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異能 » 小說都市另類江姐

小說都市另類江姐

發布時間: 2022-06-28 06:13:08

Ⅰ 描寫江姐的小說,好像叫紅岩吧,哪裡有這個小說的電子書

http://www.5156e.com/html/27320/1.html

Ⅱ 《江姐》選自哪本小說,是誰寫的

<紅岩>
作 者:羅廣斌、楊益言

Ⅲ 小說中畫線的細節描寫表現了江姐怎樣的性格特點

表現了江姐不屈,勇於犧牲,愛國愛黨,高潔的性格,她在臨走前整理衣服,梳理頭發都表明了她是一個希望"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偉大的革命者

Ⅳ 小說<<紅岩>>中扮演江姐的人真名叫啥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偉,1920年舊歷八月二十生於四川自貢。在她8歲時,性格剛強的母親與游手好閑的父親不能相處,便帶著江竹筠姐弟到重慶投奔兄弟。江竹筠10歲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因為人還沒有機器高,老闆就為她特製了一個高腳凳。11歲時,她又進了重慶的一所教會辦的孤兒院,邊做工邊讀書。在苦難的生活經歷中,江竹筠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充滿了憎恨,同時也養成了刻苦學習的精神。她在上學時非常用功,記憶力超群。後來據同牢難友講,在獄中,她背誦和默寫下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和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供難友們學習。

江竹筠於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共產黨。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系,翌年轉入農藝系。1946年,她畢業後回到重慶,參加和領導學生運動。1947年春,中共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筠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只幾個月的時間,報紙就發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

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偽裝進步的特務打入,以順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慶的碼頭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東地委書記塗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使得叛徒無法再偽裝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後,慘遭手指釘竹簽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並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後被用鏹水毀屍滅跡,時年29歲。

■她最崇拜蘇聯女英雄「丹娘」;獄中難友則把她稱為「中國的丹娘」

在億萬中國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堅強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動了無數人的心——「嚴刑拷打算不了什麼,竹簽子是竹子做的,而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的。」

江竹筠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樣堅強的表現,是由於對舊社會及其代表國民黨反動派的極度仇恨,也是由於對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的無限嚮往。當新中國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升起時,她和渣滓洞里的難友們雖不知國旗的圖案,卻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議著綉制這面代表解放的旗幟——盡管她們知道自己已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學期間,江竹筠學會了俄語,並閱讀來自蘇聯的書籍和報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慶時,她參加了中蘇友協招待會,會上放映了蘇聯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婭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獄中她受酷刑後,難友們把她稱為「中國的丹娘」。當年的革命需要這種時代精神,而後人在為理想而奮斗時,同樣能夠從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並肩戰鬥了兩年的假夫妻,終於結成了真伴侶。唯一的愛子寄養在別人家裡;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絕育手術

■江竹筠路過城門時突然看到丈夫頭顱,一時心如刀絞,為防旁邊的敵人發現,還要表現得鎮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託了革命的英雄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兩種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堅強的戰士,也是一個好妻子和好母親,最後為了革命事業又舍棄了她難舍的一切。

1943年4月,黨組織派23歲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黨重慶市委領導人之一的彭詠梧開展工作,主要任務是負責通信聯絡。他們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實際上還是領導與被領導、上級與下級之間的關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關心江竹筠的安全。為了躲避重慶特務的跟蹤,翌年,老彭讓她報考成都的四川大學——那裡號稱民主堡壘,比較安全。江竹筠只讀過一年高中,卻向老彭保證:「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我願意拚命!」經過3個月的復習,她終於考上了四川大學,老彭則經常以丈夫的名義去看望並布置工作。

1945年,經組織批准,並肩戰鬥了兩年的彭詠梧和江竹筠結為夫婦。一年後,兒子彭雲出世。夫婦倆把孩子寄養在別人家裡。江竹筠為了在地下斗爭中輕裝上陣,毅然做了絕育手術。1947年秋,彭詠梧、江竹筠夫婦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東打游擊。翌年春節前夕,彭詠梧在戰斗中壯烈犧牲,頭顱被敵人割下掛在城門上示眾。江竹筠路過城門時突然看到這一情景,心如刀絞,為防旁邊的敵人發現,還要表現出鎮定。此後,她繼續戰斗在川東的門戶萬縣。

江竹筠被捕後仍時時惦念著自己的兒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個難友出獄的機會,事先用竹簽蘸著棉花灰對水調成的「墨汁」,給同樣是共產黨員的哥哥江竹安寫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話,雲兒(指彭雲)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

■毛澤東看到江姐犧牲那場戲時,曾動感情地說:「為什麼不把江姐寫活?我們的人民解放軍為什麼不去把她救出來?」

幾十年來,「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線背心的服裝樣式也曾被人稱為「江姐式」。這雖然要歸功於藝術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還在於烈士本人的事跡感人。

重慶剛解放時,羅廣斌在一本小冊子中發表了《江竹筠烈士小傳》。羅廣斌是由江竹筠介紹入黨,並在她的領導下工作。他被關入「渣滓洞」監獄後,江姐通知獄中的難友「此人可靠」。1951年紀念建黨30周年時,重慶《大眾文藝》發表了楊益言所寫的《聖潔的血花》徵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為題材的。1959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了28萬冊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後,羅廣斌、楊益言以3年的艱苦創作寫出長篇小說《紅岩》。此書僅國內就先後發行800多萬冊,可以說影響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跡不僅被作為長篇小說的素材,而且還被搬上了舞台、銀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藝術家都以能夠扮演江姐為榮。如歌劇《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首度排練和演出的,公演後很快在全國引起轟動。在風風雨雨的35年間,她經三代演員四度復排,前後共演出460餘場,被贊譽為中國歌劇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綉紅旗》、《紅梅贊》等膾炙人口,被廣為傳唱。

老一輩革命家也深深為江姐的英雄事跡所折服。據《紅岩》作者之一的楊益言回憶,當年毛澤東觀看空政文工團演出的歌劇《江姐》時,看到壯烈犧牲那場戲,他禁不住動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無遺憾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為什麼不把江姐寫活?我們的人民解放軍為什麼不去把她救出來?」

Ⅳ 《紅岩》江姐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紅岩》為我們塑造了一組革命英雄的群體形象.這些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經歷、不同性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經過作者的精心刻畫,都活靈活現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書中眾多英雄人物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堅如磐石的理想與信念,以及他們在與黑暗進行殊死搏鬥中所激發出來的精神光焰,震撼了許許多多青年讀者的心.
重慶解放前夕,敵人在逃跑前,策劃屠殺被捕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的陰謀。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為配合我軍勝利進軍,江姐在集中營組織和領導越獄斗爭。在這生死的緊急關頭,敵人要提前殺害江姐。為了不暴露越獄計劃,保護同志們,江姐毅然走向刑場。山城解放了,五星紅旗在新中國的上空飄揚,它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
愛國,寧死不屈,義憤填膺,大義凜然立場堅定,(表忘了給我加分哦!)

Ⅵ 《江姐》全文

在一個靜靜的夜晚,兩個特務從女牢房帶走了一個通知。鐵門邊昏暗的燈光下,一個中等身材的女同志邁著穩穩的腳步想高牆邊的黑漆鐵門走去。她不是江姐嗎?這么晚帶她出去,敵人打什麼鬼主意呢?
江姐叫江竹筠,童工出身,1939年入黨,一直在白區工作。1947年夏天,重慶地下黨要派一批同志到川東去支援農村裡黨的活動,發動武裝起義,迎接解放。江姐向黨要求參加這個工作。組織上考慮到她剛生孩子,沒批准;只批准了她的丈夫,地下黨重慶市委委員彭詠梧同志,帶領一批同志到川東去。分別的時候,他們互相勉勵要更好地為黨工作。為了避免暴露,他們決定暫時斷絕通訊聯系。
幾個月後,隨著川東農村工作的發展,重慶地下黨又派了一批同志去支援。江姐接受黨交給的任務出發了。到了萬縣,黨組織告訴她,情況很緊急,命令她到奉節去跟那兒的彭詠梧同志聯系。
江姐化了裝,懷著興奮的心情到了奉節縣城。那是個陰雨天,她打著雨傘,沿著泥濘的江邊走著。城門口圍著一大群人,她也走上前去。原來是城頭上掛著一排木籠,木籠里盛著一顆顆人頭。她知道又有好些革命者犧牲了,心裡覺得很難過,不忍看。再一想,不對,應該知道是誰犧牲了,好向黨匯報。可是人頭已經腐爛,沒法辨認,只好到旁邊去看布告。布告上一連串的名字,個個給打上紅筆的勾。她只瞥了一眼,就看到使她觸目驚心的幾個字:「匪首彭詠梧……」
這個打擊多麼殘酷啊!江姐感到眼前發黑,城頭和木籠好像在空中旋轉。她要痛哭一場,但是城門口站著一排敵人,她只好讓眼淚往肚子里咽。她知道不能遲疑,應該馬上離開。她抬起頭,強壓住她內心的悲憤,朝那木籠望了最後一眼,就默默地踏著泥濘的路走開了。
江姐很快就找到了黨,向黨組織做了匯報。她沒哭,嘴唇微微抖動,平靜地吐出彷彿經過千百次考慮的話:「這算不得什麼!請轉告上級,我請求留在老彭工作的地方。」黨同意了她的請求。敵人風聞彭詠梧的妻子在這一帶活動,就四處搜捕。幾個月後,一個叛徒出賣了她,她在萬縣被捕了,立刻被解送到重慶渣滓洞集中營。
敵人從叛徒口裡知道,江竹筠是地下黨的地委委員。中美合作所的特務為了從她口裡得到需要的東西,一個多月來,一直沒有中斷過對她的嚴刑審訊。這天夜間帶她出去,看來也不會例外。同志們緊偎在牢門口,靜靜地守望著。
刑訊室離牢房不遠,夜間,萬籟俱寂,那邊的聲音顯得特別清晰。
「說不說?說不說?」特務瘋狂地吼叫著。
江姐回答說:「上級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級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是,這些都是我們黨的秘密,不能告訴你們。」
同志們知道,敵人又要下毒手了。大家屏息聽著。先聽見特務們用刑的聲音,江姐倔強的呵斥聲。接著,一個特務高聲叫道:「拿竹簽子來!」竹簽子一根根地釘在江姐的指頭里,也一根一根釘在同志們的心裡。江姐大約是昏過去了。一會兒,聽見一陣令人心悸的潑涼水的聲音。
「說不說?說不說?」特務絕望地嘶叫起來,但是沒有聽到江姐的聲音。
又是一陣令人心悸的潑涼水的聲音。
但是沒有聽到江姐的一聲呻吟。
這天夜裡,渣滓洞牢房裡的人們通夜未眠,大家懷著異樣沉重的心情。
朝霞透過山峰,陽光瀉滿山谷。高牆邊的黑漆鐵門一響,人們聚在風門口張望。只見兩個特務拖著昏迷不醒的江姐,往女牢房去。她熬受了一夜的折磨,流血過多,完全失去知覺了。
江姐還沒醒過來。女牢房的通知把她的傷口包紮起來。這時候,大家發現,她在遭受敵人嚴刑拷打的時候,因為忍痛,緊咬著牙關,連嘴唇也咬破了。
集中營的同志們都關心江姐的身體,都為江姐的英雄行為感到驕傲。許多慰問信和詩從各個牢房秘密的傳到女牢房來。有一間牢房的同志們集體寫了一封信,信里說:
「親愛的江姐:一個多月的嚴刑拷問沒能使你屈服。我們深切地知道,一切毒刑,對那些懦夫和軟弱的人才會有效;對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是不會起任何作用的。當我們每餐咽下霉米飯的時候,當我們被半夜裡的敲梆聲驚醒,聽著歌樂山狂風呼嘯的時候,當我們被提出去審訊的時候,我們想起了你,親愛的江姐!我們想你保證:我們要像你一樣地勇敢,堅強,在敵人面前不軟弱,不動搖,不投降!……」
江姐醒過來了,同志們的關懷和慰問,使她激動。她請人代筆,給同志們回了一封信。同志們記得最清楚的,信上有這么幾句話:
「同志們太好了。這算不了什麼!……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

Ⅶ 江姐這部小說的作者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重慶大學的華為、孫明霞、成瑤等進步學生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組織起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和罷課,並聯合了重慶各大學,掀起了學生運動。特務學生黎紀綱和鄭克昌趁機其中,企圖尋找重慶地下黨的線索。兵工廠的工人們在共產黨員余新江和陳松林的領導下開始罷工,阻止了敵人准備擴大兵工廠增加軍火生產計劃的實施……...

作者是國民黨集中營的倖存者羅廣斌、楊益言。

該書講述了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中,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塗地。

Ⅷ 江姐是哪篇小說中的人物

很簡單,只要是看過這篇小說的都知道,她是《紅岩》中的人物。

Ⅸ 結合具體事例談江姐這一人物形象特點

江姐
江竹筠(1920-1949)女,四川自貢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任中共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負責學運工作,後經組織安排考入四川大學。1947 年,與丈夫彭詠梧一起到萬縣組織下川武裝起義。 1948年1月,彭詠梧不幸犧牲,她謝絕了黨組織的照顧,堅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斗。1948年 6月14日,因挺進報事件被叛徒出賣,在萬縣被捕,後與李青林、李承林、石文鈞、唐篡陶、黃紹輝、李明輝、黃玉清、陳繼賢、雷震一起轉押渣滓洞看守所。徐遠舉和張界多次對她進行拷問,使用竹筷子夾手指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被獄中難友稱贊為「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陳丹墀、何雪松、蔡夢慰等組織了對江姐的慰問活動,為了鼓舞獄中戰友鬥志,提出「堅持學習,鍛煉身體,迎接解放」的口號,與李青林、春其芬、曾紫霞等憑著對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的記憶,組織女牢難友學習,討論,並積極進行獄中策反工作,參加獄中追悼會和春節聯歡會。 1949年11月14日與李青林,楊虞裳等三十人犧牲於電台嵐埡。

江姐受酷刑拷問之後,難友詩人蔡夢慰用竹簽蘸紅葯水在草紙上寫下了《黑牢詩篇》,表達了對江姐的敬佩。截取片段,以慰烈士:

可以使皮肉燒焦,
可以使筋骨折斷,
鐵的棍子,
木的杠子,
撬不開緊咬著的嘴唇!
那是千百個戰士的安全線呵,
用刺刀來剖腹吧,
挖得出來的,
也只有又紅又熱的心肝!

在革命斗爭年代犧牲的諸先烈之中,有這樣一位女性,不管老人還是孩子都尊稱她為「江姐」。吟唱她高尚品質的歌曾經成為特定時代的流行曲,她舞台上的藝術形象更深入人心。這位犧牲於重慶「中美合作所」的女烈士的名字,就是江竹筠。
■在大學讀植物病蟲系,卻為掃除社會上的「害人蟲」而獻身
■雖出身貧寒,但記憶力超群,獄中因沒有學習材料,江竹筠便背誦和默寫下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和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被捕後受到手指釘竹簽的毒刑,卻堅貞不屈;犧牲時年僅29歲,被敵人用鏹水毀屍滅跡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偉,1920年舊歷八月二十生於四川自貢。在她8歲時,性格剛強的母親與游手好閑的父親不能相處,便帶著江竹筠姐弟到重慶投奔兄弟。江竹筠10歲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因為人還沒有機器高,老闆就為她特製了一個高腳凳。11歲時,她又進了重慶的一所教會辦的孤兒院,邊做工邊讀書。在苦難的生活經歷中,江竹筠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充滿了憎恨,同時也養成了刻苦學習的精神。她在上學時非常用功,記憶力超群。後來據同牢難友講,在獄中,她背誦和默寫下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和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供難友們學習。
江竹筠於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共產黨。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系,翌年轉入農藝系。1946年,她畢業後回到重慶,參加和領導學生運動。1947年春,中共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筠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只幾個月的時間,報紙就發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
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偽裝進步的特務打入,以順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慶的碼頭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東地委書記塗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使得叛徒無法再偽裝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後,慘遭手指釘竹簽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並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後被用鏹水毀屍滅跡,時年29歲。
■她最崇拜蘇聯女英雄「丹娘」;獄中難友則把她稱為「中國的丹娘」
在億萬中國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堅強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動了無數人的心——「嚴刑拷打算不了什麼,竹簽子是竹子做的,而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的。」
江竹筠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樣堅強的表現,是由於對舊社會及其代表國民黨反動派的極度仇恨,也是由於對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的無限嚮往。當新中國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升起時,她和渣滓洞里的難友們雖不知國旗的圖案,卻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議著綉制這面代表解放的旗幟——盡管她們知道自己已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學期間,江竹筠學會了俄語,並閱讀來自蘇聯的書籍和報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慶時,她參加了中蘇友協招待會,會上放映了蘇聯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婭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獄中她受酷刑後,難友們把她稱為「中國的丹娘」。當年的革命需要這種時代精神,而後人在為理想而奮斗時,同樣能夠從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並肩戰鬥了兩年的假夫妻,終於結成了真伴侶。唯一的愛子寄養在別人家裡;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絕育手術
■江竹筠路過城門時突然看到丈夫頭顱,一時心如刀絞,為防旁邊的敵人發現,還要表現得鎮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託了革命的英雄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兩種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堅強的戰士,也是一個好妻子和好母親,最後為了革命事業又舍棄了她難舍的一切。
1943年4月,黨組織派23歲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黨重慶市委領導人之一的彭詠梧開展工作,主要任務是負責通信聯絡。他們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實際上還是領導與被領導、上級與下級之間的關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關心江竹筠的安全。為了躲避重慶特務的跟蹤,翌年,老彭讓她報考成都的四川大學——那裡號稱民主堡壘,比較安全。江竹筠只讀過一年高中,卻向老彭保證:「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我願意拚命!」經過3個月的復習,她終於考上了四川大學,老彭則經常以丈夫的名義去看望並布置工作。
1945年,經組織批准,並肩戰鬥了兩年的彭詠梧和江竹筠結為夫婦。一年後,兒子彭雲出世。夫婦倆把孩子寄養在別人家裡。江竹筠為了在地下斗爭中輕裝上陣,毅然做了絕育手術。1947年秋,彭詠梧、江竹筠夫婦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東打游擊。翌年春節前夕,彭詠梧在戰斗中壯烈犧牲,頭顱被敵人割下掛在城門上示眾。江竹筠路過城門時突然看到這一情景,心如刀絞,為防旁邊的敵人發現,還要表現出鎮定。此後,她繼續戰斗在川東的門戶萬縣。
江竹筠被捕後仍時時惦念著自己的兒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個難友出獄的機會,事先用竹簽蘸著棉花灰對水調成的「墨汁」,給同樣是共產黨員的哥哥江竹安寫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話,雲兒(指彭雲)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
■毛澤東看到江姐犧牲那場戲時,曾動感情地說:「為什麼不把江姐寫活?我們的人民解放軍為什麼不去把她救出來?」
幾十年來,「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線背心的服裝樣式也曾被人稱為「江姐式」。這雖然要歸功於藝術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還在於烈士本人的事跡感人。
重慶剛解放時,羅廣斌在一本小冊子中發表了《江竹筠烈士小傳》。羅廣斌是由江竹筠介紹入黨,並在她的領導下工作。他被關入「渣滓洞」監獄後,江姐通知獄中的難友「此人可靠」。1951年紀念建黨30周年時,重慶《大眾文藝》發表了楊益言所寫的《聖潔的血花》徵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為題材的。1959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了28萬冊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後,羅廣斌、楊益言以3年的艱苦創作寫出長篇小說《紅岩》。此書僅國內就先後發行800多萬冊,可以說影響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跡不僅被作為長篇小說的素材,而且還被搬上了舞台、銀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藝術家都以能夠扮演江姐為榮。如歌劇《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首度排練和演出的,公演後很快在全國引起轟動。在風風雨雨的35年間,她經三代演員四度復排,前後共演出460餘場,被贊譽為中國歌劇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綉紅旗》、《紅梅贊》等膾炙人口,被廣為傳唱。
老一輩革命家也深深為江姐的英雄事跡所折服。據《紅岩》作者之一的楊益言回憶,當年毛澤東觀看空政文工團演出的歌劇《江姐》時,看到壯烈犧牲那場戲,他禁不住動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無遺憾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為什麼不把江姐寫活?我們的人民解放軍為什麼不去把她救出來?」

熱點內容
嚴家長女免費小說txt下載 發布:2025-07-09 01:23:51 瀏覽:5
總裁接住小說章節目錄 發布:2025-07-09 01:23:48 瀏覽:94
巨星林安小說大結局 發布:2025-07-09 01:19:45 瀏覽:430
張越現代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09 01:17:35 瀏覽:345
日本網路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09 01:08:18 瀏覽:999
小說總裁人物魏晨 發布:2025-07-09 00:58:03 瀏覽:751
被女友背叛的都市異能小說 發布:2025-07-09 00:57:50 瀏覽:718
虐心的仙俠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09 00:57:49 瀏覽:571
免費小說岳飛傳全集播放 發布:2025-07-09 00:53:54 瀏覽:575
主角姓王有八個老婆網游小說 發布:2025-07-09 00:53:45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