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代網路小說
① 明末清初有哪些小說
明末,小品散文大量產生。張岱於明亡後作有《陶庵夢憶》等。
明末,董說作有《西遊補》,與陳忱作於明亡後的《水滸後傳》,同為明末清初長篇小說的代表作品。
公元1644年清世祖順治元年 明亡。清兵入關,清王朝統治開始。
順治十八年(1661),清滅南明政權。
清初,錢謙益與吳偉業、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錢謙益為「虞山詩派」領袖,作有詩《後秋興》104首等,其散文標志著明末清初文風的轉變。吳偉業為「婁東詩派」領袖,作有七言長篇敘事歌行《圓圓曲》、《永和宮詞》等,繼承元白「長慶體」而有所發展,被稱為「梅村體」。
明末清初以後,才子佳人小說逐漸流行,其早期作品有《玉嬌梨》(張勻)、《平山冷燕》(張勻〔?〕)、《好逑傳》(署「名教中人」)等。
公元1651年清順治八年 長篇彈詞《天雨花》(陶懷貞)約作於本年前,為較早的彈詞代表作品。
公元1654年清順治十一年 侯方域卒(生於1618年)。侯方域與魏禧、汪琬並稱「清初三大家」。侯方域作有《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李姬傳》、《馬伶傳》等。魏禧作有《江天一傳》、《大鐵椎傳》等。汪琬作有《陳處士墓表》等。
公元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 金人瑞(聖嘆)卒(生於1608年)。金人瑞曾評點《水滸傳》、《西廂記》等,與毛宗崗評點的《三國志演義》同為清初評點派小說戲曲理論代表著作。
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約撰於本年至次年間。黃宗羲與顧炎武、王夫之、杜浚、錢澄之、歸庄、吳嘉紀、魏禧等。均為清初的明遺民作家,創作中普遍存在著反清的民族思想或民主思想。顧炎
武作有《日知錄》等。王夫之作有《黃書》、《噩夢》及《姜齋詩話》等。
公元1662年清聖祖康熙元年 興庄延鑨私修《明史》獄,次年結案,殺70餘人,株連近200人。有清一代、「文字獄」接連不斷,較歷代為烈。
順治至康熙初期詩壇,施閏章與宋琬齊名,時號「南施北宋」;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齊名,後稱「嶺南三家」。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 李玉卒於本年後(大約生於1610至1620年)。李玉與朱素臣等改革傳奇創作,使之符合演出要求,形成「蘇州派」。李玉於明末作有《一笠庵四種曲》(包括《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合稱「一人永占」),入清後作有《千鍾祿》、《清忠譜》《與朱素臣等合撰)等。朱素臣作有《十五貫》等。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 朱彝尊於本年編成《詞綜》,其創作開「浙派詞」端緒。清初以來,一變明人不重視詞作的風氣,詞壇漸趨興旺。
公元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 李漁卒〔?〕(生於1611年)。李漁作有傳奇集《笠翁十種曲》(《風箏誤》等10種),又撰有戲曲理論著作《閑情偶寄》等。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約於本年前後基本寫成,此後不斷有所修改,為清代短篇文言小說代表作品。
公元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 褚人獲的長篇小說《隋唐演義》約寫成於本年前後。
公元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 陳維崧卒(生於1625年)。陳維崧開創「陽羨詞派」;又與毛奇齡同為駢文作家。駢文自唐以後趨於衰落,至此復振。
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 錢彩的長篇小說《說岳全傳》約寫成於本年或乾隆九年(1744),為清代英雄傳奇小說代表作品。
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 納蘭性德(滿族)卒(生於1655年)。納蘭性德詞自成一家,作有〔長相思〕(山一程)、〔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等。
公元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 洪升撰成傳奇《長生殿》。次年因在皇後喪期內演出,洪升被革除國子監生員籍,觀劇者趙執信被革職,查慎行被除籍。
查慎行為康熙年間「宋詩派」代表詩人,作有《金陵雜詠二十首》等。
公元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 孔尚任撰成傳奇《桃花扇》。孔尚任與洪升齊名,時號「南洪北孔」,同為清代戲曲代表作家。
公元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 葉燮卒(生於1627年)。葉燮撰有《原詩》,倡「才、膽、識、力」之說,為清代詩話的代表著作。
公元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 洪升卒(生於1645年)。洪升還作有雜劇《四嬋娟》等。
公元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 王士禛卒(生於1634年)。康熙時期,王士禛編有《唐賢三昧集》,推崇唐詩,提倡「神韻說」,流行一時。其論詩之語後被輯為《漁洋詩話》、《帶經堂詩話》。其詩歌作品有《秦淮雜詩》等。
興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方苞被株連入獄,後作有散文《獄中雜記》。
公元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蒲松齡卒(生於1640年)。蒲松齡還作有俚曲《牆頭記》等14種。
公元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 孔尚任卒(生於1648年)。孔尚任還與顧彩合作有傳奇《小忽雷》等。
公元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 沈德潛的《古詩源》編成於本年。沈德潛又編有《唐詩別裁集》、《清詩別裁集》等,撰有詩話《說詩晬語》,提倡「格調說」,於雍正、乾隆年間流行一時。
公元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 厲鶚所編《宋詩紀事》於本年刊行,收輯宋代3800多家詩人詩作及有關資料。
公元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 方苞卒(生於1668年)。方苞提倡「義法」,開創「桐城派」古文。
袁枚辭官居江寧小倉山隨園。其論詩提倡「性靈說」,流行一時。所著《隨園詩話》(刊行於1790年)為清代影響最大的詩話之一。同時稍後,主「性靈說」的詩人趙翼撰有《甌北詩話》(成書於1802年)。袁枚、趙翼與蔣士銓並稱「乾隆三大家」(又稱「前三家」)。
乾隆至嘉慶年間,駢文創作繼續發展,逐漸形成與桐城派古文對立的駢文流派,其代表作家乾隆前期有胡天游等,乾隆中期以後有袁枚、汪中(作有《哀鹽船文》等)、洪亮吉等。
② 找關於整個清王朝的歷史書籍
清史通鑒,清實錄,滿文老檔
清實錄
摘 要:《清實錄》是清代歷朝官修史料的匯編,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及自然現象等眾多方面,是研究清代歷史必須憑借的重要文獻。由於歷史的原因《清實錄》存有多個版本,而且各版本在不同程度上有過被修改的痕跡,對照各版本對同一事件不同的記述有助於研究人員進一步深入了解清代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後世當權者對待某些具體歷史事件的真實態度。
《清實錄》全稱《大清歷朝實錄》,共四千四百八十四卷,是清代歷朝官修史料的匯編。除全局總目、序、凡例、目錄、進實錄表、修纂官等五十一卷外,其中《滿洲實錄》八卷、《太祖實錄》十卷、《太宗實錄》六十五卷、《世祖實錄》一百四十四卷、《聖祖實錄》三百卷、《世宗實錄》一百五十九卷、《高宗實錄》一千五百卷、《仁宗實錄》三百七十四卷、《宣宗實錄》四百七十六卷、《文宗實錄》三百五十六卷、《穆宗實錄》一百七十四卷、《德宗實錄》五百九十七卷,以及《宣統政紀》七十卷。各朝實錄,篇幅不等,記事細目多寡不均,但主要類別大多都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及自然現象等方面的內容。《清實錄》是清朝歷代皇帝統治時期的大事紀,用編年體體例記載了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國故。清朝十二個皇帝,有十一個編纂了實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在位僅三年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仍由原修《德宗景皇帝實錄》的人員完成了《宣統政紀》。此書雖不再用實錄的名稱,但體例與實錄無異。
清朝沿襲自唐代以來的舊制,上一代皇帝死後,由新即位的皇帝命大臣開館纂修上一朝皇帝實錄。清代的實錄館是一個臨時性機構,開館後,從宮內調取上諭、硃批奏摺,從內閣調取起居注及其他原始檔案,由修纂官整理,按時間順序和纂修凡例加以編輯。由於實錄主要記載封建帝王的言論和活動,並將傳之後世,涉及最高統治者的切身利益,直接關繫到他們身後的名聲,所以最高統治者對實錄有著異乎尋常的關注。在確定編修人員時就非常慎重,按照慣例皇帝往往讓最信任的貴戚擔任監修,特別是監修總裁官、總裁官和副總裁官等高級官員,多為皇帝的親信重臣,以保證實錄的編纂工作按照皇帝的意願進行,不致留下對其不利的記載。另外,編修一朝皇帝的實錄堪稱一項巨大的文化工程,所以在擔任實錄編修工作的人員中,也有相當多的當時名震一時的文人學者。
《清實錄》是經過整理編纂而成的現存的清史原始史料,是研究清代歷史必須憑借的重要文獻。但在清代,實錄從未刊布,只繕寫若幹部藏書於京師、盛京兩地的宮禁之中,極少有人能夠閱讀。1986年11月,中華書局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的皇史大紅綾本、上書房小黃綾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定稿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收藏的乾清宮小紅綾本、遼寧省檔案館收藏的盛京崇謨閣大紅綾本等版本,相互補充,出版了比較完整的《清實錄》影印本。
滿文老檔
滿文老檔
中國清代皇太極時期以滿文撰寫的官修史書(檔冊)。記載天命紀元前九年至天命十一年 (1607~1626) 、天聰元年至六年 (1627~1632) 和崇德元年 ( 1636 )共27年的史事。原本為巴克希庫爾纏等奉命用老滿文纂修,天聰六年 (1632)改用有圈點滿文(新滿文)修撰,共37冊。乾隆六年 (1741)內閣大學士鄂爾泰、徐元夢奉命將無圈點字檔冊中難以辨識的無圈點老滿文撿出,附註新滿文,編成《無圈點字書》一部。乾隆四十年,內閣大學士舒赫德等奉命按檔冊原檔整理重抄。歷時3年抄出一部,內含照寫本 、音寫本各一套,每套26函,180 冊,稱草本 。照寫本為老滿文無圈點字檔冊;音寫本為新滿文加圈點字檔冊。後以草本為藍本,用正楷字重新繕寫並用黃綾裝潢一部,是為正本,供皇帝閱覽,稱大黃綾本。乾隆四十三年又據正本重新繕寫,是為副本,稱小黃綾本。原本存於台灣,草本、正本及《無圈點字書》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本存於遼寧省檔案館。滿文老檔史料原始,記事廣泛,內容豐富,多為清入關以後官撰史書所不載,對《清實錄》等書的校訂補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研究清史、滿族史、東北地方史和滿族語言文字演進史提供了較系統而翔實的資料。
《星源集慶》是清代記載皇帝直系的玉牒。1661年(順治18年)成立玉牒館,由宗人府宗令、內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等人分任正、副總裁,組織專門寫作班子編修玉牒。各地方官負責調查核實戶籍然後上報。愛新覺羅氏宗人對此事也極為關心,因為人冊與否直接關繫到每年領取餉銀以及爵位、官職的承襲、婚喪嫁娶的賞賜等待遇,所以誰也不肯漏掉。為適應人口變化的情況,規定玉牒每十年修訂一次。死亡者註明,新生者補充,所以玉牒越修越厚,到光緒末年已達七大冊、1100多本。其中甲乙丙丁四冊記宗室支系,用黃絹做封皮;戊己庚三冊記覺羅支系,用紅絹做封皮。到嘉慶時,命在玉牒之外另編一冊皇帝直系的譜牒,書成之後請皇帝審批,嘉慶帝題了《星源集慶》4字作為書名。星源,指古天潢星,亦稱天池,喻帝王貴胄導源於此,永垂萬世。
永憲錄 作者: 清 蕭奭 本書為「清代史料筆記叢刊」之一。本書系記錄康熙六十一年(公元一七二二年)到雍正六年(公元一七二八年)七年間發生的幾椿重大歷史事件
清史編年 中國人民大學李文海教授
清朝通史(咸豐同治朝)-朱誠如
《清史紀事本末》由著名明清史專家、南開大學教授南炳文先生和白新良先生等主編的10卷本、300多萬字的白話本《清史紀事本末》,近日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是首部以白話編撰的採用傳統的紀事本末體例的中國斷代歷史學專著。
③ 推薦一些小說啊
給你推薦兩本架空歷史的小說,回明看過了就看後一本吧,很精彩,下面是我寫的感受。
一本是月關的《回到明朝當王爺》,這本書很出名,出來也很久了,當初的排名也不錯,喜歡架空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看過了吧,或許還有些人沒看過,再推薦下吧。
回明是我完整看過的第一本網路小說,在回明之前,更多無聊的時候是在言情里轉悠,說實話更多的其實是想找本有點黃的小說打發下時間,可是總找不到。有一天實在無聊,看到了回明。在這之前我對架空歷史,完全沒有概念,這也可能是我看得如此認真的原因。最初,我是帶著「穿越回去的人能不能改變歷史軌跡和歷史人物的命運」這個問題看的,所以看得牽腸掛肚。後來越看越覺得精彩,真是不知道什麼事情還能令我如此痴迷。那時,我正好失業,於是不分白天黑夜的看,睡覺的時間實在是比上班時睡得還少,總感覺睡覺就是浪費時間。真是看著小說,就不忍心再去吃飯和睡覺。感覺實在不行了就睡一會,睡不了幾個小時又接著看,真是著迷了。
看完後,給我留下幾個顯著的影響,一個就是開始對網路小說開始感興趣。原來也看過網路小說,但總感覺糟粕太多,總找不到精品。這本小說改變了我這一觀念。另一個影響,就是我對穿越歷史題材的小說開始情有獨鍾。以至於其他題材的小說,都沒有興趣接觸。再有就是很想找關於明朝題材的小說,也就是開始對明朝感興趣,以至於關心了下歷代明朝皇帝。其實原來我是很反感明朝的,對明朝的服飾,尤其是錦衣衛、東廠、西廠很反感,這本小說改變了我對明朝的這些印象。
讀完這本小說後,我開始在架空歷史題材找我想看的小說,一開始還局限在明朝,後來感覺明朝里實在沒有與回明相媲美的小說了,再就是看排行排在前面的歷史小說,可是感覺都是垃圾(語言偏激了,個人意見),我很納悶回明這么優秀的作品為什麼不是榜首。後來看了好像是混在康熙末年,和極品家丁。實在看不下去。拜託,雖是「本故事純屬虛構」,但也太出情理之外了,也許不是同一時代的人,有代溝吧。後來找了好長時間,也沒看到適合胃口的作品。我想是不是我對月關的風格情有獨鍾啊,於是又隨著他的另一部作品《大爭之世》的更新,看完了。個人認為,大爭之世,雖然也很優秀,但很難超過回明,對大爭之世的態度是可看可不看,無聊才看。
後來我常想,是什麼讓我對回明情有獨鍾?是月關的文風?文筆?還是故事本身?還是我對穿越題材的初次拜讀?可能都有原因吧,裡面有很多情節都令人感慨萬分,激動不已,盪氣回腸。現在想到回明,仍然可以想起一個本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書生,穿著一身白色長褂,而身份卻是年輕的將軍,就是這一個柔弱書生帶著大明的軍隊叱吒邊疆,拓疆千里。他沒有把後世太多的科學成就搬到明朝,也沒有用後世的觀念來經商富可敵國,更沒有偷了後世的詩詞來博一個功名,更沒有開議會建共和,但這個人物卻如此鮮明而又真實。還有那個小家碧玉的妻子,傲氣的馬憐兒,智計百出的成碧,真情實意的小皇帝······也許正是月關刻畫的這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才使我對這本小說如此掛懷。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不知道是其他作者是忘了還是筆力不夠,怎麼刻畫的形象如此蒼白?還有就是回明的故事情節,我覺得這部歷史題材的小說,不可避免的代入作者的歷史觀和對歷史的評價,故事中那一句句錚錚的豪言壯語是作者擺脫現實生活後的直抒胸臆,更是對現實的另一種形式的表達。這部作品寄託了作者太多太多,也影響了我很多。月關合起來就是「朕」,而在《大爭之世》中有一章標題就是「朕即天子」,我總是不經意間想到這個聯系,於是我想,給月關一個位置,天下又是怎樣一番狀況?說得太遠了,也許這只是月關不經意的一個故事。
但我還是要真誠地把這部小說推薦給大家,因為它是一個很好的故事,它大氣,它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優美的文筆,各種各樣鮮明的人物,還有就是有點YY而不過分。
我覺得這個故事最後讓楊凌有了一定的功夫,實在是個壞主意。正因為他有了功夫,就少了一對很好的矛盾,故事就不好展開。楊凌的柔弱,就像維納斯的斷了的雙臂,就像《潛伏》中翠平的不成熟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楊凌有了功夫後,這個任務會更完美,但如果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也就沒有故事可說了。
不知不覺寫了這么多,實不是我本意,看來我也是太磨嘰了。
另一本向大家推薦的就是現在正在更新的《唐朝公務員》,正是不再對明朝獨鍾之後,才發現了這么優秀的一部作品。經歷了對回明的痴狂,原以為不會再對哪本歷史穿越的小說如此著迷,可是看到這本小說的時候,我知道我錯了。
這是一部優秀的小說,作者的文筆很優秀,故事很好看,人物形象很豐滿。單論文筆的話,個人感覺水葉子(唐朝公務員作者)比月關要更勝一籌,水葉子的對情節的描寫功夫,實在是有大家風范,我個人水平有限,實在是說不到位,大家看看作品中唐成娶毒寡婦那一章就知道了。可能是個人專業的原因,對文筆不好的作品實在是懶得看,文筆不好,有再好的故事,也不能使故事的情節和人的形象在腦中像電影一樣再現。正因為這樣,看到《唐朝公務員》才如此驚喜:太優秀了!如果說文筆帶給我驚喜的話,作品中的情節實在就是完美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說來容易,做到太難。而水葉子帶給我們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切皆是意料之外,而最終卻是情理之中。水葉子實在是太會寫東西。這么好的作品排名卻不是很好,我很納悶怎麼懂的欣賞的人這么少呢?難道真的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小眾作品嗎?我不感覺自己在小眾的范圍外啊。在別的作品中如果偷上幾首後世的名作,就已經名動全國,連皇帝老子都震驚不已,而且連連聖旨授官,而在這不作品中,主人公偷得詩都寫成一本書了,皇帝還不知道他是誰;而為大唐的修路事業中作出了傑出貢獻,考上了進士後,仍然被扔到了偏遠山區從七品縣令做起。而主人公就是這么不起眼的身份,作者卻能寫出讓讀者震驚,欣賞,興奮不異於主人公要當皇上一樣的感情。作者實在太厲害,在別的作品中這些是不可想像的。例如,在別的作品中如果主人公要坐宰相了,你肯定為主人公高興,但在這部作品中就是主人公娶個妾,也讓你替他高興得絲毫不差他要坐宰相了。這就是作者的厲害之處了。
太晚了,困了,就寫這么多吧,大家不妨看看,如果看著高興,記得要感謝我,並給我推薦作品;如果不高興,就去怪作者吧。
唐朝公務員也是寫的一個書生的故事,與回明不同的是一個在亂世,一個在盛世,一樣的是都同樣精彩。
《唐朝公務員》一開始可能你會感覺作者太磨嘰,但你細細看下去,就會覺得那些是必不可少的伏筆,正因為有這些伏筆,人物形象才會這么豐滿,作者也說開頭是他寫得最用心的地方。
④ 我很迷歷史,請大家推薦幾本寫得有趣的歷史小說吧~類似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這樣滴~
正史型:《張居正 》(榮獲矛盾文學獎的長篇歷史小說) 《大秦帝國》(呵呵、聽說作者十年嘔血之作、從商鞅入秦開始) 《德川家康》(這本是讀史的都知道)
白話文型:《明朝那些事兒》(關於明朝、7本) 《先秦兇猛》(系列六本、關於先秦時期)作者瀟水的一系列書
網路小說型:《家園》 《開國功賊》
個人感覺明朝那些事兒最適合你 當年明月大大說史確實很好 個人認為80、90後史迷必看之作
以上狗狗都有
ps:我也看不下文言文的 但是我去圖書館借白文文的正史看 再看正史 (或者混著看、雖然頭有點暈) 不過效果挺好 呵呵
有需要留言
⑤ 清朝歷史方面的書
中規中矩的、但能看懂的 :《正說清朝十二帝》《明亡清興六十年》,《正說慈禧》《細說清朝》
歷史小說:「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
非常正經的:蕭一山《清代通史》《清史大綱》
閻崇年《明亡清初六十年》
譚伯牛《戰天京》《天下殘局》
唐浩明《曾國藩:黑雨、野焚、血祭》
老實說,現在的歷史題材電視劇,符合原貌的猶如鳳毛麟角,何況穿越,個人認為不過是借著有名的人物和背景大唱言情。先提個醒,歷史和小說與電視劇是有很大差距的,劇中俊逸瀟灑玉樹臨風的男主角說不定只是杜撰,現實這種東西,傷不起啊。嗯,如果想要懷抱一些美好,就看清穿的小說吧 http://..com/question/178581344.html?an=0&si=3
⑥ 要幾部後宮小說,清穿的,
以下是我覺得文筆好的小說,都是我覺得經典的,別嫌少呀!
《後宮——甄嬛傳》內容簡介
那一年,甄嬛十五歲。選秀是每個官家少女的命運,每三年一選,經過層層選拔,將才貌雙全的未婚女子選入皇宮,充實後庭。她抱著只不過來轉一圈充個數的念頭而來,因此薄施粉黛,如此輕描淡寫,只等皇上「撂牌子」,讓她落選。她立意要嫁這世間最好的男兒,和他結成連理,平平安安白首到老。在她心中,皇帝坐擁天下,卻未必是她心中認可的最好的男兒--至少,他不能專心待她。
可命運開了個玩笑:皇帝相中了她的智慧、氣節與端莊,她被皇上留在了宮中。事無可避,也只得如此。歷代後宮都是是非之地,況且雲意殿選秀皇上已對她頗多關注,想來今後必多是非,甄嬛原想凡事瞻前顧後,循規蹈矩,以求自保。可是在後宮之中生存下去的人哪個不是聰明絕頂之人?甄嬛容貌絕色,才藝兩全,尚未進宮已惹皇上注目,後宮之人嫉妒暗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只是事已至此,已無退路,只有步步向前!玄凌(皇上)的出現讓她突然愛上《詩經》和樂府里那些關於愛情的美妙詩句。在她的想像里,那些美好的愛情故事的男女主角一律成了她和他。依靠皇上的力量,她的家族能否有更好的前途?她的人生會不會因為他也許稀薄也許厚重的寵愛而變得更有意義一些?她在自己的身體和面容上發現了一些蟄伏已久的東西,現在她發現它們在蠢蠢欲動。既然已經決定了,那麼,甄嬛要一個最好的開場,一步一步踏上後宮這個腥風血雨之地!
《書蟲在清朝的米蟲生活》
作者:千本櫻景嚴
看書是廣博的,深度是不夠的;
潛能是無窮的,惰性是堅強的.
清水文,半架空,所以,女主不是歷史人物,是憑空捏造的.四四還是那個四四,不會專寵一個女人,女主還是女主,最愛是自己,不會讓一個男人擋住自己的天空.
雖然知道清穿的文已經爛了,因為最近太無聊,又正好看了兩篇四四的清穿文,都不錯,所以,頭腦發熱,一沖動就又挖坑了.
《步步驚心》
晉江清宮文三座大山之一,出現的時間大約與夢回同時,在文風上與夢回卻迥然不同,作者桐華想要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看這篇文時,我是真心疼裡面的若曦,寧可她愚笨點,卻偏偏是這么一個靈秀的人,終篇看完之後,我腦子歷史中回盪著倉央嘉措的詩:「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愛;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桐華姐姐應該也是一個四爺黨吧。
《在清朝的生活》(我挺喜歡的,類似種田文,有宮斗內容,但不多,女主從小老婆奮斗到妃子再到皇後的故事)
這是寫一位對歷史不了解,卻成了清穿女的故事;
這是寫一位只想平平淡淡的生活,卻嫁給雍正的故事;
……
既來之則安之,看不一樣的鈕祜祿氏。
⑦ 求講清朝歷史的書書
.細說各朝系列之---《細說清朝》黎東方
2.《正說清朝十二帝》----閻崇年
3.《正說清朝三百年》---林濤
4.《清宮秘檔》 備註:1解釋一下『正說」二字 「正」是指舉史實來講,客觀公正 「說」是指用靈活,新穎的方式使們對歷史欣然生 趣 「 正說』可謂集合了「戲說」的靈活性和教科書的真實性為一體 2本人推薦《細說清朝》寫的確實不錯 3可以看一下余秋雨的書
補充:有些穿越小說,比如《夢回大清》、《步步驚心》等清穿文,上面對歷史的描述也是比較的詳細,既可以當歷史有可以當小說。。。
關於清朝的歷史,建議看一下孟森先生的著作,包括《清史講義》,《清朝前紀》 《清初三大疑案考實》,《滿洲開國史》,《朱三太子事述》等,其中《清史講義》,在利用《清實錄》、《清史稿》的同時,又兼采檔冊及《朝鮮李朝實錄》等鮮為人用的史料,是一部水平較高的斷代史專著。孟森在《滿洲開國史》一書中集中揭發了二百年間清與明之關系真相,誠為歷史上一大快事。他對明清人物活動的研究多具灼見明識。如明朝建文、朱三太子等及「太後下嫁」、「順治出家」、「雍正承統」及董小宛、顧眉(橫波夫人)、孔四貞、香妃、顧太清(丁香花)五個女性的著述文字,皆具有時代人事的重要意義。
⑧ 有哪些關於清朝正史的書能讓人更直接的了解大清朝。
1、《清史十六講》。《清史十六講》是200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鍾翰。本書主要是從王鍾翰先生論著中選出十六篇代表性作品。
2、《清實錄》,全稱《大清歷朝實錄》,四千四百八十四卷,《清實錄》系清代歷朝的官修編年體史料匯編。
3,《清史稿》,《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的記載清朝歷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
4,《清朝的皇帝》,《清朝的皇帝》是2008年6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陽。
5,《正說清朝十二帝》,是2004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閻崇年。
(8)清朝歷代網路小說擴展閱讀:
1、《清史十六講》,王鍾翰先生是著名的清史和滿族史研究專家,很多文章發前人所未發,對清史滿族史研究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清史十六講》從王鍾翰先生論著中選出十六篇代表性作品,大致包含了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歷史人物研究方面,如《論袁崇煥與皇太極》《柳如是與錢謙益降清問題》;滿族史研究方面,如《釋瑪法》《釋阿其那與塞斯黑》等;清代官制方面,如《清代官制簡述》《談軍機處》等。
2,《清實錄》是清代歷朝官修史料的匯編,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及自然現象等眾多方面,是研究清代歷史必須憑借的重要文獻。
由於歷史的原因《清實錄》存有多個版本,而且各版本在不同程度上有過明顯被篡改的痕跡,對照各版本對同一事件不同的記述有助於研究人員進一步深入了解清代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後世當權者對待某些具體歷史事件的真實態度。
3,《清史稿》編寫的體例大致取法《明史》,但又有所創新。如本紀部分不僅逐年記載了皇帝的軍國大事,而且在前代遜君還健在、無謚可稱時,創了「宣統紀」的新格局;各志、表中除記錄天文、選舉、藝文、食貨及皇子、封臣等各方面活動外,新修的交通志、邦交志及表中的軍機大臣、理藩院,都是前史所未有的。
4,《清朝的皇帝》是高陽的作品,勾輯了愛新覺羅的祖先及太祖、太宗、世祖、聖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等清朝歷代天子的相關史實。
5,《正說清朝十二帝》該書講述了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最後一頁清朝在二百多年的漫長歲月中,為中華民族做出了的重大貢獻,也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敗與屈辱的辛酸記錄。
敘述了二百多年間,從努爾哈赤到溥儀。無論是英明的康熙帝,還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對它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正說清朝十二帝,就是正說一個王朝的興衰沒落,正說一個時代的歲月變遷。
⑨ 講清朝歷史的書籍
1、《細說清朝》
作者以「講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動地講述了對俄和戰、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革命,戊戌政變、八國聯軍侵華等歷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吳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鴻章、康有為、慈禧等歷史人物。
全書既有生動的故事和真實的歷史,又有頗具見識的評點,還闡釋了順治出家、雍正暴亡、乾隆身世等歷史之謎。本叢書所採用的「細說體」既不像正史的艱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編亂造,是別具風採的史學著作。
2、《正說清朝十二帝》
該書講述了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最後一頁清朝在二百多年的漫長歲月中,為中華民族做出了的重大貢獻,也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敗與屈辱的辛酸記錄。
敘述了二百多年間,從努爾哈赤到溥儀。無論是英明的康熙帝,還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對它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正說清朝十二帝,就是正說一個王朝的興衰沒落,正說一個時代的歲月變遷。
3、《正說清朝三百年》
本書14個專題,旨在反映清王朝的主要方面及其發展。「帝王」部分不僅僅反映各帝性格、功過,更企圖通過敘述各朝大事,勾勒清王朝的興起與衰亡的軌跡。
「後宮」、「皇宮和皇家園林」、「王室」、「政治」、「官吏」、「法制」、「外交」、「軍事」、「經濟」、「教育」、「科舉」、「文化」 這些專題既橫向展示清朝主要方面又縱向性地逐階段地反映這些方面的發展。「滅亡」專題則專門敘述其滅亡過程。
4、《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的記載清朝歷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書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一十六卷,以紀傳為中心。所記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下至1912年清朝滅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
5、《太監談往錄》
《太監談往錄》系多名晚清太監回憶錄的合集,包括《宮廷瑣記》(信修明著)、《清官太監回憶錄》(馬德清等述、周春暉記)和《太監往談錄》(耿進喜述、朱家浯記)3個部分。
內容多為身之親歷、目之親睹和耳之親聞,從各自不同的視角,記錄了作者的太監生活及相關的宮廷見聞。
雖然他們在清官的服役時間、服務對象不盡相同,文化程度、思維定式各有局限,所述內容或多或少與事實存在誤差,但由於都是作者的親歷親聞,在很多具體問題上卻可以彌補史料之闕。將一個個零碎的細節連綴起來,呈現給讀者的便是一段鮮活細膩、有血有肉的歷史。
⑩ 清朝穿越小說有什麼》
紅袖添香小說網
《殺手格格》
她是一個殺手,經歷十年的血染生活,終於疲憊,在選擇放棄的那一刻穿越至雍正年間,陰差陽錯被認為格格進入皇家御苑——圓明園。
他是她名義上的哥哥,弘歷,一心疼愛守護,卻漸漸心裡的平衡出現了傾斜。當他終於鼓足勇氣說出愛的宣言,驚天的霹靂無情地撕碎了他的心,原來,她竟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妹。
他是冷若冰霜的侍衛,傅恆,一路默默地守護在她的身邊,卻因為親人的苦苦請求,最終選擇了犧牲自己的感情,然而,自己卻是身心疲憊。
他是至高無上的君主,雍正,一直等候著心愛的人回心轉意,只能將所有的思念投注在他們共同的結晶之上,寵愛,疼惜,可當真相捅破的那一刻,他的心也徹底偏離的父親的軌道。
《多鐸的福晉》
本人很喜歡看中國歷史,尤其偏愛清代歷史。對清王朝從一個外邦民族到入主中原的大清帝國,本人十分佩服歷代帝王的智慧和膽識。
愛新覺羅·多鐸,清太祖第十五子,母為烏拉那拉·阿巴亥大妃,其兄為愛新覺羅·多爾袞(皇父攝政王)。多鐸曾因戰功被加封為和碩德豫親王,共有妻妾十一人,子八人。其中繼承人多尼的母親為豫親王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因睿親王身後無子世襲王位,而過繼豫親王第五子多爾博,然其母亦是這位繼福晉,因此,我大膽開展聯想,以這位在檔案中僅留寥寥數語的女子為主人公,從她的容貌,智慧,經歷,人格寫一個故事。此書僅表達我對大清王朝的眷戀及崇敬之情。
再次向豫親王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致敬!
《寂寞飄香陳圓圓》
天下人都知道,李自成攻破明朝的北京城以後,吳三桂聞聽愛妾陳圓圓已被霸佔,頓時「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李自成眼看大勢已去,只好撤回陝西故地。臨走之時,本想帶著陳圓圓。陳圓圓勸告說:「妾身若隨大王西行,只怕吳將軍為了得到妾身,對大王窮追不舍;不如將妾身留在京師,還可作為緩兵之計!」李自成聽著有道理,就留下了陳圓圓。而吳三桂並不知道陳圓圓仍然留在京城,就揮師緊追李自成的殘部。
時至今日,天下人對陳圓圓此後的去向仍然存在爭議。其真實情況是——身在京城的陳圓圓,早已使她看透了男人的嘴臉,不再想成為男人的玩物,她於亂軍當中,帶著大批價值連城的財寶,化妝逃出北京城,開始了新的隱居生活。隨她逃出的,還有一名年幼的公主和一名皇帝的嬪妃。那年,她二十一歲。
本文男主人公柳如平偶遇陳圓圓,他們由此開始了一場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韋小寶之盅惑東瀛》
偕七美隱居多年的韋小寶,因酷似一東瀛男孩,遂被倭人帶至一島國異地,東瀛,
在這里,他領受了不一樣的美女風情,經歷了不一樣的波折險遇,更捲入了不一樣的爭斗沖突中,……
他還會運交桃花嗎?他還能喚風得雨嗎?還會有大把的錢財供他揮霍嗎?還會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供他驅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