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穿越古代 » 奪寡小說最新章節

奪寡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時間: 2022-05-15 05:27:28

❶ 荀子說人性本惡,有他的原話嗎

原話出自《荀子第二十三·性惡》: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其偽也。
故枸木必將待隱栝烝矯然後直,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後正,得禮義然後治。今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古者聖王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為之起禮義、製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始皆出於治,合於道者也。今之人,化師法,積文學,道禮義者為君子;縱性情,安恣睢,而違禮義者為小人。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孟子曰:「人之學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偽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禮義者,聖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之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見,耳可以聽。夫可以見之明不離目,可以聽之聰不離耳,目明而耳聰,不可學明矣。孟子曰:「今人之性善,將皆失喪其性故也。」曰:若是則過矣。今之人性,生而離其朴,離其資,必失而喪之。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所謂性善者,不離其朴而美之,不離其資而利之也。使夫資朴之於美,心意之於善,若夫可以見之明不離目,可以聽之聰不離耳,故曰目明而耳聰也。今人之性,飢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飢,見長而不敢先食者,將有所讓也;勞而不敢求息者,將有所代也。夫子之讓乎父,弟之讓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於性而悖於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禮義之文理也。故順情性則不辭讓矣,辭讓則悖於情性矣。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問者曰:「人之性惡,則禮義惡生?」應之曰:凡禮義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為器,然則器生於陶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故工人斫目而成器,然則器生於工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後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後然者也,謂之生於偽。是性偽之所生,其不同之徵也。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聖人之所生也。故聖人之所以同於眾其不異於眾者,性也;所以異而過眾者,偽也。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假之人有弟兄資財而分者,且順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則兄弟相拂奪矣;且化禮義之文理,若是則讓乎國人矣。故順情性則弟兄爭矣。化禮義則讓乎國人矣。
凡人之欲為善者,為性惡也。夫薄願厚,惡願美,狹願廣,貧願富,賤願貴,苟無之中者,必求於外;故富而不願財,貴而不願勢,苟有之中者,必不及於外。用此觀之,人之欲為善者,為性惡也。今人之性,固無禮義,故強學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禮義,故思慮而求知之也。然則生而已,則人無禮義,不知禮義。人無禮義則亂;不知禮義則悖。然則生而已,則悖亂在己。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孟子曰:「人之性善。」曰:是不然!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賓士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是善惡之分也已。今誠以人之性固正理賓士邪?則有惡用聖王,惡用禮義矣哉!雖有聖王禮義,將曷加於正理賓士也哉!今不然,人之性惡。故古者聖人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故為之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是聖王之治而禮義之化也。今當試去君上之勢,無禮義之化,去法正之治,無刑罰之禁,倚而觀天下民人之相與也;若是,則夫強者害弱而奪之,眾者暴寡而嘩之,天下之悖亂而相亡不待頃矣。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故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凡論者,貴其有辨合、有符驗。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今孟子曰:「人之性善。」無辨合符驗,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設,張而不施行,豈不過甚矣哉!故性善則去聖王,息禮義矣;性惡則與聖王,貴禮義矣。故隱栝之生,為枸木也;繩墨之起,為不直也。立君上,明禮義,為性惡也。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矣。直木不待隱栝而直者,其性直也;枸木必將待隱栝矯烝然後直者,以其性不直也;今人之性惡。必將待聖王之治,禮義之化,然後皆出於治,合於善也。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問者曰:「禮義積偽者,是人之性,故聖人能生之也。」應之曰:是不然!夫陶人埏埴而生瓦,然則瓦埴豈陶人之性也哉?工人斫木而生器,然則器木豈工人之性也哉?夫聖人之於禮義也,辟則陶埏而生之也,然則禮義積偽者,豈人之本性也哉?凡人之性者,堯、舜之與桀、跖,其性一也;君子與小人,其性一也。今將以禮義積偽為人之性邪?然則有曷貴堯、禹,曷貴君子矣哉?凡所貴堯、禹、君子者,能化性,能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然則聖人之於禮義積偽也,亦猶陶埏而生之也。用此觀之,然則禮義積偽者,豈人之性也哉?所賤於桀、跖、小人者,從其性,順其情,安恣睢,以出乎貪利爭奪。故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天非私曾、騫、孝已而外眾人也;然而曾、騫、孝已獨厚於孝之實,而全於孝之名者,何也?以綦於禮義故也。天非私齊、魯之民而外秦人也,然而於父子之義、夫婦之別,不如齊、魯之孝具敬文者,何也?以秦人之從情性,安恣睢,慢於禮義故也,豈其性異矣哉!

附:
荀子的性惡論
前言
荀子是戰國時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在先秦儒學的發展上有其承先啟後的地位,但是就歷史事實而言,他並沒有得到後來一般儒者太高的敬意,例如韓愈在他的^原道〉一文中認為,堯舜之道到了孟子死後就「不得其傳焉」,並批評荀子是「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注一),在^讀荀〉中更是明白地說:「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於聖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歟!孟氏醇呼醇者也,荀與揚大醇而小疵.」(注二)顯然韓愈認為荀子在孔門儒家中,其精純性是不如孟子的,並且將他和西漢的揚雄列為同一個等級.除了韓愈之外,後來的宋明理學家批評的更加嚴厲,對荀子多是負面的評價,最後還將荀子判為雜統.
造成荀子成為眾矢之的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性惡論的主張恐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然而從荀子的「天生人成」的基本架構來看,荀子對於人性的了解實在有他不同於孟子的特殊界定,而且性惡的主張在他的倫理體系中更有其一致性與必要性.荀子的性惡論大體見於^荀子 性惡篇第二十三〉,今試以它為中心,來論述荀子的性惡論.
二,性惡的特定義
^荀子 正名篇〉雲:「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應,不事而自然,謂之性.」荀子從自然生命的自然徵象作陳述,他認為自然生命之絪縕所生發的自然徵象,通過感官的精靈與外物相接觸,便引起主觀之反應.這些都是不待後天學習而自然而然的,荀子就是以此先天本自如此的自然徵象而說「性」.這種自然之性即使不欲稱之為善,但也不能就稱它為惡,然而荀子卻斷然肯定「性惡」,那是因為荀子是從人的「嗜欲」上來說的.
「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正名篇)
「性者,天之就也;情者,天之質也;欲者,情之應也.」(正名篇)
「故雖為守門,欲不可去,性之具也.」(正名篇)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好聲色焉.」(性惡篇)
在這里,荀子所稱述的與所解釋的性,情,欲三個名詞,本質上實是交貫互通的一體.「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是說情為性之所發;「情者,性之質」,則是反而以情規定性;而「欲不可去,性之具也」,即謂欲乃性之具體的呈現.然而荀子之所以分立成三名的原因,則可以切就人生整體之境域來作解說:性是抽象地言其總持的根源,情則是具體地言其活動的態勢,而欲則為情性之實際的內容.所以無論荀子言性,言情,荀子的著眼點總是落在「欲」上說話.這與孟子所提的性根本不可以相提並論,孟子是以「心之仁德」言性,而荀子則是就「人之嗜欲」來言性,這一差異是相當值得我們注意的.
荀子「以欲為性」來說明性惡,這與告子「生之謂性」之自然義,並不相違背.
「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正名篇)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性惡篇)
「今人之性,目可以見,耳可以聽;夫可以見之明不離目,可以聽之聰不離耳,目明而耳聰,不可學明矣.」
(性惡篇)
「今人之性,飢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性惡篇)
「若夫目好色,耳好聽,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里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
而發生者也.」(性惡篇)
「凡人有所一同,飢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
是禹桀之所同也.目辨黑白美惡,耳辨音聲清濁,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體膚里辨寒暑疾癢,
是又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榮辱篇)
上述的六則,足以賅括荀子說性的自然義.「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以說是告子「生之謂性」一語的翻版.值得注意的是:告子於性,僅說到生而自然,最多亦只說到「食,色性也」為止,而荀子則更進一步具體地指出此生而自然之內容即是「欲」,第四,五則可為確證.至於最後一則,兩次提到「禹桀之所同」,以及性惡篇另處所說:「凡人之性者,堯舜之與桀紂,其性一也;君子之與小人,其性一也.」「故聖人之所以同於眾,其不異於眾者,性也.」則同是強調以欲為主的自然之性之普遍性.這種普遍性原則的確定,不僅為任何理論系統成立之必要條件,而在荀子,則更有其特別的另一種作用,是即藉以反顯正理賓士之禮義之對人人有效,因而彰著了禮義之普遍有效的價值.
三,性惡之論證
根據自然義之欲來說性,此性本身並不含價值與否的意味.而且既謂堯舜與桀紂,君子與小人,其性為一,怎麼可以就斷言性惡 此在荀子,自然也有他的一番合理的論證.
(一)順性則亂
「人之性惡.……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
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
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性惡篇)
「今之人,……縱性情,安恣睢,而違禮義者為小人.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性惡篇)
「今人之性,生而離其朴,離其資,必失而喪之.(注三)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性惡篇)
「今人之性,飢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故順情性,則不辭讓矣;辭讓,則悖
於情性矣.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性惡篇)
以上四則議論,皆為性惡篇首段之文,可以說是荀子對於自然之性論證其惡的主要部分.「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生而有疾惡……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都是明顯地以欲為性,無待而然的.這種性,由動態的趨向來看,在「利」,在「疾」(注四),在「聲色」,其本質上即是偏傾於惡的;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制止,而任其自由的發展,便會「爭奪生而辭讓亡,殘賊生而忠信亡,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於是荀子所獲致的是:「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縱性情,安恣睢,而違禮義者為小人」,「生而離其朴,離其資,必失而喪之」,「順情性,則不辭讓;辭讓,則悖於情性」等一連串的結論,並由之而斷定「人之性惡明矣」.
(二)欲多不欲寡
「子宋子曰:人之情慾寡,而皆以己之情為欲多,是過也.……應之曰……古之人為之不然,以為人之情
為欲多而不欲寡,故賞以富厚而罰以殺損也.」(正論篇)
「人之情,食慾有芻豢,衣欲有文綉,行欲有輿馬,又欲夫餘財蓄積之富也.然而窮年累世不知足,是人
之情也.」(榮辱篇)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無爭.爭則亂,亂則窮.」(禮論篇)
就「性」言,人有好,惡的兩面;就「欲」言,則往往是好多於惡,或者只見其好,不見其惡.蓋欲之為物,本以量的精神為主,而好則為如實而恰當地表達量的精神要求者,所以「欲」總是偏傾於「好」的一面,而表現為貪多務得的.荀子既然以欲為性,而且完全著眼於物質追求方面的欲,自不能同意宋子之說,而必以「人之情為欲多而不欲寡」.
(三)被治而不能自治
「人之性惡……故必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性惡篇)
「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假之人有資財而分者,且順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則兄弟相拂奪矣.
且化禮義之文理,若是則讓乎國人矣.故順情性,則弟兄爭矣;化禮義,則讓乎國人矣.」(性惡篇)
「古者聖人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故為之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
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性惡篇)
「故檃栝之生,為枸木也;繩墨之起,為不直也;立君上,明禮義,為性惡也.……直木不待檃栝而直者,
其性質也;枸木必待檃栝烝矯然後直者,其性不直也.今人之性惡,必將待聖王之治,禮義之化,然後皆
出於治,合於善也.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性惡篇)
此乃具有儒家精神理想,且實以儒者自許的荀子,所必然祈求達致的為人處事的目標.但是關於這種目標的達成,人性本身卻無能為力,而必有待於一種外在的力量來「矯飾」或「擾化」,那就是所謂的「師法之化,禮義之道」.人能「化師法,積文學,道禮義」,便可以為君子,而讓乎國人.反之,則必然是「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乃至為資財之分,而「兄弟相拂奪」.古代的聖人看清楚了這個問題的症結,所以特「為之立君上之勢,明禮義以化,起法正以治,重刑罰以禁」,有如待枸木以檃栝,待鈍金以礱厲,而後可望達於上述目標以歸於治,壹於正.故由此觀之,人之「合文通治」而為善,實皆有賴於「外鑠」,換言之,即其本身所具之性,只是偏險悖亂,安恣睢,違禮義,必然為被治而不能自治的.此又適所以反證性惡說之不可否認也.
四,救治性惡的「化性起偽」說
荀子雖然主張「人之性惡」,認為「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但是他並不以情性來代表人生之全,因而謂之「性惡」,便使得人生完全無可救葯.相反地卻依一不知所自來的外在的標准,特別提出了「化性起偽」的觀念,從而為本惡之性,找得了排難蘇困之機.何謂「化性起偽」 簡單來說,就是要以人為的力量來對治天生之性.以下分為幾個問題來討論.
(一)性偽之分
「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性惡篇)
「若夫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夫,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
而後生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後然者,謂之生於偽,是性偽之所生,其不同之徵也.」(性惡篇)
在這里,我們首先應當了解的是:荀子所謂「偽」,即「人為」之義.荀子對於一切的名言事物,每喜以清明的概念來界說,上述兩則可分明見得.前一則「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抽象地劃分性,偽兩者的界限.至於後一則的「感而自然」與「感而不自然,必且待事而後然」,則更是具體地說明性,偽所以不同的特徵..荀子所作的這一步的分劃或界說,重點是落在「偽」上的,明白來說,就是要為生而傾向於惡之性,提供一轉而向善之機.
(二)性之可化義
「性也者,吾所不能為也,然而可化也.」(儒效篇)
這則言論是一種且縱且擒的說法,若不明其主旨和立言的分際,便難免覺得有些矛盾.其實荀子所謂「不能為」者,乃指生而具有為惡傾向之性(欲),系自然天成,它既已如此這般地來了,我們就只有如此這般地承受,根本無法予以拒絕.「然而可化也」則是說對此自然天成之性(欲),可以經由後天的努力加以改變.
「情(積)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為也.注錯習俗,所以化性也;並一而不二,所以成積也.習俗遺
志,安久移質,必一而不二,則通於神明,參於天地矣.故積土為山,積水為海;旦暮積謂之歲,至高謂
之天,至下謂之地,字中六隻謂之極;塗之人百姓,積善而全盡,謂之聖人.彼求之而後得,為之而後成,
積之而後高,盡之而後聖.故聖人也者,人之所積也.……而都國之民,安習其服,居楚而楚,居越而越,
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故人知注錯,慎習俗,大積靡,則為君子矣;縱性情而不足問學,則為小人矣.」
(儒效篇)
荀子所謂「積」,即指經驗學習的活動和內容兩者而言的.「積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為也」,是說經驗學習的活動和內容,雖然不是生而具有的,卻可由後天的努力或實踐而得.「都國之民,安習其服,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即明白表示:人在實際的社會環境中,如何獲致經驗學習的績效也.當然,從表面上來看,經驗學習似乎只能獲得知識,但是在荀子則認為,知識之所在也正是道德之所在,故其所謂「積學」,也就同於所謂「積善」.於是他歸結道:「積善而全盡,謂之聖人」,「故聖人也者,人之所積也」.聖人乃才學品德最高最好之人,而其完成之道,亦惟在於積.即可知「積」在荀子之學統中,真是徹頭徹尾,成始成終的功夫,亦即「化性起偽」的最佳最妙的方法了.
(三)偽之實指與內涵
荀子所指謂的「偽」,一是以成就禮義之統與聖王之倫理法制為實質或內容的,所以說:「偽者,文理隆盛也.」又因為積學,法效之一歸於聖王與禮義,而獲得「師法之化,禮義之道」,以至於使人能「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於是更可統概地一言以斷之曰:「其善者偽也.」由偽之可至於善,於是化性之功可期,則性惡雖是惡,也就根本不成問題了.
(四)禮義之由來
荀子認為聖人具有創始意義之偽,然後人間社會乃有成禮,成法,以至一切的典憲制度,可供一般人的學習或法效,這是荀子強調客觀的「禮義之統」所不得不有的一步論斷.
「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聖人之所生也.然則聖人之
所同於眾,其不過於眾者性也;所以異而過眾者偽也.」(性惡篇)
在聖人「化性起偽」的序幕或形式,語意中已分明表示「化性」在先,「起偽」在後,則與荀子以聖人之偽為創始義之原意,頗相符合.蓋惟聖人先自變化了本性,而後興起作為,生發禮義,訂製法度,如此才可以說:「禮義法度者,是聖人之所生也.」也才可以說「聖人之……所以異而過眾者,偽也.」
不過,這仍只是切就由聖人到禮義之間的實然關系而說者,除此之外,聖人之生發禮義之動機,則尚有客觀情勢所激發的另一面.
「禮起於何也 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
窮.先生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不必窮乎物,物不必屈於欲,兩者相
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禮論篇)
「古者聖王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為之起禮義,製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
之,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性惡篇)
「故古者聖人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故為之立君上之執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
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性惡篇)
這三則所說的,大意一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以及「人之性惡……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都是客觀社會中所必然難免的情勢;對於這種情勢,聖人必有其不安不忍之感,於是,特「為之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務期「天下皆出於治,合於道」,是又可以確證禮義法制之為聖人所生乃至其起因所在也.
五,結論
荀子是從生物共有的天賦本能以及未經任何改造前的自然徵象來說性,落實到人的生命而言,則一般人所擁有的:天生的感官知覺,原始的生理欲求和素樸的情識好惡等,都屬於人性的范圍,且三者分工綰合形成一種共構關系,是荀子對人性的基本認定,而且在這天賦能力中,荀子以他倫理主義的主場,特別強調情,欲和性的同質關系,以做為他建立性惡論的第一個步驟,根據這個觀點,我們可以認定,荀子事實就是從生物所共有的自然情慾來了解性.
其次,從一般上來說,天賦的自然情慾本沒有善惡可言,荀子卻主張性是惡的,他這種別出心裁的見解,是導源於他對善惡的特別看法,荀子認為惟有合乎禮義的行為才能實現善而保證社會的安定和諧,不遵守禮義社會就會混亂敗壞,所以善惡的最高標準是禮義.此外,荀子還把禮義看成人為努力的結果,在人的天性中根本沒有禮義,所以人類盡是順著天賦本能的直接反應去表現,將永遠不可能做出合乎禮義的行為,而在非善即惡的選擇下,性當然會被斷定為惡.
綜合荀子性惡論的主張和證成,乃是用人為的禮義來反照自然人性,以自然人性中不具足禮義之善為理由而斷定它是惡的,^性惡篇〉中對性惡的證明,主要也是再表示此一意義,因此,「惡」在荀子的系統里,應該了解為「善的缺乏」.
附註
注一:古文觀止,頁四一四,三民書局出版.
注二:韓昌黎集,頁二十一,台北河洛翻印本.
注三:楊倞注雲:「言人若生而任其性,則離其質朴而偷薄,離其資材而愚惡,其失喪必矣.」
注四:楊倞注雲:「疾」與「嫉」同.

❷ 喬沫沫慕修寒的小說

《爹地又來求婚啦》。

作者:貝小曖。

標簽:女頻、現代言情、總裁豪門、爽文、替身。

狀態:連載。

最新章節:第570章:爹地很愛媽咪(2022年4月29日更新)。

閱讀平台:網路小說。

內容介紹:

喬沫沫嫁給了一個植物人,安安份份的守著活寡,卻被神秘男人奪了清白,給老公戴了一頂帽子,喬沫沫內疚不己,某天老公醒了怎麼辦?

人前,他冷漠霸道,手腕鐵血,人後,卻是個寵妻狂人,喬沫沫藏起孕肚,提出離婚,卻不料,被男人強悍拽入懷。

「帶著我的孩子,要去哪?」

❸ 孤王寡女 _by姒錦_txt全文免費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MUOTpmFOaK8IxsdGu-A2nA


提取碼:oaby
小說名稱:孤王寡女
作者:姒錦
類型:古言
連載狀態:已完結

簡介:野史雲:她有七段姻媒嫁過三夫十為寡婦,令無數王侯國君為之瘋狂,是一個能使正常男人陷入情障卻不敢沾惹的女人。墨九說:「一派胡言!」她是墨家傳人,命定鉅子,懂機關,善巧術,會奇門遁甲,一不小心闖入異世,只做幾件事。

❹ 俗世奇人全文閱讀

1 刷子李
碼頭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著。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自來唱大戲的,都講究闖天津碼頭。天津人迷戲也懂戲,眼刁耳尖,褒貶分明。戲唱得好,下邊叫好捧場,像見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紅唱紫、大紅大紫;可要是稀鬆平常,要哪沒哪,戲唱砸了,下邊一準起鬨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搖籃上去;茶葉末子沾滿戲袍和胡須上。天下看戲,哪兒也沒天津倒好叫得厲害。您別說不好,這一來也就練出不少能人來。各行各業,全有幾個本領齊天的活神仙。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這種人的姓,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叫長了,名字反沒人知道。只有這一個綽號,在碼頭上響當當和當當響。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營造廠的師傅。專乾粉刷一行,別的不幹。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裡任嘛甭放,單坐著,就賽升天一般美。最別不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別不信!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倘若沒這一本事,他不早餓成干兒了?
但這是傳說。人信也不會全信。行外的沒見過的不信,行內的生氣愣說不信。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個徒弟叫曹小三。當徒弟的開頭都是端茶、點煙、跟在屁股後邊提東西。曹小三當然早就聽說過師傅那手絕活,一直半信半疑這回非要親眼瞧瞧。
那天,頭一次跟隨師傅出去幹活,到英租界鎮南道給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漿。到了那兒,刷子李跟隨管事的人一談,才知道師傅派頭十足。照他的規矩一天只刷一間屋子。這洋樓大小九間屋,得刷九天。幹活前,他把隨身帶的一個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開,果然一身黑衣黑褲,一雙黑布鞋。穿上這身黑,就賽跟地上一桶白漿較上了勁。
一間屋子,一個屋頂四面牆,先刷屋頂後刷牆。頂子尤其難刷,蘸了稀溜溜粉漿的板刷往上一舉,誰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賽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說這蘸漿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好賽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牆面「啪」的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牆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關心的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
刷子李幹活還有個規矩,每刷完一面牆,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會兒,抽袋煙,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牆。此刻,曹小三借著給師傅倒水點煙的機會,拿目光仔細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牆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現。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
可是,當刷子李刷完最後一面牆,坐下來,曹小三給他點煙時,竟然瞧見刷子李褲子上出現一個白點,黃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師傅露餡了,他不是神仙,往日傳說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但他怕師父難堪,不敢說,也不敢看,可妨不住還要掃一眼。
這時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說話:「小三,你瞧見我褲子上的白點了吧。你以為師傅的能耐有假,名氣有詐,是吧。傻小子,你再細瞧瞧吧——」
說著,刷子李手指捏著褲子輕輕往上一提,那白點即刻沒了,再一鬆手,白點又出現,奇了!他湊上臉用神再瞧,那白點原是一個小洞!剛才抽煙時不小心燒的。里邊的白襯褲打小洞透出來,看上去就跟粉漿落上去的白點一模一樣!
刷子李看著曹小三發怔發傻的模樣,笑道:「你以為人家的名氣全是虛的?那你在騙自己。好好學本事吧!」
曹小三學徒頭一天,見到聽到學到的,恐怕別人一輩子也未准明白呢!

2 死 鳥
天津衛的人好戲謔,故而人多有外號。有人的外號當面叫,有人的外號只能背後說,這要看外號是怎麼來的。凡有外號,必有一個好笑的故事;但故事和故事不同,有的故事可以隨便當笑話說,有的故事人卻不能亂講;比方賀道台這個各色的雅號——死鳥。
賀道台相貌普通,賽個豬崽。但真人不露相,能耐暗中藏。他的能耐有兩樣,一是伺候頭兒,一是伺候鳥。
伺候上司的事是挺特別的一功。整天跟在上司的屁股後邊,跟慢跟緊全都不成。跟得太慢,遇事上不去,叫上司著急;跟得太緊,弄不好一腳踩在上司的後腳跟上,反而惹惱了上司。而且光是賽條小狗那樣跟在後邊也不成。還得善於察言觀色,摸透上司脾氣,知道嘛時候該說嘛,嘛時候不該說嘛;挨訓時俯首貼耳,挨罵時點頭稱是。上司罵人,不準是你的不是,有時不過是上司發發威和舒舒氣罷了。你要是耐不住性子,皺眉撇嘴,露出煩惱,那就叫上司記住了。從此,官兒不是愈做愈大,而是愈做愈小———就這種不是人乾的事,賀道台卻得心應手,做得從容自然。人說,賀道台這些能耐都出自他的天性,說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氣簍子,一條順毛驢,三腳踹不出個屁來,對么?
說完他伺候頭兒,再說他伺候鳥兒。
伺候鳥的事也是另外一功。別以為把鳥關在籠子里,放點米,給點蟲,再加點水,就能又蹦又跳。一種鳥有一種鳥的習慣,差一點就閉眼戧毛,耷拉翅膀;一隻鳥有一隻鳥的性子,不依著它就不唱不叫,動也不動,活的賽死的差不多。人說賀道台上輩子準是鳥兒。他對鳥兒們的事全懂,無論嘛鳥,經他那雙小胖手一擺弄,毛兒鮮亮,活蹦亂跳,嗓子個個賽得過在天福茶園里那個唱落子的一毛旦。
過年立夏轉天,在常關做事的一位林先生,打江蘇常州老家歇假回來,帶給他一隻八哥。這八哥個大肚圓,腿粗爪硬,通身烏黑,嘴兒金黃;叫起來,站在大街上也聽得清清楚楚。賀道台心裡歡喜說:「公雞的嗓門也沒它大。」
林先生笑道:「就是學人說話還差點。它總不好好學。怎麼教也不會,可有時不留神的話,卻給他學去了。不過,到您手裡一調理,保准有出息。」
賀道台也笑了。說道:「過三個月,我叫它能說快板書。」
然而,這八哥好比烈馬,一時極難馴服。賀道台用盡法子,它也學不會。賀道台罵它一句:「笨鳥。」第二天它卻叫了一天「笨鳥」。叫它停嘴,它偏不停。前院後院都聽得清清楚楚,午覺也沒法兒睡。賀道台用罩子把籠子嚴嚴實實罩了多半天,它才不叫。到了傍晚,太太怕把它悶死,叫丫鬟把罩子摘去,它一露面,竟對太太說:「太太起痱子了吧?」把太太嚇了一跳。再一想,這不是前幾天老爺對她說的話嗎,不留神竟給它學去了。逗得太太格格笑半天。待賀道台回來,對老爺說了。沒等她去叫八哥再說一遍,八哥自己又說:「太太起痱子了吧!」
賀道台給逗得咧嘴直笑,還說:「這東西,連聲音也學我。」
太太說:「沒想到這壞東西竟這么聰明。」
自此,賀道台分外仔細照料它。日子一長,它倒是學會了幾句什麼「給大人請安」、「請您坐上座」、「您走好了」之類的話,只是不好好說。可是,它抽冷子蹦出幾句老爺太太平時說的「起痱子」那類的話,反倒把客人逗得大笑,直笑得前仰後合。
知府大人說:「賀大人,從它身上就知道您有多聰明了。」
賀道台得意這鳥,更得意自己。這話就暫且按下不提。
九月初九那天,東城外的玉皇閣「攢九」,津門百姓照例都去登閣,俗稱九九登高。此時,天高氣爽,登高一望,心頭舒暢,塊壘皆無。這天直隸總督裕祿也來到了玉皇閣,興致非常好,順著那又窄又陡的樓梯,一口氣直爬到頂上的清虛閣。隨同來的文武官員全都跑前跑後,哄他高興。賀道台自然也在其中。他指著三岔河口上的往來帆影,說些提興致的話,直叫裕祿大人心頭賽開了花。從閣上下來,賀道台便說,自己的家就在不遠,希望大人賞臉,到他家去坐坐。裕大人平日決不肯屈尊到屬下家中作客。但今日興致高,竟答應了。賀道台的轎子便在前面開道,其餘官員跟隨左右,騎龍駕虎一般去了。
賀道台的八哥籠子就掛在客廳窗前,裕大人一進門,它就叫:「給大人請安。」聲音嘹亮,一直送進裕祿的耳朵里。
裕大人愈發興高采烈,說道:「這東西竟然比人還靈。」
賀道台應聲便說:「還不是因為大人來了。平時怎麼叫它說,它也不肯說。」
待端茶上來,八哥忽又叫道:「這茶是明前茶。」
裕大人一怔,扭頭對那籠子里的八哥說:「這是你的錯了。現在什麼時候了,哪還有明前茶?」
上司打趣,下司拾笑。笑聲貫滿客廳,並一齊訕笑八哥是個傻瓜。
賀道台說:「大人真是一句切中了要害。其實這話並不是我教的,這東西總是時不時蹦出來一句,不知哪來的話。」
知府笑道:「還不是平日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想必賀大人總喝好茶,它把茶名全記住了!」
裕祿笑道:「有什麼好茶,也請裕祿我嘗嘗。」
大家又笑起來。但八哥聽到了「裕祿」兩字,忽然翅膀一抖,跟著全身黑毛全日方起來,好賽發怒,聲音又高又亮地叫道:「裕祿那王八蛋!」
滿廳的人全怔往。其實這一句眾人全聽到了,就在驚呆的一刻,這八哥又說一遍:「裕祿那王八蛋!」說得又清楚又乾脆。裕祿忽地手一甩,把桌上的茶碗全抽在地上,怒喝一聲:「太放肆了!」
賀道台慌忙趴在地上,聲音抖得快聽不見:「這不是我教給它的———」話到這里,不覺卡住了。他想到,八哥的這句話,正是他每每在裕祿那裡受了窩囊氣後回來說的。怎麼偏偏給它記住了?這不是要他的命嗎?他渾身全是涼氣。
等他明白過來,裕祿和眾官員已經離去。只他一個人還趴在客廳地上,他突然跳起來,朝那八哥沖去,一邊吼著:「你毀了我!我撕了你,你這死鳥!」
他兩手抓著籠子一扯,用力太大,籠子扯散,鳥飛出來,一把沒有抓住。這八哥穿窗飛出,落在樹上。居然把賀道台剛剛說的這話學會了,朝他叫道:「死鳥!」
賀道台叫僕人們用桿子打,用磚頭砍,爬上樹抓,八哥在樹頂上來回蹦了一會兒,還不住地叫:「死鳥!死鳥!死鳥!」最後才揮翅飛去,很快就無影無蹤了。
自此,賀道台就得了「死鳥」的外號。而且人們傳這外號的時候,還總附帶著這個故事。

3 藍 眼
古玩行中有對天敵,就是造假畫的和看假畫的。造假畫的,費盡心機,用盡絕招,為的是騙過看假畫的那雙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畫的,卻憑這雙眼識破天機,看破詭計,捏著這造假的傢伙沒藏好的尾巴尖兒,打一堆畫里把它抻出來,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這看假畫的名叫藍眼。在鍋店街裕成公古玩鋪做事,專看畫。藍眼不姓藍,他姓江,原名在棠,藍眼是他的外號。天津人好起外號,一為好叫,二為好記。這藍眼來源於他的近視鏡,鏡片厚得賽瓶底,顏色發藍,看上去真賽一雙藍眼。而這藍眼的關鍵還是在他的眼上。據說他關燈看畫,也能看出真假;話雖有點玄,能耐不摻假。他這藍眼看畫時還真的大有神道──看假畫,雙眼無神;看真畫,一道藍光。
這天,有個念書打扮的人來到鋪子里,手拿一軸畫。外邊的題簽上寫著「大滌子湖天春色圖」藍眼看似沒看,他知道這題簽上無論寫嘛,全不算數,真假還得看畫。他刷地一拉,疾如閃電,露出半尺畫心。這便是藍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畫無論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這半尺畫說話,絕不多看一寸一分。藍眼面對半尺畫,眼鏡片刷地閃過一道藍光,他抬起頭問來者:
「你打算賣多少錢?」
來者沒急著要價,而是說:
「聽說西頭的黃三爺也臨摹過這幅畫。」
黃三爺是津門造假畫的第一高手。古玩鋪里的人全怕他。沒想到藍眼聽賽沒聽,又說一遍:
「我眼裡從來沒有什麼黃三爺。你說你這畫打算賣多少錢吧。」
「兩條。」來者說。這兩條是二十兩黃金。
要價不低,也不算太高,兩邊稍稍地你抬我壓,十八兩便成交了。
打這天起,津門的古玩鋪都說鍋店街的裕成公買到一軸大滌子石濤的山水,水墨淺絳,蒼潤之極,上邊還有大段題跋,尤其難得。有人說這件東西是打北京某某王府流落出來的。來賣畫的人不大在行,藍眼卻抓個正著。花錢不少,東西更好。這么精的大滌子,十年內天津的古玩行就沒現過。那時沒有報紙,嘴巴就是媒體,愈說愈神,愈傳愈廣。接二連三總有人來看畫,裕成公都快成了綢緞庄了。
世上的事,說足了這頭,便開始說那頭。大約事過三個月,開始有人說裕成公那幅大滌子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幾遍就稀湯寡水,沒了精神。真假畫的分別是,真畫經得住看,假畫受不住瞧。這話傳開之後,就有新聞冒出來──有人說這畫是西頭黃三爺一手造的贗品!這話不是等於拿盆臟水往人家藍眼的袍子上潑嗎?
藍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傳得愈玄。後來就說得有鼻子有眼兒了。說是有人在針市街一個人家裡,看到了這軸畫的真品。於是,又是接二連三,不間斷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鋪看畫,但這回是想瞧瞧黃三爺用嘛能耐把藍眼的眼蒙住的。向來看能人栽跟頭都最來神兒!
裕成公的老闆佟五爺心裡有點發毛,便對藍眼說:「我信您的眼力,可我架不住外頭的閑話,擾得咱鋪子整天亂哄哄的。咱是不是找個人打聽打聽那畫在哪兒。要真有張一模一樣的畫,就想法把它亮出來,分清楚真假,更顯得咱高。」
藍眼聽出來老闆沒底,可是流言閑語誰也沒轍,除非就照老闆的話辦,真假一齊亮出來。人家在暗處鬧,自己在明處贏。
佟老闆打來尤小五。尤小五是天津衛的一隻地老鼠,到處亂鑽,嘛事都能叫拿耳朵摸到。他們派尤小五去打聽,轉天有了消息。原來還真的另有一幅大滌子,也叫《湖天春色圖》,而且真的就在針市街一個姓崔的人家!佟老闆和藍眼都不知道這崔家是誰。佟老闆便叫尤小五引著藍眼去看。藍眼不能不去,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鏡片刷刷閃過兩道藍光,傻了!
真畫原來是這幅。鋪子里那幅是假造的!這兩幅畫的大小、成色、畫面,全都一樣,連圖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氣不同──瞧,這幅真的是神氣!
他當初怎麼打的眼,已經全然不知。此時面對這畫,真恨不得鑽進地里去。他二十年沒錯看過一幅。他藍眼簡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說真必真,說假准假,沒人不信。可這回一走眼,傳了出去,那可毀了。看真假畫這行,看對一輩子全是應該的,看錯一幅就一跟頭栽到底。
他沒出聲。回到店鋪跟老闆講了實話。裕成公和藍眼是連在一塊的,要栽全栽。佟老闆想了一夜。有了主意,決定把崔家那軸大滌子買過來,花大價錢也在所不惜。兩幅畫都攥在手裡,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說了。但辦這事他們決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錢請個人,假裝買主,跟隨尤小五到崔家去買那軸畫。誰料人家姓崔的開口就是天價。不然就自己留著不賣了。買東西就怕一邊非買,一邊非不賣。可是去裝買主這人心裡有底,因為來時黃老闆對他有話「就是砸了我鋪子,你也得把畫給我買來」。這便一再讓步,最後竟花了七條金子才買到手,反比先前買的那軸多花了兩倍的錢還多。
待把這軸畫拿到裕成公,佟老闆舒口大氣,雖然心疼錢,卻保住了裕成公的牌子。他叫伙計們把兩軸畫並排掛在牆上,徹底看個心明眼亮。等畫掛好,藍眼上前一瞧,眼鏡片刷刷刷閃過三道光。人竟賽根棍子立在那裡。萬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來還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剛買回來的這幅反倒是假的!
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這才是人家造假畫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
可是藍眼長的一雙是嘛眼?肚臍眼?
藍眼差點一口氣閉過去。轉過三天,他把前前後後的事情縷了一遍,這才明白,原來這一切都有是黃三爺在暗處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鑽進來。人家真畫賣得不吃虧,假畫賣得比天高。他忽然想起,最早來賣畫的那個書生打扮的人,不是對他說過「黃三爺也臨摹過這幅畫」嗎?人家有話在先,早就說明白這幅畫有真有假。再看打了眼怨誰?看來,這位黃三爺不單沖著錢來的,乾脆說是沖著自己來的。人家叫你手裡攢著真畫,再去買他造的假畫。多絕!等到他明白了這一層,才算明白到家,認栽到底!打這兒起,藍眼捲起被袱卷兒離開了裕成公。自此不單天津古玩行他這號,天津地面也瞧不見了的影子。有人說他得一場大病,從此躺下,再沒起來。栽得真是太慘了!
再想想看,他還有更慘的──他敗給人家黃三爺,卻只見到黃三爺的手筆,人家的面也沒叫他見過呢!
所幸的是,他最後總算想到黃三爺的這一手。死得明明白白。

4 背頭楊
光緒庚子後,社會維新,人心思變,光怪陸離,無奇不有,大直沽冒出一個奇人,人稱背頭楊。當時,男人的辮子剪得太急,而且頭發受之父母,不肯剪去太多,剪完後又沒有新發型接著,於是就剩下一頭長長的散發,賽玉米穗子背在後腦殼上,俗稱馬子蓋,大名叫背頭。背頭便成了維新的男人們流行的發式了。
既然如此,這個留背頭姓楊的還有嘛新鮮的?您問得好,我告您——這人是女的!
大直沽有個姓楊的大戶。兩個沒出門的閨女。楊大小姐,斯文好靜,整天呆在家;楊二小姐,激進好動,終日外邊跑,模樣和性情都跟小子們一樣,而且好時髦,外邊流行什麼,她就立即弄到自己身上來。她頭次聽到革命二字,馬上就鉸了頭發,仿照維新的男人們留個背頭,這在當時可是個大新聞。可她不管家裡怎麼鬧,外頭怎麼說,我行我素,快意得很。
但沒出十天,麻煩就來了——
這天榜晚,背頭楊打老龍頭的西學堂聽完時事演講回家,下邊憋了一泡尿。她急著往家趕,愈急愈憋不住。簡直賽江河翻浪,要決口子。她見道邊有間茅廁,便一頭鑽進去。
天下的茅廁都是一邊男一邊女,中間隔道牆,左男右女。她正解褲帶的當口,只聽蹲著的一個女的大聲尖叫:「流氓,流氓!」跟著,另一個也叫起來,聲音更大,她給這一叫弄懵了。鬧不清流氓在哪兒,提著褲子跑出去,誰料里邊的幾個女的跟著跑出來,喊打叫罵,認准她是個到女廁所佔便宜的壞小子。過路的人上來把她截住,一擁而上,連踢帶打。背頭楊叫著:「別打,別打,我是女的!」誰料招致更兇猛的毆打:「打就打你這冒牌的『女的』!」直到巡警來,認出這是楊家的二小姐,才把她救出來送回家。背頭楊給打得一身包,臉上掛了彩,見了爹娘,又哭又鬧,一連多少天,那就不去說了。
打這兒,背頭楊在外邊再不敢進茅廁。憋急了就是尿在褲兜里,也不去茅廁。她不能進男廁,更不能進女廁。一時間,連自己是男是女也弄不清了。
她不去找事,可是事來找她。
她聽說,大直沽一帶的女廁所接連出事。據說總有個留背頭的男子闖進去,進門就說:「我是背頭楊。」唬住對方,占些便宜後扭身就跑。雖然沒出大事,卻鬧得人心惶惶。還有些地面上的小混混也趁火打劫,在女廁所的牆外時不時叫一嗓子:「背頭楊來了!」叫這一帶的女廁所都賽鬧鬼的房子,沒人敢進去。
背頭楊真弄不明白,維新怎麼會招來這么多麻煩,不過留一個背頭,連廁所也進不得。而且是進廁所不行,不進廁所也不行。不知是她把事情擾亂,還是事情把她擾亂。一賭氣,她在屋裡呆了兩個月。慢慢頭發長了,恢復了女相,哎,這一來女廁所自然就隨便進了,而且女廁所也肅靜起來,好似天底下的麻煩全沒了。

5 蔡二少爺
蔡家二少爺的能耐特別——賣家產。
蔡家的家產有多大?多厚?沒人能說清。反正人家是天津出名的富豪,折騰鹽發的家,有錢做官,幾代人還全好古玩。庚子事變時,老爺子和太太逃難死在外邊。大少爺一直在上海做生意,有家有業。家裡的東西就全落在二少爺身上。二少爺沒能耐,就賣著吃,打小白臉吃到滿臉胡茬,居然還沒有「坐吃山空」。人說,蔡家的家產夠吃三輩子。
敬古齋的黃老闆每聽這句話,就心裡暗笑。他多少年賣蔡家的東西。名人家的東西較比一般人的東西好賣。而黃老闆憑他的眼力,看得出二少爺上邊幾代人都是地道的玩主。不單沒假,而且一碼是硬梆梆的好東西,到手就能出手。蔡家賣的東西一多半經他的手。所以他知道蔡家的水有多深。十五年前打蔡家出來的東西是珠寶玉器,字畫珍玩;十年前成了瓷缸石佛,硬木傢具;五年前全是一包一包的舊衣服了。東西雖然不錯,卻漸漸顯出河干見底的樣子。這黃老闆對蔡二少爺的態度也就一點點地變化。十五年前,他買二少爺的東西,全都是親自去蔡家府上;十年前,二少爺有東西賣,派人叫他,他一忙就把事扔在脖子後邊;五年前,已經變成二少爺胳肢窩里夾著一包舊衣服,自個兒跑到敬古齋來。
這時候,黃老闆耷拉著眼皮說:「二少爺,麻煩您把包兒打開吧!」連伙計們也不上來幫把手。黃老闆拿個尺子,把包里的衣服一件件挑出來,往旁邊一甩,同時嘴裡叫個價錢,好賽估衣街上賣布頭的。最後結賬時,全是伙計的事,黃老闆人到後邊喝茶抽煙去了。黃老闆自以為摸透了蔡家的命脈。可近兩年這脈相可有點古怪了。
蔡家二少爺忽然不賣舊衣,反過來又隔三差五派人叫他到蔡家去。海闊天空地先胡扯半天,扭身從後邊櫃里取出一件東西給他看。件件都是十分成色的古玩精品。不是康熙五彩的大碟子,就是一把沈石田細筆的扇子。二少爺把東西往桌上一撂那神氣,好賽又回到十多年前。黃老闆說:「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二少爺的箱底簡直沒有邊啦!東西賣了快二十年,還是拿出一件是一件!」蔡二少爺笑笑,只淡淡說一句:「我總不能把祖宗留下來的全賣了,那不成敗家子了嗎?」可一談價就難了,每件東西的要價比黃老闆心裡估計的賣價還高,這在古玩里叫做:脖梗價。就是逼著別人上吊。
像蔡家這種人家賣東西,有兩種賣法:一是賣窮,一是賣富。所謂賣窮,就是人家急等著用錢,著急出手,碰上這種人,就賽撞上大運;所謂賣富,就是人家不缺錢花,能賣大價錢才賣。遇到這種人,死活沒辦法。蔡二少爺一直是賣窮,嘛時候改賣富了?
一天,北京琉璃廠大雅軒的毛老闆來到敬古齋。這一京一津兩家古玩店,平日常有往來,彼此換貨,互找買主,熟得很。
毛老闆進門就瞧見古玩架上有件東西很眼熟,走近一看,一個精緻的紫檀架上,放著一疊八片羊脂玉板刻的《金剛經》,館閣體的蠅頭小字,講究之極,還描了真金。他扭臉對黃老闆說:「這東西您打哪來的?」臉上的表情滿是疑惑。
黃老闆說:「半個月前新進的,怎麼?」
毛老闆追問一句:「誰賣您的?」
黃老闆眼珠一轉。心想你們京城人真不懂規矩,古玩行里,對人家的買主或賣主都不能亂打聽。他笑了笑,沒搭茬。
毛老闆覺出自己問話不當。改口說:「是不是你們天津的蔡二少爺勻給您的?這東西是打我手裡買的。」
黃老闆怔住。禁不住說:「他是賣主呀!怎麼還買東西?」
毛老闆接過話:「我一直以為他是買主,怎麼還賣,要不我剛才問你。」
兩人大眼對小眼,都發傻。
毛老闆忽指著櫃上的一個大明成化的青花瓶子說:「那瓶子也是我賣給他的!他多少錢給您的?我可是跟白扔一樣讓給他的。」
毛老闆還蒙在鼓裡,黃老闆心裡頭已經真相大白。他不能叫毛老闆全弄明白。待毛老闆走後,他馬上對伙計們說:「記住,蔡二少爺不能再打交道了。這王八蛋賣東西賣出能耐來了,已經成精了!」
閑言碎語:干什麼都能成「精」,今兒咱們選了這篇放在「財富頻道」上,就是想讓幾位瞧瞧,活個心眼兒就是錢。雖說,故事裡這主兒的手段有點兒黑,但那點子您還真得學著點,省得讓人蒙。

6 青雲樓主
青雲樓主,海河邊一小文人的號。嘛叫小文人?就是在人們嘴邊絕對掛不上號,可提起他來差不多還都知道的那類文人。
此君臉窄身簿,皮黃肉乾,胳膊大腿又細又長,遠瞧賽幾根竹竿子上涼著的一張豆皮。但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他能寫能畫,能刻圖章,連托裱的事也行;可行家們說他——手糙了點兒。因故,天津衛的買賣沒他寫的匾,飯庄葯鋪的牆上不掛他的畫。他於書畫這行,是又在行里,又在行外。文人落到這步,那股子「懷才不遇」的滋味,是苦是酸,還是又苦又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於是,青雲樓這齋號就叫他想出來了。他自號青雲樓主,還寫了一副對子掛在迎面牆壁上:「人在青山裡,心卧白雲中」。他常常自言自語念這對子。每每念罷,閉目搖肩,真如隱士。然而,天津衛是個凡夫俗子的花花世界,青雲樓就在大胡同東口,買東西的和賣東西的擠成個團兒。再說他隔牆就是四季春大酒樓,整天魚味肉味蔥味醬味換著樣兒往窗戶里邊飄。關上窗戶?那管屁用窗玻璃攔得住魚鮮肉香,卻攔不住燈紅酒綠。一位鄰居對他說:「你這青雲樓乾脆也改成飯館算了。這青雲樓三字聽著還挺好聽,一叫准響!」
這話當時差點叫他死過去。
乾旋地轉,運氣有變。一天,有個好事的小子陳八,帶來一位美國人拜訪他。這人五十多歲,禿頭鼓眼大鬍子,鬍子里頭瞧不見嘴。陳八說這老美喜歡中國的老東西,尤其是字畫。青雲樓主頭一回與洋人會面,腦子發亂,手腳也忙,踩凳子掛畫時,差點來個人仰馬翻。那老美並沒注意到他,只管去瞧牆上的畫,每瞧一幅,就哇啦哇啦叫一嗓子,好賽洗屁股時叫水燙著了。然後,嘬起嘴嘖嘖贊賞一翻。這一嘬嘴,就見有一個櫻桃樣的東西,又濕又紅,從他的鬍子中間拱出來。青雲樓主定神一看,原是這老美的嘴唇。最後他用中文一個字一個字對青雲樓主說:「我、太、高、興、了、謝、謝——我、太、高、興、了、謝、謝——」他大概只學了這幾個字,反反復復地說,一直告辭而去。
青雲樓主高興得要瘋。他這輩子,頭次叫人這么崇拜。兩個月後,他收到一封洋文寫的信。他拿到《大公報》的報館去找懂洋文的朱先生。朱先生一看就笑了,對他說:「你用嘛法子,把人家老美都折騰出神經病來了他說他回

❺ 《小國寡民》原文及其翻譯

原文:

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翻譯:

一個國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卻並不使用;使老百姓重視自己的生命,也不會背井離鄉,遷徙遠方。即使有船和車子,也沒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鎧甲和兵器,也沒有地方要陳放它。

讓百姓回到結繩記事的時代。國富民強到了鼎盛時代。使百姓吃得香甜,穿的漂亮,住的舒適,過得快樂。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也不互相往來。

小國寡民:小,使……變小,寡,使……變少。什伯之器:各種各樣的器具。什伯,意為極多,多種多樣。徙:遷移、遠走。陳:陳列。此句引申為布陣打仗。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十章

(5)奪寡小說最新章節擴展閱讀

這一章蘊含著的是呼喚和平,反對戰爭,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下才能有「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環境。

作者成就:

老子崇尚「無為」,主張順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論,是當時較為先進的思想之一。老子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

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以「無為」為目的,而是以「有為」為目的。因為根據之前提到的「道」,「無為」會轉化為「有為」。

這種思想的高明之處在於,雖然主觀上不以取得利益為目的,客觀上卻可以更好地實現利益。

從「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可見:

老子所說的「自然」不是類似於神的概念,萬物的規律(道)由自然來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誤解了此處自然的意思。

❻ 好看的清朝歷史小說,背景限九子奪嫡,主角最好是十三, 十四,四爺,文筆要細膩,不一定要穿越

清穿小說集 太子胤礽 :《非主流清穿》《重生之清太子妃》《太子妃威武》
四阿哥胤禛雍正:《步步驚心》《清 舊夢》{前半部十,後半部四}力推 《愛就「年」一起》 《陌上花開》《日落紫禁》《砒霜月》《清朝穿越記》《夢轉紗窗曉》《月色撩人》《最禛心》 《回首又見他》《書蟲在清朝的米蟲生活》《四爺,我愛宅》《情傾天下》《塵世羈》 《十年蹤跡十年心》《勿忘》《四爺黨》《清.夢緣》《清心寡慾》《笑忘清宮》《絲絲與心扣(換一種方式去愛)》《清夢無痕》《許你來生》《清盡所有》《紅顏凝眸處》《鳳斗》《青鳥之癮》《愛君如夢》《花落記》 書蟲在清朝的米蟲生活《穿情》《魂歸大清》《情遺大清》《紫禁城未央》《歸去鳳池誇》《楊柳依依清穿》《在清朝的生活》《多少恨之如夢令》《是誰入夢》《戀戀不忘禛心》《胤禛二十七年》《清雲夢悠悠Ⅰ》《清雲夢悠悠Ⅱ》《唯願君心似我心》《大清寵妃》《大清妖妃》《清韻楚楚》《清塵吟》《珍妃》《誰主君心》《清殤夜未央》《穿越之胤禛福晉》《生活在清朝》《跨時空的婚姻》《清情緣若夢》《清軒殤夢》 《冷麵王爺的愛人:臨夏不至》《清穿之清不可卻》
五阿哥胤祺:《祺心》《我心盪漾》《隔霧紅牆》
六阿哥胤祚:《十龍奪嫡》
七阿哥胤祐:《清宮遺夢》《生生世世只愛你》《春憶悠悠》
八阿哥胤禩:《瑤華》《清空萬里》《至愛吾愛》《走過,路過》《三世一回眸》《清風吹散往事如煙滅》《驚情三百年(回到清宮)》《hello我的福晉》《祀宮殤》《看朱成碧》《清朝紀事(宮闈篇)》《記清流》《大清往事》《清宮Y傳之九王奪嫡》《相思絕》《山河日月》《剎那成永恆》《禩曾相識》《清夢·長樂未央》《一生兩世印》《笑擁清夢》《蝶舞清夢》《天與多情》《雲卷雲舒》《清殤月痕》《紅牡丹》《闔家歡喜》
九阿哥胤禟:《不辭冰雪為卿熱》 《鳳舞大清》 《偷兒的穿越》 《情玄》{女主演戲高手} 《君生我未生》 《夢啼妝淚紅闌干》 《清夢 繁華冢》 《愛盡.滿清》 《久夢乍回》 《無愛側福晉》 《宛如吟》 《清情兩世》
十阿哥胤誐:《朝花夕拾》 《十全十美》 《重生之十福晉》 《八九不離十》 《清清走過》 《清風火焰》 《草包龍套的愛戀》 《半生緣(清穿十阿哥)》 《清夢十里琴歌》 《穿越之清影隨行》
十二阿哥胤裪:《清影成雙》 《悠悠我心》 《原來你在這里》 清夢無痕
《青山隱隱有淚光》
十三阿哥胤祥:《南水》(嫡) 《恍然如夢》 《夢回大清》(嫡) 夢回大清
《緣定三生》 《若相惜》 《青瓷怡夢》(嫡) 《世上桃源》 《夢若流星》 《醫女白蘇》 《清風欲孽》 《紅牡丹》 《清·情劫》 《情不自禁》 《紫禁回憶錄》(嫡) 《夢鎖清緣》 《宮弒》 《清夢無痕》 《怡殤》(嫡) 《福晉吉祥》 《竹夢》 《怡花·怡世界》 《淡雅清夢》(嫡) 《夢回怡王府》 《清戀祥雲》 《清煙緲》 《清·情未央》 《沉憩怡生》(嫡) 《十三是個心機鬼》 《清戀祥雲》(嫡) 《得意笑清風》(嫡) 《清朝的快樂時光》(嫡) 《怡情絕戀》(嫡) 《清宮晚秋》 《偶然》 《夢還京》(嫡) 《百年清宮愛戀》(嫡) 《清夢月》(嫡) 《十三福晉》(前九後十三) 《清萍醉月》(嫡)
十四阿哥胤禎:《九龍玉杯》 《盈月舞清風》(嫡) 《清朝醉游記》 《雁回月滿樓》 《只是為了遇見你》(嫡) 《顛覆大清之強人穿越》 《紅袖王朝》 《繁花落》 《五歲小福晉》 《生死兩重天》 《清風搖曳》(嫡) 《一落傾城》(嫡) 《幽瀾露》)(嫡) 《禎歌待晨》(嫡) 《禎心真意》(嫡) 《陌上花開緩緩歸》(嫡) 《清風搖曳》 《清秋萬代》 《情歸紫禁城》 《迷途》 《紅牆記》 《漠天》(嫡) 《雙棲蝶》 《一生一次輪回》 《心隨著你》 《飄雲情融》 《剎那芳華》 《緣如水》 《清--紅鸞劫》 《月上柳梢頭》 《微笑不流淚》 《穿越時空遇見你》 《定三生》 《縱橫》 《欲挽清風》
十六阿哥胤祿:《至清穿親們的調查表》 《清國遺愛》
十七阿哥胤禮:《獨步清風》{力推}
順治:《帝夢清蘿》(又名帝後) 《大清遺夢》 《靜思》 《妃夢留清》 《夢續三百年》《憐花落董鄂妃傳奇》 《穿越之絕色神偷》 《重活順治年間》 《宛妃傳》
康熙:《鸞,我的前半生,我的後半生》 《清宮情空凈空》 《煙嬌百媚》 《清夢奇緣》《月到天心 鸞,我的前半生,我的後半生處》 《天下無雙》 《宮女》 《一生摯愛 孝懿仁皇後》 《我和康熙的約會》 《小萱皇後》 《康熙是我的》 《康熙我老公》 《清穿之女人四十》 《香印成灰》 《清宮·情空·凈空》 《華年舊事——未曾生我誰是我》 《夕陽紅——我是康熙的奶奶》 《彼岸草》 《穿越時空之情定康熙》 《桂花香,若初見》 《寂寞空庭春欲晚》 《清宮·紅塵盡處》《墜入雲端》《紫色萱草花》《落紅》 《青絲,情絲》 《花開·花紅·花落》
乾隆:《夢遇乾隆之前世今生》 《穿越之慧賢皇貴妃》
多鐸:《滿綠》 《清時夢醒》 《與你相配》
皇太極:《海月明珠》 《桐樹花深》 《那海蘭珠》 《獨步天下》 《十年驚夢》
光緒:《實習到清朝》 《女親王》 《清宮朗月》 《燕支淚》 《光緒中華》 《浮世離夢》 《珍妃夢》 《縹緲崇陵雪》
納蘭容若:《青衫濕遍》
褚英:《荏苒堪渡傾城花》
慈禧:《走過大清——蕙質蘭心》 《末世朱顏》

❼ 星旅的奪寡女主毀容了嗎

沒有毀容。
簡介:[穿越重生]《奪寡》作者:星旅【完結】文案:一個貌美無雙但新寡的女人,被一個強勢的權貴強取豪奪,雲聽穿越來時正是洞房花燭夜,幸而丈夫雖病弱卻溫文爾雅,待她溫柔細致體貼入微。只可惜好景不長,不過兩年,琴瑟和鳴的丈夫便一病不起撒手而去。這陌生的時代唯一對她全心全意的人離開了,她悲痛欲絕了無生趣。

❽ 林平之又是揮刀自宮,又是薄情寡義,為何岳靈珊反倒越來越愛他

很多人都不明白,岳靈珊看到林平之對她寡義薄情,徹底明白了林平之“揮刀自宮”的真相,甚至在最後被林平之殘酷刺殺之後,為什麼不僅不恨林平之,反倒是越來越愛他、越來越放不下他?

在岳靈珊短暫的一生當中,她不僅行為上受到了父親岳不群的巧妙控制,甚至在心理精神及價值觀念上也受到了岳不群決定性的影響,只有這一點母性是她天生稟賦,與岳不群無關。那一刻,她才真正擺脫了岳不群的陰影,超越了政治犧牲的身份,而把自己高貴的母愛天賦和憐憫之心,全部投放到林平之身上。

❾ 重生後世子忙於追妻_by暮阿洋_txt全文免費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yvUb6kKQwvJLh5CZIcR5yQ

提取碼:tg3h

該小說講述了楚修一生薄情寡義,為權勢不擇手段,弒兄奪儲,受萬人朝拜。直到孟婉毫無怨言飲下那杯鴆酒後,他心裡就變得空落落的。見什麼都不對,只能日日坐在她的寢宮中,悔意布滿心頭時,不知是哭還是笑,原來權勢也不過如此。

❿ 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出自韓非(戰國)

意思是法制分明,賢人不能攫取不賢的人,強的不能侵擾弱的,人多的不能欺負人少的。

出自戰國韓非《韓非子·守道》。

原文節選:

度量信則伯夷不失是,而盜跖不得非;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

譯文:

堅決按照法制標准辦事,那麼,不但伯夷不會改變好行為,而且盜躍也不能為非作歹了。法制分明,賢人不能攫取不賢的人,強的不能侵擾弱的,人多的不能欺負人少的。

(10)奪寡小說最新章節擴展閱讀:

韓非先生提出了立法的核心就是:賞則罰則分明、恩惠威嚴並重。而『守法』的關鍵又在於最高統治者君主自身的『守法』。

故此韓非先生在本篇中,明確了『立法』的核心之後的所有篇幅,全部著力於對君主自身『守法』的論述,這就足見君主自身『守法』是法治的重中之重。本篇題目《守道》就是『守法之道』、『守國之道』,而且特指『君人者』的『守道』。

熱點內容
小說總裁主人公姓宮是個總統 發布:2025-08-02 14:42:06 瀏覽:681
故事情節緊湊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02 14:40:32 瀏覽:16
網路小說的原則漫畫六 發布:2025-08-02 14:38:49 瀏覽:103
乾坤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5-08-02 14:38:07 瀏覽:145
億萬總裁輕一點小說蘇素 發布:2025-08-02 14:37:01 瀏覽:714
經典男穿越小說推薦完本 發布:2025-08-02 14:36:59 瀏覽:37
有部小說主人戴上頭盔進入游戲 發布:2025-08-02 14:26:47 瀏覽:594
文輕小說作品 發布:2025-08-02 14:19:33 瀏覽:890
麻衣鬼相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02 14:14:36 瀏覽:45
虛擬網游小說武俠 發布:2025-08-02 14:14:23 瀏覽: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