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影視造成的經濟影響
⑴ 為什麼近兩年影視公司紛紛改編網路小說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有市場才有銷路!網路小說盛行於十多年前,恰好是八零後,九零後青春期,那個時期的一批人現在恰好是消費能力最強的一批人。十年前他的受眾群體是個小眾,現在隨著這么多年的潛移默化,對網路小說的理解增強了,看的人也多了。以前不知道何為穿越,現在知道有各種穿越;以前不知道有修仙,現在知道有各種修仙法;以前覺得不可能的事以現在科技來講卻有可能實現。大眾能夠接受的,喜歡看的,影視公司也就應運而生了改編小說這一產物。
⑵ 熱播影視劇中網路文學改編約佔21%,網路文學為電視劇做出怎樣的貢獻
2021年2月2日,在中國電影家協會的指導下,發布了網路文學改編成影視劇的潛力評估報告。該報告對一百多部文學作品進行調查研究,以及將對其改編的影視劇的四千多萬條用戶評價為參考對象。數據分析顯示,網路文學改編成影視劇之後,網路文學在作品質量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並且一部網路文學作品成功的關鍵,就是在於作品中能否塑造出立體感比較強的人物形象,關鍵人物形象所帶來的積極的、正能量的引導作用,這也是影視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網路文學的產生也降低了文學創作的門檻,創作內容十分的接地氣。創作環境也比較自由,容易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更容易打動人。熱播影視劇中網路文學改編約佔21%,雖然網路文學為影視劇提供了廣闊的劇本市場,對作者和影視行業都帶來了很豐富的經濟利潤。但是必須要承認的是,網路文學的數量和質量還有待提升,網路文學中所反映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待優化,這也引起了專家學者對影視行業未來的思考。
⑶ 網路小說被搬上熒幕,是影視水平的前進還是倒退
我個人認為是一種進步。
在以前我們的影視圈大部分都是正劇或者歷史劇,擅長嚴肅類的作品,雖然偶爾也有爆款,但受眾並不廣,基本上是中老年,或者歷史愛好者,對於年輕人的影響很少。上個世紀影視劇基本上都是台灣的偶像劇和香港的刑偵劇一統天下,後來又有了萬人空巷的日劇和韓劇,現在又有了美劇和英劇,以前我們的影視作品的受歡迎度總是應者了了,年輕人對之也是不屑一顧,直到後來的IP劇的崛起。
雖然網路小說的影視化更大的程度上是娛樂化,我覺得這是一個進步,以前我們的影視劇雖然拍得很不錯,但一直無法浮獲年輕的觀眾,年輕人應該可以看到自己喜愛的東西,不管它是膚淺還是嚴肅,我覺得沒有好壞之分,只要能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那就是好的。
⑷ 淺析當下網路文學的影視改編現狀(上)
隨著互聯網產業在中國如日中天、勢不可擋的發展,網路和文化的聯系也日漸密切,網路文學作為網路和文化交融的絕佳代表,當然不是形單影只的出現。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也開始把目光投到了網路文學的作品上,不管是處於文化價值還是商業價值的考量,近兩年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網路文學作品所改編的影視作品出現在我們視野之中。文章試圖聯系一些改編作品和現象,來探討當下文學改編影視作品的現狀。
一、IP改編現象
何為IP(Intellectual Property),其原義為知識產權伴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文化IP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產品之間的連接融合。很多的網路文學就是文化IP,因為許多網路文學作品的粉絲量大,忠實度高,且多是年輕人願意追隨潮流去消費不同形式的網路文學的產品,所以許多的互聯網公司看重其自帶流量和高變現能力而樂於將網路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
從幾年前的《甄嬛傳》、《琅琊榜》都是叫好又叫座的成功改編案例,還有比如「鬼吹燈」系列,「盜墓筆記」系列等等市場反映良好的作品,說明了網路文學IP的大熱趨勢和未來光明的發展潛力。而除了上述的成功案列之外,也有不少失敗的改編以及整個產業之中還有種種亂象也應該值得我們的注意。
二、成功的影視改編
此處准備以去年大熱的成功改編案列《慶余年》作為例子,以小見大來解讀成功改編的
種種原因以及我們能夠獲得的啟示。
首先是在題材上,我國網路文學的題材大多都是以奇幻以及架空歷史題材為主,常常加再以仙俠獵奇等元素,開頭常常是以生活在現代的普通男性或女性遭受意外突然穿越到古代或者是架空世界之中,之所以會這樣寫是因為現代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網路文學作為一種應運而生的消遣讀物,讀者希望能夠快速進入到情境之中,獲得沉浸的閱讀體驗,所以常常是以穿越為開頭;而奇幻和幻想題材則是因為我國民族的文化傳統,對神話接受常常是仙俠世界,而不受歷史的條件限制,可以大膽的虛構,比如科幻題材的創作門檻就相對較高,且受眾的接受度不高,所以創作者們傾向於創作穿越奇幻的題材,《慶余年》就是一部穿越題材的奇幻作品,但是國家前幾年就出台了政策限制穿越題材的影視作品,所以《慶余年》就巧妙的改編成了現代人創作了《慶余年》這部小說,而影視劇從第一人稱的視角來看這部小說,可以說主創人員在改編上真的是獨具匠心,也為後來的改編提供了經驗,如何在不破壞原有結構的基礎之上對穿越題材的網路文學作品進行影視改編。
⑸ 如何看待網文影視化現象
我個人就是一個小說黨,看過各種各樣的小說,基本上現在翻拍的電視劇我都有看過原著小說,所以我對這樣的現象是非常不喜歡。現在的每一部電視劇都是通過編劇改編的,結局和情節都跟原著小說非常不同,所選的角色人物都不是我們原著黨認同的。但是沒辦法,整個娛樂影視都是這種現象,總有一些追星族盲目崇拜個別偶像,從而帶來一定的流量。
大家觀察過沒有,目前的電視劇產出就兩種:一、翻拍以前的經典之作;二、就是各種網劇。近幾年我看電視劇的時間幾乎沒有,看的都是綜藝節目。這兩年綜藝真人秀也是佔了市場的很大部分,很多明星都通過綜藝提升很多人氣。反之,因為沒有好劇本和金錢觀太重,很多演員的演技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⑹ 網路小說的利弊
你說的應該是電子圖書吧。對我來說利大於弊,因為我不喜歡買書,看小說只要看過就好,不會再看吧。一般要回味只要記得精彩情節就好,除非我覺得有價值或非常喜歡的才會買。這個就是第一個好處——省錢。我在學校沒事干時喜歡看小說,所以晚上。。。想看的時候就看。這個就是第二個好處——方便。我看的小說一般是沒出版的,所以書店沒的賣。這個就是第三個好處——快捷。不過也有不好的地方,對視力有很大的影響,眼睛真的很累。即使下載在MP3,MP4上看也累,屏幕太小了。。。。可是很無奈,我就是想看。。。。。
⑺ 網路文學的商業價值
2011年10月底,《步步驚心》小說的作者桐華從美國飛到北京,參與圖書的簽售。事實上,這是一部從2005年開始在網上連載火爆的網路小說,2006年開始圖書出版,5年時間創造了幾十萬冊的銷量,而在2011年電視劇播出後,30萬冊的再版又一次熱銷。而這一次的商業鏈條,已經不再是網路小說、圖書與電視劇三者彼此促進與影響這么簡單了,之後又出現了漫畫、網路游戲、廣播劇、有聲圖書、話劇以及海外版權等多種文化產品衍生態。
青春類、婚戀類、職場類題材與讀者的生活距離更近,發展也更快,相對而言周期要短很多,而這部分可發掘的市場空間更大,機會更多。收視率高,重播率高,一部網路小說的影視改編可謂是一場「高性價比」的投資,因而讓不少影視製作公司趨之若鶩。
近年來,網路小說改編成影視劇出現了「井噴」,《後宮甄傳》、《裸婚時代》、《傾世皇妃》等均取得了較好的收視率,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投資網路小說。躍多年來一直為國內一位知名電視劇作家「打工」,大編劇定每集的架構,然後包給2~3個人分線索完成,之後再由大編劇匯總,「按大框架下去想故事、情節,閉門造車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經常冥思苦想出來的情節被大編劇否了。」但是改編網路小說,雀躍卻得心應手,因為「可塑性強」,很多網路小說以連載的方式出現,有一定的開放性,讀者有參與互動,而且不少網路小說在網上只是部分連載,劇情發展至什麼樣,觀眾有期待。
網路小說的主要商業價值實現仍然是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影視製作方往往一次買斷小說改編權。而文化周邊產品的每一個版權授權,經紀公司和作者都能在其中分得一杯羹,經紀公司與作者分成比例一般為3∶7。網路游戲、廣播劇、漫畫等形式雖然剛剛起步,但是它們會更有效地發揮「長尾效應」,實現作品商業價值的增值,這部分的投資機會與價值更高。
小結:網路小說一般都是先從免費閱讀開始,等更新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收費。一旦這部小說紅了,就會翻拍成電視劇,獲得更多的收視率,從而帶動一系列產品的銷售,達到商業目的
⑻ 近年來小說翻拍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對於大量小說被翻拍你持什麼樣的態度
這也許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件壞事。
首先,現在各種網路小說被翻拍成電視劇,說明我國文化市場繁榮程度在加深,逐漸步入正軌。
我們口中所說的抗日神劇,在各大衛視直播了十幾年,未曾有其他類型的電視劇在這些衛視當中播放過,但是就在最近這幾年,我們隱隱約約可以從電視上看到更多類型更多符合觀眾口味的電視劇在逐小說本身就存在著非專業,依靠情節博眼球等市場性質,沒有真正文化內涵的通病,所以說一個國家文化長久發展不單單只依靠網路小說,這樣依靠只會越來越走向低質化,只有生產優秀的電視劇本和專業的劇本寫作者才能根據社會現實、過去、未來等的思考,生產出讓人民稱贊的優秀電視劇,更能影響一代代人。
最後,網路小說是文化市場的一部分,電視劇是主要表現形式,兩者互相表現著彼此,所以文化市場一定要依靠高質量的專業劇本和寫作,而不是靠移花接木和經濟化地寫出低質量小說,要根據社會現實來生產高質量的作品,讓一代代人都稱之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