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作家的游戲小說
❶ 中國最著名的推理小說作家有誰有哪些代表作品
這個不能說最著名吧,也沒有個最著名評比,只能說著名的中國推理作家。
雷米:這個是我個人認為最成熟的中國推理作家,作品皆精品,代表作《心理罪》系列,包括《第七個讀者》《畫像》《教化場》《暗河》《城市之光》5個長篇,以及《毒樹之果》《斯金納之箱》《月光的謊言》《兩生花》4篇短篇,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體系,非常精彩。另有新作《殉罪者》,也是非常優秀的作品。
周浩暉:被稱為中國的東野圭吾,代表作品有《死亡通知單》系列,《邪惡催眠師》系列,主角羅飛是思維縝密又有過復雜經歷的刑警,所以周浩暉的主力作品叫做刑警羅飛系列。
寧航一:比較擅長中篇小說,長篇控制能力稍差,代表作品《十四分之一》是一個大故事串聯起來的多個中篇小說,其中不乏優秀作品。長篇作品《超禁忌游戲》加入科幻元素,前期情節非常好,最後收尾時有點吃力。
段一:作品較少,代表作《鴉雀無聲:雙生鎮殺人事件》非常驚艷,推薦一看。
鬼馬星:已故著名推理小說女作家,作品眾多,有「莫蘭系列」「簡東平系列」「酷法醫系列」「陸勁系列」等多個系列作品,推薦其「陸勁系列」中的《迷宮蛛》《籠鳥》,主角陸勁曾是高智商連環殺人犯,因為與女主的感情而改邪歸正,幫助警方破案。
大袖遮天:提及這位作者是因為多年前還未迷上推理小說時看過他的一部小說,印象深刻,那本小說叫《死亡階梯》,現在想想其中奢侈的殺人手法都不由得拍案叫絕,掌握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加上巨額的資金後盾,讓一個人意外死亡竟然如此簡單。
午曄:才女型推理作家,擅長短篇,推薦其短篇集《罪惡天使》,很優秀。
❷ 想知道比較經典的推理小說作家和小說。越多越好。
既然要公平,可見lz要找的是古典本格類型作品;既然看過老福,那就推薦一些歐美的好了
在歐美,古典推理有一個黃金時期,如果看歐美本格作品的話,這個年代的布局、詭計和邏輯水平應該是最高的
作家/作品:
1.黃金三傑:
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說女王,富有創新精神,嘗試過多種之前很少有人寫過的模式和詭計並將之發揚光大,作品誤導性較強,人物性格和心理描寫都比較細膩,推理也以心理分析見長,不過線索比較難找,而且心證推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代表作《羅傑疑案》《東方快車謀殺案》《無人生還》《尼羅河上的慘案》《ABC謀殺案》《陽光下的罪惡》《謀殺啟示》《魔手》《零時》
約翰·狄克森 ·卡爾(密室推理之王,擅長寫不可能犯罪題材的作品,設計過大量優質的詭計,作品謎面華麗、詭計巧妙,早期經常出現布局宏大而復雜的作品,結尾常有逆轉,善於營造哥特式詭異氣氛,有時也採用喜劇式的諧謔寫法,很少注重動機):代表作《三口棺材》(似乎公平性有所爭議,其實只是線索比較隱蔽而已,是完全公平的)《猶大之窗》《第三顆子彈》(書中的論文《世界上最偉大的游戲》泄了很多作品的底,沒有一定閱歷就不要看了)《燃燒的法庭》《綠膠囊之謎》《阿拉伯之夜謀殺案》《耳語之人》《連續自殺事件》
埃勒里·奎因(作品分為四個時期,其中第一時期作品嚴謹性達到了邏輯的巔峰,推理常常是環環相扣的標准演繹推理,線索也比較清晰,解答部分前設有「挑戰讀者」,缺點是部分作品情節略顯生硬,詭計偏弱):代表作《希臘棺材之謎》《X的悲劇》《法國粉末之謎》《半途之屋》《Y的悲劇》《埃及十字架之謎》《荷蘭鞋之謎》
2.愛德華·丹廷格·霍克(短篇推理之王,史上唯一僅憑短篇小說獲得愛倫坡終身大師獎的作家,其作品注重詭計,情節奇特,解答簡潔明了):代表作《不可能犯罪診斷書》
3.安東尼·伯克萊(比克里斯蒂更具有創新精神,但也有些創新沒有成功,作品行為詼諧風趣,結尾都有逆轉):代表作《裁判有誤》《毒巧克力命案》《皮卡迪利謀殺案》
4.黑克·塔伯特(卡爾的重度粉絲,堪稱黃金時期作品風格最像卡爾的人,氣氛營造不輸卡爾,作品為不可能犯罪題材,謎面極其華麗,但僅出版了兩部長篇,其中《地獄之緣》在極短的篇幅內糅合了十三個驚人的不可能犯罪,堪稱空前絕後):代表作《劊子手的雜役》《地獄之緣》
5.克萊頓·勞森(卡爾的基友之一,美國推理作家協會創立人之一,具有魔術師、作家和編輯三重職業,常將魔術技巧融入到詭計中):代表作《斷項之案》《無棺之屍》《死亡飛出大禮帽》
6.海倫·麥克洛伊(相當NB的女性作家,作品以嚴謹的心理分析推理見長,風格沒有一般女性作家那麼細致、啰嗦):代表作《死亡之舞》《獨行女》《猶在鏡中》
7.克里斯蒂安娜·布蘭德(也是位NB的女性,作品中常有不可能犯罪出現,布局巧妙,人物心理刻畫比較細膩) :代表作《綠色危機》《寓所之驟死》《耶洗別之死》《不速之客的自助餐》
大概先看看黃金時期的這么幾位好了,看完推薦的作品如果喜歡可以再找一些該作家的其他作品,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看一下其他流派的作品
P.S.:推理小說可大致分為本格、變格、冷硬、法庭、社會、新本格、懸疑七個流派,具體內容請自行網路,這里根據lz要求的公平原則推薦的都是本格派
❸ 介紹一些好看的日本偵探推理小說
橫溝正史 《本陣殺人事件》 〔本陣殺人事件,1946〕 珠海出版社,1999年 首屆日本偵探作家Club大賞的得獎作品,同時也是橫溝正史走進另一個高峰的不朽名作,從這部《本陣殺人事件》開始,家傳戶曉並歷久不衰的神探金田一耕助正式取代由利先生而成為橫溝推理系列的主角,而小說最為特出的部分,當然便是其中的那個密室設計背後的真相。 橫溝正史 《獄門島》 〔獄門島,1947〕 珠海出版社,1998年 橫溝正史最為出色的作品之一,無論是從推理事件的背景,還是相關氣氛的營造都充滿詭異。作品中的情景殺人堪稱這類作品的典範,此外出人意料的結局和離奇的謀殺動機也是本書的亮點。 橫溝正史 《惡魔的綵球歌》 〔惡魔の手球唄,1957〕 珠海出版社,2002年 日本「歌謠殺人」的代表作品,曾拍成電影搬上熒幕。發生在日本偏僻村落中的血腥推理事件,緣起20年前種下的禍根,孰是孰非,愛恨交錯。其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充滿日本民族化的特徵的復仇,向讀者揭示迷案的真相,是那麼的無奈,極富悲劇色彩。 坂口安吾 《非連續殺人事件》 〔不連續殺人事件,1947〕 群眾出版社,1999年 「無賴派」作家坂口安吾的首部偵探小說,便是這部描述一大串殺人事件的本格派作品《非連續殺人事件》,它不但獲得了第二屆日本偵探作家Club大賞,而且也是坂口安吾的推理長篇代表作。全書的賣點所在,除了當中所連續發生的命案以外,還有對人性的細致刻劃及不常見的詭計手法。 高木彬光 《鬼面謀殺案》 〔能面殺人事件,1949〕 群眾出版社,1991年 高木彬光是戰後本格派的代表人物,本書以營造詭異氣氛而見長,並獲第三屆偵探作傢俱樂部長篇作品獎。除了獨特的敘述視角和描述方式、融合多種詭計的手法以外,推理事件中出現的密室推理部分更是精彩。 高木彬光 《破戒裁判》 〔破戒裁判,1961〕 群眾出版社,1981年 書名系根據島崎藤村的名作《破戒》而起的,法庭推理小說的代表作。通過小說男主人公「百穀泉一郎」這位律師的庭審紀實和忘我的調查,反映了高木先生對於日本某些社會現象的抨擊和反抗,作品本身寫法新穎,案中有案,懸念迭起。 江戶川亂步 《女妖》 〔女妖,1954〕 珠海出版社,2002年 江戶川先生被稱為日本推理小說之父,開始以短篇小說嶄露頭角,後發表長篇以及大量評論研究作品,功不可沒。本書是其的中後期佳作,作品中不但具有典型的解迷小說的表現手法,而且內涵豐富,對於人物內心的刻畫極具張力,其中的謀殺手法也是特具一格,令人拍案稱絕。 江戶川亂步 《怪人二十面相》 〔怪人二十面相,1936〕 珠海出版社,2002年 江戶川先生筆下二個最具特色的人物集合,一個是偵探明智小五郎,一個是怪盜二十面相,此二人的鬥智斗勇讓讀者記憶猶新,曾多次被搬上熒幕。作為少年推理雖然推理成分削弱,但是眼花繚亂的布局值得稱道。 仁木悅子 《貓知道》 〔貓は知っていた,1957〕 群眾出版社,1980年 一直卧病在床的仁木悅子,憑這部《貓知道》獲得了第三屆江戶川亂步賞而出道成為推理作家,作品的風格平易近人,合理的謎團和細膩的描寫,使得身為評選委員長的江戶川亂步也對它贊不絕口,仁木悅子更因這小說而被冠上了日本克里斯蒂的稱號。 松本清張 《點與線》 〔點と線,1958〕 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 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先河之作,繼《貓知道》後稱為暢銷書,是一部以列車時刻表詭計為主的寫實性推理小說。作品通過觸目驚心的描寫,暴露了日本社會的奸巧詭詐,從突出體現一個被黑暗社會吞噬了的弱女子的內心世界,折射了作者對於黑幕的無奈,和對於弱小勢力的同情。 松本清張 《砂器》 〔砂の器,1961〕 群眾出版社,1999年 身為社會派推理創作的一代宗師,松本清張寫下的佳作當然數之不盡,而這部《砂器》則可稱得上是他的代表作品:以本格派的解謎要素為經,以社會派的問題探討為緯。故事從一宗發生在國鐵操車場內的慘死事件開始,經過警察方面窮追不舍的深入調查後,一幕接一幕埋藏於事件背後、讓讀者感動的事實給揭露了出來。 松本清張 《隔牆有眼》 〔目の壁,1971〕 群眾出版社,1999年 日本推理小說社會派的代表作,通過企業普通職員的死亡事件牽涉出更為黑暗的內幕,揭示日本社會的弊端,發人深思。這種藉助普通人的調查破案方式是社會派推理的重要手法。 水上勉 《大海獠牙》 〔海の牙,1960〕 群眾出版社,1999年 與松本清張並列為社會派棟梁作家的水上勉,憑藉這部《大海獠牙》獲得第十六屆日本偵探作家Club大賞,雖然他創作推理小說的時期不算太長,但其間每部作品都稱得上是社會派的傑作,特別是這部以水俁病(水銀中毒)為題材的小說,對源於企業的污染公害問題做出了猛烈的攻擊,而散發於故事整體的,是作者那一貫鋤強扶弱的精神。
❹ 世界十大推理小說是哪十部啊,謝謝的
查看文章
世界十大推理小說及其簡介評析
1.Y的悲劇 The Tragedy of Y
2.童謠兇殺案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3.桶子 The Cask
4.羅傑挨克洛德命案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5.人頭 La Tete d』um Homme
6.格林家命案 The Greene Murder Case
7.稻草的女人 La Femme de Paile
8.埃及十字架的秘密 The Egyptian Cross Mystery
9.死之吻 A kiss before Dying
10.X的悲劇 The Tragedy of X
世界推理經典評析
一、Y的悲劇(艾勒里.奎因)
對於一個「正統本格偵探小說作家」,對於自己的作品,他該負什麼樣的「責
任」?這個問題的提出可能顯得有些怪異,我想表達的是,推理小說的作家既被「
定義」(或稱「歸類」),而作家本身也以此「類型」為傲,顯然他必須在作品裡
「做一些什麼事」來使他夠資格成為「足以為傲的類型」。
對於正統的(或稱「古典的」)推理小說迷來說,閱讀一種構成於公平、合乎
邏輯的解謎推理游戲,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享受,這種推理迷所企盼的,自然是趨近
於此一條件的登峰作品(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推理十誡」這種規則的產生)-風氣
的驅動導致作家的寫作習慣-Y的悲劇即是這種風潮之下的產物。
奎因到底「做了什麼」,才使得這本書成為古典推理迷心目中的第一名?我認
為是他「大膽」的寫法。怎麼說呢,常讀推理小說的同好都有過類似的經驗:當我
們很認真地在思考某部作品的謎團關鍵時,總是絞盡腦汁不得其解,看到最後才明
白原來作者很討厭地隱藏了這個謎團的某個小地方-在很多時
候,作者為了維持作品劇情的懸疑性,不讓太多讀者容易地猜出謎底,難免會隱藏
某些小關鍵,使讀者無法獲得充實足夠的破案資訊-當然,在考慮作品結局的意外
性時,這種作法是不得不然的結果,否則讀者可能會矛盾地覺得這本小說不夠精彩
,對於作者來說,兩者的平衡點真是難以取捨。
然而,奎因卻願意提供足夠的破案線索,甚至可以說是過多,並且以反覆辯證
的邏輯推衍來強調這些破案的關鍵,加深讀者們對案情重心的掌握與了解----這種
「願意」是很少有作家做得到的。二來則由於這個案子的獨創性夠強烈,奎因更能
夠自信滿滿地表現出「即使告訴你們所有的線索,你們也不見得猜得出來」的態度
,不得不使所有的讀者甘拜下風。
當然,有些天才的讀者果真能從所有的線索之中整合出那個「唯一的解答」,
這也應證了鯰川哲也曾說過的:好的古典解謎推理,其謎題要讓大多數讀者猜不到
,但也不能所有讀者都猜不到。做不到前者是作者設計的謎團太簡單,做不到後者
是作者沒有提供足夠的線索。
小說的價值是需要經過千錘百煉的,眾讀者的百般苛求使這部作品證明,它的
確有資格獲得這個殊榮。
二、童謠兇殺案(阿嘉莎.克莉絲蒂)
以一首「別有深意」的歌謠來作為貫串全書的主題,並不是由這本第二名首創
。范.達因的「主教謀殺案」之中的「鵝媽媽童謠」才是其濫觴(這本書也排名十
四大之中,以後再作介紹)。但是克莉絲蒂之所以被尊稱為推理女王,並不僅僅因
為其大部份的作品皆有水準之上的表現,也不只是她巧妙的謎團布局,更重要的是
她能想出前所未見的獨創詭計。
而即使其詭計並非首創,她也能改變表現的形式,產生與眾不同的閱讀樂趣。
這本「童謠兇殺案」就是最佳典例。一群人受邀到某孤島度假,然後是接二連三的
殺人事件,被害者一個一個身亡,到最後全死光了,島上一個人都不剩......
高木彬光在其處女作「紋身殺人事件」中利用書里的一角對推理小說(應屬本
格解謎)下了一個定義:包含了非常奇怪的要素和非常理性的要素。的確,讀者們
想看的並不是報紙的社會新聞,推理小說絕對要具備「奇怪」與「理性」的吸引魅
力。「童謠兇殺案」想表現的正是這樣的一個概念。
就邏輯上而言,把孤島設為密室,島上如果發生殺人事件,若事先島上無人躲
藏,則兇手必為島上這群人的其中之一。克莉絲蒂想表達的「奇怪要素」是:若島
上所有人全被殺害,則兇手為何?再加上「印地安兒歌」、「印地安木偶的消失」
,「奇怪的要素」相互羅織糾纏,故事裡是否存在破案的偵探已不重要,因為這種
魅力很自然而然地驅使讀者去扮演聰明的旁觀者,透過自身的想像力與思考邏輯去
解釋謎底----當然了,答案是沒那麼容易就能看得出來的....
三、桶子(F.W.克勞夫茲)
剛剛提到的冠軍跟亞軍,各位可以發現兩者的寫作取向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這也可以說明:推理小說並沒有既定的創作法則。
縱然不是古典、不是本格,沒有提供公平解謎線索....也不見得無法擄掠讀者
的心,大家看了「桶子」之後,我相信這種感覺一定會更深(這個類似結論的感想
希望能給有意創作的
同好一點幫助)。除了以上兩種推理小說的寫法之外,還能便出什麼花樣?
「桶子」並不想讓讀者參與推理,也不想告訴讀者一個匪夷所思的故事,他想
告訴讀者的是一件曲折離奇的兇殺案 有人可能會問了:曲折離奇的兇殺案,能給
予推理小說迷什麼樣的閱讀樂趣?前兩名推理小說,都有一個讓人震驚的答案,出
乎意料的結局....但是「桶子」沒有。
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此,但並不表示它不好看,它自有其魅力。從杜邦、福爾
摩斯、亞森羅蘋等超人型名探以來,許多讀者對於「小說的前大部份充滿著一大堆
繁瑣、支離破碎、沉悶的龐雜線索,最後再由名偵探一針見血地指出破案關鍵,真
凶於是落網」這類公式化劇情已感疲乏,原因是名偵探固然令人崇拜,其智力與一
般讀者畢竟相差太過遙遠,難免有神化的感覺,太不真實。
反觀在現實世界中,刑警們不屈不撓、抽絲剝繭的辦案精神,卻可以給讀者真
切的感覺。由一個疑裝有 體的木桶之遺失開始,克勞夫茲鉅細靡遺地詳述了偵探
們追查真相的經過,一件驚天動地的大兇案逐漸披露內情。這本書比較特殊的地方
是一共有三位偵探出場!
一般說來,在推理小說里出現復數的偵探時,彼此總是互相競爭對立,而當中
有一位偵探算是真正的主角。這本書則不然,叄位偵探在辦案時並沒有明顯的交集
,各作各的事,但在「交接」的地方並無任何不順暢的感覺。這顯示作者說故事的
能力極強,而劇情的曲折、懸疑程度也讓人隨著偵探的情緒而起伏,這是非常成功
的一點。
這種寫法到現在已成為一個流派。像森村誠一、西村京太郎等名家都寫了相當
多量的這類作品(尤以十津川探案為著名)。所謂的「參與」也變得不像是過去的
「得知、收集線索」,更讓人感到別具風味的「體驗追緝真凶、尋求謎團出路」。
四、羅傑.艾克洛德命案(阿嘉莎.克莉絲蒂)
記得在介紹第二名「童謠兇殺案」的時候曾經提過,克莉絲蒂寫小說時十分致
力於獨樹一幟,對於舊有的詭計願意翻新手法去詮釋,更有嘗試突破前人窠臼的勇
氣,比方說像知名度相當高的「東方快車謀殺案」,而這本「艾克洛德命案」則是
意外性最強烈、代表性最高的例子。
其實說真的,要我源源本本地寫出對這本書的心得,而又完全不會 漏書中的
主要謎團,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在此就只好運用「旁徵博引」、「天馬行空」
的方式來說明了。沒看過這本書的同好可能會完全不知道我意指為何,只得多多包
涵了。
推理小說也是文學的一支,只不過其予人的刻板印象被認為非現實性過高,文
學價值過低,登不上大雅之堂,因此至少在台灣來說,推理小說是「弱勢團體」,
地位比市面上琳琅滿目的言情小說還不如。而其實就許多推理小說家來說,他們也
不需要寫一些純文學式的內容,畢竟兇殺案的內幕對他們而言更具魅力,因此,文
筆平實即可。
不過也有一些作家不願意甘於現狀,他們希望推理小說不只是推理謎題,還需
要具備文學性、人性。比方說像松本清張、森村誠一、連城叄紀彥等人。這當然是
一件好事了!譬如松本的努力使得推理小說造成全日本的風行與普及,自此成為日
本大眾文學的主流。
另外有些作家則迥異於這些「入世」的作家,將文筆拿來「故弄玄虛」,以「
文字」本身來製造謎團、更進一步地擴張「詭計」的定義。比方說像綾十行人的作
品、余心樂的「推理之旅」皆有這種傾向。這種寫法有點「後現代」,總之讀者看
完這些作品也的確有「驚艷」的感覺,也願意去肯定推理小說家作這方面的突破。
在古典推理小說中本來有許多神聖不可侵犯的戒律,由於這個緣故而紛紛土崩
瓦解,這顯示了不同時期之下,推理小說家與推理小說迷心態上的轉變。對於那些
戒律,小說家與讀者經常都會產生共同的疑惑:就直覺上來講,的確是「不要這樣
寫比較好」,但如果「真的有人這樣寫」,其實也不是「不能接受」。這種想法往
往陷入兩難的困境,尤其是小說家,動起筆來可真是縛手縛腳,舉步維艱。
但就是有這么「勇敢」的作家願意嘗試突破戒律!我想克莉絲蒂的作品直到如
今仍是世界推理迷的最愛,她的「勇氣」也不無貢獻吧!尤其在當時仍是古典解謎
風盛行之日,許多作家仍然「視戒律為聖經」,她在此刻創作出許多「獨一無二」
的名著,試別人之所不敢試,誠然足以給今日許多有心創造的朋友作為借鏡了。
毫無頭緒地寫了這么多,沒看過這部作品的人大概還是覺得莫名其妙,總之「
艾克洛德命案」確實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排行殿軍的名次也表示了這部作
品並不因它突破了傳統的寫作戒律而稍減顏色,反而更增其光芒。
五、人頭(西姆農)
說起來其實是一本很奇異的推理小說。讓人感到很古怪的一點是:作者(推理
雜志譯為席夢儂)在陳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血案之後,探長梅古雷完全不像其他名
偵探一樣明察秋毫地搜查現場百回,或是傳訊數十名關系人進行冗長的對談以幫助
讀者對於案情的掌握,反而無所事事地在酒館里晃逛,與一名似乎與案件風馬牛毫
不相乾的青年 混....
其實就一個像我一樣的「現代」讀者而言,這種寫法並不算十分特殊,只不過
我們在拜讀推理大師之作品時,往往會先入為主地考慮到作者的「年代」,而認為
他筆下的名偵探,自當偵辦的是「古典」的犯罪,而這種「古典」的犯罪自然又會
像范.達因所謂的「一切的一切皆出自於精準的籌畫」諸如此類雲雲(這種論點在
第六名的格林家命案會加以詳述),於是乎,讀者們也就覺得梅古雷竟然沒有偵辦
這種案件而感到奇怪,感到特殊了....
寫到這里,或許大家還不太清楚我所想表的意思,在此舉出一喻:梅古雷偵辦
「人頭」這件案子,就好像哲瑞.雷恩偵辦「幽靈列車」的感覺一樣....有人還是
莫名其妙吧?既然梅古雷辦的不是古典犯罪,那他偵辦的案件又該是屬於什麼類型
?
在此先試著對「古典犯罪」下個定義好了:兇手具有極高的智慧、精湛的演技
、超人的執著,他可以殘酷無情地連續殺害五條十條人命,也可以隱姓埋名地藏匿
數十年只為了殺一個人,更可以馬不停蹄地製造一大堆不動如山的不在場證明-這
又需要過人的體力耐力....
就小說的領域來說,這種人當然能被創造,但讀者更清楚現實生活中絕不可能
。在「古典犯罪」中,兇手已經不被當成「人」了。而在當時的推理小說中仍有尚
未被觸及的領域,心理學。它賦予了小說里的兇手「人」的意義。「人頭」的重點
不是在突破人為詭計的障壁,而是將「人的心理」當作是「詭計」來加以探討...
.
當然了,現在這類作品已經相當多,推理小說多樣化風格的結果,不過在那時
就西姆農就已經嘗試著這種寫法,也可說是一項創舉了。然而就當時眾作家仍以「
視連續殺人為芝麻小事」的推理文風來說,能否被接受就見仁見智了。
之前提到古典推理不把兇手當人看,儼然一副「批判舊文化」的眼光,其實對
於推理小說迷而言(至少就我個人而言),古典、正統推理的時代已然是「人去樓
空」,絕不可能有過去百家爭鳴的黃金輝煌之勢,驚人獨創的詭計謎團也不復重現
(或只是曇花一現),身為讀者只能夠「心嚮往之」了。
六、格林家命案(范.達因)
第六名的「格林家命案」倒是可以讓所謂的古典本格迷滿足閱讀慾望,因為正
如范.達因自己所制訂的「推理小說二十則」所述,就是有人非純粹的正統推理不
愛,他所寫的推理小說幾乎完全合乎這些嚴苛的規定,而由我這么一個讀過許多種
類型的推理迷看來,此書真可說是正統中的正統、純粹中的純粹了。
在這本書里頭,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叫做「死者死得越乾脆越好」,「犯罪責任
歸屬全由一人兇手承擔」,「完全沒有描寫戀愛故事」,「完全沒有文學性的藻飾
」....所有推理作品希望達成的理想境界,都出現在這部作品裡頭。
我想提出的問題是:這部作品的確可稱得上臻於完美,但讀者是不是一定都會
喜歡所謂的完美?首先來看看為什麼會有「推理小說二十則」。
推理小說萌芽之因,其實源自於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發展到輝煌時期
,則被視為「一場公平的智慧游戲」,讀者與書中的偵探競爭,看看誰先猜出兇手
是誰。不過由於推理小說家的角色乃「球員兼裁判」,所以被要求不可偏袒書中偵
探,以免妨礙這種「君子之爭」。
如果說,讀者希望能與偵探進行一場「公平的智慧游戲」,那所有的推理小說
家的確是應該遵守所謂的「規定」,不然就稱不上是成功的作品。諾可斯在綜合了
當時讀者的需求之後,於1928年發表「推理十誡」,正式條列出推理作家的守則,
而身為美國推理小說大師的范.達因也不甘示弱,在同年更完整地規定出「推理小
說二十則」,極有自信的他更表示他的作品全都可以符合這些繁雜嚴苛的規定。
此為由來。如果說,讀者的確希望能跟書中的偵探進行一場「公平的智慧游戲
」,那小說家的確是必須遵守這些規定。然而,如果不是呢?現在的讀者已不像過
去的讀者那麼愛「進行公平的智慧游戲」了,而正統的推理小說也發展到了「詭計
難以獨創、翻新」的瓶頸-在這里的「詭計」泛指「兇手在殺人時為掩人耳目、擺
脫嫌疑所擬定的犯罪計劃」,總之,日換星移,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樣了。這也就是
為什麼赤川次郎的無厘頭搞笑、夏樹靜子的愛恨交織、松本清張的社會意識會有那
么多死忠讀者的緣故。
對作為一個「現代」讀者的我來說,這種發展是令人欣喜的。推理小說不再只
偏重於詭局的設計,風格與類型多變,大家可以各讀所欲。從這這角度來看,推理
小說應該算是突破了瓶頸,尋出了新的方向。當然了,在潛意識下我還是會希望能
有一個現代的艾勒里.奎因,或是現代的克莉絲蒂,只不過面對洪流般的寫作文風
,如前所述,僅僅能夠「心嚮往之」了。
七、稻草的女人(卡薩琳.亞蕾)
第七名是卡薩琳.亞蕾的「稻草的女人」,新譯名為「女傀儡」,新譯名比較
容易讓讀者了解這本書的故事內容。沒錯,這本書的主角是個女人,一個被人操縱
的女人。
推理小說里有一種形式,從我介紹第一名以來一直都不曾提過,那就是「倒敘
推理」。初讀推理小說的朋友可能對這個名詞不太了解吧!以下先作一個簡單的說
明。
推理小說的原型是由美國的推理小說之父愛倫.坡所建構而成的。他才活了四
十歲就辭世了,一生只留下五篇推理小說,而這五篇推理小說,卻是日後所有推理
小說的原始雛形——後世所有的推理小說家皆模仿這五篇小說的形式,脫離不出來
,這可說是愛倫.坡一件很偉大的事情。
只是,這五篇小說並沒有包括所謂的「倒敘推理」。「倒敘推理」的定義大略
是這樣的:故事並不由命案發生之後、警方現場找尋線索開始,而是從兇手的觀點
開始描述,描述他自產生殺意、籌策犯罪計劃,到實行計劃動手殺人的過程——可
能有人會問啦!閱讀推理小說最大的樂趣即在於從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之中,抽絲
剝繭地抓出真凶,但既然從故事一開始作者就已讓讀者知道兇手是誰了,那還有什
麼樂趣可言?
其實,「倒敘推理」的閱讀樂趣並不亞於尋出真凶的身份,其最有魅力的地方
在於故事即將結束的時候,當身為主角的兇手正自認其犯罪計劃天衣無縫,卻半路
殺出一個程咬金(大多是一名平凡的小警員),對兇手說:「我們知道你是兇手!
因為....」注意喔,此時兇手之所以事跡敗露的理由就很重要了!而這個理由通常
都是當初兇手在犯罪時沒有注意到的盲點,有時甚至可能是兇手自以為計劃中最完
美的部份!
這類小說擴展了「推理小說」一個嶄新的視野。其特別的地方有二:
一是提供讀者更高、更公平的參與度。在故事的前半部,作者會鉅細靡遺、不
厭其煩地詳述兇手的犯罪手法、進行方式、實施細節,一步一步讓讀者親身去思考
此兇手犯罪計劃中可能出現的漏洞,讓讀者去扮演偵探,抓出兇手的狐狸尾巴。這
比起看偵探走遍大街小巷去明查暗訪,全書充斥著冗長繁瑣的對話,有著截然不同
的刺激感。
二是增加案件的現實性、人性。由於作者可以從兇手出現殺意開始描述,故能
夠在兇手心態的微妙改變上多加著墨,有時兇手的犯罪肇因於被害者的壓迫,這又
讓讀者們多窺知一些社會的黑暗面,作品的價值也因此更接近純文學,卻又包含通
俗文學的范疇。讀這類小說,心理經常會陷入一種矛盾:不由自主地同情兇手不得
不犯罪的坎坷遭遇,社會正義卻又必須將其繩之以法。而或許小說家只有深刻寫出
這樣的矛盾,才足以讓人對人性有更深沉的省思吧!
「稻草的女人」在這方面有卓越的表現。全書篇幅不太長,但於人性的描寫令
人動容,並為結局報以濃密的悲哀。
八、埃及十字架的秘密(艾勒里.奎因)
第八名是艾勒里.奎因的「埃及十字架的秘密」。奎因的顛峰之作自然是名探
哲瑞.雷恩的「悲劇系列」,而由名探艾勒里.奎因所偵察的「國名系列」,則是
他另一水準之上的集合。「國名系列」一共有十個長篇,本篇與「荷蘭白粉的秘密
」應是其中的最高傑作。
首先介紹一下名探艾勒里.奎因。奎因的本行是推理小說家,而扮演華生角色
的則是其父老奎因探長。這個系列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故事即將結束前的「
向讀者挑戰」,由於艾勒里.奎因號稱師承古典推理大師范.達因,同屬本格派,
故線索的公平、讀者的參與度特別重要。於是奎因就搞了這樣一個噱頭:在「向讀
者挑戰」中向大家宣告:關於案子的所有線索皆已詳列,身為讀者的你是否能推得
真相?這個特別的地方,後來高木彬光的神津恭介探案也有模仿。我個人認為這純
屬作家的作秀(show)行為,就是這樣而已。
本篇「埃及十字架的秘密」,牽涉到了一個古典推理小說中最重要的詭計之一
:無頭屍體。「無頭屍體」系指死者因死後的肢體殘缺,遭截斷藏匿或是嚴重破壞
,而造成此死者身份之難以判定的情形。而這個詭計又與「雙胞胎」詭計互有關連
。總之,這個重要的詭計幾乎所有的推理小說家都亟欲動筆嘗試,將此一概念推陳
翻新,創造出光芒萬丈的謎局。在此原想舉出幾本同類的傑作供讀者們作為選書參
考,但轉而一念,覺得這樣一來我可能有「破壞讀者樂趣」,所以只好作罷。
「無頭屍體」為什麼有這么大的魅力?我在這里試著作作一點個人的猜測。根
據島田莊司對古典本格偵探小說的說法,其要素應有下列四項:陰森的氣氛、恐怖
的情節、神秘的開端、離奇的謎團。而一具無頭屍體的出現,或是已遭肢解的屍塊
,皆足以營造出這四樣要素。小說最大的魅力是以文字的描述來提供讀者無限可能
的想像力,故命案場景倘若如同神秘宗教的祭壇一般,極端殘忍又極端慘不忍睹,
確是可以給予讀者極大的震撼,同時也造成了故事強烈的懸疑性。
「無頭屍體」詭計的主要目的通常是要造成死者身份的混淆。最常見的例子是
兇手與被害者的身份顛倒,也就是讓警方誤認,而實際上殺人的真凶是警方誤以為
的被害者。最簡單的情形是如此,而怎麼樣才能夠讓讀者對這個老套的目的留下鮮
明的印象,可就要看作者的功力,如何由此一簡單的目的衍生出變化多端的花樣了
。
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無頭屍體」這個詭計已然走入瓶頸。由血型、指紋
、齒型到DNA鑒定,警方能夠更准確地得知死者的確實身份,狡獪的真凶再也沒有
辦法順心如意地顛倒被害者的身份,進而達到完全犯罪了。於是乎,推理小說家只
好再加入巧合程度較高的「雙胞胎」詭計,兩種詭計混合運用。感覺起來這條路走
得越來越狹窄了、越來越艱辛了。
不過無論如何,「無頭屍體」曾經獨領一時風騷,古典派推理小說家如今仍然
視其為一最具挑戰性的寫作方向,近年來有一部極具知名度的日本作品更是將此一
詭計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耳目一新(這部作品我就不提名字了),顯示「無頭屍
體」或許依然大有可為。
九、死之吻(艾拉.烈文)
這篇小說並不太長,但是情節的鋪陳十分令人激賞,表現的形式也與一般的推
理小說大異其趣。這部作品曾經獲得1939年美國愛倫坡獎最佳長篇處女作獎項(如
果沒記錯的話)。
這篇作品除了風格十分特殊之外,里頭也有和前面所介紹的八部作品完全不同
的地方,就是所謂的「素人偵探」。「素人偵探」是日文直譯,翻成中文,則是「
外行人偵探」。
十、X的悲劇(艾勒里.奎因)
第十名又是美國作家艾勒里.奎因的作品「X的悲劇」,主角是聾偵探雷恩。
身為范.達因式古典解謎派的後繼名家,奎因的確在邏輯思辨上作了很大的努
力。在介紹「格林家命案」的時候就曾提過,古典式的純粹解謎推理並不一定合於
現代讀者的口味,畢竟文風的潮流是會隨時間改變的,十九世紀乃古典推理的黃金
時期,突梯神奇、匪夷所思的絕妙詭計在那時也被寫得差不多了,在這種情形之下
,既要標榜傳統的推理小說寫法,奎因大部分的作品僅僅能維持最後一道防線:公
平合理。
相較於「Y的悲劇」與「埃及十字架的秘密」,這部「X的悲劇」在魅力上的
確是差了一截,因為它的確在以上的三項推理小說魅力要素上,有明顯的不足。它
沒有被亡魂詛咒的家族,也沒有邪惡的T形十字,頂多說那輛擠滿乘客的公車,是
個移動的密室——這也很「正常」吧!
但是,我這么分析並不代表它不好看。是的,它是缺乏魅力要素,但它有它的
實力要素加以補強充實。什麼是實力要素呢?就是公平的線索與滴水不漏的推理過
程!太過強調其魅力要素,容易滋生巧合與非人性,這樣讀者在看完最後一個字時
是不會有滿足感的,唯有縝密的邏輯思考與合理的線索連集才能讓讀者獲得豁然開
朗的喜悅!名偵探雷恩身具莎翁演員的傳奇性色彩,娓娓道出精闢入木的長篇議論
,讀者讀來嘆為觀止。奎因這道最後防線實在是守得精彩絕倫!
❺ 推薦一些有意思的懸疑推理小說,破案或者逃離什麼地方之類的,比如說《必須犯規的游戲》這些的
1. 托馬斯•哈里斯《沉默的羔羊》
在那個猶如噩夢的傍晚,尼克的妻子茱莉亞在家中遭到不明人士殺害,他因妻子的慘死而痛苦不已,但對警方來說,他才是嫌疑最大的人。當警方對他嚴刑逼供時,一名神秘男子出現在尼克面前,給了他一塊金色的懷表及一封信,尼克還來不及搞清楚狀況,就已在瞬間回到了過去。這超乎常理的狀況令他困惑,在他接受了這些事之後,他發現自己可以利用這塊表查出茱莉亞被殺害的原因!尼克有十二個小時,在第十三個小時,一切都將結束。
然而,他發現自己查出的線索越多,整起事件就變得越復雜,當時間來到最後一個小時,他恐懼地發現,他終將因為自身的狂妄自大,被迫面對命運女神專為他准備的殘忍玩笑……
❻ 有什麼非常好看的懸疑推理解謎小說
法醫秦明
十宗罪
死亡通知單
心理罪
謀殺官員
必須犯規的游戲
地獄變
謀殺似水年華
終極密室殺人法則
凶畫
14號推理當鋪
白夜追凶
無證之罪
夜行實錄
望採納
❼ 新本格推理小說中有哪些作家,哪些作品值得一讀
現在日本流行的新本格推理(new mystery),是繼社會派「第二波本格」之後的「第三波本格」。[1]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犯罪動機、社會背景那樣的社會派主題不再受到重視;驚悚、幻想等戰前變格派常用的元素被積極地採用。[2]
八十年代末,在島田莊司的指引和支持下,京都大學的推理社團高舉「復興本格」的大旗,涌現出一大批推理小說創作者,成為了新式推理小說的發源地。這些創作者創作的小說被評論家稱為「新本格派」。
綾辻行人
綾辻行人,日本推理文學標志性人物之一,新本格派掌門和旗手。本名內田直行,1960年12月23日生於日本
綾辻行人
京都,畢業於名校京都大學教育學系,並取得京都大學博士學位。在校期間加入了推理小說研究社團,社團的其他成員還包括法月綸太郎、我孫子武丸、小野不由美等,而創作了《十二國記》的小野不由美後來成為了綾辻行人的妻子。[3] 1987年以《十角館事件》開始步入文壇,掀起一股「本格派推理」的旋風,成為眾所矚目的新銳作家。他的「館系列」推理小說不僅深受讀者喜愛,也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1992年他以《鍾表館事件》獲得第45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1998年他親自寫劇本,並兼任導演,完成游戲軟體《YAKATA》。1999年他又得到第30屆麻將名人賽的冠軍,成為史上第一個拿到「麻將名人」的推理作家。[9] 《暗黑館事件》被譽為「日本推理新五大奇書」之一。[3] 著有「館」系列,「Another」系列,「殺人鬼」系列,「耳語」系列,「殺人方程式」系列,「深泥丘奇談」系列等。[9] 代表作:《十角館事件》《鍾表館事件》《Another》(《替身》)等。
法月綸太郎
法月綸太郎,本名山田純也,在1988年出版了處女作《密閉教室》,這是一部不可能犯罪題材的「建築推理」,講述了一夜間發生在一間完全封閉的高中教室里的奇異事件。1989年,法月綸太郎創作了第二部作品《雪密室》,這是他的第一部系列作品,同名偵探法月綸太郎正式登場一一這種設置明顯受到了埃勒里·奎因的影響,法月也明確表示,自己的偶像就是埃勒里·奎因兄弟。[4] 本格推理作傢俱樂部第四任(現任)會長[10] 。
法月綸太郎作品風格非常多樣化,其中有校園殺人事件的《密閉教室》,有傳統詭計的《雪密室》,甚至還有感情與推理並重的《為了賴子》。作品大多是以同名法月綸太郎作為主角偵探,而除了在《密閉教室》里以中學生身份出現之外,其它的作品裡以小說作家身份登場。而且從《為了賴子》一書開始,法月的寫作風格更由純粹解謎轉變成極富感性元素的推理小說。2002年他以《都市傳說拼圖》獲第55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2005年《去問人頭吧》獲第5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著有「法月綸太郎」系列等。代表作:《去問人頭吧》《二的悲劇》《都市傳說拼圖》等。
我孫子武丸
我孫子武丸,本名鈴木哲,1962年10月7日出生,27歲出道。1989年,他以處女作《8的殺戮》一鳴驚人,這本書描與了在一棟呈「8」字形的公館內發生的連續殺人事件。在這部書里登場的「速水三兄妹」成為了我孫子武丸的系列偵探,每個故事都呈現出近乎鬧劇的風格。可以明顯地看出,我孫子武丸試圖將漫畫式的元素融入到小說中。[4]
除了這個系列,我孫子武丸還創作了「人偶系列」和《殺戮之病》《彌勒之掌》《偵探映畫》等非系列作品。總體來說,他的非系列水準要高於系列作品。其中,《殺戮之病》用非常極端的方式展現了人性之惡,被稱為「推理小說版的《感官世界》」。[4] 著有「速水兄妹」系列等。代表作:《8的殺戮》《殺戮之病》《彌勒之掌》等。
麻耶雄嵩
麻耶雄嵩,本名堀井良彥,是京都大學推理社團的「另類」,以「不合群」聞名。他1969年5月29日出生,22歲出道。麻耶雄嵩作品數量不多,但每一部都能引發巨大的爭議:從處女作《有翼之暗》,到被列為「推理奇書」的《夏與冬的奏鳴曲》;從能給人帶來前所未有崩壞感的《鴉》,到新近出版的熱銷書《獨眼少女》。[4]
他的作品深沉厚重,結局往往具有不可思議的「崩壞性」。這種對傳統推理理念的挑戰,使得麻耶雄嵩一方面遭受保守讀者猛烈批評,另一方面卻被新一代讀者奉若神明。[11] (被擁躉稱為「麻神」。)
麻耶雄嵩一直被譽為「日本最有天賦的推理作家」,因為他的作品無法用簡單的「好看」或「不好看」衡量。很多國外出版社想出版他的作品,但最終達到目的的卻屈指可數一一原因很簡單:麻耶雄嵩是一位非常內向的作家,他不願意為了稿費出面和出版社打交道。[4] 《獨眼少女》獲2011年第11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和第64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夏與冬的奏鳴曲》被譽為「日本推理新五大奇書」之一。他筆下的惡德「銘偵探」麥卡托鯰個性鮮明,特立獨行,系列偵探有麥卡托鯰、木更津悠也。代表作:《鴉》《夏與冬的奏鳴曲》《獨眼少女》等。
歌野晶午
歌野晶午,男,1961年出生於千葉並長大於褔岡,本名歌野博史,東京農工大學環境保護學科畢業,後在出版社擔任編輯。1988年因工作原因結識了島田莊司(一天,他在雜志上讀了他所崇拜的推理小說作家島田莊司的隨筆,受到很大震動,於是也沒事先聯系就登門拜訪,從此在島田的指導下走上了寫作推理小說的道路。[12] ),並受到島田莊司的大力推薦發表了以信濃讓二為主角的《長家的殺人》,其後於翌年(1989)再發表了同一系列的《白家的殺人》和《動家的殺人》等純本格作品(以不可能犯罪為賣點),和綾辻行人、法月綸太郎以及我孫子武丸屬於首批出道的新本格推理作家。著有「信濃讓二」系列等。[13]
2004年,《想你,在櫻樹長滿綠葉的季節》獲第5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和第4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2010年,他的作品《密室殺人游戲2.0》與三津田信三的《水魑·沉沒之物》共同獲得第10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14] 代表作:《長家的殺人》《想你,在櫻樹長滿綠葉的季節》《密室殺人游戲2.0》等。
北村薰
北村薰,1949年出生於埼玉縣,本名宮本和男,本格推理作傢俱樂部第二任會長[10] 。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同時也是早稻田推研會的成員,畢業後本任職高中國語(日語)教師,於任教期間的1989年,以沒有殺人事件的本格推理短篇集《空中飛馬》入選成為「鯰川哲也與十三個謎」的第六部作品,1991年再以同系列的《夜蟬》獲得了第44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短篇獎。翌年(1992)再發表了這個系列的首部長篇作品《秋花》,1993年後辭退教師職務而成為專業作家。被譽為「日常推理大師」,是「日常之謎」的代表作家之一,文筆細膩優美,常被誤認為是女性。之後較著名的作品還包括帶點幻想味道的「時與人的三部作」 ——1995年的《快轉》(《Skip》)、 1997年的《回轉》(《Turn》)及2001年的《重生》(《Reset》)。2009年,北村薰以《鷺與雪》獲得日本文學最高榮譽直木獎。[15] 著有:「別姬小姐系列」等。代表作:《盤上之敵》《回轉》《鷺與雪》等。
折原一
折原一,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在1988年以短篇連作《五口棺材》出道(受約翰·狄克森·卡爾《三口棺材》啟發而創作,後增補兩篇為《七口棺材》)。折原一以善用「敘述性詭計」著稱,被譽為「敘述性詭計之王」。他的作品結尾常常有多重逆轉,不看到最後一頁絕對無法了解全局,讀者們因此送他「魔力折原」的稱號。[16]
從1988年的首部長篇《倒錯的死角》(「鯰川哲也與十三個謎」的第一部作品)開始,前後共寫了超過十五部使用敘述性詭計的推理小說,其中《沉默的教室》的獲獎(1995年第48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更進一步肯定了敘述性詭計的被認同。至於系列小說方面,以黑星警部為主角的傳統解謎推理,也表現出折原一非敘詭推理作品輕松幽默的一面。著有「倒錯」系列,「〇者」系列等。代表作:《倒錯的輪舞》《倒錯的死角》《冤罪者》等。
蘆邊拓
蘆邊拓,本名小掉逸介。1958年5月21日生於大阪。同志社大學法學部畢業後,任職讀賣新聞大阪本社校閱部,後轉任文化部記者。中學生時就喜歡閱讀科幻小說,中學畢業那年春天,偶然看到美國電視連續劇「神探可倫坡」之後,對推理小說覺醒,開始閱讀歐美推理小說。蘆邊拓回憶這次經驗說:「不是感性的感動,而是知性受感動」。高中二年級時,推理小說專門志《幻影城》月刊創刊(1975年2月),他立即成為讀者,之後「幻影城讀者俱樂部」成立時,他也參與京都分部「13人之會」,該會是京都大學生與研究所生所組織的團體,成員十三名,蘆邊拓最年輕。他向這群學長學習了不少推理小說的知識。
過度熱衷推理小說的結果,他自己也開始習作,曾以「小旗俊幸」和「蘆部庄六」的筆名,三次應征「幻影城新人賞」,雖然三次都沒得獎,但其不屈不撓的創作熱情終於在一九八六年,以本名小掉逸介應征之〈異類五種〉,獲得第二屆幻想文學新人賞佳作獎。繼之於1990年,以蘆邊拓之名所發表的《殺人喜劇之十三人》,獲得第一屆鯰川哲也獎,因而登龍推理文壇。
要談論新本格派推理小說躍登龍門的途徑,兩大關鍵之一就是鯰川哲也賞。另一關鍵就是《講談社小說叢書》,綾辻行人就是從本叢書出道的。[17]
二階堂黎人
二階堂黎人,原名大西克己,一九五九年出生於東京,中央大學理工系畢業。一九九〇年以《吸血之家》入圍第一屆鯰川哲也獎佳作,一九九二年發表首部作品《地獄奇術師》,正式踏上推理小說創作之路,一九九五年成為專職作家,成為新本格推理的中流砥柱。主要作品是二階堂蘭子系列。在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完成推理史上篇幅最長的作品《恐怖的人狼城》,並在一九九八年榮獲「喜國雅彥偵探小說獎」。[18] 在1992年以《地獄奇術師》獲得島田莊司推薦而正式出道,作品風格非常接近橫溝正史,不可思議的殺人事件,再加上神秘的宗教色彩,便構成了一系列高中女生二階堂蘭子為主角偵探的故事。其中《恐怖的人狼城》,全書總數四篇,是世界最長的本格推理小說,更是難得一見的新本格巨著,被譽為「日本推理新五大奇書」之一。筆下最著名的偵探是二階堂蘭子。代表作:《地獄奇術師》《魔術王事件》《恐怖的人狼城》等。
山口雅也
山口雅也,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在1987年以《第十三位名偵探》正式出道,他的作品也用上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環境。在1989年發表的首部長篇作品《活屍之死》(「鯰川哲也與十三個謎」的第十一部作品)中,死而復生並不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而且故事中不論偵探,兇手或死者,全也是從最初便已經知到這個現象。所以在那個世界內,掩飾行凶時間是無用處的,因為死者會直接指出真相,甚至,連殺人的原來意義也已變得模糊了。可是,作品仍然是本格,謎團仍然存在,只不過是和一般的推理小說常識倒轉過來,可以說得上是現代新本格的極致了。
日本狂想派推理小說第一人。山口雅也的作品往往顛覆傳統,銳意出新,高深莫測卻又足以自圓其說,將讀者帶進推理小說史上聞所未聞的怪異之境,給文壇帶來各種沖擊,深受評論家之矚目、推崇。[19] 《奇偶》被譽為「日本推理新五大奇書」之一。《日本殺人事件》獲第48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短篇獎。著有「朋克刑警」系列,「垂里冴子」系列等。代表作:《活屍之死》《奇偶》《日本殺人事件》等。
有棲川有棲
有棲川有棲,本名上原正英,一九五九年生於大阪,新本格派旗幟人物,日本本格推理作傢俱樂部首任會長[10] ,創作有火村英生系列、江神二郎系列和諸多非系列作品。有棲川有棲始終堅持本格推理創作,重視縝密的邏輯推演,被譽為「日本的埃勒里·奎因」。[20]
畢業於同志社大學,在一九八九年以《月光游戲》正式出道,於1989年入選成為了「鯰川哲也與十三個謎」的第四部作品。有棲川有棲作品風格較為平實,首三部作品《月光游戲》《孤島之謎》與《雙頭惡魔》全是以學生偵探江神二郎為主角偵探的「孤島」殺人事件,其後也創作了臨床犯罪學家火村英生助教授的偵探系列(如《第四十六號密室》與《死於有海的奈良》)和國名系列(如《俄羅斯紅茶之謎》《英國庭園之謎》)等本格推理小說。《馬來鐵道之謎》獲第56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女王國之城》獲2008年第8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代表作:《俄羅斯紅茶之謎》《雙頭惡魔》《女王國之城》等。
貫井德郎
貫井德郎,1968年出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商學部畢業,1993年以氣氛陰霾密布的犯罪詭計小說《慟哭》入選第四屆鯰川哲也獎的候補名單,其後再相繼發表了三部懸念性和意外性並存的癥候群系列作品、包括1995年的《失蹤癥候群》、1998年的《誘拐癥候群》和2002年的《殺人癥候群》。其他類型的作品還有1998年首部九條與朱芳系列的《鬼流殺生祭》。2010《亂反射》獲第63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21] 代表作:《慟哭》《亂反射》《後悔與真實之色》等。
今邑彩
今邑彩,1955年出生於長野縣,畢業於都留文科大學英文科。1989年憑借《卐之殺人》獲得長篇小說新人獎「鯰川哲也與十三個謎·第十三把交椅」(鯰川哲也獎前身)的殊榮,一舉成名。其後一直活躍於推理和恐怖小說界,眾多作品被搬上熒幕,是日本最受歡迎的大眾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鬼》《黃泉比良坂》《繭的密室》《鐵的記憶》等。[22] (1988年,東京創元社出版了一系列名為「鯰川哲也與十三之謎」的推理小說,其中第十三本採取公開投稿的方式,被譽為「第十三把椅子」。[23] )而出道的今邑彩,擅長於人物,心境的細膩描寫,小說風格多樣化,既有傳統式解謎的《卍之殺人》和《新童謠謀殺案》(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名小說《無人生還》(即《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又稱《童謠謀殺案》)同名),也有包含少許幻想、恐怖成份的「死靈殺人事件」和「金雀枝庄的殺人」,再加上貴島刑事系列小說,在不可思議的謎題下還包含了豐富的情節,充份表現出這位僅屬少數的女性新本格作家的魅力。
京極夏彥
京極夏彥,出生於北海道的京極夏彥,在1995年以《姑獲鳥之夏》正式出道,作品風格以奇詭怪異見稱。經營舊書店京極堂,並同時是驅魔法師的中禪寺秋彥,從《姑獲鳥之夏》一書內懷孕二十個月的孕婦之謎開始,在一系列以妖怪作主題的系列故事中,中禪寺利用他對妖怪的了解,對各種不可思議事件進行理性的分析。這部作品被譽為「日本推理新五大奇書」之一。而京極的第二部作品,以連續肢解少女兇案和供奉在盒子內的神祇為題材的《魍魎之匣》,更獲得1996年第49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後巷說百物語》獲直木獎。
京極堂系列小說人物設定鮮明、布局精彩、架構繁復,舉重若輕的書寫極具壓倒性魅力,書籍甫出版便風靡大眾,讀者群遍及各年齡層與行業。京極夏彥以讓人瞠目結舌的奇快速度創作,被譽為「神」一樣的創作者。[24] 著有「百鬼夜行」系列等。代表作:《姑獲鳥之夏》《魍魎之匣》《後巷說百物語》等。
森博嗣
森博嗣,日本某國立大學工學院副教授兼推理小說,作家,於1996年以《全部成為F》榮獲日本梅菲斯特獎,之後又陸續發表了許多作品。他除了是一位超人氣的多產作家外,他的作品亦是暢銷排行榜上的常客。其代表作品有「犀川&萌繪」系列及「瀨在丸紅子之V」系列。森博嗣在設定故事人物及舞台時,習慣將大量理科因素帶入作品中,因此,他的作品亦被稱為「理科推理小說」。在他的作品成功推出之後,涌現出大量模仿他寫作風格的作品。由此可見,森博嗣給整個推理小說界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森博嗣的作品多以科學、數學等為主題,犀川系列故事中不但主角偵控犀川和萌繪是建築學系的副教授和學生,其他的角色也多是與大學工科、研究室、科學家為主,再加上小說中經常出現的人生哲學觀,因此森博嗣的小說可以說是融合了理科與文藝的作品。[25] 著有「犀川&萌繪」系列(犀川創平與西之園萌繪),「瀨在丸紅子」系列等。代表作:《全部成為F》《紅綠黑白》《四季 秋》等。
西澤保彥
西澤保彥,1960年出生於高知縣,美國私立(Eckerd)大學創作法專科畢業,曾任職高知大學和土佐女子高校講師。
1990年以《聯殺》入選首屆鯰川哲也獎的候補,1995年再以連作短篇集《解體諸因》(首部匠千曉系列小說)正式出道,同年更發表了兩部超現實的推理作品《完美無缺的名偵探》及《死了七次的男人》,其後的創作包括匠千曉系列如1996年的《她死去的那一晚》、與超能力相為題材的神麻嗣子系列如1998年的《幻惑密室》和屬於科幻推理的非系列作品如1996年的《人格轉移殺人事件》等。
西澤保彥的作品輕松搞笑,多以超乎現實的場景為主題,但故事完全符合本格推理的定義,解謎過程合乎邏輯,兼具足夠的意外性,堪稱幻想與推理的完美結合。[26] 故事中所有非常理可以解釋的現象,從事件發生之前便已經向讀者作出了詳細的描述,而全部的謎團也是遵守同一組的規則,因此對讀者來說整個解謎過程也是絕對公平和合乎邏輯性的。[27] 代表作:《解體諸因》《死了七次的男人》《人格轉移殺人事件》等。
❽ 誰有<推理作家的游戲>這個小說啊 作者是;貓咪
這是?短篇還是長篇啊,我好像看過,在推理雜志上面的是不是
❾ 好看的推理小說
NO.6 鴉
◎1997年「本格推理Best」]第1名
◎1997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強力推薦
圍繞著「鬼子」之村的絕妙謎團,名偵探?麥卡托鮎戰栗的最終宣言是?
為了追查弟弟襾鈴的失蹤與死亡之謎,哥哥珂允探訪一處地圖上未標示的異域之村。途中,他遭到了一大群烏鴉的襲擊,險些遇難——就在昏迷之前,珂允到達了那個他一直在尋找的村子…… 珂允醒來之後,得知自己是第三個來到村子的外地人。而上一位來到這里的,就是他的弟弟襾鈴,於是他暗中進行調查,想知道襾鈴在這邊到底發生過什麼事?
然而,當珂允深入追查村子的過去,更多的謎團卻接連出現:神秘的祭典儀式、隱藏在倉庫深處的人偶、鍊金術、嫉妒與偽善的人性、五行思想、沒有留下足跡的殺人現場、連續殺人案件、傳說會出現在殺人犯手上的奇妙斑紋、支配全村的大鏡神話真相、再度來襲的烏鴉——以及,麥卡托鮎。
NO.7 解體諸因
【媒體推薦】
獨步「迷詭」雜志嚴選60本好看、必看的佳作之一。
獲得「推理之神」島田莊司賞識,西澤保彥一鳴驚人的出道作!
超人氣學生偵探「匠千曉」系列的原點,推理迷必看!
【內容簡介】
分裝於六個箱子中的男人、七顆頭顱依序調換的連續殺人、於短短16秒內被分屍電梯中的上班女郎、切成34塊的主婦;在這部短篇集中,新主角·匠千曉將挑戰九個手法極盡巧妙的分屍案。
帶給新本格派莫大沖擊的西澤式推理小說,眾所期盼的出道作登場!
第一具屍體的手腳被銬上手銬,手、腳、頭和身體被分屍成六塊。——《解體迅速》
第二具屍體是氫氰酸中毒而死,手指、腳趾被一根根切下,全身被分成三十四塊。——《解體信條》
電梯從八樓降到一樓的十六秒之間,出現頭、左手、左腳被切斷的第三具屍體。——《解體升降》
第四具屍體……
殺人為何要分屍?兇手有時閑分屍的話為什麽不趕快逃跑?
NO.8 眩暈
『占星術殺人魔法』卷土重來!御手洗潔面臨最大挑戰!
【推理名作家】既 晴專文導讀
通往秘密世界的電梯、
肢解後再度復活的屍體……
在如惡夢般的眩暈背後,
竟是惡意的殺人詭計!
占星師御手洗潔偶然從東大教授古井手中得到了一本神秘手記,手記中記載著作者三崎陶太令人匪夷所思的經歷。
九年前在鐮倉稻村崎的公寓發生了一起強盜殺人事件,當時倖存的陶太在逃出求援時,竟發現他所居住的世界已完全變了樣,不但太陽黯淡凋萎,電車、建築消失破敗,甚至連居民都變成了獸頭人身的怪物!
受到極大驚嚇的陶太,在恍惚中返回公寓後,決定模仿曾經轟動全日本的『占星術殺人魔法』,將公寓內遇害的一男一女兩具屍體,肢解重組成上女下男的『雌雄同體人』!彷佛鬼迷心竅般,當陶太喃喃念出復活咒文之時,雌雄同體人竟然真的死而復生了!……
NO.9 雪地殺機
已經試鏡合格的七位年輕男女,懷著明星夢,集合在初春的高原山莊內,准備接受即將展開的舞台訓練。
但是,在被大雪封鎖的孤立山莊內殺人劇上演了。隨著同伴們一個接一個的失蹤,其餘的人開始產生懷疑了,這真的只是演戲嗎?
NO.10 嫌疑犯X的獻身
究竟愛一個人,可以愛到什麼地步?
究竟什麼樣的邂逅,可以捨命不悔?
邏輯的盡頭,不是理性與秩序的理想國,
而是我用生命奉獻的愛情。
這是我所能想到最純粹的愛情,最好的詭計。
古典推理小說勢頭依然強勁,但其地位已漸漸被純犯罪小說和心理懸疑小說所代替。帶動了間諜小說的風行,警察小說也開始大行其道。
(5)五十年代
硬漢派偵探小說、純犯罪小說和心理懸疑小說成為主流。
(6)六十年代
1)為推理小說低落時期。
2)007詹姆斯•邦德的出現,重新掀起了間諜小說的熱情。
(7)七十年代
間諜小說仍然熱賣,硬漢派偵探小說也有一絲生機。但最新的動向卻是——歷史推理小說。
(8)八十年代——新世紀
百家爭鳴,各類推理偵探小說相對來說都有很大的轉機和發展空間。
代表人物:勞倫斯•布洛克。
推理小說起源於美國,發展於英國,大行其道於日本。現在全世界最重視推理小說發展的就是日本文學界。現時市面上主流推理小說主要為兩個來源歐美推理與日系推理,多為翻譯小說。以中文創作的推理小說很少,在推理界中仍為小眾文化,尚在起步階段。而ACG產業發達的日本,也出現推理的動漫畫作品。
[編輯本段]黃金時期
(1)1920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處女作《斯泰爾斯庄園奇案》和弗里曼,克勞夫茲的《桶子》把推理偵探小說帶進黃金時期。
(2)黃金時期三巨頭:
埃勒里•奎因
約翰•狄克森•卡爾
阿加莎•克里斯蒂
(3)黃金時期著名推理小說作家及其處女作
英:
E•C本特利《特侖特最後一案》1913
阿加莎•克里斯蒂《斯泰爾斯庄園奇案》1920
弗里曼•維爾斯•克勞夫茲《桶子》1920
A•A米尼恩《紅屋之謎》1922
多蘿西•L•塞耶斯《誰的屍體》1923
A•E•W梅森《簡屋》1924
羅納德•伯克萊《陸橋謀殺案》1925
安東尼•伯克萊《毒巧克力命案》1929
美:
S•S范達因《班森殺人事件》1926
埃勒里•奎因《羅馬帽子之謎》1929
約翰•狄克森•卡爾《夜行》1930
類型介紹
推理小說中的派別分類,與一般文學分類的感覺很類似,多數都是模糊而難以明確分類的,總是會有一部作品同時有人分別認定是不同的派別,很少有作品可以精確地納入某一分類。然而流派仍多少有些區別性,僅此稍微介紹常見數種專有名詞,但請注意,即使是以下名詞的定義,有時也有些歧異。
本格派:又可稱為古典派或傳統派。以推理解謎為主要走向,是推理小說的主流。所謂「本格」是從日本引進的名詞,代表的是「正統」的意思;有人將本格定義為「兼具幻想性的謎(主要是與犯罪有關)與高度邏輯性的小說。本格派可滿足以解謎為樂趣的讀者,通常盡可能地讓讀者和偵探擁有同樣線索、站在同一平面。本格派中部份作者,書中會有「向讀者挑戰」的宣言(例如艾勒里·奎因),也就是告訴讀者「到這里你已擁有足以解開謎題的線索」,挑戰讀者是否能與偵探一樣解開謎題。因此,注重公平與理性邏輯,是本類型推理的特徵,本格派還有一種特色,因為「幻想性的謎」,所以有密室殺人案件或是被困在孤島的殺人案件,寫實社會派的就很難有這樣的特色,因為這種殺人案件不是架空在幻想裡面,現實之中哪有那麼多奇怪的無名小島可供發生命案?哪有那麼剛有有這麼多的密室?所以社會派的重點是在「社會批判,描寫人性」,不是在解謎了。所以本格派常被社會派的人認為只是在紙上談兵,可是屬於社會派的書看起來就灰暗多了。
變格派:以詭譎氣氛營造與異常心理為主軸,謎團通常極具驚奇性或為異想天開的構想,著重於出人意表的故事情節。
社會派:某種程度上為反對本格派「流於紙上謎題游戲」而生,強調推理小說不應只是推理,更應當反映並描寫現實社會。此派推理小說較著重於社會寫實。
硬漢派: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窮困、不幸加上美國社會暴力增多,使得這時期產生了一批有著和黃金時期完全不同的時代思潮的作家。他們大都從廉價雜志起家,筆下的偵探也不全能,他們相信武器的力量,都堪稱錚錚鐵骨的硬漢,因此,被稱為「硬漢派」。其中最著名的大師即代表人物有:達謝爾•哈米特、雷蒙德•錢德勒、勞倫斯•布洛克等。
寫實派:沒有神探的推理小說,主要描寫幹探(警員)追查線索的過程,福里曼·克勞夫茲的桶子是當中的代表作。
法庭派:顧名思義,以法庭辯論為主軸,通常場景發生於法庭內,不會用法條出來壓人,這讓人鬆了一口氣;在法庭上的推理過程常常是鑽小漏洞,來探出一些蛛絲馬跡,然後在幾此開庭之後,法庭上當場翻案。
歷史推理小說(historial mystery):
(1)在歐美一般有兩種類型:
1)小說背景完全建立在過去的時代,稱為「時代(period)偵探小說」。
2)同時代的偵探調查一個久遠的案子,稱為「超越歷史的(transhistorical)偵探小說」。
前者的例子包括美國早期作家梅爾維爾•戴維森•卜斯特的《神秘大師阿伯納大叔》,後者的例子有約瑟芬•鐵伊的《時間的女兒》。
(2)最為著名的歷史推理小說是鐵伊的《時間的女兒》。
創作守則
較為知名的推理小說創作守則有兩個不同的版本,皆為對推理小說創作的規范,在1928年由諾克斯提出推理小說十誡後,知名推理作家范·達因又提出了推理小說二十法則。
其內容如下:
推理小說是一種智性游戲,更像一種競賽,作者必須公平的和讀者玩這場比賽,他必須在使用策略和詭計的同時,維持一定程度的誠實,絕不能過分到像玩橋牌時作弊一樣。他必須以智取勝,透過精巧又不失誠實的設計引起讀者興趣。因此,寫推理小說有著極其明確的守則存在,雖然是不成文的規定,但約束力十足,每一個受人尊敬或懂得自重的小說作者,都得服膺這些守則。
在此,特別列出這些理應稱之為"誡律"的條文,一部分根據所有偉大的推理小說作家所遵行的原則,另一部分則來自所有誠實作家內心的信念,熔鑄而成:
(A) 從案發現場所留下的煙頭,和嫌疑犯所抽的香煙品牌做比較,藉此找出兇手。
(B) 假裝受害者的鬼魂顯靈,嚇得兇手自己招認。
(C) 偽造指紋。
(D) 用假人來製造不在場證明。
(E) 因為狗不吠,表示闖入者是熟人。
(F) 一個無辜的人被認定是兇手,結果原來他是兇手的孿生兄弟(或姊妹),或是長相極為酷似的親戚。
(G) 用針筒注射或是在飲料中放入迷葯。
(H) 警察破門進入一間上鎖的房間之後,謀殺才真正開始。
(I) 用相關字來測試是否有罪。
(J) 使用密碼或密語,最後被偵探識破。
推理名家
(1)有名號的名推理小說作家:
推理小說鼻祖:埃德加•愛倫•坡
密室之王:約翰•狄克森•卡爾
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
偵探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
日本克里斯蒂:仁木悅子(卧病在床的名推理小說女作家。以她和她哥哥的名字及形象作為筆下的名兄妹偵探)
當代硬漢派偵探小說最傑出代表、享譽世界的美國偵探小說大師:勞倫斯•布洛克
中國解放後引進的第一部日本推理小說的作者是——松本清張
(2)歐美最有影響力的13位名推理小說作家(最大成就):
01,埃德加•愛倫•坡(推理小說鼻祖)
02,阿瑟•柯南•道爾(筆下的名探歇洛克•福爾摩斯是廣受全球推理迷喜愛,至今不歇)
03,約翰•狄克森•卡爾(密室之王,三巨頭之一)
04,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說女王,三巨頭之一)
05,埃勒里•奎因(三巨頭之一,推理小說大師)
06,莫理斯•盧布朗(創作了怪盜始祖亞森•羅平)
07,艾瑪•奧希茲(創造了史上第一位安樂椅神探——角落裡的老人)
08,G•K切斯特頓(首開以犯罪心理學方式推理案情)
09,多蘿西•L•塞耶斯(與阿加莎齊名,筆下名探彼得•溫西勛爵,亦被稱為末代貴族神探。)
10,S•S范•達因(寫下推理二十戒,推理小說大師)
11,達謝爾•哈米特(硬漢派創始者)
12,雷蒙德•錢德勒(硬漢派大師、導演,作品深受歡迎,筆下名探菲力普•馬羅被搬上影幕)
13,勞倫斯•布洛克(當代硬漢派偵探小說最傑出代表)
(3)日本最有影響力的12位名推理小說作家
江戶川亂步 橫溝正史 高木彬光 松本清張 仁木悅子(女) 夏樹靜子(女)
西村京太郎 森村誠一 島田莊司 綾辻行人 赤川次郎 有棲川有棲
(4)詳細情況
歐美
埃德加•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美國作家,推理小說的始祖,其作品《莫爾格街兇殺案》被公認為世界第一篇推理小說。與其他四篇作品《金甲蟲》、《失竊的信》、《瑪麗羅傑疑案》、《你就是兇手》奠定了推理小說基本的詭計與寫作方式,至今無人能出其左右
阿瑟•柯南•道爾
(Conan Doyle):英國作家,筆下的名探歇洛克•福爾摩斯是廣受全球推理迷喜愛,至今不歇。
莫理斯•盧布朗
(Maurice Leblanc):法國作家,以風度翩翩的怪盜亞森•羅平故事風靡全球。
艾瑪•奧希茲
(Emma Orczy):匈牙利裔英國作家,創造了史上第一位安樂椅神探——角落裡的老人。
G•K切斯特頓(G, K, Chesterton):
英國作家、文學評論者以及神學家,因熱愛推理小說,不但致力於推廣,更親自下海撰寫推理小說,他筆下最著名的角色便是「布朗神父」,可說首開以犯罪心理學方式推理案情,與福爾摩斯注重證物的派別相庭抗禮。
S•S范•達因(S, S, Van Dine):
因為生了一場大病而在病床上選擇看推理小說,康復後也寫始撰寫,寫下推理二十戒,著有主教謀殺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英國人,被譽為「推理小說女王」,畢生創造大量長篇小說,筆下名探有赫爾克里波洛與馬普爾小姐。
多蘿西•L•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
英國人,與阿加莎齊名,筆下名探彼得•溫西勛爵,亦被稱為末代貴族神探。
達謝爾•哈米特(Dashiell Hammett):
美國人,硬漢派的創始人,筆下名探為山姆•史培特。
雷蒙德•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
美國人,硬漢派的第一拓展人,筆下名探為菲力普•馬羅。
喬治•西默農(Georges Simenon,1903-1989):
法國作家,多產的快筆作家,創造名探馬格雷探長。
約翰•克瑞希(John Creasy,1908-1973):
英國作家,推理小說史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常用不同筆名發表並得獎。筆下主角以神探基甸(George Gideon)著名。
艾勒里•奎因(Ellery Queen):
美國人。此為筆名,實際上是由兩個表兄弟共同創作。筆下有同名神探艾勒里•奎因,與哲瑞•雷恩。
約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r,1905-1977):
美國作家,擅長營造神秘氛圍,並以密室推理聞名,素有「密室之王」之稱,筆下神探有基甸•菲爾博士(Dr, Gideon Fell)、亨利•梅利威爾爵士。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
現役美國作家,1994年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得主。以酒鬼私家偵探馬修•史卡德和雅賊系列著名。
米涅•渥特絲(Minette Walters):
現役英國女作家,1992年起以《冰屋》《女雕刻家》《毒舌鉤》首創以三本新書連獲三大英美重要獎項。
蘇•葛拉芙頓(Sue Grafton):
美國作家,筆下神探為女私家偵探金絲•梅芳。
日本
江戶川亂步:日本本格派的開山鼻祖,改變了推理小說在日本的地位。風格浪漫,富有想像力。有以他為名的江戶川亂步獎,專門表彰新人作家。
橫溝正史:日本變格派的代表人物。
高木彬光
松本清張:他的創作打破了早年日本偵探小說界本格派和變格派的固定模式,開創了社會寫實派推理小說領域。
仁木悅子: (1928~1986)
被譽為「日本克里斯蒂」。名推理小說作家。生於東京。後遷居富山縣。4歲時得結核性胸椎骨疽病,下肢癱瘓,半身不遂。在哥哥的鼓勵下學習文化,以刻苦努力與堅韌不拔的精神,寫出推理小說《貓知道》。1957年獲江戶川亂步獎,後拍成電影。與一翻譯家結婚。之後又發表《林中小屋》、《殺人線路圖》、《有刺的樹》、《黑色緞帶》、《枯葉色的街》、《冰冷的街道》等。作品風格爽朗、明快,構思精巧,可讀性強。以兄妹偵探著稱於日本推理小說文壇,並以日本女小說家的風格影響了當時的讀者。
夏樹靜子 :「主婦作家」,作品風格多以寫實、動人為主,1973年更以《蒸發》第二十六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而《第三之女》也於1989年獲得了冒險小說大賞。代表作是《住宅悲劇》、《變性者的隱私》、《罪犯的現場證明》、《案件的假象》、《蒸發》、《跑道燈》等。她的文風細膩深沉,以《蒸發》獲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西村京太郎:以旅情推理著名,常以鐵道與航空等交通工具為題材,因此小說中會有火車時刻表及車站的平面圖。但也有本格派的佳作,如《殺人雙曲線》。
森村誠一: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元老,現代社會派推理小說作家大多受其影響。代表作《高層的死角》(李重民譯群眾出版社出版),主要作品包括《人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野性的證明》等。
島田莊司:本格派,對之後所謂新本格影響甚重,《占星術殺人魔法》最為著名,被稱為新本格的開山鼻祖。
綾辻行人:新本格旗手。本格推理,但又帶有恐怖情節。最著名的是『館』系列推理小說。
有棲川有棲:日本新本格派推理小說家的中堅力量,多產作家,涉獵領域極其廣泛,涉及漫畫,電視劇,評論等等方面。
赤川次郎:日本幽默推理的代表,創造大量系列作。大部份作品的推理意味較淺,故有時受推理迷批評,然仍為推理入門的好選擇。
鮎川哲也
水上勉:與松本清張並列為社會派棟梁作家的水上勉,代表作《大海獠牙》獲得第十六屆日本偵探作家Club大獎。雖然他創作推理小說的時期不算太長,但其間每部作品都稱得上是社會派的傑作。
山村美紗:
1934年生於日本京都府,畢業於京都府立大學國文系,曾做過中學國語教師,業余時間創作推理小說。1969年曾獲《小說星期天》每日新人候補獎。1970年、1972年、1973年連續獲得「江戶川亂步獎」。《消失在馬六甲海峽》是她的處女作。代表作品有《花棺》(獲「日本推理作家協會候補獎」),《幻空的對號座》、《京都祭日殺人事件》、《京都殺人地圖》、《埃及女王之棺》等。山村美紗的作品大都以京都為舞台,頗具地方色彩,情節曲折、離奇。每部作品都有新意,結局卻合情合理。她被譽為「推理小說女王」。因長期積勞成疾,不幸於1996年9月5日突然去世。
山村美紗是擅長刻畫女性心理的高手。山村美紗的小說題材大同小異,都是與影視生活有關,兇手大都是漂亮的女人。由於她站在女人的高度來描寫女人,讀來更覺生動。她的作品代表了日本女推理小說家的另一種風格,敘述節奏明快,文筆哀幽陰森,把美麗的外表與冷酷的心靈作了強烈鮮明的對照。山村美紗的作晶很暢銷,但在文學性上不如仁木悅子和夏樹靜子。
金城陽三郎:為推理漫畫《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的是該漫畫初期的原作者,之後由天樹征丸更替。借用橫溝正史的推理小說人物金田一耕助自創出推理能力強的孫子。漫畫畫者為佐藤文也。
森博嗣:大學工學院副教授,在作品中大量出現理工科的術語及知識,故在日本特以「理科系推理小說」(此分類目前只有森博嗣一人)。著名的系列有《犀川&萌繪》系列、《瀨在丸紅子之V》系列、《四季》系列。
宮部美幸:日本文學史上罕見的小說作家,創作題材廣泛,歷史、奇幻、推理均有涉獵。1987年處女作《吾家鄰人的犯罪》獲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踏入文壇,接著1992年《龍眠》獲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1999年《理由》獲直木獎;《模仿犯》這部費時四年才大功告成的作品,不僅創下了暢銷一百三十萬冊的紀錄,也為宮部帶來了日本出版界史無前例的「六冠」榮譽。「六冠」的六項大獎當中,包括為宮部美幸的文壇地位背書的第五十二屆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賞」和第五屆「司馬遼太郎賞」等。她的小說剖析人性,分析心理,作品常常奪得暢銷書榜首。
東野圭吾:著名推理小說作家,初期作品《放學後》獲江戶川亂步獎,早期是寫清涼明快的校園推理,中期《超。殺人事件》《名偵探的規條》充滿了黑色幽默,後期向社會派轉型《白夜行》、《紅色手指》、《湖邊兇殺案》、《秘密》都帶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其《嫌疑犯X的獻身》是他最經典的代表作。《偵探伽利略》前些時日在日本聯播,獲得了不小的收視率。
[編輯本段]小說中的名偵探
歐美
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柯南道爾筆下角色,為現在一般名探代表。愛抽煙,很注意現場細節,知識廣而雜,重於學習對推理有幫助的任何學識。助手為華生。
亞森·羅賓:盧布朗所創怪盜紳士,風度翩翩的法國怪盜。不殺人而愛劫富濟貧
赫爾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為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第一名探,比利時前警探,蛋型頭顱和他自傲的八字鬍是他的特色,有潔癖。對案件偵察重視人的心理而非現場采證。助手為黑斯廷斯。
馬普爾小姐(Miss Marple):同為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創,出場時即七十多歲,為一和藹的獨身老婆婆。遇見案件時重於與相關人物交談,認為聊天最能發現謊言,同樣重於人性因素。所謂「安樂椅上的偵探」的典型。
艾勒里·奎因(Ellery Queen):艾勒里·奎因所創同名偵探,此角色一樣也是推理小說作家,有一個警探父親。
哲瑞·雷恩(Drury Lane):同為艾勒里·奎因所創,為一已退休莎劇演員,耳聾,然能快速閱讀唇語。極愛莎士比亞。
菲洛·萬斯(Philo Vance):范達因筆下偵探,為藝術鑒賞家。
馬修·史卡德(Matthew Scudder):勞倫斯·卜洛克所創的名偵探,一位因誤射小女孩而酗酒、辭職的警官,之後從事私人偵探並參加匿名戒酒俱樂部,但仍然最愛飲波本威士忌。活動在紐約,是典型的「駐市偵探」。
賴唐諾(Donald Lam):史丹利.賈德諾筆下一名身材瘦小干癟的私家偵探助理,曾為執業律師,後吊銷了律師資格,因此經常利用法律漏洞逃避警方追捕。
日本
金田一耕助(きんだいち こうすけ):橫溝正史筆下的名偵探,衣著打扮十分邋遢,據說是為了更好的探察情況。金田一是少有十分重視警察關系的偵探,和他合作的警官包括磯川警部、等等力警部、橘警部等人。
明智小五郎(あけち こごろう):江戶川亂步創作的紳士偵探,外表風流倜儻。助手包括夫人明智文代和小林芳雄。他的死敵有二十面相和黃金假面人。
神津恭介(かみづ きょうすけ):
御手洗潔(みたらい きよし):島田莊司創作的古怪名探,名字經常被人取笑,因為御手洗在日文與洗手間同義,在《占星術殺人魔法》中崛起。
島田潔(たじま きよし):綾辻行人筆下的偵探,在作者的《館》系列作品裡相當活躍。
十津川警部(とつがわけいぶ):本名十津川省三,是西村京太郎筆下旅情推理小說常出現的人物,任職於東京都警視廳,與屬下龜井邢警曾被戲稱為日本最忙碌的警察。
淺見光彥(あさみ みつひこ):
火村英生
錢形平次(ぜにがた へいじ)
陶展文:歷史小說家、推理小說家陳舜臣筆下的中國名探。
犀川創平(さいかわ そうへい):森博嗣所創作的偵探,活躍於《犀川&萌繪》系列,是一位理工科大學教授,因其恩師的女兒——西之園萌繪——之故而時常捲入謀殺案中。
二階堂蘭子:活躍於二階堂黎人的小說作品之中。其中,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推理小說《恐怖的人狼城》即其活躍的作品之一。
中國
陳查理:美國作家厄爾‧畢格斯(Earl Derr Biggers)筆下華人偵探。
狄仁傑:推理小說中的狄仁傑,是由一位駐華的荷蘭外交官高羅佩(Dr. Robert H.van Gulik,1910-1967)所撰寫,又譯《狄公案》。
霍桑:有中國的福爾摩斯之稱,作者是民國時期的作家程小青。
下面列舉的是在"以殺人事件為主題"的本格推理小說中,謎團與詭計的主要構成元素,其中大部份是參照清涼院流水在小說Joker中寫出來的列表
-暴風雨山莊(孤島)
-遠隔殺人
-無足跡殺人
-密室殺人
-模仿殺人
-無頭屍體
-屍體裝飾
-屍體交換
-屍體消失
-交換殺人
-便乘殺人
-物理性詭計(機械,鏡)
-敘述性詭計
-生理性詭計(色盲,慣用手)
-動物詭計
-人物詭計(性別,多重身份)
-雙生兒
-偵探/兇手互換
-暗號
-順序
-日記,遺書
-作中作
-字謎
-不在現場證明
-失去的環
-誤導
-垂死留言
推理小說在線閱讀:http://www.zhentan.cc/yule/xiaoshuo/
忘雨發送,樓主滿意請採納!~
❿ 懸疑推理入門,有哪些作家推薦
推理小說起源
推理小說起源於歐美,六七十年代在日本風行,現在的推理小說家也主要分布在歐美和日本。在日本,推理小說堪稱繼茶道、相撲、藝伎、漫畫之後的第五大國術。
推理小說派別
1
本格派
最先在日本流行起來的、傳統的、正宗的推理小說,創始人江戶川亂步給它的定義是:重要著眼於運用邏輯推理,逐步解開有關犯罪的秘密,描寫破案過程的有趣文學。說到底本格派小說就是解謎者的游戲,讀者只要根據作者給的線索去找到真相就行,至於犯罪動機是什麼並不重要。
代表作家:江戶川亂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