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傳到西方
㈠ 一些熱門玄幻小說基於西方架構辯論問題
就當前中國網路小說在國外的受眾者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在中國網路小說湧入國外市場的這股浪潮中,玄幻小說無疑是其中的生力軍,因此國外消費中國網路小說的主要人群基本將目光聚焦在玄幻類小說這一類別上。就一時來看,中國網路小說憑借把握國外消費者心理迅速走俏,並迎來一片繁榮景象,但令人不得不警醒的是與此同時它也陷入在打入國外市場時種類略顯單一的發展困境,故而從長遠來看這並不利於中國網路文學的進一步發展。
盡管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網路小說在西方的發展現狀如日中天,僅WuxiaWorld這一網站的日瀏覽量就高達300多萬,其數據統計排名更是一躍成為全球第1211位。由此反證可知,中國網路小說在西方的普遍接受度是較高的,其整體發展呈現出一派繁榮之景,但從微觀角度來看,西方讀者在接受中國網路小說這一過程中依舊存在許多不可迴避的問題。
第一、中國網路小說在面向國外市場輸出時類別極為單一,可以說武俠是中國文化面向海外的一個標簽式主題。中國功夫曾一度風靡國內外銀幕,如今這一主題又再次被延續運用於玄幻小說中。西方讀者對武俠的情有獨鍾一方面既促使了中國網路小說的蓬勃發展,也為其發展埋下了隱患。西方讀者將太多的目光聚集在玄幻小說上,而言情、穿越、歷史這類網路小說則被摒棄在外,這造成中國網路小說整體發展的不完備性。
第二、盡管網路小說中的中國元素成為吸引西方讀者的亮點,令其產生獵奇心理,並獲得快感體驗,但很明顯僅僅依靠小說的異域性是很難完全拉攏這些西方讀者的,一些帶有西方本土性而實質內核則保有東方色彩的作品才能真正為他們所接受。網路小說想要得到西方讀者的接受,就要使文本實現異域和本土的相互融合。而這恰恰是當前中國大部分網路小說所欠缺的。
進入西方市場的中國網路小說以玄幻類為首受到西方讀者的廣泛歡迎,那麼相較於西方本土的玄幻小說,中國玄幻小說的核心競爭力究竟在哪兒?盡管每部玄幻小說的表現方式不同,但其精神內核依舊充滿了民族性。例如,在玄幻小說中,作者通過構建一個光怪陸離的異世大陸來吸引讀者眼球,其中關於魔法的設定是深受西方現代奇幻小說影響的產物,因而更為貼合西方讀者的口味。作者往往賦予主角以鮮明的民族性格,因此主角的為人行事就要符合其性格,合乎中國武俠的義利觀。為了保證人物性格行為不脫節,作者又在魔法設定的基礎上添加了武俠元素,從而形成中國玄幻小說所獨有的魔武雙修。
㈡ 網路文學如何走出去
最近美國一男子成功戒掉毒癮,居然是因為他找到了更讓他上癮的東西——中國網路小說。曾被視作野蠻生長的中國網路文學,不經意間已成為世界文化格局中不容忽視的現象。日前,由魯迅文學院和中國作協網路文學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網路文學在世界文化視野中的價值發現——網路文學『重寫-神話』研討會」在魯迅文學院舉行。與會者對網路文學展開學理分析和創作實踐方面的梳理。
數據表明,國內逾7億網民中,網路文學用戶已超3億,幾乎占網民總數一半。在魯迅文學院研究員王祥看來,網路文學令讀者欲罷不能的魅力源於它的作品形態就是神話。「古典神話是某個大神發揮自己的神通去創造世界、影響世界。而網路文學是通過修煉和戰鬥成為神,然後去創造世界、改造世界。」他認為,二者在故事形態上是一致的,無外乎網路文學比古典神話多出一個修煉、戰斗前提。
㈢ 中國網路小說為什麼引得外國人入迷
近年來不少國內的網路小說在西方走紅,無數的書迷留言支持,並表示非常好看。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兩點原因。
原因一:中國獨特的東方文化。中國歷史悠久有無數的奇人異事和神話故事流傳,這些是外國人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比如各種門派、修仙題材、法寶、武學個功法等等,這些帶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正是外國人缺少的。
原因二:小說的質量好。小說走紅的原因有不少,最重要的是文筆的連貫和邏輯性。網路作家長期進行創作工作,對於文字的把控早已爛熟於心。並且寫作方式也和外國有不同之處,所以才能把外國人吸引住。
㈣ 中國網路文學何以走紅海外
據報道,自2016年以來,中國網路文學在海外的傳播成為網文界乃至整個文化界的一個熱點話題,「網文出海」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文化現象,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關注。
中國網路文學發展的這20年,正是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時期。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國家昌盛,發展無限,寫手們心中有更廣闊的天地,更崇高的理想,筆下自然就構建出恢弘的乾坤。這大概也是《三體》在世界受到歡迎的原因——早已進入後現代社會半個世紀之久的西方讀者自己寫不出阿瑟·克拉克式的美國科幻「黃金時代」的作品了,但仍渴望「黃金時代」的回響,來自現代化後發國家的「夢想的能力」可以作為一劑強心針。網路文學可不是只有一個劉慈欣,不是「單槍匹馬」,而是「大神」林立,背後有一個巨大的產業,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有宏大敘事風格的網路文學。
網路文學的不脛而走令人驚喜,如何規范扶持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命題。只有在尊重其自然發展形態和粉絲文化基礎上「良性引導」,才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真正打造出國家的軟實力。
㈤ 國外網路文學發展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發展概況
20世紀是一個人類走向全球化的世紀,20世紀的文學就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發展的。打破國界,打破封閉,成為全球的共享資源,構成了20世紀文學發展的主流態勢。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基本特徵:
1、文學思潮從單一走向多元
隨著社會矛盾的激化和種種悲觀主義哲學的流行,人們已不再自信能真實地認識和反映生活,也不再相信種種抽象的理想,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都不再一統文壇,形形色色的現代主義流派登上文壇並成為20世紀世界文學的主潮之一。此外,隨著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在一些國家的建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社會主義文學也成為20世紀世界文學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現代主義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誕生並流行於20世紀的許多文學流派的總稱,主要包括象徵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小說等十多種文學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特別是戰後,出現了許多新的文學思潮和新的文學流派。它們一方面繼續反對19世紀的現實主義傳統,另一方面也反對新的「傳統」,即流行於20世紀前期的現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將文學變成了精神貴族的深奧、晦澀的文字迷宮,主張把文學拉回到現實--即變成普通人的輕鬆通俗的文字游戲。這些稱為後現代主義的思潮和流派,其實在表現生活的異化和人生的迷惘方面,與前期現代主義一脈相承。後現代主義深受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它主要包括存在主義、荒誕派戲劇、新小說派、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等。存在主義文學、荒誕派戲劇和新小說等流派產生於法國,並從法國傳播到其他地區。「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產生於美國,魔幻現實主義則主要流行於拉丁美洲各國。
2、東西方民族文學間由沖突回應到綜合交融
現當代亞非文學面臨歐美文化的強勢沖擊。歐美的各種文藝思潮相繼進入亞非各國。亞非文學不僅在文學觀念上,而且在文學形式上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不少國家都出現過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等文藝思潮,歐美的主要文藝樣式也被介紹到亞非地區,並且被廣泛接受。歐美文化良莠並存,其消極面也十分明顯。亞非文壇的有識之士堅持在根植於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上有選擇地接受外來文化,從而成功地推動了亞非民族文學的現代化進程。
3、二十世紀三大文學主潮概述
縱觀20世紀西方文學的發展態勢,總攬西方文學的發展脈絡,其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大板塊: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後現代主義文學。
A、現實主義文學
①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首先,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仍然是作家們的重要思想武器。20世紀上半葉,「羅蘭主義」是現實主義作家的基本立場。他們猛烈抨擊不人道的社會現實,批判社會對人的異化,譴責統治者的殘忍和法西斯主義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損害的下層人民,同情無產階級革命,嚮往沒有人壓迫人的美好未來。但由於把「博愛」當作出發點和終點,宣揚「愛能拯救一切」,視貧富均等為最終目標,因此在本質上因襲了19世紀的傳統而沒能達到新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探索精神,如 20、30年代就曾有一批作家用階級斗爭觀點或社會主義思想去觀察社會現實,試圖站在嶄新和時代高度去分析問題。50年代以後,現實主義文學中的人道主義出現了革命傾向,作品中的勞動人民不再是受命運擺布的小人物,而成了敢於跟罪惡勢力作斗爭的「強者」。
其次,作家們始終堅持真實性這一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基本原則。以現實的、具體的、變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為描寫對象,從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中探討人生底蘊,進行真實的審美反映。他們以巨大的熱情和批判的眼光審視復雜、殘酷的現實,歷史主義地表現客觀世界的發展過程,力圖通過對人物的性格、命運和環境的藝術概括,回答「老是存在而又無法解決」的問題,令人信服地揭示舊制度、舊生活無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趨勢。較之19世紀現實主義,叨世紀現實主義在反映現實的及時性和擷取題材的政治性上更進了一步。許多作品,往往在被描寫的事件剛剛結束甚或還未結束時就寫了出來。而且,在反映現實之中寄託了改變現實的願望,又使作品的政治色彩十分鮮明。有的還直接以重大政治事件為題材,展現著名政壇人物的政治活動。
第三,描寫重點的內向性和主觀化,藝術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並蓄。「向內心世紀掘進」是20世紀歐美文學和美學的一股潮流。現代主義各流派在表現主觀真實方面所造成的一次次轟動效應,使現實主義文學引起藝術上的自我省察和自我調整。20世紀的現實主義跟傳統現實主義的較大差異,就在於突出了人物的主觀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寫。作家們在綜合中不斷創新,既融會了自然主義的客觀寫實手法,又汲取了象徵主義手法、意識流手法等現代主義的藝術技巧。諸如內心獨白、夢幻描寫。潛意識表現、性心理描述、時序顛倒、荒誕變形、多角度的情節發展和多層次的結構形式等等,這些在傳統現實主義中不被採用甚或遭到排斥的藝術手段,在二十世紀的現實主義作品中已是屢見不鮮、習以為常了。
第四,人物塑造上強調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寫。理性信念的失落是20世紀西方文化的一個根本特徵。而現實主義作家素以直面人生為本色,面對20世紀復雜錯綜的社會生活和變幻莫測的世態人情,他們在考察和分析的過程中強化了客觀務實的立場,疏遠或放棄了理想化、單一化的思維方式。因此在他們的作品中,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逐漸消失,代之而起的主人公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正面人物,他們有對生活目標的執著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但內心世界復雜,在具備某些閃光點的同時,並存著許多並不高尚甚至並不道德的思想品質。另一類是有缺陷有弱點的普通人,他們低能、笨拙、脆弱,有時還怯懦;對生活有點渾渾噩噩,或許還帶點玩世不恭;但他們是好人,並不為非作歹,並不損人利己,而是實實在在地幹了不少被人忽視、被人不屑卻有益於社會的事,世界正是由他們組成的。
②現實主義的藝術表現手段:
不拘泥傳統,勇於吸納,勇於博採,大量吸收現代主義的技巧和思路,其創作手段更加豐富,呈現多元化。.創作手段的合流使得人們很難判斷出作家究竟崇尚現實主義還是崇尚現代主義。例如,海明威的小說《永別了,武器》明顯趨向於現實主義;而他的《乞力馬扎羅的雪》則堪稱意識流小說的扛鼎之作;他的《老人與海》更接近於象徵主義.兼容各類流派特色的作家很多,不勝枚舉.諸如當代美國著名作家劉易斯,辛格,女性主義作家群,又如法國的加繆,薩洛特,奧地利的茨威格,德國的伯爾,皆屬橫跨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的作家。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現實主義再一次崛起,重整雄風,勢頭強勁,例如曾經傾向於後代的伯爾,格拉斯,戈爾丁,艾米斯,有其明顯的回歸傳統,,回歸現實主義的傾向。.由於現實主義重視情節,重視人物刻畫。使得小說很容易改編成網路文學或者電視劇,這對於進入21世紀的新生代或者新人類來說,顯然更富有吸引力。總之,新世紀快餐文化大大地促進了現實主義的興旺。
B、現代主義文學
①現代主義文學的背景和特點
現代主義是現代各種反傳統的文學流派的總稱。現代主義之所以激烈反傳統,原因恰在於文學的生命植根於創新。.工業文明的急劇發展,現代哲學的興起,則為現代主義對資本主義弱肉強食劇烈競爭的社會焦慮和普遍的絕望則構成了現代主義的社會土壤。因而,現代主義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危機的文學,,是資本主義文化危機和精神危機的必然產物。
現代主義文學在思想內容上是表現現代人的困惑,,周圍世界的荒謬和人的孤獨無援,在藝術手段上是採用荒誕的情節和非現實的圖景及人物,並用時序跳躍,時空顛倒,語言隱晦等方法,來強化文學作品的表現力,以追求強烈的藝術效果。.現代主義針對現實主義文學反其道而行之,一切均屬「反傳統」。
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並不是絕對的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並在互相競爭中生存、發展,共同構成歐美文壇上絢麗多彩的景觀。
②現代主義文學家及代表作
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劇是典型的現代主義作品,貝克特借《等待戈多》的兩個流浪漢之口闡明「在人類的荒誕處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悶」這一戲劇主題。美國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被視為現代社會各種制度的本質寓言和縮影。
C、後現代主義文學
①背景及特點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出現自然有其歷史的、文化的背景。一般認為, 後現代主義文學興起的直接導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西方動盪不安的社會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的駭人昕聞的暴行以及原子彈爆炸給人們以極大的震動, 使人們對昔日一貫遵從的社會道德標准和價值觀念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戰後,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矛盾進一步激化。
這樣一個「非人化」社會的出現同西方社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科技的發展使得社會信息化、程式化、電腦化, 社會越來越像一架精密的大機器, 將每一個人都變成了有固定位置的小齒輪、小螺絲釘。昔日過度激化的勞資矛盾轉化為技術和管理矛盾。二十世紀以來大眾傳播媒介和交通、通訊的發展使整個人類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空間的障礙被迅速地跨越, 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人類共同居住在「地球村」上。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興起還同結構主義, 尤其是後結構主義的興盛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後結構主義揭露西方傳統的形而上學的偏見和自相矛盾, 打破既定的文學標准, 將意義和價值歸之於語言、系統和關系等更大的問題。後結構主義認為, 文本不是作者和讀者相遇的固定地點, 而是一個表意關系所在。意義是不確定的, 一切意義都在"延異"中發生變化。受後結構主義影響的女權主義、新歷史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等文化思潮進一步將這種解構中心、消解權威的精神擴展到文學創作和文學研究的方方面面。
顯然,以上後現代主義哲學為後現代主義文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後現代主義文學是後現代主義精神的形象表達。總的說來,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第一、不確定性的創作原則。被譽為「後現代作家的新一代之父」的美國作家唐納德·巴塞爾姆就這樣聲明:「我的歌中之歌是不確定原則。」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不確定性又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主題的不確定、形象的不確定、情節的不確定和語言的不確定。
第二、創作方法的多元性
後現代主義文學的不確定創作原則必然導致其創作方法的多元性。多元性也是後現代主義文學的又一基本特徵。後現代主義文學創作的多元性元疑同這種文化的多元性傾向不無關系。後現代主義文學的這種多元性特徵主要體現在後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的融合貫通之中。
第三、語言實驗和話語游戲
後現代主義文學首先要揭露的就是所謂"現實"的虛假性, 即「現實」只不過是語言虛構的假象。在這一點上, 後現代主義的元小說可以作為代表。元小說( 又稱反小說 )就是以戲仿( 或諷仿 )為主要範式, 對小說這一形式和敘述本身進行反思、解構和顛覆, 這就在形式上和語言上導致了傳統小說和敘述方式的解體, 宣告了傳統敘事的無效和虛假。
②流派
後現代主義的流派很多,最著名的有:法國的存在主義,新小說派文學,英國「憤怒的青年」文學,德國的廢墟文學,美國的黑色幽默文學,女性主義文學,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其中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有:法國新小說派的西蒙,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薩特,家繆,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阿斯圖里亞斯和馬爾可斯等等。
D、三大文學主潮之間的聯系及影響
第一、後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後現代主義精神雖然與現實主義相去甚遠, 但在表現手法上卻有著許多相通之處。譬如魔幻現實主義就是後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神奇結合。魔幻現實主義是後現代文化的產物, 其總體精神及創作方法都具有鮮明的後現代特徵, 但是, 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從來就沒有遠離過現實主義。
第二、在大部分分歧點上,現代主義文學與後現代主義文學似乎都只是一個自覺程度上的差異。它們與其說是異中之同,不如說是同中之異,所以,要將二者嚴格地分開幾乎是不可能的。幾乎所有的後現代主義作家都受到過現代主義作家的影響,而許多現代主義作家又常常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出某種後現代色彩。喬伊斯是現代主義的經典作家,但近年來他又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的開創者。
第三、二十世紀以後,歷史的重心逐步轉向悄然崛起的現代主義文學。在這個歷史性交替的轉變過程中,在現實主義作家的營壘中,分化出一批結合現代主義手法的大家。美國作家海明威是一位較多使用現代主義手法進行文學創作的現實主義作家。他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西班牙內戰並負重傷,還曾短暫赴華報道日本侵華戰爭。他的代表作是《老人與海》。作者那「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的生存信念,給人以一種深刻而帶有悲愴意味的人生啟示。
4、二十世紀文學與十九世紀文學的基本關系。
二十世紀的文學,是由傳統向現代轉型並走向新的繁榮的階段。這一時期,歐社會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在這些國家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十月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席捲歐美的經濟危機、五花八門的社會思潮,使得西方社會處於動盪不安之中,人們的精神文化意識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在這種背景下,歐美出現了流派林立、思潮更迭頻繁的復雜化局面。但是,二十世紀的歐美文壇上現實主義、現代主義以及後現代主義三大思潮,其中又以後兩者的影響更大。現代主義文學是一種具有「反傳統」傾向的文學,它表現了歐美傳統文學在新時代的轉型與創新;二十世紀現實主義是歐美傳統文學,即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在新時代的延伸,但是因為其深受西方現代文化思潮和現代文學的影響而出現了與傳統現實主義文學之間的差異,顯示出現實主義文學在二十世紀的深化和拓展。因此從本質上說,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都是對傳統文學的繼承和發展。
㈥ 你最希望看到哪本網路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
中國網路小說,除了在國內流行之外,部分優質小說甚至輸出到國外,國外翻譯站wuxiaworld的訪問量比起點還高。被人欺負,受盡白眼,少年逆襲,然後打臉的套路,翻譯成英語,很受老外的歡迎。講真,能如日漫、美漫、西方玄幻文學一樣受到青少年的喜好,也算是文化輸出的一件好事。
網文改編這個話題,如今的影視圈對於網路小說這塊大蛋糕,很是看重。網文構建的世界觀和人設,新奇有趣。對於年輕觀眾,有著很強的吸引力。一方面,可以彌補國產劇本創造性的不足。另一方面,網文具有龐大粉絲群,影視化的風險比完全開發一個新劇本要小的多。經過編劇的專業系統改編之後,相關網文影視劇的賣相也不錯。
有《琅琊榜》、《甄嬛傳》、《餘罪》珠玉在前,越多越多的網路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網劇。很多熱門IP都被搬上了熒幕,作為十多年的網文愛好者,我也曾經看過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當時也被書中的熱血所打動。最近看到了相關消息,才得知原來斗破也要改編成電視劇了,還挺期待的。
對比改編常出現的水土不服,看了片花中的台詞,沒有出現太生硬奇怪的地方,經典的那句對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也保留了下來。色調反映了一部劇的氣質,《斗破蒼穹》不像《三生三世》、《青雲志》那樣的清新明亮,而有種暗黑氣質,這與蕭炎廢柴逆襲的設定,有一定的匹配度。片花中所呈現的場景,布局大開大合,天地遼闊,令觀眾感受到了斗氣大陸的神秘悠遠。山水交替,日月永恆,魂殿的時間無止暗喻了黑暗的無邊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