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中的道教元素
1. 為什麼網路上的玄幻小說,和道教相關的很多
道士給人感覺就是無欲無求,無為而治的感覺,而且道教歷史悠久他們相信天時命運。
2. 道教對中國文學有何影響
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奇異方術、逍遙精神、貴生倫理滲透到文學藝術領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懷、浪漫主義深深影響著傳統文藝的審美觀,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來的《搜神記》、《酉陽雜俎》、《聊齋志異》等志怪小說與道教密切相關,唐宋傳奇《枕中記》、《太平廣記》等包含大蔽攜滑量的道教宏臘元素。唐詩受道教渲染形成了古奧華麗的風格,宋詞中大量詞牌名源自道教,元曲中神仙飛升題材的曲目十分突出;明清小說包括四大名著都蘊含道教神學思想,形成了「智者形象道士化」的傳統。此外還有獨特的道教文學形式被衍生出來,如李白的遊仙詩、明朝盛行的青詞,以及《封神演義》、《西遊記》等神魔小隱歲說。當代流行的修真小說以丹道為主題,玄幻小說、盜墓小說、仙俠小說也與道教緊密相連。 「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思想深刻影響著中國藝術追求寫意、神似、自然的風格和神韻。王羲之、顧愷之、吳道子、趙孟頫、黃公望、祝枝山、徐渭、朱耷、鄭板橋等書畫家都是道教徒,其作品深受道教思想浸潤。道教音樂的曲調、唱腔促進了音樂戲曲的發展,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等都充分汲取其營養。天人合一思想、風水堪輿道術影響著中國傳統建築的選址、布局和建造。
3. 為何現在網路文學中道教勝過佛教
1、修行的宗旨不同。佛教講解脫,要求內心脫離世間紅塵;道教講逍遙,吃穿玩不誤,更符合現代思想,也更易於世人理解。
2、修行的方式不同。佛教是先填坑後種樹,先苦後甜,先難後易;道教是先種樹,然後一邊種樹一邊填坑,先易後難,符合現代人的快節奏和快餐心理。
3、顯示力量的難易不同。佛門弟子要出能力,本身都是經過一番苦修,身心達到一定境界,美女在眼前與一堆骷髏無異,即使是西藏的密宗,前行那一段比內地的顯宗更要艱苦;道門弟子則要省事的多,尤其是正一派的符法,有點點基礎就能拿過來用,偶爾借下法力,平時就跟普通人一樣,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質量。
4、評價的標准不同。佛門弟子必須會念經,搞什麼算命、風水那叫不誤正業,雖然有「瑜伽士」,可以不念經,但那不是主流;道門弟子僅僅儀軌精通那叫沒有本事,算命、風水,偶爾捉妖那是藝大不壓身。
4. 《神鵰俠侶》故事背景中的道家文化有何體現
《神鵰俠侶》作者將故事的時代背景設立在南宋,小說自然有了道教底色,主人公楊過就與全真教淵源頗深,故事人物令人贊嘆的武功也與道教的內丹學不可分割。以「道」為根本信仰的道教使道家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故事中,使整部武俠作品散發出濃烈的道文化氣質。那麼《神鵰俠侶》故事背景中的道家文化有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