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婉瑩為女主的重生小說相似小說
A. 冰心的作品
1.財色路線圖 [冰棱冰心] 2.一夢千年 [玉壺冰心] 3.滄海橫流 [冰棱冰心]
4.異時空特警 [一劍冰心] 5.網游之迷情音 [水月冰心] 6.婚禮上的鬼影 [暖冰心情]
7.錯亂的人生 [玉壺冰心] 8.穿越在仙劍奇俠 [熾劍冰心] 9.愛上親親老師 [水滾冰心]
10.痴情女殺手 [水滾冰心] 11.圍棋也能這么下 [冰心戀雪] 12.爭霸異世錄 [傲寒冷冰心]
13.圖畫 [冰心] 14.宇宙的愛 [冰心] 15.海上 [冰心]
16.提筆以前怎樣安排你自己? [冰心] 17.自由—真理—服務(1) [冰心] 18.笑 [冰心]
19.我+基督=? [冰心] 20.除夕的夢 [冰心] 21.文學家的造就 [冰心]
22.我 [冰心] 23.圈兒 [冰心] 24.解放以後責任就來了 [冰心]
25.畫——詩 [冰心] 26.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 [冰心] 27.一隻小鳥 [冰心]
28.七劍重生 [冰心] 29.血色夕陽 [冰心雨] 30.愛怎麼這么難 [夢冰心]
31.女孩的一生 [李冰心] 32.帝國復興 [冰心雨] 33.生命的終極奧義 [冰心雪]
34.前世今生 [冰心雪] 35.冰心文集 [冰心] 36.「無限之生」的界線 [冰心]
37.閑情 [冰心] 38.三國志異傳 [冰心心迷] 39.可記得那段過眼雲煙 [玲瓏冰心]
40.飛天夢魔 [玲瓏冰心] 41.禁異之戀 [水月冰心] 42.仙武風流 [一壺冰心]
43.新魂仙子 [冰心夢01] 44.好夢 [冰心] 45.我的良友 [冰心]
46.驚鴻定世 [御劍冰心] 47.好想談戀愛 [寒月冰心] 48.幻想傳說 [寒月冰心]
49.哀詞(1) [冰心] 50.落葉知秋 [水如冰心] 51.十字架的園里 [冰心]
52.介紹一位藝術家 [冰心] 53.聖女冰雪 [☆冰心☆] 54.破咒 [冰心檸檬]
55.血紅蓮 [瑩火冰心] 56.玉壺冰心 [玉壺冰心] 57.現代辣妹古代情 [無淚冰心]
58.只為你痴迷 [水滾冰心] 59.夢 [冰心] 60.火影之創始神的寵兒 [雪蓮冰心]
61.靈異死神之火影同人 [雪蓮冰心] 62.冰神 [冰心] 63.不是泡沫的泡沫愛情 [海底冰心]
64.對不起,來錯朝代 [冰心女孩] 65.憑啥我愛你 [玉壺冰心] 66.天使的心跳 [☆冰心☆]
67.亂世洗禮 [一片冰心] 68.玉石情緣 [一見冰心] 69.櫻花樹下,你我的約定 [瑩火冰心]
70.至尊紅顏 [虛無冰心] 71.回憶 [冰心] 72.我把青春給了你 [水滾冰心]
73.匈奴緣 [冷月冰心] 74.手機情緣 [暖冰心情] 75.一朵白薔薇 [冰心]
76.忘斷情絲 [冰冰心mm52]
B. 謝婉瑩的作品小說有哪些
主要著作
著作作品
共41本,從1923年至1994年
1. 《繁星》《春水》 (詩集) 1923, 商務。
2《超人》(小說、散文集) 1920, 商務。
3. 《寄小讀者》(通信集) 1978, 北新。
4. 《往事》(小說、散文集) 1931, 開明。
5 《南歸》(散文集) 1945, 北新。
6《姑姑》(小說集) 1987, 北新。
7.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32, 北新。
8《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詩集》 1932, 北新。
9.《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 北新。
10.《閑情》(詩、散文集) 1922, 北新。
11.《去國》(小說集) 1933, 北新。
12.《平綏沿線旅行記》(散文集) 1935, 平綏鐵路管理局。
13.《冬兒姑娘》(小說集) 1935, 北新。
14.《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說集》(小說集)1943,開明。
15.《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散文集)1943,開明。
16.《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詩集》(詩集)1943, 開明。
17.《關於女人》(散文集) 1943, 天地。
18.《冰心小說散文選集》1954, 人文。
19.《陶奇的暑期日記》(小說) 1956, 上海少兒。
20.《還鄉雜記》(散文集) 1957, 上海少兒。
21.《歸來以後》(散文集) 1958, 作家。
22.《再寄小讀者》(通信集)1958年3月11日,到1960年,共寫21篇先後在《人民日報》、《兒童時代》上發表。
23.《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24.《小桔燈》(小說、散文、詩歌合集)1960,作家。
25.《櫻花贊》(散文集)1962,百花。
26.《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27.《晚晴集》(散文、小說合集)1980,百花。
28.《三寄小讀者》(通信集)1981,少兒。
29.《記事珠》(創作談)1982,人文。
30.《冰心論創作》 1982,上海文藝。
31.《冰心作品選》 1982,少兒。
32.《冰心散文選》 1983,人文。
33.《冰心選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齊)。
34.《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藝(未出齊)。
35.《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峽文藝。
36.《只揀兒童多處行》1981,少兒 ,編至小學語文課本中。
37《我的秘密》1957
38《憶讀書》預備年級第25課。
39《冰心全集》(第三版,10卷本),海峽文藝出版社,2012年5月。
散文方面,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2000。
《山中雜記》在美國留學期間,患病在山中修養所創。
40《冰心》 古詩詞
41《觀舞記》1994,編至初中語文課本中。
翻譯書目
《先知》(散文詩集)敘利亞凱羅·紀伯倫著,1931,新月。
《印度童話集》 印度安納德著,1955,中青。
《吉檀迦利》(詩集)印度泰戈爾著,1955,人文。
《印度民間故事》印度安納德著,1955,上海少兒。
《泰戈爾選集·詩集》 與石真合譯,1958,人文。
《泰戈爾劇作集》(4)1959,戲劇。
《馬亨德拉詩抄》(尼泊爾)與孫用合譯,1965,作家。
《燃燈者》(詩集)馬爾他安東·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泰戈爾飛鳥集》,自譯,1929。
希望可以幫到你*^_^*
C. 老人與海和繁星的感想
一、「冰山」風格
海明威曾在《午後之死》一書中寫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對於他想寫的東西心中有數,那麼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東西。讀者呢,只要作者寫的真實,會強烈的感覺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經寫出來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動很庄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這就是他的「冰山」理論。
作者在談到《老人與海》時曾說:這部小說「本來可以寫成一千多頁那麼長,小說里有村莊里的每一個人人物,以及他們怎樣謀生,怎樣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的一切過程。「但結果,小說卻被作者濃縮進只有五萬多字,小說僅集中描寫了桑提亞哥在海上捕魚的驚心動魄的三天。以一個人物和一個事件來成就一部作品本來就已夠簡的了。然而,作者在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里仍極其吝嗇他的筆墨。比如桑提亞哥的外貌描寫,我們只看到這一處:
老頭兒後頸上凝聚了深刻的皺紋,顯得又瘦又憔悴,兩邊臉上長著褐色的疙瘩,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的反光曬成的肉瘤。疙瘩順著臉的兩邊蔓延下去。因為老是用繩拉大魚的緣故,兩只手上都留下皺紋很深的傷疤,但是沒有一塊傷疤是新的。那些傷疤年深日久,變得像沒有魚的沙漠里腐蝕的地方一樣。
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顯得老邁,除了那雙眼睛。那雙眼啊,跟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
但只是這一處,我們已經可以找到那種詩人產生情感的東西。就像是一副特別能打動人心的油畫或者攝影作品:在暮色的大海邊,一位老人弓著腰正拉扯著魚網。周圍很靜,只有海浪擁擠沙灘和海鳥低廻私語的聲音。風不響,聽得見太陽一點一點地滴落。碰巧老人抬頭看了看那將墜未墜的夕陽,落日的余輝將他的周身塗滿金色,與他長年風吹日曬的紅銅色皮膚相融,和諧的就像天生就該是這樣。暗色里的痕影很深,年月已久,「像沒有魚的沙漠里腐蝕的一樣」。而那雙微凸的半眯的眼睛卻無比的童貞。「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跟海水一樣的藍」,只因為心中簡單的願望。我們感覺得到歲月的印跡,每一塊疤痕也寫滿了日子的豐腴。是單調的,孤獨的,卻也是讓人滿足而愉快。大海就是老人的家。
像這種讓人遐想和無比激動的文字在《老人與海》中比比皆是。這是一種把作者、對象與讀者三者之間的距離縮短到最低限度的寫法。英國作家赫•歐•貝茨說是附在文學身上的「亂毛」被海明威「剪了個干凈」、「海明威是個拿著一把板斧的人」,「斬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贅語,還原了基本枝乾的清爽面目,刪去了解釋、探討,甚至於議論,砍掉了一切花花綠綠的比喻,清楚了古老神聖,毫無生氣的文章俗套;直到最後,通過疏疏落落,經受了錘煉的文字,眼前才豁然開朗,能有所見。」
是的,在海明威的文字里我們見不到通常那種鋪陳冗繁,旁見側出卻又一覽無余的描寫。在桑提亞哥,我們不知道他的妻子怎麼了,不知道他是否有孩子,我們甚至不知道他的確切歲數。我們只知道他是一個老人,一個愛夢見獅子的老人,一個喜愛大海,喜愛大海里的一切生命的捕魚的老人。他孤獨,他倔強,他樂觀而且單純。
海明威極其吝嗇筆墨於桑提亞哥的特定環境和背景,以他的八分之一來調動讀者八分之七的想像。在簡約含蓄的表達中,達到了一種深遠幽蘊的藝術效果。讓我們從桑提亞哥思想品質的抽象化和孤立化中揣測和領悟到桑提亞哥這一個體的獨特魅力。
二、深刻的心理剖析
我們知道這是海明威最擅長的手法之一,同時,也是一種最能表現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在《老人與海》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現代敘事藝術對桑提亞哥進行深刻的心理剖析,使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英雄的內心世界。
海明威的這種心理解構與以前的一些擅長心理描寫的作家不同。比如我們知道陀斯妥耶夫斯基就是一位善於心理描寫的大師。其手法被稱為「心理挖掘」。因他善於探索心靈的奧秘。陀斯妥耶夫斯基常以「雙重人格」為主題,進行濃重的幻覺想像和對病態心理和性格分裂的描繪,甚至是「潛意識」描寫精雕細刻人物內在本性和精神狀態的矛盾變化,並將人心裡的罪惡毫不留情地揭示在讀者面前至於殘酷的程度,在人性的敏銳剖析里凸現生活內在的本質及其深刻非凡的哲理含義。又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心理分析,他致力於的是人的靈魂與道德問題的探究。運用的是被車爾尼雪夫斯基稱之為「心靈辨證法」的心理描寫技巧,即從體悟與解剖自己的心理開始,推己及人地在作品中表現人物的心理,通過描寫心理變動的過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演變。在這種心理過程本身及其形態和規律中描寫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是怎樣演變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來展示心理流動形態的多樣性與內在聯系。而海明威則不同。首先,他運用內心獨白,直接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在《老人與海》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是桑提亞哥的內心獨白。他在孤獨的大海上孤獨的思考著。
他想:鳥兒的日子過得比我們還要苦,除非是鷹鷺和那些強大的鳥兒,為什麼海洋有時候這樣殘忍,而像海燕一類的鳥兒又給弄得那麼柔弱,那麼纖細呢?海洋是仁慈的,十分美麗的。但是她有時竟會是這樣殘忍。又是來的這樣突然,那些在海面上飛翔的鳥兒,不得不一面點水搜索,一面發出微細而凄慘的吶喊,這種鳥兒啊,生來就柔弱得沒有抗拒海水的力量。
桑提亞哥像一個小女人一樣憂郁著感慨鳥兒的纖弱,他替鳥雀們傷心,特別是那弱不禁風的小海燕,他們永遠在飛翔,永遠在望,然而多半是永遠找不到任何東西。
他想:一個人上了年紀可不能孤零零的。但這又是免不了的事兒。為了保養身體,我一定要記住趁著金槍魚沒有腐爛的時候就把他吃掉。記住,不管你吃得下多少,你也必須在明早把它吃掉。記住呀,他自言自語的說。
這里的桑提亞哥讓我想起了《射鵰英雄傳》里被囚禁在桃花島山洞裡的老頑童,很孤獨地練習左手打右手。桑提亞哥是寂寞的,就是那種我們對著鏡子調侃自己的寂寞,像一個孩子一樣簡單地心思。類似於果戈理的「含淚的笑」,讓我們在輕松簡單的微笑中體會到深蘊的孤獨。
其次,內心世界的外化,即通過人物的外部表現如表情、動作、語言以及作者的敘述等,把人物的內心世界暗示出來。在《老人與海》中尤其表現為桑提亞哥的語言和動作。
「海豚」,老頭兒大聲說。「一條大海豚。」
「大青花魚」,他嚷起來,「它可以當作很好的魚食,稱起來怕有十磅重呢!」
直接而單純的桑提亞哥,回到了大海就回到了他的幸福所在。他是天真的孩子,是海的兒子。
「它們都很和氣」,他說。「它們在一道兒玩耍,尋開心,你愛我我愛你的。像飛魚一樣,它們都是我們的兄弟啊!」
「你多大了呀?」老頭兒問鳥兒。「這是你初次的遠游嗎?好好休息一會吧,小鳥兒,他說,鳥兒,樂意的話,請到我家裡去吧」,他說。
善良、頑皮的桑提亞哥,心中充滿了與自然的親昵之愛。他是愛的使者,是自然的孩子。
「不壞」,他說,「痛苦在一個男子漢不算一回事。」
「可是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他說,「你盡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堅強、自信的桑提亞哥讓勇氣和力量沖破驚濤駭浪,在勇者無懼的信念里成長為一名真正的男子漢,成為英雄的化身。
在愛和勇氣里,老人與海是如此的和諧美妙。他的孩子式的簡單,他的廣博的愛心,他的英雄氣概,使桑提亞哥立體於我們的思想里,鮮活而豐滿。他是一個老人,他是老邁的,但我們卻無法從他的語言、動作,從他的內心讀出衰老的涵義。只要心不老,只要心中充滿愛和勇氣。
海明威用它獨特的表現方式讓我們從桑提亞哥身上讀出很多。盡管海明威曾說:「沒有什麼象徵主義的東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魚就是魚。」但筆者仍不得不說,確實是讀出了些什麼,讀出了那種向人生的磨難宣戰,向生命的極限挑戰,在困難、挫折、失敗、痛苦與失望中永不氣餒,向死亡做不屈不撓的抗爭,願意以生命來換取榮譽和尊嚴的信念和勇氣。讀出了一種文學形式下最高層次的人類生存意志。在其寧死不彎、誓死如舊的性格硬度外,讀出了其深蘊的哲理性與象徵意義。是那種哲理化的硬漢子精神,一種永恆的、超越時空的存在,一種壓倒命運的力量!我們看到作者將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朧的寓意融合,將現實生活的詩情畫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創造出一種體現人類尊嚴與命運重壓下仍有優雅風度的硬漢子形象——桑提亞哥。
一、悲劇英雄:古希臘英雄內質的一種繼承。
在讀者心目中,古希臘的英雄應是健康的人體美與自由的意志美的完美組合。他們往往擁有超常的勇氣、技藝、智慧和健美,並始終處在權利、利益、愛情和榮譽的巔峰。他們是陽光的兒子,世界的主人,最絢爛的極致。當然,盡管美好,這都只是表面的光環。透過這光圈,我們深入古希臘文化的精神,我們將可以發掘到古希臘英雄的兩個重要內質。
首先,宿命的悲劇性,即人的自由意志與命運的沖突。在被柏拉圖認為培養了整個古希臘的荷馬的思想中,他認為除了神以外,人生還受到另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即命運或「命限」的制約。這種人與命運的沖突成為古希臘文學和文化中的悲劇意識。在《荷馬史詩》中,我們看到作為「神和人的父親」、「沉雷遠播」的宙斯自然握有操縱命運的神力。但是他不僅不能代替命運,而且一般也不能隨心所欲的改變它的運作軌跡。當他試圖拯救愛子薩爾裴東時,招致赫拉和眾神的一直反對:「你打算把他救離悲慘的死亡,一個凡人,一個命里註定要死的凡人?」和「幸福的」或「快樂的」神相比,凡人是「可憐的」或「可悲的」。凡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便已受到命運的擺布,帶上了死亡的陰影。即使是王者的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包孕悲愁的種子。人的屬性使他最終無法擺脫死的脅迫,必須面臨骨肉分離的結局。人生短暫,短暫的讓人不寒而慄。在另一部作品被亞里士多德尊為悲劇典範的《俄底浦斯王》中,「命運」被描寫成一種巨大的力量,它象一個魔影,總在主人公行動之前設下陷阱,使其步入罪惡的深淵,成為命運的奴隸。
這種宿命的悲劇性也成了整個西方「悲劇意識」的源頭。在後來的作品如莎士比亞的《麥克白》中,我們看到「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了喧嘩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莫泊桑的作品告訴我們「我們什麼也不知道,我們什麼也猜不透,我們什麼也想像不出。」自然,這種思想也從骨子裡影響了作家海明威。他的作品中透出一種強烈的死亡意識。認為那是一個沒有水,沒有生命的荒原,它不服從於任何規律,她無情的粉碎人們的一切努力掙扎,它殺死「世界上最善良和最勇敢的人」,它象火海一樣威脅著「燃燒的木棒上的螞蟻」——人類。
在《老人與海》中,老人桑提亞哥被命運的手掌緊緊攥住。我們看到了在中國當代詩人昌耀作品《內陸高迥》中的那種意象:「孤獨的內陸高迥空曠恆大/使一切可能的轟動自肇始就將潮解而失去彈性。/而永遠渺小。/孤獨的內陸。/無聲的火曜。/無聲的崩毀。」老人在曠遠壯闊的大海被消解成一種象徵。他的所有的掙扎和奮斗都成為宿命的玩笑。在路上,只能一直在路上,「而愈益沉重卻只是靈魂的寂寞/誰與我同享暮色的金黃然後一起退入月光寶石?」一往無前的在路上,無盡的是徹骨的孤獨,還有的是自言自語的落寞。滄海一粟,渺小的就像「一個挑戰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盤」。成為上帝眼裡的小螞蟻,在沙盤里用盡全力卻只是可笑的行走。失敗,是註定的悲劇。
我們在老人的宿命里無聲的嘲笑著人類的命運。但同時,另一種情愫更慢慢地繞緊了我們的心,這就是古希臘英雄內質的第二個方面:英雄精神。這種英雄精神是一種在生活的艱辛中看到生存的意義,在戰爭的殘酷中看到生命價值的精神。這種精神是要用有限的生命抗拒無限的困苦和磨難,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展現自身的價值,使它在抗爭的最熾熱的熱點上閃耀出勇氣、智慧和進取精神的光華。因為人終究是要死的,但他應在生與死的戰火中得到磨練,表現出即使在最酷烈的條件下也不準備放棄抗爭和自我檢驗的決心。凡人中的精英不應迴避生活的挑戰,相反,他們有責任在赴湯蹈火的實踐中,把對生命的熱愛之情上升為對人生價值的追尋。
在《荷馬史詩》中,荷馬給他的英雄們規劃了活要活的揚眉吐氣,死要死的轟轟烈烈;畏畏縮縮,膽小如鼠,是降低人格的表現的這樣一種有原則的生活。在《俄底浦斯王》中,中心人物俄底浦斯王雖受命運的捉弄,但他在邪惡的命運面前並不是消極順從,而是努力抗爭,並且敢於面對現實,敢於自我懲罰。海明威也便在這種精神的影響下,為美國先民那種勇於冒險,不甘失敗的熱血所激勵,不承認失敗的現實,不憐憫自己的傷痛,在絕望的世界中展現出一個人必須有的樣子:信心十足的走來,瀟灑自若的走去,給世界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這種積極入世的自強意識,從哲學意義上來說,是海明威在弘揚一種人類的行動精神:從美學意義上來說,是海明威貢獻給人類的一種悲劇美,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崇高。
桑提亞哥駕駛著小船駛向茫茫的大海。面對不可知的命運,他的選擇是接受和迎接,充滿了冒險精神,他願意成為一個行動的巨人。盡管對手的力量莫可名測,盡管失敗是必然的,但是絕不氣餒。桑提亞哥將古今西方流行的格言「不冒險,無所得」發揮到了極致。他是那麼的鎮定、勇敢和堅毅。當小船一無所獲的駛回小港的時候,他曾經問自己:「是什麼把你打敗的呢?」回答是乾脆的、充滿自信的——「什麼也不是」他提高嗓子說,「是我走得太遠了」。拼到底的桑提亞哥以他的精神勝利在必然的失敗面前通過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偉大人類的抗爭精神。
桑提亞哥是一個在悲劇觀中產生勇氣,在勇敢飛同時又伴隨著悲觀的悲劇英雄。成為古希臘英雄內質的一種完美再現。
二、生命英雄:海明威的寫照
海明威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年輕時期就是一個特別要強的人,他對他所愛好的體育運動,諸如拳擊、橄欖球等簡直達到了痴狂的狀態。在這早年的對抗里,他熱衷於在一切事情中當第一名,如果當不上,他就放棄那項運動。比如他在橡樹公園高級中學最後那年放棄踢足球,就因為那一年他沒有當上錦標隊的主將;而他不上大學的一個原因,也就是預料到要踢更多的足球。1918年5月,海明威以記者的身份參加美國的紅十字會的戰地服務隊,並赴義大利前線。不料在那裡不久便在駕駛救護車沖過火線時被一顆開花炮彈炸成了重傷,戰地醫院醫師在他渾身上下取出了237塊大小彈片,而海明威當時居然帶著這些彈片,背著一個傷勢更加嚴重的義大利士兵,在自己暈倒之前掙扎著到了救護站。這些傷疤為海明威贏得了義大利政府將授的銀十字軍功勛章。但戰爭的殘酷恐怖在他的心靈深處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創傷,致使他的作品能夠深刻地表現這種精神的惶惑,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36年7月,西班牙內戰爆發,海明威又毅然的投入到了這場民主與獨裁的生死搏鬥,並以此寫出了其不朽之作《喪鍾為誰而鳴》。之後,海明威消溺了很長的時間,很多人認為他已經喪失了創作的精力。但在1952年,海明威拿出了一部豐碑一樣的中篇《老人與海》,並於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58年,海明威的身體每況愈下,他和高血壓、糖尿病等痼疾頑強搏鬥了近三年。最後,決心主動地擺脫病榻上的痛苦折磨,在1961年7月用他心愛的雙管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海明威的一生就像是一部小說或者就是熱烈的夏天。他是「生則重生,死則安死」的最好寫照。「活著,就要勇敢的活下去」,活的精彩,死則「與其等到希望破滅,抱著病殘的身軀痛苦呻吟死去,不如血氣方剛,懷有雄心壯志,高高興興地在烈火中焚化。」
桑提亞哥是海明威晚年作品《老人與海》中的硬漢子,我們從桑提亞哥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作者的影子。海明威也曾經說:「我決定把我所經歷過的每件事都寫進小說……這是良好而嚴格的鍛煉。」我們在桑提亞哥身上雖然沒有看出作者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情,但我們卻感受到了那種生與死的精神。桑提亞哥同海明威一樣是一個要活的精彩的人,永不氣餒的人,願意用自己的精神向命運挑戰的人。盡管老人最後失敗了,但老人卻傲然地面對了死亡,完成了一次生命的交響。盡管海明威自殺了,這或許是一種消極的自我毀滅。但如果用海明威所一貫歌頌的絕不認輸、藐視死亡的「硬漢子」精神相比照分析,他的自殺也未嘗不是對病魔採取的一種「寧死不屈」,與之「同歸於盡」的解決手段,他完成了對於生命的超越,成為了光榮與幸福之峰巔的死者。桑提亞哥與海明威在這種勇敢的面對與考驗里成為了生命的強者,成為了生命英雄。
三、最後的英雄:最後一個真正的精神貴族
進入到現代主義,在尼採的「上帝死了」、「打到偶像」、「一切價值重估」等口號下,作家不再堅守傳統的理性原則,不相信人道主義的理想,而是站在生命本體論的立場上思考世界與人類的前途。更關注於人類本身,追求人的生命欲求,自我消解、壓抑、惶惶不可終日的虛無感、威脅感與恐懼感。描寫人性丑的一面,如墮落、畸形、、變態、瘟疫等,將自我的平庸和惡進行自我暴露和撕裂。現代主義文學中再也不見了英雄的痕跡,英雄支離破碎,剩下的只有「反英雄」之後的無奈和悲哀。
桑提亞哥成為了孤獨的留守者,最後一個英雄。他的那種為了某種理想和信念不畏險阻、不恤其身、拼搏到底的道德勇氣和執著意志被消解成反英雄的那種面臨人生難題的唯唯諾諾、全無主見,缺乏了崇高的人生目標和維護某種信念的意志力量。表現在卡夫卡的《變形記》中,格里高爾成為了喪失自我,在絕望中掙扎的大甲蟲。表現在喬伊斯《尤利西斯》中,布盧姆成了奧德修斯的滑稽版。面對妻子的外遇只是無可奈何、吞下苦果、委曲求全。遇到暴力襲擊也不反抗,只會逃之夭夭。對於別人的奚落和侮辱也只好忍氣吞聲,僅以抽屜里的黃色照片和偷窺女人的內衣來滿足自己畸形的心理。成為庸俗和無能的代名詞。表現在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中,尤索林用一種「惡意的手段」來擺脫困擾,即去扮演一個他人要求你扮演的角色,然後按角色的要求來行動。「我大概倒喜歡像一株植物那樣活,不為什麼重大的事情去拿主意。」他的逃跑也只是為了生存,他不會為了改變境遇去做不屈不撓的斗爭。這些反英雄都得了一種病——人格軟骨症。英雄,成了一個可悲的玩笑。
桑提亞哥成了最後一個英雄。他的個體魅力與崇高的悲劇美也就成為我們心中英雄的巔峰,成為留守的最後一個精神貴族。
海明威像普羅米修斯一樣,參照生活中的生命,又重塑了一種生命形態。他挖掘其硬漢子精神的潛能的無限性,以文學形式對人類英雄氣質的升華進行另外一次嘗試。他的桑提亞哥被理想化為一種性格、一個人格、一種意志、一種信念、一種風度、一種美感、一種生命形態,成為人類英雄的真正之所在。
春晨、流水、細雨、楊柳,不因詩人的存在而存在,但是春晨、流水、細雨、楊柳,感染了詩人的心靈,從詩人的筆下流瀉而出的,就是一些優美的歌曲了。這些被詩人人性化了的溫暖和生機,使詩人感情到了自己的使命,因為感悟了,情感就更加濃烈,有如夏日的黃昏,有如枝繁葉茂的槐樹,詩人更自覺地承擔了這一條使,這就是《繁星》、《春水》得以存在的理由,也是《繁星》、《春水》想要達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