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游小說 » 宜昌網路小說家

宜昌網路小說家

發布時間: 2022-05-31 14:24:48

㈠ 杜鴻的作品目錄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及小說創作年表 80年代
散文《琴聲》,《中學生之友》1984年1月第一二合期;廣東人民出版社。
短篇小說《愛……》,《曉曦》,1984年第三期。
詩《山的故事》,《曉曦》,1985年第四期。
詩《老人的故事》,《曉曦》,1985年第四期。
詩《奶奶·星星》,《宜昌市報》,1986年3月10日。
詩《山裡人》,《詩風》,1987年8月5日。
詩《情人的眼睛》,《青年自選短詩集》湖北省詩歌學會主編,1987年10月。
報告文學《一小人》,《宜昌日報》,88年8月2日並獲該本「改革十年報告文學徵文一等獎」。
散文《檯球風透視》,《宜日日報》,1988年12月17日。
散文《信奉》,《宜昌日報》,1989年9月10日。
報告文學《燃燒光明的情懷》,《夷陵老一輩》,1989年10月。
評論《誘發學生作文四法》,《宜昌日報》,1990年2月21日。
1991年
報告文學《燭淚情》,《宜昌日報》,1月14日。
散文《中堡島重遊》,《湖北日報》,4月12日。
散文《桔趣與柑橘節》,《綠色大世界》,第四期。
散文《待到橙紅桔綠時》,《長江開發報》,7月5日。
散文《待到橙紅桔綠時》,《科技今年快報》,7月19日。
散文《最是橙紅桔綠時》,《湖北市場》,8月5日。
散文《桔趣與柑橘節》,《宜昌日報》,9月2日。
散文《綠叢紅桔最宜秋》,《湖北市場》,9月30日。
散文《柑桔與桔文化》,《長江開發報》副刊,10月11日。
報告文學《綠從紅桔最宜秋》,《甜密的西陵峽》,10月版。
報告文學《永遠向上的人》,《西陵風情》,香港天馬出版社10月版。
報告文學《普通女性》,《西陵風情》,香港天馬出版社10月版。
1992年
散文《中堡島重遊》,《光明日報·東風版》(頭條)1992年4月21日。
散文《中堡島重遊》,《中國市場時報》副刊,1992年5月4日。
評論《觸探民族脊樑的感慨·元辰評〈中堡島重遊〉》,《中國市場時報副刊》1992年6月29日。
評論《山坡羊·潼關懷西》,《古代詩文例說》,武漢出版社1992年8月。
評論《焚書坑》,《古代詩文例說》,武漢出版社1992年8月。
散文《中堡島重遊》,《三峽現代散文賞析》(陝西旅遊出版社)1992年10月。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散文《綠叢紅桔最宜秋》,《農村成人教育》雜志,1992年第10期。
報告文學《大鵬三故事》,《洞庭驕子》,1992年10月香港文藝出版社。
報告文學《風流黃金卡》,《首富村壯歌》,1992年10月內蒙古出版社。
報告文學《王仁林上中下》,《中國包裝報》,1992年11月2日。
1993年
散文《溫暖如家》,《人民日報·大地》,1993年10月14日。
散文《古鎮鄉情》,《中國環境報·綠地》,1993年1月28日。散文《古鎮將被淹沒》,《長江航運報》,1993年1月30日。
散文《朴實的古鎮》,《中國人口報·蒼生》,1993年2月12日。
散文《兒子的啟示》,《青年人報》,1993年2月19日。
散文《溫馨的搖滾》,《中國婦女報》,1993年3月1日。
散文《兒子》,《市場時報》,1993年3月15日。
散文《朴實的古鎮》,《西楚文學》,1993年第三期。
散文《朴實的古鎮》,《光明日報·東風版》,1993年4月15日
短篇小說《城市裡破碎的夜晚》,《西陵峽》,1993年第四期。
報告文學《中國石材城憂思錄》,《香港九七雜志》,1993年第四期。
散文《朴實的古鎮》,《閱讀與寫作》,1993年第六期;附吳一干教授評論〈歷史憂思的眼睛。
散文《朴實的古鎮》,《宜昌日報》,1993年7月22日。
報告文學《揮淚別家園》,《中國城鄉金融報》,1993年9月18日。
報告文學《淚別家園》,《中國建設報》,1993年9月21日。
散文《兒子的啟示》,《宜昌文化報》,1993年9月。
散文《喜遷》,《長江開發報》,1993年10月6日。
報告文學《新時代崇高的人》(上下連載),《經濟信息時報》,1993年10月9日和12日。
散文《勝似爹娘疼兒心》,《中國水利報》,1993年10月9日。
報告文學《三峽情,赤子心》,《三峽經濟報》,1993年10月15日。
報告文學《淚別故土》,《東方時報》,1993年10月20日。
報告文學《序幕》,《人民長江報》副刊,1993年10月25日。
報告文學《三峽百萬移民大遷徙》,《城市導報》,1993年10月25日。
報告文學《三峽首批移民記》,《遼寧科技報》,1993年10月29日。
報告文學《在巧字上做文章》,《中小學校長風采》,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
報告文學《三峽百萬移民開始行動》,《現代家庭報》,1993年11月2日
散文《毛主席故居抒懷》,《三峽晚報》,1993年11月11日。
散文《在主席故土》,《中國老區報》,1993年11月25日。
報告文學《三峽百萬大移民》,《三峽發展導刊》,1993年第十一期。
散文《在主席故居》,《中國人口報·蒼生》,1993年12月17日。
報告文學《三峽在移民》,《經貿時代報》,1993年12月20日。
散文《在毛主席故居》,《宜昌日報》,1993年12月21日。
散文《在毛主席故居》,《長江開發報》,1993年12月21日。
散文《故物感心深》,《三峽經濟報》,1993年12月26日。
1994年
散文《長江青苔的老屋》,《花溪》文學月刊頭條,1994年第十一期。
散文《告別家園卻情願》,《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學副刊,1994年1月25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人民日報·海外版》文學副刊,1994年12月26日。
散文《寧靜的寧河》,《環境保護導報》,1994年1月5日。
報告文學《三峽大遷徙》,《深圳商報》,1994年1月24日。
報告文學《三峽移民》,《農村青年》,1994年第一期。
報告文學《三峽壩區的女移民》,《中國婦女》,1994年第一期。
散文《寧靜的寧河》,《希望導報》,1994年2月5日。
散文《三峽樹》,《西楚文學》文學月刊,1994年第三期。
散文《長江青苔的老屋》,《青海日報》文學副刊,1994年8月23日。
散文《寧河幽思》,《中國環境報》文藝副刊頭條,1994年4月2日。
散文《寧靜的寧河》,《特區時報》副刊,1994年4月5日。
散文《故鄉的樹》,《三峽經濟報》三峽風副刊,1994年4月9日。
散文《三峽樹》,《中國環境報》綠地副刊,1994年4月21日。
散文《花栗樹》,《長江開發報》副刊,1994年4月25日。
散文《三峽樹》,《海南日報》副刊,1994年4月25日。
散文《三峽樹》,《市場時報》副刊,1994年4月27日。
散文《入園》,《三峽希望報》副刊,1994年5月4日。
散文《三峽樹》,《中國城市導報》副刊,1994年5月5日。
散文《三峽樹》,《中國三峽工程報》副刊,1994年5月19日。
散文《眼神》,《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4年6月4日。
散文《兒子與樹》,《家庭教育報》副刊,1994年6月9日。
散文《兒子與樹》,《中國人口報》蒼生副刊,1994年6月10日。
散文《三峽樹》,《中國紅十字報》博愛·人群副刊,1994年6月17日。
報告文學《淚別家園》,《三峽文學》文學月刊,1994年第六期。
散文《老屋·鄉情》,《經濟信息報》副刊,1994年7月3日。
散文《寧靜的交響》,《三峽經濟報》副刊,1994年7月9日。
散文《寧靜的寧河》,《海南日報》椰風副刊,1994年8月15日。
散文《長滿青苔的老屋》,《青海日報》江河源副刊,1995年8月28日。
散文《長滿青苔的老屋》,《三峽經濟報》副刊,1994年9月17日。
散文《長江青苔的老屋》,《脫貧與致富》月刊並獲該刊年度好作品品一等獎,1994年第九期。
散文《神農溪散記》,《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4年第1090期。
散文《送兒子》,《遼寧科技報》副刊,1994年10月13日。
報告文學《三峽百萬大移民》,《旅遊》雜志,1994年第十期
散文《神農溪散記》,《中國水利報》副刊,1994年11月8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海南日報》椰風副刊,1994年11月14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科技信息快報》副刊,1994年11月18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新華日報》新潮副刊,1994年11月20日。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散文《書房聽西》,《經濟信息時報》文學副刊,1994年12月20日。
1994年,獲青島第二屆副刊文學獎。 1995年
散文《大海與人生》,《宜昌日報》副刊,1995年12月5日。
散文《眼神》,《中國東方時報》副刊,1995年1月13日。
散文《書房聽雨》,《青海日報》副刊,1995年1月22日。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宜昌日報》副刊,1995年2月8日。
散文《書房聽雨》,《中國環境報》副刊,1995年2月9日。
散文《浮想往事》,《經濟信息時報》,1995年2月9日。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市場時報》副刊,1995年2月22日。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三峽晚報》副刊,1995年2月24日。
散文《斜雨滿天》,《青年導報》副刊,1995年2月24日。
散文《書房聽雨》,《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2月24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市場時報》副刊,1995年2月28日。
散文《書記聽雨》,《脫貧與致富》雜志,1995年第三期。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中國三峽工程報》副刊,1995年3月9日。
散文《三峽樹》,《環境報》副刊,1995年3月10日。
散文《神農溪散記》,《青海日報》江河源副刊,1995年3月19日。
散文《身染小疾》,《健康之友》副刊,1995年3月23日。
散文《兒子與樹》,《希望導報》副刊,1995年4月19日。
散文《身染小疾時》,《市場時報》副刊,1995年5月3日。
散文《長滿青苔的老屋》,《青島日報》副刊,1995年7月5日。
散文《身染小疾》,《中國衛生信息報》副刊,1995年7月26日。
散文《身染小疾》,《健康時報》山茶花副刊,1995年8月2日。
序《企業要向真廣告靠攏》,《三峽壩區企業名錄》,1995年8月8日。
散文《三峽風》,《中國水利報》副刊,1995年8月24日。
散文《三峽風》,《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8月26日。
散文《嬉戲八與發》,《長江開發報》副刊,1995年9月18日。
散文《黃花三記》,《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9月23日。
散文《三峽風》,《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10月6日。
散文《關於八與發》,《特區時報》副刊,1995年10月31日。
散文《三峽風》,《脫貧與致富》雜志,1995年第十期。
散文《在主席故居》,《閱讀與寫作》雜志,1995年第十一期。
評論《把握好歷史感——讀〈在主席故居〉(吳江)》,《閱讀與寫作》雜志,1995年第十一期。
散文《三峽的山》,《長江開發報》江天副刊,1995年12月11日。
散文《三峽的風》,《特區時報》藍海洋副刊,1995年12月7日。
散文《呵,黑岩子》,《亞太經濟時報》副刊,1995年12月16日。
散文《銀杏沱的鍾聲》,《特區時報》副刊,1995年12月21日。
散文《呵,黑岩子》,《農民日報》大地周刊,1995年12月24日。
散文《三峽的山》,《經濟信息時報》副刊,1995年12月26日。
1996年
散文《書記聽雨》,《花溪》文學月刊,1996年第一期。
附:評論《書房聽雨序·甘茂華》,《青海日報》,1996年10月20日。
散文《呵,黑岩子》,《宜昌文化報》,1996年4月。
散文《我的十三湖》,《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荷塘鳴琴》,《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胡叫亂想》,《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我的十三湖》,《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我的十三湖》,《西陵峽》文學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聽雨》,《通俗文藝報》,1996年5月。
散文《在柴埠溪古道上》,《宜昌日報》副刊,1996年5月26日。
散文《土家人的清江》,《河北日報》副刊,1996年5月29日。
散文《清江隨筆》,《散文百家》文學月刊,1996年第六期。
散文《斜雨滿天的日子》,《通俗文藝報》,1996年6月2日。
散文《身染小疾》,《中國文化報》,1996年7月8日。
散文《白果樹瀑布》,《青島日報》,1996年8月2日。
散文《荷塘鳴琴》,《三峽晚報》,1996年8月19日。
散文《清江隨筆》,《中國林業報》,1996年8月8日。
散文《白果樹瀑布》,《宜昌文化報》,1996年8月。
散文《在柴埠溪古道上》,《中國環境報》副刊,1996年8月26日。
散文《清江隨筆》,《中國水利報》,1996年9月1日。
散文集《書房聽雨》,十六萬字,中國三峽出版社1996年10月。
中篇小說《小康工作隊》,《三峽文學》雜志,1996年第十一期。
中篇小說《夷陵閑墨》,《書房聽雨》,中國三峽出版社1996年10月。
散文《銀杏沱的鍾聲》,《新華日報》,1996年10月11日。
散文《遠思近想》,《青海日報》,1996年10月21日。
散文《天籟》,《青島日報》,1996年10月23日。
散文《我的十三湖》,《宜昌文化報》,1996年11月。
散文《清江隨筆》,《宜昌文化報》,1996年12月。
散文《清江隨筆》,《花溪》文學月刊,1996年第十二期。
散文《白果樹瀑布》,《環境保護導報》,1996年12月21日。 1997年
散文《思緒盡飛翔》,《特區時報》,1997年1月16日。
評論《〈書房聽雨〉序》(甘茂華),《宜昌文化報》,1997年4月12日。
散文《白果樹瀑布》,《江河文學》,1997年第一期。
散文《我的十三湖》,《花溪》,1997年第三期。
散文《感悟石寶寨》,《三峽晚報》,1997年4月6日。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散文《清江隨筆》,《中國環境報》頭條,1997年5月22日。
散文《荷塘鳴琴》,《宜昌文化報》,1997年4月。
散文《白果樹瀑布》,《經濟信息時報》,1997年4月12日。
散文《雜樹·電線·鳥》,《經濟信息時報》,1997年5月31日。
散文《峽江行船》,《旅遊導報》,1997年5月23日。
散文《人格的香港》,《宜昌日報》,1997年6月4日。
散文《久違了香港》,《三峽法制報》,1997年6月27日。
散文《春天的故事》,《經濟信息時報》,1997年6月28日。
散文《在未來水世界》,《中國三峽工程報》,1997年7月4日。
散文《峽江行船》,《三峽法制報》,1997年7月15日。
散文《太陽山隨想》,《三峽晚報》,1997年7月21日。
散文《荷塘鳴琴》,《青島日報》,1997年7月29日。
散文《峽江行船》,《宜昌日報》,1997年8月19日。
散文《峽江禁忌》,《三峽法制報》,1997年11月11日。
散文《〈移民縣長〉的文化感》,《宜昌文化報》,1997年10月。
散文《荷塘鳴琴》,《海南日報》,1997年9月8日。
散文《露天電影》,《青島日報》,1997年8月12日。
散文《五哥》,《青島日報》,1997年9月16日。
散文《車溪千瓣蓮》,《宜昌文化報》,1997年10月。
報告文學《海派人物》,《統一戰線》,1998年第九期。
1998年
散文《在水底世界過年》,《青島日報》,1998年1月17日。
散文《最後的圖騰》,《三峽晚報》,1998年1月30日。
散文《露天電影》,《花溪》,1998年第七期。
散文《壇子嶺》獲1998年湖北專業報刊好作品一等獎。
散文《奉節·石寶寨》,《三峽文學》,1998年第十二期。
創作談《追求樂觀的光芒》,《江河文學》,1998年第十二期。
散文《露天電影》,《閱讀與寫作》,1998年第十期。
1999年
散文《昭君台》,《青島日報》,1999年1月26日。
中篇小說《困獸》,《芳草》,1999年第八期。
散文《昭君台》,《青島日報》,1999年3月22日。
散文《感悟山水》,《青島日報》,1999年4月5日。
散文《感悟山水》,《經濟信息時報》,1999年1月26日。
散文《忠州的影子》,《江河文學》,1999年4月5日。
散文《那一雙清澈的大眼睛》,《宜昌日報》,1999年4月16日。
散文《感悟忠州》,《中國文化報》,1999年7月16日。
散文《忠州遇忠魂》,《中國交通報》,1999年7月30日。
散文《感悟忠州》,《青島日報》,1999年8月9日。
散文《感悟忠州》,《工人日報》,1999年8月15日。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2000年
大型文化散文《懷想三峽》及2部旅遊文集《白果樹瀑布》、《幽幽情人泉》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散文《感悟秋風亭》,《中國文物報》,2000年9月24日。
散文《鹽道懷古》,《中國交通報》,2000年3月1日。
散文《人之輕重秋風量,江亭小巧蘊意長》,《中國文物報》,2000年11月12日。
2001年
中篇小說 《爾雅書院》發於《延安文學》第四期。評論《元辰杜鴻作品引起關注》,《三峽商報》(高秉喜),2001年11月22日。
2002年
長篇小說《一個白痴統治的村莊》,時代文藝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被評論界稱為21世紀的《百年孤獨》,杜鴻本人被稱21世紀「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
中篇小說《刁民李夢醒的家庭隱私》,《芳草》第五期,並獲芳草2002年度文學獎。同時,《荊州晚報》劈出五個專版對小說進行討論。樊星、錢鵬喜、黃大榮等對小說進行了專門評論。
散文《老屋補記》,《閱讀與寫作》,2002年第十期,並附評論。
2003年
散文集《永遠的三峽》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說《黑痣》發於2003年《紅岩》第四期。
小中篇《幻想中的樹》發於《廣西文學》第十期頭條。
散文《平湖秋月》,《宜昌日報》,2003年8月28日。
評論《讀杜大江的畫》,《三峽晚報》,2003年10月20日。
2004年
中篇小說《一個故事的原形》,《延安文學》2004年第五期。
中篇小說《請你入畫》,《長江文藝》2004年第八期。
評論《具體環境沖突中的毀滅——評<請你入畫>》(趙郭明),《長江文藝》2004年第八期;《三峽商報》,2004年8月25日。
中篇小說《困獸》,《紅岩》2004年第十期。同年收入2004年度先鋒小說選《王小波門下走狗第三波》。
散文《百年陳香》,《長江文藝》,2004年第十期。
散文《春茶帶露》,《宜昌日報》,2004年3月31日。
散文《賣鏡子的和賣茶壺的》,《三峽商報》,2004年6月12日。
評論《走進小徑分岔的後花園》,《三峽晚報》,2002年6月15日。
散文《百年陳香》,《三峽晚報》,2004年7月1日。
散文《來生茶為妻》,《三峽商報》,2004年7月6日。
書話《酷夏讀涼書》,《三峽晚報》,2004年7月28日。
評論《月是故鄉明——讀馮緒旋<三峽小移民>》,《楚都市報》,2004年8月6日。
散文《我的歷史老師》,《三峽商報》,2004年9月10日。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散文《古鎮詩蹤》,《三峽晚報》,2004年10月11日。
散文《僧樹佛酒》,《三峽晚報》,2004年11月21日。
評論《<石牌保衛戰>展銀屏巨制》,《三峽日報》(劉洪進),10月14日。
2005年
中篇小說《耶利哥的玫瑰》,《延安》2005年第一期。
短篇小說《我愛蝶狼》,《芳草》2005年第六期。同年《我愛蝶狼》獲2005年全國首屆青春文學大獎賽佳作獎。
散文《飢餓》選入《博客》2005年試刊號。
散文《一棵包穀的命運》、《鹽道》,《中學生網路》2005年第六期、第八期。
背景資料《石牌和石牌保衛戰》《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第8期。
散文《話山話水話夷陵》《游遍天下》2005年第8期。
散文《看山是山》、《泰山,中華圖騰》,《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第10期。
中篇小說《懷孕的男人》選入知識出版社《王小波門下走狗第四波·貧乏時代最幽默的文字》。
短篇小說《馬小樹的愛情》選入灕江出版社版《2005中國網路文學》。
評論《馬寧攝影作品賞讀》,《三峽晚報》,1月4日。
散文《關公坊酒外話》,《三峽商報》,1月15日。
散文《小鎮太平溪》,《三峽晚報》,1月16日。
散文《從儀狄說起》,《三峽晚報》,2月6日。
書話《我的讀書之旅》,《三峽晚報》,2月22日。
評論《故事和細節的力量》,《三峽商報》,3月18日。
評論《洇染本無致》,《三峽商報》,2005年4月20日。
評論《給生命留個路標》,《楚天都市報》,2005年4月20日。
散文《柴埠溪向左,震撼也向左》,《三峽商報》,2005年6月3日。
散文《拜謁屈原祠》,《宜昌日報》,2005年6月6日。
散文《香山與茗水》,《宜昌報》,2005年6月10日。
散文《滴沏城堡》,《宜昌日報》,2005年7月1日。
散文《夢游幻虛》,《葛洲壩集團報》,2005年8月26日。
散文《讀石欲忘言》,《三峽晚報》,2005年8月27日。
評論《網路文學宜昌印象》,《宜昌日報》,2005年9月1日
散文《即佛即畫三峽石》,《宜昌日報》,2005年9月22日。
評論《人物形象的喧嘩》,《三峽晚報》,2005年9月7日。
評論《人物形象的喧嘩》,《宜昌日報》,2005年9月13日。
評論《鳥飛前面的天空》,《三峽晚報》,9月20日。
散文《眩暈向左,震憾再向左》,《長江日報》,2005年10月14日。
評論《觸探中國式油畫的可能性》,《三峽晚報》,2005年12月15日。
評論《觸探中國式油畫的可能性》,《宜昌日報》,2005年12月20日。
評論《一次愛的虛擬行程》,《宜昌日報》,2005年12月23日。
2006年
短篇小說《馬小樹的愛情》,《星火·中短篇小說》2006年7月號。
長篇散文《峽江號子》,《芳草》文學,2006年第四期。
杜鴻發表作品目錄
短篇小說《那三個春花雪月夜》,《芳草》網路小說選刊,2006年第11期。
中篇小說《刁民李夢醒的家庭隱私》入選《綻放——紅袖八年精選集之〈狼情〉》(2006年6月南海出版公司)
散文《泰山記宗》,2006年《旅遊度假》第8期。
2007年
《杜鴻中篇小說精選》,2007年3月,長江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說《丟手絹》,2007年5月,《長江文藝》第五期

㈡ 中國文學泰斗有哪些

有屈原、魯迅、韓愈、曹雪芹、李白等。

1、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

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校(現東北大學)。

「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3、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

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4、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 ),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過康熙帝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極受康熙寵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

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

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著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5、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魯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屈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雪芹

㈢ 筆名中含有石頭的網文作家

石頭,網路小說家,筆名宜昌石頭。宜昌石頭是一個平時就喜歡寫點東西的人,一個喜歡在空閑的時候胡思亂想的人,一個喜歡讓思維天馬行空、特立獨行的人,一個喜歡在路上走走看看、聽聽想想的人。因為在生活中有了些感觸,在磨練中有了些領悟,在寫作中有了些沖動,就決定寫一些關於都市生活、關於歷史社會的的小說、劇本、詩詞、散文、傳記出來搏各位看官一笑,誰知一寫就洋洋灑灑寫了好多年,就有了一部都市系列長篇小說和一部個人文集,都是滔滔不絕的幾百萬字,都是包羅萬象的長篇大論。 宜昌石頭就是一個看了許多大俠的傑作就想寫一點東西來娛樂自己、也娛樂別人的人。新人談不上,老人也談不上,大師談不上,小生也談不上,就是在網站裡面和各位看官一起聚一聚,談談那些值得一提的故事。千萬別指望什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宜昌石頭就是一條游在魚缸的魚,經常自己悠哉游哉,偶爾會出來冒個泡泡,千萬別噴飯,也別吹捧,其實哥只是個傳說,其實他只是萬千網路作者中的普通一員。

㈣ 石頭有哪些小說

石頭,網路小說家,筆名宜昌石頭。宜昌石頭是一個平時就喜歡寫點東西的人,一個喜歡在空閑的時候胡思亂想的人,一個喜歡讓思維天馬行空、特立獨行的人,一個喜歡在路上走走看看、聽聽想想的人。因為在生活中有了些感觸,在磨練中有了些領悟,在寫作中有了些沖動,就決定寫一些關於都市生活、關於歷史社會的的小說、劇本、詩詞、散文、傳記出來搏各位看官一笑,誰知一寫就洋洋灑灑寫了好多年,就有了一部都市系列長篇小說和一部個人文集,都是滔滔不絕的幾百萬字,都是包羅萬象的長篇大論。 宜昌石頭就是一個看了許多大俠的傑作就想寫一點東西來娛樂自己、也娛樂別人的人。新人談不上,老人也談不上,大師談不上,小生也談不上,就是在網站裡面和各位看官一起聚一聚,談談那些值得一提的故事。千萬別指望什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宜昌石頭就是一條游在魚缸的魚,經常自己悠哉游哉,偶爾會出來冒個泡泡,千萬別噴飯,也別吹捧,其實哥只是個傳說,其實他只是萬千網路作者中的普通一員。

石頭的小說有:

  1. 城市好男:一個英雄虎膽、我行我素的男人,總會有意無意的遭遇一些這樣或那樣的事情,就會有盪氣回腸的見義勇為、哭笑不得的尷尬、峰迴路轉的奇跡、門板也擋不住的運氣;就會有驚心動魄的決斷、活色生香的場景、卿卿我我的香艷和無往不勝的征服,就會有這部男兒當自強、女兒自多情的《征服》,就會有這部春光無限、杏花片片的《征服》,就會有這部談笑凱歌還、抱得美人歸的《征服》。

  2. 伙計:一個退伍的特種兵小軍官,一個被停職的辦公室主任,一個有些硬朗、有些帥氣、有些壞壞的笑、有些靦腆含蓄又我行我素的大男人,在一天上午到街上辦事,誰知就遇上了事,故事就從此展開,當然就使得各位看官一氣呵成、不忍掩卷。 其中當然有纏綿粉色的愛情。也就脈脈含情、奼紫嫣紅,也就仗劍長嘯去,抱得美人歸。

  3. 紅杏枝頭:有一個因為見多識廣就有了些才華橫溢的年輕人、還有一個因為在部隊摸爬滾打過就有了一些身手的純爺們,還有一個因為坎坷身世就有些冷酷的男子漢。這三個男人因為長得有些硬朗就有了一些女孩子的喜歡,因為有些俠義舉動就有了一些天南海北的朋友,因為陰差陽錯、身不由己就有了門板擋不住的運氣。所以,該來的還是要來,躲都躲不過;該去的還是要去,拉都拉不住;所以,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這就是劫數;該承擔的還是要承擔,這就是男人。

  4. 峽州三部曲:《峽州三部曲》是一部長篇都市系列小說,共分三部,《紅杏枝頭》講的是一個男人和幾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也就溫情脈脈、喜氣洋洋、高高興興、甜甜蜜蜜;《天官牌坊》講的是一些大男人之間的友情故事,就有了些陽剛之氣、硬朗之風、就有了點詼諧灑脫、捧腹大笑,《直插雲帆》講的是一個傳奇男人的傳奇故事,就有了跌宕起伏、波瀾壯闊、五湖四海、大江南北、驚心動魄、風生水起。

  5. 天官牌坊:國慶對於王大力來說是他新婚的日子,也是有朋自遠方來、親友團聚、花好月圓、溫馨和諧的日子,當他在晨曦中醒來的時候,他不會想到會在那一天發生那麼多的知道或不知道的突發事件,會有那麼多的愛恨情仇貫穿了整個節日,就交織出國慶的驚心動魄和豐富內涵,就顯示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從各自的角度做出的不同的抉擇和紛繁的態度,就使得國慶的峽州充滿了驚險的懸念、喜劇的成分、武俠的俠義、道家的理念、朋友的同心,還有高潮迭起。不過還是那句話: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國慶節本來就是喜慶的,就是紫氣東來的。

  6. 緊緊地握你的手:故事簡介這是一部都市小說,太陽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就有了第一縷曙光照耀在城市的上空,就有了充滿活力、紛繁雜亂、熙熙攘攘而又有故事發生的新的一天的開始,上班、上學、做生意、出遠門、旅遊、打麻將、吵架、動手打人、談戀愛、離婚、買東西、看熱鬧,想心思、做美夢、生病、太極拳、新人、辦公…,如果是國慶節呢?全民放假,國慶七天樂,就一定更有意思,《緊緊的握你的手》這部小說就是說的是國慶節第一天的事情,事情太多,太復雜,就從天還沒亮的時候開始說起吧。

㈤ 楊興銘是誰

宜昌人 業余小說家 我聽朋友說起過 不知道是不是您要找的人

㈥ 已經靠《明朝那些事兒》掙的盆滿缽滿,當年明月為什麼不辭職專心寫小說

《明朝那些事》版權收入幾千萬,以明月的名氣,如果繼續寫那些事系列,不知道要甩現在市面上各種山寨《✘朝那些事》多少條街,三年兩年身家就能好幾個億,因此離開隆化縣的公務員職位不啻是個正確的選擇。

而且他依然年輕,雖然他的《明朝那些事》里有相當多的錯誤,但是我相信如果明月能離開自己的功勞簿,別被版稅和名望所累,一定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這部書之所以如此好看,是因為作者用現代人的語言來講古人的故事

作者對明朝的歷史了如指掌,信手捏來,最要的是作者不光知道了歷史上發生了什麼事,對每個角色的性格、品德、能力都一清二楚,對故事中的每個重要人物都做了全面的分析。它以一種網路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

三者糾結膠葛,使得他在《明朝那些事兒》以後,不但沒有續寫出另外朝代的書,甚至基本都輟筆了,留給外界一個「江郎才盡」的印象。

㈦ 明朝那些事兒是誰寫的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是:
當年明月
當年明月,本名石悅,男,漢族。1979年出生在宜昌一個普通幹部家庭,曾經是廣東順德海關公務員,以《明朝那些事兒》成名於互聯網,截至2014年《明朝那些事兒》累計銷量過千萬冊,創下中國圖書銷量奇跡。2009年4月7日,作為全集結束本的《明朝那些事兒》第七冊,已經完稿出版。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當年明月以575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8位。石悅在隆化縣的掛職時間為一年。據介紹,石悅到隆化縣掛職副縣長之前在國家環保部工作,而國家環保部一直和隆化縣保持著良好的關系。此前,亦有環保部工作人員在該縣掛職鍛煉的先例。

㈧ 有哪些著名的網路作家他們的代表作是

1、唐家三少

唐家三少,本名張威。出生於1981年1月10日,畢業於上海社科院高級作家研修專業,碩士學歷。

累計出版《斗羅大陸》系列、《神瀾奇域》系列、《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等二十餘部長篇小說。

2、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本名陳政華。1986年11月8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中國網路作家富豪榜當紅上榜作家,縱橫中文網專欄作家,網路小說新一代人氣作家。代表作《極品公子》《陳二狗的妖孽人生》、《天神下凡》、《雪中悍刀行》。

3、蝴蝶藍

蝴蝶藍,真名王冬。起點中文網著名作家,網路原創游戲類小說代表寫手。2012年2月簽約公主志,並連載作品《網游之江湖任務行》,成為公主志首位入駐的男作者連載黨。江湖人稱「蟲爹」「女神」,作品以網游題材為主,被譽為「網游文神級大師」。

4、月關

月關,原名魏立軍,作家,中國作協會員,遼寧文學院客座教授,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客座教授,遼寧政協知聯會會員。

著有《回到明朝當王爺》、《狼神》、《大爭之世》、《一路彩虹》、《步步生蓮》、《錦衣夜行》、《醉枕江山》等長篇小說,及美文《美麗的童年》和文學劇本《追愛跨世紀》。

5、貓膩

貓膩 ,本名曉峰,1977年出生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網路作家。

貓膩曾就讀於四川大學(未畢業),後從事網路文學創作,現為閱文集團白金作家。代表作《朱雀記》、《慶余年》、《間客》、《將夜》、《擇天記》、《大道朝天》等。

㈨ 當年明月是誰

當年明月,原名石悅,是一個網路寫手,大神級人物。

1979年出生在宜昌一個普通幹部家庭,原是順德海關公務員。以《明朝那些事兒》成名於互聯網,受到讀者的熱捧。當年明月堪稱草根講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認可印證了當年明月的那句話:「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網路紅人原被領導認為「很一般」,成名後獲重用借調北京,現為中國海關總署緝私警察。

2009年4月7日,作為全集結束本的《明朝那些事兒》第七冊,已經完稿出版。

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當年明月以575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8位,引發廣泛關注。

熱點內容
重生古風小說女主後悔 發布:2025-08-21 00:15:45 瀏覽:810
類似於戀愛流怪談游戲的小說 發布:2025-08-20 23:31:32 瀏覽:296
他說小說大結局是什麼 發布:2025-08-20 23:25:14 瀏覽:546
男主龍族女主鳳族古言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20 23:05:29 瀏覽:711
網路小說四十不惑 發布:2025-08-20 23:05:12 瀏覽:710
網路小說男主角林浩 發布:2025-08-20 22:41:38 瀏覽:143
七部曲小說言情 發布:2025-08-20 22:20:51 瀏覽:499
經典民國情緣小說 發布:2025-08-20 22:19:31 瀏覽:112
短篇小說關於家鄉 發布:2025-08-20 22:18:31 瀏覽:385
素女成仙小說最新章節 發布:2025-08-20 22:07:13 瀏覽: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