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路小說的看法
① 如何評價當今的網路小說
望採納,我最近在研究這個課題。
這是現在發展
網路文學被人指摘「湊字數」「流水賬」「情節雷同」「格調不高」,有人曾經戲言,網路文學在中國文學百花園中是「無名小卒」,難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今日網路文學網站星羅棋布,網路作者數以百萬計,年更新字數超過600億漢字,年長篇小說超過10萬部。」在中國作協副主席、網路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看來,網路文學正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人們的閱讀方式、思維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不迴避問題才能更好發展
網路文學在成長中從來都是喜悅與痛苦相伴相生。
進入「IP」時代,網路文學所具有的附加價值被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12月,國內31家重點網站一共出版圖書5202種,一共改編電影515部、電視劇568部,改編游戲201部、動漫130部。
與此同時,網路文學的盜版問題已成為困擾行業發展的一大頑疾。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版權執法處處長趙傑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網路文學領域的侵權盜版比較嚴重,2014年盜版網路文學導致PC端付費損失40多億元,移動端損失30多億元。
「現在網路小說的盜版太猖獗了,基本上網路上稍微火一點兒的小說上網一搜索,會有無數的盜版網站讓讀者免費閱讀。」網路文學作家寇廣平(夢如洪荒)深受盜版之苦。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網路文學由草創時期步入新的發展階段,與會專家指出,發展中出現問題不可怕,關鍵是要通過更加科學的管理、更為自覺的約束、更加嚴謹的制度,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令人欣喜的是,國家版權局日前也向社會公布了《關於加強網路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指出國家版權局要建立網路文學作品版權「黑白名單制度」
「降速、減數、提質。」
② 對《神醫嫡女》這本網路小說的看法是
感覺作者是個小學生,要麼就是個公主幻想病患者。難以理解為什麼女主救了男主男主就愛上了,難道他從小沒生過病嗎?生病的時候全靠自愈嗎?別人給他看病咋不喜歡人家呢?
然後就是皇帝,為啥皇帝能為了一個妃打死一個貴妃?真愛就學朱祐樘,就娶一個,如果是為了制衡,那這不是更zz嗎?打死人家家閨女人家不反就不錯了。更何況,所謂帝王心術,不可能就非立誰誰誰當太子,不然那不就是個活靶子嗎?
還有,就我個人認為,女主不是恩仇分明,她就是單純的婊加熊。人家得罪你了是不錯,但是人家朝你認錯了還按你要求做了你還坑人家,然後婊就不說了,貫穿全文的婊。反正我是打發時間看的。
舉個例子:
比如,一個普通人智商100,作者大概105左右。她創作的主角因為要有高人一等的智商,但是主角智商是不可能高於作者的,所以就是普通人水平。而反派的智商要被主角碾壓。
對,是碾壓,不是「旗鼓相當的對手」,是「我要打十個「的那種碾壓,所以反派智商要比主角低很多,50~60左右。所以可以被主角碾壓的反派,在普通讀者看起來就是個傻x。
具體書中邏輯不通,人設扁平,甚至自己寫著寫著都忘了,回頭大篇幅找補,等情況太多了。
③ 如何看待網路小說產業
現在看網路小說的人特別的多,我平時看的比較少,但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在看網路小說。有些人覺得網路小說的品質高低不一,確實是。其實不光是這一個產業,任何產業都是有好有壞,但我覺得網路小說也是很有前景的。
現在的網路小說除了翻拍成電視劇以外,還有許多都出了游戲,可以說網路小說的市場還是很大的,我是對它抱有一種看好的態度,不知道大家覺得怎麼樣呢?
④ 談談對網路小說的看法
網路只不過是一個新時代文學的新的承載物,金庸一批大師讓武俠小說登上了檯面,現在網路只不過缺了這一批作者和作品。畢竟,網路小說現在的模式主要是以迎合大部分讀者為主,而成天上網看書的讀者里畢竟是歪瓜劣棗居多,有水平的作品畢竟是需要時間的,現在一些領頭的作者也在改變自己,書里的可看之處也越來越多,我個人沒什麼水平,也講不清楚,轉了篇文章過來(講的是網路小說的作者---夢入神機),你可以看看。
另:網路里也是濁者自濁、清者自清,還是有相當一批人有真才識學的,只不過被那些聲勢浩大的YY作品掩蓋了(比如番茄、三少,並沒有在一步步新作品裡有所改進,遲早會被淘汰),你要是有興趣,去看看徐公子的書
你的看法會有改觀的~相信我
下面是轉的:
從前夢入神機還在寫《佛本是道》的時候,就已經很火。《佛本》我看了幾十章,感覺很不喜歡,後來《黑山老妖》也看了一段,沒有在追看,只記住了一個七殺碑的故事,主角也是殺殺殺殺殺殺殺,真的是猛男。那時候就能感覺到,夢入神機這個人很不一樣,也很不一般,有一種凌厲的感覺。寫《佛本》的時候,還有些青稚,比如開頭誘騙那個小吸血鬼拜師的情節,顯然有一些老的套路在裡面,當時的夢入神機還有些泯於眾人的感覺,是一個新嫩寫手。《黑山》就很有些味道了,不過依然是歷史傳說人物大亂斗,精彩是精彩,還是沒有什麼內在的東西在裡面。這個時候夢入神機的文字功夫已經不凡,境界更是不俗。《黑山》中,王鍾練了十多年的鐵砂掌,不過現代社會也沒有用武之地。這一天在街上遇到小偷行凶,一時間心頭怒火起,「不殺死那畜生,也不算為人。」在公交車上破窗而出,追上去把那小偷一掌打死。開頭幾章,夢入神機就表現出一種出塵的味道,一股凌厲勁,完全沒有俗套的念頭,就像黑山老妖對王鍾所言,「就算在幾百年後的未來,你也沒被萬丈紅塵污染了本心。」一本書裡面的世界,也是一個作者的內心世界,主角也是作者心中念頭的化身,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作者的真實自我。從王鍾這個形象,也可以窺見夢入神機這個人。
從《佛本》到《黑山》,夢入神機在寫書的過程中也在慢慢領悟,慢慢成長。一種精神在他心中慢慢醞釀著。就像他自己說的,「夢入神機一直在求新,求變,求突破。」《黑山》夢入寫的非常痛苦,他不想唐三跳舞那樣滿足於現狀,一部又一部的重復自我,他要叩問自己的本心,就像《陽神》中所言,他要明心見性,追尋本性真如的人生境地。
寫《黑山》的一年中,夢入神機行遍四海,走訪了許多拳師,跟他們談論國術方面的事情,這也是心的洗練,夢入神機心中漸漸有了自己的道。在《陽神》中夢入神機寫道,道術道術,心中有了道理,還要有術,也就是手段,才能用出來。除了道理的尋覓,夢入神機還注意文字上的功夫,比如他自己說,「關於新書,我會注意到刻畫人物這一點。」顯然在寫作方面,夢入也在不斷思考和努力。
《龍蛇演義》這部書,正是夢入神機追尋的成果。這部書寫的不是武俠,而是國術,一下子從打打殺殺上升到了文化與文明的境界。看了武俠你可能覺得很過癮,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沖動,想出去砍人,但看了《龍蛇》你說不定回去靜下心來學武。《龍蛇》我當時追得不緊,但有個哥們很迷,還因此參加了學校的武術社團,每周末大清早出去打太極。
《龍蛇》我只是草草讀過,有一個情節印象很深刻。當時王超正在尋找突破,遇到一個老人家,是走過長征路的老紅軍(lhj)。王朝向他請教暗勁是怎麼練的,老人拿出嗩吶,吹出一首《十送紅軍》。「上個世紀那個熱情如火的年代,這樣的人,這樣的精神,像老人這樣許許多多的人匯聚到一起。這樣千千萬萬的精神凝聚在一起,還有什麼能夠戰勝。」(《龍蛇演義》)正是在長征路上,老人才拳術大成。王超說道:「你的感動,你的拳術,我都知道了。的確是無敵的力量。」之後王超超脫塵世,去追溯當年那條振奮人心的路線,走雪山過草地,瞻仰當年的感動。最終他練得「心如赤子,意如鋼鐵」,暗勁大成。
這種感動無疑是震撼的,起點再沒有那個人有這種真誠。
2010-1-13 14:48 回復
混沌齋
17位粉絲
2樓
經過《龍蛇演義》的淬煉,夢入神機真正有了自己的體系,這時候的他已經很有一股大家風范了,《陽神》出世,無人能當。
《陽神》開篇就有真意,一種大氣的感覺迎面而來。這種擲地有聲,一氣呵成的精煉,上次體會到,就得說樹下野狐的《搜神記》,再往前,就是金庸的作品了。作品先是存在於作者的心中,從作者開始寫第一個字時,整部作品就活了起來,有自己的神魂。這已不再是平常的寫手以碼的形式碼出的故事,而是真正的著書立作。
一般的丫丫文,開篇是要先入戲的,然後再開始講故事。穿越文要先把穿越這件事講了,再講明異界的基本情況;重生文也是如此,網游文更是千篇一律,從排隊領頭盔到拎木棒出門殺雞,每篇小說都必須不厭其煩的重復這個套路,然後才能開始寫自己的內容。一部書根本沒有自己的神魂,而只是循規蹈矩的套路罷了。這些都只能叫做講故事,離真正的著書,還差得遠。
下筆有神魂,已經有著書立作的氣度了。
相比《搜神記》的華麗和金庸的沉穩,《陽神》的神魂更加了不得,是一種讀書人的氣度。開篇第一章有子洪易,先交代了朝代背景和地點、人物背景,寫道洪易這個少年在讀書,「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讀的是前朝大儒李嚴的《草堂筆記》,而且講了一個封神的故事。洪易雖然年紀小,但心中卻是雪亮,不讀死書,知道人情達練即文章。第二章小人如鬼,洪易手無縛雞之力,卻正氣凜然,一言呵退惡奴,然後說到治鬼,讀書人心中有正氣,神鬼不能近。後來洪易在野外破廟中夜讀,遇到香狐王元妃,也不驚慌,「我輩讀書人,寸大義,明六合,知妖鬼,達神明,這才是格物。」
幾行文字之間,讀書人的氣度顯露無遺。這種氣度可是了不得,是中華幾千年,無數讀書人積淀下來的。主角是作者心中念頭的化身,由洪易推及夢入神機,夢入顯然也真正具備這種讀書做學問的氣度。《陽神》正如書中的《草堂筆記》,講的是怪力亂神,內里卻是大道理,大學問。
夢入神機又寫道,「洪易讀書不是死讀書,而是要揣摩著書人的思想,甚至平生經歷,更有甚至,要搞清楚成書的時間,考查著書的時候是個什麼樣的環境,出在什麼樣的狀態,心態如何,這樣才能把一本書徹底的讀通,心靈和著作人交流。」通過揣摩人來理解書,以及我所理解的通過書來推及作者的內心世界,都是這么個意思。起點上一些寫手跑出來寫書,內心的污穢和惡念,一下子就在書里暴露出來了,卻還不自知。
2010-1-13 14:49 回復
混沌齋
17位粉絲
3樓
《陽神》中寫到科舉一節,一百零三歲的文壇大宗師謝文淵,夢入神機這么描寫道,「他的目光一閃,竟然爆發出了一種深邃到極點的光輝,好像眼睛之中有一種洞穿時間空間的意境。」這種人雖然不修習道術,但是在道理上的意境和修為,比鬼仙都要厲害,遠遠望上一眼,就知道洪易深不可測。科舉開場後,朝廷大員們都跑出去望氣,比如七歲中秀才的神童上方,就是祥雲繚繞,如一團錦綉,寫的是錦綉文章。
望氣在現實中當然是荒謬的,但讀書做學問的人,不僅是讀書,格物、觀人、看世界的功夫,也非同小可,真正的大師就如同夢入神機所寫的,「有一種洞穿時間空間的意境。」一個人從大師眼前走過,就能看到人的心。一個老人站在大師面前,大師可能就心神震動,看到老人身上積淀的沉甸甸的數十年的過去。寫《神遊》《鬼股》《人慾》《靈山》四部曲的徐公子勝治,就有這樣讀書人的功力。他在《人慾》中寫道,一個小青年死後附身富家弟子身上,騙過了身邊的親人,但被一個在世仙人和一個玄學大師看到,就知道不對勁,一口道破天機,說這個人並非他本人。不僅是寫作,其他創造性的工作和藝術中都有這種意境,藝術大師觀人,看世界,都有這樣的功力。就如同梵高的畫作,一般人看不出什麼,但真正的大家或知音人,第一眼看上去,就可能心神震動,不能自已。
前幾天跟人說,《搜神記》抓了一個中國神話的表象,而《陽神》有中華文化的內涵和神韻。就像大唐雙龍、搜神中的修為,長生訣,回光訣,水螺旋,火螺旋,定海神珠,氣旋在體內轉啊轉,轉的是物理的力量,什麼離心力向心力扭力。搜神中的神也好,仙俠小說中的仙也好,吸納天地元氣,實質上都是能量的積累,把龍珠里的測試儀拿來一照,一個個顯示兩千萬三千萬,立即就能分出個高下。這種書都是借了一個神仙的名頭,其實跟中國的文明和文化毫無內在的關系,而是一種唯物質論的西方哲學思想。而在《陽神》中的仙,才是中國人本哲學思想的體現。《陽神》中講,世間是個大苦海,神魂出了殼,就像人從船上掉下來,溺水了一樣,要想在世間暢游,就要修煉和壯大神魂。洪易一開始修習彌陀經,通過觀想法來修煉神魂,及至後來洪易修成鬼仙,和各大道門鬥法,大道門都是通過自己道門的道理和認知,觀想出寶塔、如意,蘊含著無上大道,有莫大的神通。武舉科場上,洪易手持代表江山社稷的大稷神刀,一刀之威,近乎人仙,從中領悟到了社稷之重,從而使自己觀想出的戰神也持上了大稷神刀,發出的刀氣,幾乎有了上古聖皇,盤皇生靈劍的氣息。科舉開考,洪易作的文章符合諸子百家的道理,引起百聖齊鳴,自身念頭也經過百聖意志的洗練,生出毫芒,幾乎相當於渡過一次雷劫。可以說《陽神》中的道術唯心唯人,根植於中華文化之中,真正有了文化的神韻。其中道術修為的表現形式,也不是金丹元嬰這些大路貨,而是神魂和念頭。普通人的魂魄中念頭雜亂不堪,受到世間紅塵的污染,蒙上一層塵埃,而修道人洗練心靈,念頭都是明光自如,有如鑽石一般。二次雷劫念頭生出毫芒,四五次雷劫就達到了一念一世界的地步,九次雷劫後成就陽神,有數億個念頭。
《陽神》中的武道承襲自《龍蛇》,練肉練骨練皮膜,有一種血氣陽剛外放,陰神妖鬼不能近,而不是武俠小說中捏造的內力真氣,以及狗血的真氣外放。巔峰武聖的精氣如狼煙筆直沖天,身邊血氣翻湧如著火一般,鬼仙近身也要被灼傷。這種設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有一種渾然的大氣,讀者讀了以後,整個人的精氣神都要振奮三分。武俠中的功夫與之相比,實在是有如螢火之於皓月,上不得檯面了。
⑤ 你對網路小說的看法是什麼
僅供娛樂,現在的網路小說實在太多了,魚龍混雜的,可能幾萬本裡面才有一本文筆構思都不錯的,所以網路小說我一般是閑著沒事乾的時候偶爾看看,放鬆一下自己,沒太多的可讀性,一般真想看到好的作品可以看出版書,出版的質量還是有保障的。
⑥ 談談對現在網路小說的看法
我看網路小說也將近有兩年了,
我所感嘆的是網路小說發展迅猛啊,亦可謂泛濫成災啊!
根據老馬(也就是馬克思)的理論咱們看事物要從兩方面嘛:
1.網路小說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人們的想像力,為許多偶爾思想空虛的
一些人(大都是還入世未深的年輕人)提供了不錯的精神食糧,當然也有
極少的優秀作品不論在文筆故事情節和主旨等都比較有建樹!網路小說
也為不少懷著滿腔熱血卻無處發泄的寫手(大多是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發
揮自己的平台(和賺錢的機會)......
2.(1)但是從另一方面講,網路小說里某些不利於兒童滴東東可是越來越多
俞來俞泛濫,種馬系列也發展的越來越猛烈啊,許多網路寫手為了吸引可
是費勁心思無不用其極啊,甚至某些毫不顧及倫理道德社會法制,可悲啊
......熟不知在網路如此發達的社會這樣弄可是毒害很多祖國的花苗啊,
那咱們的精神文明建設什麼時候才能得到改善啊,這不是給本已經臟官
烏吏泛濫、腐朽橫行成災、盲目拜金的的社會現狀雪上加霜么!悲呼哉,
誠可悲也!
(2)還有就是某些寫手手筆太過殘忍,寫的懸之又懸,殺個人跟踩死螞蟻似
的;某些人的作品要麼將近半年才更新那麼幾張,要麼就是越寫越沒勁,
實在是太不負責了.
總之要我說啊,網路小說也就是那麼回事:可入得小廳---供某些群體消遣娛樂填補思想上的空虛,不可入得大堂---難以媲美大多真正意義上的文學藝術
作品;當然前提是那些寫手和一些小說網站、論壇一定得把住一個度一個
准繩來創作和發表!適當的越一下軌也4可以滴,更何況看網路小說的多半
都是男性,男人本"色"啊!!
⑦ 一百年後,人們會如何評價現代的網路小說
雖然不想這么說,但還是不得不說,百年以後人們會覺得現代網路小說就是一堆垃圾。自從網路小說興起,感覺所有影視劇都是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
看這些電視劇一點養分都吸取不到,劇情胡編亂造、人物關系簡單幼稚,不是兩男主同時愛上女主,就是兩女主同時愛上男主。感覺主角就是被上帝揀選的幸運兒,不僅樣貌好,性格完美,運氣還極佳。遇到什麼危險都能化險為夷,總在危急時刻有人搭救。
我就不信了,這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這樣好運的人,這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簡直就不是人......能辦到的。
別說一百年後,就算當下,這些網路小說的風評也不怎麼好。如果說剛興起的時候大家還不懂其中的套路,但現在觀眾已經全部弄明白其中套路了。
希望以後能出現優秀的網路小說,好的小說不限形式,網路本來是最好的傳播方式,但這么好的傳播方式卻沒有傳播優秀的作品實在是很遺憾啊!
⑧ 如何正確看待網路文學
網路文學,是怎樣一種文學?
近幾年,網路文學的力量迅速壯大。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在深化。圍繞網路文學的討論,往往會出現傳統文學作家和網路寫手間的意見交鋒。
「網路文學是中國傳統小說的當代表達。」
「不能用傳統的觀點看待網路文學,不必從傳統文學里尋找網路文學的合法性。應該把這些拋開,從網路文學本身出發去認識。」
不久前的《文學報·新批評》第三屆論壇暨優秀評論獎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與會者圍繞「網路文學是不是文學」的主題,坦言各自的看法。在這樣的交流與碰撞中,網路文學的真正面目逐漸清晰起來。
網路文學難逃傳統文學的「掌心」
「網路小說和茶館評書的目的是一樣的。」網路文學作家小橋老樹說。
據他觀察,一個網路文學作家要想在海量的作品中引起注意,在開篇就要把讀者的眼光吸引住,追求先聲奪人。這和傳統的評書是一樣的,「傳統評書說到關鍵時刻,說書人總是拍下驚堂木,說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是為明天的內容留『扣子』。留得越好,明天來聽的人就越多,講書人的經濟效益就越好。網路文學作家每天要更新,關鍵時刻也要留好『扣子』,才能吸引網友繼續關注。」
另外,網路小說作家來自各行各業,大部分沒有受過文學寫作的訓練,所以他們的寫作具有直覺、本能的特點。「在傳統小說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下,傳統小說的魂魄已經成了民族的集體無意識。本能式的寫作最容易適應傳統集體無意識的寫法,所以大量的網路小說直接繼承了傳統小說的套路。」小橋老樹說。
杭州師范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夏烈認為,古典資源的確是網路文學的一個核心資源。比如,流行已久的「甄嬛體」,就大規模地借鑒了《紅樓夢》的語言風格;而網路上部分仙俠、修真作品,大量化用了道家的內容。
小橋老樹也發現,當今網路小說的分類大部分都能從傳統文學之中找到原型。比如,玄幻、奇幻類的源頭是《封神榜》《聊齋志異》,歷史類的源頭是《三國演義》,江湖類的源頭是《水滸傳》。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他總結道。
網路文學應該有自己的評論體系
但是,一味地把網路文學看成是傳統文學的當代表達,有可能遮蔽了網路文學自身的特質。
「網路文學研究有一個思維定式,總是會陷入傳統文學、大眾文學、商業文學上的圈子裡,出不來。」西南大學文學院博士黎楊全說。
他發現,有不少的網路文學批評者,並不熟悉網路文學,得出的結論都比較宏觀,套話連篇,與網路文學創作的實際情況存在很大的隔膜。
2013年9月24日,光明日報《文學評論》版刊發了黎楊全的文章《警惕網路文學的「網游化」趨勢》。他寫道:「網路文學發展到現在,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是它越來越網路游戲化了。各大讀書網站上不僅有專門以網路游戲為內容的網游小說,其他的小說類型,如玄幻、仙俠、歷史、都市、競技等,也都成了一款款披著小說外衣的網路游戲。網路游戲的基本要素,如設定、升級、地圖、對決(PK)、裝備、副本、數據等,儼然成了網路文學的創作套路。」這些內容,傳統文學很少觸及。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網路文學評論》主編楊克也認為,網路文學的評論還沒有形成與網路文學本身相適應的話語體系,還沒有形成新一代的網路批評家隊伍,「現在討論網路文學,大多是『隔』的。不了解網路文學,不了解網路文學作家群體,斷然說好或者不好是不負責任的」。
如何有效地看待網路文學
相對而言,網路文學還屬於「新鮮事物」,對它進行全面而准確的認識尚需時日。與會者從各自角度進行了初步的「把脈」。
魯迅文學院副研究員王祥認為,快感與美感標准,應該是網路文學批評的基礎性標准。能否為讀者提供強烈、鮮明的快感與美感體驗,讀者是否願意代入主人公,是網路文學作品成敗的關鍵,也是最為重要的接受反應效果評價。
網路文學發展至今已經有十餘年了。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副編審庄庸看來,網路文學處在一個階段性的拐點上,「因為讀者需求和渠道變革的『倒逼』,網路作家們普遍遇到了創作的瓶頸。到底是更加商業化,還是更加文學化?在『術』即寫作技能越來越嫻熟的同時,如何才能實現『道』即思想體系的超越與蛻變?」
王祥說,強調快感與美感對於網路文學批評的意義,並不會因此就淡化思想性、藝術性的要求,「網路文學在作品建構快感獎賞模式的過程中,滲透著作者的內心尺度和世界觀」。
夏烈著重強調了「網路文學」中的「網路」二字。他說,這說明網路文學是一種新媒介,是媒介革命的結果。所以應該更多地從網路媒介的角度,而不是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待網路文學的存在。
黎楊全認為,網路文學的研究,應該充分利用網路這個平台。他建議設立一個網路論壇,專家和學者可以通過這個論壇進行「現場」批評。
來源:光明日報
⑨ 你對於網路文學的看法
寫在前面:下面的觀點主要涉及的是網路文學的負面,主要是想引起大家對不良風氣的警惕,網路文學當然有其正面影響,但這里就不再具體闡釋了。
問題一:
首先,我並不同意「存在即合理」這句話。網路文學的出現有其一定的原因,網路時代的來臨使得人們的知識和信息的獲取能力空前強大,在如此大量的信息湧向人們的時候,物極必反的現象出現了,大多數的人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和耐心持續走低。特別是生長在網路信息時代的年輕人們,他們大多不願意讀那些擁有極豐富內涵的名著書籍,而是轉向淺白易懂的網路文學。同時,網路文學擁有極強的時代氣息和與當時新鮮事物極高的親和力亦使得網路文學得到很多人的喜愛。或許還有一個潛在的原因,主要是針對年輕人,即載體問題。經典的紙質文學向電子載體的轉換速度遠遠達不到年輕人們的需求,因此對於習慣了電腦的他們而言,還是看電子書來的方便和習慣。說到此處,還是呼籲一下圖書的電子化進程能加快一些,當然,就我個人而言,電子書永遠無法撼動紙質書在我心中的地位。網路文學存在著極為明顯的弊端。資源的極度豐富和新鮮的血液既是網路文學的優勢,又是其劣勢。極快的社會節奏和現代人普遍的浮躁心態以及網路本身的特質使得網路文學普遍帶著輕浮的影子,極難有真正的佳作出現。同時,網路文學中存在大量粗俗不堪的內容,對其主要的受眾---年輕人會產生極為不好的影響。短時間寫的東西可能不夠嚴謹,見諒見諒。淺知陋見,不勝惶恐。
問題二:
二者實際上不可避免的存在交叉。至於分辨,說實話,「網路文學」本身就很難分辨。
「所謂網路文學,就是以網路為載體而發表的文學作品。本身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如果說網路文學有什麼底線,就是對網路沒有了解的人所寫出的東西,沒有官方人士在網上發表過(或者說網友流傳上來的不算)的東西不是網路文學,僅此而已。」以上引號中的文字是網路對網路文學的界定,主要偏向於載體的方面。我個人認為,這種分類方法也是無可奈何的偷懶之舉。
首先,「網路文學」這個詞本身就是曖昧而費解的。什麼樣的東西才能被稱為「網路文學」?「文學」這個詞本身即限定了其屬性。現在很多寫網路小說的人,即使再有名,再受追捧,大多數的也只能被稱為「寫手」而已,而不是作家(其實現在作家也不值錢了……),這本身也說明一個問題,並不是所有網上的相關東西都可以被稱為「網路文學」的(這可能與我原來說的有些出入,但原來的是寬泛的說,現在是更進一步的討論)。縮小了范圍後,再來回頭看。想從價值觀方面來界定網路文學與其他文學是不很現實的。因為「網路文學」正和網路本身一樣,擁有其驚人的包容性,其價值觀不可能用一種或一些詞彙來界定,這與其他的具體到派系的文學稱謂不同。內容,敘事法,語言等同上。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狹義的「網路文學」的確只是載體的區分而已。那麼我們只好回歸廣義的網路「文學」了。剔除掉只是因為載體的原因而被稱為「網路文學」的真正的「文學」後(這本身又是一個令人糾結的難題),所謂網路文學的辨別就容易了些。由於篇幅原因,這里只能大概說一下,所以必然不可能全面。
價值觀,這個與社會的現狀關系密切,大部分的,浮躁而缺乏嚴謹,快餐化現象嚴重。內容,大多空洞而缺乏令人深思的思想。所表述的道理或「非主流」,或主流卻淺顯。不能給人以精神上的深層的幫助,對社會的思考和反思也缺乏嚴肅的態度和認識的深度。很多東西粗製濫造,千篇一律。敘事法,呃大多很幼稚,不夠凝練。至於語言,這個倒算是挺好的標志——網路化語言。(又是一個議題,呵呵)
當然,根據辨證法的思想,網路文學中也有能令人獲益的東西,只不過目前瑜不掩瑕而已。網路文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其旺盛的生命力是不可否認的。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態度辨證的對待它。
限於個人認識的局限性以及個人價值觀的基本導向,以上的文字不可避免的具有其不足之處,望見諒。希望這些能對你有所幫助。
⑩ 網路小說怎麼樣
我是一個多年的網路小說讀者,算是一個老書蟲吧。我親身感受到了網路文學的發展壯大,到現在趨於成熟的的階段。然而多年以來,那些說網路小說是垃圾的聲音從來沒有斷絕過。甚至在網路小說行業日益壯大的情況下,這種聲音來得更凶。在作家富豪榜公布的時候,網路作家的收入大幅超過傳統作家的時候,這種聲音更為集中。
很多人對網路小說嗤之以鼻,看不起網路小說,認為這是糟粕,只有文學名著才值得看。臉上從來不掩飾的優越感,對網路文學的鄙夷,一直讓人很討厭。
今天我又碰到有人問這個問題,我決定談一談我的看法。可能有人會覺得有些誇張,但是我覺得像持我這樣的看法的人,肯定不止我一個人。
我認為,網路小說是中國人難得的時代財富。
雖然網路小說發展才短短的20年時間,自從1997年開始,到現在2017年,正好20年。但他已然成為了大部分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方方面面影響著中國人,並且這種影響還將繼續擴大加深。
人的生活包含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網路小說的出現與蓬勃發展,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最普遍、最便捷、最廉價的精神生活消費方式,這個地位甚至要超越電視劇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就比音樂差點。之所以這么說,這是因為它們的屬性不同,音樂可以隨時隨地的聽,大街上,商場等等地方無時無刻都在,電視劇則需要眼睛盯著,在相對安靜的地方和時間的准許,而網路小說介於這兩者之間。
網路小說的出現不僅從閱讀上占據了人們的時間和注意,更為重要的是改變了很多人大部分的娛樂行為,從沉迷游戲中調劑出一部分時間放在了小說上,將本來把時間用於別的地方改變到花在了網路小說上。很多喜歡到處閑逛惹事的青少年,或許就因為將時間拿去看小說了,而減少了惹事的行為。相信有些人應該深有體會。
另一方面,網路小說越來越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各種游戲的改編,動漫,影視劇改編,網路小說在其中占據了絕大一部分,而且這個比重也越來越大。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影視娛樂的發展,網路小說將會霸佔熒幕。
網路小說就是這么在人們的生活中產生影響。
將時間長度拉長一點,放在歷史中來看,我相信網路文學會在歷史上占據非常重要的一個席位,就如唐詩宋詞元劇明清小說一樣,地位相同。它是這個時代產生的一種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