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都市異能 » 都市大眾小說名詞解釋

都市大眾小說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5-08 15:21:07

『壹』 關於都市文學的名詞解釋

1都市浪盪子:行為放盪、不務正業的青年。 在都市文化中「子」令人想到富家闊少,「浪盪子」更耽溺於感官享受,僅是貴族游戲。浪盪子並不把金錢當作本質的東西來嚮往,浪盪子不愛錢,不是守財奴,他只是大把大把地花錢,在乎的是花錢帶來的那份心理愉悅,聽上去很有敗家子的意味。浪盪子的品味,崇尚精緻。又要「絕對的簡單」。對待愛情,浪盪子口味有洛可可風格,甜膩、浮誇,還泛著妖冶放盪的成分。但或者像賣弄風騷的舞女,舞姿撩人,其實不過是虛張聲勢,骨子裡浸著冷淡和厭惡。

2城市尤物:容貌艷麗的女子、特別漂亮的女人;極品性感 ;熟女風情。尤物在歷史上是一種很厲害的物種,在都市中更甚,她的特質是一種催化物,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摧毀一個男人的上進心,把他變成女人的綿羊、男人的暴君。

3慾望辯證法:放縱、出賣一己隱私,吸引大眾眼球,迎合其窺視欲的慾望敘事首先「泛濫成災」。哲學文化邏輯的表徵,都市情慾泛濫、金錢角逐、精神分裂、平面復制等一系列放縱慾望化辯證 。形形色色的慾望化敘事涌動在世紀之交文壇上。這樣的作家與文本,在當下如過江之鯽,不勝枚舉,都使盡招數想從「慾望產業」中分得一杯羹,藝術水準不高卻容易暢銷。但有人卻熱衷於談論它們,根本的問題不在於這種談論是批判、是贊揚,或者是嗤之以鼻,而在於這種談論、批評本身。這種談論直接把這種所謂的創作抬升為一種文學/文化現象。

4都市新文體:一種文體就代表了一個體裁,一個風格,一個時代,一個流派。都市新文體更多是指網路新文體,起源或流行於網路的新文體,通常是由於一個突發奇想的帖子、一次集體惡搞或者是一個熱點事件而產生,網路文體一般形式自由,特點鮮明,在一段時間內會引起較高的關注度。互聯網上新銳文體各領風騷,流行語體層出不窮,這種新文體無形之中帶給了極大的影響,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5頑主:不務正業,卻未必不學無術的人 最重要的是把玩兒當成正經事,得玩出花兒,得玩的兢兢業業。是一種精神狀態和生存狀態,跟家庭出身沒有必然關系。這是特定社會和時代潮汐盪漾出來的產兒,在人們習慣已久的價值觀念和生活秩序上狂奔亂舞,拋去表象,凸顯頑主在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情感體驗的鮮明特徵,是對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反抗,極端的個人主義方式卻是在放達享樂和焦慮情感,是都市文化的代表之一

6都市民間話語:是強調對邊緣化弱勢群體的關注,表達對都市生活的多重人性化體認。在「傳統」與「現代」、「民間」與「都市」的主題中,又重新推入到新一輪的話語傳播,並形成了一種新的復調式的文化場。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文化現狀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話語廣場空間,各種現象層出不窮,使文化呈現出一種更為混亂、無序和矛盾的現狀。在這樣一種復雜的文化陣營中,無論哪一種「聲音」都無法與周圍的一切斷然絕緣,它不自覺要受到周邊文化因素的輻射,故以一種謙卑的身份主動退出了文化佈道的行列,更多的是反思與學習。這是一個失卻了文化權威認同的時代,作為其間的文化人士,所能做的只能是觀望、體味並進行反思,然後以一種民主的姿態參與到這種現象的討論之中。

7青年亞文化:是各個時期處於邊緣地位的青年群體文化,它由青年親身創造,往往會被媒體宣傳、放大,對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顛覆性和批判性。青年人自成一體的表現方式,還具有自發性、享樂主義、率直性和某種自我中心。可以概括為年輕人為了有別於主流文化而創造的他們自己的文化,以叛逆為色彩,以示青年文化偏離、排斥,甚至對抗「成人文化」或「主流文化『的總體態勢

8文化帶菌者:「傷寒瑪麗」的故事對於大眾文化來說,是一個完整的隱喻。大眾文化的過去和現在從來都被視為是「帶菌的文化」,它在夾縫中生存並腹背受敵。主流意識形態認為這種文化類型里經常含有的「不健康文化」,於社會來說是有害的。大眾文化的一再爭論和不被信任,源於意識形態和經典文化的優越感,對文化尊嚴的冒犯也始終難以確立其合法性地位。大眾文化一旦被指認為「帶菌」之後,它動盪不定的「身份」和命運就幾乎是宿命的。事實上,大眾文化和通俗文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造成二者混為一談的原因之一,是大眾文化製造者的策略,以掩蓋其文化消解性及對人的生活的反作用;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完全不是一回事,它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已變為一種商品製作,它最重要的特徵,不是文化本身的創造性,而是商品性與製作性:它製造了大眾的情感和生活趣味」。在漫長的「除菌」過程的浸潤下,也同時培育了大眾與之相適應的文化趣味。「性」幾乎是最重要的能指,它們引起紛紛揚揚議論的主要問題也大多源於此;而在「女性文學」中,「身體敘事」已經成為批評界的共識。身體暴露是女性文學主要的表意策略之一。由此可見,大眾文化的無處不在具有極大的侵蝕性。於是大多數人都成了「文化帶菌者」。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這些題目真是……

『貳』 名詞解釋: 現代文學/當代文學 古典文學/通俗文學

古典文學:1840年前的文學作品
近代文學 :1840年-五四運動
現代文學:五四運動--1949年建國
當代文學:1949年至今都稱當代文學
通俗文學:與高雅文學既純文學相對,通俗文學文字通俗易懂,喜用口語,俗語,流行語,比較注重娛樂性而不是很注重藝術性和思想性。
這是中國文學的時代劃分
並不是歷史領域的劃分

現代文學
現代文學是在中國社會內部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條件下,廣泛接受外國文學影響而形成的新的文學。它不僅用現代語言表現現代科學民主思想,而且在藝術形式與表現手法上都對傳統文學進行了革新,建立了話劇、新詩、現代小說、雜文、散文詩、報告文學等新的文學體裁,在敘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寫手段及結構組成上,都有新的創造,具有現代化的特點,從而與世界文學潮流相一致,成為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文學。
你想了解更多的東西給你推薦本書: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當代文學
1949年7月全國第一次文代會以後創作的文學(5O年代後期提出這一概念,70年代前與新中國文學、「建國以來的文學」、「建國後文學」等名稱可互指)。
古典文學
就是古代遺留下來的文學作品,包括古典詩歌、古典小說、古典戲劇和古典散文。
中國古典文學,是指1840年以前遺留下來的文學作品。這些古代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流傳到今天,說明它在寫作內容或表現形式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否則就沒有刊印和流傳的價值了。
通俗文學
中國現代通俗文學是指以清末民初以來,大都市工商經濟發展為基礎得以滋長繁榮的,在內容上以傳統心理機制為核心的,在形式上繼承中國古代小說傳統為模式的文人創作或經文人加工再創造的作品;形成了以廣大市民層為主的讀者群,是一種被他們視為精神消費品的,也必然會反映他們的社會文學。

大概就這樣,要更具體的自已根據關鍵詞搜吧。呵呵

『叄』 文學概論名詞解釋

文學——以語言為手段塑造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起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最早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 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其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之藝術的范疇。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和再現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由於出版和教育的進步以及社會的全面發展,已經失去其壟斷地位成為大眾文化的一支。產生了所謂的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之分。

『肆』 都市大眾小說名詞解釋

現代文學中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或通俗性的文學的總稱。大眾文學和「純文學」相對應,在商品經濟流通過程中,側重於追求群眾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娛樂性。現代題材小說、傳奇小說、劍俠小說、冒險小說、偵探小說、打鬥小說、政治小說、言情小說、推理小說、科學幻想小說等,在廣義上都可以列為大眾文學。

『伍』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名詞解釋,盡量多點,謝謝。1058924874

1、傷痕小說:2、反思小說:3、尋根小說:4、知青小說:5、大牆文學:6、「現實主義沖擊波」7、新寫實小說:8、先鋒小說:9、女性主義小說:10、歸來詩人:11、朦朧詩

1、傷痕小說:產生於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開山之作為劉心武的《班主任》,因盧新華的短篇小說《傷痕》而得名,主題主要於展示「文革」給人民大眾帶來的精神與肉體創傷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王亞平《神聖的使命》、叢維熙《大牆下的紅玉蘭》、宗璞《我是誰》。張賢亮《邢老漢與狗的故事》;長篇小說:莫應豐的《將軍吟》、古華的《芙蓉鎮》、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等。
2、反思小說: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現的對解放後幾十年曲折歷史和人的現實處境等進行反思的小說。發軔之作:茹志娟:《剪輯錯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說:《李順大造屋》、《綠化樹》等;長篇小說:《古船》等。與傷痕小說內容上有交叉,是傷痕小說的深化。但存在偏重於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夠等缺陷。
3、先鋒小說:中國文壇80年代中後期出現的,在創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現出強烈的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氣息的小說創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馬原、殘雪、蘇童、格非、余華、葉兆言、孫甘露、洪峰、北村等人。具有兩大鮮明特點:(1)話語的叛逆性,即對權威敘事的顛覆與反抗。(2)形式的前衛性,即大膽嘗試最新的文體試驗。
4、女性主義小說:指80年代中期以後出現的我國女性作家描寫女性獨特的社會、情感經歷、帶有鮮明女性性別特徵的小說。對女性的自我認同與男權話語的抗拒是其中心價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陳染等。
5、歸來詩人:粉碎「四人幫」以後,一批在新中國詩壇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詩人重返詩壇,唱起了「歸來」的歌,他們被稱為「歸來詩人」,其名得之於艾青詩集《歸來的歌》。
6、朦朧詩:崛起於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時期初期出現的現代詩潮,其名來源於一篇詩評《令人氣悶的「朦朧」》,詩歌既有主題或內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寫法上現代詩藝如象徵手法的運用。代表詩人有:北島、顧城、舒婷、楊煉、江河等人。
7、大牆文學:指反映文化大革命中因遭受迫害而被關押在監獄的「大牆」之內的人們的遭遇的文學作品,在傷痕文學或傷痕小說中開辟了一個新的題材領域,是其中一個獨特的類型。代表性作品是從維熙的《大牆下的紅玉蘭》,類似的作品還有王亞平的短篇小說《神聖的使命》。
8、「現實主義沖擊波」:(1)時代背景:90年代中期,改革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國企改制、轉軌等。(2)代表作家作品:河北三駕馬車——談歌《大廠》、何申《年前年後》、《信訪辦主任》、關仁山《九月還鄉》、《大雪無鄉》、劉醒龍《鳳凰琴》、《分享艱難》。(3)主要特點——A關注低層群眾的生存命運,體現社會關懷精神或公眾意識。B不迴避生活矛盾,大膽表現改革中的一些熱點與焦點問題。C弘揚主流文化精神。
9、尋根小說:對民族文化或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進行反思、審視與批判的小說,其目的主要在於發掘民族文化傳統的活用資源,重鑄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時在全球化語境下參預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對話。所謂尋根,就是尋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賈平凹、韓少功、阿城等。其特點是:一超越政治視角,走向文化視角。二是追尋民族文化之根,參預與世界文學的對話。
10、新寫實小說:指(1)80年代後期開始出現、(2)書寫普通人的生存狀態或生存本相、(3)在價值取向、敘事風格與審美趣味方面有別於傳統現實主義特別是「革命」現實主義小說的寫實主義小說。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劉恆、劉震雲等。
11、知青小說:指描寫知青生活的小說作品。或描寫知青生活的苦難,揭露文革非常歷史歲月的黑暗,憑吊流逝的青春歲月;或表達「青春無悔」的理想情懷等等。代表作家有梁曉聲、韓少功、張承志、史鐵生、等,代表作品有《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 填空題型:如:宋寶琦和(謝惠敏)是劉心武傷

『陸』 都市大眾傳奇小說名詞解釋

傳奇小說 [chuán qí xiǎo shuō]
傳奇小說是古代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一種,產生和流行於唐代,又稱唐傳奇。傳奇小說是一種傳錄奇聞的文體,實際上是已具規模的小說。唐代傳奇不僅數量很多,而且內容精彩,故事動人,文辭華麗,有些作品確實具有高度的文學價值,唐代許多著名的文學家都寫過傳奇。部分高水平的傳奇且成為後代著名小說戲劇的藍本。唐代商品經濟的發展,都市的繁榮,民眾文化生活的需求,促進了中國小說文學的發展。唐人小說淵源於魏晉六朝的搜奇志怪,故被稱為傳奇。

『柒』 中國文學史名詞解釋

1.1.文學研究會:是中國新文學運動中第一個純文學團體,成立於1921年1月,發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鄭振鐸、葉紹鈞等人,以《小說月報》為陣地,積極倡導文學革命。其主要理論家茅盾提出文學要老老實實表現人生,尤其應描繪被壓迫的人民,在創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現實主義,反對唯美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研究會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小說創作上,如茅盾的《蝕》三部曲、葉紹鈞的《倪煥之》,許地山的《綴網勞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對現實的細致描繪、深入剖析,顯示出現實主義特色而成為文學研究會這個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力作。

1.2.創造社:1921年7月成立於日本,成員主要有郭沫若、郁達夫等,是「五四」以後的一個重要的浪漫主義文學社團。創辦《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張「為藝術而藝術」,強調文學必須忠實地表現作者自己「內心的要求」,重視文學的美感作用。創造社成員的作品大都側重自我表現,帶有濃厚的個人主觀抒情色彩。

1.3.語絲社:得名於1924年11月在北京創刊的《語絲》周刊,由《語絲》主要撰稿人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魯迅、林語堂、錢玄同、孫伏園、俞平伯、劉半農等。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以散文創作為主的刊物,主要發表雜感、短評、小品等。語絲社作家的散文創作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語絲」文體,這種文體在思想內容上任意言談,斥舊促新,在藝術上以文藝性短論和隨筆為主要形式,潑辣幽默,諷刺強烈。以魯迅為代表的尖銳潑辣的雜文和以周作人、林語堂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該社散文創作的兩大類,對散文發展有重要影響。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發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寫「記述的」、「藝術性」的美文,王統照、胡適等起而應和,冰心、朱自清、郁達夫、俞平伯等進行創作實踐,美文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學史上確立。

1.5.語絲文體:因語絲社成員創作的具有共同特徵的散文而得名。《語絲》發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創作上,盡管語絲社同仁的思想和藝術主張不盡一致,但在針砭時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風格:排舊促新,放縱而談,古今並論,庄諧雜出,簡潔明快,不拘一格,這就是「語絲文體」的鮮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創作有兩大方面:一是以魯迅為代表的雜文,一是以周作人為代表的小品散文。

1.6.小詩:1921--1924年間,冰心、宗白華、徐玉諾等人受泰戈爾《飛鳥集》、日本俳句的影響開始寫作小詩。小詩多是以簡短的體式抒寫個人即時的感興,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詩,以表現作家「零碎的思想」。

1.7.新月詩派:1926年,徐志摩、聞一多在《晨報副刊·詩鐫》上提倡新格律詩,提出詩歌創作的「三美」主張,被稱為新月詩派,他們使中國新詩走上了較為嚴謹的發展道路。

1.8.象徵詩派:以李金發為代表的象徵詩派是「五四」以後出現在詩壇上的。象徵派詩人受法國象徵詩派的影響,講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視剎那間的幻覺。象徵派詩人否定詩歌與音樂的關系,完全把詩看為視覺藝術,這不同於新月派對詩歌音節美的重視。象徵詩派的創作特點是「觀念聯絡的奇特」。李金發於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為幸福而歌》、《食客與凶年》,是象徵派詩歌的代表作。

1.9.春柳社:1906年底由李叔同、陸鏡若和歐陽予倩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話劇團體。1907年他們演出的《茶花女》獲得很大成功,在留學生中引起強烈反響。同年6月他們又演出了自編的大型話劇《黑奴籲天錄》,這次公演不僅轟動了留學生界,而且引起了日本文藝界的高度重視,被看做是中國早期話劇的開端。此後,春柳社的成員繼續增加,他們又陸續創作或改編、演出過《畫家與其妹》等劇目,都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1.10.《終身大事》:獨幕劇《終身大事》描寫了田亞梅與陳先生自由戀愛,因不滿於父母的阻撓而離家出走的故事。劇作表現了追求個性解放和婚姻自主的新女性反對封建迷信與傳統禮教習俗的勇敢姿態。

1.11.愛美劇:1921年3月,沈雁冰、鄭振鐸、陳大悲等發起成立民眾戲劇社,主張為人生而藝術,強調戲劇反映時代,提倡「寫實的社會劇」,針對墮落了的文明戲,他們提倡「愛關劇」,即「非職業」的業余演劇,以擺脫商業化傾向,不受「座資底支配」,進行嚴肅的藝術創造。

1.12.湖畔詩社:1922年成立於杭州,成員有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等,是一個專心致志做情詩的浪漫主義詩歌團體。

1.13.南國社:1927年冬成立於上海,領導人為田漢,南國社前身為南國電影劇社。設有文學、繪畫、音樂、戲劇、電影等,以戲劇活動為主。主要成員有田漢、歐陽予倩、徐志摩、徐悲鴻、周信芳等。其宗旨是「團結能與時代共痛癢之有為青年作藝術上之革命運動」。創辦的刊物有《南國半月刊》、《南國周刊》。

1.14.鄉土文學:20世紀20年代,中國現代文壇上出現了一批比較親近農村的年輕作家,他們的創作較多受魯迅的影響,以農村生活為題材,以農民疾苦為主要內容,形成所謂「鄉土文學」。鄉土文學是在「為人生」文學主張的影響和發展下出現的。作家們在探求人生真諦,追求理想社會的過程中,關注受壓迫最深重的農民。對農民的破產,農村婦女悲慘的命運,封建農村的陋習和農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產者的敗落都有深入的表現。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憊者》,許欽文的《瘋婦》等。

2.1.左聯: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簡稱,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魯迅等四十餘人出席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成立大會,會上通過了左聯理論綱領,宣告以「站在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戰線上」,「從事無產階級藝術」作為左聯的奮斗目標;「左聯」進行了一系列的文學活動,加強了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譯介與傳播,推進了文藝大眾化運動,並積極開展創作,培養了大批新作家。

2.2.社會剖析派小說:在文學史上,「社會分析小說」又稱為「社會剖析派小說」。主要作家有茅盾、沙汀、艾蕪、吳組緗等,多為左翼作家。其特點是,運用階級觀點,從社會的政治經濟層面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現象,以期其創作能從本質上解釋生活的真實並正確預示社會發展的方向。20世紀30年代伊始,茅盾、吳組緗、沙汀、艾蕪等「社會剖析派」作家,創作出了一批對社會人生世相加以冷峻剖析的作品。在意識形態話語的籠罩中,他們對具有濃郁「地方色彩」及「異域情調」的風景畫、風俗畫的多種藝術方法的描寫,既是對早期「鄉土寫實派」的歷史回應,又開創了新的鄉土小說範式,為20世紀40年代乃至新中國建立後的鄉土小說創作提供了有益的資源和發展路徑的啟示。

2.3.東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變以後,一群從東北流亡到關內的文學青年在左翼文學運動推動下共同自發地開始文學創作的群體。他們的作品反映了處於日寇鐵蹄下的東北人民的悲慘遭遇,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對父老鄉親的懷念及希望早日收回國土的強烈願望。他們的作品具有粗獷宏大的風格,寫出了東北的風俗民情,顯示了濃郁的地方色彩。東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蕭軍、蕭紅、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蕭紅的《呼蘭河傳》、《生死場》,蕭軍的《八月的鄉村》等。

2.4.京派作家群:是20世紀30年代一個獨特的文學流派,主要成員有廢名、沈從文、李健吾、朱光潛等。稱之為「京派」,是因為其作者在當時的京津兩地進行文學活動,其作品較多在京津刊物上發表,其藝術風格在本質上較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學雜志》、《文學季刊》、《大公報·文藝》。其基本特徵是關注人生,但和政治斗爭保持距離,強調藝術的獨特品格。他們的思想是講求「純正的文學趣味」所體現出的文學本體觀,以「和諧」、「節制」、「恰當」為創作的基本原則。沈從文是京派作家群的第一人。

2.5.新感覺派:20年代30年代初出現的「新感覺派」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創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新感覺派」小說的根本特點是特別強調作家的主觀感覺而不太注重對客觀生活的真切描寫。劉吶鷗是「新感覺派」小說的最初嘗試者,他創辦於1928年9月的《無軌列車》半月刊,標志著中國「新感覺派」小說實踐的開始。劉吶鷗的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線》是現代中國第一部「新感覺派」小說集。《梅雨之夕》是施蟄存的代表作。被稱為「新感覺派的聖手」的穆時英的《上海的狐步舞》顯示出典型的現代派風格。

『捌』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冊中所有的名詞解釋

1傷痕文學:是本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占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它得名於盧新華以「文革」中知青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小說《傷痕》。主要內容':傷痕文學'涉及的內容很多,但大都是以真實、質朴甚至粗糙的形式,無所顧忌地揭開文革給人們造成的傷疤,從而宣洩十年來積郁心頭的大痛大恨,這恰恰契合了文學最原始的功能:'宣洩'。歷史意義:傷痕文學的問世標志著新時期文學的開端。它是覺醒了的一代人對剛剛逝去的噩夢般的反常的苦難年代的強烈控訴。傷痕文學的作者們以清醒、真誠的態度關注、思考生活的真實,直面慘痛的歷史,在他們的作品中呈現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時期的生活圖景。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這就是傷痕文學的精神實質。從社會意義上來說,"傷痕文學"對文革的否定不夠深刻。在藝術表現上,"傷痕文學"顯得十分幼稚。傷痕文學"作品中雖然重新出現了悲劇意識,但其悲劇精神卻具有表層性的弱點。
2新寫實小說就是不同於歷史上已有的現實主義,也不同於現代主義「先鋒派文學」,而是近幾年小說創作低谷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傾向。池莉煩惱人生》、《不談愛情》、《太陽出世》、這類人物的出現表徵著「文學造神時代」的終結,平常人、平常事成為新寫實文學的主角,適應了大眾的文學口味。作家從容不迫地敘述著中國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並將其作為獨特的審美對象並提升至本體性地位,對於文學的發展是有著積極意義的。新寫實小說之「新」,在於更新了傳統的「寫實」觀念,悖離了傳統現實主義的真實觀,改變了小說創作中對於「現實」的認識及反映方式。
3新辭賦體又稱「郭小川體」,是當代傑出詩人郭小川的一個獨特創造。新辭賦體,實質是詩人郭小川創造的新的詩歌體式。為了表達內容的需要,郭小川不拘一格,對詩歌形式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曾被譽為「革新能手」。由於詩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人民的忠誠,在詩作中表現了大無畏的堅定性與樂觀主義精神,所以不斷奏出了昂揚的旋律,鼓舞廣大人民感奮起來,推動歷史前進。、《望星空》
4朦朧詩是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隨著文學全面復甦而出現的一個新的詩歌藝術潮流。朦朧詩又稱新詩潮詩歌,是新詩潮詩歌運動的產物,因其在藝術形式上多用總體象徵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義性,所以被稱為朦朧詩。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當時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一統詩壇的局面,為詩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時也給新時期文學帶來了一次意義深遠的變革。北島的《回答》
5是毛澤東繁榮文化事業的基本方針。「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 1956年正式提出雙百方針。在文藝創作上,允許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題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時存在,自由發展;在學術理論上,提倡不同學派、不同觀點互相爭鳴,自由討論。「第一,它鼓舞了一大批來自「五四」新文學傳統下的老作家的創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自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以來,在五四新文學傳統和戰爭文化規范下的解放區文學傳統間無形中形成的隔閡。
第二,在理論方面提出了反對教條主義,提倡現實主義的「廣闊道路論」,提倡文學寫人性,恢復人道主義傳統。
第三,出現了一批揭示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矛盾的創作,這標志著社會主義文學開始成熟。雙百」方針是促進團結的方針。文藝具有團結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
6尋根文學,以「文化尋根」為主題的文學形式。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國文壇上興起了一股"文化尋根"的熱潮,作家們開始致力於對傳統意識、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們的創作被稱為"尋根文學"。首先,尋根文學是一次文學尋找自我的思潮,其特點一是尋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學的自我,二是尋找作家的個性自我。尋根文學」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上無疑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很多尋根作家在創作時吸收了大量現代主義甚至後現代主義的表現方式,在促進中國文學自身的發展上功不可沒。
但"尋根文學"的局限也是十分明顯的。大多數作家對"文化"概念的理解是"以偏概全"的,他們往往抓住某種民俗、習慣便刻意進行渲染,而忽略了對"民族性"的真正解剖。尤其是一些作家對現代文明的排斥近乎偏執,一味迷戀於挖掘那種凝滯的非常態的傳統人生,缺乏對當代生活的指導意義,而導致作品與當代現實的疏離,這造成了幾年後"尋根文學"的衰微。王蒙發表於1982年到1983年之間的《在伊犁》系列小說。
7. 反思文學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從政治、社會層面上還原「文革」的荒謬本質,並追溯到此前的歷史,從一般地揭示社會謬誤上升到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上,和傷痕文學相比,其目光更為深邃、清醒,主題更為深刻,帶有更強的理性色彩,被稱為「反思小說」。 反思文學是傷痕文學的發展和深化。茹志鵑的《剪輯錯了的故事》
社會條件:政治上的撥亂反正;社會性的思想解放運動
作家條件:「右派」作家歸來;青年作家涌現
思想條件:文學不再滿足於暴露揭示傷痕,而試圖對歷史作縱深整體性思考。
反思內容:對共和國初期至「文革」時期歷史、社會、個體命運進行批判性思考。反思對象:較廣泛,幹部、右派、知青、農村、軍營生活、商人、「內奸」等在文革中命運。思考觸角, 追索從左到極左的深層歷史原因。1.歷史縱深感和較大思想容量;從文革上溯到四清、大躍進、反右。再現反思社會災難和人生悲劇。
2.反思歷史,同時文學反思,作家主體、文體意識覺醒。
1、現實意義:
從黨和人民關系角度反思歷史教訓,確立「人民是上帝」 的歷史觀念。特徵之一:自我反省。《蝴蝶》、李國文《月食》《冬天裡的春天》,茹志鵑《剪輯錯了的故事》等。
2、歷史意義:
立足當代歷史進程,揭示從左到極左的轉化,促進現實主義深化。最基本特徵:思考或沉思。《李順大造屋》。
3、文學意義:
藝術上新的變革與探索。中篇小說崛起,意識流等現代主義創作方法的引入。
4、局限:
A、思考結論簡單化:歸之於放棄優良傳統,因果式的歷史觀。
B、傳 統思維模式:為民請命。
C、基本手法還是回憶和對比。沒有形成全新的審美規范。
8. 1976年4月5日前後,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爆發了一場氣壯山河的群眾性詩歌運動。這是當代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它的意義遠遠超過了文學自身。1976年1月8日,深受人民愛戴的周恩來總理逝世。山嶽低頭萬民同悲,人們以各種方式進行

悼念,但卻遭到了"四人幫"的無理阻撓和壓制。這些詩歌大都言簡意賅、短小精悍,而且眾體兼備,手法多樣,或比興,或誇張,或象徵,或鋪陣,語言朴實,感情真摯,極富感染力,充分顯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藝術創造力。
天安門詩歌運動是非常歷史時期的特殊文學現象。這種現象再一次昭示出:唯有真情出真詩,唯有正義出真詩。天安門詩歌不僅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學價值,也有著極為寶貴的史學意義。它不僅展示了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而且拉開了新時期文學復甦的序幕。[1]
9. 新歷史小說是一種產生於90年代,以新歷史主義為其主要歷史觀的文學形式。在文學創作上,新歷史主義反對文學的純形式分析,強調不能孤立地看 ,待歷史和文學史,不能將一個時代的文學與其政治、經濟、歷史截然分開,而應將文學與非文學加以「綜合研究」,力圖達到「文化政治歷史詩學」的「重寫文學史」目的。強調歷史的審美性和想像性, 打破了以往歷史敘事的時序、 因果、 整體化結構, 採用了回憶、 聯想、 閃回、 蒙太奇、 抒情等多樣敘述手段。它是潛在於敘述者心理中的一種歷史感慨。陳忠實的《白鹿原》,新歷史小說在處理歷史題材時,有意識地拒絕政治權力觀念對歷史的圖解,自覺地從歷史的廢墟中走出,盡可能的凸現民間歷史的本來面目。

『玖』 請教幾個現當代文學的名詞解釋,希望大家的幫助!

言文和一
就是表示你的口語和書面語一致的意思
現代通俗小說
現代小說的一大題材類型,它是滿足社會上最廣泛的讀者群需要,適應大眾的興趣愛好、閱讀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創作的一類小說。通俗小說以娛樂價值和消遣性為創作目的,重視情節編排的曲折離奇和引人入勝,人物形象的傳奇性和超凡脫俗,而較少著力於深層社會思想意義和審美價值的挖掘
《九月寓言》
張煒寫的一本關於生活的書

熱點內容
言情小說穿越已完結 發布:2025-08-03 03:06:01 瀏覽:918
未婚生子的經典小說 發布:2025-08-03 03:06:00 瀏覽:528
如何讀到免費小說 發布:2025-08-03 03:03:51 瀏覽:286
談歌的短篇小小說 發布:2025-08-03 02:49:45 瀏覽:693
都市小說模擬農場 發布:2025-08-03 02:42:55 瀏覽:743
五四時期短篇小說原創 發布:2025-08-03 02:36:35 瀏覽:235
在無限流里作死免費小說 發布:2025-08-03 02:06:42 瀏覽:69
最後的結局是悲劇的小說 發布:2025-08-03 02:03:33 瀏覽:276
主角能力是玩游戲的小說 發布:2025-08-03 02:01:54 瀏覽:740
職員暗戀總裁的小說 發布:2025-08-03 01:50:02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