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如今現狀
1. 為什麼近年來優秀的網路文學作品越來越少
我自己是一個喜歡寫作的人,我一直覺得寫作必須有一個認真的態度,要把自己最佳的狀態拿出來,用沒自己的智慧,結合社會的情況,才可以很好的把一個作品寫好。其中心態是最主要的,不能因為一些利益改變自己的寫作風格,也不能陷入追求熱點的一個怪圈,那樣的話不會有好的作品出來。
最近我看到人們在議論,為什麼現在沒有精彩的網路文學作品。因為現在很多的優秀作品都是2008年之前的作品,現在網路上面的作品幾乎都沒有什麼優秀的存在。其實這就是我上面說原因,人們的心情比較浮躁,寫作的時候失去用心去經營的感覺,這樣的話好的作品自然不可能出現。
我是一個喜歡短篇小說的作者,現在我已經沒有辦法寫下去了,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很好的平台去接納,以往短篇小說受到很大的關注,但是現在這樣的平台,已經沒有幾個了。這就是網路文學的一個巨大的損失,另外長篇小說需求很大,但是文字要求很多,限製作者的自由發揮,這點也值得大家注意。
一部好的作品需要的是作者有豐富的生活經歷,有一個深邃的視野,還要有深厚的寫作功底,但是這點在中國網路文學作品中已經沒有市場。因為現在網路平台比較注意的是收益,比較注意的熱點,也就是說寫作網路小說,必須要符合這些要求,如此一來作者還沒有寫作,就是是層層限制了,面對枷鎖再好的作者也不可能寫出好作品。
同時大家要注意到,一些網路文學的作者,本身也在追逐熱點,他們不是從實際的生活出發,而是從如何可以賺取金錢出發,這樣的目的之下,寫作的時候心態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作者會變得急功近利,失去耐心的把握自己的作品的心態,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不會有好作品出現,因此近年來網路文學,優秀的越來越少,也就不足為奇了。
2. 求外國網路小說現狀,要有詳細的介紹和分析
外國人對亞洲文化好奇,因為這世界上大部分文化都是從亞洲和歐洲發展而來的,文化就分兩種!而他們不太清楚我們的東亞文化,人都有好奇心嘛~
你如果寫小說的話就寫中國人的生活、思想之類的。或者寫寫宗教,比如仙俠小說啦~~
如果你寫論文,那簡單,上外國的論壇,拜託他們幫你。(你英語好的情況下)
3. 網路小說的現狀
台灣
台灣網路小說曾經出現爭議。傳統作家袁瓊瓊在《九十一年小說選》的序中說到台灣大部分的網路小說作者水平普遍不足,有「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而台灣網路小說與其含有社群文化的演進密不可分,年輕的作者與讀者都希望生產、再生產作品來追求溝通與認同。
台灣網路小說的起源自情色文學起家,交大學生自建的BBS性版上開始有BBS使用者發表創作,後因校方關切,遂將舞台搬移至私人站台,後來這種創作風潮影響了不少讀者也開始參與創作,最早的故事雖名為情色文學,但實際上仍以情感為主,情色的描寫反而是非常清淡的過場而已。
並且故事脫離了情色范疇,轉為生活紀錄、清新的校園小說,如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便是受到影響的第二代。於是網路文學開始由此萌芽。
當時第一代較為知名的作者如sambad、plover等,第二代的作者通常聚集在成大「貓咪樂園」BBS站,每個月舉辦的投票吸引了許多優秀作者和讀者參與,網路小說也才漸漸的廣為人知。
第二代知名的網路作家有痞子蔡、霜子、seba夜蝴蝶館、明琲、mayweng,守谷香、小光等,其中多人至今仍然活躍的發表網路小說,此時漸漸帶起了各站台開放個人版給網路作家的風潮。(如當時的啄木鳥園、華年小站等)
同時由於網路小說出版的成功,(紅色出版社-《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在兩岸大賣百萬本的紀錄),出版社才開始注意到網路小說的市場性。
後來網路連線版引起的創作風潮有增無減,並且隨著各BBS站台為了吸引使用者,開始廣設個人版,並且由站方發起文學館,有個人文學館的站台有《盈月與繁星》、KKCICT底下的分站《永恆的國度》等,後期有無名小站、狂狷等,這就是現今網路小說百家爭鳴、新人輩出的時代。
大陸
大陸網路小說在網路以文字為主的時候便出現了,隨著網路的發展而不斷壯大。那個時候的網路小說更趨向於一種意識的表達,是作者宣洩個人理想的工具。
2001年,著名網路小說家今何在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網路小說《悟空傳》,這是第一本在現實中出版的網路的小說,引發了國人對網路小說的無限熱情。
隨後,網路小說逐漸向商業化發展,出現了許多知名網路小說商業網站,如起點中文網,17K文學網等等,同時也涌現出一大批有才華的作家。但是,網路小說的商業化也使得網路小說大軍中低級趣味,無聊低俗小說的泛濫,大量宣揚不道德行為,扭曲社會價值觀的小說作品出現,以贏利為目的,發表了大量垃圾文學,可以說是一大悲哀。
然而,其中也有許多具有真正思想的作者,比如寧致遠所作小說《楚氏春秋》、酒徒所作小說《明》、貓膩所作小說《慶余年》、方想所作小說《卡徒》,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雖然網路小說的發展十分迅速,但是總體上和其他文學發表形式相比,仍具有文學性不足、思想深度淺、和以快餐文學為主的缺點。同時,盜版侵權網站的肆虐也是網路小說的大敵。
經過6年發展,到2007年之後互聯網基本在國內普及,網路小說也隨之從萌芽到成長再到成熟,在爭議中步步前行。
在2010年之後,網路小說與影視劇集結合越來越緊密,成為了中國大陸文學的中堅力量,並且保持著旺盛的活力,蓬勃生長。
4. 在起點上寫一本網路小說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寫網路小說一個月能賺幾千到幾萬不等,這個要看字數的,同等情況下,字數越多稿費越多,底層寫手,每月掙個全勤錢。
最多一個月一千多點,中等三四千,七八千,再往上過萬,三四萬,一般網站過萬的男女頻加一塊大約有兩三百,五萬以上的不超過五十個,再往上那就是大神級別的,百萬千萬,這種鳳毛麟角。
網路小說家收入與所寫小說的收費後的閱讀量來賺錢的,網站會給分成的。 簽約之後拿到的基本工資還是不多的。 簽約能否成功與小說的閱讀量、點擊量、收藏量有關。 那幾個著名的作家,在火的時候一年賺幾百萬還是很正常的。 他們的小說,網站給他們的提成也多一些。
(4)網路小說如今現狀擴展閱讀:
現狀
台灣
台灣網路小說曾經出現爭議。傳統作家袁瓊瓊在《九十一年小說選》的序中說到台灣大部分的網路小說作者水平普遍不足,有「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而台灣網路小說與其含有社群文化的演進密不可分,年輕的作者與讀者都希望生產、再生產作品來追求溝通與認同。
後來網路連線版引起的創作風潮有增無減,並且隨著各BBS站台為了吸引使用者,開始廣設個人版,並且由站方發起文學館,有個人文學館的站台有《盈月與繁星》、KKCICT底下的分站《永恆的國度》等,後期有無名小站、狂狷等,這就是現今網路小說百家爭鳴、新人輩出的時代。
大陸
大陸網路小說在網路以文字為主的時候便出現了,隨著網路的發展而不斷壯大。那個時候的網路小說更趨向於一種意識的表達,是作者宣洩個人理想的工具。
2001年,著名網路小說家今何在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網路小說《悟空傳》,這是第一本在現實中出版的網路的小說,引發了國人對網路小說的無限熱情。
5. 網路小說是垃圾么
現在的網路願創小說的現狀,真讓人看了心寒。一大堆的垃圾,動不動就是性,無恥的性,沒來由的性;庸俗的幽默,現實中不存在的幽默,假象的幽默,真是悲哀,現實過的不如意,過得郁悶就在小說里虛構,這就是「自慰」。參加那個所謂的文學大賽,每天都能看到那些令人惡心的書名,甚至在搜狐我在一個欄目里,叫做書吧連載,看到如下的東西:
熱播韓劇:《大長今》
我是處女,你要嗎?
媽媽,讓我們相愛吧!
野種少女失貞經歷
我愛上了「色狼」
上床吧,處女
是她強奸了我
和妹妹多夜情
這就是一個欄目,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新浪的文學擂台賽還有更多更下流的書名。新浪和搜狐,國內兩大權威網站尚且如此其他的有能好到那裡去,這不僅僅是我的猜測,我是到過更多的原創網站的。
我是從不看這樣的東西,或許有人要說我沒看過就沒有發言權,就沒有資格在這里胡說八道。我越說我怎麼有理,有些人就越是猖狂,說取這樣的書名只是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真正裡面的內容是好的,是「敗絮其外,金玉其中」。這真是荒謬,能寫出這樣書名的人究竟還能『雅』到那裡去,究竟能『金玉』到那裡去?
於是就出現了下面滑稽可恥的一幕:網路上很有人氣的《爸爸,我懷了你的孩子》,被出版商看中了,出版後書名被作者改成《戀人》。多麼純的一個書名,不知道內情的人會知道這個『戀人』就是那個『妓女』嗎?就是那個說『爸爸,我懷了你的孩子』的無恥之徒嗎?有人質疑作者是「借書名刺激銷量」,她(竟然是個女的)還堂而皇之地解釋到:「我不是專業作家,不用靠寫書賺錢養活自己,所以也沒有那麼在乎銷量。從現在的情況看來,結果可能恰恰相反,因為很多家長一看到這個書名,就不準自己家孩子買這本書了!」《戀人》的責任編輯表示,這其實是一個作者、出版社、讀者「三向選擇」的概念。「一個既符合作者本意、又能在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眼球的書名,當然是最完美的選擇,但這種情況畢竟只是少數。目前我們還沒有關於書名的明確規定,但我個人認為,不要低估讀者的智力,如果沒有好的內容作依託,單憑嘩眾取寵的書名,對銷量的促進也是非常有限的。」
看了這樣一段冠冕堂皇似的抄作,直想嘔吐。甚至還出現了一大群的所謂的美女作家。文學是用來性來性去的么?
有人居然用莫言的《豐乳肥臀》、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畢淑敏的《拯救乳房》來比網路上的這些垃圾。畢淑敏意識到充滿美好情趣的性幻想文字在中國幾乎完全空白,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美好的性,是陽光下的火炬》。以一個作家兼醫生的角色提倡文壇要多寫關於『性』的東西。她特別強調了是美好的性,她如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要『符合美好情趣的性文學』,呼籲『中國的語言學家、性學家和文學家,應當攜起手來,創建漢語高雅美好的性語言體系。』拿美好的有情趣的性去比那些空洞的骯臟的復製品似的性真是玷污了一群可愛而有憂患意識的有責任的作家。
這樣的小說存在自有它的原因,而且還很暢銷,動輒就出來一個作家,轟動一時.這是人生存的法則,迫於生計或者種種慾望,有人殺人搶劫,有人販毒拐買。而一個文人,姑且讓我這樣稱他們吧,手無縛雞之力,他們沒有那麼大的能耐,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不如意,有性的需要可是卻得不到,要快樂卻很壓抑,於是編造,編造不了就復制抄襲,抄襲的好,有看點,於是就有人抄作,於是成就了一個作家。
本來『性來性去』的,『空穴來風』的小說就如鴉片一樣在殘害著人們。鴉片那有如此兇殘啊,鴉片也只是針對那些款爺,有錢的人,對社會無作用的人,大不了也就是浪費金錢以及把自己的身體搞垮,頂多就是家破人亡。而這樣的小說呢,毒害的可是青年,是那一群從小學就接受了要「做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棟梁,精神上徹底地腐蝕,有人說80年代出生的人是跨掉的一代,也就可以理解了,雖然激憤。那些製造這樣小說的人就如同販賣鴉片的奸詐的惟利是圖的商人,只是商人一般是不會自己去吸鴉片的,他們知道鴉片的厲害,可是這群製造小說垃圾的人呢,他們還瞞以為是在實現自己的理想,瞞以為有了人氣,孰不知製造垃圾的同時,也沾染了惡習,被污染了,當然更多的本來就是垃圾齷齪的人。我只是無法理解為何這樣的小說還如此風靡?整個青年一代的人的閱讀趣味就如此低賤?
居然有真正的作家,文壇還承認,公然地承認網路寫手就是作家,鼓勵他們的這些所作所為,這就讓人痛心了。你們這些元老們是干什麼呀,推波助瀾,助紂為虐啊。
姑且就讓這樣的小說存在吧,社會那麼多不合理的現象都存在著。有人樂在其中,有人漁翁得利,有人因此而生存,反正他們總沒在形式上殺過一個人(可是殺了多少人的靈魂啊),反正他們沒有犯法,讓他們存在吧,不然我們能叫他們去哪裡呢?
可是,那些老一輩的作家們,文壇的前輩們,你們為什麼還有往垃圾上貼金呢?
王朔先生在與金庸的口水戰中說了這樣一段話:金先生大約是純為娛樂大眾寫的這類讀物,若要你負起教化民眾的大任你一定不肯,那又何必往一些角色臉上苦苦貼金?扯蛋就是扯蛋,非要把蛋扯出個大原則,最惡心。這樣的網路小說就姑且當作是『娛樂大眾』的讀物,圍繞這網路小說的要有一大群的『寄生蟲』,這就比純粹的娛樂更加有現實的意義了。可就是不要往上貼金,這不僅是讓人惡心的事情,還是讓人痛心疾首的事情。還套用王先生的一段話:什麼小說,通俗的、純的都是人類自身的寫照,荒誕也是因為人的荒誕在先,總要源自人體的一部分真實,也許是夢魘,也許是幻想,也許病態,可能費解,但決不是空穴來風。望那些自做多情,無事生非的人好好反省。
港台地區發出感慨:「青春文學」沒有給大陸文壇帶來青春。
很難想像『可愛淘』(韓國網路寫手可愛淘(1985年出生)的《那小子真帥》、《那小子真帥2》、《狼的誘惑》和《狼的誘惑(終結版)》先後在中國面世,並迅速走紅,成為暢銷書。)若她是中國人,不知道她要在當代中國文壇上占據怎樣的地位。可是在韓國,可愛淘等一批網路寫手並沒有被韓國文學界認可,他們也不能冠以作家的稱號,其作品也不屬於文學作品。有評論甚至認為,這類作品只是「幼稚的低齡文學」。
我要聲明,我決不是個『哈韓』的青年。
中國文壇是否也要借鑒韓國的做法,韓國文學新人有嚴格的「登壇」儀式?
網路媒體,我們只是原創,網路只是為我們提供一個平台,而平台上展示的卻是垃圾,要改造當前的局面,我認為韓國有專門培養青少年寫手的網站也值得學習。我們可以宣傳,但卻忌諱抄作。
讀者,也需提高自己的閱讀趣味,畢竟讀者是閱讀作者寫出來的東西,作者寫的好,自然讀者的閱讀趣味也就提升了,只是世上的書林林總總,且不論好壞,讀者也要有選擇的,不可能抓到一本書就讀的。
而網路寫手(我指的是那些有志此後從事文學事業的文學愛好者,而不是貪圖一時名聲和金錢的把寫作當作娛樂的只是路過文學的有商業頭腦的人們)不能浮華,多讀書積累。也以此警惕自己。
我微薄之力,鴉片戰爭出了個林則徐,「苛政猛於虎」的如此這般的網路小說究竟誰又能站出來呢?
6. 網路文學的現狀與前景
網路文學行業主要平台:起點讀書;閱文集團;晉江文學等
本文核心數據:網路文學市場規模;用戶規模;網路文學作品數量;付費率;熱榜入選數量佔比
市場規模趨於平穩,國內用戶量趨於飽和
我國網路文學產業市場規模穩步發展,在免費閱讀模式和付費閱讀並存的情況下,市場規模進一步提升,達到268.1億。但整體來看,我姑而網路文學市場規模增速趨於平緩。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圖書出版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