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木之毒言情小說
⑴ 箭毒木有哪些特徵
我國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人,習慣用箭毒木的毒汁製造毒箭打獵。這種毒箭殺傷力很強,野獸一旦中箭,見血即死,因此人們叫它「見血封喉」。
箭毒木是一種高大常綠喬木,屬桑科植物。樹高25—30米,樹干通直,樹冠龐大。葉呈橢圓形,有十幾厘米長,春夏開黃花,秋結紫黑色肉果,有蜜味花芳。樹皮和葉子中有白色的乳汁,內含強心甙,有劇毒。如果進入眼中,眼睛頓時失明;一旦進入血液,能使肌肉鬆弛,血液凝固,心臟停止跳動。
1859年,英國軍隊入侵東印度群島,婆羅洲的土人把蘆葦薄片的一端削成箭頭,蘸上箭毒木的汁液射向來犯者,英軍紛紛倒斃。在美洲、非洲和歐洲的土人,都有用這種毒汁製造武器來抵禦外來入侵者和捕獵野獸的歷史。由於箭毒木的毒性強烈,有人稱它為「死亡之樹」。這種樹木具有葯用價值,已被我國列為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植物。
箭毒木大多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我國的海南島、雲南和廣西、廣東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⑵ 箭毒木是一種劇毒植物嗎是我們常說的哪種樹
箭毒木是一種劇毒之物,是常說的見血封喉樹。
見血封喉,又名箭毒木,多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雨林中,喬木,高25-40米,胸徑30-40厘米;具乳白色樹液,樹皮灰色,春季開花。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是一種劇毒植物和葯用植物。
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劇毒,一經接觸人畜傷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臟麻痹,血管封閉,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們稱它為「見血封喉」。
(2)箭木之毒言情小說擴展閱讀:
見血封喉多生於熱帶季雨林、雨林區域,熱量豐富,長夏無冬,冬季寒潮影響微弱,年平均溫多為21-24℃,最冷月平均溫在13-17℃以上,極端最低溫在0-5℃以上。
大寒潮南侵年份桂西南至粵西可出現短暫0℃以下低溫,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干濕季分明或不太分明,空氣濕度較大;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以上。在花崗岩、頁岩、砂岩等酸性基岩和第四紀紅土上,土壤為磚紅壤或示紅壤,pH值6.8-7.7。
⑶ 蝴蝶與箭毒木在哪看
LOFTER。
《蝴蝶與箭毒木》是白鷺成雙寫的一部同人文小說,發表在LOFTER平台上,只要下載這個app即可免費閱讀。
《蝴蝶與箭毒木》講述了意外進入振華高中的普通學生董晴和「學霸」李嘉成為了同桌,他們共同成長,經歷分離又重逢的一系列故事,將懷舊記憶寫到了極致。
⑷ 箭毒木的毒有沒有解葯
箭毒木有解葯,解葯是紅背竹竿草。
箭毒木雖然有毒,卻是有解葯的,它就是紅背竹竿草,是箭毒木的唯一解葯;
紅背竹竿草,別名加獨樹、加布、剪刀樹,葉紅綠色,植株細長,生長於我國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是世界上最毒植物——見血封喉樹,又名箭毒木的唯一解葯。南美洲也有少量分布。多生長於箭毒木周圍,狀如小草,只有少數彝族老人可以辨認得出來。
(4)箭木之毒言情小說擴展閱讀:
紅背竹竿草又名加獨樹、加布、剪刀樹等,葉紅綠色,植株細長。箭毒木為桑科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樹干基部粗大,具有板根,樹皮灰色,春季開花。
箭毒木是一種劇毒植物,它的具乳白色樹液含有劇毒,人畜受傷中毒後會很快就會死亡,對此,西雙版納民間有「七上八下九倒地」的說法,因此,雲南及海南等地有用樹汁作箭毒,射殺野獸。
箭毒木是一種葯用植物,它的樹汁和種子可以入葯,樹汁有強心、催吐、瀉下、麻醉的功效,外用治淋巴結結核;種子有解熱的功效,主痢疾。
箭毒木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海南大都在五指山熱帶雨林地區,該地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存最為完整;雲南所分布的大部分地區為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以外的,當地群眾都有保護習慣,常不任意砍伐;廣東、廣西未建保護區的產地已加強保護,擴大種植。
⑸ 被稱為「毒木之王」的見血封喉到底長什麼樣子
見血封喉是一種桑科植物的稱號,它的原名是箭毒木,外觀和普通樹沒有太大區別,只是高度不太一樣。生活中雨林地帶的箭毒木,最高可以長到40米,普通的也有20米以上。這類樹的葉子和果實也普通,對於不了解的人,很難進行分辨。好在一般地區沒有這種樹,不會對人造成影響。而有這種樹的地區,都屬於保護區,人們也不會輕易靠近。
3、日用和葯用價值
雖然箭毒木的樹液有著很強的毒性,但是它的價值很高,像是一些靠近雨林的地區,經常會用樹皮做腰帶、鞋墊、筒裙等。據說彈性特別好,絲毫不弱於棉布。葯用價值方面主要是樹液和種子,在相關典籍里也有很多關於“見血封喉”的葯用記載。不過這些都需要經過專門的處理,普通人不要輕易去嘗試,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⑹ 中箭毒木的毒有什麼症狀
箭毒木的白色漿汁毒性極強,其一旦經傷口進入人體,就會引起肌肉鬆弛、血液凝固、心臟跳動減緩,最終導致心跳停止而死亡;若不慎濺入眼中,眼睛會立即失明。
不僅如此,箭毒木燃燒時,如果煙氣熏入眼裡,也會引起失明。若人們不小心吃了它,心臟也會麻痹以致停止跳動。動物中毒症狀與人相似,中毒後20分鍾至2小時內死亡。
高聳入雲的箭毒木
⑺ 垂耳執事蝴蝶和箭毒木關系
生物食物鏈關系。
1、垂耳執事蝴蝶一般指的是森林中的垂耳兔而箭毒木指的是森林中的眼鏡蛇等毒蛇。
2、鷹吃蛇,蛇吃兔子,它們之間都是相互生存的生物食物鏈關系。
⑻ 蝴蝶與箭毒木在哪看
《嗶哩嗶哩》。箭毒木又名見血封喉,是世界上最毒的樹木。而《蝴蝶與箭毒木》是一個關於大自然題材的視頻,截止到2022年6月17日,只有在《嗶哩嗶哩》軟體才有該視頻的版權,可以選擇在此觀看,視頻的畫面非常高清,是很不錯的。
⑼ 箭毒木的基本資料
箭毒木生長在西雙版納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綠林中,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是一種劇毒植物和葯用植物。當地少數民族在歷史上曾將見血封喉的枝葉、樹皮等搗爛取其汁液塗在箭頭,射獵野獸。據說,凡被射中的野獸,上坡的跑七步,下坡的跑八步,平路的跑九步的就必死無疑,當地人成為「七上八下九不活」。據分析,見血封喉植物的主要成分具有強心、加速心律、增加血液輸出量的功能,是一種有較好開發前景的葯用植物。
喬木,高達30m;具乳白色樹液,樹皮灰色,具泡沫狀凸起。葉互生,長橢圓形,長9—19cm,寬4—6cm,基部圓或心形,不對稱;葉背和小枝常有毛,邊緣有時有鋸齒狀裂片。雄花序頭狀,花黃色。果肉質,梨形,紫黑色;味極苦,直徑3—5cm。花期春夏季,果期秋季。
箭毒木為桑科常綠大喬木,又名加獨樹、加布、剪刀樹等,樹干基部粗大,具有板根,樹皮灰色,春季開花。現為瀕臨滅絕的稀有樹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多分布於赤道熱帶地區,國內則散見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省區;印度、越南、寮國、柬埔寨等也有分布。生於丘陵或平地樹林中,村莊附近常見。 樹液有劇毒。常用它與士的寧鹼(strychnine)混合作為箭毒葯用。樹液由傷口進入體內引起中毒,主要症狀有肌肉鬆弛、心跳減緩,最後心跳停止而死亡。動物中毒症狀與人相似,中毒後20分鍾至2小時內死亡。中毒者還會產生幻覺.
⑽ 箭毒木是什麼樹
見血封喉(學名:Antiaris toxicaria Lesch.),又名箭毒木
多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雨林中,喬木,高25-40米,胸徑30-40厘米;具乳白色樹液,樹皮灰色,春季開花。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是一種劇毒植物和葯用植物。
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劇毒,一經接觸人畜傷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臟麻痹(心率失常導致),血管封閉,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們稱它為「見血封喉」。分布於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廣西、雲南南部。斯里蘭卡、印度(包括安達曼群島)、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喬木,高25-40米,胸徑30-40厘米,大樹偶見有板根;樹皮灰色,略粗糙;小枝幼時被棕色柔毛,干後有皺紋。
葉橢圓形至倒卵形,幼時被濃密的長粗毛,達緣具鋸齒,成長之葉長橢圓形,長7-19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至淺心形,兩側不對稱,表面深綠色,疏生長粗毛,背面淺綠色,密被長粗毛,沿中脈更密,干後變為茶褐色,側脈10-13對;葉柄短,長約5-8毫米,被長粗毛;托葉披針形,早落。
雄花序托盤狀,寬約1.5厘米,圍以舟狀三角形的苞片,苞片頂部內卷,外面被毛;雄花花被裂片4,稀為3,雄蕊與裂片同數而對生,花葯橢圓形,散生紫色斑點,花絲極短;雌花單生,藏於梨形花托內,為多數苞片包圍,無花被,子房1室,胚珠自室頂懸垂,花柱2裂,柱頭鑽形,被毛。花期3-4月。
核果梨形,具宿存苞片,成熟的核果,直徑2厘米,鮮紅至紫紅色;種子無胚乳,外種皮堅硬,子葉肉質,胚根小。果期5-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