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都市小說的特徵
①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賞析
小說在揭示人物心理方面的特點。
莎菲女士獨特心理,被寫得細膩而大膽。小說採用日記體寫成,這對坦露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極為有利。主人公在敘事、回憶中,時而思索、感慨,時而想像、幻想,時而又出現閃念、慾望等,把這個年輕知識女性的復雜個性表現十分真切。
小說在結構上也有獨特性。
全文用散文式的日記體裁寫成,行文舒緩流暢,一氣呵成,顯示了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
(1)丁玲都市小說的特徵擴展閱讀:
《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作者於1927年寫的。它是一篇日記體裁的小說,小說描寫了「五四」運動後幾年北京城裡的幾個青年的生活。作者用大膽的毫不遮掩的筆觸,細膩真實地刻畫出女主角莎菲倔強的個性和反叛精神,同時明確地表露出脫離社會的個人主義者的反抗帶來的悲劇結果。
莎菲這種女性是具有代表意義的,她追求真正的愛情,追求自己,希望人們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舊勢力決裂,但新東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滿是對著當時的社會的。
丁玲在20年代時就以其大膽的女性意識、敏銳的文學感覺和細膩的敘述風格聞名文壇,其中《莎菲女士的日記》反映了當時知識少女的苦悶與追求,成為文壇不朽之作,寫於40年代中後期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是她創作生涯的高峰,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百家叢書的一種。
莎菲女士形象及其意義。
《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作者的成名作。塑造了一個具有復雜性格的莎菲女士。
總的來說,莎菲女士其實是一個集善惡於一身,「多樣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統一的一位女性。具體說來:
1、善良果斷卻又刁蠻任性
莎菲善良果斷,面對葦弟的求愛,她從不欺騙和玩弄他,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因此她毅然地拒絕了葦弟。在日記中她曾談到:「為什麼他懂不了我的意見呢?難道我能直接的說明和阻止他的愛嗎?
我常常想,假設這不是葦弟而是另外一人,我將會知道怎樣處置是最合適的。偏偏又是如此令我忍不下心去的一個好人!」;但另一方面,葦弟又常常受到莎菲的「打擊」,她總是將葦弟弄哭自己卻很得意。盡管莎菲也知道這一切是罪過,但她還是會不經意地耍小性子,甚至戲弄葦弟!
2、堅強自立卻又苦悶沉淪
莎菲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她勇敢地從家庭中走了出來。的確,她有一個溫暖的家庭,但她並不以此自豪,而是「決計搭車南下,在無人認識的地方」,「悄悄的活下來,悄悄的死去」;但另一方面,莎菲又異常苦悶沉淪,她常常意志動搖,甚至借酒澆愁。例如,莎菲接到蘊姊從上海來的信後,異常絕望,明知酒對她的肺病有致命的危險,仍痛飲以消除苦悶。
3、嚮往愛情卻又膽怯退縮
莎菲認識凌吉士後,就主動追求凌吉士,主動追求真實的愛情。如她搬家,補習英文等。同時她還把自己內心的世界展示出來,毫不避諱自己的情慾沖動,她說:「假使他這時敢擁抱住我,狂亂的吻我,我一定會倒在他手腕上哭了出來:『我愛你阿!我愛你阿!」
她對愛情的嚮往由此可見;但另一方面,莎菲又膽怯退縮,她說:「近來為要磨練自己,常常話到口邊便咽住,怕又在無意中刺著了別人的隱處,雖說是開玩笑。」尤其是夢見愛上凌吉士後,不斷自責自己「所做的一些不是」。結果,她只能在痛苦中過活。
4、憤世嫉俗而又彷徨人生
莎菲一聽到公寓里住客們那粗大又單調的喊伙計的聲音,就感到頭痛;看到「那四堵粉堊的牆」,「那同樣的白堊的天花板」,就感到「窒息」。
她不滿現狀,不滿平庸,反感傳統習俗和社會偏見,尤其是對女性的歧視。她不讓自己與世俗同流合污;但另一方面,她又常常不知道自己真的需要什麼,她覺得人生「無意義」,甚至認為「一個女人這樣放肆,是不會得好結果的」,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符合世俗眼光的。
② 老舍和丁玲小說創作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代表作與特色是什麼
老舍的創作道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三部長篇小《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早期的三個長篇基本上顯示了老舍創作的基本風格,對市民命運的密切關注,幽默譏諷的筆法特色初步顯示出來。中期:小說創作的成熟期《駱駝祥子》《離婚》《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月芽》。代表作《駱駝祥子》。《離婚》標志幽默譏諷的特色開始成熟了,《貓城》是長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這個階段對市民形象的塑造達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風格達到了圓潤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成熟期的創作。後期:顯示了風格的發展和變化,以《四世同堂》為突出特點,老舍對市民形象的描寫,已經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獨特的體系,構成了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諷刺進一步深入轉化為批判和揭露。縱觀老舍整個的創作,除了上述特點以外,還有一個獨特的風格,即是他的語言特色,老舍的作品顯出鮮明的濃厚的京味文化。
丁玲作為現代女性文學的重要作家,最突出的是將自己一生坎坷的經歷,傾注於她痴情的文學創作之中,為我們留下了一大筆豐富的精神遺產。在她的創作中,不僅能夠觸摸到一個沐浴五四陽光迅速成長的革命作家的思想脈搏,而且可以發現其孜孜不倦地堅持探索和追求文學的歷程。她的創作道路視為現代女性文學成長的一個典型範例。縱觀丁玲的創作,明顯的有這樣幾個階段:
其一,20年代末至加入左聯之前。這個時期丁玲主要出版了三個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1928年)、《自殺日記》(1928年)、《一個女人》(1930年)。這些作品標志了一個新的時代女性的崛起,也奠定了她在現代文壇的重要地位。在集子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夢珂》、《莎菲女士的日記》、《阿毛姑娘》等篇什。這些作品主人公都是女性,一方面繼承了五四時代冰心、廬隱、馮沅君等第一代女作家創作的精神內涵——對封建專制的抗爭和叛逆;另一方麵塑造出五四退潮後小資產階級叛逆、苦悶、追求的知識女性的典型。她們身上既有濃重的空虛、苦悶、絕望的感傷主義色彩,又深深地烙上了時代和社會的印記。莎菲女士就是她們中間最突出的代表者。從小說的敘述方式看,丁玲作品雖有五四郁達夫自傳體小說剖析人物內心世界的感傷情懷;但刻畫的大膽而富有飽滿感情的倔強女性性格、細膩而率真披露的人物復雜內心,卻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這標志著五四感傷小說的終結。
其二,1930年至1936年。這是丁玲創作的第二個重要階段。左聯的成立感召了一大批革命作家,丁玲的創作由此發生了較為重大的轉變。順應時代的發展、革命文學的倡導和實踐,丁玲首先將創作題材轉向社會革命,寫作了中篇小說《韋護》(1930年)、短篇小說《一九三0年春在上海》(之一、之二)等流行的「革命+戀愛」模式化的作品。丁玲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的創作方向,積極進行嘗試。她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水》(1931年)、《夜會》(1933年),長篇小說《母親》(1933年)等,大都是以30年代初農村現實生活為題材,真實地再現激變的農村中農民心理變化的。在以1931年在全國發生的波及16省的水災為背景的《水》中,作家粗線條地勾勒出農民覺醒、反抗的群體雕像,丁玲的這些作品,集中體現了左翼小說創作的基本特徵:題材開掘的巨大現實性;階級視角的社會批判性;廣闊生活圖景的寫實性。在此實踐中,丁玲擺脫描寫知識階層的巢臼,開始描寫農村生活,反映了對現實主義創作的執著追求。
其三,1936年至1949年。這里丁玲在延安的創作時期。1936年冬丁玲到陝北革命根據地延安,進入了一個新的創作天地。最初,丁玲以通訊、速寫、印象記等文學樣式,敏捷地反映新的生活內容;後以小說譜寫解放區新的時代風貌,創作了短篇小說集《我在霞村的時候》(1944年)、《一顆未出膛的槍彈》(1946年),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1948年)等。這些作品標志丁玲現實主義創作走向成熟。與她過去的作品相比較,與其他同在解放區的作家創作相對照,丁玲小說最成功之處是,她尊重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側重以纖細的情感和筆觸,去展示一個偉大變革的歷史時代人們精神和心靈的巨大顫動。她既滿腔熱忱地歌頌和描寫革命根據地、解放區的新生活、新風尚、新人物,又直言不諱地暴露生活中的陰暗面,從而使其作品達到了現實主義的新高度。《我在霞村的時候》是被列入周揚編的《解放區短篇創作選》的第一篇作品。從由她的代表作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中,可以進一步看到作家創作整體性的深入和發展。
綜觀丁玲創作發展的三個階段,可以說她在現代文學史中是有獨特貢獻的女作家。其小說創作的特色鮮明而有個性,主要有兩點:第一,丁玲始終堅持現實主義的戰斗精神。她創作的階段雖不同,但勇敢地面對現實生活的勇氣、敏銳地把握時代的脈搏、作品強烈的時代意識和思想穿透力這一創作追求,卻是一以貫之的。從迅速地調整自己的創作適應革命斗爭的需要,到解放區創作真誠地揭露封建觀念和種種現實弊端,都清楚地反映了作家深邃眼光下現實主義創作的力度。女性文學突破個人狹小范圍,恰恰以丁玲的革命姿態和現實主義創作為標志。她是現代女性文學的探索者和開拓者。第二,丁玲小說創作藝術的創新和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丁玲善於寫出人物深邃的內心世界,長於透視性格多重性復雜性的特點,重視表現人物情感和講求寫作筆觸細膩,這在女性作家中更顯其藝術的獨特。莎菲、貞貞、陸萍等形象,在現代小說人物畫廊里,很少有丁玲那樣在刻畫時將自己人生的體驗,尤其是女性生活的感受,深深融合在她們身上的;尤其那來自心靈的振盪、靈魂搏鬥的對於歷史變革感受深切的描寫,更凸現了現實主義創作的真實性。丁玲創作從最初的革命文學的峻急,到後來的深入現實的厚重,以及從容的藝術風格的形成,是與她突進主體(作家)和客體(人物)雙重內心深處密切相連的。
最後,不妨從丁玲早期小說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記》的簡析中,進一步印證作家的審美個性和藝術探索。作家高度濃縮了一個過渡時代苦悶青年的精神面貌,並且以女性獨有的細膩、率真的心理描寫,深入到人物內心復雜而豐富的情感世界。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翻開了五四以來郁達夫式的感傷抒情小說新的一頁 ,從而也奠定了作家全部創作風格和藝術個性的基調。
③ 都市小說的特徵
都市小說是以男女之間的愛情為中心,以都市環境為背景,展開故事情節,反映社會生活的小說題材。三要素:人物--現代的 地點--都市 故事情節--愛情故事。因為絕大部分的都市小說都是男性作者,而且大部分的讀者都是男性,所以都市小說很容易出現下面的情節,一個男主角有幾個女主角。這個特性在許多都市小說中都出現很容易滿足男性讀者的YY特性引起大家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