言,她的《雲中歌》創作源頭來自兒時與女伴之間發生的關乎成長、關乎友情、關乎愛情、關乎人性中承諾、偽善、信念等一系列的親身體會,再賦予作品歷史的背景,加入國恨家仇的更高層次的情感,使人物性格更飽滿,故事情節更有意義。藤萍成名作《九宮舞》系列奠定了她寫武俠言情的極高地位,沉寂五年後的大長篇《狐魅天下》,文筆優美、情節跌宕起伏,書中人物繁多,你不能忽視任何一個出場者,藤萍小說中的主人公多是具有女性唯美特徵的男性,本書依然如此,所以那種言情更加內斂深厚,將男人之間的各種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尤其擅長表達男人因慾望而生出的各種思想,以及所表現出來的瘋狂的心性、孩子氣的幻想、我行我素的頑固及不可理喻的執著。這種情感說小很小,說大也很大,因為他的想法而影響了周邊一切事物的變化,這也是作者想表達的一種大言情的概念,慾望可以改變一切。

㈢ 誰能告訴我當代10個通俗文學作家和10部通俗文學作品

(1)金庸:《鹿鼎記》(武俠)
(2)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武俠)
(3)瓊瑤:〈窗外〉(言情)
(4)梁鳳儀:〈芳草無情〉(言情)
(5)倪匡:〈衛斯理系列〉(科幻)
(6)二月河:〈康熙大帝)(歷史)
(7)鄧友梅〈那五〉(社會)
(8)馮驥才〈神鞭〉(社會)
(9)鄭文光〈飛向人馬座〉(科幻)
(10)劉子龍〈中國神探〉(偵探)

㈣ 那部長篇言情小說是中國現代通俗文學的開山之作

《海上花列傳》是中國文學古今轉型的一個鮮明的標志。從題材選擇、人物設置、語言運用、藝術技巧乃至發行渠道,都顯示了它的原創性才能,也說明了中國文學即使沒有外國文學思潮的助力,也會走上現代化之路,我們民族文學自身就有這種內在的動力。《海上花列傳》作為通俗小說的優秀代表作比精英文學早四分之一世紀就悄悄地為中國文學開拓著現代新墾地。《海上花列傳》在中國文學史上可說是光芒四射的。至少有四位大師級的文學家——魯迅、胡適、張愛玲以及劉半農,他們都給予它高度的評價,是公推的中國現代通俗文學的開山之作。不過要說言情長篇小說中的開山之作,還是張資平的那部《沖積期化石》。這兩部一個是中國現代通俗文學的開山之作,一個是中國言情小說的開山之作。

㈤ 誰被視為舊派通俗文學中社會言情小說的集大成者

張恨水。
舊派通俗文學取得現代性的路程是漫長的,是一種漸變,這和30年代中葉,以上海為標志的現代性城市的基本成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張恨水在30年代發展成為社會言情小說的集大成者,經過自覺的改革,創立了現代性的章回小說體式,他也就成為了現代通俗文學的大家。
張恨水原名張心遠,出生在江西廣信一個小官吏家庭,原籍安徽潛山。1914年在漢口為小報寫補白,開始用"恨水"的筆名,語源於南唐李後主的《烏夜啼》"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1924年發表第一部有影響的長篇小說《春明外史》,開始真正踏上通俗文學的創作之路,隨後一發不可收,一生創作了一百多部中長篇通俗小說,發表的文字超過了二千萬,以抗戰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他更多的是把文學當作"高興時的游戲或失意時的消遣",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緣》等;抗戰爆發所造成的民族意識空前統一的文化局面,使張恨水通俗小說的雅化飛躍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創作呈現出了新的風貌,其後期代表作有《八十一夢》、《魍魎世界》、《五子登科》等諷刺小說和《水滸新傳》、《秦淮世家》、《丹鳳街》等歷史、言情小說,其中尤其以諷刺小說獲得了較大的成功,並且得到了新文學界的高度首肯。

㈥ 說起通俗文學,你會想到哪些作品

俗文學指除了歷史上的民間文學以外,還包括現實創作的通俗化﹑大眾化,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以滿足一般讀者消遣娛樂為主要目的的文學作品。又稱大眾文學﹑俗文學。與嚴肅文學﹑雅文學相對而言。

金庸,古龍等人的武打小說,瓊瑤等人的言情小說,比較簡單的,咱們看的懂的。

㈦ 暗戀桃花源劇本屬於通俗文學作品嗎

暗戀桃花源》是由台灣戲劇教父賴聲川在1986年以戲中戲的形式創作的戲劇,具有典型的現代劇場藝術體色的作品,其演出的方式是採用集體即興的形式搬上舞台的,它並不是以1種固定的台詞生搬硬套的呈現給觀眾,而是在排練過程中,演員在導演的領導下進行集體的即興的創作,根據粗線條設定的情節或人物以及演員自身的生命體驗、生活見聞來繼續發展情節和人物。這樣的創作方式摒除了傳統的「劇作家編劇,導演排戲,演員演戲」的模式,改為採用導演構築劇情構架,引導演員相互之間的思維激盪,彼此撞擊,即興創作,進而提煉出演員生命中精粹的經驗,以十足的戲劇原創力來豐富作品的內涵。

《暗戀桃花源》以「龐大的架構和形式上的實驗性」而成為台灣當代劇場藝術創新的代表,這主要體現為劇中的2個故事交叉的復式結構。它呈現給觀眾的是2個不相乾的故事糅合在一起的復式結構。2個故事,1個是以《暗戀》為主題,講述東北流亡學生江濱柳,在上海與雲之凡發生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最後因為時局的關系而流落台灣,娶妻生子,在病危之際渴望能夠再次見到他念念不忘的情人的悲劇。而另1個故事則是以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藍本,講述的是主人公老陶因不滿妻子和房東袁老闆的私情憤怒至上游打魚,而誤入桃花源,並在那裡對愛情有了新的領悟,從而下山接妻子上山「避世」的喜劇。看起來完全不著邊際的2個故事卻因為演出場地及時間問題而不得不同台同時綵排,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笑話。同時也反應了當時台灣管理的混亂情況。

所謂結構,就是劇作家在一定的舞台的時間、空間內如何安排戲劇沖突,組織動作發展的問題。

在《暗戀桃花源》劇本中,導演使用了套層結構,即戲中戲的形式。 整個電影在一個大故事(兩劇團爭劇場)的故事之下又有兩個話劇的演出。我們 注意到,《暗戀桃花源》講的是「現在」。對全片來說,電影時空幾乎是和現實時 空同步,「暗戀」講的是「過去」,是戲中戲之一,它的舞台時間主導了影片的電 影時間;「桃花源」講的是「遙遠」,是戲中戲之二,它的舞台時間主導了影片的 電影時間;而當兩劇組同在舞台上並發生沖突時,是戲本身,一個不斷來尋找劉子驥的女人暗示了影片基本電影時間架構的現在時態。這種套層結構的使用很明顯,就是讓片中片/虛構中的虛構與影像敘事的另一部分/虛構中的真實形成兩相 對照的鏡像文本,他們彼此折射、彼此包容與說明,以及另一互文本的方式構成同一文本敘事。也就是說,實際上兩個話劇起了結構上互相支撐,文本上互相解讀的功能。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堅持認為不能將其中任何一劇單獨拿出來分解。

其次,《暗戀桃花源》戲中戲的設置穩中求變,將戲中戲與復合主題、雙線索相結合,劇本三線並進、內外共舉的處理方式,可以說是對戲劇本身的一次探索。

最後,戲劇《暗戀桃花源》所講述的是三個故事,將戲中戲與復合主題、雙線索相結合。讓觀眾很容易的解讀出來《暗戀》和《桃花源》的關系,即互相對照。桃花源中武陵即暗戀中作為凡人的江濱柳的生活,而桃花源則是江濱柳心中的雲之凡。按照賴聲川的說法,《桃花源》是補 充說明《暗戀》的,也就是說, 《桃花源》是《暗戀》的又一個結局,《桃花源》 的最後袁老闆和春花陷

㈧ 通俗文學包括哪些

通俗文學包括:

1、小說,小說是通俗文學的重要載體之一。小說中的通俗文學是滿足社會上最廣泛的讀者群需要,適應大眾的興趣愛好、閱讀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創作的一類小說。

2、戲曲,戲曲也是通俗文學的重要的形式之一。戲曲強調表演性,往往能給觀眾視覺和聽覺方面沖擊和享受,老少皆宜,特別是在古代廣泛受到市民階層的喜愛。

3、相聲,相聲通過表演者的口技和語言能力,達到娛樂的目的。雅俗共享,適合廣大人民群眾,相聲是通俗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

4、小品,小品是通俗文學創造比較快捷的品種之一,主要通過講述人生百態,以達到娛樂人民、贊揚或批評社會某種現象的目的。

5、影視作品,大部分影視作品也是屬於通俗文學的范疇,且屬於傳播速度最快,最受廣泛群眾歡迎的文學通俗形式之一。



通俗文學矛盾:

中國的「通俗文學」在今天是獲得了巨大的合法性和確定性,上接唐傳奇、宋話本、明清的章回小說,中承晚清之譴責與黑幕,到張恨水、程小青、李壽民等等,再到是金庸、古龍和瓊瑤,如果算到如今這個「網路時代」,就有安妮寶貝等作者。

「通俗文學」成了一個一脈相傳的偉大的傳統,在這個傳統中,形成了自己的古典,自己的過渡和自己的現代化進程。在這個通俗文學的現代化進程當中,趙樹理,包括後來的山葯蛋派,包括後來的黃子平意義上的「革命歷史小說」。

對於「八大樣板戲」,范伯群先生的看法是:總算是用行政手段推行而達到了極致,可以說達到了全民『大普及』,但這些作品的創作既不符合創作的內在規律,也無法進入民眾的心靈。

㈨ 誰能介紹一些通俗文學小說

偵探類的推薦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神作! 強烈推薦!)《abc謀殺案》《沉默的證人》《復仇女神》
探險的話可以看看斯蒂芬金的《寵物公墓》《死光》
丹布朗的《數字城堡》《騙局》《天使與魔鬼》(《達芬奇的密碼》姐妹篇)
都不錯~

熱點內容
總裁類小說完結版 發布:2025-08-16 02:42:18 瀏覽:600
結局好的古風小說 發布:2025-08-16 02:32:00 瀏覽:171
老祖言情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16 02:27:16 瀏覽:963
網游女配的逆襲的小說完結 發布:2025-08-16 02:15:25 瀏覽:924
都市開局繼承一百億小說 發布:2025-08-16 02:10:25 瀏覽:100
現代言情都市小說甜文 發布:2025-08-16 02:10:24 瀏覽:60
阮晴天小說結局 發布:2025-08-16 01:56:15 瀏覽:458
總裁小說舒服 發布:2025-08-16 01:53:55 瀏覽:893
迷途輕小說 發布:2025-08-16 01:48:29 瀏覽:141
出版網游小說大灰狼 發布:2025-08-16 01:48:19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