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到王庚身邊的小說
⑴ 有穿越成陸小曼的小說嗎
暫時沒有吧,陸小曼條件好就是性格不是很好,身邊重要的人對她也挺好的,其實寫小說也挺有發揮空間的,如果有寫陸小曼的話,不管是穿越還是重生,我都會去閱讀閱讀
⑵ 陸小曼:一生半累煙雲中, 奈何卻將才情沒
01
初聞陸小曼,只知她是民國女子中,美貌出眾的一個。
後來翻看有關陸小曼的傳記,才發現,這個女子,何止相貌出眾,用多才多藝來形容她,再貼切不過。
然而,在很多人眼中,她與徐志摩的去世脫離不了關系。可以說,徐志摩的去世,讓她成為眾矢之的。無論是徐志摩的父母,還是徐志摩的朋友,又或者說是,我們這些後人,不能說所有人,只能說有一部分人,認為徐志摩是陸小曼害死的。
對,陸小曼有過錯,她花錢如流水,整日紙醉金迷,使得徐志摩為了養家,到處兼職賺錢,最後飛機失事而去世。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這一點上時,又有誰看到她的另一面呢。
不知,當你看完這篇小傳,是否對陸小曼有不一樣的了解呢。
02
一九零三年農歷九月十九,據說這一天是傳說中觀音菩薩的生日,在上海市孔家弄降生了一個女子。這個女子就是我們的主人公,陸小曼。
陸小曼,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陸定,國民黨高官,與林徽因的父親一樣,留學於日本早稻大學。不僅是晚清舉人,更是中華儲蓄銀行的主要創辦人。母親吳曼華,江南名門閨秀,賢良淑德,多才多藝,更擅長一手工筆畫。陸小曼的繪畫天賦,就遺傳於她母親。
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陸小曼無憂無慮地過著千金小姐的生活。也是因為這樣,造成了陸小曼的前半生奢靡的性格。可見,一個人的家庭環境,對她性格的形成,有極大的影響。
然而,這並不影響陸小曼的多才多藝。
陸小曼的美,在當時的名媛圈裡是有名的。胡適說她, 北京城裡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徐志摩說她, 一雙眼睛在說話 睛光里漾起 心泉的秘密 ;她還與唐瑛並稱,「南唐北陸」;就連張幼儀也不得不誇贊她,是個美人坯子。
除了美,這一硬體條件之外,她的「詩文畫藝」均有很高的造詣。陸小曼的文章,文筆優美洗煉,這一點可以從她與徐志摩往來的書信中得知。而且,她還寫過劇本,小說、散文等,成就也較高;陸小曼的繪畫造詣,這一點更不用說了。她的母親本就是個工筆畫高手,在她母親言傳身教下,她先學習國畫,再學油畫,後有改國畫。這一點會在文章後面詳細展開,這里就不累贅地重復說明了;在「藝」方面,她不僅是現代交際舞的高手,更多次登台獻藝演京劇。當然,這是後話。
而且,十七歲時,在聖心學堂的推薦下,她成為中外人員的口頭翻譯員。這可不是隨便誰都能享有的殊榮。因顧維鈞的要求,需要該女孩,既要年輕漂亮,又要精通英法兩國語言。在當時,也就非陸小曼莫屬了。
這一做,就是三年。
十八歲時,陸小曼成為北平社交圈的紅人。但凡在北平有交際舞會,你就可以看見她曼妙的舞姿,瞬間,成為全場的交點。
這樣的美人,在十九歲時,因父母之命,成為人婦,而對象就是王庚。
03
王庚是誰?估計大多數的人印象是,陸小曼不解風情的前夫。
其實,也並非全是如此。
王庚,比陸小曼大八歲,畢業於西點軍校,與美國名將艾森豪威爾將軍是同學。於一九一八年六月,他以第十名的成績回國。回國後,就職於陸軍部,後為陸軍上校。在這時,他被介紹給了陸小曼。
當時的王庚,並沒有多少錢,但是陸定夫婦就看中少年得志,前途無限的他,做為自家女婿。從王庚後來的仕途中,可得知,陸定夫婦的眼光很准。可惜的是,陸小曼卻並不喜歡他。
兩人的結合,很迅速。用今天的話來說,「閃電結婚」。從訂婚到結婚,不到一個月。也就是說,兩人在沒有深入了解對方時,就突然步入婚姻的禮堂。這樣的快速,也造成了日後離婚的原因。
婚後不久,陸小曼就發現,她與王庚的性格和人生態度完全不同。
王庚,受到西點軍校的影響,對工作極其認真與負責。同時,為了盡快得到提升,給陸小曼以更好的生活條件,周一到周六一直都在工作,是個典型的工作狂。即使周末,到了家裡,也不會討好妻子,更不用說給寂寞的妻子說笑之類的。他對於陸小曼是「愛護有餘,溫情不足」。
但,陸小曼需要的是丈夫的疼愛。她像個小女孩一樣,希望丈夫帶她出去玩,希望丈夫說說情話,希望丈夫多關心她一點。無奈,王庚在感情上,多少有點「榆木腦袋」的感覺。
為了打發寂寞空虛的時間,陸小曼整日沉迷於交際活動中,晚睡晚起,養成了日夜顛倒的生活習慣。雖然王庚有些微詞,兩人也經常吵架,但王庚還是包容陸小曼的。即使後面,陸小曼婚內出軌,他也依舊包容著。
我想大概,這是王庚對陸小曼愛的表形吧。他並不會講太多的情話,可他卻用實際行動來說明,陸小曼,他是愛她的。
那時,陸小曼最渴望的是愛情。王庚給不了,有一個人能給,那就是徐志摩,而且給的還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04
徐志摩,浙江海寧硤石人,生於商人家庭。是父親徐申如娶了兩房太太後,生下的唯一的兒子。從小就望子成龍,百般呵護。
於是,五歲的徐志摩進入私塾,十八歲畢業於杭州第一中學,文章寫得極好,在圈內有一定名氣。這時,被張幼儀的哥哥看中,並在雙方父母的撮合下,結婚,生子。
對張幼儀,徐志摩並不喜歡。第一次見面,就說張幼儀是「土包子」。可就是這樣一個「土包子」,在徐志摩去世後,撐起了徐志摩一家,還一直贍養他的父母。當然這已是後話。(有關於張幼儀,也會有篇小傳)
婚後不久,徐志摩出國求學。也是在那時,他見到了年僅16歲的林徽因,對其一見鍾情,展開猛烈的追求。但林徽因是個理性的人,她拒絕了徐志摩的求愛。
在徐志摩情場失意時,陸小曼就這么闖了進來。
他們相識在一場舞會上,當徐志摩邀請陸小曼跳舞,陸小曼跟著她步入舞池,拉開了兩人相識、相知、相愛、相離的序幕。
一個情場失意,一個婚姻不暢,他們同病相憐,在彼此的懷抱中,尋求溫暖。
至少在此時,兩人情投意合,你儂我儂,完全屬於處於熱戀中的情人。
不料,「地下情」最終還是曝光。
想想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有多少人能接受這樣的戀情呢。他們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所有難聽的話,惡毒的話,全部襲來。他們就這樣忍受著來自社會上和家人的壓力,無論外界說什麼,都不理會,只想要拼盡全力在一起。
一九二五年,在泰戈爾的邀請下、胡適的說服下,徐志摩遠走歐洲,陸小曼竟也支持他離開。這下,徐志摩是解脫了,所有的壓力都轉移到陸小曼身上。而徐志摩能做的,只有給陸小曼寫信,以及給陸小曼的母親寫信。希望她能夠允許他們在一起。結果可想而知。
徐志摩和陸小曼是這樣的境地,王庚又在做什麼呢?
當時的王庚,已經在上海就職,陸定夫婦和王庚催促著她南下。陸小曼始終不肯。萬般無奈下,還是去了上海。
與王庚的離婚,也不知是不是上天本就有意安排好的。
他與陸小曼在上海發生沖突,並讓陸小曼受辱。本來反對他們離婚的陸定夫婦,一下子變成支持離婚。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劉海粟。他先說服了陸小曼的母親,然後在上海的「功德林」設宴,暗示王庚放棄陸小曼,成人之美。
王庚並非不知這場「鴻門宴」的含義。在回去後的兩個月里,他深思熟慮,想了很多。他知道自己是愛陸小曼的,可佳人的心,並沒有在他身上。他明白,拴住了陸小曼的人,也拴不住陸小曼的心。終於,他對陸小曼說: 我想了很久,如果你認為和我在一起生活已經沒有樂趣科研,只有和徐志摩在一起才能得到幸福的話,我願意離婚。
一九二五年底,陸小曼和王庚正式離婚。
陸小曼以為這是幸福的曙光,殊不知,徐志摩的父母並不同意陸小曼嫁入徐家。
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一定要張幼儀同意才行。盡管後來張幼儀沒有反對,但徐申如還是提出了三個條件:
一、結婚費用自理,家庭概不負擔;
二、婚禮必須由胡適做介紹人,梁啟超證婚,否則不予承認;
三、結婚後必須南歸,安分守己過日子。
一九二六年農歷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在北海公園舉行了一場婚禮。雖梁啟超大罵新人,也算圓滿。農歷九月初九,兩人離京南下。
05
在徐家,徐申如夫婦並不喜歡這個兒媳婦,他們喜歡的是像張幼儀一樣,賢良淑德,會持家的女人。因此他們從不與陸小曼交流,更看不起陸小曼」交際花「的出身。久而久之,陸小曼呆不下去,和徐志摩合計,於一九二七年一月移居去了上海。
當年的上海,繁花似錦,陸小曼沉迷於十里洋場、歌劇舞廳,又不受人限制,開始花錢大手大腳。徐志摩深知這一點,於是,四處兼職,寫文章,轉手賣古董字畫,做房產的掮客,只為能賺錢,供陸小曼花。
尤其在當時,陸小曼染上了吸鴉片的惡習,開銷越發大了。
說到鴉片,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翁瑞午。
翁瑞午,翁綬祺之子,擅戲曲,家藏名人真跡極多。這么說吧,他的祖上給他留下很多名人古玩和房產,以至於他可以結交上海的文人雅士。
與陸小曼就是因戲結緣,後來了解後,才發現兩人有相同的興趣與愛好。再加上翁瑞午喜歡陸小曼,不久,兩人便形影不離。
後來,陸小曼總覺得這里痛,那裡疼。於是,翁瑞午向她推薦了鴉片。鴉片最直接的效果是止痛。沒過多久,陸小曼再也戒不掉了。
而她身體的痛楚,是先天和後天兩方面造成的。她是陸定夫婦九個孩子中唯一活下來的一個,自幼身體就不好。而後日夜顛倒的習慣,是她的身體每況愈下。再加上為了和王庚毫無關系,與徐志摩在一起,她打掉了王庚的孩子。從那後,她失去了生育能力。
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多麼殘忍。每當徐志摩渴望要一個孩子時,陸小曼不得已說有」阿歡「就夠了。她怎會不知徐志摩內心的渴望呢。也許,失去生育能力,是上天給陸小曼的代價吧。
而鴉片,卻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陸小曼心理和生理的壓力。
徐志摩在得知妻子吸食鴉片後,不止一次寫信告訴妻子,讓她改掉陋習,做個新時代的女性。
其實,夫妻兩人從剛開始的感情濃郁,到現在的為錢所困,兩人的感情越走越遠。
徐志摩是個理想主義的詩人。他喜歡的女子,是理想與現實結合的。最好是那種漂亮的、多才多藝的、有追求又有成就的女子。既是個賢妻良母,又是他精神上的伴侶。
所以,在他心裡,林徽因就是那樣的人。但林徽因明白,徐志摩喜歡的只是他想像中的林徽因,因此才拒絕和他在一起。
徐志摩的後半生為錢所困,四處賺錢,但他的臨死前做的一件事,是坐飛機去看林徽因的講座。不幸的是,飛機失事,徐志摩去世。
那天是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三十四歲,陸小曼二十八歲。
正值芳華之年,怎奈丈夫就這樣離去。公公還不讓其參加徐志摩的葬禮。
你可知,本來得知心上人去世,就已肝腸寸斷;無奈還不讓她參加徐志摩的悼念會,這對於作為徐志摩妻子的陸小曼來說,是多大的殘忍。
徐志摩去世後,陸小曼再次遭到了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只是此時,只有她一個人承擔,再也沒有其他人幫助她。
其實,這並不是她一個人的錯,是所有的事情串聯起來,最後造成徐志摩的去世。追到源頭的話,假如徐申如並不奢望徐志摩望子成龍的話,後面的事情都不會發生。只是,在中國的歷史上,少了一個詩人徐志摩。
所以,每件事情都是把雙刃劍。事到如今,並不是追究過錯的時候,而是如何好好活下去。
或許陸小曼就該嫁給王庚這樣的軍官,保她一生衣食無憂。而不該選擇徐志摩這樣的書生。可是,愛情來了就是來了,誰也擋不住。如何守住激情褪去後的平淡生活,是他們該考慮的問題。只是,兩人並沒有意識到。
07
徐志摩去世後,陸小曼大徹大悟。
她說: 我一定做一個你一向希望我所成的一種人,我決心做人,我決心做一點認真的事業。
此後,她深居簡出,閉門謝客,遠離一切社交活動。專心畫畫、編撰徐志摩文集、看書、寫文章、寫詩成為她生活的重心。
尤其是畫畫。本來她的底子就好,再跟隨老師學上幾個月,完全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她在畫畫上一直不斷地努力,竟成為上海畫院的專業畫師。目前留於世上的畫作,高達百餘幅,均被收入博物館或私人館珍藏。追其原因,還是徐志摩去世時,帶在身邊的山水畫,是她畫的。
也許她覺得,唯有這樣,才能接觸到徐志摩的靈魂。畫畫,已成為她精神上的寄託。
不僅如此,她開始搜集與徐志摩有關的所有詩文信件。無論這一條路多麼難走,無論要遭受上世人多少的不解,她還是一步步走下去。
上天總喜歡捉弄人,《徐志摩全集》的出版一波三折。本來陸小曼搜集徐志摩的文集就並非易事,沒想到因為戰亂,出版社竟將這本書的稿子遺事了。等這本書出版時,已是一九八三年。當時,距離一九三六年陸小曼整理稿子時,竟已四十七年。而陸小曼,也早已不在。
但不知,她看到這本凝聚她心血的稿子出版,是否在泉下也安心了呢。
幸好,《愛眉小札》並非同一個出版社,這才得以在她在世時,親眼看到出版。
除了上述這些,她還做了一件對她來說並非易事的事——戒毒。
一九四七年,她住進醫院獨自解毒。幾十年的毒癮一下子戒掉,怎非易事。然,憑著她堅強的意志,最終成功解毒。並於一九五零年,已經五十三歲的陸小曼,獲得了有生以來第一個工作——上海文史館任館員。這個機會來之不易,她踏實工作,閑暇之餘,依舊繪畫不輟。
直到一九六零年十月,因病住院。
一九六五年四月三日,於上海華東醫院逝世。
這一年,陸小曼六十二歲。
臨終的遺願,是和徐志摩葬在一起。
可惜,直到現在,她依舊孤單一個人葬在江蘇蘇州,與浙江硤石的徐志摩相隔千里。
08
那麼一直陪伴陸小曼後半生的人是誰呢?
也就只有他,翁瑞午了。
陸小曼說,她和翁瑞午之間只有感情,並沒有愛情。因為她把這一生唯一的愛,給了徐志摩。
漫漫三十多年,翁瑞午就這么陪她走下來了,還是以不清不楚的關系走下來的。
翁瑞午是個有妻室的人,但陸小曼不要他離婚。估計是考慮到他的妻子年紀已大,一旦離婚,少了經濟來源,恐怕會走投無路。所以,她寧願這么不明不白地與翁瑞午同居。
反觀翁瑞午,他也是愛陸小曼的。不然也不會靠變賣家產來維持陸小曼龐大的生活開支。他總是盡心盡力地照顧陸小曼。
人心都是肉長的。
我想陸小曼應該感受到他的真心。因為三十多年的陪伴,並非一朝一夕,也並不是每個人能做到的。
09
陸小曼,世人都將她與徐志摩聯系在一起。
只知她美艷動人,只知她奢侈鋪張,卻不知她的才情也是如此高。
不知後人,是否能完成陸小曼簡單的心願呢?
目前不知,但願以後有可能。雖然深知這種可能性很小,畢竟裡面的關系錯綜復雜。
世事難料,願有那麼一天。
一生半累煙雲中, 奈何卻將才情沒。
目錄傳送門: 《民國女子知多少》
下篇預告:《陳橫哲:一日西風吹雨點,亂世飄搖要造命》
圖: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