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穿越古代 » 進行曲1937小說最新章節

進行曲1937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時間: 2024-02-04 12:51:15

A. 有哪些作家是自殺的

1、屈原

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6、太宰治

太宰治,日本小說家,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逆行》、《斜陽》和《人間失格》等。太宰治從學生時代起已希望成為作家,21歲時和銀座咖啡館女侍投海自殺未遂。1935年《晚年》一書中作品《逆行》列為第一屆芥川獎的候選作品。

結婚後,寫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陽》等作品,成為當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

B. 老舍寫過那些作品

老舍的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

其《駱駝祥子》問世後蜚聲文壇,寫了在底層生活者的悲慘生活,標志著老舍現實主義風格的形成,達到了他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曾先後被譯成十幾種外文。

20世紀4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貧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藝作品集《三四一》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正紅旗下》,長篇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散文雜文集《福星集》,劇本《龍須溝》、《茶館》等。

(2)進行曲1937小說最新章節擴展閱讀

未成合集,散落發表的作品收集如下:

《厚古薄今》《活-武松》《假博士》《教授》《她記得》《抗戰民歌二首》《空城計》《控訴摟包的》-大鼓書詞《禮物》《戀歌》《流離》《亂形容》《說明白話》《覃本秀自述》《痰迷新格》《童謠二則》《微笑》《為和平而戰》《為小朋友們作歌》《維生素》

《小相聲一則》《新春之歌》《新青年》《新詩》《雪中行軍》《音樂的生活》《英雄贊《元旦銘》《慈母》《打刀曲》《讀書》《二期抗戰》《附錄-致友人函》《歌唱偉大的黨》《歌聲》《鬼曲》《國葬》《過新年》《海外新聲》《和平解放西藏》《紅售貨員》

《紅葉》《鴻興飯館紅旗飄》《八九十枝花》《保民殺寇》《保我河山》《壁報詩》《別迷信》《長期抵抗》《陳各莊上養豬多》《成渝路上》《蒙古青年進行曲》《女兒經》《陪都贊》《青年》《青年突擊隊員》《清明》《日本撤兵了》《掃盪五氣》《山高擋不住太陽》

《神仙辭職》《生產就業》《柿子豐收》《蜀江船歌》《雙反》《札蘭屯的夏天》《戰》《丈夫去當兵》《致富神咒》《中秋月餅》《祝賀北京解放十年》《祝賀兒童節1》《祝賀兒童節2》《作詩》。

C. 像《馬路天使》一樣好看民國時期的電影嗎

1、《松花江上》金山與張瑞芳正處在熱戀之中的一部「私報於公」的作品,也是兩個人唯一一次的銀幕合作。
2、《漁光曲》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榮譽大獎的中國早期電影,最為突出的亮點是那首由蔡楚生作詞、任光作曲的哀婉綿長、旋律優美的主題曲。
3、《壯志凌雲》金焰、田方、王人美主演,最動人的是銀幕之外的於藍通過觀看這部電影而悄悄喜愛上銀幕上的田方,而當時享有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帝」之稱的金焰,通過這部電影,與「美牙美人」王人美一見鍾情,喜結秦晉之好。
4、《八千里路雲和月》白楊和陶金的「銀幕搭檔」的開門之作。
5、《家》、《春》著名大文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2,可惜缺少之3的《秋》與之相配套,想當年,大陸的上海和香港都曾經拍攝過這部名聞遐邇的代表作品。
6、《馬路天使》幾乎家喻戶曉的一部由明星組合的佳作,趙丹與周璇個人情感的最佳「激情交叉點」。
7、《南國之春》在影圈有「南國乳燕」之稱的陳燕燕的早期默片。
8、《青年進行曲》大劇作家田漢的憂國憂民的應時之作。
9、《太太萬歲》張愛玲的「小資情調」代表作,賣點不是女主角的「太太」,而是喧賓奪主的大有「觀眾緣」的上官雲珠。

10、《桃李劫》袁牧之和陳波兒的珠聯璧合。
11、《啼笑因緣》「言情大聖」張恨水加上「電影皇後」胡蝶,精心演繹一出民國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喜劇。胡蝶一人飾兩角,對當時的觀眾來說是倍感好奇。
12、《萬眾一心》民族電影加抗戰題材的雙相結合。
13、《西廂記》「銀幕慈母」林楚楚的古裝扮相,中國最早把王實甫的古典名著改編拍成的電影。
14、《塞上風雲》當時話劇界的明星,如陳天國、舒綉文和黎莉莉等聯合主演的一部少數民族題材的應景之作。
15、《夜半歌聲》1937年拍攝、被譽為早期電影名片的號稱「中國第一部恐怖片」。
16、《游擊進行曲》《青年進行曲》的姊妹篇。
17、《大路》一部男性電影,充滿陽剛之氣,金焰的代表作,聶耳的(開路先鋒),陳燕燕、黎莉莉的花枝點綴。
18、《鐵扇公主》中國動畫片鼻祖「萬氏兄弟」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19、《摩登女性》著名影星歐陽莎菲的個人電影代表作,一部維護女權的新潮電影。
20、《清宮秘史》周璇與舒適主演。當年宏大的電影巨制,後來被毛澤東主席點名批判、並與劉少奇主席「關於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的千古奇冤相牽連、還由此氣死該片的導演朱石麟。
21、《漁家女》「金嗓子」周璇與「袖珍小生」顧也魯聯合演繹出一出富家少爺愛上可愛清純的漁家姑娘的愛情故事。著名的歌曲(瘋狂的世界)便是源於此片。
22、《脂粉市場》又一部由「電影皇後」胡蝶主演的電影。

23、《不了情》張愛玲的言情故事,劉瓊、陳燕燕的男女情事,當年大上海典型的「小資情調」,劇情纏綿悱測,堪稱文藝類型片的代表作品。後來,還又發展到香港的同類片名和不同內容的一種無限延續。
24、《長相思》周璇和舒適的又一部時裝電影,著名歌曲《夜上海》就出自此片。
25、《船家女》「標准美人」徐來和當年的當紅小生高占非主演。
26、《慈母曲》顧名思義,「銀幕慈母」林楚楚的電影代表作。
27、《惡鄰》一部題材狹小的無聲電影小品。
28、《兒子英雄》沒有任何名氣,但很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29、《二百五小傳》田漢編劇,另名《梨園英烈》,把傳統的故事和戲曲演員的悲歡離合結合一起,增強故事的戲劇性。
30、《風雨江南》另名《結親》,用諷刺的手法表現一幕「結親」的鬧劇,後來的《抓壯丁》的風格與之有異曲同工之效。著名小生馮喆一掃「英俊小生」的模樣,扮演了一個迂腐的老地主,令人叫絕。
31、《風雲兒女》該片的出名,主要來自於片中結尾處的《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後來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令人浩氣回腸的國歌。
32、《腐蝕》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此片並非列入中國早期影片當中,因為它是在1950年由上海的文華公司拍攝的。電影是根據著名作家茅盾的長篇小說改編,電影較好的體現了小說中主題的精髓。
33、《孤城烈女》陳燕燕的形象一反常態,所以,「四大名旦」的頭銜當之無愧。

34、《關不住的春光》趙丹、徐韜、王為一作為「新疆難友」加多年知己好友,在銀幕前後唯一一次的友情合作。女主角是與金焰離婚之後的王人美。
35、《秋海棠》秦瘦鷗的小說,馬徐維邦的導演,李麗華的主演,一出舊中國戲曲演員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
36、《紅樓夢》曹雪芹的傳世名著,在百年來的影壇上不知演繹了多少回。此番由當年的「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雲反串「公子哥」賈寶玉,周璇扮演林黛玉,王丹鳳扮演薛寶釵,清一色的漂亮女明星,令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37、《聯華交響曲》由幾部短片共同組成,貼近現實的寫實作品。
38、《還鄉日記》張駿祥與白楊短暫戀情的銀幕合作,另一部是張駿祥導演、白楊與金焰主演的《乘龍快婿》。
39、《混江龍李俊》早期的武打功夫片,取材於「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滸傳》章節。
40、《浪淘沙》吳永剛的「另類」導演作品,是中國影壇最早的探索影片,全片僅有2個人物,金焰和章志直把「逃犯」和「警長」這兩個劇中人的鮮明性格,表演得很有層次。
41、《戀愛之道》馮喆和舒綉文繼《裙帶風》的再次銀幕合作。此片在香港上映時引起廣泛影響。
42、《明末遺恨》著名小生梅熹和「四大名旦」之一顧蘭君的古裝演出,該電影是在當時話劇演出轟動後開拍此片。
43、《母與子》盧碧雲與張伐的主演,家庭生活和夫妻、母子親情表露得真切感人。
44、《女兒經》女兒家的私事、煩惱事,這類題材在今後多年常演不衰。
45、《前台與後台》著名電影大師費穆的「實驗性」電影作品。
46、《青春之歌》與1959年北影廠的建國十周年的獻禮片同名但內容卻與之截然不同。前者是又名《青春頌》的充滿「小資情調」的文藝生活片,而後者則是革命題材的典範傑作。
47、《人民的巨掌》「左翼」昆侖公司在解放之時的順應新形勢的過眼雲煙之作。
48、《桃花泣血記》「電影皇帝」金焰與一代「無冕影後」阮玲玉的美麗與哀愁。
49、《天倫》傳統的故事,傳統的情節,傳統的題材。
50、《體育皇後》黎莉莉的健美與風韻,早期明星的造星聲勢。

51、《天明》不錯的題材,陌生的電影,深邃的立意,卻距離太遙遠。
52、《天堂春夢》路明、石羽、藍馬、上官雲珠,四大影星,他/她們都是當時紅透半邊天的影星,該片也在中國影壇上享有一定的聲譽。
53、《武則天》同類題材在不同年代反復上演,百演不厭,這是當年「四大名旦」之一的「顧蘭君版」的大型宮庭巨制。
54、《希望在人間》上官雲珠和藍馬繼《天堂春夢》、《萬家燈火》後再度聯手,由銀幕上的「夫妻」演變成真實生活中短暫的「情人」。
55、《相思債》一部模仿好萊塢的充滿懸念的文藝類型片,在同時期不多見,很好看,戲中的插曲也很有味道。
56、《如此繁華》如此酸甜苦辣,如此悲喜交加。
57、《都市風光》看盡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前前後後,里里外外。
58、《少奶奶的扇子》根據外國作家王爾德的著名小說改編,此劇曾多次被中國影人搬上銀幕,這部影片是由「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雲和英俊小生梅熹主演。
59、《生死恨》著名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主演的中國第一部人工上彩的京劇戲曲藝術片。
60、《新舊上海》狹義上的「新」與「舊」之間的老上海之比。舒綉文主演。
61、《新女性》一代影星艾霞自殺後復活於銀幕,阮玲玉精心傾情的電影代表作。

62、《野玫瑰》王人美的美麗與粗野,金焰的率真與純情,兩個鼎盛時期的紅粉佳人和英俊小生的「最佳銀幕伴侶」與「最佳生活愛人」的影壇結晶。
63、《雪中孤雛》一部煽情的悲情故事。
64、《壓歲錢》並非兒童題材,而是成人的事情。
65、《遙遠的愛》秦怡和趙丹扮演的一對志不同、道不合的掛名夫妻,明星效應是這部影片的突出光彩。
66、《夜店》該片來自於俄國大作家高爾基的小說《在底層》,眾明星捧場。
67、《一串珍珠》觀看默片時期的無聲形體,好似恍然隔世之感。
68、《銀漢雙星》又一部張恨水的「才子佳人」、「鴛鴦蝴蝶」,金焰是演出此片的「情場高手」。
69、《表》類似《三毛流浪記》,舊社會兒童的悲慘遭遇。
70、《姊妹花》「電影皇後」胡蝶聞名海內外的佳作,她一人扮演大寶、小寶兩個貧富懸殊的姊妹,面貌相同性格各異,只可惜該片的姊妹片《再生花》現在不復存在。
71、《小城之春》1948年開拍,距離50年之後神奇地被世界權威電影機構評為中國唯一一部的世界十大經典名片。影片給人最大的感受是那濃濃的揮抹不去的鄉思情愁。
72、《萬家燈火》上官雲珠和藍馬繼《天堂春夢》、《希望在人間》後再度銀幕結緣。
73、《一江春水向東流》距今為止,上座率最高、放映周期最長、觀眾觀看人數最多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電影佳作。
74、《十字街頭》含淚的喜劇,帶笑的悲楚,冷酷的現實,還有白楊和趙丹的風華正茂。
75、《三毛流浪記》雅俗共賞、老少皆益的兒童經典形象和兒童經典故事,同類題材時隔多年至今無可與之比肩。
76、《烏鴉與麻雀》看完此片,你才會懂得什麼叫做「中國早期電影的典範」。
77、《神女》全片僅有三個人物出場,兩段連貫的情節發展,一個形象鮮明的偉大女性—那就是阮玲玉。
77、《麗人行》上官雲珠的轉型,黃宗英的成熟演技,還有曾經風靡影壇「沙莉年」的沙莉,三個女性一台好戲。
78、《春蠶》大文豪茅盾早期的小說搬上同樣是早期的中國銀幕。
79 《孤島天堂》電影大師蔡楚生的代表作,黎莉莉的風情萬種,在銀幕上盡現。
80、《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最早銀幕上的工人階級、勞動人民的談情說愛,只可惜是默默無聞的默片。
81、《情海重吻》比《勞工之愛情》進一步,但美中不足的仍是難聽明白。
82、《方珍珠》老舍的原著,陶金的「破風箏」,戲曲演員的一出愛與悲。
83、《狼山喋血記》電影大師費穆的「實驗作品」,比這出寓言故事更為稱奇的是銀幕之外的驚天秘密。
84、《寧武關》戲曲的原汁原味,與中國第一部電影的問世之作《定軍山》一脈相承。
85、《憶江南》田漢的名劇,周璇和馮喆的主演,其中,馮喆的英俊瀟灑,周璇的一人分飾兩角,都顯示出大明星的風采和無法抵擋的超人魅力。
86、《三個摩登女性》阮玲玉、陳燕燕、黎灼灼和金焰,三女一男組合成一幅三十年代青年男女的「浮世繪」。
87、《蝴蝶夫人》模仿外國名劇,迎合流行潮流,不是正宗,但很有味道。
88、《春殘夢斷》大明星劉瓊和李麗華的文藝片典範。
89、《母親》范雪朋、顧蘭君等明星都演過同名的「母親」,此次由秦怡主演的母親,別有一番感覺,因為當時才二十幾歲在影片中要將母親從24歲一直演到74歲,是錘煉一個傑出演員最佳的良機。
90、《青青河邊草》大明星王丹鳳和嚴俊再次演繹中國版的《魂斷藍橋》,故事情節感人至深,結局把原片的悲劇收場,改為更符合中國百姓容易接受的「大團圓」。

91、《夜來風雨聲》王丹鳳與另一小生的愛情悲情,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不知讓多少觀眾留下同情的淚水。
92、《新漁光曲》著名的《漁光曲》之後,再並非「狗尾續貂」的成功演繹。
93、《西廂記》這回是周璇的紅娘,慕容婉兒飾崔鶯鶯,白雲演張生,片中的《花好月圓》由周璇演唱,好聽又流行。
94、《失去的愛情》秦怡與金焰結合後唯一一次的銀幕合作,電影中兩人演的是悲劇,而現實生活中兩人卻是新婚的喜劇開篇。
95、《幸福狂想曲》趙丹與黃宗英銀幕上的首演伴侶,而銀幕下的兩人也由此片喜結良緣。
96、《假鳳虛凰》石揮與李麗華的諷刺喜劇,由此還引發出當年上海界理發行業的集體大罷工。
97、《裙帶風》馮喆與舒綉文的時事諷刺劇,話劇先紅,電影後續。
98、《龍鳳花燭》英俊小生馮喆一人扮演兩兄弟,與小鳥依人的陳燕燕兩情相依。
99、《鸞鳳怨》青年男女的恩怨情天,愛恨情愁。王丹鳳與馮喆一對「金童玉女」的最佳銀幕搭檔,到了16年之後又在銀幕上聯合演出了另一出「才子佳人」的《桃花扇》。
100、《共赴國難》第一部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為內容的故事片,它讓電影吶喊出民族革命的呼聲,點燃起大眾抗日救亡的火焰,當時的觀眾贊譽它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D. 老舍的《偷生》資料

老舍(l899.2.3—1966.8.24),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優秀的成績由北京師范學校畢業,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學去當校長。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樣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副主席兼北京文聯主席,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
著作書目: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老舍幽默詩文集》
1934,的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Z9,人間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作經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樣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
l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
l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須溝》(話劇)1951,大眾
《老舍選集》
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選》
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飢荒》三部曲)上下冊,
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老舍小說集外集》
1982,北京
《老舍文藝評論集》
1982,安徽人民
《老舍選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戲劇全集》(1一4卷)1982,戲劇
《老舍新詩選》
1983,花山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1983,百花
《老舍散文選》
1984,百花
老舍(1899.2.3.——1966.8.24)
老舍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老舍是滿族正紅旗人。1899年2月3日出生於北京西城小楊家胡同一個困苦的貧民家庭,老舍的父親是一名守衛皇城的護軍,1900年在抗擊八國聯軍入侵的巷戰中陣亡。從此,全家依靠母親給人縫洗衣服和充當雜役的微薄收入為生。老舍在大雜院里度過艱難的幼年和少年時代。大雜院的日常生活,使他從小就熟悉車夫、手工業工人、小商販、下等藝人、娼妓等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城市貧民,深知他們的喜怒哀樂。大雜院的生活使他從小就喜愛流傳於市井巷裡的傳統藝術(如曲藝、戲劇),為它們的魅力所吸引。他從這樣的環境中,接受了與現代中國大多數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藝術啟蒙。這些,都對他有極大的影響,並在他的創作中留下鮮明的印記。

1906年,在別人的資助下,老舍進私塾讀書;三年後,轉入新式學堂。1913年,考入學雜膳宿費用都由國家供給的北京師范學校。1918年老舍以優異成績在北京師范學校畢業,畢業後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學校並兼任國民學校校長。當「五四」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呼聲,把他從「兢兢業業地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條中驚醒(《「五四」給了我什麼》),他作出了新的抉擇。1922年9月,老舍辭去所有職務,到以開明新派著稱的天津南開學校中學部任國文教員,在那裡寫下了第一篇新文學習作《小鈴兒》。「五四」推動他進一步掙脫了封建的、世俗的羈絆,去尋求一種比他已經得到的更有意義的生活。

1924年,老捨去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的漢語講師。多彩的世界和濃烈的鄉思,將他拉入文學的天堂。他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業余開始小說創作。寫有《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等。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老舍在文學事業中找到了值得為之獻身的工作和充實的生活。他的創作從一開始就顯現出現實主義的特點,並且從語言、筆調到內容、主題,都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 1929年夏,老舍取道法、德、意、新加坡等國回國。次年7月,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1934年,改任青島山東大學教授。課余繼續長篇小說的創作。《貓城記》(1932)、《離婚》(1933)、《牛天賜傳》(1934)、《月牙兒》(1935)、《駱駝祥子》(1936)、《我這一輩子》(1937),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特別是小說《駱駝祥子》突出地表現了作家對於城市貧民的真摯同情和深刻理解,成為老舍的主要代表作。《駱駝祥子》是30年代中國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現代中國一部傑出的長篇小說;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40年代譯成英文以後,也贏得了外國讀者的喜愛。

抗日戰爭爆發後,老舍隻身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管協會的日常事務。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有話劇《殘霧》,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1939年6月,他參加全國慰勞總會北路慰問團,慰問抗戰軍民。近半年之中,行程兩萬余里,歷經川、鄂、豫、陝、寧、青、甘、綏八省,包括延安和陝甘寧抗日民主根據地。這些,都開闊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生活,他的政治態度明顯地激進起來。抗戰後期,他又投身日漸高漲的民主運動之中。以上變化也鮮明地反映在他的創作中。他先後在濟南、武漢、重慶等地,與演唱曲藝的藝人討論編寫抗戰鼓詞的問題,自己也利用各種舊形式寫了不少宣傳抗戰的通俗作品,包括京劇、鼓詞、相聲、數來寶、墜子、話劇等,供藝人演出。1944年初,老舍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以濃烈的油彩塗抹出在民族存亡關頭這座古老城市的眾生相,細致刻畫了深受傳統觀念束縛的中下層居民的內心沖突和由此萌發的覺醒,蘊含著對於他們的鞭撻和期待,在他關於北京市民的眾多描繪中增添了不少豐富多彩並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畫幅。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老舍赴美講學。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3日,老舍立即啟程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他以巨大的熱誠,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從事傳統藝術的改革、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同時創作了《茶館》、《龍須溝》等著名話劇。1951年,話劇《龍須溝》上演,引起文藝界和社會的強烈反響。一個來自舊中國的老作家能在短促的時間里,寫出這樣一部歌頌新中國的優秀作品,它的成功引起普遍的贊嘆,老舍因此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努力了解、體驗新的生活,反映在作品中,寫出歷史的躍進。

在後期創作中,最為成功的是話劇《茶館》(1957)和小說《正紅旗下》(1961~1962,未完)。前者以北京一座茶館作為舞台,展開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以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盤據時期和國民黨政府崩潰前夕三個不同時代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向,結構嚴密,一氣呵成,再現了尖銳的矛盾沖突和豐富的社會生活,雖有濃厚的悲劇意味,卻都跳躍著時代的脈搏,顯示出人民的力量和歷史前進的趨勢,具有一種內在的歷史樂觀主義精神。這標志了作家的思想和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又有了重要發展。《茶館》是當代中國話劇舞台上最優秀的劇目之一,在西歐一些國家演出時,被譽為「東方舞台上的奇跡」。 老舍是現代中國作家中作品形式體裁最為豐富多樣的一個,而且在不少領域中都取得出色的成績。在老捨身上,「不但表現了一個藝術家最可寶貴的政治熱情,而且也表現了同樣可寶貴的藝術家的真正的勇氣」(周揚《從〈龍須溝〉學習什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藝術創新精神,使他孜孜不倦地涉獵文學創作的各個領域,也使他永不滿足已經取得的任何成就,在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能夠不斷取得重要的進展和突破。

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傑出的風俗、世態(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他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各種人物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這是老舍在現代文學史上作出的特殊貢獻。

老舍這樣一個優秀的文學家、藝術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殘酷的迫害,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凌辱而含冤棄世。

作品介紹:

老舍戲劇集

《殘霧》 《張自忠》《面子問題》 《神拳》《荷珠配》 《 歸去來兮》 《秦氏三兄弟》 《方珍珠》 《龍須溝》 《春華秋實》 《茶館》 《女店員》 《大地龍蛇》 《柳樹井》 《青霞丹雪 》《青蛙騎手》 《全家福》 《西望長安》 《誰先到了重慶》。

老舍長篇小說集

《蛻》 《老張的哲學》 《 鼓書藝人》 《 文博士》《 火葬》 《無名高地有了名 》《小坡的生日 》《正紅旗下》 《牛天賜傳》 《趙子曰》 《二馬》《 離婚》 《駱駝祥子》《 貓城記》

老舍短篇小說集

《趕集》 《熱包子》 《愛的小鬼》 《同 盟》 《大悲寺外》 《馬褲先生》 《開市大吉》《歪毛兒》 《柳家大院》 《抱 孫》 《黑白李》 《眼 鏡》 《鐵牛和病鴨》 《也是三角》 《蛤藻集》 《上任》 《犧牲》 《柳屯的》 《末一塊錢》 《老年的浪漫》 《毛毛蟲》 《善人》 《鄰居們》 《月牙兒》 《陽光》 《櫻海集》 《老字型大小》 《斷魂槍》《聽來的故事》 《新時代的舊悲劇》 《且說屋裡》 《新韓穆烈德》 《哀 啟》 《火車集》 《「火」車》 《東西》 《人同此心》 《殺 狗》 《我這一輩子》 《一封家信》 《一塊豬肝》 《浴奴》 《貧血集》 《八太爺》 《不成問題的問題》 《小木頭人》(童話) 《一筒炮台煙》 《集外》 《不說謊的人》 《創造病》 《敵與友》 《電話》 《狗之晨》 《記懶人》 《民主世界》 《牛老爺的痰盂》 《 沈二哥加了薪水》 《生滅》 《小鈴兒》《新愛彌耳》 《裕興池裡》 《抓葯》。

老舍曲藝作品

《厚古薄今》《活-武松》《假博士》《教授》 《她記得》《抗戰民歌二首》《空城計》 《控訴摟包的》-大鼓書詞 《禮物》《戀歌》《流離》《亂形容》《說明白話》《覃本秀自述》《痰迷新格》《童謠二則》 《微笑》《為和平而戰》《為小朋友們作歌》《維生素》 《小相聲一則》《新春之歌》《新青年》《新詩》《雪中行軍》《音樂的生活》《英雄贊《元旦銘》《慈母》《打刀曲》《讀書》《二期抗戰》《附錄-致友人函》《歌唱偉大的黨》《歌聲》《鬼曲》《國葬》《過新年》《海外新聲》 《和平解放西藏》《紅售貨員》《紅葉》《鴻興飯館紅旗飄》 《八九十枝花》《保民殺寇》《保我河山》《壁報詩》《別迷信》《長期抵抗》《陳各莊上養豬多》《 成渝路上》《蒙古青年進行曲》《女兒經》 《陪都贊》《 青年》《 青年突擊隊員》《 清明》 《日本撤兵了》《 掃盪五氣》 《山高擋不住太陽》《 神仙辭職》 《生產就業》《柿子豐收》《蜀江船歌》《雙反》 《札蘭屯的夏天》《戰》《丈夫去當兵》《致富神咒 》《中秋月餅》 《祝賀北京解放十年》《祝賀兒童節1》《祝賀兒童節2》 《作詩》。
(1899年~1966年),現代著名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予,字舍予,滿族人。老捨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學校,當過中小學教員。"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他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講學,並進行文學創作。1930年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問世。1946年赴美國講學並進行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問世。1949年年底回到祖國,先後寫了《龍須溝》、《西望長安》、《茶館》、 京劇《十五貫》等23個劇本。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草原》這篇課文摘自老舍寫的訪問記《內蒙風光》。

熱點內容
能聯繫到網路小說作者嗎 發布:2025-07-16 05:46:52 瀏覽:699
小說葉凌天和美女總裁葉雨欣 發布:2025-07-16 05:32:37 瀏覽:108
都市之學生系統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6 05:31:17 瀏覽:197
重生復仇暗黑嫡女小說 發布:2025-07-16 05:29:37 瀏覽:208
相愛多年的女人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6 05:29:04 瀏覽:323
關於游戲網戀小說 發布:2025-07-16 05:22:49 瀏覽:216
我想弄哭你啊小說免費觀看 發布:2025-07-16 05:18:40 瀏覽:323
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著名的推 發布:2025-07-16 04:45:09 瀏覽:317
小說中的霸道總裁視頻 發布:2025-07-16 04:44:37 瀏覽:758
男主叫炎氏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6 04:43:00 瀏覽: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