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異能 » 十八路諸侯的都市小說

十八路諸侯的都市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5-10 14:43:46

Ⅰ 18路諸侯分別都被誰滅的

十八路諸侯結局:1. 袁術,字公路,袁紹的族弟,漢末群雄之一。討伐董卓時,袁術負責押送糧草。因妒才而不發給孫堅糧草,使得孫堅被華雄擊敗。孫堅死後,袁術就收養了孫堅的長子孫策,目的是為了得到玉璽。後來孫策用玉璽換來了兵馬,一舉平定江東。袁術得到玉璽後宣布稱帝,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袁術逃往汝南,繼續作皇帝。後來,在汝南實在是呆不下去了,袁術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紹。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劉備擊潰。逃到半路,袁術找人要蜜水,卻找不到,只能找到血水,袁術大叫身亡。

2. 韓馥,字文節,原本是冀州刺史,後來袁紹到了勃海,韓馥怕他奪自己的地盤,就派兵去監視、控制他,弄得袁紹無法動彈。後來參加十八路諸侯討董,過程中只講了一句話:「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結果潘鳳被斬。同盟破裂後,韓馥回到冀州。袁紹覬覦冀州百姓殷實,兵糧充足,就用計奪取冀州,韓馥被迫投靠張邈,後來下落不明。

3. 孔伷,字公緒,豫州刺史,參加過十八路諸侯討董,但是反董聯盟解散後不久病逝。演義里對他幾乎沒有記載。

4. 劉岱,字公山,兗州刺史,漢室宗親之一。曾經跟從袁紹起兵討伐董卓。後來向東郡太守橋瑁借糧,橋瑁不借,劉岱於是殺了橋瑁,吞並了他的勢力。其後跟隨了曹操,曹操派他同王忠引兵五萬,虛打丞相旗號,進攻徐州。結果被張飛生擒,後為劉備釋放。回去後被曹操貶官撤職,此後再無記載。

5. 王匡,字公節,河內太守。曾參與「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打到虎牢關時,派其部下河內名將方悅出戰呂布,被呂布所殺。此外沒有記載。

6. 張邈,字孟卓,陳留太守。參加過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後來回到陳留。張邈原本與曹操是好朋友,但在興平元年,曹操東征徐州的時候,他聽從了陳宮的建議,叛曹操而迎呂布為兗州牧,脫離曹操聯盟。呂布占據濮陽,兗州所轄郡縣除鄄城、東阿、范縣外皆歸順。次年,呂布被曹操擊敗,張邈不知所蹤,沒有記載。

7. 喬瑁,字元偉,東郡太守。討伐董卓聯盟瓦解後,兗州刺史劉岱向他借糧,他不給,於是被劉岱殺死。

8. 袁遺,字伯業,山陽太守,是袁紹的從兄。參加了反董卓同盟,之後沒有記載。

9. 鮑信,字允誠,濟北相。在參加討伐董卓的義軍時,鮑信因為怕孫堅搶頭功,暗中令其弟鮑忠出戰。結果鮑忠為華雄所殺。李傕等人控制朝廷後,以獻帝名義命曹操與鮑信鎮壓青州黃巾賊,於是兩人在壽張迎擊黃巾大軍,鮑信深入重地,為敵所殺。

10. 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建安七子之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孔融有著讀書人普遍存在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自以為才華蓋世,想幹些大事,但大事幹不了,小事又不幹。所用的都是輕浮士人,只會飲酒做詩,高談闊論,但幹不了也不想干實際的事。所謂「座上客不空,樽中酒常滿,吾之願也」,就是他性格的最好寫照。討董聯盟解散後,他回到北海任太守,後來北海被黃巾賊圍困,幸得有太史慈殺出重圍,找劉備幫忙,解了北海之圍。然後與劉備、田楷一起出兵去救徐州,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只是勸說劉備接任徐州刺史。曹操把獻帝遷到許都後,孔融先後擔任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職。這時曹操專權,他與曹操政治上頗有分歧,每多乖忤,針對曹操的「奉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上奏主張「尊崇天子,擴大君權,削弱諸侯權勢」。他推薦的禰衡也觸怒了曹操,曹操對孔融這個不識時務的政敵,再也忍無可忍,最終尋找很多莫須有的罪狀,將其殺害。終年53歲。

11. 張超,字孟高,廣陵太守,張邈之弟。參加過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後來回到陳留。跟隨張邈反叛曹操、逢迎呂布。後來呂布被曹操擊敗,張超下落不明。

12. 陶謙,字恭祖,徐州刺史。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陶謙碌碌無為。後來曹操被推舉為兗州刺史,接父親曹嵩等去陳留,中途經過徐州,陶謙派部將張闓護送,但是張闓見財起意,殺死曹嵩。曹操因怒興兵,攻打徐州,陶謙不能抵擋,只能坐守孤城。幸得有劉備等前來救援,而呂布也正好襲取了兗州,曹操不得不回救,陶謙得以倖免,遂有意將徐州讓給劉備。劉備堅決不受,於是陶謙讓劉備暫駐小沛。後來陶謙死前,第三次向劉備提出讓徐州的建議,劉備才同意接手。

13. 馬騰,字壽成,西涼太守。馬騰忠於漢室,參加了十八路諸侯討董,後來李郭專政時期,朝中侍中馬宇等連結馬騰韓遂討伐李郭二人,馬騰率兵進攻長安,馬宇等事敗漏被殺,馬騰軍糧耗盡,被迫退兵。曹操控制朝廷時,漢獻帝寫下了衣帶詔,由董承召集劉備、馬騰等人起兵討伐曹操。事件失敗後,馬騰回到西涼擁兵自重。不久,曹操以提升馬騰官職為由,召馬騰入京。馬騰的三個兒子馬超、馬休、馬鐵等人認為不入宮是逆命;侄兒馬岱認為曹操心懷叵測,入京有危險。馬騰綜合各人意見,還是入京參見曹操。馬家各人也同意這是非常危險的,只好小心行事。於是長子馬超留守西涼,馬騰帶領五千人馬前往,二子馬休和三子馬鐵為先行部隊,馬岱押陣。大隊人馬在許昌二十里外郊外停下,通知曹操。
曹操打算派行軍參謀黃奎前去接待馬騰,誘他入城面見皇帝,然後趁機令人擒捕馬騰。殊不知這位黃奎,心中很痛恨曹操,而黃奎亦清楚知道,馬騰從前曾參加衣帶詔密謀殺曹。兩人飲宴時,互相研究,如果入朝面聖,不太安全,倒不如反過來要求曹操巡察兵營,乘機殺他。馬騰和黃奎計劃訂好,黃奎因喝醉就先回府休息。
黃奎有個心愛的妾侍名叫春香,而春香和黃奎妻舅苗澤私通,當晚春香侍奉黃奎,從他半醉的口語中知道他明早要會同馬騰殺曹操。春香告知苗澤,苗澤認為這是陞官發財的機會,便乘夜通知曹操。翌日,曹操分派將領四麵包圍,將馬騰和西涼兵重重圍困,馬騰和黃奎被擒。他們兩人堅持自己無罪,曹操便引出苗澤和春香指證。馬騰大罵黃奎:「豎儒誤我大事!我不能為國除賊,是天意也!」眾人被斬。而告密者苗澤和春香也被曹操斬首,曹操認為留此不義之人無用。

14. 公孫瓚,字伯珪,北平太守,是劉備的好友,與劉備一起師從盧植。曾參與討伐董卓,還親自下場與呂布單挑,險些喪命。反董卓聯盟失敗後,公孫瓚退回幽州。後來袁紹誘使公孫瓚平分冀州,公孫瓚貪圖冀州地盤,領兵前來,結果被袁紹乘虛而入搶先佔領冀州。公孫瓚派弟弟公孫越前去質問,結果被袁紹派人射死。公孫瓚大怒,在界橋與袁紹大戰,打了平手,雙方互有損傷,就退了回去。後來劉備要去救陶謙,還特意向公孫瓚借兵三千與趙雲。其後公孫瓚一直與袁紹交戰,由於不採納正確的意見,最終被困死在自己修建的易京樓中,引火自 焚,勢力被袁紹吞並。

15. 張楊,字稚叔,上黨太守。反董聯盟解散後,被封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後來,漢獻帝因為李傕、郭汜叛亂而流落到河東,張楊帶兵來到安邑,被封為安國將軍、晉陽侯。當時張楊想把獻帝迎接到洛陽,然而諸將不從,因此張楊回到野王。建安元年,獻帝在返回洛陽的途中,張楊來到洛陽,給獻帝供應糧草,因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決定不留在洛陽,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為大司馬。呂布在下邳被曹操圍攻時,他曾出兵響應呂布,但卻被部將楊丑所殺。而楊丑又很快被張楊的部將眭固殺死,當時眭固想要同袁紹聯合。曹操派部將史渙攻打眭固,在犬城攻殺之,盡收其眾。

16. 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據傳為孫武的後代,官至破虜將軍,豫州刺史,烏程侯。於漢末征討黃巾有功,與朱儁一起剿滅黃巾軍。官職為別部司馬、議郎、長沙太守等。董卓亂政之際,孫堅為「十八路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為諸侯聯軍的先鋒,表現得十分活躍,但因袁術存在私心,拒不發糧,而被董卓的大將華雄擊敗;部將祖茂被殺。後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駐洛陽,意外發現傳國玉璽,遂起私心,欲藏匿玉璽返回,不料事情泄漏,袁紹要他交出玉璽,他不肯,因此與袁紹結仇。袁紹指示劉表半路攔截,和孫堅一場大戰,互有勝負,孫堅引軍回江東。不久,孫堅又一次起兵討伐劉表,連戰連勝,圍困了襄陽,卻因為輕入重地,中埋伏而死。

17. 袁紹,字本初,官至大將軍、太尉,封鄴侯。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弟袁術則稱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謂「五世三公一帝王」。少折節下士,知名當世,文武雙全,英氣勃發。靈帝死,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宦官,事泄,何進被殺,袁紹率軍盡誅宦官,主持朝政。董卓專權,袁紹政見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關東州郡牧守聯合起兵以討董卓,袁紹被推為關東軍盟主,自號車騎將軍。董卓不久被殺。關東軍內部開始互相兼並。袁紹奪取冀州牧韓馥地盤,自領冀州牧,此後又奪得青州、並州。建安四年(199)消滅幽州公孫瓚。至此袁紹已據黃河下游四州,領眾數十萬,成為當時東漢勢力最強的一方諸侯。不久袁紹被冊封為大將軍、太尉,總督冀州、幽州、並州、青州,成為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實際統治者。同年,袁紹准備向曹操發起進攻,直搗許都,劫奪漢帝。監軍沮授、謀士田豐勸其進屯黎陽,據守黃河,以逸待勞,遣精騎以騷擾曹軍,俾不出3年可擊敗曹操。而以郭圖、審配為代表的一部分將領主張迅速決戰。袁紹採納後者的意見,建安五年,發布討曹檄文,率70萬大軍進軍黎陽。當年與曹操決戰於官渡,大敗,主力被消滅,只與其長子袁譚帶800多親隨敗回河北。兩年後慚憤病死,諸子亦敗滅,所據之地盡並於曹操。

18.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話說曹操還用得著介紹嗎?

Ⅱ 十八路諸侯結局

你說的是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吧,他們的結局分別如下,希望能幫到你的,望採納:

  1.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當時結盟諸侯中職位最高者,袁紹的族弟,負責糧草運輸,刁難過孫堅,日後當了南陽太守,甚至想做皇帝,但是與兄長袁紹不和,被袁紹曹操等諸侯擊敗,流亡而死。

  2.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公元191年,憂慮自殺。

  3.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初平元年(190),遭到董卓的部將李傕等人攻殺,病死於家中。

  4.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起義軍殺死。

  5.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被董卓部下所破,在徵兵的時候被仇人所殺。

  6.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最終和呂布一起叛變曹操,兵敗後被殺。

  7. 第七鎮,東郡太守橋瑁。被第四鎮諸侯劉岱所殺。

  8.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袁紹族兄,但是被袁術擊敗後被亂兵殺死。

  9.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公元192年在與黃巾軍交戰期間,鮑信為救曹操不幸戰死。

  10.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後被曹操所殺。

  11.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後被曹操所殺。

  12.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憂曹而死,算正常離世。

  13.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後被曹操所殺。

  14.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最終被袁紹所殺。

  15.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後被親曹操的部下所殺。

  16.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得到傳國玉璽返回江東時被劉表所殺。

  17.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建安七年(202年),病逝於家中。

  18. 第十八鎮:曹操:最終和劉備孫權三分天下,病死後被曹丕追封為魏武帝。

Ⅲ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為什麼失敗,是哪本書上的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為什麼失敗,是《三國演義》上的。
失敗原因:諸侯各個都懷私心,沒能團結協作,加上袁紹這個盟主能力有限,所以討伐董卓聯軍最後成了諸侯各自分道揚鑣,聯軍瓦解。
故事介紹:190年1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討董的旗號,當時袁紹與王匡屯兵河內,張楊亦率數千人投靠;張邈、劉岱、橋瑁、袁遺與鮑信屯兵酸棗,曹操則屬於張邈軍下;袁術屯兵魯陽,孫堅從長沙趕往與袁術會合;孔伷屯兵潁川;韓馥則留在鄴城,給與聯軍軍糧。各群雄都支持袁紹,一起推舉他為盟主。
十八路諸侯分別是: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鈾。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馬,共計18路諸侯。

Ⅳ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為什麼最終無功而返

董卓成長於涼州,好結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徵召為羽林郎,後又為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後參與平定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不久,東漢都城動亂,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駕大功,回京後便掌權。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並了附近兩大諸侯兵力。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後,篡奪了東漢朝廷的大權。董卓據有武庫甲兵,威震天下。當然,董卓的篡權行為,自然遭到了諸侯的討伐。


徐榮本為中郎將,曾向董卓推舉同郡出身的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於汴水之戰中擊敗曹操的獨立追擊軍,以及在梁東之戰中擊敗孫堅的部隊。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孫堅和曹操應該是鬥志最為昂揚的兩位了。不過,這兩位諸侯都被徐榮擊敗過。特別是曹操,更是在汴水之戰中丟掉性命。綜上,因為以上幾點原因,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雖然聲勢浩大,卻最終無功而返。如果不是呂布聯手王允除掉董卓,後者將會繼續保持東漢王朝的大權。

Ⅳ 十八路強大的諸侯聯合討伐董卓,最後為何卻反被董卓吊打

十八路強大的諸侯聯軍之所以打不過董卓,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的人心不齊,說是十八路諸侯,但是真正和董卓死磕的其實只有孫堅和曹操。讀過史書的人應該都知道,在東漢末年的時候,董卓可以說是所有諸侯國中勢力最大的一個了,當年在他搶回少帝之後,便開始了自己權傾朝野的生活,不過董卓既然能做到這一步,自然也是有他的門路的,董卓不光手下兵多將廣,還有很多能人異士。

除此之外,其實當年的董卓並沒有打算和聯軍死戰,在關東軍來襲的時候,其實董卓便已經打算逃跑了。面對浩浩盪盪的聯軍,即便勢力龐大的董卓也沒有了必勝的把握,於是與其死守洛陽,不如暫避鋒芒,所以說,這場大戰其實從最開始的時候,雙方都不打算打,而這也就導致了諸侯聯軍最終只能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了

Ⅵ 十八路諸侯是哪十八路捏

三國演義》中的十八路諸侯名單如下: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馬。 1. 袁術,字公路,袁紹的族弟,漢末群雄之一。討伐董卓時,袁術負責押送糧草。因妒才而不發給孫堅糧草,使得孫堅被華雄擊敗。孫堅死後,袁術就收養了孫堅的長子孫策,目的是為了得到玉璽。後來孫策用玉璽換來了兵馬,一舉平定江東。袁術得到玉璽後宣布稱帝,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袁術逃往汝南,繼續作皇帝。後來,在汝南實在是呆不下去了,袁術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紹。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劉備擊潰。逃到半路,袁術找人要蜜水,卻找不到,只能找到血水,袁術大叫身亡。 2. 韓馥,字文節,原本是冀州刺史,後來袁紹到了勃海,韓馥怕他奪自己的地盤,就派兵去監視、控制他,弄得袁紹無法動彈。後來參加十八路諸侯討董,過程中只講了一句話:「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結果潘鳳被斬。同盟破裂後,韓馥回到冀州。袁紹覬覦冀州百姓殷實,兵糧充足,就用計奪取冀州,韓馥被迫投靠張邈,後來下落不明。 3. 孔伷,字公緒,豫州刺史,參加過十八路諸侯討董,但是反董聯盟解散後不久病逝。演義里對他幾乎沒有記載。 4. 劉岱,字公山,兗州刺史,漢室宗親之一。曾經跟從袁紹起兵討伐董卓。後來向東郡太守橋瑁借糧,橋瑁不借,劉岱於是殺了橋瑁,吞並了他的勢力。其後跟隨了曹操,曹操派他同王忠引兵五萬,虛打丞相旗號,進攻徐州。結果被張飛生擒,後為劉備釋放。回去後被曹操貶官撤職,此後再無記載。 5. 王匡,字公節,河內太守。曾參與「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打到虎牢關時,派其部下河內名將方悅出戰呂布,被呂布所殺。此外沒有記載。 6. 張邈,字孟卓,陳留太守。參加過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後來回到陳留。張邈原本與曹操是好朋友,但在興平元年,曹操東征徐州的時候,他聽從了陳宮的建議,叛曹操而迎呂布為兗州牧,脫離曹操聯盟。呂布占據濮陽,兗州所轄郡縣除鄄城、東阿、范縣外皆歸順。次年,呂布被曹操擊敗,張邈不知所蹤,沒有記載。 7. 喬瑁,字元偉,東郡太守。討伐董卓聯盟瓦解後,兗州刺史劉岱向他借糧,他不給,於是被劉岱殺死。 8. 袁遺,字伯業,山陽太守,是袁紹的從兄。參加了反董卓同盟,之後沒有記載。 9. 鮑信,字允誠,濟北相。在參加討伐董卓的義軍時,鮑信因為怕孫堅搶頭功,暗中令其弟鮑忠出戰。結果鮑忠為華雄所殺。李傕等人控制朝廷後,以獻帝名義命曹操與鮑信鎮壓青州黃巾賊,於是兩人在壽張迎擊黃巾大軍,鮑信深入重地,為敵所殺。 10. 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建安七子之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孔融有著讀書人普遍存在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自以為才華蓋世,想幹些大事,但大事幹不了,小事又不幹。所用的都是輕浮士人,只會飲酒做詩,高談闊論,但幹不了也不想干實際的事。所謂「座上客不空,樽中酒常滿,吾之願也」,就是他性格的最好寫照。討董聯盟解散後,他回到北海任太守,後來北海被黃巾賊圍困,幸得有太史慈殺出重圍,找劉備幫忙,解了北海之圍。然後與劉備、田楷一起出兵去救徐州,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只是勸說劉備接任徐州刺史。曹操把獻帝遷到許都後,孔融先後擔任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職。這時曹操專權,他與曹操政治上頗有分歧,每多乖忤,針對曹操的「奉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上奏主張「尊崇天子,擴大君權,削弱諸侯權勢」。他推薦的禰衡也觸怒了曹操,曹操對孔融這個不識時務的政敵,再也忍無可忍,最終尋找很多莫須有的罪狀,將其殺害。終年53歲。 11. 張超,字孟高,廣陵太守,張邈之弟。參加過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後來回到陳留。跟隨張邈反叛曹操、逢迎呂布。後來呂布被曹操擊敗,張超下落不明。 12. 陶謙,字恭祖,徐州刺史。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陶謙碌碌無為。後來曹操被推舉為兗州刺史,接父親曹嵩等去陳留,中途經過徐州,陶謙派部將張闓護送,但是張闓見財起意,殺死曹嵩。曹操因怒興兵,攻打徐州,陶謙不能抵擋,只能坐守孤城。幸得有劉備等前來救援,而呂布也正好襲取了兗州,曹操不得不回救,陶謙得以倖免,遂有意將徐州讓給劉備。劉備堅決不受,於是陶謙讓劉備暫駐小沛。後來陶謙死前,第三次向劉備提出讓徐州的建議,劉備才同意接手。 13. 馬騰,字壽成,西涼太守。馬騰忠於漢室,參加了十八路諸侯討董,後來李郭專政時期,朝中侍中馬宇等連結馬騰韓遂討伐李郭二人,馬騰率兵進攻長安,馬宇等事敗漏被殺,馬騰軍糧耗盡,被迫退兵。曹操控制朝廷時,漢獻帝寫下了衣帶詔,由董承召集劉備、馬騰等人起兵討伐曹操。事件失敗後,馬騰回到西涼擁兵自重。不久,曹操以提升馬騰官職為由,召馬騰入京。馬騰的三個兒子馬超、馬休、馬鐵等人認為不入宮是逆命;侄兒馬岱認為曹操心懷叵測,入京有危險。馬騰綜合各人意見,還是入京參見曹操。馬家各人也同意這是非常危險的,只好小心行事。於是長子馬超留守西涼,馬騰帶領五千人馬前往,二子馬休和三子馬鐵為先行部隊,馬岱押陣。大隊人馬在許昌二十里外郊外停下,通知曹操。 曹操打算派行軍參謀黃奎前去接待馬騰,誘他入城面見皇帝,然後趁機令人擒捕馬騰。殊不知這位黃奎,心中很痛恨曹操,而黃奎亦清楚知道,馬騰從前曾參加衣帶詔密謀殺曹。兩人飲宴時,互相研究,如果入朝面聖,不太安全,倒不如反過來要求曹操巡察兵營,乘機殺他。馬騰和黃奎計劃訂好,黃奎因喝醉就先回府休息。 黃奎有個心愛的妾侍名叫春香,而春香和黃奎妻舅苗澤私通,當晚春香侍奉黃奎,從他半醉的口語中知道他明早要會同馬騰殺曹操。春香告知苗澤,苗澤認為這是陞官發財的機會,便乘夜通知曹操。翌日,曹操分派將領四麵包圍,將馬騰和西涼兵重重圍困,馬騰和黃奎被擒。他們兩人堅持自己無罪,曹操便引出苗澤和春香指證。馬騰大罵黃奎:「豎儒誤我大事!我不能為國除賊,是天意也!」眾人被斬。而告密者苗澤和春香也被曹操斬首,曹操認為留此不義之人無用。 14. 公孫瓚,字伯珪,北平太守,是劉備的好友,與劉備一起師從盧植。曾參與討伐董卓,還親自下場與呂布單挑,險些喪命。反董卓聯盟失敗後,公孫瓚退回幽州。後來袁紹誘使公孫瓚平分冀州,公孫瓚貪圖冀州地盤,領兵前來,結果被袁紹乘虛而入搶先佔領冀州。公孫瓚派弟弟公孫越前去質問,結果被袁紹派人射死。公孫瓚大怒,在界橋與袁紹大戰,打了平手,雙方互有損傷,就退了回去。後來劉備要去救陶謙,還特意向公孫瓚借兵三千與趙雲。其後公孫瓚一直與袁紹交戰,由於不採納正確的意見,最終被困死在自己修建的易京樓中,引 火自 焚,勢力被袁紹吞並。 15. 張楊,字稚叔,上黨太守。反董聯盟解散後,被封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後來,漢獻帝因為李傕、郭汜叛亂而流落到河東,張楊帶兵來到安邑,被封為安國將軍、晉陽侯。當時張楊想把獻帝迎接到洛陽,然而諸將不從,因此張楊回到野王。建安元年,獻帝在返回洛陽的途中,張楊來到洛陽,給獻帝供應糧草,因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決定不留在洛陽,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為大司馬。呂布在下邳被曹操圍攻時,他曾出兵響應呂布,但卻被部將楊丑所殺。而楊丑又很快被張楊的部將眭固殺死,當時眭固想要同袁紹聯合。曹操派部將史渙攻打眭固,在犬城攻殺之,盡收其眾。 16. 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據傳為孫武的後代,官至破虜將軍,豫州刺史,烏程侯。於漢末征討黃巾有功,與朱儁一起剿滅黃巾軍。官職為別部司馬、議郎、長沙太守等。董卓亂政之際,孫堅為「十八路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作為諸侯聯軍的先鋒,表現得十分活躍,但因袁術存在私心,拒不發糧,而被董卓的大將華雄擊敗;部將祖茂被殺。後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駐洛陽,意外發現傳國玉璽,遂起私心,欲藏匿玉璽返回,不料事情泄漏,袁紹要他交出玉璽,他不肯,因此與袁紹結仇。袁紹指示劉表半路攔截,和孫堅一場大戰,互有勝負,孫堅引軍回江東。不久,孫堅又一次起兵討伐劉表,連戰連勝,圍困了襄陽,卻因為輕入重地,中埋伏而死。 17. 袁紹,字本初,官至大將軍、太尉,封鄴侯。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弟袁術則稱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謂「五世三公一帝王」。少折節下士,知名當世,文武雙全,英氣勃發。靈帝死,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宦官,事泄,何進被殺,袁紹率軍盡誅宦官,主持朝政。董卓專權,袁紹政見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關東州郡牧守聯合起兵以討董卓,袁紹被推為關東軍盟主,自號車騎將軍。董卓不久被殺。關東軍內部開始互相兼並。袁紹奪取冀州牧韓馥地盤,自領冀州牧,此後又奪得青州、並州。建安四年(199)消滅幽州公孫瓚。至此袁紹已據黃河下游四州,領眾數十萬,成為當時東漢勢力最強的一方諸侯。不久袁紹被冊封為大將軍、太尉,總督冀州、幽州、並州、青州,成為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實際統治者。同年,袁紹准備向曹操發起進攻,直搗許都,劫奪漢帝。監軍沮授、謀士田豐勸其進屯黎陽,據守黃河,以逸待勞,遣精騎以騷擾曹軍,俾不出3年可擊敗曹操。而以郭圖、審配為代表的一部分將領主張迅速決戰。袁紹採納後者的意見,建安五年,發布討曹檄文,率70萬大軍進軍黎陽。當年與曹操決戰於官渡,大敗,主力被消滅,只與其長子袁譚帶800多親隨敗回河北。兩年後慚憤病死,諸子亦敗滅,所據之地盡並於曹操。 18.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 公元184年曹操於漢末黃巾時顯露頭角,後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參與了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董卓死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縱橫亂世,南征北戰,先後戰勝了呂布、袁術,並接受了張綉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挫敗河北袁紹。 公元201年在倉亭(今河南管縣東北)再次擊破袁紹大軍。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烏桓,徹底鏟除了袁氏殘余勢力,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 公元208年,成為東漢政權丞相。7月,曹操南征荊州劉表,12月在赤壁與孫劉聯軍作戰,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 公元212年攻佔陽平關,擊敗、降服了漢中張魯,至此,三國鼎立之勢基本成型。 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史大夫郗慮冊封曹操為魏王,以冀州、並州等十郡為魏國封地。於鄴城建立魏王宮銅雀台,享有天子之制,獲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謚號「武王」,死後葬於高陵。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謚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PS: 以上介紹全部採納演義里的說法。
記得採納啊

Ⅶ 《蒿里行》可以看出十八路諸侯是烏合之眾

Hello,這位朋友這里你要知道真正的三國歷史上的事情三國演義中對其他諸侯都是負面描寫只要對曹操還算是中肯的吧在群雄割據的三國亂戰討伐董卓的18路諸侯本就是曹操發起,這其中不免一些天下聞名的人物,比如說江東猛虎孫堅,四世三公的袁本初,割據淮南的袁術,還有呢,冀州牧韓馥。等等,但是袁本初徒有其名袁術吝嗇氣短。
所以曹操最後感嘆說這18路諸侯只有玄德文台和我是真正的英雄。

Ⅷ 十八路諸侯攻打董卓失敗,是董卓太強,還是他們真的不行

十八路諸侯攻打董卓失敗,是因為他們諸侯國難以成事,並不是因為董卓太強了。各路諸侯之間的同盟並不密切,他們並沒有完全達成統一的目的,每個諸侯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都在為以後做打算。而且他們當時軍心不穩,他們聯合起來攻打董卓,自己心裡也沒十成的把握,因為諸侯國很多,變數太大了。其實看似十八路諸侯很強大,但他們的兵力未必能跟董卓抗衡。歸根結底還是諸侯國不行,難成大事。

各路諸侯共同商討董卓,本來是順應民心,完全有可能勝利,但是面對強大的董卓,他們諸侯也很畏懼,都不敢首先上去攻打。這個時候曹操看著這些諸侯不能成事,就自己前去攻打董卓,雖然後來張邈也派兵跟隨,但是這兩股勢力也不能撼動董卓,最後曹操失敗而歸。

Ⅸ 十八路諸侯有多少兵馬

估計二三十萬吧.
十八路諸侯
東漢末年,諸侯討董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馬。
共計18路諸侯。

《三國演義》上的原文:

時袁紹得操矯詔,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
來與曹操會盟。操作檄文以達諸郡。檄文曰:「操等謹以
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
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
,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
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操發檄文去後
,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
,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
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
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
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
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
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諸路軍馬,多少不等,
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當公孫瓚率兵前往洛陽時,劉備帶張飛、關羽跟隨到洛陽

但不久,因十八路諸侯各自要保存實力,各自散去。
註:三國志中為14路諸侯,沒有孔融,陶謙。馬騰,公孫瓚。並且發起者不是曹操,是喬瑁。

Ⅹ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孫堅慘敗,劉關張怎麼冷笑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關張兄弟三人,冷笑連連,看似不符合他們的性格,其實卻是理所當然的,只不過,他們冷笑的含義和用意,並非完全相同罷了。

熱點內容
末世精品短篇小說 發布:2025-08-01 20:52:32 瀏覽:263
主角重生到未來的小說 發布:2025-08-01 20:39:10 瀏覽:472
穿越游戲飢荒小說 發布:2025-08-01 20:38:10 瀏覽:621
sf輕小說火券有什麼用 發布:2025-08-01 20:36:33 瀏覽:500
一對一甜文重生小說下載 發布:2025-08-01 20:19:45 瀏覽:480
英雄聯盟百萬以上的經典小說網 發布:2025-08-01 20:13:10 瀏覽:684
小說彩蛋游戲圖片 發布:2025-08-01 20:13:07 瀏覽:606
網路小說遠古神王 發布:2025-08-01 20:06:26 瀏覽:641
簡暖簡寧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01 19:51:57 瀏覽:812
盜墓筆記小說經典語錄酒一杯 發布:2025-08-01 19:44:54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