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路小說的論文
❶ 求一篇對網路小說的對社會影響看法的文章
此為轉載:
社會有其黑暗面很正常,成年人在網路里寫「離經叛道」之作也沒什麼,黑暗類小說受人歡迎也不必去過多的計較。問題在於,作為一個作者,必須要有身為一名作者的責任感,你寫來發泄沒什麼,可是如果你的書要出版,那麼你就必須考慮到社會影響。比如,不能說在網路上我用發泄的心態來寫,出實體書了我還是用發泄的心態來寫——這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心態了。而現在的很多作者,不論文筆如何,首先寫作心態就不好。太多太多的作者,只是視黑暗為「流行元素」,只將黑暗視作為自己的作品增加看點的「工具」,只是把黑暗當作換取點擊的「籌碼」。被人問及時則說著這個社會本身就有著太多太多的黑暗雲雲。先不說這個社會到底有多黑,要我說作者你自己的思想可就夠黑的了。可你要寫黑暗也就罷了,偏偏寫出來的東西就跟過家家酒一樣。如果想感受到黑暗真正的甜美芬芳,批《升龍》的那位推薦的《冰與火之歌》倒確實是部極好的作品,作者是喬治-馬丁,想品嘗黑暗甜美芬芳的讀者有空倒是可以去看看。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卑鄙、陰險、無恥、下流這些個人性的陰暗面竟就變成了主角的代名詞,而這些人性的陰暗面在諸多的為人所追捧的「大大」的描繪下竟然全都邊成了一個主角的優點,一下子竟然都被披上了名為「真性情」的外衣。而這些個主角幾乎如出一轍的就是:只對「自己人」好,對於其他人則生死不論,更有甚者是殺人如麻,雙手沾滿血腥啊——我真的不知道當這些作者這么寫得正爽的時候是一種什麼心態。中國的武俠思想對網路作品影響很深,於是乎就有了「亦正亦邪」,就有了「虛偽」,就有了「小人之道」。可是,無論在任何時候,一個殺人如麻的人,一個漠視他人生死的人,一個不在乎他人生命的人,都絕對不是一個可以擔當得起一個「正」字的人!你說你本來就是小人,無所謂正邪,這沒關系。可現在是什麼情況?現在的情況是:一堆一堆的主角其行為根本就是「黑白不分」,是「顛倒黑白」,可偏偏要穿得象個「亦正亦邪」。有的讀者說,主角對敵人狠是為了保護自己珍視的人,他對自己的愛人,師長,手足是善的。確實如此。但是,當一堆一堆的作者做出這種設定的時候,你們是否考慮過你們身上所存在的責任?你們是否認真思考過,你們筆下人物身上的那一半黑,一半惡,在宣揚的是什麼思想,會對讀者產生什麼影響?看看吧:難得跳出來個批《升龍》的,就被一堆的人說成是「衛道士」,說「虛偽」了。我真是感到奇妙無比:什麼時候起,宣揚正面思想,宣揚所謂的「光明」,竟然也成為了一種「罪」!竟然也會被人所「指責」!我不由得想起羅森曾經說過的一件事,一位讀者的女朋友被人強奸了,於是他質問羅森說,你們這樣的色文作者是否需要負社會責任。羅森知道那位讀者的遭遇後很難過。你當然可以對那名讀者說:「這個社會本來就是這樣的啊,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充滿黑暗的啊。你女朋友是運氣不好,這和作者有什麼關系。作者需要負什麼責任啊,相反你還應該感謝作者呢——因為作者把社會的黑暗面通過小說寫出來了嘛。再說了,你看那些色文的時候難道就沒覺得爽過么?」但是這種回答真的可以么???羅森現在在寫一部《東方雲夢潭》,主角身上的那股浩然正氣,那種純真,著實令我覺得難能可貴。而這樣的作品,在現今的網路小說浪潮中,實在是少之又少。這樣的作品是需要珍惜的。而宣揚這些人性中的美德是應該得到承認的,宣揚真善美也是不應該為人所指責的。我們可以亦正亦邪,但不能顛倒黑白,不能黑白不分。誠然,作為一名網路小說作者,你可以無視你身上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是伴隨著你作者這個身份而來的,但是你身上的社會責任是確實存在的。當你在進行設定的時候,當你在用筆墨、鍵盤描繪一個世界的時候,希望你能夠慎重,也希望你能夠三思。或許那隻是你一時興起的塗鴉之作,但是文字本身就蘊涵著思想。文筆簡單也好,情節粗糙也罷,你的思想會滲入文字,真實地傳遞到讀者心裡的。
如果想要原創的也可以,需要加分。
❷ 論網路文學
一、創作的悲哀。
網路文學站點和網路文學刊物很多,由於網上發表的不加挑選和沒有限制,就像一個文學愛好者最初的時候,當一個作者參與網路文學的創作和發表,他有著十足的熱情。他被一種唐吉訶德式的激情催動著寫作、發表、寫作。
最初參與的網路發表的作者肯定都有一種要創作出好作品,在這「另一個界面里」成為大師,這種一舉成名的偉大夢想支撐著他的創作熱情。可是越來越快速的發表和消亡就像一列無法停止的火車,慢慢地把他拉入了慣性的旅程。因為你得引起注意,所以你得像一個玩泥巴的小孩,為了得到大人的認可,不斷地寫作不斷地發表,以保持讀者對於你名字的熟悉感。
一個網刊或者網站,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作品,你一個人的作品不過是九牛一毛,大海中的一滴水,如何才能脫穎而出?
因為如此,網路文學創作者越來越陷入一種自我欺騙的怪圈,寫作的速度越來越快。快速的產生,快速的消亡,使作者越來越不注意自己作品的質量,創作也就變成了一種慣性的操作,機械的打字和快速的瀏覽消磨了創作的活力和激情,因此作品質量越來越低劣是在所難免的。很多文學網站上,同一個作者每天發表七、八篇作品的情況是很常見的現象,我們不由感慨:他們真名副其實的高產作家啊!
這樣的創作,甚至連自娛也算不上,又哪裡有創造性可言?網路的成名夢想,其實只不過是一個虛妄的理想而已。
二、發表的悲哀。
網路是一片自由的土地。正如許多人津津樂道的那樣:網路比起傳統媒體來說,其優勢在於它不像傳統媒體那樣,一篇稿子的命運不再取決於編輯的眼光,這樣作者有了充分的自由。但是論者並沒有看到,傳統媒體中,雖然編輯的剔選是嚴酷的甚至也許是偏執的,但它起碼保持了我們拿到一本書刊的時候不至於無所適從。並且傳統文學媒體的編輯,多數還是有比較高的閱讀欣賞眼光的,而網路文學刊物的編輯呢?恕我直言,論其專業程度和欣賞水準,實在難以與傳統媒體的編輯相比的,他們在屏幕上匆匆閃過的大量字元中發現精品?這似乎不太可能,他們也許會依賴於作品的點擊術來決定?——可是,瀏覽者盲目而又隨機的「點擊」能說明多少問題呢?網路發表實在是太虛妄了,它幾乎無法和中學生辦的文學社團相比,因為在那裡,編一本社團刊物,起碼還有一個「挑選」的過程;而網路文學,就只能把一攤亂七八糟的東西按時間先後擺放在那兒而已。
在匆匆寫作和匆匆的發表中,文學成了一種十足的自娛。這是為什麼讀者並不能從網路上欣賞到好的原創作品的原因。「提籃叫賣」成為越來越多的網上發表的作者的自嘲之語,這四個字中表現出的悲哀一聽便知。在這個「跳蚤市場」上,有多少人脫穎而出呢?大多數人只能越來越陷入一種自戀與虛妄的怪圈而已。發表與不發表又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對於這種發表形式,連網路自己(網站主辦者、網路文學刊物編輯等)骨子裡都有一種天生的自卑。要不,為什麼著名的文學網站「榕樹下」要在自己的首頁很顯眼地註明「本站已轉交作者稿費……元」呢?它甚至還為被傳統媒體轉載的作品和作者名字編了一個專欄,叫「金榜題名」——一看這四個字,你大概就知道網路文學刊物和傳統文學刊物有多大的區別了。
這樣的發表算什麼?難道不是自戀嗎?
三、閱讀的悲哀。
我想多數參與網路文學創作的作者都有一個美好的初衷,這也應該是網路文學刊物的主辦者們的初衷:那就是要讓優秀的作品得到讀者的認可,而不是像傳統媒體那樣,優秀作品有可能在編輯部的「初審」時就被刷了下來。可是實際上,網路文學刊物的讀者真就那麼值得信賴么?屏幕上的閱讀是匆忙的,「快餐式」的,讀者讀過一遍之後很少再返回去讀,至於下載閱讀的可能就更少——畢竟,上網的人數、上網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網路發表的作品能得到關注的機會實際上並不比傳統媒體多。
網路的閱讀的隨機性也決定網上作品的命短。在「榕樹下」那樣的網站上,每天有好幾百篇新作品,誰能在一兩個小時里讀完?誰能保證有幾個人認真、投入地閱讀幾篇作品?隨機性成為主導閱讀的主要的因素,讀者如何能看到好作品?即便隨機地讀了一篇作品,那匆匆忙忙的閱讀又怎能保證閱讀的質量?依我看來,網上的作品帶給讀者的閱讀快感更少。你也許要說,網刊和精華版里可能會找到好作品。可是,這就取決於網刊和版面的編輯了,他們是如何從數以千計的作品裡找到優秀作品的?他們的挑選水準就比傳統文學媒體的編輯高明么?實在不敢相信。
閱讀既然不能得到保證,那麼那個希望優秀的作品能被讀者接受的美好初衷就成為虛妄了。
四、點擊的悲哀。
科技時代人們最迷信的就是數字統計了。網路文學最注重的一個統計數字就是點擊數了。無論是論壇的帖子還是網刊網站上的原創作品,都有一個點擊統計數目。肯定,創作者也都十分關注這個數字。可是這個數字對於一篇文學作品來說,到底有多少科學性呢?點擊的權利在讀者手上。瀏覽網頁,滑鼠的移動決定了這個數字。可是滑鼠是如何被操縱的呢?決定讀者是否點擊的因素是什麼呢?不用說,隨機性是主導因素。滑鼠是如何隨機點擊的?讀者為什麼要點擊這個作品?決定的因素不過有這樣一些——網站的推薦、作品的題目、作者的名字等。
網站的推薦得依靠網路編輯的判斷——網路編輯的判斷水平、欣賞水平有多高?他們是不是就比傳統文學刊物的編輯水準高?這個問題已經說過了。
作品的題目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這使得許多作者在作品標題上苦心孤詣,只求一鳴驚人。可惜,你的題目贏得了點擊數,就能說明你的作品好嗎?而事實是,多數網路文學作品就是依靠這去提高點擊數的,那麼這個點擊數能說明什麼呢?
作者的名字也是決定讀者是否點擊的一個因素。所以許多作者為求驚人,往往起些奇怪的筆名,在我看來,沒有哪個時代的作家比我們的網路文學作者更注重自己的名字了。為了求得別人的認同,這些名字本身包含了投機和媚俗——來自於武俠小說、來自於影視作品,由於其源頭的大眾化,這些名字才能得到認可。但是名字能決定作品的好壞么?這樣看來,點擊數成了虛偽的科學、十足的謊言。作者的知名度還來源於網路的炒作,炒作的危害我們已經多次領略過了,可是我們不得不在網上再次遭遇這種欺人之舉。除了網站的炒作,作者自己也常常變著法子炒作——有些作者,到處匿名發帖子,吹噓自己的作品,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程度。我在一個網站的BBS上做版主,這個版面是個外國文學版面,可是居然有一個作者一日三次在上面發帖子,我刪除了無數次,也沒能打擊他的積極性。他居然在外國文學版面吹捧一個剛剛還是中學生的「知名作家」(也許就是他自己),你說怎麼辦?發這種「文不對題」的帖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提高自己的名字和作品的「知名度」,真是可悲——這樣的「知名度」贏來的「點擊數」又有幾分科學性?
五、批評的悲哀。
網路文學的質量判斷還有一個標准,可能就是評論和回復。我所知道的,大多數的網路文學網站和刊物都很注重讀者的評價和回復。就像傳統媒體發表的作品一樣,讀者的反應是對作品最好的肯定。傳統媒體發表作品,讀者和批評家的反應說明了作品的質量影響度。可是網路文學的批評和回復呢?能體現作品的好壞嗎?大多數網站是相信這裡面的科學性的。其實批評和回復也是隨機的。實際的情況是,很多作品得到的評價並不能說明作品。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作者請自己的朋友回帖子、寫評論的情況非常多。而在網上,很多得到回帖和評論的作品並不是質量高或者引起了讀者的反響,相反,多數回帖是因為對於這個作品有話說。讀者的話語權取決於作品是否留給了他們說話的機會。打個比方,你在網上發表一部貨真價實的作品,肯定不比發表一個人人能回答的提問得到的回帖多。這樣,回帖和評論其實並不能說明什麼。
由於閱讀的隨機、作品的繁雜,批評家很少去關注網上的作品——設想如果網站聘請一個批評家來主持,依照批評家的治學態度,要去閱讀研究那麼多的作品,這該是多大的工作量!因此網路文學就只能自生自滅而已,網路發表並不能造就一個優秀好作家,就因為缺少培育他的土壤。
曾經以為網路文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光榮和夢想,看來這註定只是一個被驗證了的虛妄。體會到這些悲哀,你就不能不感慨:網路,能帶給文學什麼呢?
[後記] 寫作這篇文章,是想認真地談論一下所謂的網路文學和網路寫作。應該說,在今天:無論是傳統媒體、作家、還是批評家們,都不願意站出來直接面對網路文學這種存在。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由於不知道它未來會怎麼樣,誰都怕「犯錯誤」,就像80年代「朦朧詩」出現時那樣,許多批評家和詩人都跳出來批評它或鼓吹它,乃至在全國范圍內引發了關於「朦朧詩」的大論爭。後來的事實證明,那些批評「朦朧詩」的人自己證明了自己詩歌觀念的保守。可是,批評總還是好的,批評總還能證明我們有頭腦。問題是,如今,人們似乎變得越來越圓滑世故了,批評界根本沒有人來說話。因為誰都害怕將來證明自己是錯誤的。網路文學的質量怎麼樣,我想人們會有眼睛的。「榕樹下」點擊數最大的那篇《女人的長頭發》,被著名的文學刊物《大家》拿去發表了,並沒有在讀者中產生影響。這個點擊數靠不靠得住呢?網路是個新媒體。它應該發揮它的優勢,為當代文學做出應有的貢獻。它不應該是現在這樣的。寫此文,算是一孔之見,願意拋磚引玉,得到朋友們的批評。
❸ 搜集論文資料「網路小說對傳統小說的沖擊」
1. 網路小說的存在方式。 短短十幾年,在這個數字世界的文學世界已經形成了十分壯觀的景象,並且與傳統小說印刷的疲軟之勢形成鮮明的反差。網路小說這樣的新媒介文學的日見升溫,給沉悶的世紀末文壇帶來一股凌厲的清新之氣。網路小說的存在載體是網路,支持載體是網友。所以說,網路小說的傳播速度和閱讀人數是傳統文學無法相比的。 2. 網路小說的創作模式。 網路媒介下的文學創作用鍵盤代替筆,但這種創作絕非工具轉換那麼簡單,它還有文學創作觀念和藝術思維方式上的各種各樣的不同,甚至還可能爆發換腦風暴。例如,在構思方式上。傳統的文學構思是個人化的藝術思維,它要基於個人的生活體驗和生命感悟,以整體的藝術觀照來施展個我潛在的藝術創造力,為作品的生成打造審美原創的藝術胚胎。所以,網路小說的創新性是傳統文學無法相比的。 3. 網路小說的傳播手段。 互聯網的全球覆蓋和觸角延伸把沒有重量的比特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同時也把軟載體的文學文本撒播到無數用戶手中,實現了藝術信息的無障礙溝通,這是紙質媒體無法相比的。 除去網路小說的宏觀背景,網路小說本身具備著許多特質。 1.網路小說的詼諧特點。 游戲調侃營造意境的風格是網路小說的特點之一。這種游戲調侃在眾多網路小說作品中處處即是,不僅僅限於喜劇,同樣適用於悲劇,因為游戲調侃只是一種經營意境的方式,並非主題本身。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李尋歡、寧財神。 2.網路小說的色情特點。 自從網路聊天和網路一夜情的泛濫興起後,在都市裡尋找刺激、尋找新鮮體驗的網路小說幾乎已成泛濫之勢。把身體和日常生活當作寫作的全部經驗,拒絕精神和靈魂性的事物進入自己的寫作,在當下還有泛濫的趨勢,一如今年夏天強壯的暴雨。以九丹為代表的妓女文學,以春樹為代表的內褲文學,以衛慧為代表的朋克文學,當然還有後起之秀慕蓉雪村的色情小說。都是這類文學的代表人物。 3.網路小說的個性特點。 網路小說的作者大多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新新人類」,他們特別鍾情於網路小說正是由於他們對豐富多彩的個我慾望的肯定,從而與崇尚「削平深度、消解崇高」的後現代浪潮一拍即合。這類網路小說具有一定的獵奇和煽動性,容易勾起閱讀者的新鮮感。南方在南、葉傾城等是代表人物。 4.網路小說的小資特點。 有的網路作者的寫作視野比較狹隘,盲目、片面的追求另類前衛、脫俗品位,造成其小說嚴重脫離生活實際。這類網路小說是吃青春飯的,跳不出體裁上言情的范疇和情節追求浪漫的單調,言語中充滿憂郁、傷感、情緒低落、顧影自憐。小說的讀者群很明確,就是小資或嚮往小資生活的人。安妮寶貝等是代表人物。 5.網路小說的現實特點。 網路小說大多數是以調侃、戲謔、嘲諷的面目出現,但絕對不是一味地追求游戲。它之所以在網路上流行,也是關注現實生活的,同樣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現實生活的影子,尤其是對社會弊病的反映。部分網路小說的作者大部分在社會責任感、社會道德感上具有自覺性,在小說中的折射社會弊病。 6.網路小說的陰郁特點。 部分網路寫手隨心所欲的寫作態度、漫不經心的表達方式、即興情緒的宣揚泄憤、裝腔作勢的擺布姿態、無病呻吟的抒情起誓,甚至是粗製濫造的憑空取水、肉麻情色的放縱描述給網路小說的整體抹了黑。正如傳統文學有好有壞一樣,網路作品的良莠不齊是理所當然的,但因為其的特立獨行,招至了更多也更苛刻的挑剔。但是,正是網路小說的隨意性隱含著文學革命的稚形。 7.網路小說的翻新特點。 網路翻新小說喜歡選擇古代小說作為創作由頭的標准,以四大名著為代表,取自《西遊記》的有《悟空傳》、《唐僧傳》、《唐僧情史》;取自《水滸傳》的有《扈三娘們傳》、《孫二娘日記》;取自《三國演義》的有《乞丐說三國》、《大話三國》;取自《紅樓夢》的有《賈寶玉日記》;取自《聊齋志異》的有《聊齋新傳》等等。網路翻新小說選擇民間普及率高的作品,是由網路小說的讀者群所決定的。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比較高的點擊率。 下面再來說一下網路小說對傳統小說的讀者,文本,思想及寫作的沖擊 1.讀者沖擊 我們知道,網路小說的讀者面要比傳統小說的要廣泛很多,現在網路普及,上網對一個普通的人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只要想看小說,上網就能搜索到無數的小說並且沒有什麼限制的欣賞,這樣就比我們要在書店裡捧著書看要方便的多,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看不同種類的小說,所以說,網路小說的讀者迅速增加,遠遠超過傳統小說的讀者。 2.出版沖擊 寫小說對於我們也不是夢想,只要你願意,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博客,論壇等讓網友進行欣賞和評價,傳統小說的的出版就沒那麼容易了,首先要找出版社,然後交納版稅,經過一道道很煩瑣的程序才能讓作品公之於眾,這樣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是非常艱難的道路 3.思想沖擊 網路小說極度張揚寫作者的個性,側重寫作者個體的生命體驗,有著其鮮明的個性,打刻著深深的時代烙印[1]而傳統小說則是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 4.寫作沖擊 網路寫作其實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是經由網上發表的寫作均可叫做網路寫作,但最為狹義的界定則認為只有在線寫作並同時在線發表才能叫做網路寫作。因此所謂的網路寫作,就是所有隻在網路發表或首先經由網路發表的寫作。
求採納
❹ 對網路文學的看法 400字左右
對於網路時代下的產物,那麼它的影響力將不同歸任何傳統模式的影響力,網路的受眾是面向整個國家甚至是世界,那麼他的任何一舉一動將會被世人看得非常清楚。它的誕生給了很多上網一族和學生青年一族打磨時光需找精神寄託新的選擇。當在上班休息之餘或當下班後不想趕上下班高峰而在辦公室獨自等待的上班一族來說,沒有比在網路上打發時間更好的辦法了,而這一批人主要又是80後,因而言情小說都市小說便成為了他們的最愛,使得他們能夠有辦法發泄自己的感情,是自己的精神不至於太冷漠。而對於90後學生一族或者說是青年一族,對於這一年齡段的人來說,感情世界會多會少都會有很多苦衷,因而他以從自己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的網路上尋找網路小說,而且這一批人是一個熱血沸騰很感性的人,他們易於讓情緒隨外界變化而轉移,如果控製得好,這些因素可以成為自己的財富,如果控製得不好,因網路小說情節里男女主人公自殺而在現實生活中自殺的人也不在少數,因而這也是我們現代很多人強調的要讓網路文學更加正面積極一些的主要原因。
同時,這樣一種新興文學模式,也可以帶來很多商機,也可以按照普通的話來說是「養活一大批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網路文學的母網和子網上可以大量投入廣告,那麼這就變為了一個大眾傳媒的平台,從上面通過搭售廣告使自己獲得收益,繼而把收益投入到創作文章上去,而廣告投放商通過廣告可以獲得受眾的青睞,使自己的產品銷售得更好,那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但是,很多人看到有的大型網路文學網站火爆的人氣,高額的利潤,心裡起了邪念。比如,在不久前一個年輕人看到盛大的起點網的文章點擊率頗高,便想自己創辦一個網站然後盜取起點中文網的文章,繼而便開始實施,隨著盜用的文章越來越多,他所建立的網站訪問量也越來越大,隨之廣告公司便陸續找上門洽談生意,自己獲利幾十萬,後來被盛大發現並揭發。這也是網路文學缺乏法律約束的缺點之一。
但總而言之,我認為網路文學的誕生、發展,是現代化的產物,他可以使社會上人們在精神上找到共鳴,培養當代青年寫作的水平,同時很多網路文學成為一些著名游戲的藍本。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同時網路文學也存在諸多問題,首當其沖的是很多網路文學作品主題不健康,不積極,很容易誤導辨別能力低下的青少年,使之做出錯誤的事情;其二,惡意炒作也是破壞網路文學環境的一大因素,就像著名網路寫手李尋歡所說:「寫手們態度太過隨意,文字太過粗糙,沒什麼高級題材,也沒什麼想像力,大多數都是平庸之作。」因此我們在未來一定要慢慢穩步的改變網路文學的環境使之變得健康。
展望未來新的歲月,我們希望網路文學能夠貢獻出更加好的作品,人們能夠更加遵守網路規則,是網路文學成為能夠抗衡與傳統文學的另一種文學樣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