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異能 » 男主叫趙津文的都市小說

男主叫趙津文的都市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6-19 18:01:41

① 求一些經典書籍的電子書 很急 麻煩各位了 謝謝

* • 第一套 勝戰計
* • 第二套 敵戰計
* • 第三套 攻戰計
* • 第四套 混戰計
* • 第五套 並戰計
* • 第六套 敗戰計

《三十六計》作者:楊南柯,秦朝咸陽人。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系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全詩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依序為: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痴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現傳《三十六計》較早版本系1941年由成都興華印刷廠所用土紙翻印的,封面書《三十六計》,旁註「秘本兵法」,並說明原書是手抄本,1941年在分州(今陝西省分縣)某書攤發現,抄本前部「都系養生之談,而未尾數十篇,附抄三十六計,解釋皆用兵法,然後知其果為兵法也。」1961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報》撰文加以介紹後,又將這土紙本贈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此後便出現了各種翻印和傳抄的版本。

第一套 勝戰計
[編輯本段]

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之計謀。君御臣、大國御小國之術也。亢龍有悔。
第一計 瞞天過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讓天知道就過了大海。形容極大的欺騙和謊言,什麼樣的欺騙手段都使得出來。
【原典】
備周則意怠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②。太陽,太陰③。
【注釋】
①備周則意怠:防備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讓人鬥志鬆懈,削弱戰力。
②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陰陽是我國古代傳統哲學和文化思想的基點,其思想籠罩著大千宇宙、細末塵埃,並影響到意識形態的一切領域。陰陽學說是把宇宙萬物作為對立的統一體來看待,表現出樸素的辯證思想。陰、陽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現過,但作為陰氣、陽氣的陰陽學說,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國人老子所倡導,並非《易經》提出。此計中所講的陰指機密、隱蔽;陽,指公開、暴露。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在兵法上是說秘計往往隱藏於公開的事物里,而不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面上。
③太陽,太陰:太,極,極大。此句指非常公開的事物里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計謀。
【釋義】
防備得周全時,更容易麻痹大意;習以為常的事,也常會失去警戒。秘密常潛藏在公開的事物里,並非存在於公開暴露的事物之外。公開暴露的事物發展到極端,就形成了最隱秘的潛藏狀態。
【淺解】
所謂瞞天過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偽裝的手段迷惑、欺騙對方,使對方放鬆戒備,然後突然行動,從而達到取勝的目的。
【按語】
陰謀作為,不能於背時秘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如:開皇九年,大舉伐陳。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歷陽,大列旗幟,營幕蔽野。陳人以為大兵至,悉發國中士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眾復散,後以為常,不復設備,及若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因襲南徐州,拔之。
【解析】
「瞞天過海」之謀略決不可以與「欺上瞞下」、「掩耳盜鈴」或者諸如夜中行竊、拖人衣裘、僻處謀命之類等同,也決不是謀略之士所應當做的事情。雖然,這兩種在某種程度上都含有欺騙性在內,但其動機、性質、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為一談。這一計的兵法運用,常常是著眼於人們在觀察處理世事中,由於對某些事情的習見不疑而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了疏漏和鬆懈,故能乘虛而示假隱真,掩蓋某種軍事行動,把握時機,出奇制勝。
【探源】
見《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御駕親征,領三十萬大軍以寧東土。一日,浩盪大軍東進來到大海邊上,帝見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無窮,即向眾總管問及 過海之計,四下面面相覷。忽傳一個近居海上的豪民請求見駕,並稱三十萬過海軍糧此家業已獨備。帝大喜,便率百官隨這豪民來到海邊。只見萬戶皆用一彩幕遮圍,十分嚴密。豪民老人東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內更是綉幔彩錦,茵褥鋪地。百官進酒,宴飲甚樂。不久,風聲四起,波響如雷,杯盞傾側,人身搖動,良久不止。太宗警驚,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已,一看愕然。滿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橫無際涯,哪裡是什麼在豪民家作客,大軍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來這豪民是新招壯士薛仁貴扮成,這「瞞天過海」計策就是他策劃的。 「瞞天過海」用在兵法上,實屬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 用來作戰役偽裝,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戰鬥成果。
【故事】
公元589年,隋朝將大舉攻打陳國。這陳國乃是公元557年陳霸先稱帝建國,定國號為陳,建都城於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戰前,隋朝將領賀若弼因奉命統領江防,經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防。每次調防都命令部隊於歷陽(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縣一帶地方)集中。還特令三軍集中時,必須大列旗幟,遍支警帳,張揚聲勢,以迷惑陳國。果真陳國難辨虛實,起初以為大軍將至,盡發國中士卒兵馬,准備迎敵面戰。可是不久,又發現是隋軍守備人馬調防,並非出擊,陳便撤回集結的迎戰部隊。如此五次三番,隋軍調防頻繁,蛛絲馬跡一點不露,陳國竟然也司空見慣,戒備鬆懈。直到隋將賀若弼大軍渡江而來,陳國居然未有覺察。隋軍如同天兵壓頂,令陳兵猝不及防,遂一舉拔取陳國的南徐州。

第二計 圍魏救趙
本指圍攻魏國的都城以解救趙國。現借指用包超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原典】
共敵不如分敵①,敵陽不如敵陰②。
【注釋】
①共敵不如分敵: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敵人,不如設法分散它而後再打。
②敵陽不如敵陰:敵,動詞,攻打。句意為 先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不如後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
【釋義】
進攻兵力集中、實力強大的敵軍,不如使強大的敵軍分散減弱了再攻擊。攻擊敵軍的強盛部位,不如攻擊敵軍的薄弱部份來得有效。
【淺解】
所謂圍魏救趙,是指當敵人實力強大時,要避免和強敵正面決戰,應該採取迂迴戰術,迫使敵人分散兵力,然後抓住敵人的薄弱環節發動攻擊,致敵於死地。
【按語】
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築堰。故當齊救趙 時,孫子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解析】
對敵作戰,好比治水:敵人勢頭強大,就要躲過沖擊,如用疏導之法分流。對弱小的敵人,就抓住時機消滅它,就象築堤圍堰,不讓水流走。所以當齊救趙時,孫子對田忌說:「想理順亂絲和結繩,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開,不能握緊拳頭去捶打;排解搏鬥糾紛,只能動口勸說,不能動手參加。對敵人,應避實就虛,攻其要害,使敵方受到挫折,受到牽制,圍困可以自解。」
【故事】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迫使衛國屈服於它。衛國原來是入朝魏國的,現在改向親附趙國,魏惠王不由十分惱火,於是決定派龐涓討伐趙國。不到一年時間,龐涓便攻到了趙國的國都邯鄲。邯鄲危在旦夕。趙國國君趙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齊國求救(此時,趙國與齊國結盟)。齊威王任命田忌為主將,以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出計,要軍中最不會打仗的齊城、高唐佯攻魏國的軍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軍。而大軍卻繞到直插大梁。龐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反國救援。魏軍為疲憊之師,怎能打過齊國以逸待勞的精銳之師。所以大敗。

第三計 借刀殺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別人的手去害人。
【原典】
敵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②推演。
【注釋】
①友未定:「友」指軍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敵、我兩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時結盟而借力的人、集團或國家。友未定,就是說盟友對主戰的雙方,尚持徘徊、觀望的態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況。
②《損》:出自《易經·損》卦:「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誠心,就會有大的吉利,沒有錯失,合於正道,這樣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損卦:「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損」與「益」的轉化關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擊敵人,勢必要使盟友受到損失,但盟友的損失正可以換得自己的利益。
【釋義】
敵人的情況已經明了,友方的態度尚未確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滅敵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麼力量。這是從《損》卦推演出的計策。
【淺解】
所謂借刀殺人,是指在對付敵人的時候,自己不動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擊敵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實力;再進一步,則巧妙地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使其自相殘殺,以達到致敵於死地的目的。
【按語】
敵象已露,而另一勢力更張,將有所為,便應藉此力以毀敵人。如: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向鄶之豪傑、良臣、辨智、果敢之士,盡書姓名,擇鄶之良田賂之,為官爵之名而書之,因為設壇場郭門之處而埋之,釁之以雞緞,若盟狀。鄶君以為內難也,而盡殺其良臣。桓公襲鄶,遂取之。諸葛亮之和吳拒魏,及關羽圍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蔣濟說曹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心不願也。可遣人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釋。」曹從之,羽遂見擒。
【故事】
劉秀借刀殺李鐵。

有刪節。。。。往裡沒有刪節,網址里內容是全的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早的殼。比喻用計脫身。
【原典】
存其形,完其勢①;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②。
【注釋】
①存其形,完其勢,保存陣地已有的戰斗形貌,進一步完備繼續戰斗的各種態勢。
②巽而止蠱:語出《易經.蠱》卦。蠱,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巽下艮上)。本卦上卦為艮為山為剛,為陽卦;巽為風為柔,為陰勢。故「蠱」的卦象是「剛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靜,風行於山下,事可順當。又,艮在上卦,為靜;巽為下卦,為謙遜,故說「謙虛沉靜」,「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計引本卦《彖》辭:「巽而止,蠱。」其意是我暗中謹慎地實行主力轉移,穩住敵人,我則乘敵不驚疑之際脫離險境,就可安然躲過戰亂之危。「蠱」,意為順事。
【按語】
共友擊敵,坐觀其勢。尚另有一敵,則須去而存勢。則金蟬脫殼者,非徒走也,蓋為分身之法也。故大軍轉動.而旌旗金鼓,儼然原陣,使敵不敢動,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敵而返,而友敵始知,或猶且不如。然則金蟬脫殼者,在對敵之際,而抽精銳以襲別陣也。如:諸墓亮卒於軍,司馬懿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向懿者,懿退,於是儀結營而去。檀道濟被圍,乃命軍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輿徐出外圍,魏懼有伏,不敢逼,乃歸。
【故事】
慈禧用計回北京。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關起門來捉進入屋內的盜賊。
【原典】
小敵困之①。剝,不利有攸往②。
【注釋】
①小敵困之:對弱小或者數量較少的敵人,要設法去困圍(或者說殲滅)他。
②剝,不利有攸往:語出《易經.剝》卦。剝,卦名。本卦異卦相疊(坤下艮上),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坤為地。意即廣闊無邊的大地在吞沒山,故外名日「剝」。「剝」,落的意思。卦辭:「剝,不利有彼往」意為:剝卦說,有所往則不利。
此計引此卦辭,是說對小股敵人要即時圍困消滅,而不利於去急追或者遠襲。
【按語】
捉賊而必關門,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復追,恐其誘也。賊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勞我者也。吳子曰:「今使一死賊,伏於礦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懼千夫。」追賊者,賊有脫逃之機,勢必死斗;若斷其去路,則成擒矣。故小敵必困之,不能,則放之可也。
【故事】
白起長平敗趙括。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秦國用以並吞六國,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
【原典】
形禁勢格①,利從近取,害以遠隔②。上火下澤③。
【注釋】
①形禁勢格:禁,禁止。格,阻礙。句意為受到地勢的限制和阻礙。
②利從近取,害以遠隔:句意為,先攻取就近的敵人有利,越過近敵先去攻取遠隔之敵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澤:語出《易經.睽》卦。睽,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兌為澤。上離下澤,是水火相剋,水火相剋則又可相生,循環無窮。又「睽」,乘違,即矛盾。本卦《象》辭:「上火下澤,睽。」意為上火下澤,兩相離違、矛盾。
此計運用「上火下澤」相互離違的道理,說明採取「遠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敵相互矛盾、離違,而我正好各個擊破。
【按語】
混戰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肘腑。范雎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
【故事】
定國策范瞧拜相。

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
以借路為名,實際上要侵佔該國(或該路)。虢,諸侯國名。也作「假道滅虢」。
【原典】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釋】
①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假,借。句意為:處在我與敵兩個大國之中的小國,敵方若脅迫小國屈從於他時,我則要借機去援救,造成一種有利的軍事態勢。
②困,有言不信:語出《易經.困》卦。困,卦名。本紛為異卦相疊(坎下兌上),上卦為兌為澤,為陰;下卦為坎為水,為陽。卦象表明,本該容納於澤中的水,現在離開澤而向下滲透,以致澤無水而受困,水離開澤流散無歸也自困,故卦名為「困」。「困」,睏乏。卦辭:「困,有言不信。」意為,處在睏乏境地,難道不相信這基嗎?此計運用此卦理,是說處在兩個大國中的小國,面臨著受人脅迫的境地時,我若說援救他,他在困頓中會不相信嗎?
【按語】
假地用兵之舉,非巧言可誑,必其勢不受—方之脅從,則將受雙方之夾擊。如此境況之際,敵必迫之以威,我則誑之以不害,利其倖存之心,速得全勢,彼將不能自陣,故不戰而滅之矣。如: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襲虞滅之。
【故事】
蠢虞公貪財喪國。

第五套 並戰計
[編輯本段]

對付友軍反為敵態勢之計謀。終日乾乾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原典】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 而後乘之①,曳其輪也②。
【注釋】
①句中的幾個「其」字,均指盟友、盟軍言之。
②曳其輪也:「語出《易經,既濟》紛。既濟,齡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離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離為火。水處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濟」。既,已經;濟,成功。本卦初九?《象》辭:「曳其輪,義無咎也。」意為,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好比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勁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會坍塌,於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按語】
陣有縱橫,天衡為梁,地軸為柱。樑柱以精兵為之,故觀其陣,則知精兵之所有。共戰他敵時,頻更其陣,暗中抽換其精兵,或竟代其為樑柱;勢成陣塌,遂兼其兵。並此敵以擊他敵之首策也。
【故事】
狸貓換太子。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借題發揮,指著這個罵那個。
【原典】
大凌小者,警以誘之①。剛中而應,行險而順②。
【注釋】
①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強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辦法去誘導他。
②剛中而應,行險而順:語出《易經.師》卦。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坎下坤上)。本卦下卦為坎為水,上卦為坤為地,水流地下,隨勢而行。這正如軍旅之象,故名為「師」。本卦《彖》辟說:「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剛中而應」是說九二以陽爻居於下坎的中信,叫「剛中」,又上應上坤的六五,此為此應。下卦為坎,坎表示險,上卦為坤,坤表示順,故又有「行險而順」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會服從。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治軍,有時採取適當的強剛手段便會得到應和,行險則遇順。
【按語】
率數未服者以對敵,若策之不行,而利誘之,又反啟其疑,於是故為自誤,責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誘之也。此蓋以剛險驅之也。或曰:此遣將之法也。
【故事】
嚴軍紀穰苴斬庄賈。

中間略有刪減。在我給你的網址里有全的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策
指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現多用於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逃避的態度。
【原典】
全師避敵①。左次無咎,未失常也②
【注釋】
①全師避敵:全軍退卻,避開強敵。
②左次無咎,未失常也:語出《易經.師》卦(卦名解釋見前二十六計注)。本卦六四.《象》辭:「左次無咎,未失常也。」是說軍隊在左邊扎營,沒有危險,(因為扎營或左邊或右邊,要依時情而定)並沒有違背行軍常道。
【按語】
敵勢全勝,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機也。如宋畢再遇與金人對壘,度金兵至者日眾,難與爭鋒。—夕拔營去,留旗幟於營,豫縛生羊懸之,置其前二足於鼓上,羊不堪懸,則足擊鼓有聲。金人不覺為空營,相持數日,乃覺,欲追之,則已遠矣。(《戰略考.南宋》)可謂善走者矣!
【故事】
鴻門宴劉邦脫險。

這三十六計,到今天還極具活力,廣為流傳,特別是在行軍用兵、商海談判,甚至日常生活中都經常用到。例如在毛澤東領導的反圍剿時和紅軍長征時多次運用到諸如「聲東擊西」、「以逸待勞」等方法克敵制勝。

② 高中文言文復習資料有哇

高中語文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語文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合集。

③ 當代的小說經典的有哪些

有陳韻琳 《失根的樹》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
Plover 《台北愛情故事》 陶 陶 《小姐,你別吼》
張 昊 《情幻》 張曉楓 《白手帕紅手帕》
畢淑敏 《預約死亡》 徐言於 《鬼戀》
柔 石 《為奴隸的母親》 蕭 紅 《生死場》
高玉寶 《高玉寶》 廉 聲 《月色猙獰》(BIG5)
蘇應元 《小河靜靜流》 趙 琪 《告別花都》
賈平凹 《廢都》 陳 染 《無處告別》
蔡振興 《西伯利亞七匹狼》 不 詳 《陳年舊事》
蘇應元 《流年》 不 詳 《紅房子》
王海玲 《熱屋頂上的貓》 不 詳 《花季雨季》
歐陽山 《苦鬥》 林 嵐 《不名譽的愛情》
高建群 《大順店》 馮德英 《苦菜花》
馮德英 《迎春花》 梁 斌 《紅旗譜》
曲 波 《林海雪原》 周立波 《暴風驟雨》
劉醒龍 《分享艱難》 韓建國 《保衛神女》
佚 名 《校園情人》 季 宇 《縣長朱四與高田事件》
施 亮 《無影人》 苗長水 《終極美貌》
郭 平 《謊言》 王 君 《被擋在門外的女孩》
孫志保 《槍手》 振 榮 《春天無雪》
seba 《晚娘病毒》 譚 竹 《一生有多長》
內 詳 《我們的草莓河》 彭見明 《絕釣》
不 詳 《同居者》 魯書潮 《大水》
張 繼 《送茶的女人》 衣向東 《老營盤》
王立純 《秋天的諾言》 沈石溪 《鳥奴》
賈興安 《學習問題》 於海濤 《八月的草場》
莫懷戚 《透支時代》 梁解茹 《黑色的遮蔽》
海 男 《粉色》 祁 智 《縫隙》
雨 凡 《宿命情人》 葉廣芩 《夢也何曾到謝橋》
JHT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漆園子 《一路狂奔》
譚 竹 《少女日記》 俞 明 《五妹舊夢》
樊馨蔓 《人體植物》 陳繼明 《在毛烏素沙漠南緣》
張 昊 《情幻》 谷偉林 《初中一年級》
趙德發 《結丹之旦》 葉蔚林 《割草的小梅》
雲弄影 《魔人小精靈》 韓向陽 《遙遠的麥田》
鄭曉薇 《看太陽落下又升起》 崽 崽 《谷街後》
張 衛 《你別無選擇》 邵燕樣 《小鬧鬧》
葉 葳 《嬌妻看招》 蕭也牧 《我們夫婦之間》
嚴 力 《新郎》 孔明珠 《櫻BAR》
徐卓人 《不應有恨》 羅偉章 《妻子與情人》
沐 風 《白虎戲情》 綠 荷 《我們結婚吧》
牛伯成 《告別昨天》 沈 亦 《碎心情劫》
馮積歧 《誤入歧途》 劉慶邦 《拉網》
張聶爾 《將軍的世界》 子 紋 《王爺落難》
李志川 《秦二走了》 蕭 馬 《紙銬》
成 剛 《帶鋏而歌》 宋佳敏 《忘了結婚要注冊》
余水歡 《羅拉四月情》 楊 逵 《送報夫》
陳源斌 《殺人有罪》 陸穎墨 《龍子龍孫加點水》
王伯慶 《新燕山夜話》 吳濁流 《先生媽》
程 琳 《粉紅色窗戶紙》 楊詠清 《我是你今生的新娘》
佳 雲 《蟬蛻》 丁若芸 《帶翼天使》
蘭 玫 《七日情婦》 藍少芬 《霸道多情郎》
黎小沛 《情字難解》 李 馨 《笑面嬌娃》
張衛明 《英雄圈》 尹筱嫚 《忘情水》
葛 林 《快樂人生》 夢 羅 《巧探妙佳人》
蘭干武 《青山遮不住》 雪鐵龍 《行走》
水 菱 《這個女人有點色》 索冬蘭 《桃色迷情》
康 濯 《我的兩家房東》 曾紀鑫 《人鼠之戰》
應 雷 《香水》 向啟軍 《生命之泊》
紫 晨 《世紀末的戀人》 玄小佛 《天鵝與風箏》
柳建偉 《突出重圍》 趙少汝 《星星夜》
候文詠 《親愛的老婆》 黃若文 《霸王情婦》
述 平 《上天自有安排》 袁 顏 《美少年》
扎西達娃 《系在皮繩扣上的魂》 孔 見 《丁村的酸梅》
艾 蕪 《山峽中》 若 原 《幻肢》
程 青 《上海夜色下的36小時》 傅 勤 《過去的事》
梁 晴 《世交》 黃 輝 《宋朝布衣》
謝德軍 《大智慧》 姚建新 《水國志》
巴蘭蘭 《賭石》 王旭烽 《平湖秋月》
羅 迪 《誰都別亂來》 艷 齊 《永世情人》
姜 豐 《愛情錯覺》 沐 風 《絕代天香》
柳 盈 《狼的花嫁》 艾 雯 《弟弟的婚禮》
端木方 《摸夢》 孟 瑤 《孤雁》
樓心月 《纖雲巧弄飛星恨》 黃若文 《法老王的情婦》
蕭 紅 《小城三月》 原 瑋 《麻辣情人》
祁秋憐 《愛你不信邪》 趙 波 《假發下的傷心人》
陳家橋 《母與子》 李 銳 《厚土·合墳》
孫得平 《都市男女》 子 楚 《進化》
王海椿 《狐仙》 葉 余 《捍衛良心》
朱 輝 《青玉案》 力 夫 《快樂之書》
韋曉光 《村辦廠》 夢 媚 《鍾情戀一生》
畢淑敏 《紅處方》 趙淑俠 《春江》
葉 兒 《惡人拐心》 裘 俐 《凡夫俗女生死戀》
楷隸兒 《那一年我們有約》 任 紅 《都市紅帆船》
阿 待 《槍惑》 蔚 然 《無歌》
左宏輝 《絕代天驕》 葉尾娜 《幺哥的婚事》
楊小雲 《水手之妻》 高 嵩 《最後時光》
蕭 軍 《櫻花》 江芷嵐 《天上來的野王妃》
李男中 《半個丈夫》 李春平 《情人時代》
阿 登 《書惑》 王坤紅 《阿格的故事》
莫懷戚 《陪都就事》 陳 染 《私人生活》
曾明了 《生死界》 運 河 《匆匆歲月留影》
尚昌平 《荒原有愛》 佚 名 《一個女大學生的日記》
佚 名 《雪狼湖》 陳可愛 《向日葵》
佚 名 《災難》 龍志毅 《政界》
童天一 《返祖》 禮 平 《晚霞消失的時候》
駱賓基 《一九四四年的事件》 唐 敏 《聖殿》
杜 芹 《用情話叫醒睡美人》 饒雪漫 《調頻》
佚 名 《王菲的故事》 蔣 韻 《完美的旅行》
中 躍 《角色》 金 石 《女人本色》
朱蘇進 《兩顆露珠》 佚 名 《沒有愛等於沒有我》
干 超 《我呀,我是旅行者》 柳 蟬 《薛布的故事》
佚 名 《一九八六年》 阿 寧 《無根令》
李 唯 《腐敗分子潘長水》 胡發雲 《老海失蹤》
田曉菲 《哈得遜河上的落日》 常 溫 《桑拿小姐》
竹 雄 《婚姻大事》 趙 波 《曉夢蝴蝶》
黃若文 《小不點的大情人》 佚 名 《秋殘》
吳詠琪 《廣播道的情話系列》 梅 毅 《另類情感》
舒海柔 《今生的新娘》 趙強等 《誰比誰傻》
姚雪蓉 《愛你卻又恨你》 楚 憐 《娘子別躲》
慕蘭薰 《逐愛的日子》 雲 楓 《跳跳心,約會情》
曹策前 《策反在子夜》 劉慶邦 《家道》
馨 昱 《心的港灣》 宮 綾 《魔幻郎君》
星 竹 《中西部》 水 菱 《深情·心情·痴情--誰懂?》
穆憲林 《桑拿之謎》 王 晟 《我是一個槍手》
徐 庄 《我怎樣來當倉庫保管員》 白 朗 《生與死》
司馬中原 《野煙》 張人捷 《緋聞》
孟 珩 《輕輕地走來你身影》 方愛平 《審訊室》
艾 偉 《標本》 艾 偉 《到處都是我們的人》
葉向陽 《魔法時代》 黃 蓉 《擁豹而眠》
茹 玉 《電影愛情》 賀宇慧 《追求沒有假期》
鄭彥英 《老秘》 祁 智 《變奏》
梨 《洪水和孩子》 陳 薇 《北京的獨身男人》
東 西 《抒情時代》 梁曉聲 《商場故事》
紹 寧 《狂愛年少時》 佐 寧 《俏丫頭闖情關》
巴蘭蘭 《真愛是誰》 蘇西荷 《戀愛份子》
井 石 《麻尼台》 舒 情 《我的愛人是狐狸精》
劉乃玉 《輪空》 徐 遲 《祁連山下》
靳 絮 《我不在有事請留言》 葉雪兒 《飛越情關》
東 西 《沒有語言的生活》 駱 玫 《教父情人》
伊能靜 《為愛而生》 程乃珊 《金融家》
東方竹 《透明的性感》 方愛平 《水邊綠地》
金 磊 《給我你的貞操》 金 磊 《磨刀霍霍》
伊 可 《煙花》 王瑞芸 《三家村》
旻 旻 《女人心》 譚 竹 《說時依舊》
李 璇 《妾似朝陽又照君》 張小曼 《他們都說你愛我》
端木蕻良 《早春》 端木蕻良 《鴜鷺湖的憂郁》
陳映真 《將軍族》 古 華 《爬滿青藤的木屋》
何存中 《畫眉深淺》 丁 竺 《傲笑柔情》
駱賓基一 《北望園的春天》 聶華苓 《一朵小白花》
夏 衍 《甲子談鼠》 王宗元 《惠嫂》
可 可 《鑽石之門》 韓 寒 《三重門》
金 河 《重逢》 陳源斌 《你聽我說》
王 莉 《影子新娘》 聶華苓 《千山外,水長流》
葉蔚林 《藍藍的木蘭溪》 豆 豆 《背叛》
喬 軒 《邪情貝勒》 紫 琳 《咕嚕月亮》
劉醒龍 《鳳凰琴》 劉子龍 《俄國貴婦 》
宋 齊 《嬌嬌樓蘭女》 劉子龍 《女子大監獄》
杜文和 《聊齋先生》 劉子龍 《悍匪》
奚 華 《觸潮》 周克芹 《山月不知心裡事》
老 鬼 《血色黃昏》 母碧芳 《惑之年》
丁麗英 《我們睡覺吧》 舒 夢 《亂見鍾情》
孫甘露 《請女人猜迷》 路 離 《女人馬音》
翦依依 《冰秋美人》 趙淑俠 《美女方華》
李 陀 《餘光》 燕 飛 《海南無夢》
劉賓雁 《本報內部消息》 藍琪萍 《誘惑妹子》
斐 心 《情海畸客族》 李 陀 《七奶奶》
張立士 《校花·校草》 曹桂林 《偷渡客》
王 瑜 《NG師生戀》 扎西達娃 《野貓走過漫漫歲月》
明曉溪 《小魔女的必殺技》 趙德發 《今晚露臉》
宇文秀 《冷情冰心》 於 萍 《迷糊嬌嬌女》
張 繼 《掌聲不息》 黃 石 《蚱蜢之歌》
杜衛東 《裸雪無痕》 鍾 婷 《笑傲月牙情》
陳 明 《越秀人家》 張成功等 《刑警本色》
樂 風 《紅娘哥哥》 關 雅 《藏心男子》
章憶明 《天空》 明 尼 《破碎的童年》
葉 心 《戰神落難》 夏 潔 《膽小吾妻》
陳映真 《山路》 劉 慶 《風過白榆》
楊 銷 《愛情黑客》 艾 寧 《來生情》
趙 愷 《太極石》 蔡測海 《玫的流浪》
王 群 《渴望愛撫》 曾一珊 《女生宿舍》
楷隸兒 《千千萬萬別亂射》 李中萱 《桃花》
夢 莉 《片片晚霞點點帆》 菡 子 《萬妞》
司馬中原 《洪荒》 孔 厥 《受苦人》
蝌 蚪 《和弦》 子 瑩 《萬世痴迷》
林可行 《幻象大限》 趙淑俠 《王博士的巴黎假期》
芝 妏 《撞到一個老婆》 羅 袖 《愛煞》
胡小胡 《太陽雪》 顧 城 《英兒》
劉 儒 《官場女人》 潘寧東 《回首碧雪情》
方娥真 《這一生的劍愁》 拒 絕 《黃楊木梳》
田 岸 《黃河灘》 羅玉君 《降獅伏虎玉人精》
唐幻萱 《冷冷的王子》 林語冷 《歡笑如此容易》
羅玉君 《傾國浪子》 喬蘭儀 《獨角獸的新娘》
張 生 《瑞士軍刀》 黃 容 《洛陽仙子》
詩 雅 《戰栗情人》 白慕霖 《跟我說愛我》
惠 心 《偷情壞妹妹》 薛 嫚 《美麗俏管家》
劉乃玉 《家醜》 栗全中 《天良》
靳 凡 《公開的情書》 周楞伽 《煉獄》
靜 媛 《下嫁納蘭靖斯》 駱亭雲 《最後的安琪兒》
矯 健 《紅印花》 程乃珊 《外婆家紀事》
裘 俐 《用槍的愛神》 文 雯 《青澀的慾望》
洪金文 《瑛子事件》 范 偉 《我的倒兒爺生涯》
裘 莉 《大神探的小情人》 葉延濱 《路上的感覺》
維珍妮 《復活愛人》 張 鍥 《在地球的那一邊》
甲 後 《灰姑娘奇緣》 冷玉月 《灰姑娘的華爾滋》
凌 白 《今生無愛》 高 和 《越軌訴訟》
黃孟文 《學府夏冬》 阿木林 《阿木林的妙諦》
藍 其 《情逢敵手多曖昧》 連 茹 《惡魔啟示錄》
易 虹 《狂獅戀人》 東 月 《魔心狂魅》
高 楊 《紅塵世界》 佚 名 《八十七神仙壁》
沈 彤 《嬌縱大小姐》 彥 火 《人生情》
鮑光滿 《苦旅》 楷隸兒 《暫把佳人寄》
張立憲等 《大話西遊寶典》 詩 雅 《花嫁》
楊 飛 《內參記者》 夏 冰 《搶鮮訂做我的她》
佚 名 《修羅世界》 林語冷 《破繭而出》
黃 鑫 《讓我沖動一次》 虹 兒 《十九歲那天》
格 非 《錦瑟》 劉以林 《一個人的極限》
趙西學 《一個叫馮道的人》 楊小凡 《葯都人物系列》
常萬生 《絹懲》 李景田 《古證今校系列》
沈 彤 《熱吻》 倪 凈 《初問相思》
芷 娟 《追妻巧計》 紀 蘅 《狂獅掠情》
劉賓雁 《在橋梁工地上》 舒 群 《沒有祖國的孩子》
希 汶 《殘龍的冷妻》 白 凰 《幻愛奇跡》
千 芃 《絕妙青春高校生》 馮國才等 《「我的罪過!」?》
夏 潔 《夢境追妻三部曲》 宋 齊 《憋憋漢家女》
沙 希 《惡女百分百》 琉 璃 《暴君的溫柔》
鄭 嬡 《講好了不說愛》 吳紀華 《說話》
劉白羽 《第二個太陽》 左千夏 《風月奇緣》
崔京生 《紙項鏈》 高 陽 《紅頂商人胡雪岩》
瑭於逸 《卿卿俏寶貝》

④ 高考必考語文文學常識啊

高考必備文化常識100條
1.我國第一部字典是:《說文解字》(漢許慎撰)
2.我國第一部詞典是:《爾雅》(周公所撰,孔子門徒解六藝之作)
3.我國第一部韻書是:《切韻》(隋陸法言,劉臻顏,顏之推等撰)
4.我國第一部方言詞典是:《方言》(漢揚雄撰)
5.我國第一部詩集是:《詩經》(孔子編)
6.我國第一部散文集是:《尚書》(孔子編)
7.我國第一部詞集是:《花間集》(五代後蜀趙崇祚編,除溫庭筠外,入選詞家皆為蜀人。共選錄唐、五代十八家詞五百首,內容多反映上層統治者「花間」、「酒邊」生活,風格柔 靡,情緒消極。)
8.我國第一部文選是:《昭明文選》(南朝梁昭明太子肖統編選)
9.我國第一部論述文學批評及論述創作的著作是:《文心雕龍》
10.我國第一部神話小說是:《搜神記》
11.我國第一部神話集是:《山海經》
12.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是:《世說新語》(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撰?志人)
13.我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論語》
14.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孔子修訂而成)
15.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國語》(春秋時左丘明作)
16.我國第一部兵書是:《孫子兵法》(孫武作)
17.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是:《史記》
18.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是:《漢書》
19.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白話長篇小說是:《水滸傳》
20.我國古代最傑出的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是:《三國演義》
21.我國最早的長篇抒情詩是:《離騷》
22.我國最早的長篇敘事詩是:《孔雀東南飛》(初見於南朝陳徐陵所編《玉台新詠》)
23.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狂人日記》
24.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新詩是:《嘗試集》(胡適)
25.我國最早的現代白話創作童話集是:《稻草人》
26.我國古代第一個女詞人是:李清照。第一位女詩人:蔡琰
27.我國古代留存詩作最多的詩人是:陸游。(詩9300多首,詞130多首。)
28.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我國古代詩人是:屈原
29.唐代詩人中,被後人稱作「老李杜」的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隱和杜牧。30.我國文學史上一門三傑有「三曹」、「三班」、「三蘇」、「三袁」等,其中「 三曹」 指:曹操、曹植、曹丕;「三蘇」指:蘇洵、蘇軾、蘇轍;三柳:宋朝詞人,柳永、柳三復、柳三接兄弟;三班:班固、班超、班昭兄妹;三袁(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
31.「三公」在漢代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明清則指:太師、太傅 、太保;「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三皇五帝:伏羲、燧人、神農、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32.「三軍」即:中軍、上軍、下軍或中軍,左軍,右軍。周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
33.明初詩文三大家,即:劉基、高啟、宋濂。
34.中外文學作品中的四大吝嗇鬼形象分別是:葛朗台、阿巴公、潑留希金、嚴監生。
35.明代著名傳奇作家湯顯祖四部與夢有關的傳奇是:《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
36.我國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是:李伯元(李寶嘉)《官場現形記》,曾樸《孽海花》、吳趼人(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洪都百煉生)《老殘游記》。
37.「吳中四傑」是明代詩人:高啟、楊基、張羽、徐賁(bēn);「吳中四士」是 :賀知章、張若虛、張旭、包融。
38.初唐四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39.北宋文壇四大家是: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
40.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元雜劇四大悲劇:《竇娥冤》、《趙氏孤兒》、《漢宮秋》、《梧桐雨》
41.漢字書法四體是:真、草、隸、篆。(漢字形體演變: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42.我國四大民間傳說是:牛郎織女、孟姜女尋夫、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與許仙
43.古籍中「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庫」指:經、史、子、集。
44.文房四寶指的是:筆、墨、紙、硯
45.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是:《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46.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47.文學作品「四分法」指:詩歌、小說、戲劇(劇本)、散文
48.唐以前,我國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即五音)是:宮、商、角、徵、羽
49.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50.五刑指:墨、劓、非刂、宮、大辟。(墨,在臉上 刺字後塗上墨。劓,割掉鼻子。非刖,斷足。宮,閹割男性生殖器。大辟, pì,死刑的通稱)
51.五經指:《詩》、《書》、《易》、《禮》、《春秋》
52.五穀指:黍、稷、麥、豆(菽)、麻。加「稻」為六穀。六畜:豬、牛、羊、馬、 雞、狗
53.左聯五烈士指:白莽(殷夫)、柔石(趙平復)、馮鏗、李偉森(求實)、胡也頻
54.「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指的是:天、地、四方(東西南北)。「六合正相 應」中的「六合」 是指古時迷信的人,結婚要選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適合。
55.先後建都於建康(今南京)的六朝是:吳、東晉、宋、齊、梁、陳
56.六親指:父、母、兄、弟、妻、子。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六神:主宰心、肺、肝、腎、脾、膽之神。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57.六書指:象形、會意、指事、形聲、假借、轉注
58.六部指:吏、戶、禮、兵、刑、工
59.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
60.「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其中《樂》失傳
61.「通五經,貫六藝」中「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
62.建安七子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王 禹、應王易、劉楨
63.八仙是:漢鍾離、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呂洞賓、何仙姑、李鐵拐、張果老
64.「八荒」指遠離中原的地方,即: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邊遠的地方
65.八股是: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大結
66.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67.九州是:雍、兗(yǎn)、冀、青、徐、豫、荊、揚、梁
68.九族(九代)是: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子、孫、曾孫、玄孫(元孫)
69.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70.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1.世界十大文豪是:(古希臘)荷馬、(意)但丁、(德)歌德、(英)拜倫、(英)莎士比亞 、(法)雨果、(印度)泰戈爾、(俄)托爾斯泰、(蘇)高爾基、(中)魯迅
72.十惡指: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73.十三經是:《易》《書》《詩》三禮(《周禮》、《儀禮》、《禮記》)、《論語 》、《爾雅》、《孟子》,《春秋》(晉?杜預將《左傳》附於《春秋》)《春秋穀梁傳》《春秋公羊傳》
74.被馬克思和恩格斯稱贊為「現實主義大師」的法國作家是:巴爾扎克
75.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的作家是:托爾斯泰
76.我國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的三部作品是: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賀敬之、丁毅等的《白毛女》
77.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田園詩人是:陶淵明
78.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山水詩人:謝靈運、王維
79.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
80.王國維說到的為學的三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8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
82.茅盾的「農村三部曲」是:《春蠶》《秋收》《殘冬》
83.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是:《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纍》
84.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85.阿、托爾斯泰的《苦難的歷程》三部曲:《兩姊妹》《一九一八年》《陰暗的早晨》
86.三教九流十家:三教:儒、道、佛。九流:儒家(孔孟)、道家(老莊)、法家( 管仲、商 鞅、李悝)、名家(公孫龍)、墨家(墨翟)、陰陽家(鄒衍)、縱橫家(蘇秦、張儀)、雜家(呂不韋)、農家,加「小說家」為十家。
87.「三餘」三國時大學問家董遇利用餘暇時間刻苦學習出名。三餘即「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
88.「三上」。歐陽修曰:「吾平生作文章,多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也。蓋唯此可以屬思耳!」
89.「三到」:宋代著名學者朱熹曰:「余嘗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0.毛澤東的「四多」讀書法:多讀、多寫、多想、多問。
91.廟、寺、觀。神祖有廟,佛僧有寺,道士有觀。
92.「清真教」,我國回族把他們信仰的宗教叫「清真教」(伊期蘭教)。清初伊斯蘭 教 學者馬注說:「蓋教本清則凈,本真則正,清凈則無垢無污,真正則不偏不倚。」
93.陛下:對帝王的敬稱,殿下:原對天子的敬稱,漢對太子,親王的敬稱,唐以後,只有皇子、皇後、皇太後可以稱為殿下。麾下:對將軍的尊稱,後指將帥的部下。閣下:舊 時對一般人的尊稱。後 為至友親朋間尊稱的敬辭。
94.「死」的別稱:天子「崩」,諸侯「薨」,大夫「卒」,士「不祿」,庶人「死 」,唐代規定:二品以上稱「薨」,五品以上稱「卒」,六品達於庶人稱「死」。
95.唐代「三李」,即,李白,李賀,李商隱的合稱。三人詩作皆以積極浪漫主義為其特徵,想像豐富,構思精巧,語言瑰麗。
96.桐城派:清散文流派,因其開創者方苞及承前啟後的人物劉大木 魁姚鼐均為安微桐城人而得名。
97.文學研究會:我國最早的新文學團體。由沈雁冰、鄭振鐸(ó)、葉紹鈞、朱希祖、周作人、 耿濟之、瞿世英、王統照、郭紹虞、孫伏園、許地山等人發起。1921年1月正式成立於北京 。提倡「為人生而藝術」,主辦刊物《小說月報》。
98.創造社:「五四」新文學運動中著名的新文學社團。1921年7月成立。主要成員:郭沫若 ,郁達夫,成仿吾、張資平、鄭伯奇、田漢等。強調表現「內心的要求」。主辦《創造叢書》、《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
99.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領導的革命文 學界的組織。1930年3月成立於上海。主要成員為原「創造社」「太陽社」成員。魯迅,沈端先(夏衍),茅盾,周起應(周揚)等為其先後成員。
100.我國古代主要的文學理論名著:西晉陸機的《文賦》,名句有「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南朝梁鍾嶸 的《詩品》,強調文質兼備,「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南朝梁劉勰的《文心雕龍》。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簡稱《詩品》)北宋歐陽修《六一詩話》以為「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斯為至矣」。清王夫之有《姜齋詩話》,清袁枚有《隨園詩話》,近人王國維有《人間詞話》。

⑤ <<我的女孩>>那裡面的男主角叫什麼

《MY GIRL》/《 마이걸》 /《我的女孩》

電視台:韓國SBS
首 播:2005.12.14(每周三、四播放)
編 劇:洪正恩 洪美蘭
導 演:全起尚
主要演員:
李多海--飾珠裕鄰
李東旭--飾薛功燦
朴詩妍--飾金世璇
李俊基--飾徐正雨
李東旭(leedongwook)(飾薛功燦)
生日:1981/11/6
血型:B
學歷: shinil高中신일고등학교
身高:184cm
體重:78kg
宗教:基督教
愛好:運動
家族成員:一男一女中的長男
通訊地址:서울시 마포구 서교동 407-7 아트B/D 3층(주점프 엔터테인먼트

獲獎經歷:
2003 SBS演技大賞 new star獎
V-NESS選拔大賽 大賞(1999)

電視劇:
KBS《부모님 전상서》2004
SBS《小島戀人》2004
MBC《回轉木馬》2003
SBS《酒之國》2003
KBS《LOVING YOU》
KBS2《純情》2001
KBS1《學校3》
SBS《MYGIRL》

姓名:李多海Lee Da Hae (飾珠裕鄰)
本名:邊多海Byeon Da Hae
出道年份:2001年
出道經過:《微笑春香傳》
出生日期:1984年4月19日
身高:170cm
體重:47kg
血型:O型
家庭成員:父母、哥哥
學歷:Sydney Burwood High School
興趣:與朋友聊天、看電影
特長:英語、韓國舞
所屬社:Yours Entertainment

曾演出電視劇:
2002年:MBC《Ling Ling》
2003年:MBC《愉快的消息》
2004年:MBC《射星》
2004年:MBC《花王仙女》
2005年:SBS《Green Rose》

曾獲獎項:
2004年:MBC演技大獎新人獎《花王仙女》

姓名:李俊基Lee Joonki (飾徐正雨 )

生日:1982年4月17日

身高:178cm

體重:63kg

愛好:跆拳道,唱歌跳舞

學歷:漢城藝術大學,電影專業

出道:2001年SO-BASIC廣告模特

電影:日韓合拍電影《維納斯賓館》,韓國2004年12月上映的《芭蕾舞學院》,2005年12月29日上映的《王的男人》

電視劇:日韓合拍電視劇《星的聲音》,2004年KBS2短劇《我怎麼辦》,2005年12月14日上映的劇集《MY GIRL》。

廣告:iAudio MP3廣告,???紙巾廣告,KFC廣告。

MV參與:CLAZZIQUAI的《SWEETY》,姜成勛的《珍惜的故事》。

逸軒煙雨補充: 我在補充下在他的個人博客上看到的東西把~他現在在漢城藝大修學中~喜歡看電影~喜歡的食物是燒酒和咖啡
bluej補充:信仰天主教,還有從日文網站看來的家庭成員有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妹妹。

資料來源俊基官網和SOOMPI網站
轉自俊基的家FANS基地

李俊基檔案翻譯-轉自俊基中文網
姓名:李俊基
生日:1982年4月17日
學校:首爾藝術大學電影系在校生(幾年前翻譯的,不知道他現在是不是畢業了)
居住地:釜山 昌原
身高:178CM
血型:B型
體重:63KG
家族成員:爸爸 媽媽 妹妹
興趣:特長??1段,跆拳道 公認2段 /足球 上網
呢稱:猴子 起重機..
胎夢:媽媽背著奶奶的彩袋禮物的夢
寶貝一號:我
性格:比較沉默寡言 酒喝多了對同事比較活潑,180度轉變
酒量:2瓶半燒酒
睡覺習慣:睡覺喜歡左右翻,特別是沒事的時候
宗教:天主教
解壓的辦法:跳舞,唱歌,或喝點酒在跳舞..
喜歡的顏色:紅色,藍色
喜歡的食物:咖喱飯,牛排 五花肉
喜歡的動物:小狗
喜歡的季節:春天,秋天
喜歡的演員:薛京求
討厭的類型:神經質 目中無人的類型
最高興時候:我出生的時候,初次收到禮物的時候大學合格的時候
最傷心的時候:奶奶去世的時候...

中文譯名:朴美宣(又譯朴美善)(飾金世璇)
韓文名字:박미선(朴詩妍)
性別:女
生日:1979年3月29日
國籍:大韓民國
出生地:韓國
民族:朝鮮族
身高:171厘米(2004年數據)
體重:48公斤(2004年數據)
三圍:36、24、36(2000年數據)
最高學歷:中專
現在學校:美國長島大學(St.Johns University) 廣播系
所學專業:表演

演藝生涯:

電視劇:
2005/2006:
2《我的女孩》飾演 金世勛(韓)
2003:
1《鳳求凰》 飾演 卓文君(中)
9《汗血寶馬》 飾演 鬼手(中)
2004:
3《寶蓮燈》 飾演 三聖母(中)

電影:
2004:
5 電影《天生一對》(韓)

其他:
2000:
曾獲韓國小姐第四名

廣告:
2000:
LG移動通訊形象代言人(韓)
斗山集團CASS啤酒形象代言人(韓)
樂天集團樂天餅干形象代言人(韓)
2004:
5 上海哈丹如形象代言人(中)

公開男友:神話——ERIC

從小在美國長大,目前還在美國長島大學念三年級,抽業余時間拍戲。

迅雷、Ftp、BT下載: http://post..com/f?kz=82757380

YYcaf完美修正收藏版+OST+精品花絮BT下載:http://post..com/f?kz=81794268

⑥ 有什麼好書啊~

『燈謎天地』 [射虎必備]中外文學名著大全

作者: 湘巴佬 提交日期:2002-1-11 12:45:31

[先秦名著]

01《詩經》 02《國風》
03《雅》 04《頌》
05《詩序》 06《毛詩故訓傳》
07《毛詩傳箋》 08《詩譜》
09《毛詩正義》 10《詩總聞》
11《詩集傳》 12《詩緝》
13《詩經通論》 14《毛詩後箋》
15《毛詩傳箋通釋》 16《詩毛氏傳疏》
17《詩古微》 18《詩經原始》
19《詩三家義集疏》 20《詩經通解》
21《離騷》 22《九歌》
23《天問》 24《九章》
25《遠游》 26《卜居》
27《漁父》 28《九辯》
29《招魂》 30《大招》
31《楚辭》研究 32《楚辭章句》
33《楚辭音》殘卷 34《楚辭補注》
35《楚辭集注》 36《楚辭通釋》
37《楚辭燈》 38《山帶閣注楚辭》
39《屈原賦注》 40《屈騷指掌》
41《屈子章句》 42《屈賦微》
43《周易》 44《尚書》
45《春秋》 46《左傳》
47《國語》 48《論語》
49《孫子》 50《老子》
51《墨子》 52《孟子》
53《莊子》 54《荀子》
55《商君書》 56《韓非子》
57《晏子春秋》 58《呂氏春秋》
59《戰國策》 60《穆天子傳》
61《禮記》 62《列子》

[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名著]
01《古詩十九首》 02蘇 李詩
03《孔雀東南飛》 04秦刻石
05《淮南子》 06《史記》
07《鹽鐵論》 08《韓詩外傳》
09《漢書》 10《三國志》
11《典論·論文》 12《文賦》
13《文章流別論》 14《抱朴子》
15《玉台新詠》 16《樂府詩集》
17《古詩紀》 18《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
19《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20《古詩選》

21《古詩源》 22《采菽堂古詩選》

23《八代詩選》 24《漢魏樂府風箋》

25《木蘭詩》 26《七十家賦鈔》

27《後漢書》 28《水經注》

29《洛陽伽藍記》 30《弘明集》

31《顏氏家訓》 32《文選》

33《古文苑》 34《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35《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36《駢體文鈔》

37《六朝文□》 38《燕丹子》

39《博物志》 40《西京雜記》

41《搜神記》 42《拾遺記》

43《世說新語》 44《神仙傳》

45《神異經》 46《十洲記》

47《漢武帝內傳》 48《漢武洞冥記》

49《飛燕外傳》 50《幽明錄》

51《異苑》 52《述異記》

53《續齊諧記》 54《文心雕龍》

55《詩品》 56《華陽國志》

57《高僧傳》 58《建康實錄》

[隋唐名著]

01《唐人選唐詩(十種)》 02《河嶽英靈集》

03《中興間氣集》 04《才調集》

05《唐音》 06《唐詩鼓吹》

07《唐詩品匯》 08《詩歸》

09《唐賢三昧集》 10《唐詩別裁集》

11《唐詩三百首》 12《唐詩大系》

13《萬首唐人絕句》 14《唐音統簽》

15《全唐詩》 16《全五代詩》

17《唐詩百名家全集》 18《唐詩紀事》

19《唐才子傳》 20《五代詩話》

21《五七言今體詩鈔》 22《十八家詩鈔》

23《花間集》 24《尊前集》

25《唐五代詞》 26《教坊記》

27《樂府雜錄》 28《文館詞林》

29《文苑英華》 30《唐文粹》

31《全唐文》 32《古鏡記》

33《補江總白猿傳》 34《離魂記》

35《柳氏傳》 36《柳毅傳》

37《霍小玉傳》 38《南柯太守傳》

39《周秦行紀》 40《無雙傳》

41《飛煙傳》 42《虯髯客傳》

43《昆侖奴》 44《聶隱娘》

45《紅線》 46《鶯鶯傳》

47《玄怪錄》 48《續玄怪錄》

49《紀聞》 50《集異記》

51《甘澤謠》 52《傳奇》

53《三水小牘》 54《宣室志》

55《酉陽雜俎》 56《劇談錄》

57《雲溪友議》 58《異聞集》

59《太平廣記》 60《虞初志》

61《唐宋傳奇集》 62《唐人小說》

63《伍子胥變文》 64《張義潮變文》

65《維摩詰經講經文》 66《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

67《敦煌掇瑣》 68《敦煌變文集》

69《雲謠集雜曲子》 70《敦煌歌辭總編》

71《詩式》 72《二十四詩品》

73《詩人主客圖》 74《朝野僉載》

75《唐國史補》 76《隋唐嘉話》

77《大唐新語》 78《因話錄》

79《文鏡秘府論》 80《劉賓客嘉話錄》

81《杜陽雜編》 82《本事詩》

83《闕史》 84《北里志》

85《唐摭言》 86《鑒誡錄》

87《北夢瑣言》 88《唐語林》

89《容齋隨筆》 90《登科記考》

91《唐兩京城坊考》 92《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

[宋代名著]
01《西□酬唱集》 02《瀛奎律髓》

03《宋詩鈔》 04《宋百家詩存》

05《宋十五家詩選》 06《宋詩紀事》

07《宋詩別裁集》 08《宋詩精華錄》

09《唐宋詩舉要》 10《江湖集》

11《谷音》 12《樂府雅詞》

13《碧雞漫志》 14《花庵詞選》

15《絕妙好詞》 16《陽春白雪》

17《增修箋注妙選草堂詩餘》 18《樂府補題》

19《唐宋名賢百家詞》 20《宋六十名家詞》

21《詞綜》 22《□村叢書》

23《四印齋所刻詞》 24《詞選》

25《宋四家詞選》 26《全宋詞》

27《本事詞》 28《詞林紀事》

29《唐宋詞人年譜》 30《詞苑叢談》

31《宋文鑒》 32《四六法海》

33《南宋文范》 34《唐宋文舉要》

35《括異志》 36《睽車志》

37《夷堅志》 38《稽神錄》

39《幕府燕閑錄》 40《趙飛燕別傳》

41《王榭傳》 42《流紅記》

43《梅妃傳》 44《江淮異人錄》

45《譚意歌傳》 46《王幼玉記》

47《綠窗新話》 48《醉翁談錄》

49《李師師外傳》 50《隋煬帝海山記》

51《青瑣高議》 52《五代史平話》

53《宣和遺事》 54《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55《全相平話五種》 56《京本通俗小說》

57《清平山堂話本》 58《潛溪詩眼》

59《歲寒堂詩話》 60《白石道人詩說》

61《歸愚集》 62《滄浪詩話》

63《詞源》 64《詩人玉屑》

65《詩話總龜》 66《苕溪漁隱叢話》

67《冷齋夜話》 68《後村詩話》

69《宋詩話輯佚》 70《能改齋漫錄》

71《劍南詩稿》 72《東京夢華錄》

73《雲麓漫鈔》 74《貴耳集》

75《吹劍錄》 76《雲谷雜記》

77《鶴林玉露》 78《春渚紀聞》

79《邵氏聞見錄》 80《棠湖詩稿》

81《侯鯖錄》 82《宋人軼事匯編》

83《宋朝事實類苑》

[遼金文學名著]
01《遼詩話》 02《遼詩紀事》

03《遼文存》 04《遼文存》

05《遼文萃》 06《全遼文》

07《中州集》 08《金文雅》

09《全金詩》 10《金文最》

11《河汾諸老詩集》 12《金詩紀事》

13《全金元詞》 14《中州樂府》

15《金文雅》 16《金文最》

17《董解元西廂記》 18《劉知遠諸宮調》

19《滹南遺老集》 20《歸潛志》

[元代名著]

01《元詩選》 02《元詩別裁集》

03《元詩紀事》 04《全金元詞》

05《元文類》 06《全元散曲》

07《西廂記》 08《包待制陳州糶米》

09《元刊雜劇三十種》 10《元曲選》

11《元曲選外編》 12《中原音韻》

13《錄鬼簿》 14《太和正音譜》

15荊 劉 拜 殺 16《永樂大典》戲文三種

17《南詞敘錄》 18《好兒趙正》

19《三國志平話》 20《修辭鑒衡》

21《吳禮部詩話》

[明代名著]

01《列朝詩集》 02《明詩別裁集》

03《明詩綜》 04《明詩紀事》

05《明詞綜》 06《明夷待訪錄》

07《古文觀止》 08《盛世新聲》

09《詞林摘艷》 10《雍熙樂府》

11《南詞新譜》 12《吳騷合編》

13《顧曲麈談》 14《散曲叢刊》

15《曲品》 16《傳奇品》

17《盛明雜劇》 18《六十種曲》

19《曲海總目提要》 20《三國志演義》

21《水滸傳》 22《西遊記》

23《楊家府演義》 24《海公案》

25《封神演義》 26《金瓶梅》

27《石點頭》 28《龍圖公案》

29《禪真逸史》 30《醉醒石》

31《醒世姻緣傳》 32《古今小說》

33《警世通言》 34《醒世恆言》

35《今古奇觀》 36《英雄譜》

37《西湖二集》 38《明會典》

39《南濠詩話》 40《談藝錄》

41《四溟詩話》 42《藝苑卮言》

43《國雅品》 44《詩藪》

45《曲律》 46《歷代詩話》

47《歷代詩話》(叢書) 48《歷代詩話續編》

[清代文學名著]

01《清詩別裁集》 02《湖海詩傳》

03《清詩鐸》 04《晚晴□詩匯》

05《清詞綜》 06《全清詞鈔》

07《清名家詞》 08《古文辭類纂》

09《清駢體正宗》 10《湖海文傳》

11《清文匯》 12《詩騷韻注》

13《桃花扇》 14《清人雜劇》

15《雜劇三集》 16《北詞廣正譜》

17《平山冷燕》 18《聊齋志異》

19《隋唐演義》 20《女仙外史》

21《說岳全傳》 22《五色石》

23《綠野仙蹤》 24《說唐演義全傳》

25《夜譚隨錄》 26《娛目醒心編》

27《紅樓夢》 28《儒林外史》

29《鏡花緣》 30《野叟曝言》

31《虞初新志》 32《何典》

33《照世杯》 34《好逑傳》

35《東周列國志》 36《閑情偶寄》

37《□齋詩話》 38《圍爐詩話》

39《原詩》 40《帶經堂詩話》

41《聲調譜》 42《說詩□語》

43《一瓢詩話》 44《論文偶記》

45《隨園詩話》 46《甌北詩話》

47《石洲詩話》 48《賦話》

49《雨村曲話》 50《文史通義》

51《北江詩話》 52《劇說》

53《初月樓古文緒論》 54《清詩話》

55《詞話叢編》 56《新曲苑》

57《清詩話續編》 58《山房隨筆》

59《青樓集》 60《南村輟耕錄》

61《萬曆野獲編》 62《少室山房筆叢》

63《蠖齋詩話》 64《漫堂說詩》

65《脂硯齋紅樓夢輯評》 66《小說考證》

67《小說舊聞鈔》 68《中國通俗小說書目》

69《西湖游覽志餘》 70《宋元戲曲史》

[近代文學名著]

01《近代詩鈔》 02《道、咸、同、光四朝詩史一斑錄》

03《晚清四十家詩鈔》 04《全清詞鈔》

05《篋中詞》 06《廣篋中詞》

07《近三百年名家詞選》 08《皇朝經世文編》

09《續古文辭類纂》 10《涵芬樓古今文鈔》

11《古今文綜》 12《當代八家文鈔》

13《晚清文選》 14《兒女英雄傳》

15《施公案》 16《品花寶鑒》

17《盪寇志》 18《花月痕》

19《三俠五義》 20《青樓夢》

21《彭公案》 22《海上花列傳》

23《自由結婚》 24《負曝閑談》

25《鄰女語》 26《苦社會》

27《市聲》 28《黃綉球》

29《六月霜》 30《晚清小說史》

31《榴花夢》 32《筆生花》

33《養一齋詩話》 34《昭昧詹言》

35《藝概》 36《白雨齋詞話》

37《石遺室詩話》 38《飲冰室詩話》

39《人間詞話》 40《普天忠憤集》

41《中國近代反侵略文學集》 42《晚清文學叢鈔》

43《晚清文藝報刊述略》 44《晚清戲曲小說目》

[現代文學名著]

01《初期白話詩稿》

02毛澤東詩詞

03《革命烈士詩抄》

04《陳毅詩選》

05《天安門詩抄》

06《現代十六家小品》

07《解放區短篇創作選》

08《紅岩》

09《中國小說史略》

10《馬克思主義與文藝》

11《談藝錄》

12《詩論》

[文學理論名著]

01《典論·論文》 02《文賦》

03《文章流別論》 04《抱朴子》

05《文心雕龍》 06《詩品》

07《詩式》 08《二十四詩品》

09《詩人主客圖》 10《潛溪詩眼》

11《韻語陽秋》 12《歲寒堂詩話》

13《白石道人詩說》 14《滄浪詩話》

15《詩人玉屑》 16《詞源》

17《詩話》 18《修辭鑒衡》

19《吳禮部詩話》 20《新舊唐書雜論》

21《南濠詩話》 22《談藝錄》

23《四溟詩話》 24《藝苑卮言》

25《國雅品》 26《詩藪》

27《曲律》 28《閑情偶寄》

29《□齋詩話》 30《圍爐詩話》

31《原詩》 32《帶經堂詩話》

33《聲調譜》 34《說詩□語》

35《一瓢詩話》 36《論文偶記》

37《隨園詩話》 38《論詩》

39《石洲詩話》 40《賦話》

41《雨村曲話》 42《文理》

43《北江詩話》 44《劇說》

45《初月樓古文緒論》 46《養一齋詩話》

47《昭昧詹言》 48《藝概》

49《白雨齋詞話》 50《石遺室詩話》

51《飲冰室詩話》 52《人間詞話》

[少數民族文學名著]

01《蒙古秘史》 02《寶貝念珠》

03《黃金史》 04《倉央嘉措情歌》

05《薩迦格言》 06《賢者喜宴》

07《猴鳥故事》 08《福樂智慧》

09《突厥語辭典》 10《宇宙人文論》

11《越人歌》 12《白狼王歌》

13□勒歌 14《江格爾》

15《格斯爾傳》 16《成吉思□的兩匹駿馬》

17巴拉根倉的故事 18《達那巴拉》

19《勇士古那干》 20《智勇的王子希熱圖》

21沙格德爾的故事 22《嘎達梅林》

23《格薩爾王傳》 24唐東傑布的傳說

25《屍語故事》 26《茶和鹽的故事》

27《烏古斯傳》 28《艾里甫和賽乃姆》

29《阿凡提的故事》 30《尼山薩滿》

31《老罕王的傳說》 32苗族史詩

33《阿細的先基》 34《勒俄特依》

35《梅葛》 36《阿詩瑪》

37《創世紀》 38阿一旦的故事

39《瑪納斯》 40《密洛陀》

41《盤王歌》 42《廣西特種部族歌謠集》

43《馬五哥與尕豆妹》 44《錦雞》

45《黃黛琛》 46《米拉尕黑》

47《遮帕麻與遮米麻》 48《拉仁布與且門索》

49《逃婚調》 50《生產調》

51《牡帕蜜帕》 52《布伯》

53《劉三姐的傳說》 54達架和達倉

55吳勉的傳說 56《駱駝泉》

57《望夫雲》 58《轆角庄》

59《召樹屯》 60《娥並與桑洛》

61《阿勒帕米斯》 62《闊孜庫勒帕什與巴彥蘇魯》

63《薩里哈與薩曼》

[外國名著]

01《壬辰錄》 02《春香傳》
03《沈清傳》 04《興夫傳》
05《伊瑙》 06《昆昌與昆平》
07素可泰碑文 08《馬來由史話》
09《杭·杜亞傳》 10《吠陀》
11《梨俱吠陀》 12《夜柔吠陀》
13《娑摩吠陀》 14《阿達婆吠陀》
15《摩訶婆羅多》 16《那羅傳》
17《莎維德麗傳》 18《訶利世系》
19《羅摩衍那》 20《毗濕奴往世書》

21《薄伽梵往世書》 22《五卷書》

23《百喻經》 24《小泥車》

25《嘉言集》 26《偉大的故事》

27《故事海》 28《僵屍鬼故事二十五則》

29《舞論》 30檀丁

31《詩庄嚴論》 32《韻光》

33《十色》 34《詩光》

35《文鏡》 36《佛本生故事》

37《地王頌》 38《蒂魯古拉爾》
39《西拉巴提伽拉姆》 40《安塔拉傳奇》
41《一千零一夜》 42《卡勒瓦拉》
43《伊戈爾遠征記》 44 魯斯塔維里
45《拉奇普列西斯》 46《馬納斯》
47《薩遜的大衛》 48《卡列維之子》
49英語《聖經》 50《貝奧武甫》
51亞瑟王傳奇 52《羅蘭之歌》
53《特里斯丹和綺瑟》 54《列那狐的故事》
55《玫瑰傳奇》 56《網路全書》
57《熙德之歌》 58《塞萊斯蒂娜》
59《阿馬迪斯·德·高拉》 60《阿本塞拉赫人和美女哈里法的故事》
61《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 62《偷竊的藝術》
63《松迪亞塔》 64《黑人和馬爾加什法語新詩選》

⑦ 趙字的甲骨文和金文

這是甲骨文、金文「趙」字。其中甲骨文趙是尹訓銀再造字。

⑧ 您能幫我設計個藝術簽名嗎,趙金文,QQ784131118

願如連理合歡枝

趙侯文章李杜詩

金谷風光依舊在

文章難比少年時

幸有清才與洪筆

福子石經車馬馳

快晴信是行人願

樂天莫笑季倫痴

+

趙金文

⑨ mygirl的男主角是誰啊

李東旭
生日:1981/11/6
血型:B
學歷: shinil高中신일고등학교
身高:184cm
體重:78kg
宗教:基督教
愛好:運動
家族成員:一男一女中的長男
通訊地址:서울시 마포구 서교동 407-7 아트B/D 3층(주점프 엔터테인먼트

星 座:天蠍座
宗 教:基督教
愛 好:運動
家族成員:一男一女中的長男
初戀:高二
興趣:運動,熱愛棒球
怪癖:喜歡將被子夾在兩腿中間睡覺
獲獎經歷:
2003 SBS演技大賞 new star獎
V-NESS選拔大賽 大賞(1999)
電視劇:
KBS《父母見上書》2004主演:金喜愛、許俊浩、鄭俊、李世恩
SBS《小島戀人》2004主演:金文鍾、韓智慧、權武中、朴恩惠
MBC《回轉木馬》2003主演:秀愛、張瑞姬、金南鎮、柳秀榮、金甲洙、李慧洙、金志友
SBS《酒之國》2003主演:金在元、金旼貞、崔江姬、李世英、朴寅煥、趙亨基
KBS《LOVING YOU》主演:朴永河、劉真、李世恩、單於銀淑
SBS《LETS GO》2002主演:金泰熙、李成真
KBS2《純情》2001主演:柳鎮、李姚媛、廉靜兒、孫太英、李中元、單於銀淑
KBS1《學校3》主演:趙仁成、朴廣賢

⑩ 趙什麼偏旁

趙的偏旁部首是:走

趙:[ zhào ]

部首:走 筆畫:9 五行:火 五筆:FHQI

基本解釋

1.中國古代國名(a.戰國時代的「趙」;b.西晉結束,匈奴族、羯族先後在北方建立「趙國」,史稱「前趙」、「後趙」):~客(戰國時燕趙多俠士,遂以「趙客」為俠士通稱)。燕(yàn)~(燕趙之地,泛指北方)。

2.姓。

拓展資料:

1、圍魏救趙[ wéi wèi jiù zhào ]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2、完璧歸趙[ wán bì guī zhào ]

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 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3、原璧歸趙[ yuán bì guī zhào ]

用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典故。指原物歸還,並無損失。

4、燕歌趙舞[ yān gē zhào wǔ ]

古燕趙人善歌舞,泛指美妙的歌舞。

5、張王李趙[ zhāng wáng lǐ zhào ]

四者皆最常見的姓,連用泛指一般人。

熱點內容
主角可以兌換武功的都市小說 發布:2025-07-11 19:33:06 瀏覽:455
網路小說中人氣女主排行 發布:2025-07-11 19:28:07 瀏覽:188
為你成痴免費小說 發布:2025-07-11 19:19:12 瀏覽:107
初中學生勵志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11 19:15:05 瀏覽:474
言情紅袖添香小說網手機版 發布:2025-07-11 19:12:40 瀏覽:854
關於大老粗的小說言情 發布:2025-07-11 19:12:37 瀏覽:848
言情小說排名前100 發布:2025-07-11 19:06:56 瀏覽:354
小說總裁的小情人未刪節版 發布:2025-07-11 18:52:45 瀏覽:709
網路小說高潔 發布:2025-07-11 18:44:50 瀏覽:144
林總裁是哪部小說 發布:2025-07-11 18:26:21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