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寫作定律
⑴ 玄幻小說中,有幾大法則分別是
這個東西是沒有統一標準的,你可以請起點出台一本《玄幻小說規范》之類的典籍類著作\(^o^)/~
所以,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答案!
如果真要找的話,可以在幾部經典玄幻小說里借鑒:像盤龍、神墓裡面涉及都比較多。
玄幻,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是故,你就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吧!
實在沒精力去想,那就:借鑒經典!
⑵ 網路小說主角遵循什麼定律
1,豬腳- 不死 定律,或者死了也可以復活;
2,艷---遇 -無限定律,別人冷淡 就是裝 - B,豬腳冷淡就是酷 - B,別人熱 情就是發- 情,豬腳熱 -情就是有- 情,
3,計算機定律,-算機的硬碟容量及運算 -速度,可以背出各- 種上知天文,下至地 理的東西哪來哄 -人,可以再子彈飛過 腦 門的一瞬間 思考很多很多事情或者乾脆領 悟某種神通啥子的。
4,麻煩 定律,豬腳擁有磁石般的吸引 力,隨便走在路上都會碰見流——氓 調-戲少- 女,
5,火箭定律,豬-腳如果修 煉神馬的,必定能夠花 費別人幾分之一、幾十分之一,或者乾脆-剎那間就完成別人一 輩子的成-果,結果就是別人-一輩子都活狗 身上去了。
6,早期 苦-逼定律,豬腳有二分之一的機會-孤-兒院長大,四分之一的機會是舉世混 濁中的一疼蛋,豬腳有八分之一的機會從小就被逼做殺手,豬腳有十六分之一的機會全家被仇家**,最後的機會豬腳才是一個神馬神馬的人士!
7,漁翁 黃雀定律,一般來說,在有幾 方人物或者勢 力在一起 火拚或者爭 奪某種東西時,豬腳一定是那個漁 翁或者那隻 黃雀
8,廢物 利用定律,被所有人 摒棄的被當 成渣的沒有利 用價值的被吐唾 沫的所有 的廢品,只要到了豬腳手裡,姑娘 摘掉了掩 住她美麗的大塊 眼鏡,戒指變 成了空間的,小弟獻 上了衷心,5毛錢一 本的如來 神掌,街頭臟兮兮的殘疾乞丐老頭原來是洪七公,就連排泄物也產生了沼氣。
⑶ 穿越小說一般的定律是什麼
定律一:大部分死亡穿了。最多的是出車禍,隨著穿越的盛行,死亡形式也越來越千奇百怪,如電梯事故、噎死了、撐死了、被綁架、摔跤等。
定律二:睡覺。睡著睡著就穿了。
定律三:到名勝古跡。在一些名勝古跡去觀光頭暈就穿了。
定律四:被某種神秘力量帶去。手鏈、項鏈、手鐲、簪子、書等。
定律五:到神秘古怪的地方被送去。古玩店、穿越公司等。
定律六:被有穿越力量的人送去或自己有這種力量。
女主遭遇定律:普通變得不普通,不普通變得不似凡人。美男金子都有了。一般都是多角戀。女主總是會COPY唐詩宋詞被廣為流傳。女主能做出現代的東西,如自行車、馬桶、熱氣球等。當然,最不可少的是春葯,大多穿越里這葯都沒少。女主要求男主對自己一心一意。男主男配不僅樣貌好武功好錢多還很有地位,為女主出生入死、死去活來。在小說中還有古今不變的狗血。女主誤會男主女配,男主誤會女主男配。還有幾句經典台詞「你不相信我」、「我相信你」、「你得到我的人得不到我的心」等,女主總是對愛情不信任。
男主遭遇定律:錢權武功都有了。老婆一群還認為自己專情。總是成為救世大俠,老婆一個比一個漂亮,身世各個不凡且對男主專情。男主的後宮不斷擴大但老婆們相處融洽。
⑷ 怎樣成為作家
我覺得吧
一是培養興趣。
二是積累功底:文字功底、藝術功底和語言功底之類的。
三是訓練,也就是和樓上所說的一樣,要多記,隨身帶個小本,而且多進行習作練習。
四是方法,不要太依賴那些教你如何寫作的書,借鑒一下就行,貌似魯迅先生說過,沒有哪個作家是看書學會寫作的,而且事實是很多知名作家都是自學成才的,說到底這和他們的人生閱歷不無關系。
五是目的,如果你是想成為網路小說作家的話那簡單點,但是你想成為一位傳統意義上的作家的話,乃至是以此為生的話,那難度就直線上升了,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以及對應的筆力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了——沒閱歷就無話可說,沒筆力是有話說不出。
總之,興趣也好職業也罷,既然喜歡就得付出,既然付出終歸會有回報,至於利益姑且不談。不過,干什麼都一樣,忌諱三心二意,畏首畏尾,所以希望你能始終如一吧。
最後希望你能成功實現這個夢想。
下面是一些資料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1.追逐你的夢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作家,那就有點難了,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寫出偉大作品的作家,就更難了,這意味著你有一座險峰要攀登。
——瑪格麗特·齊坦頓
在我很小的時候,以為收音機里住著一群「小人」,只要我關上收音機,他們就會知趣地閉嘴。現在我已成人,但我依然相信那些「小人」的存在,只不過他們現在生活在我的腦海里,因為他們經常和我對話。
有些人被關在屋子裡,他們整日盯著牆壁,被人稱作瘋子。另一些人也做著同樣的事,他們是作家。
現在就是這樣,我,一個作家,盯著辦公室的牆壁,絞盡腦汁,想寫出能實現作家夢想的篇章。屋子裡很寂靜,所有那些熟悉聲音都沉寂了,而我的腦子似乎也不運轉了,我已經江郎才盡,我把所有能想到的話都寫了出來,仍難盡人意。我每次開始寫新書時,都會有這樣的絕望。
突然,我腦中的「小人」醒來,並興致盎然地與我對話,我的手指不由自主地在鍵盤上飛快地跳動起來,「小人」在說:「闡釋你的夢。」
瞧,這時你真地成了一個作家,你坐在一台打字機旁,或拿起一隻筆,一張紙,或守在一台電腦旁邊,然後每天就這么寫下去。
下面我來講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名作家應邀在一個寫作討論會上發言,他站到麥克風前問,「你們當中有誰想成為作家?」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這位名作家說,「那麼回家去寫吧!」說完就坐下了。
第二個故事,是我自己杜撰的。說的是一個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年輕人不想成為工程師,而要成為小提琴家。他從未彈奏過任何樂器,但他認為彈奏樂器再簡單不過了,於是就到商店買了把小提琴,然後回到家裡,先校音,再把松香塗到琴弓上,接著把小提琴抵到下巴上,演奏起舒伯特的「小夜曲」。
第三個是關於希臘幾何學家和機械師阿基米德的故事。有一次,阿基米德進到裝滿水的浴盆洗澡,水溢到了地板上,只見阿基米德跳出浴盆,裸著身體跑到雅典的大街上狂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原來,他發現了流體靜力學定律,即:液體里物體所受的浮力等於所失液體的重量。
在我看來,前兩個故事講的是同一個道理,就是說,如果你特別想做一件事,那就立即著手去做。
第三個故事頗具真理,阿基米德發現新的定律並不是被靈感所激發,而是他將整個生命奉獻於幾何學、數學和力學的結果。因此可以這么說,是奉獻精神使他最終達到了目的。
我曾學習過各種不同類型的寫作,我研究秀·格拉斯頓和撒拉·帕里牧斯基小說中的神秘氛圍及懸念技巧;喬伊斯·卡羅爾小說的故事結構及人物性格;約翰·拉·卡里的簡約文風及對整體的照應;安妮·泰勒的敘事技巧及人物特徵的刻畫;安妮』帕里講述歷史細節的本領。我還研究科幻小說以拓寬我的想像力,研究報紙對時事報道的及時性,研究我喜愛的愛情小說作家,學習他們對浪漫情節的抒寫,及對男女發生激烈情感沖突時的描繪。
我學習各種類型的寫作,可決不是照搬這些作家的技巧,而是提高我本人的寫作水平及激發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如果,我們只讀一種類型的作品,我們就會掉進一個陷講,因為我們會以為那是一種最適合自己的寫作模式。
而我們應該追求的是使創作充滿火花。我讀過許多人的手稿,有一些很棒,有些則不怎麼樣,而且大部分不怎麼樣。那些原稿就像鬆散的煎餅一樣,哪一部分都不缺,卻沒有火花閃現,因為對稿件來說,整體並不等於部分之和。
那麼,什麼叫火花呢?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定義它,但它一定是激丨情與創造力的迸發。
我的一些最富創造力的想法,大多是我在夜裡盯著卧室的天花板時想出來的。斯格特·菲茨傑拉德曾說,黑夜的靈魂常出現在凌晨3點鍾,我也有過這種體驗。那時,你突然有了一種徹悟,清晰地看出自己已寫了4個月的心血之作的謬誤之處。這時候,我愛引用H·G·威爾斯的話:「當你寫不下去的時候,就閃電般地把這部分弄完,哪怕用一小時完成也行。」然後到凌晨3點鍾的時候,你再試著把新寫的手稿在腦子里過一遍,看看有沒有火花產生。
阿基米德說,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是在我們積極地追求自己獨特的夢想時,這往往是不正確的。在我寫作的最初兩年裡,我往往採用迂迴的方法,我為當地報紙的周刊寫幽默文章,還為貿易雜志、學校的出版物寫短篇故事。因為我對寫小說還沒把握,只能為此作些准備。確實,沒有人能第一次拿起小提琴就能演奏舒伯特的「小夜曲」,在一頭扎進難度較大的作品之前,練習音階、訓練手指,並且熟練掌握像「一閃,一閃,亮晶晶」這樣簡單的曲子,堅持不懈,終將得到回報。
我還要告訴你,在作品發表以前,等待與耐心也是必要的。你不妨將通往出版的路途看作一個旅程,即使遭到拒絕仍要堅持不懈。
遭到拒絕時,對付它的惟一辦法就是迎頭而上並且戰勝它,決不應該將拒絕理解成我們不行,要視它為挑戰!
在文學史上,偉大的作品多次遭到拒絕才終被接納的例子不勝枚舉。我的第一部小說在出版前曾被25個出版商拒絕。多產作家約翰·德萊塞創作了多集流行的神秘系列叢書,他出版過600多本書,使用過28個筆名,而他在賣出最後一冊單行本時,曾被拒絕多達743次。對我們來說,出版商的拒絕,總是像箭一樣直射我們的心靈深處。告誡你自己,想做作家,你就得有支撐下去的能力。
如果你的夢想無窮無盡,而你在實現夢想的路上,得到的拒絕又遠多於鼓勵,通往出版的路看不到盡頭,那就請記住古羅馬人給我們留下的話吧:確定你的夢想,勿失信心!
積極地全身心地去追求,寫完後再重寫一遍。在凌晨3點,最出靈感的時候檢驗自己的作品,使它處處閃耀火花。別放棄,永遠別輕言放棄。
寫啊寫,直到你學會怎樣去寫。在寫的過程中,你可能會備感孤獨。也許,就是那種孤獨的感受,驅使許多年輕的作者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創作之路。
我還要告訴你,寫作不能與人分享,也不能被當作某種技術傳授,除了在最粗淺的水平上。作家部是獨自完成所有的學習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風格,你只能探尋最適合自己的路。
也許,你在一些有關「小說的技藝」和「短篇故事的藝術」的書中看到過寫作規則。其中有一條是:決不要從對話開始寫故事!人們不會去讀它。有人在談話,而讀者並不知道他們是誰,所以他們不會關心,因此,切勿用對話作為故事的開端。
那麼,恰巧有一篇我知道的故事是這樣開頭的:「好罷,我的君主,看來,熱諾亞和盧卡現在不過是波拿巴家族的私有財產了!」
在對話的開頭,還有4個單詞是法文,可這本書決不是一部法文小說,它的名字叫作《戰爭與和平》。
我還知道另一條規則,要在書中盡早地介紹所有的主要角色。可能有人忘記把這條規則告訴給查爾斯·狄更斯,在《匹克威克外傳》的前10章中,一直沒有山姆·韋勒的影子,就是說當時有5個月不曾見他的蹤影,因為這本書當初是以連載的方式發表的。
也許你會說,是的,托爾斯泰可以打破規則,狄更斯可以打破規則,因為他們是天才啊!規則就是要讓天才來打破的。但是作為指導原則,就得讓那些還不那麼專業的作者來遵守。
我的想法是:如果你感到自己需要規則,渴望規則,又找到了吸引你的規則,或對你起作用的規則,那就按照它的指導去做吧!但是,如果某條規則既不吸引你,又對你毫無作用,那就忽略它,拒絕它,打破它,用釘書針釘死它。
明白了吧,事實是,身為作家你是自由的,你大概是迄今為止最自由的人。你的自由是你用你的寂寞和孤獨換來的。你身處一個由你來建立規則、法律的國度,這是一個從來沒有被人探究過的國度,要靠你來繪圖、建設。即使在將來,世上也沒有第二個人能夠重復你所做的這一切。
絕對的自由就是絕對的責任。在我看來,作家的工作就是講述真理。這是作家的真理,絕不是別人的真理,當然,這絕非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你試著對一群毫不相乾的人書寫真理,你試著為他們描繪一幅最理想的藍圖,毫不隱瞞,直截了當,感情真摯。它看上去很美麗,但你意識到自己是在這兒勉強拼湊,在那兒塗塗抹抹,漏掉了一些,又填進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即便如此,你仍無法打動他們,你已經毫無辦法了。現在我要教你重繪一張新圖,你要努力把它繪得更好,更真實。當然,你必須獨自一人去做,絕對地孤單,你得耐得住寂寞。
2.作家的動力是什麼?
渴望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出版物上的慾望,驅使那些桀驁不馴的天才持續不斷地努力,直到最終獲取成功。
——沃倫·基佛
作家恐怕都遇到過這樣的情形,那些崇拜者對他說:「您是我一直最想見到的人,因為我有一個非常棒的構思,寫出來一定是本暢銷書,拍成電影肯定轟動。您寫吧,我們分錢。」對此,我常假裝聽不見。這些人一定以為寫作是一種發財的手段,是作家寫作的最終動力。作家的動力究竟是什麼,作家們各有說法,盡管想法不甚相同,但有一點卻是共識,表現自我才是他們最強有力的激勵。即便作家隱身在假名之後,或者為其他人捉刀,他們仍是非同尋常的自我表現者。
渴望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出版物上的慾望,驅使那些桀驁不馴的天才持續不斷地努力,直到最終獲取成功。
盡管我無法成為全體作家的代言人,但如果我不是因為腦子里裝滿了各種故事的構思,並強烈地想把它們表現出來,恐怕我永遠成為不了一名作家。但光有構思是不行的,你一定得先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確定它是否足夠好。
它是出於獨創,還是已經被人用過了?如果已經被人用過,你的技巧能否高人一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在你的親朋好友或者仰慕者的圈子之外,它是否令人感到十分有趣?
在數百頁篇幅中,你塑造的角色是否能充分演繹你所構思的力度?
如果你對以上問題的回答是「不」,或者是模稜兩可的「可能吧」,那麼你應該毫不猶豫地把這個構思擱置在一旁。
多年來,我一直在儲備著各種各樣的故事情節及相關的資料。這些情節有著戲劇性的沖突、復雜的場景和人物關系,可以寫進一百本書中去。這些資料涉及了形形色丨色的人物,既有虛構的又有真實的,他們的習性癖好乃至襪子的顏色都記錄在案。
其中大多數素材我不會再看第二眼,但是在儲備它們的過程中,充實了我的潛意識思維。即使檢索的某些信息可能毫無意義,但它可能恰恰是某本新書的驅動性構思。編輯資料本身就是一個加工的過程,盡管那些素材從來不會見諸出版物,但它們滲人了我每天的工作,為我寫出的東西賦予色彩,並且規范了我的寫作風格。
才華顯然是最重要的,它是與生俱來的,猶如毫無瑕疵的視力,手眼的協調,或者健壯的體格。然而,沒有動力,才華就成功無望。一名作家應該對寫作充滿渴望,馬克·吐溫把這種沖動描繪為比瘋狂更可怕的魔障,它像疾病一樣讓人變得虛弱。巴爾扎克則把它比作難耐的癢癢,他不得不每天用筆去撓。
動機決不可能取代才華,急於致富的人盡可從其他職業中挑揀生財之道。盡管有些作家像斯蒂芬·金或丹尼爾·斯蒂爾,收人能達到頂尖檔次,但據「作家協會」公布的數字表明,美國職業作家的年均收人為7000美元,遠遠低於貧困水準。
另外,寫作還需要時間,但這也是相對的。全職工作通常只佔據一周168個小時中的40個小時。除去工作、睡眠、飲食和運動,任何稍能自我約束的人一般都能在一周內擠出40個小時從事寫作。
但是,即便有了寫作的時間,人們怎樣才能斷定他的構思足夠重要?怎樣才能從構思中申發出一部能夠打人市場的作品呢?以我為例,只有我感到能夠挖掘到深藏的東西時,上述情況才會成為可能。小說提供的虛構空間讓我能夠提出問題,追索人物,探究感情,然後回到對人類狀況的更清晰的剖析。
例如,我一直感到身份問題很吸引我。我們每一個人,究竟是誰?我們在生活中扮演了多少種角色?我們如何去感知他人扮演的角色?種族、性別、年齡、職業、身高、體重、教育和文化背景都是影響身份問題的因素和特質。哪怕將其中任何一個特質做最輕微的改動,都會使其人成為另一個不同的人。
我最先是在一部關於非洲的戰爭和暴力的懸念小說中作過這樣的嘗試。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美國外交官,他已婚,有幾個孩子,一度是空軍戰斗機飛行員和中央情報局間諜。他回憶著自己以中央情報局間諜的身份在剛果度過的歲月,以及如何調查一樁他最好的朋友被謀殺的案件,卻差點橫遭不測。這時,他與一位紅頭發的法國姑娘巧遇,兩人最終結為伉儷。讀者一直認為男主人公是位白人,直到小說最末我才揭示,他是位黑人。這絲毫沒有改變人物的基本特點,卻尖銳地改變了讀者對種族和身份的感受力,這才是我真正的意圖。這本書成為當年年度最佳神秘小說,贏得了「埃德加·艾倫·坡獎」。成百上千的讀者紛紛來信,表示要重新思考這個故事,他們對自己的偏見和臆斷做了反省。
對一些丑惡的人與社會現象,小說家願通過創作予以鞭撻。但有時效果竟出乎意料。在我早期的一本書當中,我將其中的惡棍主人公虛構為一個凶險惡劣、煩人又迷人的傢伙。這種人會把一道裂縫賣給自己的孩子,如果那也能賺一美元的話。我以自己一位從前的老闆作原型,以致於所有認識這位原型的人都會萬無一失地從我的小說中把他辨認出來。這是我的報復,從他的灰頭發到性格中的缺陷。我還以他的反面虛構了一個正面人物作主人公,一位年輕、英俊、體面的紳士,幾乎無所不能。在《紐丨約時報》給這本書好評之後的幾天,我接到了以前老闆的電話。
「祝賀你!」
「啊……嗯……謝謝。」
「我們什麼時候一起吃中飯?」
「嗯……讓我看看日程安排然後……」
「別找借口了,我讀了你的書。」他從來不允許別人躊躇不決。
我比預約的時間提早10分鍾趕到餐廳,心中暗想,我該事先和負責誹謗案的律師談談,千萬別鬧成惡人先告狀。他走進來時那一臉嚴峻的表情,更使我對剛才的判斷確定無疑。他重重地坐了下來,將一個巨大的包裹放在旁邊的椅子上。「你乾的好事」,他的音調平談無奇,「那是你從我這兒得到的。」
「嗯,你瞧,你曉得,別把它當……我是說……」
「別從個人角度看它?那我該怎麼看它?剛翻完第一頁我就明白你想做的是什麼了。」
「並沒有惡意……」我撒謊。
「我很喜歡。」
「你……?」
「……很喜歡!我很快就認出來了,我就是那個主人公。你讓他比真正的我更年輕,更好看,不過那沒關系——詩意的想像,對不對?要不你就把我寫得分毫不差了。我沒想到你那麼了解我。我也喜歡那個反派角色,他被刻畫得挺不錯。」他眨眨眼。「我能猜出來你腦子里想的是誰,可是我永遠也不會說。」
我驚得目瞪口呆,他居然會把自己想像為主人公。我也實在無從得知,他認為我把誰當作了惡棍的原型?他十分費力地將那個包裹拖到身邊打開,里邊竟是20本我的書,還有一張名單,他想要我為所有的人簽名。
3.為靈感而寫作
作品來自於你知道的東西,你所思考的東西,你所想像的東西,而靈感來自於你的信息儲備。
——佩姬·賴思克
許多作家,尤其是初習寫作的人,常常認為,要寫得好,就必須有靈感。
這個概念是錯誤的。
這種想法堅信,僅是坐下來寫,而捕捉不到靈感,就不是真正的寫作,這是僱傭文人的做法。
實際上,我們讀到的大多數作品,不管是書還是報紙、雜志上發表的作品,都是作家坐下來寫才完成的。
我們是不是非得要有靈感,才能通過一項考試,取得一個學位,撫養自己的孩子,做腦外科手術,或者修理漏水的龍頭?當然不是這樣。同樣,為了寫作,為了寫得好,我們也不必非有靈感不可。寫作更多的是有賴於實踐。如果你要到有了靈感才動筆,你會寫得極少。
我認識一位作家,她所撰寫的故事,人物性格復雜,情節緊湊,十分吸引人,閱讀她的作品是一種享受。可是,在我認識她的這些年裡,她寫的作品僅有寥寥幾部。為什麼呢?她說,她的靈感已經耗盡。那些沒有完成。未經潤色的書稿積滿了灰塵,按這種速度,她將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任何出版物里了。
有些作家判定,靈感是某種神秘的、無法駕馭的東西,是一種無法抗拒的、磁性的力量。是它把他們推到打字機或電腦跟前,使他們不得不傾吐,如果這種力量丟了,他們將無所事事。
如果你願意,你盡可以等待靈感。但你必須清楚,等待就是借口不去寫作。為什麼你不能在等待的時候寫點什麼,然後看看它究竟會成為什麼樣子?沒有人要你把它一定得交到什麼地方去,或必須留著它。如果你寫出來的東西單薄、枯燥、毫無生氣,你盡可以把它扔掉。
但以後,在你重讀這些作品時,也許會發現一些出乎意料的東西,一種你沒有意識到,但有價值的思考。或許它值得潤飾一番,投出去,某位編輯會接受它。
在寫作時,有時你會感到被某種力量牽引著,詞語不由自主地流瀉到了紙上,使你得到一種強烈的滿足感。即使第二天,你回頭再讀一遍,它仍符合你的期望,是一篇真正的好作品。這是一種令人陶醉的體驗——猶如墮人愛河,但別指望它會天天發生。
通常遇到的情況是,你應要求寫作的東西同樣不錯,同樣有銷路,甚至數量更多。因為,你的創造性總是在一個較恆定的水平上流動,不論你對這些能量有無意識。
你可能會問:「如果我感覺不到任何東西怎麼辦?假如我的腦子里是一片空白呢廣
這是個好問題,對它們的回答有兩個。一個是:廣泛。大量地閱讀,這樣你的腦子里才會充滿故事、思想、問題、角色、前提和假設。作品來自於你知道的東西,你所思考的東西,你所想像的東西,而靈感來自於你的信息儲備。
另一個回答是,記錄和整理你的想法。當你忽然想到什麼:一篇文章的主題,一篇小說或短篇故事的情節糾葛,一個有趣的角色個性,一段吸引人的文字,甚至一個你正在思索的問題,把它們大略記下來,寫在索引卡、小紙片或筆記本上。作完這些,你就有事情可做了,你要做的就是坐下來寫作,你再一次開始了工作。
一位教寫作的教師,用激發想像力的寫作練習來激勵學生。他讓班上的同學構思故事的標題:普通的或奇特的,一般的或怪誕的,然後把它們寫在黑板上。他會從中選擇五個,讓每位學生挑選一個標題,寫一篇故事。故事可以朝任一個方向發展,可以輕松、有趣,也可以嚴肅、凝重。但到下周的時候,學生必須完成這篇故事。
這種練習對初學者也是必要的,當你在頭腦里構思出一些標題時,不要急著去挖掘它們。不妨以它們為跳板,去寫一個故事,一篇論文,一首詩,一篇隨筆,或其他什麼。
如果某個標題把你引向了死胡同,那就試試另外一個,總會有一個標題進展順利。由此,你獲得了經驗和約束,這兩者對作家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
每天為自己定一個實際的目標,例如寫上五頁,沒有達到就不要放棄。如果你有其他任務,一頁對你來說更合情理,那也可以。但你定下的目標不應是工作的時間,假如你寫了一個小時,但並沒有完成一篇作品,或者在這一小時內,接電話。喝水、上廁所、找資料,佔去了相當的時間,你等於沒有寫作。
如果你每天都能完成這個目標,一周五天,直到周末,你就會完成數量充實的作品,這是一種你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這不是因為你等待了靈感,而是因為你沒有那樣做。
你在練習技巧方面獲得的經驗越多,字詞和想法就越會流暢自如,這很像學打字,打網球,或學駕車。不用多久,你就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在幾乎任何環境中,寫出高質量的作品了。
4.尋找生活的真理
作家並不會對生活下各種結論。他發現的是生活的質量。
——R·M·亞當斯
我已寫作並出版了6部成丨人小說和對本為年輕人寫的書。除了某個句子,或某個段落,我從未對自己的作品滿意過。當最後的校樣終於改好時,我的感覺是,終於鬆了一口氣。
在那些安靜的日子裡,我處於一種休戰狀態,棲息在遲鈍的祥和中,大腦只會隨著某些溫和、模糊的想法起伏。我幾乎記不起寫作時的艱辛與亢奮。
在書正式出版之前,我把自己可能遭遇的成功或失敗都系在評論家身上,他們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引導讀者去買它,讀它。
評論逐漸多起來,一段讓人痛苦的歷程這才開了頭。誰也讀不懂我的書,誰也不會去讀它。或者,就算有人讀了,那也一定是一位幸福又成功的作家。她會這樣談到我的作品:它還不成功,讓作者去尋找新的刺激形式吧!
我並不因此而沮喪,寫作就是項艱難、不間斷的勞動。正是在這個勞動中,我感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分量和力量。這對人來說是個了不起又惱火的獎賞。
要讓那些正在上寫作課的人相信,寫作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是不容易的。
帕弗斯在他的日記中寫道:
寫作的創造,就是一邊到計劃之外去觸探,一邊搜尋生活中深刻的真理。可通常,我們能做到的卻是緩慢、令人心焦的努力。
大多數學習寫作的人幾乎都相信生活的真理,但他們並不相信「緩慢、令人心焦的努力」。但終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必須如此,別無他途。而且你還會發現,自己的創作力多麼有限啊!但你仍工作不止,如果你堅持了很長的時間,就會發生一些變化,你會變得頑強、自信而又現實。你會放棄那個確認自己是名作家的想法,會放棄各種不切實際的願望。
英國批評家約翰·彌德爾頓·穆利寫道:
作家並不真的對生活下各種結論。他發現的是一種生活的質量。那些相互充實的情感逐漸會在他的思維中形成一種定式,各種物體和事件會在他腦中留下特殊的印象。
我把這種情感偏見或偏好,稱作作家的體驗方式,正是這種積累,使作家在成熟的時候,能夠創造出奇跡。
初嘗試寫作,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你的作品會不會出版,會不會遭到編輯的大筆刪改,你可以提出問題,但別指望得到滿意的答丨案。除非你是個名人,或者你寫的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話題,使編輯幾乎不能做任何修改。如果一位編輯告訴你,你的那些「小產品」她或他已經有了,那麼你最好改投到其他地方去。盡管她或他可能會說,讓我來看看你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這不過是一種客套,不要為此浪費時間。
即使你的作品遭到退稿,也不要灰心。在我的寫作生涯中,投稿時編輯對我寫的隨筆作出的反應最多。他們贊成或反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開始了一場對話,這就像交朋友一樣,難道還有比這更好的嗎?這是我最大的願望。結識編輯,在寫作前作一些溝通,比如選題、構思、寫作技巧等,這種溝通對你會有幫助的。
如果有人認為,他們在寫作上已經徹底成功,除了尋找新的探索領域已經無事可做,我覺得,他們並沒有選擇到恰當的職業。這些作者總是熱衷於給生活下結論,他們以為凡事都有答丨案,他們是按自己的回答來解釋萬物的。
因此,他們所寫的人物和性格都表現了一種偏誤。他們並非是些講故事的人,有想像力的人,而是些喜歡回答問題的人。他們如同《生活的悲劇感覺》中的索龍。索龍為兒子的死而啜泣,有人問他為什麼哭,因為這徒勞無益。索龍回答說:「那就是我哭的原因。」
自滿是精神上的累贅,它令想像力窒息,但你很少會聽到有人談想像力。其部分原因與審查制度有關,舊式判官們總想查禁一些涉及性或社會、政治內容的書,這些書讓他們害怕,令他們厭惡。
而新的判官則告訴我們,作為作家,惟一恰當的主題就是表現我們自己,或那些與我們相同的人,好像我們是一群散布在地球上的克隆人。男人只應該寫男人,女人只應該寫女人,黑人只應該寫黑人,以此類推。
這將會多麼枯燥乏味啊!如果是這樣,哪裡還會有托爾斯泰的沉思默想的獵犬,果戈理的「鼻子」,屠格涅夫的布列欽草原上的歌手,桑丘·潘查想像的王國,及所有那些從故事的想像中誕生,見證和記錄了我們生活中的歡樂和痛苦的男人。女人、兒童、鬼魂、神靈和動物們。
詩人里爾克說:「也許,我們在這里只是為了說房子,橋,井,門,牢房,橄欖樹,窗,柱子,塔——而不會說它們。嗅!用一種它們從未夢想過的方式說起它們,這種夢想竟如此強烈廣
當我寫下里爾克的話時,想到了一句曾在巨大的沉默中訴說的話語;這沉默就像我們這個小小星球上的藍色亮光,在索繞四周的黑暗中微微閃爍。
END
⑸ 為什麼所有的網路小說裡面,男豬腳無意碰到女人的胸部的時候,女人總是要「不由的『恩』了一聲」
被你猜對了,因為正如你所想!!!!!!
但是,小弟還想來獻一下丑:
1、通常女人只有在動情的情況下才會呻吟,特別是在她們心有愛慕的男人面前。
2、遵循yy 小說的寫作定律。(沒有女人欣賞的男人不算成功的男人)
3、顯示豬腳的無上魅力和王八之氣。(說明豬腳是個成功人士,具有無上魅力,很受女人歡迎)
以下內容可以沒有:(女人不要看,特別是不醜的女人)
4、也許是間接的諷刺女人的水性楊花。(端莊的女人是不會在一般男人面前呻吟的)
5、也許是諷刺現在的女人作風不正派。(端莊的女人太少了,一般女人都很......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