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總裁小說 » 烏蘭巴托總裁小說

烏蘭巴托總裁小說

發布時間: 2022-11-17 07:43:26

1. 2022二連口岸人員能通關嗎

能。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負責改善蒙古國邊境口岸運營和加強進出口貨物運輸的工作組召開了會議。根據2022年8月4日通關情況「烏蘭巴托鐵路」副總裁Д.阿瑪爾巴雅斯嘎郎聲明稱,由於中方新冠肺炎感染數量的增加,鐵路邊境口岸關閉至2022年8月21日。但鐵路邊境口岸2022年8月22日就可通關。

2. 浮生偷歡的悼念文章

好友
浮生偷歡,親人同學稱呼她天天,網上的朋友稱呼她阿歡。至今還記得,我把她拖進作者群的第一天,她蹦蹦噠噠的上網來,對大家說:「俺是偽文青阿花,大家請叫俺阿花。」她從來就是這樣的人,豁達堅強,帶著一點點的執拗和小迷糊。
阿歡出道很早,而我認識她很晚。在《長生傳》和《韓子高》連載的時候,我還是個不知道耽美為何物的LOLI,一轉眼,就這么多年過去了。阿歡她自己渾然不知,她那兩篇文可以
載入耽美史冊了,她渾然不知有多少人其實是看了她的文才混入耽美界的。多少年過去了,風雨飄搖物是人非中,只有她的赤子之心仍然沒變。
09年1月22日 阿歡來戳我,說,我又想寫新文了。
2月14日 阿歡來留言:我要寫《長生傳》的後續故事,等寫到十萬就發,不要一個人過情人節哦。
7月9日,最後一次在網上對話,她說重病住院,讓我等她兩個月,語氣還是很樂觀的。然此一別,竟成永訣。
9月8日,是阿歡29歲的生日,她為自己省了一根蠟燭。在我們心裡她還會活很久很久……但是她永遠28歲了。
其實阿歡的文不虐,真正虐的,是人生……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浮生唯一夢,夢醒且偷歡……
阿歡,一路走好……
【轉載】六月枯葉:悼念周琎天同學
公元2009年7月17日下午18時45分,我剛處理完工作上的事務回到的宿舍,正准備上網。忽然接到王小可打來的電話,本以為是相約見面的事宜,不想卻聽聞噩耗一件——周琎天同學因病於當日逝世。這個消息對我來說太過突然,我甚至懷疑是小可與其「預謀」開的一個巨大的玩笑(類似的有預謀的騙局玩笑在12年前,他確曾跟我開過),所以一開始我口氣強硬的質疑,但我馬上從小可通話的語氣和情緒中確認了這個事實,進而感到震驚了!
與我的震驚相比,我知道這個事件對小可的打擊是何等的沉重,轉而安慰和疏導小可,以讓他控制自己的情緒。這點他顯然做得很好。和小可通完話後,頭腦里長時間的空白,近乎機械的吃晚飯、沖涼、洗衣服,然後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直到凌晨4點方才入睡。
我與周琎天,初中時同學三年(1992-1995),交往並不多。最初的印象是身材嬌小,說話嗓門大口才好,深度近視,性格潑辣的女生。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初一地理課上,老師叫她在地圖上指出內蒙古的位置,她接過教鞭,仰頭看了地圖兩秒鍾,然後使勁往上一指,教鞭以烏蘭巴托為中心畫了一個圈,聲音洪亮的說:「這,就是內蒙古!」接著自然就是全班的鬨堂大笑,她卻不惱不窘,也跟著一起笑,唯有老師無奈搖頭。當年,我和她都參與表演童話劇《皇帝的新裝》,我演皇帝,她演騙子。不同的是,我是第一場,她是第二場;我是被老師指定的,她是自願出演的;我演得消極被動,她演得積極主動。
初中時期,她多次在各種不同場合表示自己的理想是當一名律師,為人伸冤解難。我當年就認為,以她的口才,倒是很適合當律師。同學期間,她先後與我的兩位摯友老江和小可同桌。與老江同桌是在初二時,那時她對數學課完全喪失興趣,每天的數學作業都是拿老江的來抄,交換的條件是把家裡的小說藏書(尤與武俠小說為主)借給老江。也是這樣我才知道她的藏書頗豐,閱讀量也要大過當時的我。這樣持續一個學期,結果是她的數學成績一落千丈,而老江也以上課偷看閑書而聞名於年級,視力也開始近視。繼而與小可同桌。因小可年紀最小,女生與其交往無所謂「男女之防」,都把他當小弟弟看待,而她似乎不同於其他女生,而把小可當成年齡相當之人交往。經常開些「欺負」之類的玩笑,以致小可謂其「潑婦」,還與我等將其「潑辣」形象編入聯盟文學。周琎天之不同於其他女生最大之處在於她真誠,不矯揉造作,不掩飾個人好惡,更不隨波逐流。周琎天藏書多,閱讀量大,自然愛好文學,作文也寫得很好,范俠時常拿她和我的作文當範文全班朗讀。我與她的作文當然風格兩異,她時常以破碎家庭為背景寫些悲情故事,在我當時看來,未免矯情,但她另一些以歷史為背景的文章,卻讓我暗暗佩服。
初中畢業之後,偶爾在與小可的通信之中得知她的近況,除此別無聯系。1999年,她和小可同在成都,時常相聚,友情漸深。當年與小可在我家連榻夜談,小可談起與其交往漸多逐深,當時就暗自回想初中時他們之間的交往,心想,他們倒是興趣相投,性格互補(她可以限制小可的一些方面),很好一對。其後我常深為他們暗自祝福,無奈造化弄人,兩人終無法更進一步,我深以為憾事,並對小可後來的女友多有抵觸。小可近兩年甚至想「撮合」我和她,但我始終認為他們才最合適。
千禧年後,因小可之故,與周琎天時有短聚,對她了解更深。加深了最初的印象,更覺得她是現實社會中難得的理想主義者,堅持理想,堅持自我,不肯妥協,盡管會付出很大的代價。雖然在某些方面比較極端(比如刻意標榜惡趣味),但她一直都在努力,都在抗爭。我在內心深處很認同理想主義者,自己也堅持自我,不肯輕易妥協於世俗,但我更多的是「慎獨」。與她相比,我少了抗爭。她的理想是律師,為之而不停攻讀;我從事技術工作,蔑視「本本」。律師與之打交道的是世俗的「法律」,技術當然要遵從數理「定律」,這兩者英文都稱為「Law」,前者時常被破壞,後者卻非人力所能破。所以,我對她的堅持,她的努力,甚為佩服!
去年夏天,曾與小可憧憬他日「功成名就」之後,「王大學者」、「周大律師」、「江大總裁」、「謝大工程師」在一處山清水秀之地歡聚,周琎天回復「這個還是很有可能實現的」,言猶在耳,不想竟成幻夢一場,嗚呼!
謹以此文,悼念周琎天同學。
【轉載】按時發瘋:最後的相聚
昨天下午三點四十七分接到天天手機打來的電話,一開始聽著像她的聲音:「小可哥哥嗎?我是天天的妹妹。」我正在翻譯一篇論文,心不在焉沒有聽清「的」字,以為天天發神經病突然叫我哥哥,便回答:「你腦殼遭燒了嗦?」天天的堂妹再說了一遍我才聽明白。她告訴我:「天天走了。」心臟驀然少跳了一下。我下意識地問天天去了哪裡,得到答復後,讓她重復了一遍。她聽我長時間地沉默,在電話那頭反而安慰起我來。掛了電話,我開始大口大口地喘氣,大約有半小時,也可能只有幾分鍾。手頭的論文正好還剩最後一句話沒翻譯,我想先把工作完成,但試了一會兒,發現自己已經看不懂意思了。
去殯儀館之前,我判斷了一下自己的精神狀況,覺得處於控制范圍之內,不致於過分失態讓她父母更加傷心。重慶陽光熾烈的夏天。藍天,白雲,艷陽,青山。我曾在文學概論課上講過潘岳的《哀永逝文》:「望山兮寥廓,臨水兮浩汗。」原來想像和感受的區別是那麼大。當時,我並不真正懂得這種心境。
接下來寫什麼呢?有許多的話想表達。到真正需要寫一點什麼時,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包括昨天想給天天寫輓聯時,什麼都說不出、寫不出。我坐在這個喧囂的網吧里,在寫一點關於她的東西。無論如何,我需要寫下去。
6月25日我領了結婚證,發簡訊告知天天,28日才接到她的回復,告訴我她生了重病,血小板持續減少,一度下了病危通知書,剛剛有起色。據李維維回憶,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天天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此後我隔三差五給她發簡訊,她不斷告知我新的復查數據,有時有起色,有時又有反復,只是具體病症一直未得到確診。我知道她回到萬盛家裡由父母照顧,罵她不注意健康的同時還開玩笑說:你再不注意身體,下次見你搞不好被裝在某個盒子里。
還好,她被裝在盒子里之前,我最後看見了作為人類形態的她。很多眼。我一遍遍地走到水晶棺前,只有一次未能控制住情緒,淚流滿面。
我看著殯儀館的工作人員為她化妝。她一動不動地躺在那裡任人擺布。我想要強了一輩子,堅決要把握自己命運的她若有知覺,一定厭惡這種狀況。有那麼一瞬間,我甚至覺得她自己動彈了一下,彷彿要睜開眼來。
這種情況如果發生,我的第一反應必然是沖上前抱住她,然後狠狠地罵她一頓。
天天是獨生女。我見過她的母親,但父親還是初次見面。她的父親在中學教授語文,剛強倔強且有才華,從外形到性格,甚至單名的一個迅字都像極了魯迅。我知道天天受她父親影響極深,不管是世俗認為好的或不好的方面。老爺子極其堅強,不願意麻煩人,腫著兩泡眼故作輕松豁達地接待客人,安排各項事宜。天天的性格和他如出一轍。
晚上的情況比我預想的要好很多,許多親戚在幫忙,我能確定那種真心的悲戚。陸續趕到的同學朋友不多,但都是天天僅有的最在乎的人。她不喜歡熱鬧,平時顯得消極避世,但一旦認可了某人便付出完全的真心。我想她會喜歡這最後的相聚。我們圍坐談起過往,李維維等女孩盡最大努力調侃打趣,拚命使氣氛輕松歡樂。中間因為尤廷玉等人沒來得及吃晚飯,又不想麻煩天天父母(雖然他們周到地准備了飯菜),我們甚至驅車到萬盛著名的向大媽吃鹵菜喝啤酒。這真的像是一次聚會。有趣而荒唐的是,我們六個彼此並不熟識,甚至有的從未見過,但都聽天天提過彼此,對彼此的一些情況甚至私事了如指掌,某種意義上又像是相識多年的好友。這種情形是因為天天不好熱鬧,與幾個核心的朋友採取古怪的單線聯系方式。神交已久的我們說,本來以為在現實中初次相見,會是在天天的婚禮上。
天天的身體一直不好,從小在血液方面就有些小毛病。今年初以來開始有明顯的症狀,但她一直硬扛著,直到六月發作,病倒在獨自租住的房間里。她在重慶有很多親戚,關系也都很好,但她這孤僻的傢伙就是不願麻煩人,非要在外獨居。病倒四天後,實在抗不住了,她才聯系親戚開始檢查就醫。大家勸她留在重慶住院,但她堅持回到萬盛家裡由父母照顧。我七月十五號回到萬盛,給她發簡訊說去看她,她回復說要忙著在醫院復查,要等過幾天,「有時間再傳喚愛卿」,「謝謝體諒:)」。這是最後來自她本人的音訊。
天天本人從醫,對所有親戚朋友的健康極為重視,一旦有人出現輕微症狀,便堅持逼著上醫院檢查就醫,反復告誡大家注意健康的重要性。我父親腦血管有些問題,她打電話來催著我帶父親上醫院,千萬不能拖。唯有對她自己。如此。她前些日子終於開始警醒,分別告訴我們說等病好了就開始學太極拳,鍛煉身體。然而……
在她的遺體被送入火化爐前,我站在她身邊長時間注視著她。許多破碎的片段如細小的冰屑一般在腦中飛舞,隱隱刺痛。
1992年初次相遇,常被她欺負,被用圓規扎,釘子刺,指甲撓。我怒而冠她以「潑婦」之名,但不久就因文學方面的共同愛好惺惺相惜。
我的初中留言本上,印象最深的是她所寫的理想:做一名律師,為天下所有說不起話的人說話。
1998年7月5日中午,高考前兩天結束在校復習時,和她與冉霞留在空盪盪的教室里暢談人生觀與理想。她的鮮明個性與潛在的困惑歷歷在目。是的,對於後者,當時沒有注意,多年之後回想時反而清晰。
我18歲生日,她送了一隻花瓶(雖然很劣質),裡面裝了許多親手摺的千紙鶴與幸運星,並附了一首被我父親多次稱贊的詩。這只花瓶,此刻在我的書桌上。幾十年後,不管我的書桌在哪裡,它仍然會在我的書桌上。
2000年1月1日零時,我與她在成都共同度過千禧年。我們從九眼橋徒步走到天府廣場,雙雙內急。千禧年鍾聲響起的那一刻,我們正在滿世界找廁所。大約同樣陶醉於解構的快感,後來每當說起此事,我們都大笑不止。
本世紀初她讀大學時那幾年寫了大量的小說,主要發表在榕樹下。情節主題類似,即通過男女感情的糾葛與愛情的幻滅揭示愛情的不可靠與人生的操蛋。我將所有我看過的她的作品都妥善保存著(同樣保存完好的還有她寫給我的每一封信)。據李維維說,她初中寫的處女作就表達了類似的思考。
2005年8月25日我的生日,正值她因被某位在乎的朋友背叛心情苦悶,給我打電話,據她說當時聽見接通了我的手機,然後提示音表明我掛了電話,再打我就關機了。她非常難過和憤怒,暗暗決定等到9月8日她的生日,如果我打電話去道歉就原諒我。然而我只發了個簡訊祝她生日快樂,她看見就刪掉了,決定從此將我從內心深處移除。到當年年底,我漸漸覺察了她再在通話中的冷漠,反復追問才得知原委。事實上,我的生日當天我人在南中國海,手機自然不可能有信號,與外界唯有通過船上的衛星電話才能聯系,次日才坐直升飛機回到陸地。我向她解釋,她不願相信,說寧願相信手機提示音:「人是會撒謊的,但機器不會。」我急得在電話里嚎啕大哭(真他娘沒面子,再一次),幾乎要沖回中海油去開單位證明,她才表示,雖然仍然不相信我,但不再計較了。還好我們的友誼此後更加牢固。你這鳥人,現在相信我了么?
她讀醫學本科畢業後,痛斥醫院黑暗,堅持要尋回自己的理想轉專業考法律研究生。經濟狀況不好的她放棄了進醫院的機會,一邊在必勝客打工一邊復習考研,最後因英語成績不好失敗。我為這件事前後多次罵她幼稚,最後也不能改變她的心意,如其他所有事一樣。後來她逼於無奈,還是到醫院當了醫生。這是我生平所見最貧困潦倒的一隻「白狼」,愚蠢程度超過了灰太狼。一個堅持拒絕一切灰色收入,經常遇到更加貧困的患者就幫人墊葯費買盒飯的傢伙,如果也富得起來,那也太沒有天理了。
7月15日我回來當天,她起床上街去買婚慶賀儀用的紅包,准備等身體好了給我。她向來對俗世禮節避而遠之,所以問了她三伯才找到賣紅包的地方。這是我所得知的,她清醒時所做的最後一件事。當晚天氣酷熱,她家的空調正好壞了,她便對著電扇吹了一晚,開始頭痛和嘔吐。次日早上她開始痛苦地掙扎,不慎從床上摔下,自此陷入深度昏迷(應該沒有痛苦,這很好)。送醫院發現顱內小腦出血,因為血小板問題,輸進去的血馬上流出來。靠呼吸機維持搶救到 17日下午一點四十分,瞳孔已經擴散,家人在醫生的勸說下終於接受了事實。她表姐吳琦說,她的眼睛開始一直睜著,無法合上。吳琦告訴她,親戚們會照顧她的父母,天天才漸漸閉上了眼,淚水緩緩流出來。我手機里存著她7月10日的簡訊:「對於生死,我向來看得開,可是卻擔心著父母的感受,總怕化驗結果會讓他們失望。就象今天,他們看到血小板由2升到24,根本不敢相信,還一個勁的懷疑是不是弄錯了。我心酸心疼極了,真的,現在說起來,就有些想哭。」回想起來,認識她以來,從未見過她哭,曾經很希望看看這堅強的傢伙哭的樣子,然後得意地嘲笑她:你這廝也有今天。然而這最後一次機會我也錯過了。
我想我不能夠再寫下去。
是的,天天,你他媽的就安息吧。當然我很歡迎你偶爾托夢騷擾我。我在你的靈前發誓,要引你為誡,做一個虛偽的壞蛋,和這個狗日的世界頑抗到底。
附記:
我是浮生偷歡從小的同學、摯友,這次的不幸後,我希望為她做些什麼。正好有朋友在出版社,我們商量與港台的書商合作出版她的遺作,如有所得將全部歸她的父母所有。(她是獨生女,父母現在經濟狀況很差,養老可能成問題)如果商業出版預計情況不太好,也希望由我自費幫她出版非商業性質的紀念文集。
一路看下去,看到她因為拒絕改文,放棄出版,也看到她住院時,因為家裡缺5000元錢,輸血整整延遲了一日,也看到她堂姐說,她死後,一直不肯閉眼,當所有親戚說一定會照顧她父母時,她才閉上眼睛。
我的力量很微弱,但是,也是一份力量,不能因為力量微小就不做。希望所有看到這篇博文的朋友,如果你看耽美,某天你看到 浮生偷歡的書出版了,請購買一本,記得,購買正版!(雖然她的父母家境困窘,但是絕對不接受捐款。)
結語:
浮生,我不要你清醒敏慧的銳度,我只要你愚蠢無知的幸福。
有時又覺得,她這樣,很好。看到她在滾滾紅塵中,終其一生都堅持以自己的方式活著,我又覺得,真正幸福的是她,不幸的,是我們。

3. 三六橋的三六橋本《紅樓夢》

三六橋本《紅樓夢》的內容,我們無緣得識全貌,所以,只能據見過此本的兒玉達童的點點介紹,作些推測。張琦翔的信中說。
予日語程度。既差,兒玉華語亦不嫻熟,恆以粉筆於黑板書寫以助語意之不達。彼言及寶玉謂亦入獄,手黑板上書「狴犴」字樣,並謂賈芸、小紅曾探監,言及寶釵,謂「分娩」「難產」而死;謂湘雲適「寡」,與寶玉「結褵」;言及鳳姐,謂遭「休棄」;言及探春。謂出嫁「外藩」。言及妙玉,謂淪於「風塵」,等等。
傳說的三六橋本《紅樓夢》全書40回,張琦翔聽到的「傳聞如此」。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卷四亦記載:「三六橋(多)先生言,曾見四十回刊本。」據上述介紹分析,三六橋本當屬於甫塘逸士《續閱微草堂筆記》所記的「舊時真本」一類續書。其情節與曹雪芹之《石頭記》前80回上的脂評所提示的後40回的線索,大體相符合。這種所謂「舊時真本」,褚德彝在端午橋處見過,啟功先生的《記傳聞之紅樓夢異本事》一文也提及過。 一九四二年末和一九四三年初,北大舉行讀書會,我在會上講了《紅樓夢》。我當時正在看《紅樓夢》和《紅樓夢考證》、《紅樓夢辨》。在會上做的就是關於《紅樓夢》的報告。內容有: 《紅樓夢》的背景、時代、地點、作者、版本等。當時讀書會的顧問是日本籍教授(哲學系的)兒玉達童。我報告完了,散會後,兒玉達童找我個別談話。我們是在講台邊上談的,有時他還在黑板上寫些字。他說:
在我們日本有一個三六橋本的《石頭記》,有後三十回,我看過後三十回,內容有:
湘雲和寶玉結了婚。(兒玉的漢語不太好,一邊講,一邊在黑板上寫粉筆字,幫助說明。講到這里,他寫了「結縭」兩個字。)
寶釵死於難產。(寫了「難產」兩字,又寫了「分娩」兩 字。)
探春遠嫁給外藩。(寫了嫁「外藩」 ,「遠嫁,杏元和番」。)
妙玉墮落於風塵。(寫了「風塵」兩字。風塵在日文中,是妓院的意思。〉
王熙鳳被休棄。(寫「休棄」兩字)
寶玉後來入獄。(寫「狴犴」兩字。)
小紅和賈芸結婚了。(用線連起來,引到「結縭」上。) 他們還去探監,看寶玉。
黛玉的結局沒有談到。
這個本子肯定在日本,不在上海。據當時聽的印象,不在圖書館,也不在學校,而在一個民間的研究機關,叫什麼「院」。不是正倉院。
三六橋,我當時還以為是地名,後來同俞平伯談起來,他說三六橋就是三多,我才知道是人名。偽滿洲國一成立,他就在裡面任職,「七·七」事變以後,常往來於北京——東北之間。孫楷第曾到三多家裡去過,親自聽三多說,他有一個後三十回的本子。但三多隻是說說,並沒有從書架上拿出來給孫看。他大概不願意讓人家看;或者書在東北、日本,不在手邊。 我在讀書會上的報告,整理成文字稿,加了一段雜記,寫到三六橋本的情況。稿子送給校刊編輯部,雜記被刪掉了,其餘的登在《北大文學》一九四三年第一期(夏天)上。其中只提到一句話:據兒玉達童說,他看到過三六橋藏的《石頭記》,有後三十回。沒有講具體內容。當時不知由於我的筆誤還是排錯了,文中講的是後四十回本。但我印象很深,兒玉講的的確是後三十回本。他沒有講是刊本還是抄本。
孫楷第是親自聽三六橋講的,在《中國通俗小說書目》里記了這個本子,但沒法介紹內容。前些日子碰到史樹青同志,他還問我,我講三六橋本的事情,是在看到孫楷第的書目之前還是之後。我說,我講的時候,並不知道孫楷第的書目,是後來才看的。
三六橋與外蒙古獨立事件三六橋聽上去好像是個地名,其實是個人名。三多(1871-1940),蒙古族人,鍾依氏,字六橋,所以叫三六橋,又叫三多戈。屬滿洲正白旗,北京籍,原來是浙江杭州駐防的旗人。他發跡較早,清光緒二十年(1894)僅二十三歲,就官達二品紅頂戴,杭州都護將軍,光緒二十八年(1902)任京師大學堂提調,後任浙江武備學堂總辦及督練公所洋務局提調,繼為杭州知府,第一標統兼候補道。光緒三十三年(1907)升任民政部參議兼歸化成副都統,後歷任庫倫辦事大臣,盛京副都統兼守護大臣等,世襲輕車都尉。1909年10月,清朝朝廷派三多出任庫倫(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市)辦事大臣。三多為人「年力精壯,好文事,有干練才」,但行事不免操切。他「以俄人謀蒙日亟,力糾積弊」,在外蒙古力行新政,主要是興辦教育,移民實邊,開放招墾,編練新軍,奏請修建張恰鐵路(張家口—恰克圖)等,在蒙古國籌建實業調查諸局等機關20多處。1910年(宣統二年)發生喇嘛與庫倫大臣的沖突事件。喇嘛因購木料爭吵,繼而聚眾搶劫德義涌木廠,庫倫辦事大臣三多親往彈壓,拘捕首犯僧人。喇嘛聚集數千人向三多乘輿投石抗捕,並於途中搶回被捕喇嘛。三多責令沙比衙門交出正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1月中旬,杭達多爾濟一行趕回庫倫,密謀宣布外蒙古獨立,組成以杭達多爾濟為首的臨時總理蒙古國務衙門。11月30日,杭達多爾濟等人,向清朝駐庫倫辦事大臣三多提出最後通牒,宣布「將蒙古全土自行保護,定為大蒙古獨立帝國,公推哲布尊丹巴為大皇帝,不日登極」,要三多立刻出境。據史料記載:在農歷十月「十四日,三多見蒙人無加害之意始由領事館雇車數量,逃至恰克圖。恰克圖署任章京見三多至,再三挽留,不令其去,三多堅執不從,遂乘俄國火車,逃歸奉天,旋又逃至天津」。12月16日,庫倫獨立集團正式宣布成立大蒙古國,以共戴為年號,奉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辛亥蒙古變,蒙軍包圍庫倫參贊大臣衙門,限三多三日內出境。三多衛隊由俄兵搜械解散,行轅由俄兵會同蒙軍看管。四日後,由哥薩克騎兵將三多等押解出境,逃至恰克圖。恰克圖署任章京見三多至,再三挽留。三多這位自小深受漢文化熏陶的蒙古人因無限忠於中國政府,嚴厲反對外蒙古獨立,更為反抗沙俄的分裂活動,於是堅決不從蒙方之「再三挽留」,偷乘俄國火車逃至奉天(沈陽)。這時,清朝政府已經消亡,他又奔天津,坐起寓公,暫緩政治避難。民國元年(1912)以後,三多再來沈陽,管理沈陽故宮和清朝關外三陵(新賓永陵、沈陽福陵和昭陵),由張作霖撥給管陵費用。偽滿時去偽新京(長春),溥儀賜宅以居,並出任偽滿電氣株式會社總裁。偽康德七年(1940)卒,終年六十九歲。三多自幼聰慧,為人慈祥恬淡,且好施濟,家教嚴格,勤於文學,受業於浙江俞曲園(樾)太史,尤以詩詞得心太史嫡傳而著稱。工書法,善隸書,筆法遒勁,海內馳名,憾無書畫集問世,在沈陽只見有書題匾額德古齋。他在清末任駐蒙古(今天外蒙古)的邊防大臣時,崇尚「興學科教、改革、修鐵路、經商」等,所以他很想修築一條從張家口到恰克圖的鐵路,改善落後的交通,把內地先進的知識傳播過去。為了這個夢想,他捐出了家裡所有的寶物,但最終,鐵路沒有修成,寶物也就從此下落不明。因此,在三多收藏的寶物中,有三件寶物最為珍貴。第一件是《西溪梅竹山莊畫冊》。該畫冊自嘉慶八年(1803年)奚岡開筆畫《梅竹山莊圖》始,耗時近百年集結成冊,此畫冊將清朝中晚期的杭州書畫名家一網打盡。第二件是納蘭性德的畫像。納蘭性德是清代詞人,大學士明珠的長子。第三件便是《紅樓夢》的後三十回三六橋本。對這個三十回,三多的後人鄭先生(鄭先生當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都認為這應該就是曹雪芹先生的原作版本。可惜,這個傳說中的三六橋本,下落不明,據說在日本某個角落。這個三六橋版的紅樓夢中說,賈寶玉最後與史湘雲結婚,寶釵死於難產,王熙鳳被休,賈芸與小紅結婚後義探獄神廟,比民國年間現身的脂硯齋批紅樓夢所透露的後30回線索看似相同,感興趣的人可以去搜一搜三六橋本的故事。

4. 上海人在蒙古

前言

說起蒙古,在我們的心裡她一定是這樣的

蒙古是一個神秘,而不那麼遙遠的國度。

藍天白雲,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遍地是牛羊

蒙古人的交通工具是汗血寶馬,人們騎著馬兒去上班,騎著馬兒送快遞,騎著馬兒送外賣。

說起蒙古,我們一定會想起那首著名的歌曲:烏蘭巴托的夜

有一個地方很遠很遠,那裡有風有古老的草原,驕傲的母親目光深遠,溫柔的塔娜話語纏綿,烏蘭巴托林屋德西,那木汗、那木汗,歌兒輕輕唱,風兒輕輕吹,烏蘭巴托林屋德西,那木汗、那木汗,唱歌的人不許掉眼淚。

烏蘭巴托是蒙古國的首都,意為「紅色英雄」,屋德西是夜晚的意思。烏蘭巴托林屋德西中的「林」是蒙文詞綴「的」,讀「硬」。那木汗是「靜靜的、靜謐的、安靜」的意思。歌曲表現了烏蘭巴托夜晚的美麗和對她的熱愛。

題外話:我的蒙古老婆告訴我,烏蘭巴托的夜的原唱是一首愛情歌曲,改編成中文後意思都變了。

不過也有好多人到現在都分不清內蒙古和外蒙古。我一直和他們解釋,內蒙古是中國的,外蒙古是國外的……

記得我在一場發布會發言的開場白:我第一次知道蒙古這個國家是因為金庸金大俠的射鵰英雄傳,也因為射鵰而了解了蒙古大英雄成吉思汗。雖然小說是虛構的,但成吉思汗到目前為止也是蒙古人心中的英雄。扯遠了,本文就回憶一下一個310在蒙古一年半的生活。

這輩子從沒想過會去外蒙古工作生活一年半,也是機緣巧合,老闆坑蒙拐騙加利誘,我在2017年的年底踏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

第一段文字多了點,下文多為圖文,看起來輕松點

5. 需要一些清朝資料

不會是要寫清穿小說吧?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
正月以建儲上太皇太後、皇太後徽號。因軍需浩繁,民力唯艱,暫停仁孝皇後陵寢建造之工。
十月康熙帝命講官進講《通鑒》。耿精忠勢窮而降,三藩叛域浙、閩、陝漸次平定。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
二月幸南苑行圍。大閱於南苑,命內大臣、大學士、學士諸文臣亦俱披甲。
三月改順治年間十三衙門的相關機構分別為內務府的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會計司、營造司、慎刑司、慶豐司、上駟院,並於其下設立敬事房。詔令內務府三旗每旗編為五佐領,設驍旗、護軍參領,由驍旗參領兼管旗務。命翰林長於辭賦書法者,以所業進呈。任命靳輔為河督,整治河務。
七月康熙帝御便殿,召大學士等賜坐,論經史,間及前代朋黨之弊端,諭嚴加警戒。封世祖乳母朴氏為奉聖夫人,頂帽服色照公夫人品級。
八月冊立內大臣遏必隆之女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後,佟佳氏為貴妃,赫舍里氏為僖嬪,李氏為安嬪,章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內務府總管大臣向二十家內管佐領傳諭:宮內一應服役行走女人,凡有事進宮,公事畢即應出外,不許久停閑坐,將外間事向內傳說,並竊聽宮內事往外傳說。
九月上發京師,謁孝陵,巡近邊。
十月始設南書房,命侍講學士張英、中書高士奇入值。
十一月封長白山神,遣官望祭。
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
正月詔中外臣工各舉博學通才之人,以備顧問,由皇帝親試。大學士李霨等舉薦曹溶等71人,命赴京齊集請旨。
二月制《四書講疏義序》。皇後鈕祜祿氏崩於坤寧宮,輟朝五日,謚曰孝昭皇後。
三月吳三桂在衡州(今河南衡陽)稱帝,年號昭武。
七月召翰林學士陳廷敬、侍讀學士葉方藹入值南書房。吳三桂於衡州稱帝。
八月西洋國王阿豐肅使臣入貢。御經筵,以《御制詩集》賜陳廷敬等。吳三桂死。頒行《康熙永年歷》。
十月皇四子胤禛生,母為烏雅氏。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
正月平定三藩之亂已取得階段性勝利,康熙帝御午門宣捷。
三月御試博學鴻詞於體仁閣,授彭孫遹等50人侍讀、侍講、編修、檢討等官。修《明史》,以學士徐元文、葉方藹、庶子張玉書為總裁。
七月視純親王隆禧疾。京師地震詔發內帑十萬賑恤。
八月以地震禱於天壇。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
四月以學士張英等供奉內廷,日備顧問,下部優恤,高士奇、杜訥均授翰林官。命南書房翰林每日晚講《通鑒》。宗人府進《玉牒》。設武英殿造辦處。諭:凡放匠之處,妃、嬪、貴人等不許行走,待晚間放匠後方許行走。
十月冊封胤禛之母烏雅氏為德嬪。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
正月增置講官。
二月皇太子胤礽就傅,以大學士張英、李光地為師。
三月葬仁孝皇後、孝昭皇後於東陵昌瑞山陵。
七月因平定三藩,賜宴於瀛台,員外郎以上皆與,賜采幣。
十一月定遠平寇大將軍等率軍入雲南,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徹底平定。
十二月以三藩平定御太和門受賀,宣捷中外。加上太皇太後、皇太後徽號,晉貴妃佟佳氏為貴妃,冊封孝詔仁皇後之妹鈕祜祿氏為貴妃,晉惠嬪那拉氏為惠妃,宜嬪郭啰啰氏為宜妃,榮嬪為榮妃。頒發恩詔,賞賜宗室、外藩,予封贈,廣解額,舉隱逸,旌節孝,恤孤獨,罪非常赦不原者悉赦除之。是年,康熙帝詔見直隸巡撫於成龍,稱其為「清官第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
正月上元節,賜群臣宴,觀燈,用柏梁體賦詩。上為制《昇平嘉宴詩序》,刊石於翰林院。
二月以平滇遣官告祭岳瀆、古帝陵、先師闕里。康熙帝齋戒於景山,為太皇太後祝壽。東巡謁陵,以皇太子胤礽隨從。
三月康熙帝謁福陵、昭陵,駐蹕盛京。謁永陵。由山道前往烏拉行圍。望祭長白山。
七月清廷以鄭氏降將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准備攻台。
九月詔每日御門聽政,春夏以辰初,秋冬以辰正。
十月詔重修《太祖實錄》,纂修《三朝聖訓》、《平定三逆方略》。
十二月遣郎談、彭春偵察雅克薩情形,還奏後康熙帝決定暫不進攻,派寧古塔將軍與之對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癸亥)
二月康熙帝初次幸五台山。
五月設漢軍火器營。
六月至古北口外行圍,木蘭圍獵自此始。
八月命經筵大典,大學士以下侍班。
九月限額魯特入貢人數。
十月設黑龍江將軍,駐黑龍江城(今愛輝南)。
十一月以收復台灣,告祭孝陵。
十二月《易經日講》成,康熙帝制序文頒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正月命整肅朝會禮儀。首次纂修《大清會典》,自崇德元年至康熙二十五年。
二月以薩克素兵臨雅克薩。
四月諭講官,講章以精切明晰為尚,毋取繁衍。
九月康熙帝初次南巡啟鑾。
十月開放海禁。南巡途徑黃河,視察北岸諸險。
十一月南巡至江寧,謁明孝陵。回鑾時次曲阜,詣孔廟,瞻先聖像,講《日經》,詣孔林酹酒,書「萬世師表」,留曲柄黃蓋。是年,用施琅議,於台灣設府、縣等,隸福建行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
正月諭內務府總管大臣:將皇城外三宮女子養病之吉征房移至皇城內幽靜處。諭享太廟時贊禮郎讀祝文對御名可不避。試翰詹官於保和殿,康熙帝親定甲乙,其不稱職者改官。
二月諭滿洲家奴及太監家奴有逃走在外私自凈身者,不宜內用。
三月康熙帝撰孔子廟碑文成,親書立碑。
四月設景山官學,以訓練內務府三旗閑散子弟。
五月修《政治典制》。於文華殿東建傳心殿,舉行經筵前遣官於此祭先師孔子。彭春等攻雅克薩城(今俄羅斯阿爾巴津諾),俄軍勢窮約降,退居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
正月俄重據雅克薩。
二月重修《太祖實錄》完成。文華殿修建完成。康熙帝告祭孔子於傳心殿。皇十三子胤祥生,母為長佳氏。
三月命修《一統志》。
七月吏部奏定侍讀、庶子以下各官學問不及者,以同知、運判外轉。清軍圍攻雅克薩。
九月俄沙皇彼得一世來書請和,下令撤圍。
十二月諭:「糾儀御史糾察必以嚴,設朕躬不敬,亦當舉奏。」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
二月命八旗都統、副都統更番入值紫禁城。
三月康熙帝御太和門視朝,諭大學士等詳議政務闕失,有所見聞,應入陳無隱。
四月諭纂修《明史》諸臣,修史應參照實錄,《明史》修成後,應將實錄並存於世,以便後世有所考證。
五月召陳廷敬、湯斌各試以文章。諭曰:「朕與熊賜履講經論史,有疑必問。繼而張英、陳廷敬以次進講,大有裨益。」制周公、孔子、孟子廟碑文,御書勒石。
十一月太皇太後病,康熙帝詣慈寧宮侍疾。
十二月以太皇太後病,康熙帝親制祝文,步行祈禱於天壇。太皇太後逝。康熙帝割辮服衰,居慈寧宮廬次。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
二月定宗室襲封年例。御史郭琇參奏明珠、余國柱等結黨,明珠、余國柱免職,明珠之黨遭罷免。
四月康熙帝躬送太皇太後靈柩奉安暫安奉殿。其後起陵,稱昭陵。
九月喀爾喀部為准噶爾部噶爾丹攻破,遷徙近邊。
十月上大行太皇太後尊謚為孝庄文皇後,升祔太廟,頒詔中外。
十二月建福陵、昭陵聖德神功碑,御制碑文。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
正月康熙帝第二次南巡,臨閱河工。
二月康熙帝抵達浙江紹興,祭大禹陵,親制祭文,書名,行九叩禮,制頌刊石,書額曰「地平天成」。
三月康熙帝至南京謁明孝陵。命八旗科舉先試騎射。
四月康熙帝制《孔子贊序》及顏、魯、思、孟四贊,頒於學宮。
五月頒行《孝經衍義》
七月初九日冊立貴妃佟氏為皇後。次日皇後崩,謚孝懿。派索額圖與俄國使臣會談於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
十月葬孝懿皇後於遵化東陵。
十一月孝懿皇後祔奉先殿。
十二月上朝皇太後於慈寧新宮。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
二月謁遵化孝陵。
三月詔修三朝國史。
四月《大清會典》修成。改文書館為御書處,以拓刻、臨摹皇帝詩文法帖手跡等。
七月噶爾丹入犯烏珠穆沁發動叛亂,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皇子胤禔為副將出古北口;恭親王常寧為安遠大將軍,出喜峰口征討。康熙帝親征,駐博洛和屯,因疾回鑾。
八月清軍與噶爾丹激戰烏蘭布通,獲勝。噶爾丹遣喇嘛濟隆來請和,福全未即進師。康熙帝切責之。
十一月裕親王福全等至京聽勘。
十二月康熙帝謁陵,行孝庄文皇後三年致祭禮。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
三月翻譯《通鑒綱目》成,康熙帝制序文。
四月以喀爾喀內附,康熙帝躬蒞邊外撫綏。舉行多倫會盟。
五月傳諭喀爾喀,與內蒙古四十九旗一體編設各處扎薩克,管轄稽查,各自遵守。
十一月詔禁止黨同伐異之惡習。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
九月大閱於玉泉山,改玉泉山澄心園為靜明園。
十月停直省進鮮茶及賚送表箋。
十二月召科爾沁親王沙津入京,面授機宜,使誘噶爾丹。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
二月因太監月錢領到隨即花掉,以至衣衫襤褸,諭令照八旗之例,借給官銀。策旺阿拉布坦遣使入貢,報告使臣馬迪被害及噶爾丹密事。
九月修盛京城。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
二月大學士請間三四日一御門聽政。康熙帝曰:「昨諭六十以上大臣間日奏事,乃優禮老臣耳。若朕躬豈敢暇逸,其每日聽政如常。」因康熙帝優禮老臣,諭六十以上大臣隔日奏事,故而大學士請問皇帝可否三、四日舉行一次御門聽政,康熙帝不允。
三月禮部尚書沙穆哈以議皇太子祀奉先殿儀注不敬免。
五月命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日輪四員入值南書房。詔修《淵鑒類函》。巡畿甸,閱視河堤。
閏五月康熙帝試翰林出身官於豐澤園。
七月康熙帝求文學之臣。大學士舉薦徐元學、王鴻緒、高士奇及韓菼、唐孫華以對。康熙帝以曰:「韓菼非謫降之人,當以原官召補。徐元學、王鴻緒、高士奇可起用修書。並召徐秉義來。」
十一月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逝。設虎槍營,分隸上三旗。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乙亥)
二月太和殿修繕完成。
五月上巡畿甸,閱新堤及海口運道,建海神廟。
六月冊封皇太子允礽妃石氏。
十一月大閱於南苑,定大閱鳴角擊鼓聲金之制。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
正月下詔親征噶爾丹。於西苑蕉園設內監官學,以敕授太監讀書。
二月康熙帝親統六師啟行,征噶爾丹。命皇太子留守,凡部院章奏聽皇太子處理。妃赫舍里氏逝,追贈平妃。
五月偵知噶爾丹所在,康熙帝率前鋒先發,諸軍張兩翼而進。前哨中書阿必達探報噶爾丹聞知皇上親率大軍而來,驚懼逃遁。康熙帝率輕騎追擊。上書皇太後,備陳軍況,並約期回京。康熙帝追至拖納阿林而還,命內大臣馬思喀追之。康熙帝班師。撫遠大將軍費揚古大敗噶爾丹於昭莫多(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東南),斬首三千,陣斬其妻阿奴。噶爾丹以數騎逃遁。
七月以平定朔漠勒石於太學。
十月大將軍費揚古獻俘至。
十一月噶爾丹遣使乞降,其使格壘沽英至,蓋微探康熙帝的旨意。康熙帝告之說:「俟爾七十日,過此即進兵。」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
正月上諭:「朕觀《明史》,一代並無女後預政,以臣凌君之事。我朝事例,因之者多。朕不似前人輒譏亡國也。現修《明史》,其以此諭增入敕書。」
二月康熙帝再次親征噶爾丹於寧夏,命皇太子留守京師。遣官祭黃河之神。
三月康熙帝駐蹕寧夏,察恤昭莫多、翁金陣亡兵士。祭賀蘭山。上閱兵。命侍衛以御用食物均賜戰士。
四月康熙帝回鑾。費揚古疏報閏三月十三日噶爾丹仰葯死。康熙帝率百官行拜天禮。敕諸路班師。
七月以朔漠平定,遣官告祭郊廟、陵寢、先師。
十月始令宗室及滿洲諸生應鄉試、會試。
十一月和碩恪靖公主下嫁喀爾喀郡王敦布多爾濟。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
正月康熙帝巡幸五台山。命皇長子允禔、大學士伊桑阿祭金太祖、世宗陵。
三月封皇長子允禔為直郡王、皇三子允祉為誠郡王,皇四子允禛、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皇八子允禩俱為貝勒。
五月裁上林苑。
七月命吏部月選同、通、州、縣官引見。霸州新河成,賜名永定河,建河神廟。奉皇太後東巡,取道塞外。
八月巡幸塞外,奉皇太後臨幸喀拉沁端敬公主府邸,賜金幣及其額駙噶爾臧。皇太後望祭父母於發庫山。賜端敏公主及其額駙達爾漢親王班第金幣。
九月康熙帝次克爾蘇,臨科爾沁親王孝庄文皇後之父滿珠習禮墓前酹酒行禮。
十月康熙帝行圍於輝發。駐蹕興京,謁永陵,遣官賜奠武功郡王禮敦墓。謁福陵、昭陵,臨奠武勛王揚古利、直義公費英東、弘毅公額宜都墓。
十二月諭宗人府:「閑散宗室,才力干濟,精於騎射,及貧無生計者,各察實以聞。」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
正月發布南巡詔旨:一切供給,由京備辦,勿擾民間。
二月第三次南巡啟鑾。
三月康熙帝閱黃河堤。駐杭州,閱兵較射。
四月車駕駐江寧,閱兵。
五月車駕次仲家閘,書「聖門之哲」額,懸先賢子路祠。
閏七月妃張佳氏逝,謚為敏妃。誠郡王胤祉為其所生,不及百日剃發,降為貝勒。
十月視永定河工程,命直郡王胤禔率領八旗兵丁協助修永定河堤。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
正月閱視永定河工程。
二月親自指示修永定河方略。命費揚古、伊桑阿考試宗室子弟騎射。
六月建海神廟。停宗室科舉。
十月皇太後六旬萬壽節,康熙帝制《萬壽無疆賦》,親書圍屏進獻。巡閱永定河。
十一月命卓異官如行取例引見。
康熙四十年(1701年辛巳)
正月以河伯效靈,封為金龍四大王。
五月御史張瑗請毀前明內監魏忠賢墓,從之。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壬午)
正月詔修國子監。
六月康熙帝制《訓飭士子文》,頒發直省,勒石學宮。
九月第四次南巡。
十月行至德州,皇太子病,中途回鑾。
十一月命修禹陵。
是?p> 晗拗仆夤偎媧銥諶聳?p>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
正月大學士諸臣祝賀康熙帝五旬萬壽,進「萬壽無疆」屏風,卻之,僅收其寫冊。南巡,閱視黃河。
三月萬壽節,朝皇太後宮,免廷臣朝賀,頒恩詔、蠲額賦、察孝義、恤貧窮、舉遺逸,頒賜親王、郡王以下文武百官有差。賜內廷修書舉人汪灝、何焯、蔣廷錫進士,一體殿試。
五月裕親王福全有疾,康熙帝連日視之。內大臣索額圖挑唆皇太子,被宣布為「天下第一罪人」,拘禁於宗人府。
六月巡幸塞外。
十月西巡山陝諸省,命皇三子胤祉勘察三門砥柱。
十一月次洪桐,遣官祭女媧陵。遣官祭西嶽。駐西安,閱駐防官兵較射。
十二月次磁州,御書「賢哲遺休」額懸先賢子貢墓。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
二月封淮神為長源佑順大淮之神,御書「靈瀆安瀾」額懸之。
四月命侍衛拉錫察視黃河河源。
六月賜四品典儀凌柱女鈕祜祿氏於皇四子胤禛於藩邸。於武英殿開局修《佩文韻府》
十月頒內制銅斗銅升於戶部,命以鐵制頒行。
十一月告誡修《明史》史臣核公論,明是非,以成信史。
十二月以御制詩集賜廷臣。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
正月《古文淵鑒》成,頒賜廷臣,及於學宮。
二月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閱河。嚴禁太監與各宮女子認親戚、叔伯、姐妹,違者置於重典。
三月駐蹕蘇州,命選江南、浙江舉、貢、生、監善書者入京修書。江寧織造曹寅校刊《全唐詩》成。賜大學士馬齊等《皇輿表》。
十月重修華陰西嶽廟成,上制碑文。
十一月國子監落成,御書「彝倫堂」額。
是年康熙帝與羅馬教廷發生沖突,傾向禁教。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
五月巡幸塞外。建避暑山莊於熱河,為每年秋獮駐蹕行宮。
六月詔修《功臣傳》。
七月上駐蹕熱河。
十月行武殿試。
十一月****喇嘛圓寂,其下第巴隱匿,又立假****,拉藏汗殺第巴而獻偽****。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丁亥)
正月康熙帝第六次南巡。
六月巡幸塞外。皇三子胤祉迎康熙帝於自己邸園,侍宴,嗣是歲以為常。南書房翰林陳邦彥輯唐宋元明題畫諸詩成,康熙帝親為閱定成《歷代題畫詩類》一部。
七月駐蹕熱河。巡幸諸蒙古部落。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
正月重修南嶽廟成,御制碑文。
四月捕獲明崇禎帝後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及其子,斬於市。重修北鎮廟成,御制碑文。
六月駐蹕熱河。《清文鑒》成,上制序文。
七月《平定朔漠方略》成,上制序文。
九月召集廷臣於行宮,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狀,命拘執之,送京幽禁。還京。廢皇太子胤礽,頒示天下。
十月議政大臣會議,議皇八子胤禩謀求儲位罪,削其貝勒爵。
十一月皇三子胤祉告皇長子胤禔咒魘皇太子,削其直郡王爵,幽之。副都御史勞之辨奏保廢太子,奪職杖之。召廷臣議建儲之事,阿靈阿、鄂倫岱、王鴻緒及諸大臣以皇八子胤禩請,康熙帝不允。釋廢太子胤礽。王大臣請復立胤礽為太子。復胤禩貝勒。
十二月設局校刊《平定朔漠方略》,自是每次大戰後均修方略。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
正月召集廷臣,審問誰為首倡立胤禩者,群臣惶恐。乃問張廷玉,對曰「聞之馬齊」,次日,列馬齊罪狀,宥死拘禁。後察其有誣,釋放馬齊。
三月復立胤礽為太子,昭告宗廟,頒詔天下。
四月移禁胤禔於公所,遣官率兵監守。
十月冊封皇三子胤祉誠親王,皇四子胤禛雍親王,皇五子胤祺恆親王,皇七子胤祐淳郡王,皇十子胤(示我)敦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俱為貝勒。於京西暢春園之北建圓明園,賜予皇四子胤禛居住。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庚寅)
正月皇太後七旬萬壽,諭禮部:「瑪克式舞,乃滿洲筵宴大禮,典至隆重。今歲皇太後七旬大慶,朕亦五十有七,欲親舞稱觴。」命刊刻《淵鑒類函》四十四部。命修《滿漢合壁清文鑒》。
二月巡幸五台山。
三月命編纂《字典》,即後來所稱的《康熙字典》。
十月下詔,自康熙五十年開始,普免天下錢糧,三年而遍。直隸、奉天、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九省地丁錢糧,察明全免。
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
正月視察通州河堤。
二月閱筐兒港,命建挑水壩,次河西務,康熙帝登岸行兩里許,親置儀器,定方向,鼎椿木,以紀丈量之處。
三月尚書耿額等數名大臣以「為太子結黨會飲」罪受罰。
七月秋獮木蘭。
八月皇四子胤禛第四子弘歷(即乾隆皇帝)出生,母為四品典儀凌柱女鈕祜祿氏;第五子弘晝生,母為管領耿德之女格格耿氏。
十月命張鵬翮置獄揚州,處置江南科場案。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
正月命內外大臣具折陳事。奏摺自此始。
二月命卓異武官照文官引見。詔曰:「承平日久,生齒日繁。嗣後滋生戶口,毋庸更出丁錢,即以本年丁數為定額,著為令。」此為「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
四月詔明年六旬萬壽,二月特行鄉試,八月會試。
九月皇太子胤礽復以罪廢,禁錮於咸安宮。
十一月以復廢太子告廟,宣示天下。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
二月大臣趙申喬疏言太子國本,應行冊立。上以建儲大事,未可輕定,宣諭廷臣,以原疏還之予以否決。
三月六旬萬壽節,舉行千叟宴,此為千叟宴之創始。皇二十二子胤祜生,母為庶妃赫圖氏。
七月詔宗人削屬籍者,子孫分別系紅帶、紫帶,載名《玉牒》。
是年詔修《律呂》諸書,於暢春園蒙養齋立館,求海內暢曉樂律者。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
正月命修壇廟殿廷樂器。
二月前尚書王鴻緒進《明史列傳》二百八十卷,命付史館。
十月命大學士、南書房翰林考定樂章。
十一月誠親王胤祉等以御制《律呂正義》進呈,得旨:「律呂、歷法、演算法三書共為一部,名《律歷淵源》。」冬至,祀天於圜丘,奏新樂。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
正月詔貝勒胤禩、延壽溺職,停食俸。
十月諭大學士:「朕右手病不能寫字,用左手執筆批答奏摺,期於不泄漏也。」
十一月廢太子胤礽以礬水作書,囑大臣普奇舉己為大將軍,事發,普奇獲罪。
是年停給皇八子胤禩爵俸。於京畿小湯山建湯山行宮。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丙申)
十一月准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禍亂西藏。
是年校刊《康熙字典》,康熙帝自為序。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
正月修《周易折中》成,頒行學宮。
五月九卿議王貝勒差人出外,查無勘合,即行參究。
七月策旺阿拉布坦遣將侵擾西藏,殺拉藏汗,囚其所立****。
十一月皇太後不豫,上省疾慈寧宮。發布詔書,回顧一生,闡述為君之難;並言自今春開始有頭暈之症,形漸羸瘦;特召諸子諸卿詳議立儲大事。
十二月皇太後逝。康熙帝亦病七十餘日,腳面浮腫。
是年禁赴南洋貿易,赴東洋者照舊。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
二月翰林院檢討朱天保上疏請復立胤礽為皇太子,康熙帝於行宮訓斥之,以其知而違旨上奏,實乃不忠不孝之人,命誅之。
三月上大行皇後謚號為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翊聖章皇後。裁起居注官。
四月葬孝惠章皇後於孝東陵。
七月修《省方盛典》。
十月命皇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進軍青海。命翰林、科道官入值。命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分理正黃、正白、正藍滿蒙漢三旗事務。
十二月孝惠章皇後升祔太廟,位於孝康章皇後之左,頒詔天下。晉和嬪為和妃,冊封庶妃王氏為密嬪,陳氏為勤嬪,封世祖悼妃之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宜妃,冊封戴佳氏為成妃,哈琉哈氏為定嬪。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己亥)
正月詔立功之臣退閑,世職准子弟承襲,若無承襲之人,給俸終其身。
二月學士蔣廷錫表進《皇輿全覽圖》,頒賜廷臣。
四月命撫遠大將軍胤禵駐師西寧。
十月命蒙養齋舉人王闌生修《正音韻圖》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
二月冊封新胡畢勒罕為六世****喇嘛,結束了五世****喇嘛之後的西藏宗教領袖不定的局面。
十月詔撫遠大將軍胤禵會議明年師期。皇三子胤祉之子弘晟被封為世子,皇五子胤祺之子弘升為世子,班俸均視貝子。定外藩朝覲年例。
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
正月康熙帝以御極六十年,遣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祹、世子弘晟祭永陵、福陵、昭陵。
三月大學士王掞先密疏復儲,後御史陶彝等十三人疏請建儲,康熙帝不許,王掞、陶彝等被治罪,遣往軍前效力。
四月詔釐定歷代帝王廟崇祀祀典。
九月上制平定西藏碑文。
十月召撫遠大將軍胤禵來京。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壬寅)
正月舉行千叟宴,康熙帝賦詩,諸臣屬和,題曰《千叟宴詩》。
三月至皇四子胤禛邸園飲酒賞花,命將其子弘歷養育宮中。
十月命雍親王胤禛等視察倉儲。
十正月康熙帝不豫,還駐暢春園。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病逝。即夕移入大內發喪。遺詔皇四子胤禛繼位,是謂雍正帝。遺詔真偽,引發繼位之謎。以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為總理事務王大臣。召撫遠大將軍胤禵回京奔喪。誠親王允祉上疏,援例陳請將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
十二月封允禩為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允祥為怡親王,允祹為履郡王,已廢太子允礽之子弘皙為理郡王,以隆科多為吏部尚書。宜太妃稱病坐四人軟榻見雍正帝而受訓斥。始授太監官級,定五品總管一人,五品太監三人,六品太監二人。更定歷代帝王廟祀典,詔《古今圖書集成》一書尚為竣事,宜速舉淵通之士編輯成書。
註:此表按年號紀年排定,公元紀年只括注到年

6. 比較《草原》與《烏蘭巴託大草原》的異同點

一、相同點:都描寫了草原的美,對草原的美景發出由衷的贊嘆和歌頌。都是靜動態描寫,語言優美,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
二、不同點(描寫范圍不同):《草原》文章主要講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蒙漢聯歡圖。表達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錫林郭勒大草原》主要通過描寫草原是個遼闊、美麗而歡騰的世界來表達贊美之情。

《草原》主要通過描寫草原大美的特點和蒙漢情深來表達贊美之情;《錫林郭勒大草原》主要通過描寫草原是個遼闊、美麗而歡騰的世界來表達贊美之情。
《草原》作者老舍(1899年~1966年),現代著名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予,字舍予,滿族人。老捨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學校,當過中小學教員。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他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講學,並進行文學創作。1930年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問世。1946年赴美國講學並進行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問世。
1949年年底回到祖國,先後寫了《龍須溝》、《西望長安》、《茶館》、京劇《十五貫》等23個劇本。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草原》這篇課文摘自老舍寫的訪問記《內蒙風光》。

7. 求清朝康熙年間的大事表,還有清朝的規矩相關資料,急

1.大事年表(康熙朝)
順治十八年 (1661年 辛丑)

正月 初二日,順治帝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起草遺詔。初七日,逝於養心殿。遺詔中對十八年的朝政進行檢討,共有十四項罪責。遺詔立第三子玄燁為太子,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輔佐年僅八歲的幼帝。初八日,遣官頒行遺詔於全國。初九日,玄燁即皇帝位。

二月 移順治帝梓宮於景山壽皇殿。裁撤十三衙門。誅殺內監吳良輔。設立武備院,專門製作收藏宮中所用軍械及陳設器物。詔令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隸內務府。

三月 為順治帝上尊謚「章皇帝」,廟號「世祖」。

四月 以一等阿達哈哈番侍衛傅達理隨葬順治帝,予祭葬,謚忠烈。 鄭成功收復台灣。江南蘇、松、常、鎮四府發生奏銷案。

六月 罷內閣,復內三院。

十一月 康熙帝親祀於圜丘。世祖章皇帝升祔太廟。

十二月 平西王吳三桂率大軍入緬,緬甸人執明永曆帝朱由榔以獻。宗人府進《玉牒》。

是年 為防內地民眾與鄭成功抗清勢力聯系,實行海禁,勒令江南、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分別內遷三十里至五十里,並盡燒船隻,片板不準下海,此即「遷海令」。

康熙元年(1662年 壬寅)

二月 鄭成功接受荷蘭侵略者揆一投降。

三月 以滇南平,告廟祭陵,大赦天下。尊世祖山陵為孝陵。

四月 加上太祖、太宗尊謚。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父子於昆明。鄭成功逝。

五月 夏至,康熙帝親祭地於方澤。

八月 宗人府、禮部遵諭議王、貝勒、貝子等有願撫養女者,奏准撫養,隨養父母升降。

十月 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尊皇後為仁憲皇太後,母後為慈和皇太後。

十一月 吳之榮告發庄廷鑨私修《明史》。

康熙二年(1663年 癸卯)

二月 慈和皇太後佟佳氏逝。

三月 庄廷鑨《明史》案發生。

五月 詔天下錢糧統歸戶部,部寺應用,俱向戶部領取,著為令。為慈和皇太後上尊謚孝康熙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後。奉移世祖梓宮往孝陵,奉安地宮。

六月 葬世祖章皇帝於孝陵,孝康皇後、端敬皇後與之合葬。

十一月 改造福陵、昭陵地宮成,奉安太祖、太宗寶宮。

康熙三年(1664年 甲辰)

四月 鰲拜奏內大臣費揚古之子侍衛倭赫擅騎御馬,費揚古怨,被籍家棄市。詔令工部織染局歸內務府。

康熙四年(1665年 己巳)

二月 御史董文驥疏言大臣更易先皇帝制度,非是,宜一切復舊。

三月 修繕歷代帝王廟。輔政大臣議欽天監官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罪。

七月 以太皇太後懿旨,聘輔臣索尼孫女、內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為皇後,行納采禮。

九月 冊立輔臣索尼之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後。

十月 康熙帝首至南苑校射行圍。

康熙五年(1666年 丙午)

正月 輔臣鰲拜與蘇克薩哈因換地相爭,自此鰲拜專權。

三月 輔臣索尼請皇帝親政,留中未發。

十一月 輔臣鰲拜以改撥圈地,誣告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連等罪,逮捕下獄。而輔臣中的索尼年老,遏必隆軟弱,蘇克薩哈望淺,俱不能抗拒鰲拜。

十二月 鰲拜矯旨殺蘇納海、朱昌祚、王登連。

康熙六年(1667年 丁未)

正月 封世祖第二子皇兄福全為裕親王。

四月 加索尼一等公。

六月 內弘文院侍讀熊賜履上疏,陳述當朝滿漢矛盾尖銳、制度廢弛。

七月 康熙帝親政,御太和殿受賀,加恩中外,大赦。始御乾清宮聽政。命武職官一體引見。鰲拜殺蘇克薩哈及其子。賜遏必隆、鰲拜加一等公。

九月 命修《世祖實錄》。康親王傑書議蘇克薩哈罪。

十一月 冬至,祀天於圜丘,奉世祖章皇帝配享。

康熙七年(1668年 戊申)

正月 建孝陵神功聖德碑。加鰲拜、遏必隆太師。

九月 康熙帝將巡邊,侍讀學士熊賜履、給事中趙之符疏諫。康熙帝止行,仍令遇事直陳。

十二月 治歷法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劾奏欽天監監副吳明烜。

康熙八年(1669年 己酉)

正月 修乾清宮,康熙帝移御武英殿。此系太皇太後懿旨:「皇帝現居清寧宮,即保和殿也。以殿為宮,於心不安。可將乾清宮、交泰殿修理,皇帝移居彼處。」

二月 行南懷仁推算歷法。巡視近畿。

三月 結束清初的歷法之爭,授南懷仁為欽天監監副。

四月 幸太學,釋奠孔子,講《周易》、《尚書》。給事中劉如漢請舉行經筵,嘉納之。

五月 詔逮捕鰲拜交廷鞫。是日,在鰲拜入見時,侍衛以撲擊之戲抓捕之。自此,設善撲營,以近臣領之。王大臣議鰲拜三十大罪,當誅族。康熙帝詔令以其屢立戰功,免死拘禁,其黨班布爾善等伏誅。奪遏必隆太師、一等公。詔永停圈地,今年已圈者給還。

六月 詔宗人有罪,不忍開除宗籍,自順治十八年以來被削宗籍者,由宗人府詳察以聞。

七月 詔復被鰲拜誣罪的蘇納海、朱昌祚、王登連原官,並予謚。

十月 盧溝橋成,上為文勒石。

十一月 太和殿、乾清宮成,上御太和殿受賀,入居乾清宮。

康熙九年(1670年 庚戌)

正月 祈谷於上帝,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配享。起遏必隆公爵,宿衛內廷。

五月 加上孝康章皇後尊謚,升祔太廟。

七月 奉祀孝康章皇後於奉先殿。

八月 詔都察院糾察陪祀王大臣班行不肅者。康熙帝奉太皇太後、皇太後首謁孝陵。

十月 頒《聖諭》十六條。改內三院為內閣,復設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大學士。諭禮部舉行經筵。

康熙十年(1671年 辛亥)

正月 封世祖第五子常寧為恭親王。

二月 命編纂《孝經衍義》。

三月 告誡年幼諸王讀書習騎射,勿恃貴縱恣。設置日講官。

四月 命續修《太祖聖訓》、《太宗聖訓》。詔宗人閑散及幼孤者,量予養贍,著為令。始行日講。

九月 以寰宇統一,告成於太祖太宗陵。奉太皇太後、皇太後啟鑾。謁福陵、昭陵。幸盛京,御清寧宮,賜百官宴。遣官祭諸王諸大臣墓。

康熙十一年(1672年 壬子)

二月 康熙帝至先農壇首次行耕藉禮。朝日於東郊。

五月 《世祖實錄》編纂完成。

十一月 康熙帝幸南苑,建行宮。

十二月 裕親王福全、庄親王博果鐸、惠郡王博翁果諾、溫郡王孟峨疏辭議政,允之。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岳樂疏辭議政,不許。

康熙十二年(1673年 癸丑)

正月 幸南苑,大閱八旗將士。此後或行大閱於盧溝橋,或玉泉山,或多倫諾爾;地無一定,時間亦不以三年為限。

二月 上御經筵,命講官日值。賜八旗官學翻譯《大學衍義》。

三月 平南王尚可喜請老,許之,以其子之信嗣封鎮粵,不許,令其撤藩還駐遼東。

六月 禁止八旗以奴僕殉葬。

七月 命重修《太宗實錄》。吳三桂、耿精忠佯請撤藩,以揆朝旨。

八月 試漢科道官於保和殿,不稱職者罷。遣官分至雲南、廣東、福建,進行撤藩。諭禮部:祭祀大典,必儀文詳備,乃可昭格。命其考察古禮斟酌議定。

九月 諭總管太監考察各宮太監勤惰情況。

十一月 吳三桂殺巡撫朱國治,舉兵反叛。

十二月 吳三桂反對撤藩叛亂,訊傳京師。執其子額駙吳應熊下獄。詔削吳三桂爵,宣示中外。京師民楊起隆偽稱朱三太子以圖起事,事發,楊起隆逃逸,其黨被誅。此為「朱三太子案」。罷漢官參與祭堂子之禮。

康熙十三年(1674年 甲寅)

正月 封世祖第七子隆禧為純親王。

二月 廣西將軍孫延齡叛。太皇太後頒內庫銀犒賞平三藩前線將士。欽天監新造儀象成。

三月 耿精忠叛,執總督范承謨,並邀台灣鄭經助攻。

五月 皇後赫舍氏因難產逝於坤寧宮。康熙帝為此輟朝五日,親送大行皇後梓宮於北沙河鞏華城殯宮。

六月 定以內務府大臣領三旗包衣護軍營負責宮門守衛及扈從、執燈、引導等事。

十二月 康熙帝擬前往親征三藩叛亂,王大臣以京師為根本重地,且太皇太後年事已高,力諫乃止。提督王輔臣在陝西策應三藩叛亂,殺經略莫洛。

康熙十四年(1675年 乙卯)

四月 以上諭確立經筵的形式為侍臣進講,然後皇帝復講,互相討論以達到對經義有所闡發。

閏五月 幸玉泉山觀禾。

九月 康熙帝首謁明陵,致奠長陵,遣官分祭諸陵。

十一月 復設詹事府官。

十二月 立皇子胤礽為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頒詔中外,加恩肆赦。

康熙十五年(1676年 丙辰)

正月 以建儲上太皇太後、皇太後徽號。因軍需浩繁,民力唯艱,暫停仁孝皇後陵寢建造之工。

十月 康熙帝命講官進講《通鑒》。耿精忠勢窮而降,三藩叛域浙、閩、陝漸次平定。

康熙十六年(1677年 丁巳)

二月 幸南苑行圍。大閱於南苑,命內大臣、大學士、學士諸文臣亦俱披甲。

三月 改順治年間十三衙門的相關機構分別為內務府的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會計司、營造司、慎刑司、慶豐司、上駟院,並於其下設立敬事房。詔令內務府三旗每旗編為五佐領,設驍旗、護軍參領,由驍旗參領兼管旗務。命翰林長於辭賦書法者,以所業進呈。任命靳輔為河督,整治河務。

七月 康熙帝御便殿,召大學士等賜坐,論經史,間及前代朋黨之弊端,諭嚴加警戒。封世祖乳母朴氏為奉聖夫人,頂帽服色照公夫人品級。

八月 冊立內大臣遏必隆之女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後,佟佳氏為貴妃,赫舍里氏為僖嬪,李氏為安嬪,章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內務府總管大臣向二十家內管佐領傳諭:宮內一應服役行走女人,凡有事進宮,公事畢即應出外,不許久停閑坐,將外間事向內傳說,並竊聽宮內事往外傳說。

九月 上發京師,謁孝陵,巡近邊。

十月 始設南書房,命侍講學士張英、中書高士奇入值。

十一月 封長白山神,遣官望祭。

康熙十七年(1678年 戊午)

正月 詔中外臣工各舉博學通才之人,以備顧問,由皇帝親試。大學士李霨等舉薦曹溶等71人,命赴京齊集請旨。

二月 制《四書講疏義序》。皇後鈕祜祿氏崩於坤寧宮,輟朝五日,謚曰孝昭皇後。

三月 吳三桂在衡州(今河南衡陽)稱帝,年號昭武。

七月 召翰林學士陳廷敬、侍讀學士葉方藹入值南書房。吳三桂於衡州稱帝。

八月 西洋國王阿豐肅使臣入貢。御經筵,以《御制詩集》賜陳廷敬等。吳三桂死。頒行《康熙永年歷》。

十月 皇四子胤禛生,母為烏雅氏。

康熙十八年(1679年 己未)

正月 平定三藩之亂已取得階段性勝利,康熙帝御午門宣捷。

三月 御試博學鴻詞於體仁閣,授彭孫遹等50人侍讀、侍講、編修、檢討等官。修《明史》,以學士徐元文、葉方藹、庶子張玉書為總裁。

七月 視純親王隆禧疾。京師地震詔發內帑十萬賑恤。

八月 以地震禱於天壇。

康熙十九年(1680年 庚申)

四月 以學士張英等供奉內廷,日備顧問,下部優恤,高士奇、杜訥均授翰林官。命南書房翰林每日晚講《通鑒》。宗人府進《玉牒》。設武英殿造辦處。諭:凡放匠之處,妃、嬪、貴人等不許行走,待晚間放匠後方許行走。

十月 冊封胤禛之母烏雅氏為德嬪。

康熙二十年(1681年 辛酉)

正月 增置講官。

二月 皇太子胤礽就傅,以大學士張英、李光地為師。

三月 葬仁孝皇後、孝昭皇後於東陵昌瑞山陵。

七月 因平定三藩,賜宴於瀛台,員外郎以上皆與,賜采幣。

十一月 定遠平寇大將軍等率軍入雲南,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徹底平定。

十二月 以三藩平定御太和門受賀,宣捷中外。加上太皇太後、皇太後徽號,晉貴妃佟佳氏為貴妃,冊封孝詔仁皇後之妹鈕祜祿氏為貴妃,晉惠嬪那拉氏為惠妃,宜嬪郭啰啰氏為宜妃,榮嬪為榮妃。頒發恩詔,賞賜宗室、外藩,予封贈,廣解額,舉隱逸,旌節孝,恤孤獨,罪非常赦不原者悉赦除之。是年,康熙帝詔見直隸巡撫於成龍,稱其為「清官第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壬戌)

正月 上元節,賜群臣宴,觀燈,用柏梁體賦詩。上為制《昇平嘉宴詩序》,刊石於翰林院。

二月 以平滇遣官告祭岳瀆、古帝陵、先師闕里。康熙帝齋戒於景山,為太皇太後祝壽。東巡謁陵,以皇太子胤礽隨從。

三月 康熙帝謁福陵、昭陵,駐蹕盛京。謁永陵。由山道前往烏拉行圍。望祭長白山。

七月 清廷以鄭氏降將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准備攻台。

九月 詔每日御門聽政,春夏以辰初,秋冬以辰正。

十月 詔重修《太祖實錄》,纂修《三朝聖訓》、《平定三逆方略》。

十二月 遣郎談、彭春偵察雅克薩情形,還奏後康熙帝決定暫不進攻,派寧古塔將軍與之對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癸亥)

二月 康熙帝初次幸五台山。

五月 設漢軍火器營。

六月 至古北口外行圍,木蘭圍獵自此始。

八月 命經筵大典,大學士以下侍班。

九月 限額魯特入貢人數。

十月 設黑龍江將軍,駐黑龍江城(今愛輝南)。

十一月 以收復台灣,告祭孝陵。

十二月 《易經日講》成,康熙帝制序文頒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甲子) 正月 命整肅朝會禮儀。首次纂修《大清會典》,自崇德元年至康熙二十五年。

二月 以薩克素兵臨雅克薩。

四月 諭講官,講章以精切明晰為尚,毋取繁衍。

九月 康熙帝初次南巡啟鑾。

十月 開放海禁。南巡途徑黃河,視察北岸諸險。

十一月 南巡至江寧,謁明孝陵。回鑾時次曲阜,詣孔廟,瞻先聖像,講《日經》,詣孔林酹酒,書「萬世師表」,留曲柄黃蓋。是年,用施琅議,於台灣設府、縣等,隸福建行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乙丑)

正月 諭內務府總管大臣:將皇城外三宮女子養病之吉征房移至皇城內幽靜處。諭享太廟時贊禮郎讀祝文對御名可不避。試翰詹官於保和殿,康熙帝親定甲乙,其不稱職者改官。

二月 諭滿洲家奴及太監家奴有逃走在外私自凈身者,不宜內用。

三月 康熙帝撰孔子廟碑文成,親書立碑。

四月 設景山官學,以訓練內務府三旗閑散子弟。

五月 修《政治典制》。於文華殿東建傳心殿,舉行經筵前遣官於此祭先師孔子。彭春等攻雅克薩城(今俄羅斯阿爾巴津諾),俄軍勢窮約降,退居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丙寅)

正月 俄重據雅克薩。

二月 重修《太祖實錄》完成。文華殿修建完成。康熙帝告祭孔子於傳心殿。皇十三子胤祥生,母為長佳氏。

三月 命修《一統志》。

七月 吏部奏定侍讀、庶子以下各官學問不及者,以同知、運判外轉。清軍圍攻雅克薩。

九月 俄沙皇彼得一世來書請和,下令撤圍。

十二月 諭:「糾儀御史糾察必以嚴,設朕躬不敬,亦當舉奏。」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丁卯)

二月 命八旗都統、副都統更番入值紫禁城。

三月 康熙帝御太和門視朝,諭大學士等詳議政務闕失,有所見聞,應入陳無隱。

四月 諭纂修《明史》諸臣,修史應參照實錄,《明史》修成後,應將實錄並存於世,以便後世有所考證。

五月 召陳廷敬、湯斌各試以文章。諭曰:「朕與熊賜履講經論史,有疑必問。繼而張英、陳廷敬以次進講,大有裨益。」制周公、孔子、孟子廟碑文,御書勒石。

十一月 太皇太後病,康熙帝詣慈寧宮侍疾。

十二月 以太皇太後病,康熙帝親制祝文,步行祈禱於天壇。太皇太後逝。康熙帝割辮服衰,居慈寧宮廬次。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戊辰)

二月 定宗室襲封年例。御史郭琇參奏明珠、余國柱等結黨,明珠、余國柱免職,明珠之黨遭罷免。

四月 康熙帝躬送太皇太後靈柩奉安暫安奉殿。其後起陵,稱昭陵。

九月 喀爾喀部為准噶爾部噶爾丹攻破,遷徙近邊。

十月 上大行太皇太後尊謚為孝庄文皇後,升祔太廟,頒詔中外。

十二月 建福陵、昭陵聖德神功碑,御制碑文。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己巳)

正月 康熙帝第二次南巡,臨閱河工。

二月 康熙帝抵達浙江紹興,祭大禹陵,親制祭文,書名,行九叩禮,制頌刊石,書額曰「地平天成」。

三月 康熙帝至南京謁明孝陵。命八旗科舉先試騎射。

四月 康熙帝制《孔子贊序》及顏、魯、思、孟四贊,頒於學宮。

五月 頒行《孝經衍義》

七月 初九日冊立貴妃佟氏為皇後。次日皇後崩,謚孝懿。派索額圖與俄國使臣會談於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

十月 葬孝懿皇後於遵化東陵。

十一月 孝懿皇後祔奉先殿。

十二月 上朝皇太後於慈寧新宮。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庚午)

二月 謁遵化孝陵。

三月 詔修三朝國史。

四月 《大清會典》修成。改文書館為御書處,以拓刻、臨摹皇帝詩文法帖手跡等。

七月 噶爾丹入犯烏珠穆沁發動叛亂,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皇子胤禔為副將出古北口;恭親王常寧為安遠大將軍,出喜峰口征討。康熙帝親征,駐博洛和屯,因疾回鑾。

八月 清軍與噶爾丹激戰烏蘭布通,獲勝。噶爾丹遣喇嘛濟隆來請和,福全未即進師。康熙帝切責之。

十一月 裕親王福全等至京聽勘。

十二月 康熙帝謁陵,行孝庄文皇後三年致祭禮。

康熙三十年(1691年 辛未)

三月 翻譯《通鑒綱目》成,康熙帝制序文。

四月 以喀爾喀內附,康熙帝躬蒞邊外撫綏。舉行多倫會盟。

五月 傳諭喀爾喀,與內蒙古四十九旗一體編設各處扎薩克,管轄稽查,各自遵守。

十一月 詔禁止黨同伐異之惡習。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壬申)

九月 大閱於玉泉山,改玉泉山澄心園為靜明園。

十月 停直省進鮮茶及賚送表箋。

十二月 召科爾沁親王沙津入京,面授機宜,使誘噶爾丹。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癸酉)

二月 因太監月錢領到隨即花掉,以至衣衫襤褸,諭令照八旗之例,借給官銀。策旺阿拉布坦遣使入貢,報告使臣馬迪被害及噶爾丹密事。

九月 修盛京城。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甲戌)

二月 大學士請間三四日一御門聽政。康熙帝曰:「昨諭六十以上大臣間日奏事,乃優禮老臣耳。若朕躬豈敢暇逸,其每日聽政如常。」因康熙帝優禮老臣,諭六十以上大臣隔日奏事,故而大學士請問皇帝可否三、四日舉行一次御門聽政,康熙帝不允。

三月 禮部尚書沙穆哈以議皇太子祀奉先殿儀注不敬免。

五月 命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日輪四員入值南書房。詔修《淵鑒類函》。巡畿甸,閱視河堤。

閏五月 康熙帝試翰林出身官於豐澤園。

七月 康熙帝求文學之臣。大學士舉薦徐元學、王鴻緒、高士奇及韓菼、唐孫華以對。康熙帝以曰:「韓菼非謫降之人,當以原官召補。徐元學、王鴻緒、高士奇可起用修書。並召徐秉義來。」

十一月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逝。設虎槍營,分隸上三旗。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乙亥)

二月 太和殿修繕完成。

五月 上巡畿甸,閱新堤及海口運道,建海神廟。

六月 冊封皇太子允礽妃石氏。

十一月 大閱於南苑,定大閱鳴角擊鼓聲金之制。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丙子)

正月 下詔親征噶爾丹。於西苑蕉園設內監官學,以敕授太監讀書。

二月 康熙帝親統六師啟行,征噶爾丹。命皇太子留守,凡部院章奏聽皇太子處理。妃赫舍里氏逝,追贈平妃。

五月 偵知噶爾丹所在,康熙帝率前鋒先發,諸軍張兩翼而進。前哨中書阿必達探報噶爾丹聞知皇上親率大軍而來,驚懼逃遁。康熙帝率輕騎追擊。上書皇太後,備陳軍況,並約期回京。康熙帝追至拖納阿林而還,命內大臣馬思喀追之。康熙帝班師。撫遠大將軍費揚古大敗噶爾丹於昭莫多(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東南),斬首三千,陣斬其妻阿奴。噶爾丹以數騎逃遁。

七月 以平定朔漠勒石於太學。

十月 大將軍費揚古獻俘至。

十一月 噶爾丹遣使乞降,其使格壘沽英至,蓋微探康熙帝的旨意。康熙帝告之說:「俟爾七十日,過此即進兵。」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丁丑)

正月 上諭:「朕觀《明史》,一代並無女後預政,以臣凌君之事。我朝事例,因之者多。朕不似前人輒譏亡國也。現修《明史》,其以此諭增入敕書。」

二月 康熙帝再次親征噶爾丹於寧夏,命皇太子留守京師。遣官祭黃河之神。

三月 康熙帝駐蹕寧夏,察恤昭莫多、翁金陣亡兵士。祭賀蘭山。上閱兵。命侍衛以御用食物均賜戰士。

四月 康熙帝回鑾。費揚古疏報閏三月十三日噶爾丹仰葯死。康熙帝率百官行拜天禮。敕諸路班師。

七月 以朔漠平定,遣官告祭郊廟、陵寢、先師。

十月 始令宗室及滿洲諸生應鄉試、會試。

十一月 和碩恪靖公主下嫁喀爾喀郡王敦布多爾濟。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戊寅)

正月 康熙帝巡幸五台山。命皇長子允禔、大學士伊桑阿祭金太祖、世宗陵。

三月 封皇長子允禔為直郡王、皇三子允祉為誠郡王,皇四子允禛、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佑、皇八子允禩俱為貝勒。

五月 裁上林苑。

七月 命吏部月選同、通、州、縣官引見。霸州新河成,賜名永定河,建河神廟。奉皇太後東巡,取道塞外。

八月 巡幸塞外,奉皇太後臨幸喀拉沁端敬公主府邸,賜金幣及其額駙噶爾臧。皇太後望祭父母於發庫山。賜端敏公主及其額駙達爾漢親王班第金幣。

九月 康熙帝次克爾蘇,臨科爾沁親王孝庄文皇後之父滿珠習禮墓前酹酒行禮。

十月 康熙帝行圍於輝發。駐蹕興京,謁永陵,遣官賜奠武功郡王禮敦墓。謁福陵、昭陵,臨奠武勛王揚古利、直義公費英東、弘毅公額宜都墓。

十二月 諭宗人府:「閑散宗室,才力干濟,精於騎射,及貧無生計者,各察實以聞。」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己卯) 正月 發布南巡詔旨:一切供給,由京備辦,勿擾民間。

二月 第三次南巡啟鑾。

三月 康熙帝閱黃河堤。駐杭州,閱兵較射。

四月 車駕駐江寧,閱兵。

五月 車駕次仲家閘,書「聖門之哲」額,懸先賢子路祠。

閏七月 妃張佳氏逝,謚為敏妃。誠郡王胤祉為其所生,不及百日剃發,降為貝勒。

十月 視永定河工程,命直郡王胤禔率領八旗兵丁協助修永定河堤。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庚辰)

正月 閱視永定河工程。

二月 親自指示修永定河方略。命費揚古、伊桑阿考試宗室子弟騎射。

六月 建海神廟。停宗室科舉。

十月 皇太後六旬萬壽節,康熙帝制《萬壽無疆賦》,親書圍屏進獻。巡閱永定河。

十一月 命卓異官如行取例引見。

8. 譚維維 唱烏蘭巴托的夜的時候 改編有穿插什麼歌嗎 中間的歌很好聽啊 「我穿過風 穿過雲……」

零度的親吻 - 林俊傑
詞:林怡風
曲:林俊傑
時間靜止了 身邊沒人
如果愛停了 誰會留著
你不說理由 也不做選擇
面對面的我們 像兩個陌生人
零度的親吻 最禮貌的雙唇
感覺變了 騙不了任何人
零度的親吻 你閉上雙眼不讓我看透
我不想追問 還能撐多久

手一直牽著 心卻丟了
我們在等著 誰先開口
表面的笑容 讓人更難受
愛永遠無法平衡 我其實都懂得
零度的親吻 最禮貌的雙唇
感覺變了 騙不了任何人
零度的親吻 你閉上雙眼不讓我看透
我只是不想 追問
我准備好接受 別用虧欠拖著
夜太長 夢太多 放不下 為什麼
親吻著 曾熱烈的雙唇
感覺變了 騙不了任何人
你的親吻 總閉上雙眼害怕我看透
我不難過 我會 好好的

9. 跪求康熙的大事件!!!小說用!!!!

順治十八年 (1661年辛丑)
正月初二日,順治帝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起草遺詔。初七日,逝於養心殿。遺詔中對十八年的朝政進行檢討,共有十四項罪責。遺詔立第三子玄燁為太子,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輔佐年僅八歲的幼帝。初八日,遣官頒行遺詔於全國。初九日,玄燁即皇帝位。
二月移順治帝梓宮於景山壽皇殿。裁撤十三衙門。誅殺內監吳良輔。設立武備院,專門製作收藏宮中所用軍械及陳設器物。詔令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隸內務府。
三月為順治帝上尊謚「章皇帝」,廟號「世祖」。
四月以一等阿達哈哈番侍衛傅達理隨葬順治帝,予祭葬,謚忠烈。鄭成功收復台灣。江南蘇、松、常、鎮四府發生奏銷案。
六月罷內閣,復內三院。
七月駐蹕熱河。巡幸諸蒙古部落。
十一月康熙帝親祀於圜丘。世祖章皇帝升祔太廟。
十二月平西王吳三桂率大軍入緬,緬甸人執明永曆帝朱由榔以獻。宗人府進《玉牒》。
是年為防內地民眾與鄭成功抗清勢力聯系,實行海禁,勒令江南、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分別內遷三十里至五十里,並盡燒船隻,片板不準下海,此即「遷海令」。

康熙元年(1662年 壬寅)
二月鄭成功接受荷蘭侵略者揆一投降。
三月以滇南平,告廟祭陵,大赦天下。尊世祖山陵為孝陵。
四月加上太祖、太宗尊謚。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父子於昆明。鄭成功逝。
五月夏至,康熙帝親祭地於方澤。
八月宗人府、禮部遵諭議王、貝勒、貝子等有願撫養女者,奏准撫養,隨養父母升降。
十月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尊皇後為仁憲皇太後,母後為慈和皇太後。
十一月吳之榮告發庄廷鑨私修《明史》。
康熙二年(1663年 癸卯)
二月慈和皇太後佟佳氏逝。
三月庄廷鑨《明史》案發生。
五月詔天下錢糧統歸戶部,部寺應用,俱向戶部領取,著為令。為慈和皇太後上尊謚孝康熙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後。奉移世祖梓宮往孝陵,奉安地宮。
六月葬世祖章皇帝於孝陵,孝康皇後、端敬皇後與之合葬。
十一月改造福陵、昭陵地宮成,奉安太祖、太宗寶宮。
康熙三年(1664年 甲辰)
四月鰲拜奏內大臣費揚古之子侍衛倭赫擅騎御馬,費揚古怨,被籍家棄市。詔令工部織染局歸內務府。
康熙四年(1665年 己巳)
二月御史董文驥疏言大臣更易先皇帝制度,非是,宜一切復舊。
三月修繕歷代帝王廟。輔政大臣議欽天監官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罪。
七月以太皇太後懿旨,聘輔臣索尼孫女、內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為皇後,行納采禮。
九月冊立輔臣索尼之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後。
十月康熙帝首至南苑校射行圍。
康熙五年(1666年 丙午)
正月輔臣鰲拜與蘇克薩哈因換地相爭,自此鰲拜專權。
三月輔臣索尼請皇帝親政,留中未發。
十一月輔臣鰲拜以改撥圈地,誣告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連等罪,逮捕下獄。而輔臣中的索尼年老,遏必隆軟弱,蘇克薩哈望淺,俱不能抗拒鰲拜。
十二月鰲拜矯旨殺蘇納海、朱昌祚、王登連。
康熙六年(1667年 丁未)
正月封世祖第二子皇兄福全為裕親王。
四月加索尼一等公。
六月內弘文院侍讀熊賜履上疏,陳述當朝滿漢矛盾尖銳、制度廢弛。
七月康熙帝親政,御太和殿受賀,加恩中外,大赦。始御乾清宮聽政。命武職官一體引見。鰲拜殺蘇克薩哈及其子。賜遏必隆、鰲拜加一等公。
九月命修《世祖實錄》。康親王傑書議蘇克薩哈
十一月冬至,祀天於圜丘,奉世祖章皇帝配享。
康熙七年(1668年 戊申)
正月建孝陵神功聖德碑。加鰲拜、遏必隆太師。
九月康熙帝將巡邊,侍讀學士熊賜履、給事中趙之符疏諫。康熙帝止行,仍令遇事直陳。
十二月治歷法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劾奏欽天監監副吳明烜。
康熙八年(1669年 己酉)
正月修乾清宮,康熙帝移御武英殿。此系太皇太後懿旨:「皇帝現居清寧宮,即保和殿也。以殿為宮,於心不安。可將乾清宮、交泰殿修理,皇帝移居彼處。」
二月行南懷仁推算歷法。巡視近畿。
三月結束清初的歷法之爭,授南懷仁為欽天監監副。
四月幸太學,釋奠孔子,講《周易》、《尚書》。給事中劉如漢請舉行經筵,嘉納之。
五月詔逮捕鰲拜交廷鞫。是日,在鰲拜入見時,侍衛以撲擊之戲抓捕之。自此,設善撲營,以近臣領之。王大臣議鰲拜三十大罪,當誅族。康熙帝詔令以其屢立戰功,免死拘禁,其黨班布爾善等伏誅。奪遏必隆太師、一等公。詔永停圈地,今年已圈者給還。
六月詔宗人有罪,不忍開除宗籍,自順治十八年以來被削宗籍者,由宗人府詳察以聞。
七月詔復被鰲拜誣罪的蘇納海、朱昌祚、王登連原官,並予謚。
十月盧溝橋成,上為文勒石。
十一月太和殿、乾清宮成,上御太和殿受賀,入居乾清宮。
康熙九年(1670年 庚戌)
正月祈谷於上帝,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配享。起遏必隆公爵,宿衛內廷。
五月加上孝康章皇後尊謚,升祔太廟。
七月奉祀孝康章皇後於奉先殿。
八月詔都察院糾察陪祀王大臣班行不肅者。康熙帝奉太皇太後、皇太後首謁孝陵。
十月頒《聖諭》十六條。改內三院為內閣,復設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大學士。諭禮部舉行經筵。
康熙十年(1671年 辛亥)
正月封世祖第五子常寧為恭親王。
二月命編纂《孝經衍義》。
三月告誡年幼諸王讀書習騎射,勿恃貴縱恣。設置日講官。
四月命續修《太祖聖訓》、《太宗聖訓》。詔宗人閑散及幼孤者,量予養贍,著為令。始行日講。
九月以寰宇統一,告成於太祖太宗陵。奉太皇太後、皇太後啟鑾。謁福陵、昭陵。幸盛京,御清寧宮,賜百官宴。遣官祭諸王諸大臣墓。

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
二月康熙帝至先農壇首次行耕耤禮。朝日於東郊。
五月《世祖實錄》編纂完成。
十一月康熙帝幸南苑,建行宮。
十二月裕親王福全、庄親王博果鐸、惠郡王博翁果諾、溫郡王孟峨疏辭議政,允之。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岳樂疏辭議政,不許。
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
正月幸南苑,大閱八旗將士。此後或行大閱於盧溝橋,或玉泉山,或多倫諾爾;地無一定,時間亦不以三年為限。
二月上御經筵,命講官日值。賜八旗官學翻譯《大學衍義》。
三月平南王尚可喜請老,許之,以其子之信嗣封鎮粵,不許,令其撤藩還駐遼東。
六月禁止八旗以奴僕殉葬。
七月命重修《太宗實錄》。吳三桂、耿精忠佯請撤藩,以揆朝旨。
八月試漢科道官於保和殿,不稱職者罷。遣官分至雲南、廣東、福建,進行撤藩。諭禮部:祭祀大典,必儀文詳備,乃可昭格。命其考察古禮斟酌議定。
九月諭總管太監考察各宮太監勤惰情況。
十一月吳三桂殺巡撫朱國治,舉兵反叛。
十二月吳三桂反對撤藩叛亂,訊傳京師。執其子額駙吳應熊下獄。詔削吳三桂爵,宣示中外。京師民楊起隆偽稱朱三太子以圖起事,事發,楊起隆逃逸,其黨被誅。此為「朱三太子案」。罷漢官參與祭堂子之禮。
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
正月封世祖第七子隆禧為純親王。
二月廣西將軍孫延齡叛。太皇太後頒內庫銀犒賞平三藩前線將士。欽天監新造儀象成。
三月耿精忠叛,執總督范承謨,並邀台灣鄭經助攻。
五月皇後赫舍氏因難產逝於坤寧宮。康熙帝為此輟朝五日,親送大行皇後梓宮於北沙河鞏華城殯宮。
六月定以內務府大臣領三旗包衣護軍營負責宮門守衛及扈從、執燈、引導等事。
十二月康熙帝擬前往親征三藩叛亂,王大臣以京師為根本重地,且太皇太後年事已高,力諫乃止。提督王輔臣在陝西策應三藩叛亂,殺經略莫洛。
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
四月以上諭確立經筵的形式為侍臣進講,然後皇帝復講,互相討論以達到對經義有所闡發。
閏五月幸玉泉山觀禾。
九月康熙帝首謁明陵,致奠長陵,遣官分祭諸陵。
十一月復設詹事府官。
十二月立皇子胤礽為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頒詔中外,加恩肆赦。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
正月以建儲上太皇太後、皇太後徽號。因軍需浩繁,民力唯艱,暫停仁孝皇後陵寢建造之工。
十月康熙帝命講官進講《通鑒》。耿精忠勢窮而降,三藩叛域浙、閩、陝漸次平定。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
二月幸南苑行圍。大閱於南苑,命內大臣、大學士、學士諸文臣亦俱披甲。
三月改順治年間十三衙門的相關機構分別為內務府的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會計司、營造司、慎刑司、慶豐司、上駟院,並於其下設立敬事房。詔令內務府三旗每旗編為五佐領,設驍旗、護軍參領,由驍旗參領兼管旗務。命翰林長於辭賦書法者,以所業進呈。任命靳輔為河督,整治河務。
七月康熙帝御便殿,召大學士等賜坐,論經史,間及前代朋黨之弊端,諭嚴加警戒。封世祖乳母朴氏為奉聖夫人,頂帽服色照公夫人品級。
八月冊立內大臣遏必隆之女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後,佟佳氏為貴妃,赫舍里氏為僖嬪,李氏為安嬪,章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內務府總管大臣向二十家內管佐領傳諭:宮內一應服役行走女人,凡有事進宮,公事畢即應出外,不許久停閑坐,將外間事向內傳說,並竊聽宮內事往外傳說。
九月上發京師,謁孝陵,巡近邊。
十月始設南書房,命侍講學士張英、中書高士奇入值。
十一月封長白山神,遣官望祭。
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
正月詔中外臣工各舉博學通才之人,以備顧問,由皇帝親試。大學士李霨等舉薦曹溶等71人,命赴京齊集請旨。
二月制《四書講疏義序》。皇後鈕祜祿氏崩於坤寧宮,輟朝五日,謚曰孝昭皇後。
三月吳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年號昭武。
七月召翰林學士陳廷敬、侍讀學士葉方藹入值南書房。吳三桂於衡州稱帝。
八月西洋國王阿豐肅使臣入貢。御經筵,以《御制詩集》賜陳廷敬等。吳三桂死。頒行《康熙永年歷》。
十月皇四子胤禛生,母為烏雅氏。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
正月平定三藩之亂已取得階段性勝利,康熙帝御午門宣捷。
三月御試博學鴻詞於體仁閣,授彭孫遹等50人侍讀、侍講、編修、檢討等官。修《明史》,以學士徐元文、葉方藹、庶子張玉書為總裁。
七月視純親王隆禧疾。京師地震詔發內帑十萬賑恤。
八月以地震禱於天壇。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
四月以學士張英等供奉內廷,日備顧問,下部優恤,高士奇、杜訥均授翰林官。命南書房翰林每日晚講《通鑒》。宗人府進《玉牒》。設武英殿造辦處。諭:凡放匠之處,妃、嬪、貴人等不許行走,待晚間放匠後方許行走。
十月冊封胤禛之母烏雅氏為德嬪。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
正月增置講官。
二月皇太子胤礽就傅,以大學士張英、李光地為師。
三月葬仁孝皇後、孝昭皇後於東陵昌瑞山陵。
七月因平定三藩,賜宴於瀛台,員外郎以上皆與,賜采幣。
十一月定遠平寇大將軍等率軍入雲南,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徹底平定。
十二月以三藩平定御太和門受賀,宣捷中外。加上太皇太後、皇太後徽號,晉貴妃佟佳氏為貴妃,冊封孝詔仁皇後之妹鈕祜祿氏為貴妃,晉惠嬪那拉氏為惠妃,宜嬪郭啰啰氏為宜妃,榮嬪為榮妃。頒發恩詔,賞賜宗室、外藩,予封贈,廣解額,舉隱逸,旌節孝,恤孤獨,罪非常赦不原者悉赦除之。是年,康熙帝詔見直隸巡撫於成龍,稱其為「清官第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
正月上元節,賜群臣宴,觀燈,用柏梁體賦詩。上為制《昇平嘉宴詩序》,刊石於翰林院。
二月以平滇遣官告祭岳瀆、古帝陵、先師闕里。康熙帝齋戒於景山,為太皇太後祝壽。東巡謁陵,以皇太子胤礽隨從。
三月康熙帝謁福陵、昭陵,駐蹕盛京。謁永陵。由山道前往烏拉行圍。望祭長白山。
七月清廷以鄭氏降將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准備攻台。
九月詔每日御門聽政,春夏以辰初,秋冬以辰正。
十月詔重修《太祖實錄》,纂修《三朝聖訓》、《平定三逆方略》。
十二月遣郎談、彭春偵察雅克薩情形,還奏後康熙帝決定暫不進攻,派寧古塔將軍與之對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癸亥)
二月康熙帝初次幸五台山。
五月設漢軍火器營。
六月至古北口外行圍,木蘭圍獵自此始。
八月命經筵大典,大學士以下侍班。
九月限額魯特入貢人數。
十月設黑龍江將軍,駐黑龍江城(今愛輝南)。
十一月以收復台灣,告祭孝陵。
十二月《易經日講》成,康熙帝制序文頒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
正月命整肅朝會禮儀。首次纂修《大清會典》,自崇德元年至康熙二十五年。
二月以薩克素兵臨雅克薩。
四月諭講官,講章以精切明晰為尚,毋取繁衍。
九月康熙帝初次南巡啟鑾。
十月開放海禁。南巡途徑黃河,視察北岸諸險。
十一月南巡至江寧,謁明孝陵。回鑾時次曲阜,詣孔廟,瞻先聖像,講《日經》,詣孔林酹酒,書「萬世師表」,留曲柄黃蓋。是年,用施琅議,於台灣設府、縣等,隸福建行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
正月諭內務府總管大臣:將皇城外三宮女子養病之吉征房移至皇城內幽靜處。諭享太廟時贊禮郎讀祝文對御名可不避。試翰詹官於保和殿,康熙帝親定甲乙,其不稱職者改官。
二月諭滿洲家奴及太監家奴有逃走在外私自凈身者,不宜內用。
三月康熙帝撰孔子廟碑文成,親書立碑。
四月設景山官學,以訓練內務府三旗閑散子弟。
五月修《政治典制》。於文華殿東建傳心殿,舉行經筵前遣官於此祭先師孔子。彭春等攻雅克薩城(今俄羅斯阿爾巴津諾),俄軍勢窮約降,退居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
正月俄重據雅克薩。
二月重修《太祖實錄》完成。文華殿修建完成。康熙帝告祭孔子於傳心殿。皇十三子胤祥生,母為長佳氏。
三月命修《一統志》。
七月吏部奏定侍讀、庶子以下各官學問不及者,以同知、運判外轉。清軍圍攻雅克薩。
九月俄沙皇彼得一世來書請和,下令撤圍。
十二月諭:「糾儀御史糾察必以嚴,設朕躬不敬,亦當舉奏。」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
二月命八旗都統、副都統更番入值紫禁城。
三月康熙帝御太和門視朝,諭大學士等詳議政務闕失,有所見聞,應入陳無隱。
四月諭纂修《明史》諸臣,修史應參照實錄,《明史》修成後,應將實錄並存應將實錄並存於世,以便後世有所考證。
五月召陳廷敬、湯斌各試以文章。諭曰:「朕與熊賜履講經論史,有疑必問。繼而張英、陳廷敬以次進講,大有裨益。」制周公、孔子、孟子廟碑文,御書勒石。
十一月太皇太後病,康熙帝詣慈寧宮侍疾。
十二月以太皇太後病,康熙帝親制祝文,步行祈禱於天壇。太皇太後逝。康熙帝割辮服衰,居慈寧宮廬次。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
二月定宗室襲封年例。御史郭琇參奏明珠、余國柱等結黨,明珠、余國柱免職,明珠之黨遭罷免。
四月康熙帝躬送太皇太後靈柩奉安暫安奉殿。其後起陵,稱昭陵。
九月喀爾喀部為准噶爾部噶爾丹攻破,遷徙近邊。
十月上大行太皇太後尊謚為孝庄文皇後,升祔太廟,頒詔中外。
十二月建福陵、昭陵聖德神功碑,御制碑文。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
正月康熙帝第二次南巡,臨閱河工。
二月康熙帝抵達浙江紹興,祭大禹陵,親制祭文,書名,行九叩禮,制頌刊石,書額曰「地平天成」。
三月康熙帝至南京謁明孝陵。命八旗科舉先試騎射。
四月康熙帝制《孔子贊序》及顏、魯、思、孟四贊,頒於學宮。
五月頒行《孝經衍義》
七月初九日冊立貴妃佟氏為皇後。次日皇後崩,謚孝懿。派索額圖與俄國使臣會談於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
十月葬孝懿皇後於遵化東陵。
十一月孝懿皇後祔奉先殿。
十二月上朝皇太後於慈寧新宮。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
二月謁遵化孝陵。
三月詔修三朝國史。
四月《大清會典》修成。改文書館為御書處,以拓刻、臨摹皇帝詩文法帖手跡等。
七月噶爾丹入犯烏珠穆沁發動叛亂,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皇子胤禔為副將出古北口;恭親王常寧為安遠大將軍,出喜峰口征討。康熙帝親征,駐博洛和屯,因疾回鑾。
八月清軍與噶爾丹激戰烏蘭布通,獲勝。噶爾丹遣喇嘛濟隆來請和,福全未即進師。康熙帝切責之。
十一月裕親王福全等至京聽勘。
十二月康熙帝謁陵,行孝庄文皇後三年致祭禮。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
三月翻譯《通鑒綱目》成,康熙帝制序文。
四月以喀爾喀內附,康熙帝躬蒞邊外撫綏。舉行多倫會盟。
五月傳諭喀爾喀,與內蒙古四十九旗一體編設各處扎薩克,管轄稽查,各自遵守。
十一月詔禁止黨同伐異之惡習。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
九月大閱於玉泉山,改玉泉山澄心園為靜明園。
十月停直省進鮮茶及賚送表箋。
十二月召科爾沁親王沙津入京,面授機宜,使誘噶爾丹。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
二月因太監月錢領到隨即花掉,以至衣衫襤褸,諭令照八旗之例,借給官銀。策旺阿拉布坦遣使入貢,報告使臣馬迪被害及噶爾丹密事。
九月修盛京城。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
二月大學士請間三四日一御門聽政。康熙帝曰:「昨諭六十以上大臣間日奏事,乃優禮老臣耳。若朕躬豈敢暇逸,其每日聽政如常。」因康熙帝優禮老臣,諭六十以上大臣隔日奏事,故而大學士請問皇帝可否三、四日舉行一次御門聽政,康熙帝不允。
三月禮部尚書沙穆哈以議皇太子祀奉先殿儀注不敬免。
五月命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日輪四員入值南書房。詔修《淵鑒類函》。巡畿甸,閱視河堤。
閏五月康熙帝試翰林出身官於豐澤園。
七月康熙帝求文學之臣。大學士舉薦徐元學、王鴻緒、高士奇及韓菼、唐孫華以對。康熙帝以曰:「韓菼非謫降之人,當以原官召補。徐元學、王鴻緒、高士奇可起用修書。並召徐秉義來。」
十一月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逝。設虎槍營,分隸上三旗。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乙亥)
二月太和殿修繕完成。
五月上巡畿甸,閱新堤及海口運道,建海神廟。
六月冊封皇太子允礽妃石氏。
十一月大閱於南苑,定大閱鳴角擊鼓聲金之制。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
正月下詔親征噶爾丹。於西苑蕉園設內監官學,以敕授太監讀書。
二月康熙帝親統六師啟行,征噶爾丹。命皇太子留守,凡部院章奏聽皇太子處理。妃赫舍里氏逝,追贈平妃。
五月偵知噶爾丹所在,康熙帝率前鋒先發,諸軍張兩翼而進。前哨中書阿必達探報噶爾丹聞知皇上親率大軍而來,驚懼逃遁。康熙帝率輕騎追擊。上書皇太後,備陳軍況,並約期回京。康熙帝追至拖納阿林而還,命內大臣馬思喀追之。康熙帝班師。撫遠大將軍費揚古大敗噶爾丹於昭莫多(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東南),斬首三千,陣斬其妻阿奴。噶爾丹以數騎逃遁。
七月以平定朔漠勒石於太學。
十月大將軍費揚古獻俘至。
十一月噶爾丹遣使乞降,其使格壘沽英至,蓋微探康熙帝的旨意。康熙帝告之說:「俟爾七十日,過此即進兵。」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
正月上諭:「朕觀《明史》,一代並無女後預政,以臣凌君之事。我朝事例,因之者多。朕不似前人輒譏亡國也。現修《明史》,其以此諭增入敕書。」
二月康熙帝再次親征噶爾丹於寧夏,命皇太子留守京師。遣官祭黃河之神。
三月康熙帝駐蹕寧夏,察恤昭莫多、翁金陣亡兵士。祭賀蘭山。上閱兵。命侍衛以御用食物均賜戰士。
四月康熙帝回鑾。費揚古疏報閏三月十三日噶爾丹仰葯死。康熙帝率百官行拜天禮。敕諸路班師。
七月以朔漠平定,遣官告祭郊廟、陵寢、先師。
十月始令宗室及滿洲諸生應鄉試、會試。
十一月和碩恪靖公主下嫁喀爾喀郡王敦布多爾濟。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
正月康熙帝巡幸五台山。命皇長子允禔、大學士伊桑阿祭金太祖、世宗陵。
三月封皇長子允禔為直郡王、皇三子允祉為誠郡王,皇四子允禛、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佑、皇八子允禩俱為貝勒。
五月裁上林苑。
七月命吏部月選同、通、州、縣官引見。霸州新河成,賜名永定河,建河神廟。奉皇太後東巡,取道塞外。
八月巡幸塞外,奉皇太後臨幸喀拉沁端敬公主府邸,賜金幣及其額駙噶爾臧。皇太後望祭父母於發庫山。賜端敏公主及其額駙達爾漢親王班第金幣。
九月康熙帝次克爾蘇,臨科爾沁親王孝庄文皇後之父滿珠習禮墓前酹酒行禮。
十月康熙帝行圍於輝發。駐蹕興京,謁永陵,遣官賜奠武功郡王禮敦墓。謁福陵、昭陵,臨奠武勛王揚古利、直義公費英東、弘毅公額宜都墓。
十二月諭宗人府:「閑散宗室,才力干濟,精於騎射,及貧無生計者,各察實以聞。」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
正月發布南巡詔旨:一切供給,由京備辦,勿擾民間。
二月第三次南巡啟鑾。
三月康熙帝閱黃河堤。駐杭州,閱兵較射。
四月車駕駐江寧,閱兵。
五月車駕次仲家閘,書「聖門之哲」額,懸先賢子路祠。
閏七月妃張佳氏逝,謚為敏妃。誠郡王胤祉為其所生,不及百日剃發,降為貝勒。
十月視永定河工程,命直郡王胤禔率領八旗兵丁協助修永定河堤。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
正月閱視永定河工程。
七月駐蹕熱河。巡幸諸蒙古部落。

10. >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

特別是近年來,為眾多國內大型國企海外並購礦業資源提供了跨國法律服務。同時,隆安律師事務所擔任了中國國際礦業俱樂部的法律顧問,為中外礦業企業會員提供融資和法律服務。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誠聘具有礦業領域或海外上市法律服務經驗的優秀律師加盟隆安,打造中國律師界最強大的礦業律師隊伍。隆安律師事務所是國內最早從事礦業資源領域法律服務的律師事務所,在礦業資源法律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礦業部有十多位精通外語的資深國內外礦業律師、和中外礦業專家,包括原加拿大艾芬豪礦業副總裁、原美國PEABODY能源公司副總裁、原蒙古礦產能源部局長等。隆安率先在蒙古烏蘭巴托和香港設立了分所,為礦業企業投資、融資提供法律服務。十八年來隆安律師代理國內外企業參與大量的國內礦業資源領域的並購業務、企業重組、改制、上市、合資合作項目,同時,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深入,為大批國內大中型企業在蒙古、非洲的辛巴威、象牙海岸、加拿大、澳大利亞、中亞、東南亞、巴西、智利等地投資礦業能源提供全程的法律服務。 為了滿足業務需要,急聘具有礦業經驗的優秀律師加盟(工薪加提成)。待遇優厚!

熱點內容
酷書小說下載txt免費下載全集 發布:2025-09-11 01:27:56 瀏覽:912
小說總裁重生嬌妻 發布:2025-09-11 01:22:50 瀏覽:905
小說完結篇免費 發布:2025-09-11 01:17:10 瀏覽:551
肉文短篇小說合集百度雲 發布:2025-09-11 01:10:31 瀏覽:802
總裁被富二代糾纏的小說 發布:2025-09-11 01:06:44 瀏覽:576
小說重生軍政千金 發布:2025-09-11 01:03:07 瀏覽:508
網路小說作者學歷調查 發布:2025-09-11 00:51:21 瀏覽:11
日文輕小說在線 發布:2025-09-11 00:50:39 瀏覽:711
韓三千小說共多少章結局 發布:2025-09-11 00:41:47 瀏覽:140
啃老小說免費下載 發布:2025-09-11 00:38:19 瀏覽: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