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靜言情小說免費閱讀
1. 毛主席對水滸傳的理解
1975年8月13日,毛澤東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員蘆荻談了對《水滸傳》的一些看法。蘆荻向毛澤東請教了關於幾部古典小說的評價問題。毛澤東先講了《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幾部書,然後談到了《水滸傳》。蘆荻把毛澤東的談話做了記錄並整理出來:
「《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摒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蓋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斗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
「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願投降。
「魯迅評《水滸》評得好,他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金聖嘆把《水滸》砍掉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實。魯迅非常不滿意金聖嘆,專門寫了一篇評論金聖嘆的文章《談金聖嘆》。
「《水滸傳》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種本都要出。把魯迅那段評語印在前面。」(武思縈、樊靜:《毛澤東和他喜歡的二十本書》,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8—249頁。)
魯迅《談金聖嘆》:金聖嘆「自稱得到古本,亂改《西廂》字句的案子且不說罷,單是截去《水滸》的後小半,夢想有一個『嵇叔夜』來殺盡宋江們,也就昏庸得可以。雖說是因為痛恨流寇的緣故,但他是究竟近於官紳的,他到底想不到小百姓的對於流寇,只痛恨著一半,不在於『寇』,而在於『流』」。「宋江據有山寨,雖打家劫舍,而劫富濟貧,金聖嘆卻道應該在童貫高俅輩的爪牙之前,一個個俯首受縛,他們想不通。所以《水滸傳》縱然成了斷尾巴蜻蜓,鄉下人卻還要看《武松獨手擒方臘》這些戲。」(此文原載於上海《文學》月刊1933年7月1日創刊號,編入《南腔北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