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游小說 » 游戲丞相官職小說

游戲丞相官職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6-04 02:49:37

㈠ 誰幫我排一下古代小說官職大小,從皇帝開始

漢朝中央是皇帝以下有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地方是州(刺史部)、郡(太守)、縣(令)、鄉、里、亭。
清朝中央是皇帝——軍機處、六部(吏、戶、禮、兵、刑、工)、理藩院、都察院、大理寺、翰林院、國子監,地方是省(總督、巡撫、布政司、按察司)道(道台)府(知府)縣(知縣)。清朝沒有丞相,丞相制度在明朝廢除。
文官

正一品
太師 太傅 太保 大學士

從一品
少師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尚書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師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總督 侍郎 內務府總管

從二品
內閣學士 翰林院掌管學士 巡撫 布政使

正三品
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 宗人府府丞 通政使司通政 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 太常寺卿 順天府尹 奉天府尹 按察使 外務部左右丞

從三品
光祿寺卿 太僕寺卿 鹽運使

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 大理寺少卿 詹事府少詹事 太常寺少卿 鴻臚寺卿 順天府丞 奉天府丞 道員 外務部左右參議

從四品
翰林院侍讀學士 翰林院侍講學士 內閣侍讀學士 國子監祭酒 都轉運運鹽使司同知 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坊左右庶子 通政使司參議 光祿寺少卿 六科給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 郎中 順天府治中 奉天府治中 欽天監監正 太醫院院使 同知 直隸州知州

從五品
翰林院侍讀 翰林院侍講 司經局洗馬 鴻臚寺少卿 監察御史 員外郎 知州 運鹽司運副 鹽課司提舉

正六品
內閣侍讀 左右春坊左右中允 國子監司業 部院主事 宗人府主事 寺衙門主事 起居注主事 都察院都事 都察院經歷 大理寺左右丞 欽天監左右監副 太醫院院判 京府通判 京縣知縣 兵馬司指揮 欽天監春夏秋冬中五官正 太常寺丞 神樂署署正 府通判

從六品
左右春坊左右贊善 翰林院修撰 光祿寺署正 欽天監滿洲五官正 欽天監秋冬官正 布政司經歷 布政司理問 運鹽司運判 直隸州州同 州同 僧錄司左右闡教 道錄司左右演法

正七品
翰林院編修 通政使司知事 通政使司經歷 大理寺左右評事 太常寺博士 太常寺滿洲讀祝官 國子監監丞 內閣典籍 京縣縣丞 兵馬司副指揮 知縣 太常寺典簿 按察司經歷 皇史宬尉 太僕寺滿主簿 部院寺內務府司庫 京府儒學滿漢教授 京府儒學訓導 外府教授 七品筆帖式

從七品
翰林院檢討 鑾儀衛經歷 中書科掌印中書 內閣中書 辦事中書 詹事府主簿 光祿寺典簿 京府經歷 欽天監官五官靈台郎 祠祭署奉祀 布政司都事 運鹽司經歷 直隸州州判 州判 國子監博士 國子監助教 唐古忒學助教 古忒學中書

正八品
國子監學正 國子監學錄 欽天監主簿 太醫院御醫 五經博士 八品筆帖式 四氏學學錄 太常寺協律郎 布政司司庫大使 運鹽使庫大使 道庫大使 按察司知事 外府經歷 外縣縣丞 鹽課司大使 鹽引批驗所大使 州學正 縣教諭 僧錄司左右講經 道錄司左右至靈

從八品
翰林院典簿 國子監典簿 鴻臚寺主簿 欽天監五官司挈壺正 太醫院吏目 祠祭署祀丞 神樂署署正 布政司照磨 運鹽司知事 府州縣訓導 僧錄司左右覺義 道錄司左右至義

正九品
欽天監五官監侯 欽天監五官司書 太常寺贊禮郎 九品筆帖式 按察司照磨 府知事 同知知事 通判知事 縣主簿 和聲署奉鑾

從九品
翰林院待詔 工部製造庫司匠 國子監典籍 欽天監博士 鴻臚寺鳴贊 鴻臚寺序班 會同館序班 刑部司獄 府照磨 通判照磨 欽天監漏刻博士 太醫院吏目 太常寺司樂 宣課司大使 州吏目 道庫使 府稅課司大使 按察使司獄 府司獄 同知司獄 巡檢 布政司倉大使 府庫大使 同知倉大使 土司副巡檢 都綱 都紀 正科 正術

未入流
翰林院孔目 禮部鑄印局大使 縣典史 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關大使 府檢校 長官司吏目 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 同知庫大使 州庫大使 稅課司分司大使 州稅課使大使 縣稅課使大使 驛丞 河泊所所管各閘閘官 道倉大使 州倉大使 典科 訓科 典術 訓術 副都綱 僧正 僧會 副都紀 道正 道會

武官

正一品
領侍衛內大臣 一二三等子 太尉

從一品
內大臣 湘軍騎兵.步兵.守兵 外省駐防將軍 烏魯木齊熱河察哈爾都統 提督

正二品
左右翼前鋒統領 八旗護軍統領 八旗副都統 左右翼總兵 外省駐防副都統 鑾儀使 一二三等男 總兵

從二品
散秩大臣 副將

正三品
一等侍衛 冠軍使 火器營翼長 步軍翼尉 包衣護軍統領 烏槍營總 圓明園總管 前鋒參領 護軍參領 烏槍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 城守尉 陵寢總管 圓場總管 黑龍江船駁水手總管 察哈爾總管 王府長史 參將 一二三等輕車都尉 指揮使

從三品
圓明園包衣營總 包衣護軍參領 吉林參領 黑龍江參領 指揮同知 察哈爾參領 駐防協領 一等護衛 游擊 宣慰使司宣慰使

正四品
二等侍衛 雲麾使 前鋒侍衛 副護軍參領 烏槍護軍參領 副前鋒參領 副驍騎參領 佐領 步軍協尉 信駁總管 南苑總管 陵寢副總管 陵寢司工匠 圓場翼長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 上都達布遜諾爾 達里崗愛總管 防守尉 黑龍江吉林管水手四品官 司儀長 騎都尉 都司 宣慰使司同知 指揮僉事

從四品
城門領 包衣副驍騎參領 包衣佐領 察哈爾副參領 察哈爾佐領 四品典儀 二等護衛 宣慰使司副使 宣慰使司宣撫使

正五品
三等侍衛 治儀正 步軍副將 步軍校 監守信駁官 南苑門章京 陵寢防禦 陵寢管理燒造磚瓦官 分管佐領 蓋州牛庄滿洲掌印防禦 關口守御 黑龍江吉林管水手五品官 雲騎尉 守備 宣慰使司僉事 宣撫使司同知 正千戶

從五品
四等侍衛 委署前鋒參領 委署護軍參領 委署烏槍護軍參領 委署前鋒侍衛 下五旗包衣參領 五品典儀 三等護衛 守御所千總 河營協辦守備 宣撫使司副使 安撫使司安撫使 招討使司招討使 副千戶.

正六品
藍翎侍衛 整儀尉 親軍使 前鋒校 護軍校 烏槍護軍校 驍騎校 監造火葯官 陵寢祭祀供應官 太僕寺馬廠駝廠翼長 黑龍江吉林管水手六品官 門千總 營千總 宣撫使司僉事 安撫使司同知 招討使司副招討使 長官司長官 百戶

從六品
委署步軍校 內務府六品翎長 六品典儀 衛千總 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城門使 盛京游牧正尉 太僕寺馬廠駝廠固山達 七品蔭監生 恩騎尉 把總 安撫使司僉事 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 七品典儀

正八品
盛京養息尉左右翼長 八品蔭監生 外委千總

從八品
八品典儀 委署親軍校 委署前鋒校 委署護軍校 委署驍騎校 圓明園副護軍校

正九品
各營藍翎長.外委把總

從九品
太僕寺委署固山達 額外外委

唐朝官職:
正一品:
職官: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將
爵:王
從一品:
職官: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
武散官:驃騎大將軍
爵:嗣王、郡王
勛:國公
正二品:
職官:尚書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職,後來此職一直空置)、大行台尚書令
文散官:特進
武散官:輔國大將軍
爵:開國郡公
勛:上柱國
從二品:
職官:尚書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護
文散官:特進
武散官:輔國大將軍
爵:開國縣公
勛:柱國
正三品:
職官:侍中、中書令、吏部尚書、十六衛大將軍、六部尚書、太子賓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護
文散官:金紫光祿大夫
武散官: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
勛:上護軍
從三品:
職官:御史大夫、秘書監、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左右散騎常侍、國子祭酒、殿中監、少府監、將作大匠、諸衛羽林千牛將軍、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長史、大都護府副都護
文散官:銀青光祿大夫
武散官:雲麾將軍、歸德將軍
爵:開國侯
勛:護軍
正四品上:
職官:黃門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軍器監、上都護府副都護、上府折沖都尉
文散官:正議大夫
武散官:忠武將軍
爵:開國伯
勛:上輕軍都尉
正四品下:
職官:尚書右丞、尚書中司侍郎、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中郎將、親勛翊衛羽林中郎將、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議大夫
武散官:壯武將軍
從四品上:
職官:秘書少監、、殿中少監、內侍、大都護府/親王府長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將軍
勛:輕車都尉
從四品下:
職官:國子司業、少府少監、將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別駕、大都督府/大都護府/親王府司馬、中府折沖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將軍
正五品上:
職官: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國子博士、給事中、中書舍人、都水使者、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太原/晉陽/奉先縣令、親勛翊衛羽林郎將、中都督/上都護府長史、親王府典軍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遠將軍
爵:開國子
勛:上騎都尉
正五品下:
職官:太子中舍人、內常侍、中都督/上都護府司馬、中州別駕、下府折沖都尉
文散官:朝議大夫
武散官:寧遠將軍
視正五品:薩寶
從五品上:
職官:尚書左右司諸司郎中、秘書丞、著作郎、太子洗馬、殿中丞、親王府副典軍、下都督府/上州長史、下州別駕
文散官:朝請大夫
武散官:游騎將軍
爵:開國男
勛:騎都尉
從五品下:
職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內給事、上牧監、下都督府/上州司馬、駙馬都尉、奉車都尉、宮苑總監、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擊將軍
正六品上:
職官:太學博士、中州長史、親勛翊衛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令、武庫中尚署令、諸衛左右司階、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議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勛:驍騎尉
正六品下:
職官:千牛備身、備身左右、下州長史、中州司馬、內謁者監、中牧監、上牧副監、上鎮將
文散官:承議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從六品上:
職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書諸司員外郎、大理司直、國子助教、城門郎、符寶郎、通事舍人、秘書郎、著作佐郎、侍御醫、諸衛羽林長史、兩京市令、下州司馬、左右監門校尉、親勛翊衛旅帥、上縣令
文散官:奉議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勛:飛騎尉
從六品下:
職官:侍御史、少府/將作/國子監丞、司農寺諸園苑監、下牧監、宮苑總監副監、互市監、中牧副監、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職官:四門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衛長史、軍器監丞、中縣令、親勛翊衛隊正、親勛翊衛副對正、中鎮將
文散官:朝請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勛:雲騎尉
正七品下:
職官:內寺伯、諸倉/諸冶/司竹/溫湯監、諸衛左右中候、上府別將/司史、上鎮副、下鎮將、下牧副監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從七品上:
職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補闕、太常博士、太學助教、門下省錄事、尚書都事、中書省主書、左右監門直長、都水監丞、中下縣令、京縣丞、中府別將/長史、中鎮副、勛衛太子親衛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勛:武騎尉
從七品下:
職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將作/國子監主簿、掖庭/宮闈局令、下縣令、太廟諸陵署丞、司農寺諸園苑副監、、宮苑總監丞、公主家令、親王府旅帥、下府別將/長史、下鎮副、諸屯監、諸折沖府校尉
文散官:宣義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視從七品:薩寶府祆正
正八品上:
職官:監察御史、協律郎、翊衛、大醫署醫博士、軍器監主簿、武庫署丞、兩京市署丞、上牧監丞、執乘親事
文散官:給事郎
武散官:宣節校尉
正八品下:
職官:奚官/內仆/內府局令、備身、尚葯局司醫、京兆/河南/太原諸縣丞、太公廟丞、諸宮農圃監、互市監丞、司竹副監、司農寺諸園苑監丞、靈台郎、上戍主、諸衛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節副尉
從八品上:
職官:左右拾遺、太醫署針博士、四門助教、左右千牛衛錄事參軍、上縣丞、中牧監丞、京縣主簿、諸倉/諸冶/司竹/溫湯監丞、保章正、諸折沖府旅帥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禦侮校尉
從八品下:
職官:大理評事、律學博士、太醫署丞、左右千牛衛諸曹參軍、內謁者、都水監主簿、中書/門下/尚書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禮部主事、中縣丞、京縣尉、諸屯監丞、上關令、上府兵曹、上挈壺正、中戍主、上戍副、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務郎
武散官:禦侮副尉
正九品上:
職官:校書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瀆令、諸津令、下牧監丞、中下縣丞、中州博士、武庫署監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職官:正字、奚官/內仆丞、內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廄署主乘、下縣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尉、上牧監主簿、諸宮農圃監丞、中關令、親王國尉、上關丞、諸衛左右執戟、中鎮兵曹參軍、下戍主、諸折沖隊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從九品上:
職官:尚書/御史台/秘書省/殿中省主事、奉禮郎、律學助教、弘文館校書、大史局司歷、太醫署醫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將作監錄事、都督/都護府/上州錄事市令、宮苑總監主簿、上中縣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從九品下:
職官:內侍省主事、國子監錄事、崇文館校書、書學博士、算學博士、門下典儀、太醫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醫署針助教/醫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監候、掖庭局宮教博士、太官署監膳、太樂鼓吹署樂正、大理寺獄丞、中下州醫博士、中下縣尉、下關令、中關丞、諸衛羽林長上、諸津丞、諸折沖府隊副、諸率府左右執戟
文散官:將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㈡ 有一個網游小說是以秦國統一六國的背景,游戲中一位現實的異人玩家變成秦王嬴政!

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嬴政生於趙國。
(1). 從秦國國君的世系看,他的父親是當時為質於趙國的秦公子子楚(即異人,後立為庄襄王)。《史記8226;秦本紀》說;「庄襄王卒,子政立,是為秦帝。」 《 (2)《史記8226;呂不韋列傳》卻記載說呂不韋先與一個能歌善舞的趙姬同居,知趙姬有身孕後,讓趙姬去勾引子楚。不久子楚愛上趙姬,呂不韋便把趙姬獻給子楚。趙姬足月後生下嬴政,子楚遂立趙姬為夫人。子楚回國繼承了王位,死後把王位傳給子政。 此說為班固所接受,於是《漢書》徑稱嬴政為呂政。
(3)明代王世貞《讀書後記》懷疑《呂不韋列傳》這段記載的真實性,提出兩條理由:一是呂不韋為使自己長保富貴,故意編造自己是秦始皇的父親的故事;二是呂不韋的門客罵秦始皇是私生子以泄憤,而編造此說。
(4)郭沫若《十批判書》也懷疑呂不韋為秦王政生父之事,指出三個疑點:第一,僅見《史記》而為《國策》所不載,沒有其他的旁證;第二,和春申君與女環的故事如同一個刻板印出的文章,情節大類小說;第三,《呂不韋列傳》又有「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之說,顯然與上述故事自相矛盾。
(5)郭志坤《秦始皇大傳》對郭沫若的三點質疑,作了針鋒相對的批評。他以為,第一,《史記》的記載有不少為《戰國策》所不載,沒有旁證,照樣保持《史記》的真實性;第二,春申君與女環的故事,出於《戰國策8226;楚策》。《史記》所載的故事與此相類似,並不能否定《史記》記載的真實性,只能說明這種斗爭手段,在當時是被不少政治上的風雲人物所運用的;第三,並沒有自相矛盾。司馬遷說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獻於子楚,此「姬」即為「趙豪家女」,完全說得通。 郭志坤進一步引證班固稱秦始皇為「呂政」之說。裴駟《史記集解》:「呂政者,始皇名政,是呂不韋幸姬有娠÷獻出襄而生始皇,故雲呂政。」郭志坤還指出:「說秦始皇是私生子,並不影響他統一中國的偉大形象。」並舉例說孔子、耶穌都是私生子,但並不因此損害他們的形象。
奇貨可居—秦始皇身世之謎。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數千年專制時代的第一位君臨天下、叱吒風雲的皇帝。六國養尊處優的君主嬪妃、王孫公主、皇親國戚無一不膽戰心驚地揖首跪地、俯首稱臣。然而,傲視天下的秦始皇內心卻是異常脆弱,因為他對身世一直諱莫如深。 秦始皇是繼秦莊襄王(子楚)之位,以太子身份登上王位的。秦始皇之母趙姬,據說曾為呂不韋的愛姬,後獻予子楚,被封為王後。那麼,秦始皇到底是子楚的兒子,還是呂不韋的兒子,後人爭議不休。
《史記》中記載秦國丞相呂不韋本為河南濮陽的巨富,是遠近聞名的大商人。但他不滿足這種擁有萬貫家私的地位和生活,野心勃勃,對王權垂涎三尺。
於是,呂不韋打點行裝,到了趙國的國都邯鄲,精心策劃一個大陰謀,將正在趙國當人質的秦王的孫子異人,想法過繼給正受寵幸的華陽夫人,轉瞬之間,異人被立為嫡嗣,更名為子楚。
不久,國事生變。秦昭王、孝文王相繼去世,子楚堂而皇之地登上王位,呂不韋被封為丞相。之後,呂不韋將自己的愛姬趙姬獻給子楚,生下嬴政,被封為皇後,不料子楚僅在位三年就死掉了,於是他的兒子嬴政就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王位,這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呂不韋認為嬴政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讓嬴政喊自己為「仲父」,自己則掌管全國政事,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的大人物,呂不韋在邯鄲的秘計實現了。
認定呂不韋和秦始皇有父子關系的說法,其原因是:
其一,這樣可以說明秦始皇不是秦王室的嫡傳,反對秦始皇的人就找到了很好的造反理由。
其二,是呂不韋採取的一種戰勝長信侯的政治斗爭的策略,企圖以父子親情,取得秦始皇的支持,增強自己的斗爭力量。
其三,解秦滅六國之恨。「六國」之人呂不韋不動一兵一卒,運用計謀,將自己的兒子推上秦國的王位,奪其江山,因此,滅國之憤就可消除。
其四,漢代以後的資料多認為嬴政是呂不韋之子,這為漢取代秦尋求歷史依據,他們的邏輯是,秦王內宮如此污穢,如何治理好一個國家,因此秦亡甚速是很自然的。
後世人也有認為上述傳說並不能成立的。
其一,從子楚方面看,既使有呂不韋的陰謀,但其實現的可能性也很渺茫。因為秦昭王在位時,未必一定將王位傳於子楚,更不能設想到子楚未來的兒子身上。
其二,從秦始皇的出生日期考慮,假若趙姬在進宮前已經懷孕,秦始皇一定會不及期而生,子楚對此不會不知道。可見,秦始皇的生父應該是子楚,而非呂不韋。
其三,從趙姬的出身看,也大有文章。《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滅趙之後,秦王親臨邯鄲,把同秦王母家有仇怨的,盡行坑殺。既然趙姬出身豪門,她怎麼能先做呂不韋之姬妾,再被獻做異人之妻呢?這樣,就不會存在趙姬肚子里懷上呂不韋的孩子再嫁到異人那裡的故事了。
總之這是一個存在疑問的歷史問題。你按平時的大家通用的看法來將沒什麼問題。

熱點內容
免費的漫畫小說 發布:2025-07-30 00:50:06 瀏覽:171
總裁重生成貓小說 發布:2025-07-30 00:42:38 瀏覽:188
都市重生之已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30 00:37:28 瀏覽:466
文軒cp總裁文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30 00:37:21 瀏覽:670
神秘的沉船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30 00:36:39 瀏覽:734
莫泊桑短篇小說中項鏈 發布:2025-07-30 00:26:22 瀏覽:16
主角在末世重生變成動物的小說 發布:2025-07-29 23:52:19 瀏覽:422
腐男短篇小說 發布:2025-07-29 23:48:46 瀏覽:366
小學生看言情小說可以嗎 發布:2025-07-29 23:36:08 瀏覽:878
如何不沉迷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9 23:34:45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